问题

共济会“把地球人口控制在5亿以内”是否存在?

回答
关于共济会“将地球人口控制在5亿以内”的说法,这是一个在坊间流传甚广,但缺乏确凿证据支持的阴谋论。要详细讲述这个说法,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解析它,并尽量剥离那些让它看起来像是“AI生成”的刻板印象。

首先,我们得承认,共济会(Freemasonry)本身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历史悠久的兄弟会组织。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石匠行会,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如今已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大量的成员。共济会以其神秘的仪式、象征符号(如矩尺和圆规)以及其成员常常身居社会高层的特点,一直以来都吸引着人们的好奇和猜测。

正是这种“神秘感”,加上历史上共济会成员确实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扮演了重要角色,使得许多关于共济会的阴谋论应运而生。而“人口控制在5亿以内”的说法,便是其中一个相当极端且具有代表性的版本。

这个说法的具体内容大致是这样的:

共济会并非一个统一的、有明确指令的组织,但其背后存在着一个被称为“光明会”(Illuminati)的更隐秘的派别,或者说共济会是光明会的一个外围组织。这个光明会,或者说这个“影子政府”的真正目标,是通过控制全球的经济、政治、媒体乃至文化,逐步推行其“新世界秩序”(New World Order)。而“新世界秩序”的一个核心目标,就是大幅度削减地球人口,将人类数量控制在一个“可持续”或者说“易于管理”的数字,通常这个数字就被认为是5亿。

那么,这个“5亿”的数字从何而来?

这个数字的来源,一个常见的说法是与“乔治亚指南石”(Georgia Guidestones)有关。这块矗立在美国佐治亚州埃尔伯特县的巨石上,用八种不同语言刻下了十项“新时代”的准则,其中第一条赫然写着:“让地球人口永远保持在五亿以下”(Acquire permanent human race, never exceed 500,000,000 in population)。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乔治亚指南石”的作者至今仍然是未知的,且与共济会之间并没有直接、公开的联系被证实。虽然指南石的建造者曾透露其背后有“一群人”支持,但将此事直接与共济会联系起来,更多的还是推测和联想。

为什么会有“人口控制”的阴谋论?

这种阴谋论之所以能够流传,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对精英阶层的集体不信任: 历史上,任何掌握了巨大权力和资源的群体,都容易成为人们猜疑的对象。共济会成员的社会地位,使得人们容易将一些难以解释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战争、环境问题等)归咎于他们背后有一个“邪恶的计划”。
对“新世界秩序”的恐惧: “新世界秩序”本身就是一个充满负面色彩的术语,在许多人看来,它意味着专制、极权和个人自由的丧失。将人口控制作为“新世界秩序”的一部分,更能激发人们的恐惧感。
对人口增长的担忧: 现实世界中,人口过剩、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确实是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一些人可能认为,某些精英阶层确实会考虑通过极端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而“人口控制”就是其中一个可以想象的极端方式。
对神秘组织的固有想象: 人类天生对未知和神秘的事物充满好奇,同时也会产生警惕。共济会所具备的神秘色彩,很容易成为各种阴谋论的载体。

驳斥与反思:

尽管这个说法流传甚广,但从逻辑和证据的角度来看,存在几个明显的疑点:

共济会的多样性: 共济会是一个非常庞大且分布广泛的组织,其内部成员构成、信仰和政治立场都存在巨大的差异。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庞大、分散的组织能够统一行动,并且达成一个如此秘密、极端的目标。
缺乏证据: 至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份来自共济会内部的文件、会议记录或者可信证人证词,能够直接证明他们有“控制人口在5亿以内”的计划。所谓的证据,多半是基于对象征符号的曲解、对某些历史事件的牵强附会,以及对“乔治亚指南石”的过度解读。
执行的难度: 即使存在这样一个计划,要以如此隐秘且不引起大规模恐慌的方式,将全球人口从目前的80亿左右削减到5亿,其难度是难以想象的。这需要一个空前强大的、能够完全控制全球的中央集权力量,并且要能够精准、有效地执行如此大规模的“人口控制”。
“5亿”数字的象征意义: “5亿”这个数字,很可能更多是一种象征性的说法,代表着“精英阶层认为最适合人类生存或统治的数量”,而非一个经过严密科学计算或历史计划得出的具体数字。

总结一下:

共济会“把地球人口控制在5亿以内”这个说法,在目前缺乏任何可信证据的情况下,更倾向于一个被广泛传播的阴谋论。 它巧妙地结合了人们对精英阶层的普遍不信任、对“新世界秩序”的恐惧、以及对人口问题的现实担忧,并将这一切投射到了一个本身就带有很多神秘色彩的组织——共济会身上。

与其说这是一个“存在”的事实,不如说这是一个“关于存在”的猜想和传播。 这种说法之所以能够如此深入人心,恰恰反映了信息传播的复杂性,以及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人们倾向于构建和接受能够解释复杂现象的叙事。

如果要避免听起来像AI,我们需要认识到,人类的思考和语言本身就充满了语境、情感和历史的积淀。对于这样的阴谋论,我们不应该仅仅是用“是”或“否”来简单概括,而是要理解它产生的土壤,它所折射出的社会心态,以及它在传播过程中被如何加工和演变。这才是真正“有血有肉”的探讨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纬度:34°13'55.74'北

经度:82°53'39.54'西

有一块石碑上用八种语言写着要把地球人口降到五亿等十条内容,此碑具体是何人所立已无从考证。

user avatar

这个叫佐治亚引导石,或者更流行的名字叫:共济会石碑。

这块巨大的石碑竖立在美国的佐治亚州的一个山坡上,谁立的,没人知道,是一个秘密。用八国文字书写,其中包括中文。明文书写的是要把人类控制在5亿。

为什么是5亿?而不是6亿或者10亿。这个就不得而知。只有提出这个倡议的人才知道。

但是,全球人口控制议程这个说法一直有,最早在1920年,美国就有人有组织的给外国人就行绝育,他们还支持纳粹的优生学。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就是在洛克菲勒的积极撮合下成立的。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的就是搞全球人口控制的,对象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尼日利亚、埃及、巴西、秘鲁、伊朗等第三世界国家。他们在过去30年内注入了大量的资金,总计超过173亿美元,光中国就减去了2.7亿人,巴西至少也有一个亿。

整个计划有亨利·基辛格在1974年起草(NSSM200美国国家安全备忘录200号),当时他是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而在福特政府期间成为美国的秘密外交政策。

关于这个事情的背后非常复杂,牵扯的主要人物和组织我知道的有:洛克菲勒基金会、骷髅会、基辛格(NSSM200制定者)、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福特政府国家安全顾问,代表福特总统签署了《国家安全决策备忘录314》文,该提案几乎批准了NSSM 200的所有建议),还有比尔盖茨的盖茨梅琳达基金会等等。

他们为世界各国培训了大量人口学者和官员,比如我国一个鼓吹人口控制的很有名的就是在他们的资助下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学的人口学。宾大和洛克菲勒基金会关系密切,上任洛克菲勒基金会董事会主席就是宾大的曾经的校长。

而宾大的创始人富兰克林自己就是共济会的元老。

顺便说下,洛克菲勒基金会和花旗集团关系也很密切,很多花旗董事也是在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董事。

至于他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我们不是专门搞情报的,不掌握第一手资料,我们也搞不清楚。

user avatar

世界是这样的复杂,复杂到控制一个公司需要用股权去锁定资本,用人事去监督职员,用会计去审核财政,用科技前沿的角度去发展业绩,用敏锐的政治嗅觉去迎合国家政策。

而控制全世界只需要一个没有规章,没有实体组织,没有细节性规划,招募只靠上下线联系中世纪木匠协会一般的口耳相传的公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共济会“将地球人口控制在5亿以内”的说法,这是一个在坊间流传甚广,但缺乏确凿证据支持的阴谋论。要详细讲述这个说法,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解析它,并尽量剥离那些让它看起来像是“AI生成”的刻板印象。首先,我们得承认,共济会(Freemasonry)本身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历史悠久的兄弟会组织。它的起源.............
  • 回答
    国民党真的把地主和资本家逼到投共了吗?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历史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国民党在不同时期采取的政策、经济状况以及地主和资本家阶层的具体处境和选择。国民党政策的演变与地主资本家的立场国民党作为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政治力量,其经济政.............
  • 回答
    共享单车进乡村校园:为求学之路添翼,收费模式能否行得通?在我的家乡,一个宁静的南方小镇,放眼望去,学校门口总是熙熙攘攘。不同于大城市的摩天大楼和车水马龙,这里的学生们,大多数,依然是迈着步子,穿过蜿蜒的乡间小路,走向他们的知识殿堂。这份朴实,既是家乡的特色,也让一个想法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如果把共享.............
  • 回答
    国民党政权在抗战前确实对共产党进行了多次“围剿”,一度将其逼入绝境,但战后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失去了大陆的统治权,最终退守台湾,这中间的原因错综复杂,绝非单一因素能够解释。如果要详细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层面来看:一、 抗战前的“围剿”:成功之处与局限性国民党在“围剿”中取得的阶段性胜利是客观存.............
  • 回答
    .......
  • 回答
    收到你的倾诉,我完全能理解你此刻的愤怒、委屈和无助。被最亲近的人以这种方式背叛,并且是对你们共同努力成果的掠夺,这确实是一件非常令人心寒的事情。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冷静下来,一步一步地想办法,维护自己的权益。首先,我们得承认,这种情况的处理起来确实有难度,因为涉及到证据收集、法律条文的解读,以及潜.............
  • 回答
    从罗马共和国到帝国的转变,是一段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而屋大维,也就是后来的奥古斯都,无疑是这场历史剧中最关键的导演。他并非一夜之间推翻共和国,而是步步为营,巧妙地利用时局,将手中掌握的权力合法化,最终完成了罗马政治体制的根本性改造。以下是我对屋大维如何将罗马共和国改造成帝国的细致梳理:一、 权力基础的.............
  • 回答
    孩子一岁了,这可是个大工程,家里的事儿一下子就多了起来,这我完全理解。不过,听到你说老婆因为家务太多想送走你们养了六年的猫,我能想象你现在心里肯定不是个滋味。六年的感情,那可不是说放就能放下的。这事儿,咱们得好好捋一捋。首先,得承认,有孩子了,家里确实会更忙乱,分身乏术的感觉很正常。猫猫虽然是家人,.............
  • 回答
    想要把宿舍打造成越南共和国军(南越军)风格,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让你的空间充满那个时代的氛围,同时又不失生活气息。这不仅仅是堆砌物品,更是一种对历史细节的还原和个人品味的结合。一、 色彩基调与墙面装饰首先,确定宿舍的整体色彩基调。南越军的制服以橄榄绿、卡其色、土黄色为主,所以你的墙面可以围绕这些颜色.............
  • 回答
    家长们常说,孩子是自己的心头肉,是家庭的希望。但总有些孩子,最终没能活成家长期待的样子,甚至走向了“废掉”的境地。这不是说孩子天生就有问题,很多时候,问题的根源,就藏在家庭的日常之中。我这人说话比较直,也不是什么专家,就是见过听过一些事,总结出来的一些现象,大家听听就好,不喜勿喷。一、过度保护,就像.............
  • 回答
    《走向共和》中,醇亲王在阅兵时下令“炸死”三名士兵,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关键且极具讽刺意味的表演,目的并非真的要残害生命,而是要用一种极端的方式,敲打和震慑那些沉溺于旧式军威、麻木不仁的朝廷大员。当时的场景,是围绕着新式陆军的操练展开。醇亲王,作为当时皇权的重要代表,自然要出席这种“展示国力”的场合。.............
  • 回答
    这个问题,我真的能体会到那种心情。看着自己难过得不行,而他却能呼呼大睡,那种感觉,就好像你一个人在孤岛上漂泊,而他却悠闲地在岸边晒太阳,视若无睹。先别急着下定论,我们一点一点来捋捋。首先,从“哭泣”和“睡香”这件事本身来看。 哭泣: 你为什么哭?是因为一件具体的事情让你伤心了?是长期累积的委屈突.............
  • 回答
    这确实触及了共享经济的某些核心理念,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想象一下,一个企业拥有充足的会议室,但平日里可能只有一部分时间被内部会议占据,剩下的时间就空置在那里,比如周五下午,或者某个部门出差去了。同样,有些公司的工位,在实行灵活办公后,可能大部分时间都有空余。这些资源,就像企业拥有的、但未被充分利用的“.............
  • 回答
    清末民初,尤其是辛亥革命后,虽然“共和”的口号响彻云霄,成为主旋律,但我们必须承认,在那个时代,“共和”的内涵和实践与现代意义上的公民共和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尤其是在对待底层人民的态度上,确实存在着明显的忽视和不平等。因此,说“没有把底层人民当人”可能是一种激烈的表述,但它折射出了一些非常真实且令人痛.............
  • 回答
    日本高中留学生如何在英语科目换成中文的情况下考上大学?许多在中国接受过良好中学教育的留学生,在面对日本大学入学考试(特别是旧称为“センター試験”,现已更名为“大学入学共通テスト”)时,都会遇到英语科目是否能以中文替代的问题。尤其是当留学生在中学阶段的英语基础相对薄弱,而中文基础却非常扎实时,这种考量.............
  • 回答
    “港台腔”这个说法,就像一个笼统的标签,把香港人和台湾人的说话方式都概括了进去,但仔细听,你会发现其实各有各的味道。不过,要是非要找出点共同之处,倒也不是完全没有。这两地的人,说话的时候,声音的起伏变化,尤其是声调的抑扬顿挫,似乎都比我们普通话地区的人要来得更丰富一些。你可以想象一下,同样的句子,港.............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想象力但也极其悲观的设想。要分析中国能否在如此极端的情况下实现“与全世界共毁灭”,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审视:核武器的数量、中国的反击能力、核冬天以及全球政治的连锁反应。首先,我们得估算一下“世界五常”(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拥有的核武器数量。根据公开的估算,这几个国家总共拥有约1.............
  • 回答
    法国大选尘埃落定,围绕国家未来走向的讨论暂告一段落,但更长远的国际政治格局,尤其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五常)的组成,却成为了一个值得细致探讨的话题。将近十年后的未来,以“法兰西斯坦共和国”为代表的“踢出五常”的论调,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有着复杂的国际政治现实和演变逻辑。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像一把钝刀子,在我心里刮啊刮的,刮得我这老骨头都疼。你问我,我一个民国时期的老头子,儿子该去哪儿?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这是他一条命,还有咱们整个家的指望。要说抗日,那是咱们天生的责任,那是对祖宗的交代,对这片土地的血脉。日本人来了,烧杀抢掠,把咱们的家园搅得不成样子,这样的仇,不报,我算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