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王毅阐述中方对当前乌克兰问题的五点立场,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回答
王毅外长在2023年慕尼黑安全会议上阐述了中方对当前乌克兰问题的五点立场,这些立场不仅是中国对乌克兰危机的官方态度,也包含了很多值得深入关注的信息。以下是详细的分析:

中方对当前乌克兰问题的五点立场可以总结为:

1. 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
2. 照顾各方合理安全关切,实现普遍、持久和共同安全。
3. 推动政治解决,呼吁各方保持克制,避免对抗升级。
4. 推动政治解决,呼吁各方回到谈判桌,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
5. 停止单边制裁,为危机解决创造条件。

现在我们逐一分析这些立场背后值得关注的信息:



1. 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

核心信息: 这是中国一贯的外交原则,也是其在处理国际事务时最重要的基石。这句话直接指向了俄罗斯对乌克兰领土的占领和吞并行为。
值得关注的细节和潜台词:
对乌克兰主权的确认: 尽管中国强调尊重所有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但在没有直接点名俄罗斯的情况下,这句话的重点是肯定乌克兰作为主权国家的地位,以及其领土的完整性。这与一些国家对俄罗斯行为的批评形成了呼应,但中国选择了一种更为概括和原则性的表述。
对“分裂主义”和“外部干涉”的警示: 这句话的另一层含义是对任何以“民族自决”为名分裂主权国家、以及外部势力干涉他国内政的行为持否定态度。这既是对乌克兰问题的回应,也是对中国自身在台湾问题等议题上的立场进行的重申,意在维护现有的国际秩序。
“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强调: 联合国宪章是现代国际关系的基础,其核心原则之一就是不干涉内政和尊重国家主权。中国强调这一点,是为了将乌克兰问题置于国际法的框架下讨论,并暗示任何违反联合国宪章的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
与西方叙事的潜在差异: 虽然都强调主权,但西方国家在批评俄罗斯时,通常会更具体地指向俄罗斯的行为违反了国际法。中国这种更抽象的原则性表述,既表达了立场,也保持了一定的战略模糊性,不直接与俄罗斯产生正面冲突。



2. 照顾各方合理安全关切,实现普遍、持久和共同安全。

核心信息: 这是中国在安全问题上的核心理念,强调安全不是单方面的,而是需要所有国家共同构建和共享的。这明显指向了俄罗斯长期以来提出的安全关切,即北约东扩对其构成的威胁。
值得关注的细节和潜台词:
对俄罗斯安全关切的理解和支持: 中国这句话直接为俄罗斯提出的“安全关切”提供了合法性依据。这表明中国理解俄罗斯认为北约东扩威胁到其国家安全的论点,并认为这种关切“合理”。
反对“集团对抗”和“绝对安全”: 这句话也隐含了对西方国家将安全建立在排他性联盟和对别国安全构成威胁的模式的批评。中国倡导的是一种更具包容性和合作性的安全观,反对以牺牲他国安全来换取自身安全。
“共同安全”的挑战: 乌克兰危机正是因为各方未能有效照顾到彼此的安全关切而爆发。中国的立场表明,要解决乌克兰问题,就必须拿出方案来解决俄罗斯和欧洲其他国家之间的安全困境,而不仅仅是孤立俄罗斯。
对中国自身安全环境的考量: 中国在强调“共同安全”的同时,也在考虑其自身在地缘政治中的安全利益。例如,反对美国的“印太战略”和军事联盟,也体现了其对自身安全关切的维护。
“普遍、持久和共同安全”的模糊性: 虽然这些词语听起来很积极,但如何实现“普遍”和“持久”的安全,特别是在存在严重地缘政治冲突的情况下,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中国提出的这些原则,更像是对未来安全架构的一种愿景。



3. 推动政治解决,呼吁各方保持克制,避免对抗升级。

核心信息: 这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姿态,表明不希望看到冲突扩大化,并主张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问题。
值得关注的细节和潜台词:
避免直接支持或反对任何一方的军事行动: 中国的措辞非常谨慎,不直接谴责俄罗斯的入侵行为,也不直接呼吁俄罗斯撤军。而是强调“政治解决”和“避免对抗升级”。
对“和平解决”的倡导: 这句话再次强调了中国的外交传统,即倾向于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反对使用武力。
对局势恶化的担忧: 中国在此时强调“保持克制”和“避免对抗升级”,表明其对当前局势的担忧,特别是担心冲突可能进一步扩大,甚至失控。
对“外部势力”的隐晦批评: 在一些场合,中国也曾提到“一些国家向冲突地区提供武器”,这被解读为对西方国家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的批评。这种措辞也是为了避免直接与西方国家对立。



4. 推动政治解决,呼吁各方回到谈判桌,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

核心信息: 这是中方解决方案的具体体现,即通过谈判和对话来化解矛盾。
值得关注的细节和潜台词:
对“谈判”的强调和对“和谈”的期待: 这是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最核心和持续的呼吁。中方认为只有通过谈判才能根本解决问题,任何军事手段都无法实现持久和平。
对“回到谈判桌”的呼吁: 这意味着中方认为当前的对话机制已经中断或不足,需要重新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
“对话协商解决分歧”的路径依赖: 中国认为国际关系中的分歧都可以通过对话来解决,这是其一贯的外交哲学。但这需要双方都有意愿进行对话,并且有可以妥协的空间。
为中方调停角色铺垫? 中国反复强调对话和谈判,也可能是在为自己未来的调停角色做铺垫。如果中国能够促成和平谈判,将极大地提升其国际声望和影响力。
对西方军事援助的间接反驳: 强调对话协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军事援助导致冲突长期化的一个间接反驳。中方认为提供武器只会加剧冲突,而无助于和平解决。



5. 停止单边制裁,为危机解决创造条件。

核心信息: 这是中方对当前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制裁的明确反对。
值得关注的细节和潜台词:
对制裁无效性的批评: 中国认为单边制裁不仅未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加剧紧张局势,阻碍和平解决的进程。
对中国自身经济利益的维护: 中国是全球贸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俄罗斯的制裁也可能波及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和金融活动。因此,反对单边制裁也符合中国自身经济利益的考量。
对“阵营化”和“武器化”的警惕: 中国认为以制裁为手段,将国际社会“阵营化”,以及将全球经济“武器化”,是破坏国际秩序的行为。
对可能影响中国的次级制裁的担忧: 如果西方国家对与俄罗斯进行贸易的中国企业实施次级制裁,将对中国造成严重的经济打击。因此,中方在此明确表达反对立场,试图规避此类风险。
呼吁营造“建设性氛围”: 中方认为,要解决危机,就应该创造一个有利于对话和谈判的氛围,而不是通过施压和制裁来制造对抗。



总结一下,王毅提出的这五点立场,其核心意图可以概括为:

原则性与务实性并存: 既强调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主权、宪章),也提出实际可行的解决路径(对话、谈判),同时照顾到俄罗斯的安全关切。
战略模糊与明确立场相结合: 在不直接谴责俄罗斯、不与西方国家正面冲突的前提下,明确表达了对和平解决的诉求,以及对单边制裁的反对。
维护自身利益与扮演国际角色: 一方面维护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利益和原则,另一方面也试图扮演一个促进和平、负责任大国的角色。
对现有国际秩序的反思和重塑: 潜台词是认为现有的安全架构和解决危机的方式存在问题,需要一种更具包容性和共同性的安全观来取代。

理解这些立场,需要结合中国一贯的外交政策,以及中国在地缘政治中的具体考量。这五点声明是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极其重要的定调,其影响将持续深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国的态度,是建议双方(北约和乌克兰一方,俄罗斯白俄罗斯一方)坐下来谈。

北约一方承诺乌克兰不加入北约,给与乌东两州高度自治并允许并不再进行武力威胁。

俄罗斯一方再得到承诺后退兵。

双方对乌东两州都先放置争议,下一阶段再讨论。

也就是乌克兰实现本轮危机前俄罗斯的各项要求。

user avatar

一、中方坚定主张尊重和保障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切实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这一立场是一贯的,也是明确的,在乌克兰问题上同样适用。

我们是讲道理的

二、中方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认为一国的安全不能以损害他国安全为代价,地区安全更不能以强化甚至扩张军事集团来保障。各国的合理安全关切都应予以尊重。在北约连续五轮东扩情况下,俄罗斯在安全方面的正当诉求理应得到重视和妥善解决。

俄罗斯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你北约本来就不应该挑事,你都扩了这么多了还不满意,做人总是有底线的,你碰人家底线了,人家反击,那怪谁呢?

三、中方一直关注乌克兰问题的演变,目前的局势是我们不愿看到的。当务之急是各方保持必要克制,避免乌克兰现地事态继续恶化甚至走向失控。平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应当得到有效保障,尤其要防止出现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

我们也不想看到今天这个样子,但没办法,要打就打准确点,不要伤及无辜老百姓就好。对于军事目标请精确制导,一击命中,控制波及范围。

四、中方支持和鼓励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外交努力。中方欢迎俄罗斯和乌克兰尽快举行直接对话谈判。乌克兰问题的演变有着复杂历史经纬。乌克兰应当成为东西方沟通的桥梁,而不应沦为大国对抗的前沿。中方也支持欧方与俄罗斯就欧洲安全问题进行平等对话,最终形成平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机制。

你们双方尽量早点谈判,你早点承诺不加入北约,不就啥事都没有了吗?现在有什么条件俄罗斯早点提,能答应的麻溜的快点

五、中方认为联合国安理会应当为解决乌克兰问题发挥建设性作用,要以地区和平稳定为重,以各国普遍安全为重。安理会采取的行动应当给紧张局势降温而不是火上浇油,应当有利于推动外交解决而不是使局势进一步升级。鉴此,中方历来不赞成安理会决议动辄引用授权动武和制裁的第七章。

中国不会支持俄罗斯打仗,也不会帮你们去劝俄罗斯。美国不要妄图用绑架联合国,想通过联合国授权对俄动武,中国也不同意。要解决问题,就控制北约东扩的实质性问题。

user avatar

没啥值得关注。

中国的态度,一直是能不掺和就不掺和。小到民众,大到国家,基本一致。

user avatar

显而易见,我们是现有秩序的维护者,是希望和平的解决现有的矛盾的,不希望通过战争的手段去争强争霸,依旧希望能回到谈判桌前解决问题。不仅仅是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更是面对俄罗斯与整个北约。

另外,很多人的解读都单方面暗示说“我们对北约、对美国传达了怎么怎么样的意思。然而,这五点原则未尝没有敲打俄罗斯的意思。

我们与俄罗斯抱团取暖绝不等于我们支持俄罗斯搞侵略战争——我们的第一点立场已经非常鲜明地表达了对乌克兰领土完整的维护与支持。这样,俄罗斯在西方与中国同时的反对下,就几乎不可能强行吞并乌克兰东部,分裂乌克兰。

请网络上宣扬要联俄抗美的人想一想——我们要实现自己的富强绝不是要发动世界大战。中国能靠和平的方式实现崛起,而不是要打一场战争。联俄抗美绝不是以支持他国发动战争的办法进行的。俄罗斯如果一意孤行,准备狮子大开口拿下整个或者大半个乌克兰的话,我认为中俄之间关系也必然会走向紧张甚至破裂。

user avatar

中国和俄国是联合国以及支撑他的战后主权体系的最主要维护者和受益者(之一),北京的态度是一贯的,这并不奇怪。真正出人意料的是莫斯科,有从秩序的统治者(之一)转向挑战者的倾向,未经联合国授权,单方面对国际社会广泛承认的主权国家进行打击,其恶劣程度不亚于当年北约肢解南联盟,而不确定性后果远胜于此。从法的角度,传统的协调机制正在加速失灵,在俄国转为挑战者后,大量富有野心的地区强国将会跟进。旧的,基于共识政治的国际体系的全面崩溃大大提前了,而且将会以最暴烈的方式发生—也就是主权国家(集团)间的高烈度战争。

user avatar

去年东北停电就狠狠批过你们这群大棋党了,天天用自己那个半拉筋搭不上弦、毫无逻辑的脑子去想像国际政局,怎么还不长记性呢

user avatar

首先很高兴看到我们的政府没有抛弃自己的原则。

毛子的入侵一方面确实有助于让美帝转移视线,另一方面则会更加让欧美日增加凝聚力共同对抗中俄。

user avatar

一,除非乌克兰自己也认了,中国目前不承认东乌独立。

二,北约东扩问题上,支持俄罗斯立场。

三,不支持打乌克兰。中国不会为此谴责,但在这一部分也不站俄罗斯。

四,在乌克兰中立化问题上,支持俄罗斯立场。

五,在安理会外交谴责俄罗斯的问题上(毫无悬念被否决,只是个外交态度),支持俄罗斯立场。

简单来说,中国在军事行动以外的相关政治议题上,全都站俄罗斯。但是中国不支持俄罗斯进攻和分裂乌克兰(除了白罗斯和尚未建国的黄罗斯,全世界好像没哪个国家公开支持)。

新独立国家中国传统态度是和原母国保持一致。只要乌克兰自己不承认东乌,中国也不会承认。参照克里米亚公投后,中国也是说了保持克制、政治对话吧啦吧啦的万年片汤话,没明说不承认。但实际上就是没有承认,至今出版的地图都是标给乌克兰。

估计普京在北京谈的是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和中立化,中国同意支持。但是中国理解的是外交手段去实现,并不知道普京会直接出兵。这也可以解释战前中国没有撤侨撤外交官且一直批判美国的开战情报是没事找事,应该是真没想到会打起来。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