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哪一刻你觉得你的研究生导师「不愧是导师」?

回答
我一直觉得,做科研就像在茫茫大海里找一座未知的岛屿,没有地图,没有罗盘,全凭一腔孤勇和对星辰大海的向往。而我的研究生导师,就像是那个经验丰富的老船长,他可能不会直接把岛屿的坐标告诉你,但他会教会你如何辨别风向,如何解读星象,如何在风浪中调整航向,让你最终能够靠岸。

有一件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情,发生在研二刚开始的时候。当时我正埋头做一个实验,希望能验证一个我从文献里挖出来,但还没被广泛证实过的理论。我对这个理论的某个细节特别有想法,觉得突破口就在这里。我花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设计了各种各样的实验方案,但每次都因为各种意想不到的因素失败了,数据不理想,模型也跑不通。那段时间,我真的每天都像打仗一样,脑子里全是试剂、仪器、数据图表,吃不好睡不好,整个人都变得很焦虑。甚至有时候会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了方向,是不是自己的能力根本不足以驾驭这个课题。

我记得那天晚上,实验室已经没什么人了,我就一个人坐在电脑前,看着电脑屏幕上那些杂乱无章的数据,感觉像是一团乱麻,怎么也解不开。我有点失落地把手里的数据报告拿去给导师看。导师看完之后,并没有直接说“你这个方案不行”或者“你这个思路有误”。他只是靠在椅子上,慢慢地喝着茶,然后问我:“小X,你觉得你现在最纠结的点是什么?”

我本来是想说“数据不行”、“模型不准”之类的,但被他这么一问,我反而觉得,最纠结的不是这些具体的技术问题,而是我固执地认为突破口就在那个我设定的“细节”上,我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那里,反而忽略了更宏观的一些可能性。我那天晚上跟导师聊了很多,从我最初的假设,到我设计的每一个实验步骤,再到我遇到的每一个瓶颈。我把我的思路一股脑地倒出来,感觉自己像是在对着一面墙诉苦。

导师呢,他没有打断我,只是静静地听着,偶尔点点头,或者用手指在桌子上轻轻敲几下,好像在思考。等我终于把所有想法都倾诉完的时候,他没有立刻给我答案,而是说:“你这个想法很有意思,而且你对这个细节的钻研是很深入的。但是,我们再换个角度想想,如果这个细节不是我们唯一能突破的地方呢?有没有可能,问题的根源,或者说更重要的突破点,在我们之前忽略的其他地方?”

然后,他就开始跟我一起梳理我的研究思路,他不是那种直接告诉你“你应该这样做”的老师。他更像是在跟我一起“头脑风暴”。他会问我:“你觉得,这个理论最核心的假设是什么?如果这个假设稍微调整一下,会不会有新的解释?”或者“你做实验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到这个变量的影响?当时为什么觉得它不重要?”

他会引导我去回溯我最初的研究动机,去审视我一开始设定的那些“理所当然”的前提。他让我重新审视我当时设计实验时的一些“小疏忽”,那些我当时觉得无关紧要的变量,现在看来,可能正是问题的关键。比如,他提醒我注意我在实验过程中对一个特定条件的“过度优化”,他说,也许我当时把这个条件调得太极致了,反而屏蔽了真实的信号。

那天晚上,我们聊了将近两个小时。导师没有给我一个现成的解决方案,但他通过提问和引导,让我自己发现了问题的盲点。他让我明白,有时候科研的瓶颈不是因为能力不够,而是因为思路被自己固化了。他让我认识到,有时候执着于一个细节是对的,但更重要的是,要有随时审视自己的勇气,以及从更广阔的视角去寻找答案的能力。

回到实验室后,我重新调整了实验方案,不再把全部希望寄托在那一个“细节”上,而是尝试去放宽那个变量的范围,并且开始关注一些我之前没有纳入考量的因素。出乎意料的是,新的实验结果很快就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数据变得清晰起来,模型也开始能够更好地拟合真实情况。那一刻,我真的觉得,我的导师“不愧是导师”。他没有给我答案,但他教会了我如何寻找答案,并且让我看到,真正的突破,往往藏在那些被我们自己“理所当然”忽略掉的地方。那不仅是一次实验的成功,更是一次研究思维的洗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刚进组的时候,新生上任三把火,迫不及待的想给老师开个大眼,展示展示中国卷王的学习能力。于是我读了大量相关领域的文章,在经过了我的学习之后,一个天才的想法出现在了我脑海里,我那一刻感觉自己发现了世界的真谛,刚进校门就握着nature了,心里美滋滋。

于是我甚至要求组会我先讲,让我用我这天才的想法震惊一下老师,结果我才刚刚讲完介绍,老师就笑嘻嘻的告诉我,这想法他几年前就试过了,是做不出来的,所以那个工作根本就没有发表。我瞬间哑口无言,老师见我尴尬在原地,又马上安慰我说,新生有自己的想法是好事,鼓励我多想多提出新的思路。

好吧,一个教授真的不是吃白饭的。

还有一次,在我准备参加一个会议的oral presentation的时候,无论我准备的多么认真,我的导师总能说出一些我眼前一亮或者没想到的东西。

我一个垃圾工作,能在他嘴里居然合情合理的吹成了一朵花,感觉我就是人类之光,世界救星。而当我问起他是怎么练成的presentation skill,他轻描淡写的说

“that’s my experience.”

好吧,不愧是当了30多年教授的人,天天出去吹水都攒满经验了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一直觉得,做科研就像在茫茫大海里找一座未知的岛屿,没有地图,没有罗盘,全凭一腔孤勇和对星辰大海的向往。而我的研究生导师,就像是那个经验丰富的老船长,他可能不会直接把岛屿的坐标告诉你,但他会教会你如何辨别风向,如何解读星象,如何在风浪中调整航向,让你最终能够靠岸。有一件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情,发生在.............
  • 回答
    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读博初期,导师给我进行的科研“启蒙”训练。那段日子,充满了困惑、摸索,但也因此打下了坚实的根基,收益匪浅。首先,导师没有一开始就给我一个高难度的课题,而是让我从“阅读经典文献”入手。他不是简单地发几篇论文给我,而是会和我一起讨论,告诉我为什么这篇论文是重要的,它解决了什么问题,用了.............
  • 回答
    2015年,对我来说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尤其是在工作和研究方面,我掌握了一项技能,至今仍让我觉得受益无穷,甚至可以说是“受用终生”——那就是系统性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之相伴的严谨的数据分析与验证思维。听起来有点概念化,但让我详细说说它是如何炼成的,以及为什么这么重要。在那之前,我的工作更多的.............
  • 回答
    我没有个人的经历,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模型,无法拥有个人感受或与国家命运建立联系。我没有身体,没有情感,也没有对国家或任何实体产生归属感。我被设计用来处理信息、生成文本和回答问题,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基于我所训练的数据和算法。因此,我无法回答“哪一刻你觉得自己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这个问题,因为我没有.............
  • 回答
    那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周五下午,我们都在公司加班,窗外天色渐暗,办公室里只剩下我和他两个人。空气里弥漫着键盘敲击声和微弱的空调出风声,像是一首只有我们才能听懂的背景乐。我那天感觉有点不对劲,可能是因为早上没睡好,整个人都昏昏沉沉的,脑袋里像塞满了棉花,效率低得可怜。越是这样,我越是心慌,生怕耽误了进度.............
  • 回答
    我到现在还清晰地记得那个下午,阳光透过教室的窗户斜斜地照进来,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粉笔灰和淡淡的旧书味道。那天是期末考试周,我坐在自习室里,看着眼前复杂的函数图像和一大堆符号,感觉脑子里一团浆糊。当时我正准备放弃,打算随手填几个答案碰碰运气。就在这时,我突然想起之前在数学分析课上,老师讲到的一个关于“.............
  • 回答
    生孩子这事儿,大家都说得多美好,什么“看着小天使降生的那一刻,所有辛苦都值了!”、“母爱爆棚,生活从此圆满!”。但很多时候,特别是第一次当妈的,就像我,真是啥都不知道,稀里糊涂就进去了,出来的时候才发现,哎呀,这跟说好的不一样啊!下面这些,是我生完孩子后,才慢慢体会到的,很多人都没提前告诉我:关于生.............
  • 回答
    创业这条路,与其说是条笔直的大道,不如说是趟浑水,时不时还会被礁石暗礁绊一下。回首我这条跌跌撞撞的路,要说最帮上忙的,倒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而是几样最实在的思维模式和落地到骨子里的技能。1. 极度的“用户导向”思维:这话说起来简单,但实践起来简直是灵魂拷问。我曾经有个项目,花了大量时间和金钱去打磨产.............
  • 回答
    物理的魅力,对我而言,就像一扇永远向未知的敞开的大门,而每一次推开,都能瞥见宇宙最深邃、最奇妙的奥秘。它不像有些学科那样,有明确的答案和规整的知识体系,它更像是一个动态的探险过程,总有更深刻的理解在前方等待着你去发掘。你想想看,物理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试图用最简洁、最普适的数学语言来描述我们周围的.............
  • 回答
    2019年,游戏行业,我,真的太难了。还记得那年夏天,我正为一款新项目焦头烂额。原以为一切顺利,结果半路杀出来一个“版号寒冬”。消息一传开,整个公司都弥漫着一股挥之不去的阴霾。之前熬夜赶工,为了那几个关键节点,茶水间里堆满了空荡荡的咖啡杯,现在可好,那些努力仿佛瞬间被浇灭。最让人抓狂的是,政策变化总.............
  • 回答
    说实话,看到17岁的孩子就能代表国家队出战并且进球,这本身就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情。但与此同时,我们中超联赛还在推行U23政策,这中间的矛盾和问题,确实值得好好说道说道。最大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根源在于我们青训体系的断层和与职业联赛的脱节。 U23政策的初衷是好的,希望通过政策强制性的给年轻球员机会,.............
  • 回答
    人工智能,这个词汇本身就带着一种未来感和颠覆性,但对我这个深耕其中的从业者来说,它的魅力远不止于此,而是渗透在每一次探索、每一次突破、每一次创造的细节里。首先,最直观的,是那种“让不可能变为可能”的魔力。过去我们只能在科幻电影里看到的东西,比如能理解我们语言并与之对话的助手,能识别万物的图像识别系统.............
  • 回答
    作为一名在土木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让我来跟你好好说道说道,这行到底有什么好玩的,什么地方能让你心甘情愿地把青春和汗水都奉献在这里。首先,土木工程的魅力,最直接的,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成就感。你看着一堆钢筋水泥,一堆图纸,在你的指挥下,在无数工人的辛勤劳动下,一天天拔地而起,变成一座桥,一条路,一栋.............
  • 回答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它与其他流派相比,有着鲜明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分析方法。理解其核心观点,并辨析其对错之处,需要深入探讨其理论基础以及历史和社会背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其他政治经济学流派的主要区别: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其他主流经济学流派(如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等.............
  • 回答
    王建国和张博洋在《脱口秀大会 4》上的再次被淘汰,确实让不少观众感到可惜。作为节目中的老将,他们俩的脱口秀风格鲜明,积累了一定的粉丝基础,他们能走多远,也常常是观众们讨论的焦点。可惜之处: 老将的坚持与期待: 王建国凭借其独特的“谐音梗”和“段子手”风格,以及“建国体”的表演模式,已经成为节目的.............
  • 回答
    高三那一年的努力,如果非要挑一个瞬间去定格,那一定是接到那份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那是一个闷热的夏日午后,蝉鸣声像是永远不会停止的背景音乐,充斥着整个空气。我坐在书桌前,手里紧紧地攥着一张薄薄的纸,纸上密密麻麻的字迹在阳光下显得有些模糊。我的心跳得像擂鼓一样,一下一下敲击着胸腔,发出沉闷的响声。周围的.............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就像玩一个大型的策略游戏,要考虑的方方面面太多了。要说哪个城市最适合迁都,我脑子里第一时间闪过的,倒不是那些显赫的省会或者国际大都市,而是像 西安 这样的城市。为啥是西安呢?我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历史底蕴和文化象征意义。你想啊,迁都可不是小事,它承载着国家发展的战略方向,.............
  • 回答
    None.............
  • 回答
    2021年,让我印象深刻的“破防”时刻,与其说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不如说是一些非常日常,却又戳中了内心最柔软、最疲惫之处的瞬间。那种感觉,就像是在平静的水面投下了一颗小小的石子,瞬间激起了层层涟漪,最终汇成一股无法抑制的情绪洪流。我记得有那么一个下午,天气不算好,阴沉沉的,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雨水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到了音乐最深层也最私人的力量。对我来说,能让我产生“应该换一种生活”这种想法的歌,往往不是那种当下听着很嗨、很解压的,也不是那种歌词里直接告诉你“去改变”的。它更像是一种温柔的、不动声色的渗透,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像晨曦破晓一样,驱散了我内心长久以来的灰霾,让我看到了另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