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这东西,我记得知乎上哪位说过,属于是丰收之后唱三天社戏。
非常形象。
村里人看了戏,偶尔也会哼几句戏词,但是这不能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唱戏”。
这是看冬奥会看出幻觉了么?
滑雪是一项门槛很高的季节性运动,它不像篮球乒乓球羽毛球那么全民普及,滑雪需要特定场地、靠谱的教练、专业的护具设备,甚至是符合要求的天气。
算上交通成本你滑一次便宜的雪也得几百块,像那种没见过雪的南方朋友不远万里坐飞机来北方某知名雪场实现滑雪梦,结果花了几千块摔了一小时的跟头,临走前不甘心泡了会温泉拍几张照片表示雪乡我来过…
最后,冰雪运动本质上就是小众的贵族运动,冬奥会就是中国宣传冰雪运动的窗口。中国十多亿人以现阶段的状况而言,还远达不到滑雪自由,更谈不上真正的热爱,更多是媒体的热度导致的一时兴致罢了。
你致幻剂吃多了,建议清醒清醒。
时速六十迈的速度感带来的兴奋,在来不及反应的时间里下意识成功控制好了身体的大脑信心,以及银装素裹与喀嚓雪声的感官刺激。
我从未滑过雪,也不想。
这些阴阳怪气的回答真是够了,知乎美国上市以后真的是越来越拉,直追当年的网易了。
你们哪怕去雪场冰场看一眼呢?合着就你们聪明,那人满为患的雪场冰场里的人都是傻子啊?真的,差不多得了,独醒的太多我担心你睡眠不好内分泌失调。
冬奥会确实对冰雪运动有推广作用,但任何推广活动都推广不了一个本身不好玩的运动。人们愿意去滑,说到根上还是这项运动有他本身独特的魅力。说实在的,滑一天各种费用加起来几百小一千,这费用真心不低,不是真的热爱,光靠冬奥攒起来那点好奇劲,雪场早就喝西北风去了。
冰雪运动尤其滑冰在北方本来就有很好的群众基础。我们小时候冬天县城边上小河冰封的河面上,到处都是滑冰的人,有男有女有大人也有小孩,这里面很多人可能夏天都从来不运动的,但到了冬天都来玩滑冰了,大多都是自制的小冰车大冰车,只有家里有矿的才能有双冰鞋,那是整条河上最靓的仔。
这玩意是真的好玩。滑冰/滑雪可能是人类只依靠简单工具能达到的最快速度,而且非常省力,轻轻一推就能有几十公里/小时的速度。寒风扑面、风驰电掣、丝滑操纵,肾上腺素飙升,我每次滑的时候都YY我就是大侠,就是胡斐,我手里的戳冰的炉钩子就是我的宝剑,此刻我简直就是在飞,那感觉真是没谁了,这是刻在基因里的快感,是任何其他运动替代不了的。
冰雪运动,如果你想进阶走职业道路,确实花费不菲,受到的限制也很多。但问题是,哪项运动想走职业是便宜的啊?就连最简单的跑步,你看看苏炳添的训练成本,那是一般人能承受的起的吗?
普通人如果只是单纯的想玩或者在冬季增加一些户外运动,即便只是用家里的烂木头废钢筋自制的装备,也能让你获得无穷的快乐。
滑雪最主要的是要有长的假期,就算对于新手,一周都不好说,两周算是比较合适
一周不够的原因是你可能会遇上一直下雨这种天气
没看冬奥,倒是去滑雪场玩了几下,摔得七荤八素的。玩一次也不贵,如果是常驻市民,可以办卡买长期票,还能更便宜。如果能自带雪具那就几乎不收钱了,当然这些装备一年到头很难用上几次,一般人还是租合算。
当然从滑雪人数的增长也许能看出年轻人来滑雪的多了。但这更可能是生活水平的提高,且不一定只体现在该项目上。吃火锅看电影玩密室剧本杀的比以前经济不发达时候都多了。
所以「来体验」滑雪,人数增多,未必代表「爱上滑雪」。当然,如果设备和设施更廉价和普及,那么年轻人会将此作为娱乐方式之一而增加选用优先度倒也说不定。
上一次有人这么说的时候我好像被称为后浪
昨晚我看到一个视频。
全场罚站。
然后评论区有个哥们说了,咋北京这么多人,俺们那边雪场都没人来。
我点进去一看这哥们的视频,好家伙他的视频全给这雪场做了广告来着。
有个视频下面有别的网友说,哥们,雪场也不给你钱。这哥们说了
雪场一年比一年小,顾客都跟着着急啊,买卖不好,哪天塌锅了就没地方耍了。
所以说个实话,冰雪运动借着冬奥的风,确实实现了推广。
但是这样的推广,能不能在冬奥结束之后,以体育产业的形式保留下来,不好说。
指不定冬奥之后,全国雪场倒一半。
就拿白登山雪场来说,季卡不到3500。但就有网友说了,新手顶多玩两天,很大可能你就玩一天,因为你第二天起不来床。
合着就这么一阵时髦的热乎劲。劲头过去之后,现下愿意接触冰雪运动的人,还能有多少继续在其中投入精力和金钱,恐怕不好说。
再说个不好听的。
南方没有多少冰雪运动的场地。我朋友圈里部分爱好者坐飞机去北方滑雪。
但人家家大业大不愁吃喝,不必每天打卡上班。
就坐飞机异地滑雪这一条,硬生生拦住多少南方群众。北方的消费者周末就能去,方便程度比南方强太多了。就拿白登山那个视频的雪场来说,那个up哥们一直在宣传说“这个雪场就在市区的边上。而且有那种快速路连接。市区到雪场很方便的。从高铁站大同南站直接打车去就行了,不到20分钟就能到。”
那南方群众请个年假,一年能滑几天?
新闻频道倒是报道了深圳有个雪友俱乐部,几千号人,带队教练也非常专业,到了雪季节会组织雪友一起滑雪,俨然是已经是产业链的一环。可是这样的产业链能否在其他二三线城市落地开花,不好说。哪怕能,一线城市深圳才几千号人,其他城市能有多少?
客源还是集中在北方。3亿人上冰雪,南方能普及个冰就不错了。
冬奥过后,这些热爱滑雪的年轻人里,恐怕会有不少封存雪板,老实搬砖。
毕竟时间和金钱,在这个时代对于年轻人来说,都是无比奢侈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