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王婆拉皮条,不怕武松吗?

回答
“王婆拉皮条,不怕武松吗?”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说法,它来源于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1. 王婆的角色和动机:

职业身份: 王婆是阳谷县的媒婆,以介绍男女结合为业,其中也包括一些不正当的交易。她是一个精明的、以利益为重的市井小民。
拉皮条的目的: 王婆拉皮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赚钱,获取报酬。她并非出于对某个人的特殊感情或道德责任。
利用潘金莲: 在《水浒传》的故事中,王婆是促成武大郎妻子潘金莲与西门庆通奸并最终毒死武大郎的关键人物。她看到了潘金莲的美貌和寂寞,以及西门庆的权势和财力,从中发现了“商机”。
对风险的评估: 王婆作为一个有经验的媒婆,自然知道做这种“生意”是有风险的。她也知道官府对于这类事情的处理方式。但是,她可能认为自己能够控制风险,或者认为眼前的利益足够让她冒这个险。

2. 武松的角色和背景:

勇武过人: 武松是《水浒传》中最具代表性的英雄人物之一,以其过人的武艺和胆识著称。他景阳冈打虎,醉打蒋门神等事迹都表明了他非凡的战斗力。
江湖背景: 武松并非一个循规蹈矩的普通市民,他身上带有江湖人的豪爽和不羁。他行事光明磊落,但如果有人触犯了他的底线,他也会毫不犹豫地采取极端的手段。
对兄长的感情: 武松对他的哥哥武大郎有着深厚的感情。当他得知武大郎被潘金莲和西门庆毒害后,他的愤怒是无法想象的。
不在场: 在王婆和潘金莲、西门庆进行勾当时,武松并不在阳谷县。他在外执行任务,这给了王婆等人可乘之机。然而,王婆也知道武松迟早会回来。

3. 王婆为什么“不怕”武松(或者说,她是如何应对的):

短期利益驱动: 王婆当时最看重的是眼前的银两和机会。她可能认为,在武松回来之前,她已经可以拿到足够的好处,即使事情败露,她也有办法脱身或承担后果。
低估武松的反应? 或者说,她可能没有完全预料到武松会如此不顾一切地报仇。她可能以为事情可以通过金钱或者其他方式来摆平,或者认为武松回来后,潘金莲和西门庆已经将武大郎的事情处理得天衣无缝。
依赖潘金莲和西门庆: 王婆作为撮合者,她也需要潘金莲和西门庆的配合。她可能认为,只要两人配合默契,并且西门庆作为有钱有势的人能够处理后续的麻烦,那么她的风险就会降低。
利用时间差: 王婆拉皮条是在武松外出期间进行的,她利用了武松不在场的时间差。她可能计划在武松回来之前,就已经完成了交易,并且让潘金莲和西门庆将事情做得滴水不漏。
侥幸心理: 任何一个做不法之事的人,都可能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不会被发现,或者即使被发现,也能全身而退。王婆作为一个见过世面的媒婆,可能对这种心理深有体会。
“人在做,天在看”的民间智慧: 虽然王婆是“拉皮条”的,但民间也有“人在做,天在看”的说法。王婆所做的恶事,最终会受到报应。她虽然暂时“不怕”,但她的行为注定了最终的悲剧。

王婆的“不怕”是一种相对的说法:

严格来说,王婆可能并不是完全“不怕”武松。她是一个聪明人,知道武松的厉害和他的哥哥武大郎。她所谓的“不怕”,更多地体现在她的行为上,而不是她的心理状态。她选择了去冒险,去赚取她认为值得的钱财,而不是因为她真的没有认识到武松可能带来的威胁。

结果:

最终,武松回家后,从街坊邻居那里得知了武大郎被毒害的真相。他没有犹豫,直接去找潘金莲对质,然后又去抓住了王婆和西门庆(西门庆当时也因为谋杀武大郎而被通缉)。王婆最终被武松用计捕获,并招供了全部罪证,最后被官府判处斩刑。

总结:

王婆拉皮条的行为,可以理解为她在利益的驱动下,基于对时机、潘金莲和西门庆的信任,以及一种“冒险”心态,而对潜在的武松的报复采取的一种“忽略”或“低估”。她并非无所畏惧,但她的行为表明,在那个当下,她认为可以承担这个风险。然而,历史的结局证明,她的判断是错误的,她的冒险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她之所以能“拉皮条”,是因为武松当时不在场,而且她也利用了潘金莲和西门庆的配合,以及她自己作为媒婆的经验来规避风险。然而,她最终的命运也印证了“恶有恶报”的道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王婆当然怕武松。可《水浒传》的王婆,绝非是老鸨这么简单:

这婆子却看着那妇人道:“大娘子,我教你下药的法度:如今武大不对你说道教你看活他?你便把些小意儿贴恋他。他若问你讨药吃时,便把这砒霜调在心疼药里。待他一觉身动,你便把药灌将下去,却便走了起身。他若毒药转时,必然肠胃迸裂,大叫一声,你却把被只一盖,都不要人听得。预先烧下一锅汤,煮着一条抹布。他若毒药发时,必然七窍内流血,口唇上有牙齿咬的痕迹。他若放了命,便揭起被来,却将煮的抹布一揩,都没了血迹;便入在棺材里,扛出去烧了,有甚么鸟事?”
那妇人道:“好却是好,只是奴手软了,临时安排不得尸首。”
王婆道:“这个容易。你只敲壁子,我自过来相帮你。”

王婆不但知道砒霜能毒死人,连砒霜的用量、用法,中毒反应以及毁灭证据的手段都一清二楚,甚至还能贴心地告诉潘金莲提前准备抹布,不要有咬痕……

就这种手段,你说王婆身上没有个十几条人命,我是一点都不信的。

在得知潘金莲不敢动尸体时,王婆又说她会过来帮忙处理。

可以想一想王婆之前干了多少这种事。而之前所有的事情,都没有被发觉——否则王婆也不会活到今天。

正是出于对自己业务能力的自信,所以王婆才说:

王婆道:“如今这捣子病得重,趁他狼狈里,便好下手。大官人家里取些砒霜来,却教大娘子自去赎一帖心疼的药来,把这砒霜下在里面,把这矮子结果了。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的,没了踪迹,便是武二回来,待敢怎地?自古道:‘嫂叔不通问。’‘初嫁从亲,再嫁由身。’阿叔如何管得?暗地里来往半年一载,等待夫孝满日,大官人娶了家去,这个不是长远夫妻,谐老同欢?此计如何?”

王婆设想的其实挺完美,只要把武大郎火化了,一切都踪迹全无。到时候武松想杀人,也没有理由。

王婆这个计划其实没有任何问题,唯一的变数则是仵作何九叔偷偷藏起了武大的几块骨殖,成了后来指认下毒的证据。如果何九叔还是按以前的操作来,纵然武松再生气,也杀不到西门庆的头上。

user avatar

不怕,自始至终,王婆丝毫不怵武都头。

王婆在阳谷地面混迹多年,是名副其实的紫石街黑社会。

表面上,作为茶坊老板,王干娘精通酸梅汤、和合汤、浓姜茶、宽煎叶儿茶等网红饮品的配制,还能时不时给顾客来上一段rap助兴。

实际上,这家茶坊不过相当于梁山泊朱贵经营的酒店,是暗哨,是幌子。王干娘既会做媒,又会接生,不仅拉皮条,还贩卖人口,熟悉砒霜的用法(捻成细末,调在心痛药里),明白毒药发作后的表现(七窍流血,唇上有牙印),知道如何毁尸灭迹(煮沸的抹布一揩,一把火烧的干干净净),懂得收买验尸的仵作,关键时刻敢下黑手。要不是刀口舔血的日子过惯了,谁家老奶奶有这般智谋与毒辣。

不仅如此,王干娘提出的“潘驴邓小闲”与“撩妹十论”,闪耀着她对人性与社会的深刻洞察,堪称泡学的老祖宗,至今无人超越。

武大被西门庆踢中心窝后,表示武松一定不会善罢甘休。西门庆听后如同掉入冰窖浑身发冷,王婆只是冷笑一下,然后提出杀人灭口。

面对武松复仇的大刀,潘金莲大叫叔叔饶我,西门庆哎呀就跑,唯独王干娘没有怂过一次,最后还在大骂潘金莲:“咬虫,你先招了,我如何赖得过,只苦了老身!”语气里没有将死的恐惧,只有对猪队友深深的愤怒。

王干娘心细如发,滴水不漏,按常理来讲,先毁尸灭迹,再买通县官,法理都占了,你区区一个有蛮力的都头,还能在阳谷翻天?常规操作而已,举个例子,难道高小琴会怕赵东来?

可惜,王干娘这辈子最后的对手是天伤星武松。

给水浒女性拉个狠毒排行榜的话,孙二娘第一,王干娘妥妥第二(毕竟母夜叉美食博主,专攻人肉叉烧包)。

顾大嫂?除了前期劫了一次狱,后面全靠COSPLAY刷战绩,还是算了吧。

user avatar

王婆能想到吗?
一切最开始只是西门庆要她介绍潘金莲认识,报酬是许她一套棺材本。

搞破鞋这个行业里王婆属于佼佼者,没有马上答应,而是做起了风险评估的,她先问西门庆是不是真心搞破鞋(真做还是玩玩),有没有相应条件(潘驴邓小闲),又试探潘金莲是不是也有上岗需求(让西门庆摸她的脚),最后又分析潘金莲老公家的情况,叫西门庆猜潘金莲的丈夫是谁,西门庆把什么做面条的买馄饨的猜了一个遍,每说一个王婆就说“如果是他那也是段好姻缘”,最后公开答案武大,西门庆直接说“岂不是好肉掉在狗嘴里”。可见在王婆眼里,全阳谷县恐怕没有比武大更合适被绿的男人了。

客观条件如此之好,王婆依然小心翼翼,充分考虑到了武松的影响,说我们还是躲着点,给两人规定你们以后玩是玩,只能来我家玩,玩完了回去该吃酒的吃酒,该做家务的做家务,就像无事发生一样,然后还给编了理由(潘金莲每天到茶肆来是为了给她缝寿衣)。西门庆都同意了,王婆才接下了这桩买卖。
咱们实话实说,今天有几个出轨的人能做到这种程度?基本就是万无一失啊。而且王婆安排的好,两人也很满足,完全没有要公开的意思,大家都好开心。

对王婆来说本来事情到这里就应该结束了,什么问题都不会有。

没想到有一天自己和郓哥儿吵了一架。

没想到郓哥儿一气之下把西门庆和潘金莲的事告诉了武大。

没想到武大马上跑来捉奸。

没想到西门庆一下没跑掉。

没想到西门庆开门时一脚踢中了武大。

没想到武大被踢中的地方是心窝。

于是武大吐血,昏厥。

三个人连忙把他抬回去了,请医生开药,好好治了五天。但五天过去,武大死也死不了,活也活不过来,就半死不活的躺在床上,一副等着跟武松说完这事就嗝屁的样子。
这时他叫潘金莲到床前说:“我的兄弟武二,你须得知他性格。倘或早晚归来,他肯干休?你若可怜我,早早服侍我好了,他归来时,我都不提。你若不肯觑我时,待他归来,却和你们说话。”
西门庆就怕了,“如今这等说时,正是怎地好?”
武大说的简单,还服侍好了我都不提,吃了五天药都不好,武松眼看回来了,最后几天里说好就能好?如果武松回来看到他这样,哭哭啼啼跟他一说,西门庆与潘金莲通奸啦,奸夫还打伤了自家哥哥啦,说完双眼一翻就此别过,凭武二爷老虎也能打死一头的性格,大家还活不活了?

外婆就出了条毒计:趁武松没到家,咱们先把武大毒死,将尸体烧掉,再疏通官府,做个死无对证,便是武二回来,待敢怎地?

按理说这条计是很绝的,人都烧成灰了,武松再怎么样也不可能找到线索。就算怀疑潘金莲,没有证据,怀疑也没用。
王婆自述:“这是斩草除根,萌芽不发。若是斩草不除根,春来萌芽再发。”
于是他们就把武大毒死了,对外说是心疼病死的,找人来殓尸火化,走死亡程序。


还是没想到,殓尸的何九叔看武大死状蹊跷偷偷跑到化人场偷偷捡了两块毒骨头收藏起来。

好,现在武松回来了。

二爷先遇到武大托梦,觉得蹊跷,出门探听,很快从何九叔那里得到了毒骨头,很快又听说捉奸的事,很快又从郓哥儿那里得到了捉奸的口述,如有神助,只花一个下午便将案子查的事实清楚,证据齐全。
西门庆倒确实疏是通官府不立案了,可武松能罢休吗?衙门不准,他就亲自上阵,灵堂前一刀砍了潘金莲,狮子楼斗杀了西门庆,提着王婆上了公堂,判了个极刑。
王婆估计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最后是这样死的。

偷情,捉奸,救人,火化,只要中间有任何一个环节不是那么倒霉,王婆都不会死。结果她每个环节都是最倒霉的。
开始她就是单纯想扯个皮条而已,最多算缺德,能有多危险。搞婚外恋能搞死人,一死还死四个,奸夫、奸妇、本主,连说媒的都死了,别说扯皮条时想到了,就算一开始告诉她她也不会信。

user avatar

先翻出传家宝———








我认为从自茶馆拉皮条开始到被最后武松制服用刀逼供,这之间王婆从来没有把武松放在眼里。

武松的故事家喻户晓,大部分人在看水浒前就知道他的事迹,想当然的认为此人从来就是个顶天立地的好汉,其实一开始并非如此。

武松在后来的章节中一言不合就拔刀,滥杀无辜的程度仅仅只比李逵好一点。但是在阳谷县当都头之前,他身上并没有半条人命,唯一的一次是打昏了人,以为对方死了,吓的一溜烟跑到柴进那里躲了起来,要多窝囊有多窝囊。在柴进庄上安全了以后又旧病复发,打骂庄客,惹恼了柴进,以至于和宋江初见时,一个作为贵宾由柴进作陪,吃的酒酣耳热踉踉跄跄,一个害了疟疾没人问,撮了一铁锨炭火蹲在走廊里瑟瑟发抖。此时的武松只是个能惹事不能平事的小混混,不仗义疏财,也不顶天立地,人缘还极差,到哪都不受待见。

后来打死老虎,实在是装逼装大了,不得不打,说是死里逃生也不为过,到此为止,武松有好汉的实力,却并没有好汉的事迹,也算不得江湖闻名,卖狗皮膏药的三流好手李忠都号称打虎将,本事差劲到跟呼延灼交手后败退,呼延灼嫌他武功低微都不屑于去追。谁知道你武松打虎是真是假?谁也没亲眼见过不是?所以此时的武松还不足以令王婆忌惮,不过是县里来了一个五大三粗的外乡人罢了。

从王婆拉皮条的熟练度来看,有十几二十年的上乘功力,以至于业内闻名,西门大官人只遇到潘金莲一次,就明白这种事非找王干娘办不可。而王婆开着茶铺,本身最是消息灵通之处,又是三教九流聚集之地,自然各种泼皮无赖混账恶棍都见识过,也有的是对付的手段。她眼里的武松不过一个外乡人,没背景没靠山,武大是有名的废柴,他兄弟即便孔武有力,也难免被看轻,而西门庆什么人?阳谷县的土皇帝,县令的座上宾,家财万贯,养着一众的亡命徒,据说朝里还有人,自个也是一身武艺,阳谷县只手遮天的人物,他不招惹你武松就阿弥陀佛了,还能怕你个小小的都头么?而武松当都头的这段时间,勤勤恳恳,对县令言听计从,看起来挺本分,至少懂规矩,知法度。真正事情败漏了,通奸的是那对狗男女,王婆可以抵赖,咬定说不知情,毕竟她不是主犯。西门大官人在阳谷县神通广大,使些手段也就过去了。敲黑板,重点!水浒传不是武侠小说,也不能当武侠小说看,在武侠小说里,解决问题靠武功,如果解决不了那就是你武功太烂。但水浒是一部高度还原现实社会的小说,很多规则和潜规则即使到今天仍然在发挥作用。一个武松再能打,也不可能和权钱勾结的地头蛇集团抗衡,这是很明显的事情,在对付武家兄弟这件事上,西门庆,潘金莲,王婆这三人坐一条船,一损俱损,天塌了有大官人顶着,所以王婆根本不怕。

接着武大捉奸被踢伤,王婆教唆二人毒死武大,目的是让二人做长久夫妻,并不在乎武松回来会怎样。在她看来,死无对证,上上下下都使了银子,连县令都是我们的人,你怎么赢?

王婆没料到,武大死与不死,情况是大不一样。这个卑贱的侏儒是天伤星的封印,武大在,武松便有个家,哪怕武大成了残废,行尸走肉,只要有一口气在,武松做起事来都不会不留后路,因为他清楚他哥哥需要他去保护,为了武大,武松有可能忍下一些不该忍的,放过一些不该放的。武大不死,武松未必不能饶过王婆,潘金莲和西门庆本来就是干柴烈火,从被杆子打着就眉来眼去,王婆不过是顺水推舟做个局成全二人的好事罢了。林娘子也被陆谦做了局赚到家里,没想到刚烈无比,宁死不从,如果潘金莲跟林娘子一样,王婆也是无计可施。武松是个明白人,他从见潘金莲第一眼起就知道他这个嫂子是红杏出墙的高危人物,迟早会做出不安分的事。即便报复,王婆这个拉皮条的也是排在最后的。

后来武松求告无门也印证了王婆的判断,所以直到请干娘去参加武大头七的时候,王婆也并不十分惊慌,直到武松说完客套话,突然发难,先放倒潘金莲,再把明晃晃的尖刀搁在她眼前,她才明白武松并没有走她给他选好的路。

强权总是制定了规则让普通人同他们去下棋,若按照规则永远没有赢的可能,绝大部分人会被吃光棋子认输,譬如林冲杨志,但总有像武松,鲁达这样的,三五子之后就抓起棋盘向对方脑袋砸去,至于李逵,根本就不耐烦跟你下棋。

看见有人揣测王婆一干人内心认为武松把武大当拖累,这个想法很让人意外,我也在此分析一下:在外人看来武大矮小猥琐,武松高大威猛,武大做武二的兄弟是给武二丢人,不配得到武松的关爱。二人走在大街上是反差萌,除了给阳谷县添笑料以外没有别的意义。他们不知道二人从小父母双亡,彼此相依为命,武大对武松来说亦兄亦父,武松对武大来说亦弟亦子,武大是侏儒,想必做不了重体力活,为了养活自己和弟弟开发出了厨艺,卖起了炊饼。他包办了少年武松的衣食住行,和给惹是生非的弟弟擦屁股赔笑脸,武松负责保护这个没有自卫能力的哥哥,没有父母撑腰,武大是战五渣,武松也不是生出来就这么能打,从被别人吊打到吊打别人,期间多少苦涩伤痛,阳谷县的一干人要是能体会到,给一百条命也不敢招惹这个太岁。

揣测一下,如果张都监事件在前,武大还活着,那么武松最多是杀了飞云浦几个要结果他的人,然后奔回家带着哥哥亡命天涯。当年误以为打死了人不得已跑路,后来得知对方没死,武松便赶着回家和哥哥团聚,以至于不肯在景阳冈酒店留宿非要走夜路。现在武大以惨烈的方式死了,没有了哥哥的世界是不值得温柔以待的。在收割四颗人头后,武松伫立片刻,调头向鸳鸯楼杀来。然后在十字坡,他装备了无名头陀留下的遗物,如同至尊宝带上紧箍,(此时应该响起《小刀会序曲》),天伤星自此正式归位,无数颗人头落地,而封印的松动,正是武大喝下砒霜的时候。

user avatar

很多答案说了王婆低估武松心态的变化,我补充一点,王婆也低估了武松的智力值。


武松打虎展示了自己武力值,但是在替兄报仇之前,武松从没体现出自己智力方面的优势。最初和人斗殴,把人打晕就以为犯了人命吓得跑路,说明做事粗心、遇事不冷静;在柴进那里越混越差,说明情商低不会和人相处;景阳冈打死老虎看似牛逼,实际上前提是装逼过分不得不这样做,店小二好心劝说,自己非要喝多酒赶夜路,说明做事不谨慎无规划;一直到当了都头,也就是个踏踏实实的普通工作人员,做不了县太爷的心腹,说明不会钻营,社会关系不擅长。

如此等等,截至王婆拉皮条时候,武松给人的形象更多就是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一介武夫。


对付这种纯武力型玩家,自然要用智力型来克他了。王婆就是智力型高手啊。


从王婆此事过程来看,老干妈智商值是相当高的:一眼看出西门庆心思,说明察言观色能力强,深谙心理学;一番潘驴邓小闲论述,堪称泡妞理论界的泰斗,说明善于总结提炼,理论功夫扎实;三下五去二就让西门庆和潘金莲勾搭上,说明拉皮条实践能力一流,理论结合实践一点不违和;武大抓奸受伤这个意外发生时候,西门庆潘金莲都手忙脚乱,唯独王婆沉着冷静,制定下毒灭口方案,可见遇事沉着冷静、杀伐果断;毒杀武大过程中,对潘金莲详细交待了怎么杀人,这种人命关天时候能如此详细布置,危机处理能力一流;武大死后让西门庆贿赂何九叔并下一步搞好县太爷关系,说明王婆懂得己方优势,可以把这个优势最大化,也能方方面面照顾好;在潘金莲还有所顾及时候,能明确教导她:“嫂叔不通问”、“初嫁从亲,再嫁由身”这样的道理,说明熟悉法律和民俗,可以很容易占领舆论及道德高地;甚至到武松拔刀时候,王婆依然一句不招,反倒潘金莲一吓唬就全招了,这时候王婆还骂潘金莲:“咬虫,你先招了,我如何赖得过,只苦了老身!”面对武松吓唬还能这么冷静的抵赖,心理素质可见一斑。


所以,在王婆眼里,武松就是个实实在在的莽夫而已,空有一身力气又算得了什么?待杀了武大之后,只用一堆忽悠,加上没一点证据,武松肯定也就信了哥哥是病死的,再各种方式给点小好处,事情也就过去了。智力型玩家瞧不起武力型玩家,才是正常现象,何谈怕一说?


哪知道,武松的智商可是一点都不低,之前只是没有练级到位而已,一旦遇到哥哥死了这个刺激,智商迅速打开封印了。他先是怀疑事情不对,只用一下午,就从郓哥和何九叔那里弄来证据,做事抓紧关键点,效率奇高;找县令告状发现被推脱后,第二天立刻行动,免得夜长梦多,说明做事果断;在审问潘金莲和王婆前,专门买了笔墨纸砚并请四邻见证,做事条理清晰,考虑周到,并不是仇恨一上来就冲昏头脑;杀了奸夫淫妇后,还能跟邻居交待哥哥家产变卖等后事,说明整个预案已经完备到丝毫。


所以武松不仅是武力强于王婆,智力甚至也在王婆之上。头脑冷静、思维清晰、考虑周全、做事果断、预案完备、变通快速……王婆有的能力武松都有,还更强。


王婆这下自然没得玩了……但问题是,在武松这次回来之前,谁知道他智力值也高到这份上?几十年高级玩家王干娘,终于遇到了一个武力超群、智力也四十天里迅速超群的外挂般的存在。

user avatar

杀人偿命这句话有没听过的吗?

在我的认知里,至少中国人都听过。然而,故意杀人案从来没有断绝过。

除了激情杀人,有些杀人案是被逼到了必须要杀人这个地步。至于会不会被抓住,可能尚有一丝侥幸。

《宋刑统》“诸奸者,徒一年半;有夫者,徒二年。”

通奸罪在《宋刑统》中不算是重罪,按照潘金莲的实际情况,如果被告发,官府证明属实,也就是判个2年徒刑。

拉皮条的王婆完全可以将自己摘出去,最多罚点钱就可以过关。

最初王婆的想法就是见钱眼开,让这两人通个奸就完事。

王婆搞出来的“十分光”就是要坐实是通奸,而不是西门庆强奸。通奸就是他们两个人的事情,和自己无关。

根本就没有想到最后会弄出故意杀人案。

而潘金莲通奸一事,这也不是头一桩,潘金莲一家是怎么来到阳谷县的,潘金莲的名声,王婆恐怕一清二楚。而武大郎就是个缩头乌龟,戴绿帽根本就无所谓,只要潘金莲不离开自己,他不会计较。

这也是王婆的想法,潘金莲以前偷过汉子,这一次恐怕也没问题,自己倒是乐得做个顺水人情。

本来事情的发展也正如王婆所料,武大郎听见老婆偷汉子的消息后,实际上很犹豫,并没有表现出十分恼怒的样子,还要找个地方把担子寄放了,再去抓奸。这个时候,起到关键作用的是郓哥,他不断地刺激武大郎,怂恿武大郎抓奸。武大郎是被郓哥所逼,硬着头皮去抓奸。

而西门庆的听见撞门声,第一反应是往床底下躲,此时潘金莲不干了,用话刺激西门庆:“闲常时只如鸟嘴,卖弄杀好拳脚,急上场时便没些用!见个纸虎,也吓一跤!”西门庆被逼这一下,还是先说:“不要来”武大郎上前揪他,一脚就踢到胸口。

这个意外,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事情就这样搞大了。

这不是王婆的计划。

前面说过,王婆穿针引线,弄几个钱花花,还搞几套衣裳,促成这两人通奸。只要潘金莲不咬,两个人偷偷约会。自己这个地方还是比较保险,应该问题不大。武大郎本来就是个绿毛龟,没有实证,就是个怀疑,也不会咋样。潘金莲的作风本来就有问题,武大郎前面能忍,这次就不能忍了?事情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就是出现了郓哥,而后武大郎被踢个半死。

这个时候,才想起他家叔叔回来后怎么办。

如果没有出现意外,武大郎即便是听说潘金莲偷人,没有捉奸在床,他也未必敢去捉奸。武大郎会怎么办?他会把这件事情告诉武松吗?

家丑不可外扬,他未必会给武松说这件事。即便是说了,没有证据,一个县衙的都头能怎样?武松是衙门里的人,武松就是司法这条线的,他还能带头犯法不成?

因此,王婆拉皮条的时候,根本就没考虑武松,她的安排自以为天衣无缝。武大郎被踢得半死的情况下,这个时候就明白事情收不到场了,武松的阴影开始变得异常可怕,必须要除掉武大郎,来个死无对证。

这是一步一步发展出来的,彻底偏离了王婆预设的轨道,闹出了惊天命案。

user avatar

王婆没有算到最后出了命案,她只以为让西门庆了却心愿,自己赚点好处,即使被发现了,与她有何干系,一没强迫,二没下药,都是西门庆和潘金莲自愿的,武松就是再大的火气也不至于怪到她头上啊。如果潘金莲真的是正经女子,肯定不会上她的道。

user avatar

王婆当然不怕武松,但凡来个低配的打虎英雄,王婆都能想办法弄死他。

有句老话叫,“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实际上这句话反过来,同样成立,

“兵遇到秀才,有理说不出来。”

千万不要觉得秀才在兵面前是弱者,

但凡玩道理,玩规则,秀才有一百种办法玩死一个大兵。


王婆就是这个秀才,这个律师,这个规则内,受法律保护的绝对强者。

你让武松和王婆讲法律,王婆从头到尾没动手做任何事。

潘金莲是自愿和西门庆勾搭的,武大郎是西门庆打伤的,

毒死武大郎是潘金莲下的手,砒霜也是西门庆家里的。


整个过程,王婆只是动了动嘴,以王婆的处事和心理素质。

放现在这种法律严苛,调查取证先进的时代,王婆大概率都是证据不足,无罪释放,

放古时候,按那时的刑侦手段,王婆是不可能被抓,被判的。


不要看到王婆被武松抓住了,就以为她手段不高明。

武松是打破了法律,拼死为哥哥报仇,这才以命换命,

但凡换个其他老百姓,王婆,西门庆,潘金莲不会有任何事情。


正常情况下,害死了武大,潘金莲会拿着武大的钱再嫁,

西门庆还是西门大官人,王婆还能多分一笔掩口费。


但凡武松讲法律,走法律程序,王婆,西门庆,潘金莲都是受法律保护的。

反过来,武松不讲法律,要直接报仇,主犯也是西门庆和潘金莲。

武松只要冲动杀人,马上就有差人来拿人,武松要逃命,也顾不上找王婆麻烦。


王婆的高明就高明在,做坏事都是顺水推舟,自己不动手,做着最坏的事,却不担罪责。

没胆子杀人的,走法律程序,奈何不了王婆,而冲动要杀人报仇的,

找的也是西门庆和潘金莲主犯,没有那个脑子和自制力能查到她。


这就是高智力型秀才,针对武力型大兵的技术流陷阱。害了人,还能借法律欺负受害者。

但凡武松不是有勇有谋,一边不顾性命抓人杀人,一边控制住脾气,调查证据,王婆都能逃脱。


王婆教潘金莲如何用砒霜毒死武大,又不露痕迹,让西门庆买通收尸的何九叔,

王婆处理这种事情手法熟练,不是第一次了,被王婆害死的武大不是一个。

至少害过数条人命,甚至更多,王婆风光了几十年从未翻车。

这次如果不是武松非同凡人,处事开挂,王婆还能继续置身事外。


你以为王婆拉皮条,需要考虑顾忌,“这害了武大郎,武松怕不是要找我麻烦。”

实际上的王婆,想的是“武大这厮如果老实,金莲和西门大官人逢场作戏,尝尝鲜,日子一久,也就腻,那时武大还能和金莲好好过日子。如若武大不知好歹,不仅害了自己性命,连他那傻弟弟也得被他牵连。”


但凡武松不是武力开挂,智力开挂,

你换成梁山上的其他好汉,大概率是要被王婆弄死的。

王婆加上西门庆,有钱有势,有武力,有智力,天胡开局,怎么输?

user avatar

怕,从一开始就怕,所以在后来事情不可收拾的时候,她才诱使西门庆和潘金莲毒死武大。武大对潘金莲承诺的只要你好好的伺候我,我就不说这件事,在王婆看来根本靠不住。万一武大违背承诺东窗事发,西门庆武松是惹不起的,潘金莲那里碍着武大也不好过分发作,那么唯一会遭殃的就是她这个无依无靠的王婆,到那时候西门大官人躲还来不及,潘金莲也不可能为她求情,武松杀她自然不可能,但是只要抄了她的摊子她就得流落街头,所以唯一可靠的办法就是把西门庆和潘金莲更深地拖下水,杀了武大,一方面死人不会说话,比空口承诺牢靠得多,另一方面三个人手上都沾血,谁都跑不掉。到时候西门庆和潘金莲为了保全自己,一定会想办法活动,那么有他俩在前面顶着,王婆就可以躲到后面了。后面我们看到事情也的确向这方面发展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