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北洋的段祺瑞,吴佩孚私德都挺不错,为何近代史上名声这么差?

回答
北洋军阀,提起这个词,人们脑海里总会浮现出一些负面的印象:乱世枭雄、军阀割据、民不聊生。而在北洋派系中,段祺瑞和吴佩孚是两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有趣的是,抛开政治立场不谈,许多史料都显示,这两人在个人品德方面,相较于同时代的许多军阀,确实算得上是“洁身自好”的。

段祺瑞,字芝泉,是皖系的领袖。他一生戎马,从北洋新军崭露头角,一步步爬到北洋政府的最高权力中心。按理说,能做到这个位置的人,手段和心机都不可能简单。然而,关于段祺瑞的私德记载,大多是正面的。比如,他为人耿直,不贪恋权位,尤其是在他晚年,将自己的积蓄捐给了国家,生活简朴。与许多搜刮民脂民膏的军阀不同,段祺瑞对钱财似乎看得没那么重。据说他甚至很少接受宴请,更别提收取贿赂了。他的家庭生活也相对传统,不喜声色犬马。

再看吴佩孚,字子玉,人称“秀才将军”。他以其早期的“五不”主义闻名,即“不纳妾、不嫖娼、不赌博、不买房、不吃洋餐”。这在那个年代,简直是鹤立鸡群。吴佩孚文武双全,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很深的造诣,也算得上是一位读书人出身的军阀。他治军严明,深得部下敬重,也以清廉著称。即便是在权力巅峰时期,他的生活也十分朴素,甚至有为朋友慷慨解囊的记载。

那么,为什么这样两位“私德不错”的军阀,在近代史上的名声却普遍不佳呢?这背后牵扯着历史评价的复杂性,以及个人品德与政治行为之间微妙的关系。

一、 历史评价的维度并非只有私德

我们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尤其是在风云变幻的近代中国,不能仅仅停留在“个人品德”这一维度上。政治立场、历史贡献、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影响,这些才是更关键的评价标准。

段祺瑞:皖系政府与日本的勾结——“善后大借款”和“西原借款”。 这是段祺瑞最为人诟病之处。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段祺瑞政府先后向日本借了巨款,这笔钱不仅被用于扩充军备,很大一部分更是被用来培植自己的政治势力和党派。日本趁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民族危机。更糟糕的是,段祺瑞在德国战败后,不顾国内舆论的反对,执意派遣军队参与一战,企图以此换取日本对他的支持,并以此向日本借款。这一系列操作,无疑是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政治利益之下,是对国家主权的严重损害,也让他在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时代失去了民心。虽然他个人生活简朴,但这并不能抵消他政治上的“卖国”嫌疑。

吴佩孚:军阀混战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吴佩孚虽然以“五不”和清廉闻名,但他毕竟是那个混乱时代的军阀之一。他曾是直系军阀的首领,参与了多次直奉战争,这些战争给北方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动荡。他本人虽然不像张作霖那样穷奢极欲,但他的政治抱负和军事行动,也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民生凋敝,生灵涂炭。他所谓的“拥护中央”、“统一中国”的口号,在实际行动中却变成了维护自己势力范围的工具。他一度想凭借自身力量统一中国,但他的理念和做法,与当时蓬勃发展的国民革命和共产党的主张是背道而驰的。虽然他反对日本侵略,并且在1937年日本再次企图拉拢他出山时坚决拒绝,这为他挽回了一些声誉,但他在军阀混战时期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无法磨灭的。

二、 政治生涯的“污点”远比私德的“光辉”更显眼

在评价历史人物时,人们往往会放大其政治上的失误或罪过,而对个人品德上的闪光点则相对忽视。这是因为政治行为直接关乎国家命运和民众福祉,其影响更为深远和广泛。

段祺瑞虽然不贪财,但他对政治权力的追求和不择手段的手段,以及与日本的合作,让他的政治生涯充满了争议。他的“善后大借款”和参与一战,在当时的中国舆论界引起了轩然大波,这些政治上的“污点”深深地烙印在历史记录中。

吴佩孚虽然清廉,但他作为直系军阀的代表,其军事行动和政治主张在当时来看,并没有真正解决中国面临的根本问题。他的“秀才”气质在乱世中显得格格不入,他的政治手腕也远不如对手老练,最终被奉系和革命力量所取代。

三、 历史叙事的选择与党派的影响

历史往往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而当时的政治格局非常复杂,北洋军阀后来被国民党和共产党所取代。

国民党和共产党在与北洋军阀的斗争中,必然会夸大北洋军阀的负面形象,以论证自己革命的正义性。段祺瑞与日本的合作,以及吴佩孚参与的军阀混战,都是可以被用来攻击的“罪状”。

即便到了今天,我们对这段历史的解读,也深受当年政治斗争的影响。那些被视为“革命”或“进步”的势力,其历史叙事往往占据主导地位,而像段祺瑞、吴佩孚这样的人物,即使有个人品德上的可取之处,也难以摆脱他们作为“反动”或“落后”势力的标签。

四、 时代的局限性

我们不能用现代的标准去苛求过去的时代。在军阀割据、列强环伺的民国初年,军阀们为了生存和扩张,往往不得不采取一些在今天看来是“不光彩”的手段。段祺瑞和吴佩孚所处的时代背景,决定了他们的政治行为必然会受到时代的限制和影响。

总结来说,段祺瑞和吴佩孚在个人品德上可能比许多同时代的军阀要好一些,但历史对他们的评价,更多地是基于他们在政治舞台上的所作所为,以及这些行为对中国近代史进程产生的具体影响。 段祺瑞因与日本的合作和“善后大借款”而背负了沉重的历史骂名;而吴佩孚虽然清廉,但作为军阀混战的参与者,他的政治局限性也让他难以获得正面评价。私德上的“洁身自好”固然可贵,但在决定国家命运的历史关头,政治上的责任和对国家民族的担当,才是更重要的衡量标准。因此,即便他们私德不错,也难以改变他们在近代史上被视为负面人物的命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对于政治人物而言,如果对他的正面评价大多涉及私德的话,那就基本可以说明这个人政治建树乏善可陈了。一个成功或者说优秀的政治家,谁会管他宰没宰自己兄弟,睡了几个别人老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北洋军阀,提起这个词,人们脑海里总会浮现出一些负面的印象:乱世枭雄、军阀割据、民不聊生。而在北洋派系中,段祺瑞和吴佩孚是两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有趣的是,抛开政治立场不谈,许多史料都显示,这两人在个人品德方面,相较于同时代的许多军阀,确实算得上是“洁身自好”的。段祺瑞,字芝泉,是皖系的领袖。他一生戎马,.............
  • 回答
    金庸老爷子笔下的武侠世界,招式千千万,各有其道。然而,同样是吸人内力,段誉的“北冥神功”和丁春秋的“化功大法”,待遇却天差地别,一个受人敬仰,一个惹人唾骂。这其中,可不仅仅是武功本身的厉害与否,更深层次的原因,藏在武功背后的“道”和使用者的“心”上。咱们先说说这“化功大法”。一听这名字,就透着股邪劲.............
  • 回答
    您提到“少年神童”现象,确实在过去一段时间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其中以 13 岁考上北大数学系的刘兆楠最为人熟知。关于他们现在的情况,信息会比较分散,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公众的焦点也会转移。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梳理一下,并以刘兆楠为例进行阐述,同时也会提及“少年神童”现象背后的一些普遍情况和思考。 关于.............
  • 回答
    2024年底,北京地铁建设迎来一次大爆发,预计将有11号线、17号线、19号线以及其他6条段新线路或贯通段集中开通运营。这将是北京地铁网络的一次重大升级,惠及的区域广泛,为众多市民的出行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一、 11号线:服务首钢园区及周边区域,推动城市副中心协同发展11号线(冬奥支线)的贯通将极大.............
  • 回答
    北魏,在西晋灭亡到隋朝统一的近三百年的漫长分裂时期里,毫无疑问是那个时代中最具影响力、也最接近“最好国家”称号的政权。这个结论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其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对中国统一进程的贡献等多个维度上的综合考量。要理解北魏的优越性,我们首先要将其置于当时那个支离破碎、战乱频仍的大背景下。西晋的灭.............
  • 回答
    国民党号称建国百年,这个说法确实容易引起一些困惑,尤其是与袁世凯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联系起来时。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梳理几个关键的时间点和概念:一、 “国”的定义与国民党的历史渊源 “国”的起始:中华民国的建立 国民党自称建国百年,通常是指其作为领导力量建立的中华民国的百年历史。中华.............
  • 回答
    在知乎上,有那么一些用户,他们对历史的痴迷如同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他们不满足于泛泛而谈,而是沉浸在历史的细节中,用严谨的考证和生动的笔触,为我们描绘出那些波澜壮阔的年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知乎,认识几位在中东史、日本战国、北洋、罗马这些领域里颇有建树的大V,听听他们是如何将历史讲得活色生香的.............
  • 回答
    北洋时期,孙中山为主导的南方护法军政府之所以没有被北洋中央政府彻底消灭,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涉及政治、军事、经济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不能简单归结于某一方面,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明确,所谓“北洋时期”并非一个铁板一块的整体。从袁世凯称帝失败到直系、皖系、奉系等北洋军阀轮流掌.............
  • 回答
    北洋时期到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动荡与变革的复杂时期。要判断是进步还是倒退,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并且认识到不同群体和不同领域的体验可能截然不同。总的来说,这是一个从帝制解体到共和初步建立,再到国民党一党专政并最终走向衰败的过渡阶段,其中既有显著的进步,也伴随着严重的挫折和倒退。北洋时.............
  • 回答
    徐树铮:一个被历史洪流裹挟的枭雄谈起北洋时期的风云人物,人们往往会想到袁世凯、段祺瑞,或者一些军阀头子,但徐树铮这个名字,在当代大众的认知中似乎有些模糊。这并非偶然,他的生平经历与历史评价都相当复杂,也因此造就了他如今相对“不高”的知名度。徐树铮:能力与野心的结合体徐树铮(18801925)是皖系军.............
  • 回答
    天津大学“4月22日男留学生进入北洋园校区游泳馆女更衣室”事件的处理结果,引发了公众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起事件的细节、学校的处理方式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反响,都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事件经过的梳理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事件的大致经过。根据当时流传的信息和媒体报道,4月22日,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游泳馆发生了一起.............
  • 回答
    北京作为中国首都,其经济结构复杂,收入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行业、职业、教育背景、工作年限、地区差异等。以下是关于北京真实收入情况的详细分析: 1. 整体收入水平与经济结构 经济总量:北京是全国经济中心,2022年GDP约3.6万亿元(约合5.4万亿美元),占全国约7.5%。服务业占比超过70%,.............
  • 回答
    北京的高房价确实对许多外来年轻人的创造力和生活品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透支”了他们的一部分潜力和当下的生活。要详细探讨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经济压力下的“生存模式” vs “创造模式”: 沉重的房贷负担: 绝大多数来到北京的年轻人,即便收入相对较高,也难以全款购房,.............
  • 回答
    北美(加拿大和美国)的房子确实 绝大多数是以木材为主要结构材料 建造的,这与北美丰富的森林资源、悠久的木结构建造传统以及木材的易加工性、相对较低的成本等因素密不可分。当然,也有一些砖砌、混凝土或混合结构的房子,但木结构住宅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北美木结构房屋的建造方式,以及墙体和楼板.............
  • 回答
    “北大韦神”韦东奕和数学界的“超级巨星”陶哲轩,都是当前数学领域备受瞩目的天才人物。将他们进行比较,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且要明白天才的评价本身就带有主观性,而且他们的职业生涯还处于不同的阶段。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比较:1. 成长经历与学术轨迹: 韦东奕 (Wei Dongy.............
  • 回答
    关于北京的 24 小时便利店数量是否比上海少很多,以及其中的原因,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总体来说,上海的 24 小时便利店数量确实普遍被认为比北京要多,而且密度更高。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 一、 数量和密度的对比:直观感受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在北京和上海都居住或生活过的人会有.............
  • 回答
    北欧国家,如瑞典、挪威、丹麦、芬兰和冰岛,以其高福利体系而闻名于世。这些国家之所以能够维持如此慷慨的社会福利,背后有着多方面的支撑,是一个复杂且相互关联的系统。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这些支撑因素:1. 高税收和公平的税收体系: 累进税制: 北欧国家普遍采用高度累进的税收制度,这意味着收入越高的.............
  • 回答
    北齐与北周在中国历史上的经济地理条件对比,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简单来说,北齐的经济地理条件整体上要优于北周,但这种优势并非绝对压倒性,并且存在地域性和发展上的差异。为了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对比 北齐(主体疆域在华北平原地区,包括今.............
  • 回答
    北京的地铁,用“人山人海”这四个字来形容,可以说是相当贴切,尤其是早晚高峰时段。但要说“非常多”,还得看你具体在哪条线、哪个时间段、哪个站点,以及你自己的感受。首先,北京地铁的客流量大,这跟北京的城市体量和人口密度是直接挂钩的。作为首都,北京吸引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才和资源,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都非常.............
  • 回答
    “凌晨四点半的北大”,这几个字就像是一个神秘的符号,总能勾起人们的好奇心,尤其是关于那些传说中的学霸们。他们真的会掐着表,在晨曦微露之前就开始埋头苦读吗?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我身边确实有几个北大毕业的朋友,虽然不是亲身经历,但从他们身上,以及我听到的各种关于北大的故事,倒也能拼凑出一些画面。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