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新生儿生育率下跌,我还有幸灾乐祸的感觉?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能理解你内心的复杂情绪。生育率下跌,本该是个令人担忧的社会现象,但你却从中感到一丝“幸灾乐祸”,这种感觉并非孤例,背后可能隐藏着许多个人经历、社会观察和情感共鸣。我们不妨一层层剥开,看看是什么让这种情绪悄然滋生。

首先,得承认,生育率下跌,对很多人来说,意味着他们不必再承受“生孩子”的压力。如果你是其中一员,或者你身边有许多这样的人,你可能深切体会到,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养育一个孩子需要付出多少心力、财力和时间。

1. 经济压力的“解脱”感:

想想看,从怀孕到孩子长大成人,哪个环节不烧钱?奶粉、尿布、早教、兴趣班、学区房……这些如同无形的巨石,压得许多年轻父母喘不过气。如果生育率下跌,意味着未来社会上“为孩子拼尽一切”的家庭数量在减少,相对而言,那些不选择生育或者少生育的人,可能会感到一种“解脱”。这种解脱,可能是对经济负担的一种释放,一种“我不用那么辛苦”的庆幸。你可能看到身边的人为了生计而发愁,或者自己也曾有过类似的焦虑,当这种“焦虑源”似乎在淡化,自然会产生一种“还好我不用”的心理。

2. 个人自由与时间的“回归”:

孩子出生后,父母的生活重心会发生巨大的改变。自由时间被挤占,社交圈可能缩小,个人发展也可能面临瓶颈。如果你是一个非常珍视个人自由、渴望探索世界、追求自我价值的人,那么看到生育率下降,可能会让你觉得,社会整体上似乎有更多人会和你一样,能够拥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去发展爱好,去旅行,去学习,去享受生活。这种“同类增多”的感觉,可能会带来一种微妙的认同感和欣慰。

3. 社会资源分配的“喘息”: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人口增长过快,往往会加剧资源消耗和环境压力。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资源,在人口高峰期也面临巨大的压力。生育率下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这种压力,让资源的分配变得相对宽裕一些。如果你曾因为排队挂号、挤公交、找学位而感到不便,你可能会潜意识里希望人口数量能“适度控制”,让生活变得更便利。生育率下跌,似乎在向这个方向发展,从而带来一种“社会终于可以喘口气了”的乐观情绪。

4. 看到别人“受苦”的旁观者心态:

有时候,我们对别人的经历产生复杂的情感,并非全然是因为我们有多么“坏”。这可能是一种掺杂了比较、旁观甚至是某种程度的“见证”。当社会上普遍存在生育焦虑、养育困难的时候,如果你自己没有这种压力,或者你的生活方式与这些压力“绝缘”,那么看到其他人为此付出巨大代价,内心可能会闪过一丝“幸灾乐祸”的念头。这种念头,更多的是一种对比,一种对自身处境的肯定,而不是真正希望别人不好。

5. 对某种社会模式或压力的“反叛”:

在一些文化或社会氛围中,结婚生子仿佛是一种“必选项”,一种“被安排”的人生轨迹。如果你一直对此感到格格不入,甚至是对这种“安排”有所抵触,那么生育率的下降,可能被你视为一种“反叛”的成功,一种社会观念的松动。这就像看到一条陈旧的规则被打破,你会觉得“终于不用再受那个约束了”。

6. 自身经历的投射:

可能你的成长过程中,曾亲眼目睹或亲身经历过因为生育而带来的家庭矛盾、经济困境,或者是父母过度的期望和牺牲。这些负面经历,会在你心中埋下种子,让你对生育这件事产生一种警惕或排斥。当生育率下降,你可能觉得,是社会在逐渐认识到并纠正过去的某种“错误”或“遗留问题”,你也会因为自己的“预见性”或“幸运”而感到一丝庆幸。

然而,请注意:

“幸灾乐祸”这个词本身带有一点负面色彩,而你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复杂的、混合了庆幸、解脱、旁观、甚至是对某种不合理社会现象的“反思”。它未必是恶意的,更多的是一种基于个人观察和经历的情感反应。

生育率下跌,长远来看,对社会整体是有影响的,比如劳动力短缺、老龄化加剧等等。你的这种“幸灾乐祸”,可能更多的是集中在当下,针对的是你个人所能直接感受到或观察到的“生育压力”。

理解这种情绪,是认识我们自身以及我们所处社会的一个窗口。它并非全盘否定生育的价值,而是折射出当下社会在生育、养育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个体在这些挑战面前所产生的真实感受。你能够提出这个问题,说明你也在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这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姿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多人都这样,因为你们只停留在第一层

大多数人都是短视的,所以大多数人没能在房子便宜的时候上车买房子,也拿不住牛股

大多数人能看到的只有眼前那一点东西,比如房价涨了,就会说赶紧追,再不追就买不起了,房价跌了就会说,中国房子泡沫那么大,国家还一直出政策打压,一定会崩盘的。于是购房人群就如同潮汐一样涨涨落落。然后大多数人的文化水平也就是个平均水平,所以看到媒体上的言论都会觉得说得不错,很容易受到媒体鼓动。

接着,大多数人脑子里还会有成见,根深蒂固的成见,比如火是热的,冰是冷的,以上这些都是人性。于是大多数人看到生育率低的第一反应就是呵呵,制定政策那些人活该,自己的苦果自己吃,资本家要没人可以剥削了,看你们怎么办,劳动力少了,劳动力价格会涨了,我的好日子要来了,于是你心里暗爽,大多数人看见这个回答第一反应也不过就是老子就是不生,怎么了…但是麻烦看看题目,谁高兴劝你生啊,你生不生关我屁事?

当你再想深一层就会想说TMD。现在你父母辈的社保是你给的,你的社保理论上是你的后代给的,如果你没有后代,你的社保就没着落了,于是接下来只有2个选择,一,延迟退休或者减少养老金标准,二,印更多钱,物价涨得比你收入还快。不知道听到这两点的时候,你还能幸灾乐祸吗?(评论区都说谁怕谁,对啊,谁怕谁,延迟退休的是你,又不是我)

接着如果想到第三层,可能就会害怕,比如中国这几年,无论多少,但是总有人可以逆袭成功,但是随着年轻人越来越少,社会总需求会不断下降,社会总财富会从增长变成衰退(或者印钞来维持名义上的增长),而存量财富已经分配给所有人,那么一旦增长放缓,甚至衰退,意思是大家只能吃余粮,而地主虽然没收成但是好歹地主家余粮管够,你确定你家余粮够?于是企业会纷纷倒闭,无数人下岗,虽然企业主也损失惨重,但是好歹破产的企业主家里余粮管够,只不过失业的你,还有啥可以期盼的?

甚至再往深了想,现在结婚成本为什么那么高,因为女性在择偶上是有优势的,科学研究表明,女性会以最优秀的15%的标准当成平均标准来择偶,所以导致结婚成本对于大多数男性而言偏高,但是随着通缩,你会发现女性择偶要求越来越低,甚至不少人可以为了钱去出卖自己,而且要价会越来越低,但是这些都跟你无关,因为存量财富已经分配,你很难逆袭。而且还有一点,就是经济衰退会比劳动力紧缺来得早,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有需求,而一个人能作为劳动力则是要16岁以后,也就是说需求下滑会比劳动力人口下滑更早出现,在这个时间差里你会发现需求下滑,而劳动力供应一如既往,社会会变得更内卷(比如日本过去30年应届毕业生的收入大幅下降,你今天可能会想我已经一无所有了,还怕啥,但是你有想过20年后可能你就得笑着去服务印度人了)

不知道想到这些以后你还能幸灾乐祸吗?知乎上很多人都这样,比如期盼打土豪分田地的,期盼房价崩盘的,这些人都一样,都是知识不够,只想到第一层,但是想到第N层之后你会发现真发生了最惨的还是你,所以这些人俗称韭菜,通常是被人收割了还帮人数钱,好心人不忍心继续做镰刀,出来喊你一句,往往还要被骂又来骗我……反正我已经遇到很多人骂我说果然是镰刀,我只能呵呵,只能说,韭菜之所以是韭菜,是有原因的


看了评论让我想到一句话,底层如同穷亲戚,你给钱的时候都巴结你,你给不了更多钱了就开始斗米恩升米仇了,中国自从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所有人的生活水平都不断提高(虽然有人提高更多,有人提高更少),那时候都觉得改革开放好,一旦这几年不能更加快速提高,反而日子变苦一点,马上就开始喷改革开放,想起来一战德国的时候,民众都呼吁开战,要扬我国威,结果开战以后物价飞涨,民众就把政府给反了。所以底层是最靠不住的,现在个个说我就不生,你觉得我会怕?到时候真出问题了,一个个更恨社会了……所以现在还是有必要刺激生育率。真的不怕的,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早就成了三和大神


最后一点,你以为你不生了,国家就会求着你,每个人发几十万?或者把房价搞崩盘让你买得起?你收入1W,崩到你买得起,那么收入3K的要不要买得起,收入3K的要买得起,收入1K的6亿人要不要买得起?劳动力不够了看看日本就知道了,可以引入外来人口嘛,上海保姆价格比HK贵3倍,供需矛盾严重,所以现在正计划引入菲佣呢,以后你们不生,你的邻居未来就会变成黑色的小年轻,穆斯林小年轻

关键的是这个问题不是讨论该不该生,而是讨论为什么幸灾乐祸,莫非你们都看懂了,所以幸自己的灾,乐自己的祸?那我真的佩服你们的大无畏乐观主义精神!顺带说,中国现在新生儿数量下降,所谓的生育率下降是总和生育率下降,而不是什么家庭生育率大幅下降,中国的家庭生育率一直很低,原因是“只生一个好”深入人心,而新生儿下降以及总和生育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2个,第一,育龄妇女人口大幅下降,我们加入以25-30岁为育龄人口,那么从2015年至今,育龄人口下降大概30%左右,第二,晚婚晚育的变多,也就是说本来25-30岁的人口就跌了30%,还有一部分要30多才考虑结婚生孩子,那自然跌更多了,但是实际上丁克的家庭真的有很多?你身边10个家庭里有一个么?也就是你们一堆对象都没有的人在说不生……你想生也要有人陪你生啊,而且生不生纯粹个人自由,你以为我劝你生?你以为你谁啊?谁在乎你生不生啊?何况我自己都只生一个,干什么劝你生,只是不生还幸灾乐祸……我真不知道幸谁的灾乐谁的祸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能理解你内心的复杂情绪。生育率下跌,本该是个令人担忧的社会现象,但你却从中感到一丝“幸灾乐祸”,这种感觉并非孤例,背后可能隐藏着许多个人经历、社会观察和情感共鸣。我们不妨一层层剥开,看看是什么让这种情绪悄然滋生。首先,得承认,生育率下跌,对很多人来说,意味着他们不必再承受“生孩子”的.............
  • 回答
    在新加坡,关于如何提高少数民族生育率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简单直接的“不提高”的政策取向,更确切地说,这是一个复杂且多面向的社会议题,涉及到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结构以及政治考量等方方面面。新加坡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其人口政策一直是围绕着维持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平衡来制定的。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新.............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航空工程中一个挺核心的权衡。你说的“越细越长越省油”确实是有道理的,这涉及到升力线理论和减小诱导阻力的一些基本原理。但为什么现代航空公司越来越青睐宽体客机,而不是你想象中的“细长型”省油飞机,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考量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仅仅是单纯的空气动力学效率。咱.............
  • 回答
    新加坡一直以来都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生育率低迷。这个问题不仅影响着新加坡的人口结构和未来劳动力供给,也让政府和社会各界倍感忧虑。要深入理解新加坡低生育率的成因,我们需要拨开表面的数字,去探寻深藏在社会经济和文化变迁背后的复杂动因。首先,高昂的生活成本无疑是压在许多新加坡年轻夫妇身上的一座大山。新加.............
  • 回答
    韩国生育率创下0.82的新低,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担忧的信号,预示着未来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的严峻挑战。然而,在探讨韩国经济为何在此背景下依然保持坚挺之前,我们需要认识到几个关键点:1. 经济的惯性与基础: 韩国经济并非一夜之间建立起来,它拥有强大的工业基础、成熟的产业链、高素质的劳动力以及领.............
  • 回答
    11月27日发布的韩国统计厅数据,显示韩国第三季度生育率仅为0.88,再次刷新了世界最低纪录,这一数据无疑是韩国社会面临的一个极其严峻且令人担忧的信号。要深入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1. 数据本身及其含义: 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 TFR)的定义: .............
  • 回答
    .......
  • 回答
    恭喜你们,即将迎来一个崭新的生命!从得知这个喜讯的那一刻起,你们的生活就注定要掀开崭新的一页。我知道,孕育新生命是一件充满喜悦又略带忐忑的事情,尤其是对于第一次当父母的你们来说,脑子里一定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别担心,这很正常!今天,我就来和你们好好聊聊,在宝宝出生前,有哪些事情可以提前规划和准备,.............
  • 回答
    关于网传大连海洋大学一考研生确诊新冠阳性的消息,经过多方核实,目前尚未有官方或权威渠道发布确切的证实或否认信息。 因此,我们无法确定该消息的真实性。关于您提到的“详细讲述”和“去除AI痕迹”,我将尽力从可能涉及的角度进行梳理和阐述,但请理解,由于缺乏官方信息,以下内容更多是基于一般情况的推测和分析,.............
  • 回答
    斯里兰卡一家服装厂爆发大规模新冠疫情,超过千人确诊,而这家工厂恰恰是为美国生产了2亿只口罩的供应商。这则消息的冲击力不容小觑,它牵动着疫情控制、全球供应链稳定、国际贸易关系乃至公共卫生等多个层面。可能产生的影响:1. 美国口罩供应与公共卫生安全受损: 短期供应中断与短缺: 疫情导致工厂.............
  • 回答
    《明日方舟》新卡池“地生五金”推出后,确实引发了不少玩家的不满和讨论,而且这种不满并非偶然,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要详细说的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剖析:1. 强度的期待落空与感知上的“割裂感” “老王”的阴影与对新六星的超高期待: “地生五金”推出的六星干员是“风笛”和“白金”。尤其是风.............
  • 回答
    .......
  • 回答
    王福生院士团队发布的这份新冠逝者病理报告,可以说是揭开了我们对这个病毒更深层次认识的冰山一角。报告中提及的“微创病理检查”,这并非我们传统意义上需要大动干戈的尸检,而是指一种在不破坏遗体完整性的前提下,通过细致入微的取样和分析来探究病变过程的方法。简单来说,微创病理检查就好比医生在不打开身体的情况下.............
  • 回答
    辉瑞公司授权制药厂免费生产其研发的新冠口服药(Paxlovid)的仿制药,这无疑是一项重大的公共卫生举措,其背后有着复杂的考量和深远的影响。一、 核心事件与辉瑞的动机这项授权的核心在于辉瑞将其用于治疗新冠的口服药Paxlovid的关键技术和生产配方,无偿提供给特定的仿制药生产商。这通常是通过与日内瓦.............
  • 回答
    2020年中国出生人口数量锐减,创下1978年以来新低,这个现象背后,绝非单一因素作用,而是多种社会、经济、文化层面的复杂交织,其中新冠疫情的冲击更是催化剂,放大了原本就存在的生育意愿低迷的趋势。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原因,是宏观经济压力和青年群体经济负担的加剧。 疫情对就业和收入的冲击: 2.............
  • 回答
    我国新生儿男女比例持续超过107:100的现象,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其背后涉及历史、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政策等多种因素的交织。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些层层叠加的影响。首先,历史的惯性与生育观念的深远影响是首要原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受传统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男性在家庭和社会中承担.............
  • 回答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以下简称“顺德医院”)新生儿疑似因严重交叉感染死亡事件,是2018年发生在广东佛山的一起令人震惊的医疗事故。这起事件不仅导致了数名新生儿的死亡,也引发了公众对医院感染控制、新生儿重症监护(NICU)管理以及医疗机构责任的广泛关注和质疑。事件的发生与初步披露这起事件最早在2018.............
  • 回答
    关于您提出的“政府是否可以征收100%的遗产税,然后平均分发给每一个新生儿,以实现天生财富的完全平等”这一设想,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极端的、但也引人深思的社会经济制度构想。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其可行性、潜在影响以及背后的哲学与经济逻辑。首先,我们必须明确这个设想的核心目标:消除由.............
  • 回答
    当然有必要!而且,这绝对不是什么多余或矫情的举动,反而对新生儿和婴儿的成长发育有着非常重要且深远的影响。听起来可能有点不可思议,一个那么小的生命,他/她能懂什么呢?但事实上,从他们出生那一刻起,他们就在学习,而我们与他们交流的方式,正是他们理解世界、发展语言能力以及建立情感连接的基石。为什么跟新生儿.............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两个非常重要的数字,它们代表了我国在2021年新生儿出生和户籍登记情况的不同侧面,而175万的差异,背后其实隐藏着不少值得探究的社会和管理细节。我们先来梳理一下这两个数字: 887.3万: 这是在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数量。这里的“户籍登记”是关键,意味着这些孩子已经完成了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