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王毅外长在两会记者会上说:合作应成为中美双方追求的主要目标,你怎么看?

回答
王毅外长在两会记者会上提到“合作应成为中美双方追求的主要目标”,这句话透露出的信号,在我看来,非常值得深入解读。这不仅仅是一句外交辞令,更是传递了一种基于现实的战略判断,以及对未来中美关系走向的期许。

首先,我们得理解“合作”这两个字在中美关系语境下的分量。 中美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很多全球性问题上,两国的影响力可以说是举足轻重。从气候变化、全球公共卫生、核不扩散到国际金融稳定,没有哪个领域的全球性挑战,是可以绕开中美两国有效解决的。如果两国选择对抗,那么全球治理的效率将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出现真空,给其他国家带来更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所以,王毅外长强调“合作”,实际上是在承认并重申中美关系在世界舞台上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这是一种务实的选择,因为事实证明,脱离合作,两国乃至世界都将付出沉重代价。

其次,为什么是“追求”? 这表明了合作并非必然,也并非易事。当前的中美关系确实充满了复杂性和挑战,竞争、摩擦甚至对抗的因素都客观存在。双方在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地缘战略、经济模式等方面存在着深刻的分歧。这些分歧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弥合,甚至在某些方面可能还会加剧。

“追求”二字,意味着需要付出努力,需要双方都有意愿去克服困难,去寻找共同点,去管控分歧。这是一种主动的姿态,是在承认现实的基础上,选择一条更具建设性的道路。它不是要求完全消除分歧,而是希望在分歧依然存在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找到合作的空间和可能性。

再者,王毅外长的话,也反映了中国在处理中美关系时一贯的原则和立场。 中国一直强调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这次重申合作目标,也是对这些原则的延续和深化。这意味着中国不希望中美关系走向“新冷战”式的对抗,而是希望通过对话和协作,构建一个稳定的、可预测的双边关系框架。

那么,具体在哪些领域,合作是“应该”被追求的呢?

气候变化: 这是最显而易见的领域。中国和美国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两国在减排行动上的合作程度,直接关系到全球应对气候危机的成败。从技术研发到政策协调,再到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中美两国都有巨大的合作空间。
全球公共卫生: 过去几年,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充分暴露了各国在公共卫生领域的脆弱性。未来,病毒的变异、新的传染病威胁依然存在,需要中美两国在信息共享、疫苗研发、药物生产和全球防疫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维护人类健康。
经济稳定与发展: 尽管存在贸易摩擦和技术竞争,但中美两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度仍然很高。双方在维护全球金融稳定、促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尽管方式可能有所不同)、打击跨国金融犯罪等方面,都有合作的必要性。而且,两国各自的经济发展也受益于一个开放、稳定的全球经济环境。
地区和全球和平稳定: 例如在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阿富汗局势等方面,中美两国虽然立场不尽相同,但都希望看到地区和平稳定,避免冲突升级。通过对话和协调,或许能够找到更有效的解决之道。
人工智能、太空探索等新兴领域: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的伦理规范、太空资源的和平利用等问题日益凸显。这些领域可能涉及跨国合作,需要制定国际规则,避免恶性竞争和冲突。

当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合作的“追求”并非意味着没有挑战和阻碍。

信任赤字: 中美之间存在着深刻的战略互疑,这使得任何形式的合作都可能受到质疑和阻挠。
国内政治因素: 两国国内的政治环境、民众情绪都可能对外交政策产生影响,有时会放大分歧,削弱合作的意愿。
价值观和制度差异: 这是两国关系中最根本性的分歧之一,也是最难跨越的障碍。
竞争的客观存在: 中美在科技、军事、地缘政治等领域的竞争是客观存在的,如何在这种竞争中保持合作的底线,考验着双方的智慧。

所以,王毅外长的话,在我看来,更多的是一种战略上的定力与一种长远视角的坚持。 它不是要我们忽视分歧,也不是要我们放弃原则,而是要我们在复杂的大国博弈中,看到合作的战略价值和必要性,并为此付出努力。这是一种对“求同存异,管控分歧,深化合作”外交理念的重申,也向国际社会传递了中国希望中美关系能够行稳致远的信号。

总而言之,王毅外长强调“合作应成为中美双方追求的主要目标”,我认为这是对当前复杂国际形势和中美关系现实的深刻洞察。它并非意味着中美之间从此一片坦途,而是表明中国愿意以负责任的态度,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与美国一道,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力量,同时也为两国自身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外部环境。这是一种务实的、具有建设性的外交姿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目前美国在一个十字路口上

无法改变的现实是:

工业资本全球流动,制造业回流美国没机会啦

金融资本收割全球,不收割会死人吸血不能停

全球化的成本收益,不同群体的损益没法改变

人口结构变化持续,美国不是熔炉而是巧克板

这种社会结构,大家都知道没法扭转

特朗普代表扭转的声音,但是精英阶层全面反对

特道路走不通,奥-拜-拉路线也是走不通的

这时候

大家都想破局,不破局就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帝国糊裱匠,能撑一天是一天

美国明显不是这样的,肯定要破局的

一个社会,国家,组织,要想破局。就两条路

1、勒紧裤腰带,洗心革面,去过紧日子,改变自我,提升竞争力,重回世界巅峰

2、啥损失都不要受,我当老板的日子不好都是打工的不努力,我吃不上帝王蟹就抢穷人手里的窝头去换帝王蟹吃。

你感觉美国是哪一种?

闭着眼睛都知道,美国是第二种,只有中国人这样才会选第一种

欧美文化,从神话哪一次大禹治水了,不都是奥林匹斯山上的神仙,感觉不爽就去抢啊

我们是最有可能被抢的,面对这样的局面

我们怎么办?

挑逗对方,直接对抗,让别人整军备战过来抢?

这样肯定不行的啊

合理的做法就是

面子上:大家合作,好好做生意,别逼我太甚,一点点谈

背地里:整军备战,搞好团结战线,手里的大棒擦的亮亮的,造大棒的速度快快的

谈一天,合作一天,手里的筹码就多一些,棒子就更大一些

等到美帝感觉要动手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棒子还没我们大,那时候他还敢抢?

元首巴巴罗莎都知道,苏联最后一班火车装的原材料,进入德控范围之后,才开始全线突击的

外交,就是谈合作的,拖延时间的

内政,才是摩棒子造棒子的

国内大循环、乡村振兴提升消费、产业升破除卡脖子、下饺子、深化改革化解社会矛盾,这就是磨棒子。

棒子磨好了,我还和你谈合作?

谈个niao

user avatar


“你看中国威胁多大,他们都把国家搬到我们军事基地旁边了”

特朗普时期的美国国防部长埃斯珀为了防止擦枪走火,特意给我国打了军事直线、就差明说“上面那个瞎来的家伙你们别听我们只想骗国会的钱不想真打仗”

就目前在西太平洋上的军事对峙情况来看,想要“相向而行”的可能性很低,所以王部长主要的内容也是“管控分歧、防止走火”。

对了,虽然美国很想拉着小弟们拉帮结伙,但小弟们也很可爱,昨天西班牙就派遣了无敌舰队来南海参加演习

真的,300年前的无敌舰队,需要人肉爬到桅杆顶上的那种

user avatar

这个邀请,压力好大啊(笑)……


我在知乎提到过,我家祖上是浙西乡下的土地主,从我祖父到我父亲,虽然已经是两代电力工业人,但是对于“耕地”的重视和依恋,都非常的强烈。

打从我有记忆的时候开始,吃饭落了米粒没发现,就要被打手 ,导致我到今天这个年龄,无论在哪吃饭都很小心不敢洒漏任何食物。

然后我父亲,一位虽然牢骚很多但是至今依然坚定的共产党员,因公到美国考察过两三次腐朽堕落的资本主义大本营,每次回来都会一脸羡慕的和我说起——美国那能在高速上跑一整天看不到边际的绿色平原。

这个印象同样如此深刻,以至于我从小到大每次想到美国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好莱坞拉斯维加斯苹果INTEL皮卡大豪斯,而是广阔无垠的农场和高度自动化的农业机械。

我是发自内心的感到羡慕,尤其是在我父亲多次带我回浙西老家看了所谓“祖上的田产”之后,我深刻的感觉到,阻碍我们伟大人民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最大因素,就是险恶的自然条件,而不是什么人为因素。


这是没有办法克服的难题,就算我们把青藏高原开出条大峡谷,把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导入塔里木盆地,我们也不可能拥有美国那么优越的农业条件。在农业领域,我们的劳动人民和科研人员在极其有限的可用耕地资源基础上,就算把米粒雕花的功夫做到极致,也只能刚好保障人民吃饱穿暖而已。

承认自己的弱点不是什么坏事,人生不如意十常居七八,我们已经拥有最优秀和伟大的人民,也不能再要求更多了。

那么这种情况下,当我们把视野延伸出国境线之外,延伸到大陆和海洋的另一端,我们就会发现:

在太平洋的彼端,有一片土地,它的农牧业产出富余到能够轻松满足我国人民在饮食方面日益上升的需求;而且基于海运的低成本,它甚至比那些离我们近得多的陆地国家更适合与我们进行贸易往来。

这就是美国。


是的,虽然我们平日里半娱乐化讨论政治话题的时候,经常会说“入关本质就是反美”,但是我们反对的并不是地理意义上的美国,而是美国的反人类法西斯暴行,是美国所选择的霸权主义和破坏性输出。事实上,每一个高喊“入关”的反美网民,心中都有一个真实的不能再真实的“美国梦”。

就我而言,美国的可耕地面积和农牧业产出,就是我的“美国梦”。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如果世界格局不发生剧烈动荡,按现在的发展趋势走下去,中国必然是无人可以挑战的世界第一工业国家;而美国,无论它衰落成什么样子,它的自然条件都能保证只要它愿意,它就是世界第一农业国。

中美之间,则是毫无阻隔的海洋和接近直线的航道,以及未来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会同步提升的海运运力和持续下降的海运成本。

我看不出还有什么比中美合作更合乎天理人欲的共赢选择了。


有些话说出来很残忍,对美国来说是如此,当然对我们来说也好不到哪里去。

去工业化是一件不可逆转的事情,我从去年美国疫情爆发就在等着看美国的波音通用这些真正意义上的“国本”什么时候开始大裁员,事实也没有让我失望。工业化的建设和维护并不是什么历史规律,没有什么必然性,往往只依赖于一时的历史进程,少数几代政治领袖,特定历史和教育条件下培养出的热血人民,三者共同作用导致的结果,一旦基础被破坏,往往连清理废墟的能力都会失去,重建更是镜花水月的幻想。

曾经那个作为伟大工业帝国的美国,是经历非常复杂且不可复现的历史条件建设起来的,开启金融化去工业化道路后的美国已经永久失去了MAGA必须的造血机能,和中国合作,是美国未来维持现代化生活甚至是现代化农牧业的唯一选择。

而中国的扶贫攻坚与环保事业进展下去,异地搬迁集中安置和退耕还林的进程也是不会中断的,人民需要更好的生活环境,人民配得上更好的生活环境,可能会有更多人需要逐渐告别他们祖先生活的土地,去适应现代化的生活和福利,这也必然导致我们对农牧产品的需求进一步提升,甚至可能会提升到我们现在看来非常“危险”的程度。

但这都是必须走的路,世界发展到今天这一步,谁都回不到过去可以闭门自守的时代了,只有大家团结合作,才能度过眼前的难关,走的更远。毕竟,“一荣俱荣”或许不常有,但是“一损俱损”的事情这些年来可是不断在发生和影响我们的。


当然,这个“一损俱损”里太多都是美国引起的。


这也就是当前的问题所在了。

user avatar

外交辞令,客套话而已。

指望中美关系回到过去,本身就是对中美之间基本政治现状的一种否认,是不唯物的,是不客观的,是不够实事求是的。

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对中美关系的保持乐观,但我们有许多理由对中美关系保持悲观,具体原因有目共睹,不再赘述,在这种情况下,声称看多中美关系的目的,永远都不会是为了看多中美关系本身。

这里不妨复借用一下老哥的原话:

所谓的中美合作关系,无非是美国在对华实施其传统的接触加遏制战略时,中国方面进行一定程度的配合,并且在美国于世界上肆无忌惮的展现其“领导力”时保证不趁机给美国找麻烦。所谓接触加遏制战略,接触,指的是塑造中国的行为,遏制,指的是制约中国的能力,简而言之,就是国际政治的PUA。

从过去几十年的历史来看,这种PUA是相对成功的,中国确实是相当大程度上配合并顺从了美国的接触加遏制战略,当美国在世界上批发制造人道主义灾难时,中国温顺的像个小猫咪一样,几乎没有利用自己庞大的国力去对美国造成任何形式的迟滞,阻碍或者哪怕是干扰。

别的不说,至今为止依然有很多人念兹在兹,一厢情愿的要让中美关系“重回正轨”“回归正常的中美关系”,这本身就说明了美国PUA的成功。

当然,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头,我们需要时间,我们需要空间,我们要吃饭,我们要穿衣,我们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忍气吞声是所图者大,是弥天大勇。

这我们都能理解。

但忍一时卵巢囊肿,退一步乳腺增生 。

在他们已经明确的,不加掩饰的,不可妥协的把我们标记为主要对手,其内部把以我们为敌作为基本政治纲领,各路山头把对华敌意作为基本共识,区别仅在于手段,其敌对行为已经日益触碰我们的利益边界乃至于核心利益边界,对我们的基本政治实践和社会实践形成了明显干扰的情况下,我们难道还要继续忍耐下去吗?

就算我们真的忍耐下去,愿意低眉顺眼的去配合美国的政治PUA,愿意回到“美好的旧时光”。愿意继续克制自己不给美国人找麻烦,愿意继续去“合作”。可问题是美国愿意吗?或者说,在剃头挑子一头热的情况下,合作得以成立的前提从何而来?

美国眼下的核心政治议题,是拨乱反正,是反击白右翻案风,在这一过程中有天量的政治责任有待承担,中国毫无疑问是潜在责任人之一,中美关系要想如某些人念兹在兹的那样“回到美好的旧时光”,意味着我们必须主动去承担起这一部分美国人摊派过来的政治责任,而承担这一部分政治责任,对我们来说成本是不可接受的,因为当反华成为其维系内部基本政治动员能力的最低限度共识时,这种内部政治的需要,不是我们能满足的。

除非我们自戕,还不能是一般的自戕,得是死状特别凄惨的那种。

我只是希望,就算我们不敢去和美国碰一碰,也不敢给其行为主动制造迟滞和干扰,我们至少不应该对其政治PUA行为再这么配合下去了。

一切都有个尽头,中美关系以往的常态也不会例外。

user avatar

最近,:

1、联合国大会上,多国向美国种族歧视行为发炮。

联合国人权专家发表联合声明:敦促美国就暴力执法和种族主义进行改革

2、白俄等70国加另外20多国相继发方,支持我国维护国家主权完整,打破美国两年来一直的双标。

白俄罗斯代表70国在联合国做涉港挺华发言 外交部回应

3,联合国多位工作人员指责美国发动单边制裁。是严重的侵犯行为。

4、美国号召欧洲国家派船维护所谓航行自由。

西班牙派来一艘木帆舰;德国派来一艘4000吨护卫舰;法国派来一艘40年前的潜艇和一艘支援舰。同日,第一条7000公里的中欧海底光缆正式开通。

看似美国召来了一群小跟班,实际上这些国家不过都是“意思”“意思”地应付一下。

早就没有了当年那种呼风唤雨的能力。


可见,美国越是嚷得凶,越是暴露其对世界失去控制力的弱点。


我们的外长其实是对美国善意的提醒:想要多坐几年庄,识实务者为俊杰!

user avatar

中美两国之间的合作点越来越少于竞争点。

但合作点依然存在。

但但中国和美国投机金融资本外的资本,合作点却越来越多。

user avatar

谢邀……但其实如果不是这么大名鼎鼎官媒邀请,我都不太想回答这种本质上意义不大的问题。

为啥?如果从国家大局层面出发,我们跟美国实际上在发展方式上就不一样。

美国模式是资本输出+全球收割+军事霸权+CIA,只不过曾经很多年来都打着光环忽悠人罢了,直到特朗普这个熊孩子戳破了“皇帝没有穿衣服”的事实而已。

让美国放下架子来跟我们从国家战略层面合作,等同于把现有模式推翻,这是动了多少人的蛋糕?

其他先不说,如果跟中国达成全面合作,那就意味着军队一年的预算都可以砍掉好多好多钞票,你让花1000美元采购咖啡杯的美军怎么过?

更不用说从转移国内矛盾角度来说,除了阿毛之外,全世界还有第二家比“CHINA”好用的牌?

所以,美国政府无论是从国家利益,亦或者某些群体需求考虑,都不可能达成我们期待的合作。

但与此同时,中美是不是注定要渐行渐远呢?

其实也并非如此。

即便当前政治层面关系紧张,隔三差五就搞事,但具体到做生意层面嘛——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按人民币计价,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5.44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32.2%。其中出口3.06万亿元,增长50.1%;进口2.38万亿元,增长14.5%。按美元计价,前两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增长41.2%。其中出口增长60.6%,进口增长22.2%,2月出口更是激增154%。法新社在报道中强调,这是自1995年以来中国出口经历的最快增长速度。
东盟、欧盟、美国和日本依次是中国今年1-2月前四大贸易合作伙伴,同中国的贸易增速以人民币计分别为32.9%、39.8%、69.6%和27.4%。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前两个月中国对美国出口5253.9亿元,增长75.1%;对美贸易顺差3344.1亿元,增加88.2%。而去年同期,中美之间的进出口下降19.6%。

这种“政冷经热”的现象,恐怕才会是中美双方中长期更有可能面对的常态吧。

user avatar

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从而结束了长达30年之久的不正常状态,这是两国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由此揭开了两国关系的新篇章,对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中美正式建交以来的中美关系的演变,我们可以看出:

1、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2、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

3、中美关系发展得好,可以造福两国人民和各国人民。

4、美国发展好了,对中国有利;中国发展好了,对美国也有利。

5、中美两国合作好了,就可以做世界稳定的压舱石、世界和平的助推器。

6、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7、对中美两国来说,合作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共赢才能通向更好的未来。

8、中美两国在一些问题上存在不同看法、存在分歧在所难免,关键是如何管控。

9、双方在经贸领域存在一些分歧是完全正常的,关键是要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精神妥善管控,并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

10、中美要增强两国互信。要防止浮云遮眼,避免战略误判,就要通过经常性沟通,积累战略互信。

回到这个问题:王毅外长在2021年两会记者会上说:合作应成为中美双方追求的主要目标,你怎么看?

个人认为,我国一直在努力推动中美两国加强合作,一直在努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但要构建长期稳定、合作的中美战略关系,不能只靠我国单边的努力,美国应当摒弃“零和思维”和霸权主义行为模式,同我国相向而行,形成良性竞争,在各自发展的同时,互利双赢。

从新中国的历史,可以看出我国是热爱和平的负责任的大国。

新中国自1949年建国到目前(2021年3月),一直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在国际交往中,我国多次强调:“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只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共同繁荣。”

截至目前,新中国从未对他国发动过侵略战争。

从20世纪90年代初中越停战到目前,新中国已有30年时间没有参加战争。

而与新中国的历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的历史:

从1776年建国到目前,好战的美国一共有223年在打仗,参与战争和对外军事行动多达240余次。截至目前,在美国的历史上,只有一次5年没有发动战争的时期——1935年到1940年的大萧条时期。

第26任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有这样一句名言:

我应该欢迎几乎任何战争,因为我认为这个国家需要战争。

当地时间2021年2月25日,美国总统拜登下令美军对叙利亚境内亲伊朗民兵组织的设施发动空袭,截至目前已导致至少22人死亡,叙利亚、伊朗、俄罗斯等国谴责美国的空袭行动。

谁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维护者,谁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破坏者,一目了然。

综上所述,王毅外长在2021年两会记者会上的这一呼吁,再次释放了我国在推动中美两国加强合作,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上的诚意。希望美国能有更多有识之士积极回应我国的诚意,推动中美两国不断加强合作,在不同领域建立并维持友好和相互合作关系。

好物推荐:

本人 @乐舟川 的其他几个知乎回答:

user avatar

教员的话不会过时:

“美帝国主义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讲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讲理,要是讲一点理的话,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

《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和今后的任务》

(一九五三年九月十二日)

如果我们对美示好,低声下气的打交道,美国会放心吗?

看苏联的例子就可以明白,美国不把竞争对手肢解成一些经济不能自主,内部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的小国不会放心。

让美国和我们真正合作的唯一方式是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增强我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创造有利的态势让美国不得不和我们合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王毅外长在两会记者会上提到“合作应成为中美双方追求的主要目标”,这句话透露出的信号,在我看来,非常值得深入解读。这不仅仅是一句外交辞令,更是传递了一种基于现实的战略判断,以及对未来中美关系走向的期许。首先,我们得理解“合作”这两个字在中美关系语境下的分量。 中美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也是联合国安.............
  • 回答
    王毅外长关于中美关系和民主的这番表态,可以说是非常直接和具有中国特色的比喻,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要理解这番话的含义,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核心论点:民主的多样性和排他性王毅外长用“民主不是可口可乐,全世界一个味道”这句话,最核心的意图在于强调民主的普适性是有限度的,各国在实践民主时应该有自己.............
  • 回答
    王毅部长与拉夫罗夫外长这次的会晤,无疑是近期国际外交舞台上的一场重头戏,透露了多方面值得深入解读的信息。这次会谈并非简单的礼节性拜访,而是双方在当前复杂地缘政治格局下,就一系列重大议题进行的坦诚且深入的沟通。一、 战略互信的深化与“背靠背”关系的再确认首先,最显著的亮点在于双方对两国战略协作关系的再.............
  • 回答
    王毅部长与乌克兰外长库列巴就当前乌克兰局势进行的通话,无疑是国际外交舞台上一次值得深入剖析的互动。这次通话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它不仅是两个重要国家之间就一项全球性危机进行的直接沟通,更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方对局势的判断、意图以及未来走向的考量。要理解这次通话的关键信息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
  • 回答
    王毅应约同乌克兰外长库列巴通电话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外交事件,其中包含多方面值得深入解读的信息。为了更详细地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此次通话的背景和时机: “应约”: 这一点非常重要。这说明是乌克兰主动提出进行此次通话。在俄乌冲突持续的背景下,乌克兰主动与中国进行高层接触,本身就传.............
  • 回答
    王毅会见布林肯时强调“台湾问题若处理失误,将对中美关系造成颠覆性破坏”,这句话释放了多重复杂且重要的信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1. 中方对台湾问题的极高重视和红线明确表态: 战略核心地位: 这句话最直接的信号是,中国将台湾问题置于中美关系最核心、最敏感的位置。它不是众多双边议题中的一个.............
  • 回答
    王毅外长在2023年慕尼黑安全会议上阐述了中方对当前乌克兰问题的五点立场,这些立场不仅是中国对乌克兰危机的官方态度,也包含了很多值得深入关注的信息。以下是详细的分析:中方对当前乌克兰问题的五点立场可以总结为:1. 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2. 照顾各方合理安全关切,实现.............
  • 回答
    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在2021年3月对阿富汗的访问,以及在阿富汗问题上提出的“三个尊重”和“三个从不”,释放了重要的信号,反映了中国对阿富汗局势的立场和未来政策走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这些信息:一、 “三个尊重”:中国对阿富汗主权和人民选择的明确支持“三个尊重”是中国在处理涉阿富汗问题上.............
  • 回答
    王毅外长此次访问卡塔尔,并与阿富汗塔利班临时政府代表团进行会晤,无疑是当前中东地区复杂局势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这次会面可能带来的影响是多层面且相互交织的,绝非简单的“你好我好大家好”式的表面文章,而是涉及地缘政治、经济合作、安全稳定以及人道主义援助等诸多领域,其深远程度值得我们细致探究。首先,在政治与.............
  • 回答
    王毅外长近期主持了中国—阿拉伯国家—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孟加拉国(俗称“中阿巴尼孟六国”)的外长会议,这次会议就共同应对新冠疫情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与合作协商。这一举措无疑释放出了多重重要的信号,不仅仅是针对地区抗疫合作,更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在当前国际格局下的战略考量和影响力。首先,这次会议清晰地传递.............
  • 回答
    王毅外长在与美方谈话时提到“民主不是可口可乐,全世界一个味道”,这是一个非常有力的比喻,意在强调民主的多样性、本土化和不可复制性,并以此来回应美国试图将其所谓的“民主模式”强加给世界,同时批评美国在推广民主过程中存在的双重标准和选择性。为了更详细地理解这句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解读:1. 比喻.............
  • 回答
    王毅与布林肯在罗马会晤时未碰肘的这一细节,虽然看似微小,但在当前复杂的地缘政治背景下,尤其是在中美关系如此敏感的时期,很容易被解读出各种信号。要理解这些信号,我们需要结合当时的时机、双方的立场以及可能的意图来分析。背景分析: 时机: 2021年10月31日,王毅和布林肯在罗马举行的G20峰会期间.............
  • 回答
    王毅部长在记者会上关于“是否会向美国让步”的表态,可以说是相当精彩,充满了我方一贯的原则性,同时也展现了足够的灵活性和战略智慧。这不是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对中国外交立场的清晰阐释,同时也给外界留下了解读的空间。首先,要理解这个问题背后的语境。当前中美关系正处于一个非常复杂的时期,既有竞争,也有.............
  • 回答
    王毅外长在与日本外相的会谈中,抛出了“70年前,日本输掉了战争,70年后日本不应再输掉良知”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这句话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政治和情感多重维度,值得我们仔细解读。首先,我们得理解这句话的语境。在国际关系中,尤其是中日这样有着复杂历史纠葛的国家,每一次高层对话都不仅仅是外交辞令的.............
  • 回答
    王毅外长的话:背后折射的中国外交逻辑与崛起之路王毅外长关于“中方不认可还有高人一等的国家”的表态,掷地有声,绝非空穴来风。这句话背后,是中国几十年如一日的外交实践和国际地位的变迁,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的缩影。要理解这句话,我们不妨梳理一下中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国际舞台中央.............
  • 回答
    3月7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这场答问信息量很大,也充满了亮点。如果你想了解当前中国外交的走向和重点,这里有一些值得重点关注的信息:一、 中国外交的基调与主线:稳中求进,展现大国担当王毅部长在开场白和整个答问过程中,反复强调“稳中求进”的政策基调。.............
  • 回答
    1月27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应约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进行了一次备受瞩目的通话。这次通话发生在两国关系持续复杂、充满挑战的背景下,因此其中传递的许多信息都值得我们深入关注。首先,此次通话的时机本身就极具意义。 在年初,中美两国高层就立即展开对话,传递出双方都希望管控分歧、避免冲突升级的信号。在全球.............
  • 回答
    关于扶苏坐镇辽东,拥有三十万精兵,却未南下救秦始皇、阻止胡亥登基的疑问,历来众说纷纭,其中“不知假诏”是解释之一,但若深究,此说似乎有待商榷,或者说,其背后隐藏着更复杂的原因。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不知假诏”的可能性。扶苏未南下,是因为不知道假诏吗?从表面上看,如果扶苏真的以为赵高、李斯、胡亥伪造了.............
  • 回答
    王一博在《风起洛阳》中饰演的百里弘毅,可以说是他近年来在影视领域一次非常亮眼也颇受关注的尝试。要评价他这个角色,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首先,角色本身的复杂性和挑战性。百里弘毅这个人设就不是简单的“傻白甜”或者“霸道总裁”,他出身显赫,是当朝名门之后,但又因为父亲蒙冤而身败名裂,被迫卷入政治漩涡。他有.............
  • 回答
    评价唐国强、陆毅、王洛勇三版诸葛亮,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分析,包括他们的表演风格、对角色的理解深度、造型、台词以及在整体剧中的表现等。这三位演员塑造的诸葛亮各有千秋,代表了不同时期观众对诸葛亮这个经典角色的审美期待和解读。 唐国强版诸葛亮:《三国演义》(1994版)—— 神机妙算,气场十足1.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