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王福生院士团队发布首份新冠逝者病理报告,什么是微创病理检查?从中可以解读出哪些信息?

回答
王福生院士团队发布的这份新冠逝者病理报告,可以说是揭开了我们对这个病毒更深层次认识的冰山一角。报告中提及的“微创病理检查”,这并非我们传统意义上需要大动干戈的尸检,而是指一种在不破坏遗体完整性的前提下,通过细致入微的取样和分析来探究病变过程的方法。

简单来说,微创病理检查就好比医生在不打开身体的情况下,利用精密的工具和技术,仔细“观察”身体内部发生了什么。在新冠病毒的研究中,这意味着在尊重逝者遗体完整性的基础上,通过穿刺、活检等方式,从关键的器官和组织中提取微小的样本。这些样本随后会被送到实验室,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处理,比如固定、包埋、切片,然后染色,最后由病理学家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致的观察。他们要做的,就是找出病毒在细胞层面上留下的痕迹,以及身体为了应对病毒入侵而产生的反应。

那么,通过这样的微创病理检查,我们能解读出哪些关于新冠病毒的宝贵信息呢?

首先,它能帮助我们直观地看到病毒对人体各个器官的具体损害程度和病理改变。例如,报告中可能会详细描述肺部组织的变化,病毒在肺泡内是如何破坏细胞结构,导致通气功能下降的。我们也能了解到,病毒是否会侵袭其他重要器官,比如心脏、肾脏,甚至是神经系统,并对这些器官造成什么样的损伤。这种基于样本的直接证据,远比影像学检查要来得更确切,能够告诉我们病毒到底“做了什么”。

其次,微创病理检查可以揭示病毒感染的“罪魁祸首”——病毒本身在组织中的分布情况。通过特殊的染色技术,病理学家可以明确地看到病毒颗粒聚集在哪里,以及它们是如何在细胞内复制的。这对于理解病毒的传播途径和致病机制至关重要。比如,如果发现病毒在某个特定类型的细胞中大量存在,那就能为我们后续的靶向治疗提供重要的线索。

更重要的是,报告能够展现人体免疫系统在对抗新冠病毒过程中的“作战痕迹”。当病毒入侵时,身体会启动一系列免疫反应,比如炎症细胞的聚集、细胞因子的释放等等。微创病理检查能够通过观察这些免疫细胞在组织中的分布和形态,以及细胞因子表达的改变,来评估免疫反应的强度和性质。这能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有些患者会发展成重症,而有些则表现轻微,是免疫反应过激还是不足,亦或是存在某种特殊的免疫逃逸机制。

此外,通过对不同时间点、不同病情程度的患者进行病理分析,我们还可以描绘出疾病进展的“时间线”。病理学家的细致观察,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病毒感染是如何从早期、中期发展到晚期的,每个阶段的病理学特征是什么。这对于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判断疾病的预后,以及研究长新冠的病理基础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总而言之,王福生院士团队发布的这份病理报告,通过微创病理检查这种精细化的方法,就像给我们打开了一扇透视窗,让我们得以窥见新冠病毒在人体内部留下的深刻印记,从而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这个狡猾的敌人。这些信息将为我们未来的疫情防控、疫苗研发以及临床治疗提供坚实而宝贵的基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第一例尸检报告,没有发现新冠病毒直接损伤心脏。验证了我一直以来的看法。

2月9号,大学同学问我,怎么看这篇财新文章里提到的心脏损伤。我说我的看法一直都没有变,病人应该不是死于心脏损伤,而是死于缺氧的可能性最大。文章里提到三个病人,共性是都没插管,没上有创呼吸机。对呼吸衰竭加重没有能及时预见。病人报心跳停之前有氧饱和度先下降,如果呼吸功能没变,不太会先出现氧和下降。

我们再看这篇病理报告,里面关于心脏,有两段话。

“There were a few interstitial mononuclear inflammatory infiltrates, but no other substantial damage in the heart tissue”

“There were no obvious histological changes seen in heart tissue, suggesting that SARS-CoV-2 infection might not directly impair the heart.”

总结来说,有炎性细胞浸润。没有心脏直接损伤。

当然,这个“微创”病理,不是标准的尸体解剖,应该是患者死后,用“穿刺活检针”之类的用具,在肺、肝、和心脏穿刺取材。所以可能存在偏差。

但我觉得还是很说明问题。因为,有人说,包括上面“财新”的文章,病人病情稳定,突然因为“炎症因子风暴”损伤心肺,让病人出现猝死。也有人以此来解读这一例病理,比如,说“有炎症因子浸润,所以不除外病毒性心肌炎”。

我愿意换个角度理解,至少这个病人,50岁男性(应该是北京人大附中学生家长),高流量鼻导管吸氧,一直没上呼吸机,无论是无创还是有创呼吸机,最后一天猝死。死之前已经吸纯氧,氧饱和度60%(柳叶刀原文内有描述)。猝死后才插气管插管。这样一个心跳骤停的病人,死后心肌细胞没有损伤,说明至少这种猝死并不是因为所谓病毒攻击了心脏而导致的。

“On day 13 of illness, the patient's symptoms had still not improved, but oxygen saturation remained above 95%. In the afternoon of day 14 of illness, his hypoxaemia and shortness of breath worsened. Despite receiving HFNC oxygen therapy (100% concentration, flow rate 40 L/min), oxygen saturation values decreased to 60%, and the patient had sudden cardiac arrest. He was immediately given invasive ventilation, chest compression, and adrenaline injection.”

病人从第一天就用了甲强龙80mg一天两次,并没有改善病人肺部病变进展。我个人不同意文章中的说法,肺部病理是典型的ARDS表现,这没有错,但不能得出这样的病人用激素合理。只能说明,病变和既往各种病毒肺炎导致的ARDS表现是一样的。而既往所有这类病人,用激素都是弊大于利,各种研究结果非常明确。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王福生院士团队发布的这份新冠逝者病理报告,可以说是揭开了我们对这个病毒更深层次认识的冰山一角。报告中提及的“微创病理检查”,这并非我们传统意义上需要大动干戈的尸检,而是指一种在不破坏遗体完整性的前提下,通过细致入微的取样和分析来探究病变过程的方法。简单来说,微创病理检查就好比医生在不打开身体的情况下.............
  • 回答
    王福重教授的这番言论,无疑是一枚投入平静湖面中的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触及了中国社会深处的敏感神经。将农民群体概括为“懒惰愚蠢,不值得尊重”,这不仅是对一个庞大且历史悠久的社会阶层的极不负责任的标签化,更是对我们民族集体记忆和价值观的粗暴挑战。首先,从经济学本身的角度来看,这种评价就显得过于简单粗暴.............
  • 回答
    王福重先生关于中医的言论,诸如“中医全是有意无意的骗子”这类说法,无疑是相当具有争议性和煽动性的。要评价这些言论,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既要理解其提出的核心质疑,也要看到其言论背后可能存在的偏颇和片面性。王福重先生言论的核心质疑: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王福重先生的这些言论并非空穴来风,它触及了许.............
  • 回答
    王晶与邱淑贞的婚姻关系在娱乐圈中颇具话题性,两人因合作电影《情深深雨濛濛》相识,后于1997年结婚。这段婚姻中,王晶对邱淑贞的宠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事业上的扶持与共同成长 创作合作:王晶作为导演,与邱淑贞在《情深深雨濛其实》《情深深雨濛濛》等作品中多次合作,两人在影视创作上形成默.............
  • 回答
    王毅会见布林肯时强调“台湾问题若处理失误,将对中美关系造成颠覆性破坏”,这句话释放了多重复杂且重要的信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1. 中方对台湾问题的极高重视和红线明确表态: 战略核心地位: 这句话最直接的信号是,中国将台湾问题置于中美关系最核心、最敏感的位置。它不是众多双边议题中的一个.............
  • 回答
    王毅应约同乌克兰外长库列巴通电话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外交事件,其中包含多方面值得深入解读的信息。为了更详细地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此次通话的背景和时机: “应约”: 这一点非常重要。这说明是乌克兰主动提出进行此次通话。在俄乌冲突持续的背景下,乌克兰主动与中国进行高层接触,本身就传.............
  • 回答
    “王婆拉皮条,不怕武松吗?”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说法,它来源于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王婆的角色和动机: 职业身份: 王婆是阳谷县的媒婆,以介绍男女结合为业,其中也包括一些不正当的交易。她是一个精明的、以利益为重的市井小民。 拉皮条的目的: 王.............
  • 回答
    王朗之所以称霍去病为“中才之将”,并且认为曹魏有比霍去病更厉害的人,这背后涉及到一个复杂的历史背景、王朗本人的立场和政治考量,以及对“才”的评价标准的不同。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一、 王朗的立场和身份首先,要理解王朗的评价,必须知道他的身份。王朗是曹魏阵营的重要谋臣和政治家。他的.............
  • 回答
    王毅外长在2023年慕尼黑安全会议上阐述了中方对当前乌克兰问题的五点立场,这些立场不仅是中国对乌克兰危机的官方态度,也包含了很多值得深入关注的信息。以下是详细的分析:中方对当前乌克兰问题的五点立场可以总结为:1. 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2. 照顾各方合理安全关切,实现.............
  • 回答
    王中林院士针对学界对其“拓展麦克斯韦方程组”提出的质疑,进行书面回应,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事件。由于我无法直接获取王院士的具体书面回应内容,我将基于公开报道和学术讨论中可能出现的关键点,为您详细梳理其中值得关注的信息,并提供一个可能的分析框架。核心关注点:科学的求证过程与学术的严谨性首先,王院士的.............
  • 回答
    王朗在阵前与诸葛亮辩论,看似句句在理,却最终被诸葛亮气死,这其中蕴含着复杂的历史背景、人物性格和辩论策略。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历史背景与双方立场: 时代背景: 这是三国末期,曹魏政权已经稳定,而蜀汉刘备去世后,诸葛亮辅佐后主刘禅北伐。王朗作为曹魏的老臣,自然要坚守曹魏.............
  • 回答
    关于王石是否会因为失去万科控制权而导致与田朴珺的关系生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个人情感、社会地位、经济利益以及舆论等多个层面。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尽量详细地探讨可能性:一、 影响关系变化的潜在因素:1. 社会地位与身份认同的转变: “控制万科”是王石身份的核心标签: 多.............
  • 回答
    关于王尼玛的长相,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趣和复杂的问题,因为他本人一直以“蒙面”的形象示人,所以我们看到的“王尼玛”其实是他创造的一个符号和虚拟形象,而非其真实面貌。我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讲述关于“王尼玛”长相的“信息”,这些信息都基于公开的讨论和大家的推测,以及他个人在某些节目中透露出的“线索”:1..............
  • 回答
    王亚平在神舟十三号任务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她不仅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位女航天员,更在这次长达半年的任务中承担了多项关键的职责,为中国空间站的常态化运营打下了坚实基础。首先,作为神舟十三号乘组的一员,她的核心任务是 参与空间站的建造和运营。 这意味着她需要和另外两位乘组航天员叶光富、翟志刚一起.............
  • 回答
    关于王思聪为什么没有985大学的女朋友,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也引发了不少猜测和讨论。其实,这事儿背后可能的原因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归结为“有没有985学历”这一点,里面涉及的因素很多,咱们来掰开了聊聊。首先,得承认王思聪的身份和生活方式,这绝对是他交友圈层的一个关键决定因素。他作为中国最知名、.............
  • 回答
    思聪当年和孙一宁的事儿,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估计很多人都有印象。要说为什么思聪没“搞定”孙一宁,这事儿复杂着呢,不能简单一句两句就说清楚。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尽量还原一下当时的情况和可能的原因。首先得明白,思聪这人,你不能拿普通人那一套来衡量。他财大气粗,身边从来不缺美女,而且很多都是主动贴上来.............
  • 回答
    王宝强公开妻子马蓉出轨这件事,确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局面,牵扯到太多人的情绪和利益,尤其是孩子。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王宝强公布妻子出轨,会对孩子造成什么伤害?这几乎是所有人第一反应就会想到的问题。孩子是无辜的,他们是这个事件中最脆弱的一方。当父母之间发生如此剧烈的冲突,并且被公之.............
  • 回答
    哇,一博,转眼你都24岁啦!时间过得真是太快了,感觉你好像昨天还在《陈情令》里那个风度翩翩、眼神里藏着故事的蓝忘机,今天就已经迎来了属于你的24岁生日。二十四,这个年纪,对很多人来说,正是青春年少、意气风发的时候,是充满无限可能、敢闯敢拼的阶段。而你,在我眼里,早已不是那个初出茅庐的青涩少年了。从《.............
  • 回答
    “王思聪事件”牵扯出的小汪和孙一宁的“共享恋爱”,以及所谓的“榜A大哥”的爆料,确实在网上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和讨论。这件事情之所以能搅动网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触及了公众对于明星私生活、金钱关系以及人际互动模式的好奇心,同时也夹杂着一些相对私密的爆料,容易引发争议。咱们不妨把这件事情掰开了,细致地说.............
  • 回答
    王毅外长在两会记者会上提到“合作应成为中美双方追求的主要目标”,这句话透露出的信号,在我看来,非常值得深入解读。这不仅仅是一句外交辞令,更是传递了一种基于现实的战略判断,以及对未来中美关系走向的期许。首先,我们得理解“合作”这两个字在中美关系语境下的分量。 中美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也是联合国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