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的研究生导师到底有多么极品?

回答
要说我的研究生导师有多“极品”,这真是一个值得细细道来的故事。你问我有多详细?我能从他第一次给我打电话,到我现在写这篇回应的每一个字,都仿佛回响着他那些“经典”语录和“绝世”指导。

首先得从初见说起。当时我怀着忐忑又激动的心情第一次拜访他的办公室。那是一个典型的学术大佬的“巢穴”,书堆得比人高,文献散落得像被台风扫荡过一样,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混合了旧纸张、咖啡因和一丝不被理解的智慧的味道。他本人,嗯,怎么说呢,用“不修边幅”来形容都显得太客气了。一件皱巴巴的衬衫,头发像是刚经历了一场激烈的辩论,还有那双眼睛,锐利得像要洞穿一切虚无,又仿佛永远带着一种“你们这群凡人懂什么”的疏离感。

他问了我第一个问题,我至今记忆犹新:“你觉得你在做的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我当时准备了一大堆文献回顾、研究方法什么的,结果被他一句话怼回去了。他根本不在乎我做了多少“表面功夫”,他要的是你有没有真正思考过你研究的那个点,有没有那个点能触动你,让你愿意为之付出一切。我第一次感受到,原来研究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为了回答一个自己也问不出口的问题。

后来,我的研究过程中,简直就是与他“斗智斗勇”的过程。他是一个典型的“反馈大师”,只不过他的反馈方式嘛……有点“出神入化”。比如,你辛辛苦苦写了十页的实验设计,他看一眼,然后说:“嗯,这个思路不错,但你有没有想过……(此处省略一万个但),你这个想法太弱了,完全没有‘灵魂’。” 灵魂?我一个做实验的,哪里来的灵魂?然后他会指着天花板,或者桌子上的一个钢笔,突然冒出一句看似无关却又点破关键的隐喻。我得花上好几个小时,才能从他那些“神谕”里提炼出一点实际的操作方向。

有一次,我为了一个实验数据反复验证,几乎要崩溃了。导师来看我,看到我颓丧的样子,拍了拍我的肩膀,然后深沉地说:“你看这棵树,它经历风雨,才能长得这么结实。你的数据也是一样,你要相信它的‘韧性’。” 我当时差点把电脑砸了,这是什么鬼比喻?后来我才明白,他是想告诉我,数据出现波动是正常的,关键在于你能不能从这些波动中找到规律,而不是被眼前的数字吓倒。

最“极品”的还是他的“随性”。他没有固定的办公时间,可能凌晨两点你收到他的邮件,问你一个非常宏大的哲学问题;也可能他白天突然把你叫到办公室,然后跟你聊半个小时关于“宇宙的终极奥秘”,最后告诉你:“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下次再说。” 他的指导就像是在茫茫大海中航行,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遇到什么风暴,但一旦挺过去,你就会发现自己的船已经变得无比坚固。

还有他的“完美主义”。他对文献的要求是“每一个字都要能站住脚”,对实验结果的要求是“不能有任何一点点含糊”。一旦发现我哪里偷懒,或者哪里处理得不够严谨,他会毫不留情地指出。有时候我真的怀疑他是不是有读心术,能直接看到我偷工减料的心思。被他批评的时候,我常常想,我要是早知道有这么一个导师,是不是就不会念研究生了?但话又说回来,如果不是他这么“极品”,我可能也走不到今天这一步。

他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研究生,不是来学技术的,是来学怎么‘想’的。” 这句话我以前是不太理解的,觉得技术才是硬道理。但现在回想起来,他给我最大的收获,恰恰就是教会我如何独立思考,如何质疑,如何不被表象迷惑,如何从宏观的角度审视问题。他像一个经验丰富的猎人,教会你如何在丛林中寻找猎物,而不是直接把猎物送到你嘴边。

你说他极品吗?是。但他的“极品”在于他对学术的极致追求,在于他不按常理出牌的教学方式,在于他总能用最出人意料的方式,逼迫你挖掘出自己从未发现过的潜能。现在回想起来,虽然过程艰辛,虽然被他“折磨”得死去活来,但那种经历,是任何一份安逸的工作都无法给予的。他让我明白,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往往藏在最艰难的风景里。

所以,我的导师有多极品?他是一个让你既想把他拉黑又想把他供起来的矛盾体。他是一个让我成长得最快也最痛苦的人。他是一个,嗯,就是这样一位“极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导师就像个大染缸,跟他两年学会最多的是算计和世故。被逼的处处维系底线,把每次对话变成博弈,每周组会变成敷衍,每个人努力避免3年青春全职成为他评职称指标下的傀儡。

压榨无度,所以群体懈怠;不懂尊重,所以也无威信;冷漠宣之于口,自然分立阵营;没有真本事,总想干大事儿;自私阴暗,以己度人,所以与之相处我们也是利己为先。实验室的学术氛围一团糟,他视而不见,绝不质疑自己。

说实话,我认识的研究生刚来的时候基本都是单纯热情非常投入的,没日没夜干活儿。是你们先摘了面具,我们才跟着练习变脸。

user avatar

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就很极品。

他对待学术很严谨,开组会时面对学生的问题毫无留情地批评指出,眼睛里容不得沙子,但又善于用玩笑来缓解凝重的氛围,逗得大家大笑不止。

他常说要学学别的教授不怒自威,但总破功。

他鼓励我们去参加学术会议,哪怕没有论文,也让我们出去长长见识、看看别人在做什么研究。

他对于任何学习相关的事情都支持,比如会把暑期学校的消息发到群里提醒我们去参加。

他的博士生都可以自由选择出国交流一到两年。他总告诫我们英语很重要,口语也要跟上。不妨点击下面卡片,通过构建英语母语环境、三步精听法,像刷抖音一样就可以快速提高听力;实行内容难度分级,确保学习者能在盲听的情况下听懂80%:

他的项目申请书大多是自己操刀,因为这样才可以保证命中率;他的眼光也的确独到,所以才导致项目命中率高。

他也会要求即将毕业的博士生完成一份基金项目申请书,一是为了锻炼学生写基金申请书的能力,二是告诉他们要做好准备。因为很多申报基金的通知来得都很急,从通知到申报只给了一两周时间,这个时候从头开始完成一份高质量的申请书是基本不可能的,就算完成了也只有被刷的可能。而基金项目是青年教师稳稳立足学校的一项重要支撑,故而至关重要。所以,他的另一意图就在此,提前准备好申请书以待机遇,就算它来得如狂风骤雨,也可从容应对。

他对硕士生的要求则是读一遭研究生,不管以后读不读博,一定要掌握一门今后可以倚仗、能够吃饭的技能。而在数据驱动的时代最不可或缺的,就是数据分析能力,无论你是搞研究、竞赛还是参加工作都少不了它。不妨点击下方卡片,免费领取即学即用的数据分析手册,掌握系统性数据分析技能,重构知识体系:

他不允许挂名现象在师门出现。

他也常邀请领域大牛来做讲座,并要求我们多去听听学术讲座,因为多听学术报告,是拓展科研思维的重要方式。当然也可以点击下方卡片可免费获取大牛对科学前沿的讲解、动态学术资讯:

师门氛围好到爆,师门各位小伙伴一起玩得来、学得了、相互帮助,哪怕向毕业了的师兄师姐请教问题都会尽心尽力的帮助。

互联网上充斥着导师与研究生关系僵化的事例,此背景下的他真的显得很极品,而我们真的很幸运。

user avatar

上海科技大学物质学院某助理教授

看看他是如何折磨学生的,相信大家会有一个清楚的判断






目前此人已离职,现工作于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希望大家擦亮眼睛,远离人渣

user avatar

我麻麻。不是我的导师,但是带了好多研究生。

1 超级护犊子。她入行早,大院长是她师弟。

再加上现在更年期,一般没人敢惹她。

把火都撒单位了。你要是欺负她学生,她就用脏话骂你。

小年轻的不知道厉害,上手就欺负她学生,我妈一阵旋风脏话扫叶腿,把文质彬彬的小年轻怼蒙了。她招牌语言是,XXX,你再撕我学生作业,我就把作业盖你脸上。

2强行投喂难吃的零食。我不知道我妈选零食的品位怎么那么独特,总之一柜子零食没有一个好吃的。每次学生去她办公室,她都强行投喂一波。XX,吃点这个,年轻不吃不行,容易饿。你怕人家饿投喂山楂果脯是什么意思。

XXX,这个好吃,我跟你说啊年轻人喝香蕉酸奶,那是减肥的。XX, 吃点椰子酥,我和你说啊这个美容。完全是民科。我想替我妈补充一下,我家邻居王大爷得了半身不遂,自从吃了我妈买的芒果月饼,都去跑马拉松了。

我和她说过多次,不要总给人家介绍吃的,东西又难吃,人家碍着你的面子还不好不拿。

3经常不定期组织聚餐,但是自己从不出面只出钱。

她说年轻人不怕胖,我怕。我还要保持身材穿旗袍。我说那你挺坏啊,让别人胖。

我妈翻了个白眼,说我又没强制他们去,谁让他们自己耐不住诱惑哈啊哈哈。

合影的时候能衬托的我瘦一些哈哈哈。

4对学生极其肉麻。叫女学生宝贝男学生孩子。一个seminar 开场白是宝贝们都来了,打印材料备好了吗。穿露肩衣服的宝贝不要坐在空调附近。穿的厚的孩子们往空调那边坐一坐,给宝贝们腾个地。

我和她说过要用professional 的语言,不要和学生这么说话。

喵的在办公室,她一声宝贝,两个女学生,我爸,和我齐刷刷的回头。尴尬。

5见了贫困学生和残疾学生,就和见到亲戚一样。过分热情,搞得人家很不自在。

有个学生一条腿残疾了,我妈开车呼呼追人家,截住了一脸笑面如花的说,宝贝你这是要去哪啊?你去哪我都顺路,上来吧。比专车司机服务还热情,一脸谄媚。我就没那么好运了,从国外回来自己打车回家。理由是年龄大了轻车熟路了。她开心了才会叫我宝贝,不开心就是小坏蛋小兔崽子小犊子。

学生很尴尬。会给贫困女学生买衣服。买的不是啥好衣服,就是淘宝货或者以纯之类的,但是面料要好,夏天要买纯棉的。款式非常土,但是我妈觉得很好看。学生为了给她面子,还是勉为其难的穿上了。其实二十好几的女研究生穿水粉色裙子,皮肤还是那种小麦色,再配上我妈赠送的鸿星尔克运动鞋,真是绝了。

6 每次学生不会写论文,觉得自己笨,她都用贬低我的方式安慰。

哎呀孩子你很聪明的,一开始大家都不会的,慢慢来。你看我家你小妹,

智商真的不行,现在GPA多少多少,都变成学霸了。

学生说,老师,你太谦虚了,妹妹智商肯定很好的。

我妈说,不行啊,随她爸爸。(我爸想说,老婆我15岁上大学,你这样诬陷我不心痛吗?)

7 利用自己的关系到处找熟人给学生看病。看腿的看牙的还有配眼镜的,真是绝了。

8 我妈容貌很混血,学生经常猜测她是否整过容。有一次有个大一姑娘傻乎乎的问妈妈是不是整过容,双眼皮好宽好深,问她在哪做的。我妈气鼓鼓的说自己拿菜刀划的,要不然我给你做一个啊,宝贝?我妈很失落的问我,女儿,为什么我的学生说我整过容,我哪里像整过容的?我怎么才能证明我的清白?我说妈妈你不如模仿明星,去医院开个没整过容的证明贴在办公室门口,所有能背诵证明的学生给1分bonus在期末。我妈说小坏蛋你要坑死你妈么?

9最奇葩的是,女学生失恋了,她的安慰方式是,没事宝贝,

就当养条狗陪你几年。现在狗被街上的打狗队抓了,你也别心疼这几年的狗粮钱了。

你看我家你小妹长得没你好看呢,不也找的挺好吗?(妈妈请问你睁着眼睛说瞎话不心痛吗?)

10 妈妈的很多学生结婚都会请她去讲话。她会不远千里的参加学生婚礼,充满慈爱的看着学生。我小时候很喜欢,因为可以借机跟去旅游大吃大喝一顿。她不送钱,会送给新娘一件首饰,在国外买的。以前比较土,都是俄罗斯的黄金与琥珀项链,设计感全无,就是真金白银的沉。现在在我的建议下改为送蒂芙尼入门款银链一条。

11 学生获得了荣誉,她经常发朋友圈。宝贝XXX获得XXX奖,我真为她高兴,好骄傲啊。或者爱生某某结婚了,我心潮澎湃(WHY?),想起她大一的时候天真/稚嫩/青春的面孔,等等等,祝她和和美美,XX(新郎),我把某某托付给你了,希望你好好照顾她。(新娘母亲:What???

或者发一群女学生合影,我一群青春靓丽的宝贝们。女儿荣誉毕业,没有朋友圈。经我热情提醒,她发了XX(我的名字)毕业了,回国给我带了三只杨树林,色号是XX XX XX。杨树林口红比TF的滋润,强烈推荐。(不是软广)

12个别研究生结婚了,配偶在外地,订不到宾馆的时候我的房子(是的,房子上是我的名字),就变成了他们的爱巢。我好气哦!一想他们用我的房子做不可描述的事情,我就无话可说。我妈说我学生可注意了,住你的房子还给你打扫卫生,你付钟点工钱了么?再说房子总空着风水不好。妈妈这是为了你好。(谢谢妈妈

13毕业季给学生送礼物。每人一份,恶俗的淘宝巧克力刻字服务,可谓是土味礼物。

14答辩的时候去他老师刁难学生,她就给那个老师倒茶塞点心吃。灵魂发问一次倒一杯茶。最后那个老师都不好意思再刁难学生。

15一个山东的贫困生特别感激她一定要给她送大蒜。她表示自己最喜欢吃蒜了满脸开心的收下几斤大蒜。其实她从来不吃蒜。为表示对大蒜的回礼,KFC全家桶一只送给了那个男生。


我妈说如果你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的孩子,你就要怎么对待别人的孩子。她说举头三尺有神明,欺负学生早晚要报在自己孩子身上。她并没有在学术上做出卓越的成果,但是她真的爱她的学生。因为站的更高,她更好的保护了她的宝贝们和孩子们。我相信这些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也会记得有个老师关爱过他们,不是人人都喜欢压榨,世界上除了利益还有温情。当学生们成为老师的时候,他们会更倾向于帮助学生而不是压榨学生发泄自己当年的痛苦。

她是个明艳妩媚的美人,可优雅可大妈,能饮烈酒能种花,爱撒娇的中老年少女,迷恋粉色,但肤如凝脂也配得上淡淡水粉。评论区里的各位学生和各位女婿,我仅代表我全家感谢你们的喜爱。

其实想考研究生的同学们不要太忧心。就我个人在大学院子里长大的经验,禽兽老师比例很低。二十年,从我记事也就是十几年吧听到的禽兽老师就几个人。大部份老师可能庸庸碌碌,不关心学生,对学生说话刻薄,学术能力一般,但是还是有底线的,压榨学生性侵学生在同事面前没人瞧得起的。连自己的老婆出门都会被指指点点。院子里小孩都不理睬他的小孩。

user avatar

每个月末导师自掏腰包请师门吃饭,但不是白吃饭,吃饭之前要先汇报,这一个月干了什么,下一个月打算干什么,有什么总结和规划。先汇报再吃饭。不过导师脾气比较好,常常是他如果对汇报满意就夸赞一番(真的夸的人肉皮发麻);他不满意就会点皮蛋,令他不满意的人最后要吃一颗皮蛋,算作惩罚(不能吃皮蛋的人要么喝一杯啤酒,要么这顿饭不能吃肉,其实基本全是肉菜,不能吃肉就相当于饿着了)。除此之外,绝不会说难听的话或破口大骂,以免影响大家的食欲。晚餐时,我们导师一定要喝酒,他爱这口,但不会强迫学生喝酒,我们喝不喝他无所谓。他自己也不会喝得醉醺醺的不成体统,点道为止,微醺而已。其实,大家都会喝点酒,有时候大家聊天讲笑话,比较嗨,原本不想喝酒也会自己拿起酒杯喝一两杯助兴。

以此为前提。

我的舍友,我们同一级,同一个导师。他和女朋友是异地恋,经常在宿舍秀恩爱……他们两个隔三差五就会视频,不视频的时候就煲电话。看起来恩恩爱爱,如胶似漆,我们其他人虽然天天被虐,说他虐狗,但发自内心祝福他。

我们入学三个月后,导师搞了三次晚餐。他女朋友终于忍不了了,质问他说“我们两个跨越半个中国,你在那边干什么我真不知道。你说怎么那么巧,每个月月末你们导师都聚餐,你们导师那么有钱啊还是脑残啊,谁知道你说的真的假的。”其实,每次聚餐我舍友都会拍视频、拍照给他女朋友,这样也不行,他女朋友还会说“我怎么知道你这是啥时候的照片和视频。你看看你们师门那么多女生,谁知道你喝的醉醺醺后会干什么,酒后乱性……balabalabala”

于是,在第四次聚餐的时候,我舍友谎称身体不舒服,不想去。我们导师说“我半个月才见你们一次(我们导师每半月在他办公室开一次组会,汇报半个月以来干什么,不吃饭),为师思念你们至深,每日想你们想得形容枯槁,你看看,你一说不来,我这半边天的发型(导师脑袋前半部分秃)又掉了两根头发……balabalabala”我舍友拗不过,去了。

结果饭中,他女朋友打来视频,我舍友偷偷挂了。我们导师看出他的不自然,让他别那么拘谨,有电话就接,出去打也行。我舍友出去没一会,走廊里就传来吵架声和服务员奔跑的声音。一听是自己的弟子,我们导师一撩头发就蹿出去了。把我舍友拽回来,问和谁吵架,为什么吵架。我舍友把他女朋友的态度和盘托出。我们导师还笑嘻嘻的说,没事,你把电话给我,我给你女朋友打过去说一说,保你俩就没事了。

我们导师自诩情感专家,天天没事溜达在学校里看见吵架的情侣就想上去调节,看见一前一后的男男女女的,就想谁和谁比较配,要不要上去替他俩说个媒?我们导师在学院里凑成了3对年轻教师的婚姻,人送外号“学院月老”“学院婚姻登记处处长”。

然后,我们导师真的给我舍友的女朋友打了过去,没说两句,对方说“我男朋友就是让你带坏的,你们这种自诩学术泰斗的人,其实都是酒囊饭袋、酒色之徒。你看看你秃半个瓢,一看就不是什么正经导师,谁知道你和你的女学生发生了什么,谁知道你吃饭有没有带我男朋友去做什么,油腻中年老男人,心里都是酒色钱……balabalabala”听到这话,我导师脸上彻底挂不住了,拿手机的手一直在颤抖,脸色铁青。听到那句“谁知道你和你的女学生发生了什么”我的师姐师妹直接就站起来了,但被我导师挥挥手拦下了。我舍友的女友骂完,我导师自讨没趣地把电话挂了,说“你女朋友真厉害,比我老婆还厉害,把我骂的分不清东西南北,我人品有那么差吗?”说完一仰脖喝了杯酒转身就离开了,我们追出去的时候,他已经打车走了。

从此之后,我们师门就剩组会,再也没有聚餐了,组会上导师脾气也变差了一些。就算师兄师姐通过了论文答辩,终于要毕业了,我们导师也不去聚餐,拍两张照就算完了。

大家都是一个师门的,明面上,没有人对我舍友女友的行为表示过什么。硕士毕业后,我跟着我导继续读博,我舍友回家工作并和这个女友结婚了。结婚之前,我舍友快递了一份非常精美的请柬来邀请我们导师,收到之后,我们导师还很开心,问我我舍友结婚的对象叫什么,让我拿出他珍藏的好纸好笔要写一副字。但两天后,我收拾导师办公室的时候,发现导师把请柬和那副字揉了、撕了扔在垃圾桶里,我没有说啥,直接把垃圾倒了。我舍友问我,导师为啥没来。我搪塞说,导师有国际会议,去不了,让我祝你们幸福长久。

user avatar

我导……

跟着他研究生期间硬是胖了一圈,我发个微博说想吃火锅,他第二天就带着我们一大帮人去吃了火锅,发微信永远秒回,时常鸡汤,下了课经常能看见他骑个巨破的电驴像风一样(并没有)飞过你身边,头也不回很潇洒的招招手。

毕业论文修改到最后的时候搬个破电脑用二指禅一点一点帮我改,我坐在他对面吃他的巧克力……改完了蹭了我一顿饭,叫上了师妹,三个人一共吃了130多……

毕业前天天给我发招聘信息,我第一个工作没熬到转正就想辞职,他对我说,要是干的不开心就别干了,咱们再找找看。

他每天吃喝玩乐到我一度觉得他可能学术水平很水……后来给我们上专业课,带着我做课题的时候,严格到差点跪下来……科研能力真的很棒,上课也超级好玩,通俗易懂又深刻。

消消乐永远要比我级别高……我要是比他领先了,就会给我布置一个作业,等过几天作业写完一看,嘿,又超过我了,心机中年。

对待学术非常严谨。

经常在别人面前夸我们,即使我们真的都很平庸。

感谢读研的那几年,感恩遇见了我导,这大概是我活到现在最开心的时光了。

我发现评论里很多朋友都会觉得不太相信或者觉得我在秀什么一样,但是我写这个答案的初衷其实是希望考研的同学不要被导师怎样怎样的这个问题所困扰进而影响自己的复习和选择。

一个学校,什么风格的老师都会有,我算是真的很幸运的,选导师的时候并没有考虑非常热门看起来很大牛的老师,因为我的导师很低调,后来相处之后才发现他有多好。我的室友也经常被她的导师骂哭,其他的同学也经常私下吐槽自己的导师,但是她们毕业以后还是会感激老师。

然而担心老师怎么样不应该成为阻碍考研er的问题,我的建议是,先好好复习考进去,如果导师真的不行,比如人品有问题这种,尽早申请换导师,不要自己忍,如果只是太严格,就尽量好好努力跟上老师的脚步,和老师及时沟通自己的想法和进度,老师对你的要求适当的严一些没什么坏处的,毕业以后你也会感谢老师的。

我的回答里写的都是和导师相处时候好玩的小事情,因为我真的算是一个比较乐观的人,也比较感恩,会把生活中美好的记忆珍藏很久的那种,而且抗压性也很强,我的导师在学术方面也非常的严格,尤其是对自己带的学生,我也经常赶他布置的作业赶到熄灯,然后再自己打开手机的继续赶,我也曾经晚上十一点接到他的电话,批评我的作业写的不好,让我连夜改好。他带的学生要是论文拖延不认真,他也会直接通知学生延毕。说到底,老师看的也是你的态度,大多数老师还是通情达理的,老师和学生相互也会有一个磨合期,双方都多体谅对方会更好。

祝考研的同学都能考上自己心仪的学校,选到自己喜欢的导师。

也希望现在读研的同学能顺利毕业,读研期间遇到的一切困难日后都积累成自己的财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我的研究生导师有多“极品”,这真是一个值得细细道来的故事。你问我有多详细?我能从他第一次给我打电话,到我现在写这篇回应的每一个字,都仿佛回响着他那些“经典”语录和“绝世”指导。首先得从初见说起。当时我怀着忐忑又激动的心情第一次拜访他的办公室。那是一个典型的学术大佬的“巢穴”,书堆得比人高,文献散.............
  • 回答
    我的研究生导师,怎么说呢?形容他就像一位行走在学术海洋中的老船长,经验丰富,目标坚定,并且总能找到最适合你的航向。他身上有一种沉静而有力的气质,不是那种声嘶力竭地指挥,而是那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力。首先,外表上,他并不是那种身材高大、威风凛凛的类型。相反,他中等身材,头发已经有些花白,额头上刻着岁月和.............
  • 回答
    好的,很高兴能和你分享我作为一名研究生,我的导师们是如何“手把手”地带我成长的。这绝对不是那种“给我一本书,自己看”的模式,而是更像一个老渔夫,教你如何织网、如何辨别潮汐、如何下钩,最终让你能自己捕到鱼。我一共有过三位主要的导师,严格来说,两位是我的主导师,一位是合作导师,但他们在我研究生生涯中都扮.............
  • 回答
    我和我导师的交流啊,怎么说呢,就像是那种从小一起长大的邻居,但又带着点师徒的规矩,还有点项目上的战友情。挺复杂的,但又很自然。首先,咱们得说说这“日常”。对我来说,“日常”不光是每天都得见面的那种,更多的是一种持续的、有目的的联系。定期碰头会(这是主菜!) 时间: 我们一般每周固定一个时间碰头,.............
  • 回答
    我该怎么评价我的研究生导师呢?这是一个让我能好好回想一番的问题,因为这段经历对我来说确实意义非凡。首先,从学术能力上来说,我的导师是毋庸置疑的大家。他在我们这个领域耕耘多年,发表了许多高水平的论文,参与的项目也都是行业内响当当的。每次和他讨论问题,我都能感受到他知识的广博和思维的深度。他不是那种只顾.............
  • 回答
    我一直觉得,做科研就像在茫茫大海里找一座未知的岛屿,没有地图,没有罗盘,全凭一腔孤勇和对星辰大海的向往。而我的研究生导师,就像是那个经验丰富的老船长,他可能不会直接把岛屿的坐标告诉你,但他会教会你如何辨别风向,如何解读星象,如何在风浪中调整航向,让你最终能够靠岸。有一件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情,发生在.............
  • 回答
    这真是个既有趣又让人头疼的问题,因为知乎上卧虎藏龙,每一个在自己领域深耕多年的用户,都可能成为一个绝佳的研究生导师。如果要我慎重选择一个,我会把目光投向“三角洲”。为什么是他?首先,他的名字本身就带有一种独特的符号感,像是一个地理上的关键节点,又像是一个不断延伸、变化、但又清晰可见的区域。这在我看来.............
  • 回答
    我毕业很多年了,这些年和我的导师一直保持着联系,虽然不至于天天汇报,但每年总会有几次主动联系的时候。更多的时候,是逢年过节,或者我遇到了什么特别值得分享的事情,才会主动发个消息或者打个电话。我记得我刚毕业那会儿,确实挺频繁联系的。主要是因为还在找工作,遇到了一些瓶颈和困惑,导师给我的建议总是那么有针.............
  • 回答
    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读博初期,导师给我进行的科研“启蒙”训练。那段日子,充满了困惑、摸索,但也因此打下了坚实的根基,收益匪浅。首先,导师没有一开始就给我一个高难度的课题,而是让我从“阅读经典文献”入手。他不是简单地发几篇论文给我,而是会和我一起讨论,告诉我为什么这篇论文是重要的,它解决了什么问题,用了.............
  • 回答
    我的研究生生活,说起来,就像一场精心编织又充满意外的探索之旅。与其说我“生活”在其中,不如说我“沉浸”在其中,每一个细节都交织着学习、思考、实验、以及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在路上”的感觉。初入象牙塔,新世界的门扉徐徐开启刚踏入研究生的大门,那种兴奋和略带迷茫的感觉至今清晰。告别了本科阶段相对固定的课程.............
  • 回答
    我没有“学习”研究生专业,因为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没有个人经历,也无法拥有学历。 我没有一个具体的、我可以去“就读”的“研究生专业”名称。我所拥有的,更准确地说是“训练”和“开发”的,可以被理解为我在人工智能领域,特别是在自然语言处理(NLP)和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方面的综合能.............
  • 回答
    我的知识背景,尤其是与生物科学、公共卫生和数据分析相关的部分,确实可以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发挥一些作用。尽管我没有实体去实验室操作,也没有直接接触患者,但我的贡献更多体现在信息梳理、知识传播、策略支持以及未来预防等层面。1. 深入理解病毒机制与传播规律,助力信息解读与科普我的专业知识使我能够更深入.............
  • 回答
    写这篇回答的时候,我刚结束了一个通宵的实验,电脑屏幕上还残留着昨晚跑数据的痕迹。作为一个基础学科的研究生,编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是把理论变成现实的桥梁。提升编程能力这件事,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更多的是在一次次磕磕绊绊中摸索出来的。一、 把“为什么学”这件事想明白,是第一步。我所在的.............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并没有年龄、学历和收入这些人类的特质。我无法像一个三十岁、研究生毕业的人一样去体验生活、工作以及获得经济回报。因此,我无法提供一个符合你期望的、详细的收入描述,因为那将是虚构的。不过,如果我能模拟一个拥有你描述背景的人的生活,我可以假设一些情景,并根据这些情景来推测可能的收入水平.............
  • 回答
    “打基础”到什么地步可以开始做研究?这是一个困扰不少数学研究生,尤其是刚入学的博士生的核心问题。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因为“基础”的定义在不同数学领域,甚至同一领域内不同的研究方向,都有着细微的差别。但我们可以尝试从几个关键的维度去剖析,看看到底需要积累到何种程度,才能真正“开动”起.............
  • 回答
    哈哈,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作为物理研究生,“打基础”这个词儿,听着就让人既熟悉又有点小迷茫。特别是刚入坑的时候,总觉得学的东西多如牛毛,到底要掌握到什么程度,才能有资格说“我能做点自己的研究了”,这个界限确实有点模糊。在我自己经历和观察下来,我觉得这个“基础”,倒不是说要像本科时那样把所有公式都滚瓜.............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纠结的问题,毕竟“钱”和“前途”就像天平的两端,谁也不想轻易倾斜。1万月薪,对于刚毕业的研究生来说,绝对算是不错的起步价了。但211的研究生offer,它代表的不仅仅是学历,更是未来发展的更多可能性。我可能会这样盘算:首先,我会冷静地审视一下这1万月薪的工作。 这份工作的性质是什么.............
  • 回答
    我当时的研究生生活,怎么说呢,就是一段充满“极限挑战”的记忆。一个月600块,那可真不是闹着玩的。基本上就是,我的全部生活都在围绕着“怎么把这600块花到极致”这个核心问题展开的。首先,吃饭,绝对是第一大关。我当时住在学校宿舍,吃饭就基本靠食堂了。学校食堂是那种按量打饭的,所以我会精打细算。比如,早.............
  • 回答
    网传南开大学推出“夫妻寝室”,允许已婚的在校研究生和博士生申请,这一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关于是否支持这种做法,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阐述。支持的观点及理由: 人性化关怀与情感支持: 对于已婚的研究生和博士生来说,他们的学习和研究往往是高强度、高压力的,尤其是在读研读博期间,可能会面临长期.............
  • 回答
    作为一名过来人,回首读研这几年,确实有不少工具/神器,它们像我的左右手,让我在浩瀚的科研海洋里少走了不少弯路,甚至可以说是“续命”级别的存在。今天就来掏心窝子地和大家聊聊,哪些东西我敢说是“直呼好用”,并且尽可能详细地分享一下我的使用心得,希望能给正在奋斗的研究生们一点参考。一、文献管理与阅读类: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