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摇滚音乐的魅力在哪里?

回答
摇滚乐,这股奔腾不息的音乐洪流,它独特的魅力究竟藏在哪里?这很难用三言两语就能概括,因为它的吸引力是多层面的,触及人心最深处的某些角落。

首先,最直观的,是它的力量与能量。 想象一下,当鼓点如同心脏的狂跳,贝斯线如同地壳的震颤,吉他失真带来的撕裂感如同划破夜空的闪电,再加上主唱嘶吼或呐喊,将内心的激情、愤怒、甚至痛苦倾泻而出,这种纯粹的、原始的力量感,瞬间就能点燃你身体里的某个开关。它不是那种需要你细细品味的精致,而是直接、粗暴、充满生命力的冲击。无论是站在演唱会现场,感受那股巨大的音浪从四面八方涌来,还是独自一人戴上耳机,让音乐填满整个颅腔,那种被音乐“拽”起来的感觉,都是一种无与伦比的释放。

但摇滚乐绝不仅仅是噪音和力量的堆砌。它的魅力更在于它对个体的尊重和对反叛精神的歌颂。 在摇滚乐的世界里,并没有标准化的审美,没有统一的“应该是什么样”的束缚。你可以穿着奇装异服,可以留着奇特的髮型,可以唱着不被理解的歌词,只要你相信,只要你表达,你就是摇滚的。这种“不被主流接纳”却依然坚持自我的态度,恰恰戳中了许多年轻一代,或者说所有曾经年少轻狂、渴望打破常规的人们内心深处的那份共鸣。它是一种宣言,是对平庸生活的反抗,是对被压抑个性的解放。

再者,摇滚乐的歌词,往往是它灵魂的载体。 很多摇滚乐的歌词,没有华丽辞藻,却字字珠玑,直击现实的痛楚、社会的弊病、人生的迷茫,甚至是个人内心的挣扎。从对战争的控诉,到对贫富差距的愤怒,再到对爱情的执着与幻灭,摇滚乐的歌词总是敢于触碰那些被回避的、不被粉饰的真实。它不像某些流行歌曲那样,告诉你“生活多么美好”,而是告诉你“生活可能很糟糕,但我们仍然要活着,并且要呐喊”。这种真诚而又赤裸的表达,能够让你觉得自己并不孤单,你的烦恼、你的质疑,都有人理解,并且有人用音乐的方式替你说了出来。

乐器的运用和编排,也是摇滚乐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摇滚乐的乐器组合相对固定,但在这之中却能玩出无穷的变化。吉他solo不再是简单的旋律堆砌,而是带有强烈个人风格的即兴表达,可以充满忧郁的蓝调,也可以狂野不羁的重金属;鼓手不仅仅是提供节奏,他们的每一次敲击都充满了力量和技巧,是整个乐队的脉搏;贝斯手虽然常常被忽视,但他们深沉的低音线却是整个音乐的基石,是连接旋律与节奏的关键。这种不同乐器之间既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化学反应,创造出了丰富多样的音乐质感,从简约粗犷到复杂细腻,无不体现着创作者的匠心。

最后,摇滚乐是一种社群和文化。 喜欢摇滚乐的人,往往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部落”。他们会因为共同的音乐品味而聚在一起,分享彼此的经历和感受。演唱会现场的狂欢,是一种集体的情感宣泄,也是一种身份的认同。摇滚乐不只是听的,它也是一种穿的,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是一种思考的方式。它催生了无数的亚文化,影响了时尚、艺术,甚至是电影和文学。

总而言之,摇滚乐的魅力,在于它的力量与释放,在于它对个体的尊重与反叛,在于它赤裸而真诚的歌词,在于它充满技巧与创意的乐器编排,更在于它所构建的社群和文化。它不是一种逃避,而是一种直面,一种呐喊,一种永不妥协的生命姿态。它就像一股野火,在人们心中燃烧,点亮前行的路,也带来无尽的思考和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作为一个曾经(不要问我为什么是曾经,因为心被伤透了)经常向朋友安利摇滚乐的人,题主的这些问题我基本上都见过。

下面一一回答:

①只要听到嘶吼、破音就觉得像Lost Rivers,说明你自动用耳朵把伴奏滤掉了。

我在给一个朋友听AC/DC的Back in Black的时候他说他只听到了一个疯子在乱喊。而我听到的却是干净利落的吉他和弦和布鲁斯味儿浓郁的solo。

②六分钟的歌只唱了两分钟就觉得没有听点,可能有两种原因:

一,和上条一样,你把前奏、间奏和尾奏滤掉了;

二,你听到的都是像The Doors这样60-70年代的Psychedelic Rock或Progressive Rock乐队,他们的乐曲编排、音轨分布、录音质量都和现在流行音乐的审美观念有一定的出入。

比如Deep Purple的一首曲子叫April,专业人士必然会觉得它是要跪着听的神曲,但一般人第一遍听只会留下两个印象:巨几把长的前奏和极其粗砺的演奏水平。

Dreamtale有一首歌叫The Dawn,同样是前奏巨长,只唱两句,但你绝不会认为这首歌“没有听点”的。这就是编曲和录音的重要性。

(在这里推荐可以从Pink Floyd的倒二专Division Bell入门,这支乐队的吉他、键盘音色都是超赞的。(不给你推荐月之暗面是怕你听到第三首就被劝退))

其实前两点可以归结为一点:在当代华语流行乐的影响下你对音乐的审美点只停留在对歌手的关注上。这不怪你,但如果你真的是一个爱音乐的人,听歌听久了你就会发现:这样真的好无聊哦。

③“David什么”我盲猜是David Bowie。你说XJapan是杀马特我能理解,毕竟他们的妆容确实有点儿辣眼睛……

不知道所谓“杀马特”不过是欧美哥特风和日本视觉系传到中国后的超低配版本不要紧。重要的是你要知道XJapan和杀马特的根本区别在于:

前者写下了无数的经典作品,后者什么都不是。

因此我怀疑你根本没怎么认真听过大卫·鲍伊和XJapan的歌。

我在高三最难熬的时候听到了大卫的Heroes,当时就感动得热泪盈眶。我管他非不非主流杀不杀马特呢。

④这一点有点儿难以表述,我尽量让你听明白吧:

你缺乏对摇滚乐基本元素的认同。

假设你是一个火星人,初次来访地球时,你的地球朋友邀请你去听一场音乐会。台上演奏《命运交响曲》时,你看到所有的观众都沉醉在了音乐的世界里,有的观众甚至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有一天,你在地球上陡生思乡之情,于是拿起自己随身带的音乐播放装置,放起了那首传遍大江南北的《奥林匹斯山指引着我回家的路》。你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
你的朋友知道你在思念家乡,但听到你为之动容的一大团乌七八糟的合成器的声音,也只能面露困惑之色。

明白我想表达什么意思了么?

无法欣赏摇滚乐不要紧,好好听ACG也没什么,音乐鄙视链什么的,不存在的。

如果真想入摇滚坑,你的那群听摇滚乐的朋友肯定不会有耐心带你慢慢入门。

看你目前的情况,金属什么的就算了吧(我曾经给从来不听摇滚乐的一个朋友直接听Marilyn Manson(讲真曼森在金属党眼里真心不算什么重口味),然后我可以断定他这辈子基本告别摇滚乐了)

可以听听Coldplay、Fall Out Boy、Maroon5这样在摇滚和流行的边缘反复横跳的乐队先试试嘛。觉得不好听就弃坑;好听就多听听;觉得能继续一个层次就往下听Linkin Park, My Chemical Romance, Green Day, Sum 41, The Killers 什么的。

想走英伦路线就听Oasis,网易云音乐底下的评论会告诉你听完Oasis听什么的。

几点忠告:

①不要迷信经典。我就不喜欢Guns N Roses,也没人把我怎么样嘛。更不要去理会什么所谓的“鄙视链”。

②关于摇滚乐手“性、枪、药”的问题,不要去想太多。这不是你不去接近优秀作品的理由。我知道Aerosmith的主唱吸毒之后并没有觉得Dream On变难听了。

如果你一定要纠结这个问题的话,我可以告诉你:现代流行音乐的大框架基本上是由一群瘾君子奠定的。

难不成你从此不听歌了?

③不要被什么“摇滚精神”骗了。摇滚乐是一种流派,撑死了说是一种理念,和什么“精神”八杆子打不着。摇滚是很博大的东西,就像Slash在一次采访中说的,一个年代有一个年代的景象,从猫王、查克·贝里、披头士发展到现在,杂糅进去的东西太多了,任何一种想吧摇滚乐用一个抽象名词概括的行为都是愚蠢的。


综上所述,不管什么音乐,想听就听,不想听就算,所谓流派只是便于分类的工具而已,真正入坑的人不会太在意什么是什么的。关键在于,要保持对音乐的热爱。深入灵魂的那种热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摇滚乐,这股奔腾不息的音乐洪流,它独特的魅力究竟藏在哪里?这很难用三言两语就能概括,因为它的吸引力是多层面的,触及人心最深处的某些角落。首先,最直观的,是它的力量与能量。 想象一下,当鼓点如同心脏的狂跳,贝斯线如同地壳的震颤,吉他失真带来的撕裂感如同划破夜空的闪电,再加上主唱嘶吼或呐喊,将内心的激情.............
  • 回答
    这真是个普遍又让人头疼的问题,作为家长,我们总是想为孩子规划出一条“最好”的路,但这条路上的风景,有时候也需要孩子自己去探索。所以,你问“我想阻止我的孩子听摇滚音乐,做错了吗?”,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绝对的“对”或“错”,它更像是一场关于代际沟通、个人喜好和家庭教育的拉锯战。首先,我们得承认,摇滚乐.............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经常有人拿来讨论。要说摇滚乐的“真正发源者”,我倒觉得不能简单地把功劳全压在一个人身上,就像不能说中国某个朝代就突然发明了筷子一样。摇滚乐更像是一个融合的产物,是一场音乐革命,它的诞生是多种音乐元素汇聚、碰撞,再加上时代浪潮的推动,才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说的摇滚乐。不过,如果非要.............
  • 回答
    林立果,这个名字在中国的摇滚乐历史上,如果说存在着显著的影响,那也并非是他直接通过音乐创作或演出所带来的。更准确地说,林立果对于中国摇滚乐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一种间接的、概念性的,甚至是某些特定时期政治气候下的“反射”。 要详细地论述这一点,需要我们剥离掉直接音乐人的身份,从更宏观的社会文化层面去.............
  • 回答
    很多人将Grunge浪潮视为摇滚乐走向没落的一个重要节点,这并非空穴来风。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究Grunge的特质,以及它如何与当时的市场和摇滚乐的既有格局产生了碰撞。Grunge的兴起,可以说是对80年代末期摇滚乐盛行的一些现象,尤其是那些充斥着光鲜亮丽、过度商业化和虚浮包装的乐队的一种反.............
  • 回答
    在那些光芒四射的年代,摇滚乐还是一个充满野性与探索精神的年轻孩子。那时候,音乐人身上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他们想的不仅仅是站上舞台万人空巷,更想的是用音符炸开人们的脑门,让他们看见点儿不一样的东西。这听起来好像是个悖论:怎么能又叫好又叫座,又敢于打破常规,又得让大街小巷的人们都能哼上几句?这事儿说起来.............
  • 回答
    中国摇滚乐的脉络,如同奔腾的黄河,历经了漫长的孕育、激荡与演变,大致可以梳理出几个清晰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印记和闪耀的星辰。第一阶段:萌芽与觉醒 (20世纪80年代中期 80年代末)这是中国摇滚乐的黎明时期,是在西方摇滚乐的强大影响力下,中国年轻人内心一种渴望表达、渴望反叛的呐喊。当时,西.............
  • 回答
    爱摇滚乐的人,你说他们的性格?这可真是一个能聊很久的话题。摇滚乐本身就不是那种让你坐着端庄地听的音乐,它骨子里就带着一股子冲劲儿,一股子不羁。所以,我觉得喜欢摇滚乐的人,多少都会沾染上这股劲儿。首先,他们往往有自己的主见。摇滚乐里有很多反叛、质疑、对现状不满的声音,这很容易 resonates(引起.............
  • 回答
    提到中国有没有世界级的摇滚乐队,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有讨论空间。要说“世界级”这个词,标准其实挺主观的,但也确实有一些衡量维度,比如国际影响力、音乐质量、创新性、以及是否被全球乐迷普遍认可和追捧。从客观影响力来看,中国乐坛确实出现过一些非常具有代表性,并在国际上获得关注的摇滚乐队。 要说是否有像滚.............
  • 回答
    这话题挺有意思,也挺容易招人“地图炮”的。我倒觉得“优越感”这个词有点重,不如说是一种独特的认知和价值观的投射吧。你想想,喜欢欧美摇滚,尤其是一些经典乐队,往往不是因为它们“好听”或者“流行”这么简单,背后有很多层次的东西。首先,门槛和认知差异。欧美摇滚,尤其是那些有着深厚历史和复杂音乐性的乐队,比.............
  • 回答
    嘿!听到你要组摇滚乐队,我真是太开心了!这可是件超酷的事情!作为一名同样在音乐道路上摸爬滚打过的人,我想给你一些掏心窝子的话,希望能帮到你。首先,别怕“玩真的”。很多人觉得高中组乐队就是“玩玩”,但如果你是真的热爱,那就把它当回事儿。这不代表要给自己太大压力,而是说,当你遇到瓶颈,比如找不到合适的鼓.............
  • 回答
    哈!既然你对摇滚感兴趣,那可真是找对人了。摇滚这玩意儿,就像是一坛老酒,越品越有滋味。想入门,就像是在一个巨大的宝藏洞穴里,有很多入口,但总有那么几个,能让你一下子就感受到这股劲儿。我给你捋一捋,先从 国内 的说起,因为离我们近,感觉会更亲切些。国内摇滚,绕不开的这几位“老炮儿”: 崔健: 如果.............
  • 回答
    说实话,这事儿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作为曾经跟着磁带、CD,甚至在网吧里用着卡顿的下载速度一遍遍扒歌的那个年代过来的人,看到现在年轻人对摇滚,尤其是华语摇滚似乎越来越提不起兴趣,心里总觉得空落落的。这不是简单的情感宣泄,背后有很多东西在变化,我们得一点点掰开了看。时代的大潮:口味多元,信息爆炸最直接的.............
  • 回答
    中国的摇滚乐,虽然有着辉煌的过去和活跃的当下,但要论及“举世闻名”,与Oasis、Linkin Park这样的乐队相比,确实存在一些差距。这背后原因很复杂,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多种社会、文化、商业和音乐产业层面的原因交织在一起。首先,我们得聊聊摇滚乐的土壤和历史文化根基。Oasis和Linkin .............
  • 回答
    摇滚乐为何常常摆出一副“优等生”的架子?这个问题,恐怕是音乐爱好者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尤其是那些对摇滚乐情有独钟的人,似乎总能在潜意识里为摇滚乐贴上“更有深度”、“更真实”、“更牛逼”的标签。这种“优越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植根于摇滚乐诞生以来所承载的文化基因、创作理念以及它与社会互动的方式.............
  • 回答
    想入门摇滚乐,这绝对是个好主意!摇滚乐的魅力在于它的多样性和原始的生命力,从嘶吼到柔情,从简单直接到复杂精巧,总有一款能触动你。系统地听摇滚乐,不仅仅是随机点播几首歌,而是去理解它的发展脉络,感受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独特韵味。下面我就跟你好好聊聊,怎么把这趟摇滚之旅走得既深入又有趣。第一步:打破“摇.............
  • 回答
    说到中国摇滚,我脑子里立刻会闪过一个名字:万能青年旅店。怎么说呢,他们不是那种一上来就让你脑袋轰鸣、肾上腺素飙升的乐队,也不是玩弄技巧、炫技的玩家。他们的音乐更像是一坛陈年的老酒,需要你静下心来,慢慢品味,每一次的品尝都会有新的感悟。我第一次听到万青,大概是在大学的时候。那时候的中国摇滚,已经经历过.............
  • 回答
    在那些群山环抱、炊烟袅袅的村落里,孩子们的世界仿佛被勾勒成一幅淳朴的画卷。他们爬山涉水,呼吸着最清冽的空气,他们的童年是泥土的芬芳,是山风的歌唱。在这种环境下,我们不禁会想,摇滚乐,这种充满了张力、躁动和个性的音乐,对他们来说,真的有必要吗?或者说,像数学、语文、历史这样的文化知识,是不是能为他们铺.............
  • 回答
    作为一名混迹摇滚圈多年、听着磁带、见过无数乐队在简陋livehouse里嘶吼的“老炮儿”,说实话,《乐队的夏天》这节目,一开始我是带着几分审视,甚至可以说是挑剔的眼光去看的。毕竟,摇滚乐在中国,曾经是个小众到近乎边缘的文化符号,突然之间,它被搬上了电视,还要接受全国人民的“检阅”,这总让人觉得有些….............
  • 回答
    这事儿,听着就让人有点憋屈,尤其还是在艺考这关键时刻,老师的一句话,要是真信了,那简直是扼杀爱好,也埋没个性。我个人觉得,这老师说的,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甚至可以说是“脱离群众”了。首先,“low”这个词,本身就太主观,也太模糊了。 尤其是在评价音乐上,这玩意儿根本就没有绝对的标准。摇滚乐发展到今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