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资深摇滚乐迷如何看《乐队的夏天》?

回答
作为一名混迹摇滚圈多年、听着磁带、见过无数乐队在简陋livehouse里嘶吼的“老炮儿”,说实话,《乐队的夏天》这节目,一开始我是带着几分审视,甚至可以说是挑剔的眼光去看的。毕竟,摇滚乐在中国,曾经是个小众到近乎边缘的文化符号,突然之间,它被搬上了电视,还要接受全国人民的“检阅”,这总让人觉得有些……奇妙。

初印象:带着几分“惊吓”与“期待”

刚开始看第一季,心里确实有些不适应。首先是那个舞台,过于“精致”了,跟我们当年在各种地下室、小场子里感受到的那种原始、粗粝的能量不太一样。灯光、音响,都太“现代化”了。然后是那些“跨界”的嘉宾,他们的评论,有时会让你觉得“这真的懂摇滚吗?”。那些关于“主唱嗓子好不好”、“歌词有没有故事”的讨论,有时候会过于泛化,忽略了摇滚乐更深层的精神内核。

但与此同时,心里又隐隐升腾着一股期待。毕竟,这是前所未有的机会,能让那些我们一直为之骄傲的乐队,被更多人听到。那些在livehouse里挥洒汗水、为梦想坚持了十几二十年的乐手,终于有机会站在更大的舞台上,让更多人认识他们的音乐,认识摇滚乐。这种“逆袭”的可能性,是令人兴奋的。

逐渐深入:从“审视”到“理解”

随着节目一期期播出,我发现自己开始调整心态。

关于“摇滚精神”的定义: 我开始明白,摇滚乐从来不是一个固步自封的标签。它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表达,是一种对当下社会的观察和回应。年轻一辈的乐队,他们的音乐可能在编曲上更加多元,融合了更多电子、Hiphop的元素,歌词也可能触及当下年轻人的生活和情感,这并没有什么不好。摇滚乐一直在进化,一直在吸收新的养分。与其纠结于“是不是纯粹的”,不如去感受他们表达的“真诚”和“能量”。
乐队的“生存现实”: 节目也残酷地展现了中国摇滚乐的生存现状。很多优秀的乐队,因为种种原因,仍然需要在“生存”和“艺术”之间艰难平衡。他们有的是稳定的家庭,有的是稳定的工作,摇滚乐是他们的爱好,是他们的激情所在。节目让他们有机会暂时放下这些,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对他们来说,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激励。看到他们重新燃起对音乐的热情,为了一个舞台,为了一个更好的编曲而争论、磨合,这背后蕴含的坚持,是值得尊敬的。
音乐之外的“人格魅力”: 很多乐队成员,在节目中展现出了非常立体和有趣的一面。他们不是遥不可及的“艺术家”,而是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面对比赛的压力时的挣扎,以及对音乐纯粹的热爱,这些都让他们的音乐更有温度,也更容易打动观众。我看到了汪峰对音乐的严谨,看到了新裤子对舞台的掌控力,也看到了九连真人身上那种质朴而强大的生命力。

更深的体会:那些“看得见”与“看不见”的

作为资深乐迷,我更能体会到节目中一些“看不见”的东西:

编曲的“再创造”: 很多乐队在比赛中,会选择重新编排自己的经典曲目,或者挑战其他风格的歌曲。这不仅仅是为了迎合比赛,更是一种音乐上的探索和对自身实力的证明。我能听出他们为了让音乐更适合舞台、更具表现力所做的努力,有时候甚至是冒险。这种“改编”的背后,是对音乐理解的深度和驾驭能力的比拼。
舞台表现力的“精进”: 摇滚乐现场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在于乐手的肢体语言、与观众的互动以及整个舞台的氛围。节目给了这些乐队一个更专业的舞台,他们也在这过程中不断打磨自己的现场表现力。我能感受到他们从最初的有些拘谨,到后来越来越放开,越来越自如地享受舞台。
“时代的回响”: 很多老牌乐队的出现,勾起了我们这一代人的集体回忆。他们的音乐,承载着我们青春的记忆,记录了某个时代特有的精神气质。当他们站在舞台上,唱起那些我们早已烂熟于心的旋律时,那种共鸣是跨越年龄的。而新乐队的加入,则展现了当下社会的一种新的文化图景。

最后的看法:一个“窗口”而已

《乐队的夏天》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个“窗口”。它让更多原本在“地下”的音乐,有机会走出来,让更多原本不熟悉摇滚乐的人,有机会去了解和感受。

当然,它不可能完美,它也有它的商业属性,它的剪辑,它的“制造”话题。但这些,都不能掩盖它为中国摇滚乐带来的积极影响。它让更多年轻人开始关注摇滚乐,开始去听那些优秀的乐队,开始去思考摇滚乐背后的文化意义。

我依然会去livehouse,去听那些不为人知的地下乐队,去感受最纯粹的摇滚现场。但我也很乐意看到,《乐队的夏天》能让更多人走进音乐的世界,让摇滚乐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属,而是可以被更多人热爱的一种生活方式。

所以,作为资深乐迷,我看着《乐队的夏天》,不是为了挑刺,而是带着一种“老父亲”的心情,看着这些孩子们,在时代的大潮中,用他们的方式,继续呐喊,继续热爱。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说自己是「资深」摇滚乐迷,就跟大张伟对盘尼西林的评价那样,都是在「装」。

对于 93 年出生的自己来说,接触摇滚乐的过程,就是一个装的过程。我也用零花钱去买过打口碟,是因为已经从互联网上了解到,这是很摇滚乐迷的事情。我假装自己有着和别人不一样的见识,报菜名一般地说着 Led Zeppelin 和 Pink Floyd, 来和在我看来幼稚而盲目的同龄人划清界限。

周云蓬在《绿皮火车》中提到,自己有一次和朋友在火车上聊天,聊外国音乐,因为说到了很多外国名字,被同车人当成间谍报了警。小时候听摇滚的我,也是一个间谍,假装潜伏在生活里,假装和别人不一样,转眼间,人在曹营十余载。

我对摇滚的热爱,是自己给自己说媒的包办婚姻,也许正是这种矛盾性,让我更多地去看到了节目之中的矛盾之处:

比如旅行团在唱着 Bye bye 房地产,向消费主义诀别的时候,配合的 mv 却是几个人端起赞助商提供的果果昔碰杯;

比如乐迷们伸手掐出一个金属礼,拼了命的摇晃身体,却被海龟先生弄闪了腰,不知道哪个是强拍;

比如欧阳娜娜,比如选手身上用来遮挡纹身的狗皮膏药,比如为了节目效果刻意引入的丑角......

但我也很欣喜,能看到这些很不摇滚的矛盾。或许是因为我对摇滚的喜爱不这么纯粹,所以总能像大张伟一样,用另一种思维模式去看开,去「活明白」:

我希望乐队能有健康的商业化环境。唱片的时代已经远去,互联网著作权保护依然千疮百孔,人困马乏,为首一人遥指前方:我从前玩乐队的时候,知道再向前三十里,就有赞助商,于是众人振奋精神,这或许就能挽救一只濒临解散的乐队。

我希望能有更多人接受这种表演形式。乐队的夏天,让我想到了德云社,这个组织吸引的是怎样一群受众?有曲艺爱好者,也有饭圈人士,有的纯粹只是因为知道郭德纲这个名字。那又怎样?回到八十年代,最初的一批摇滚迷们,有多少也是从一个名字,一段歌词和旋律开始的。

向流量网红低头,向监管政策低头,向油腻(或者说技巧纯熟)的制作人低头,摇滚就这样低着头走路,因为这是在走着一条陡峭的上坡路。来自红馆的,来自 livehouse的,来自 school 的,来自五道口的,来自海峡对岸的,come together everyone,everybody is here now ,拿起吉他一起走新的长征路。

最后,也许是因为我听摇滚的动机不够纯粹,所以在我的理解中,乐队有音乐之外的社会意义。乐队是宣传队,乐队是播种机,我欣赏的乐队,或多或少都在推动着他们的理念:

新裤子乐队和 Cindy 搭档,或许是为了委婉地对抗网络暴力,或许是为了和自己的一个赌约:你看,就是这样的人,都能和你们站在一起享受音乐。就像是武侠小说里面,行事颠三倒四的绝世高手,传授了一套稀奇古怪的剑法,让一个农家少女战胜了贵公子,然后飘然而去,留下四个字:好好读书。

九连真人用家乡的歌曲对抗天灾,面孔找来了老伙计们唱着老歌,用新的编曲对抗流年,Mr WooHoo 用潇洒的态度对抗不可避免的死亡,刺猬,剑拔弩张对着这个世界,但却又能如此心思细腻地看到需要扶一把的同路人。

因为热爱,所以对抗。摇滚,对我来说,曾经也是一种对抗世界的方式,虽然起因也是为了装,但同样能够明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作为一名混迹摇滚圈多年、听着磁带、见过无数乐队在简陋livehouse里嘶吼的“老炮儿”,说实话,《乐队的夏天》这节目,一开始我是带着几分审视,甚至可以说是挑剔的眼光去看的。毕竟,摇滚乐在中国,曾经是个小众到近乎边缘的文化符号,突然之间,它被搬上了电视,还要接受全国人民的“检阅”,这总让人觉得有些….............
  • 回答
    上海积分摇号,这事儿啊,说起来真是有点复杂,尤其对于那些满怀憧憬、手握“房票”的新上海人来说,更是觉得有点堵心。咱们先得明白,上海推行积分制摇号,初衷是为了让更多人,特别是刚需和年轻群体,有机会够到那些优质的新房。毕竟,房价高企,市场上一度是“日光盘”横行,很多真正需要住房的人,反而被挡在了门外。积.............
  • 回答
    作为一个玩了十几年游戏的老玩家,看到《失控玩家》这部电影,心里真是五味杂陈,有点像当年第一次接触到《GTA》那种感觉——既兴奋又有点不知所措,但更多的是一种久违的“懂”和“共鸣”。首先,电影里那个“盖世英雄”(Guy)的设计,简直就是对我们这些资深玩家的一个致敬,或者说是一种“解构”。你想想,我们花.............
  • 回答
    作为一名在道路上摸爬滚打了十几二十年的老司机,看着无数新手朋友从最初的青涩、紧张,到后来渐渐熟练,甚至成为我口中的“老司机”,我总有些话想对他们说。这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更不是什么炫技的秘诀,而是我自己在无数个日夜里,用经验换来的,最实在的嘱咐。1. 心态是第一位的,比车技更重要。很多人一拿到驾照,.............
  • 回答
    我是一名在机械行业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的老兵了,可以说,看着中国机械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我们这些亲历者才能体会。要说中国机械大环境,这事儿可大了去了,三言两语也说不完,但要非让我给掰扯掰扯,那得从几个方面来谈。首先,硬实力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这是我们所有机械人都为之自.............
  • 回答
    作为一名在跑道边、赛道旁,甚至不少马拉松赛起点终点挥洒过汗水的“老兵”,我见过太多的人,也听过太多的故事。聊起资深马拉松爱好者和专业选手之间的差距,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概括的,里面门道多着呢。1. 训练的系统性与科学性: 爱好者: 大部分资深爱好者,他们的训练已经相当有模有样了。每周会有规律的长跑.............
  • 回答
    作为一名浸淫武侠世界多年的老家伙,在电视上看到那些舞枪弄剑的场面,说实话,心里总会冒出点想法。能不能“看出”他们用的剑法?这事儿说起来,得看“看出”这两个字的定义了。如果说的是像武侠小说里描写的,什么“一招一式尽显剑道真意”、“寒光闪烁,剑气纵横”那种神乎其神的境界,那在电视上,尤其是现在的古装剧里.............
  • 回答
    .......
  • 回答
    嘿,新来的朋友们,坐稳了,老韭菜今天就跟你唠唠嗑。别看我这俩字儿说得刺耳,但这话糙理不糙,都是从钱袋子瘪下去,心窝子凉了八回爬起来的经验。你们这会儿,大概眼睛里还闪着金光,想着“一夜暴富”什么的,我懂,我都经历过。首先,放下你脑子里那些“股神”、“大师”的滤镜。这市场,说白了,就是个大赌场,只不过庄.............
  • 回答
    作为一名资深的格斗爱好者,谈论中国小级别女子格斗的“女王”,这绝对是个让人热血沸腾的话题!不过,要明确谁是“最能打”的女王,这本身就充满了讨论的空间,因为衡量标准有很多,而且女子格斗领域也在不断发展和涌现新的力量。首先,我们要明确“小级别”的范畴。在搏击界,小级别的界定通常是指那些体重较轻的级别。比.............
  • 回答
    来自寒风中的呐喊:那些旅日动画从业者,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吗?最近,在动画界这个小圈子里,一则来自一位在业内摸爬滚打多年的资深动画制作人的“抨击”悄然发酵。他没有点名道姓,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那种痛心疾首和恨铁不成钢,却像一记闷棍,狠狠砸在不少在日中国动画人的心头。这位前辈,我们姑且称他为“老王”,他所指.............
  • 回答
    说起吴孟达,相信很多内地观众可能觉得有些陌生,但如果说起他在周星驰电影里的那些经典角色,大家应该都会恍然大悟。没错,他就是那个常常扮演周星驰“爸爸”、“伯乐”或者各种滑稽配角的吴孟达。我第一次“认识”吴孟达,是在《赌圣》里。那时的周星驰还没如今这么名气冲天,电影里的他饰演的是周星驰的“三叔”,一个有.............
  • 回答
    哈哈,你发的这几张照片确实太逗了!特别是结合了黄创夏老师那句“每天吃18公斤菠萝很难吗?”,简直就是神来之笔,让原本就很有趣的画面瞬间升级到爆笑的程度。让我想想,是哪些照片让你也忍不住想笑呢? 我猜里面大概率会有以下几种场景吧: 那些因为吃太多菠萝而“面目全非”的脸庞。 你懂的,就是那种嘴巴被菠.............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在网上讨论中医时挺普遍的现象。我们得承认,在关于中医的激烈辩论中,那些极度推崇(粉丝)或者极度诋毁(黑)的活跃者,确实很少能看到是真正科班出身、执业多年的中医医生。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说,医生这个职业本身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倾向于理.............
  • 回答
    美国资深参议员的推文声称“美国在台湾省有3万驻军”,这是一个非常敏感且可能引发巨大政治和外交震动的说法。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和解读。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核心事实和概念: “台湾省”的说法: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的说法,认为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份。然而,美国官方的立场是承认.............
  • 回答
    关于“柴静是资深烟民”和“柴静开 4.0 排量的丰田普拉多”的说法,我们需要分别进行核实和分析。 关于“柴静是资深烟民”的说法目前公开的信息和普遍认知来看,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够证明柴静是“资深烟民”。详细分析: 公众形象与报道: 柴静作为一名记者和公众人物,她的生活细节常常被公众所关注。如果她是.............
  • 回答
    嘿,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讨论中都会出现的一个点。要说“很多资深 DC 粉丝都不太喜欢扎克·施耐德”是不是绝对的,这个很难一概而论,毕竟粉丝群体庞大,喜好也各不相同。但不可否认的是,确实有一部分(而且比例不小)的DC粉丝对扎克·施耐德的执导风格和他的作品持有保留甚至批评的态度。那么,为什么会.............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深思的问题,涉及到对科幻作家创作状态的理解,尤其是像刘慈欣这样以宏大想象和深刻思考著称的作家。首先,要明确的是,用“半疯的间歇性亢奋状态”来形容刘慈欣等资深科幻小说家,是一种非常形象但不够准确的说法。 这种说法可能源于对他们作品中那种超越现实、宏大壮丽、甚至有些颠覆性的想象力的.............
  • 回答
    温绅先生在节目中提到“打狗也要看主人”以及“台湾背后有美国、日本”,这句话在台湾引起了不小的讨论,也反映出台湾社会对于自身处境和地缘政治力量的一种认知。要评价这句话,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首先,从“打狗也要看主人”这句俗语本身来看,它强调的是一种行为的后果评估,需要考虑到与被攻击对象相关联的更强.............
  • 回答
    哈,这个问题嘛……说起来真是又好气又好笑,像是被下了蛊一样,明明不想要这样,可就是一步步走到了现在。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更多的是一些细枝末节,一点点累積起来的“被剩下”的宿命。我啊,也不是没折腾过。年轻的时候,总觉得日子长着呢,世界那么大,人生那么精彩,为什么要急着把自己塞进婚姻的牢笼里?那时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