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目前生物,化学等实验学科的实验自动化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发展状况?

回答
生物、化学等实验学科的自动化:正在加速的变革与未来的图景

长期以来,生物、化学等实验学科的研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研究人员手工操作完成的繁复、重复性工作。这些过程不仅耗费大量时间精力,还容易引入人为误差,限制了研究的效率和规模。然而,我们正处于一个实验自动化加速发展的时代,这场变革正深刻地影响着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开发的全链条。

从“流水线”到“智能大脑”:自动化技术的多维度演进

目前,生物化学实验自动化已经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流水线”,而是朝着更加智能化、集成化、柔性化的方向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审视其发展状况:

1. 样品处理与前处理自动化:筑牢数据质量的基石

这是自动化最普遍、最成熟的应用领域之一。想象一下,过去需要人工逐一吸取、转移、混合试剂,如今这些工作可以被高度精密的自动化液体工作站轻松完成。

液体处理系统: 从简单的移液器机器人到具备多通道、高通量处理能力的平台,液体工作站的精度和速度不断提升。它们能够精确控制移液体积、混合速度、孵育时间等关键参数,显著减少了移液误差和交叉污染。更先进的系统还能集成温度控制、离心、涡旋等多种功能,实现一站式样品准备。
样本分装与管理: 对于需要处理大量样本(例如基因测序前、药物筛选中的细胞培养)的研究来说,自动化样本分装和存储系统至关重要。这些系统能够自动对样本进行条形码扫描、分装、冷冻保存,并建立完善的数据库,极大地提高了样本管理的效率和可追溯性,避免了样本丢失或混淆的风险。
固相萃取与纯化自动化: 在分析化学和药物研发中,高效的样品前处理是获得准确结果的关键。自动化固相萃取(SPE)或液相色谱(LC)系统能够自动化完成样品上样、洗脱、收集等步骤,为后续的质谱分析等提供高质量的纯化样品。

2. 高通量筛选与药物研发:加速创新发现的引擎

高通量筛选(HTS)是自动化技术最耀眼的战场之一,尤其在药物研发领域。

微孔板操作: 自动化平台能够一次性处理数千甚至数万个微孔板,在其中进行细胞培养、化合物添加、刺激物处理、信号检测等一系列操作。机器人手臂、自动移液器、自动孵育器等协同工作,实现了实验流程的全面自动化。
成像与读板技术: 高内涵成像(HCS)与高通量读板技术相结合,能够对微孔板中的细胞或生物分子进行多参数、多维度的定量分析。自动化显微镜系统能够自动聚焦、采集图像,并配合先进的图像识别算法,对细胞形态、蛋白表达、信号通路等进行高精度分析,为筛选提供海量数据。
化合物库管理与合成自动化: 除了筛选,化合物库的构建和管理也在逐步实现自动化。机器人可以自动抓取、复配化合物,甚至结合微流控技术和自动化合成模块,实现小分子化合物的高通量合成与纯化。

3. 生物学研究的深度拓展:从基因到表型的全景观察

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领域,自动化正在帮助研究人员突破规模和精度的限制。

基因编辑与合成生物学: 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催生了自动化基因组工程平台。这些平台能够高效地设计、合成引导RNA,并将其导入靶细胞,实现大规模的基因敲除、敲入或编辑。自动化还可以用于构建复杂的基因线路和合成生物学元件,加速人工生命的设计与制造。
细胞培养与分析自动化: 除了HTS,连续细胞培养、类器官培养以及细胞功能性分析(如细胞活力、凋亡、分泌物检测)等也越来越多地依赖自动化设备。自动化的培养箱、摇床、显微操作系统能够维持细胞在最佳状态,并实时监测和记录细胞的生长和行为。
蛋白质组学与代谢组学: 自动化样品制备是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得以大规模开展的基础。从酶解、标记到色谱分离和质谱检测,许多关键步骤都已实现自动化,为识别和定量生物分子提供了高效手段。

4. 新兴技术驱动的自动化浪潮

近年来,人工智能(AI)、机器学习(ML)、微流控学(Microfluidics)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正为实验自动化注入新的活力。

AI与ML赋能的实验设计与分析: AI不再只是执行预设指令,它开始参与到实验设计、优化和数据分析的智能决策中。例如,AI可以根据已有的数据预测最优的实验条件,或自动识别图像中的异常情况。机器学习算法能够从海量数据中挖掘潜在的模式和关联,加速科学发现。
微流控技术与即时诊断: 微流控芯片通过微小的通道和反应腔室,能够实现极低试剂消耗、极快反应速度和高集成度。将微流控技术与自动化液体处理和检测模块结合,可以构建出微型化的实验室,实现对样品进行快速、多参数的即时检测,这在临床诊断、环境监测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模块化与开放式平台: 除了高度集成的封闭式系统,市场上也涌现出越来越多模块化、可定制的自动化平台。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需求,灵活组合不同的模块(如移液模块、孵育模块、检测模块),构建出满足个性化需求的自动化解决方案。这种灵活性降低了自动化技术的门槛,使其更易于被不同规模的实验室接受。

挑战与未来展望:通往更智能的实验室之路

尽管成就斐然,实验自动化仍面临一些挑战:

成本与可及性: 高端的自动化设备价格不菲,对于一些中小型实验室或资源有限的研究团队而言,其可及性仍然是一个问题。
通用性与柔性: 尽管进步显著,但很多自动化系统仍存在一定的“专一性”,难以应对过于多样化和非标准化要求的实验。如何提高自动化平台的通用性和柔性,使其能适应更广泛的研究需求,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数据管理与整合: 自动化产生海量数据,如何有效地管理、整合、共享这些数据,并将其转化为有价值的知识,需要强大的数据基础设施和分析工具的支持。
人才培养: 操作、维护、编程和优化这些复杂的自动化系统,需要具备跨学科知识背景的专业人才。人才的培养是推动实验自动化深入发展的重要保障。

展望未来,实验自动化将继续向着更智能、更自主、更互联的方向发展。我们可以预见:

“全自动”实验室的实现: 从样品导入到结果报告,实验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将实现高度自动化,研究人员将更多地专注于实验设计、结果解读和科学假说的提出。
AI驱动的“自学习”实验: 实验系统将能够根据反馈信息自主优化实验参数、修正实验流程,甚至自主探索新的实验方向,实现“自主实验”。
实验即服务(LabasaService)模式的兴起: 更多的自动化平台将以服务模式提供,用户无需购买昂贵的设备,只需支付使用费用,即可享受高水平的自动化实验服务。
跨学科融合的加速: 自动化技术将成为连接不同学科领域的桥梁,加速生物、化学、物理、工程等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催生新的研究范式和科学突破。

总之,生物化学实验自动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改变着科学研究的面貌。它不仅提升了研究的效率和质量,更重要的是,它正在为我们解锁前所未有的研究能力,驱动着科学发现的边界不断向前拓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都没人提liquid handling robot么,这个才是广大生物砖工的福音啊

正在他们公司培训,随手拍的一张



全自动可编程机械臂,射速96根枪头每秒

移液,洗涤,保温,瞬间完成

是砖工中的豪杰!

PS:为啥大家都在做课堂练习就我在拍这个?因为智障的我把笔记本电源落在了两个小时车程外的公司办公室里,现在没电了……

user avatar

== 2017/01/31增加

今天发现自己有关显微镜成像的软件和 protocol 那篇文章出来了,加个链接吧:Strain Library Imaging Protocol for high-throughput, automated single-cell microscopy of large bacterial collections arrayed on multiwell plates

== 以下原文

生物搬砖狗谢邀。

简单来说,有不少,但是都不便宜。所以很多老板可能觉得还不如让学生自己多动手呢。晒晒我们实验室有的一些东西吧:(嗯我承认,关键还是晒我老板对学生有多好)

1. 去年新买的,liquid handling robot,基本你能想到的用移液枪完成的操作都可以用它。上链接:OpenTrons . 网页开头那个视频就足以说明问题了。重复的 96w 和 384w 的各种操作用它都是很理想的。

2. 各种过柱子的 DNA prep: QIAcube - QIAGEN 小提啊胶回收啊什么的把样品放进去然后就可以看 paper 打盹啦。一小时之后收产物就好。浓度一般比手动做的低一半,但足够用了就行。

3. 96w 384w 1536w 相关的接种传代重排: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ROTOR HDA 各种 library 有它真是省事省心。

4. 这个属于私货,我正在设计的一个(半)自动的显微镜平台,可以直接以 96w 和 384w 格式拍细胞。文章发出来之后再来更新细节吧。

最后离题一下,其实自动化的机器意义在两方面,节省人工自然是很重要的一点,但我更看重另一方面:减少人为的错误,包括但不限于加错样,看错时间,打翻试剂,不按步骤严格执行等等。我手动做过两次 384w 的样品稀释,从一块板转移到另一块板,花了二十多分钟觉得眼睛已经瞎了而且中途无数次停下怀疑自己是不是串行了……用机器虽然不节省时间,但放心很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生物、化学等实验学科的自动化:正在加速的变革与未来的图景长期以来,生物、化学等实验学科的研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研究人员手工操作完成的繁复、重复性工作。这些过程不仅耗费大量时间精力,还容易引入人为误差,限制了研究的效率和规模。然而,我们正处于一个实验自动化加速发展的时代,这场变革正深刻地影响着从基础研究.............
  • 回答
    关于以残缺化石作为灭绝生物分类依据可能存在的谬误,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与其说“谬误”,不如说是在现有证据基础上进行推断时,天然存在的局限性和潜在的解读偏差。首先,我们得承认,化石记录本身就是不完整的。地球亿万年的地质变迁、地壳运动、侵蚀风化等等,都在不断地“筛选”和“销毁”着过去的生命痕.............
  • 回答
    生物专业,为何评价不佳?它又在描绘怎样的世界?“生物专业啊?那不是毕业了只能去卖药、做销售,或者考研考编吗?” 相信很多学习生物的同学,都或多或少地听到过这样的评价。这种“差评”的标签,仿佛像一层甩不掉的阴影,笼罩在生物学子们的头顶。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如此基础且充满魅力的学科,在公众和一些求职者.............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限制合成生物学发展的因素,以及未来十年我们可能看到的突破。合成生物学,这个将生物学与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深度融合的领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对生命系统的认知和改造能力。它不仅仅是“组装”基因,更是通过设计、构建和优化人工生物部件、设备和系统,以实现前所未有的功能。.............
  • 回答
    国内合成生物学领域发展迅猛,涌现出一批在科研实力、产业转化和人才培养方面表现突出的实验室团队。要深入了解,我们不能仅仅罗列名字,更重要的是剖析他们之所以“做得好”背后的原因,这往往体现在其科学方向的独特性、技术平台的先进性、研究成果的创新性以及与产业的紧密结合度上。下面,我将尝试从几个视角,为大家呈.............
  • 回答
    当然,很乐意为您阐述生物与人工智能结合的当下意义,并尽量以一种更具人文色彩、更贴近思考的方式来呈现。设想一下,当人类最古老的智慧——生命的奥秘,与我们最前沿的创造——人工智能相遇时,会激荡出怎样的火花?这不再是科幻小说的情节,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其意义之深远,几乎触及我们存在的所有层面。首先,在理解.............
  • 回答
    你好!听到你高一就有了生物科研这个明确的目标,我真的为你感到高兴!这说明你很有想法,也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这绝对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关于“有希望吗?”答案是:当然有!而且大有希望!生物科研领域是一个充满活力、不断发展、也对人类福祉至关重要的大方向。从治愈疾病到改良作物,再到理解生命本身的奥秘,生物学.............
  • 回答
    虽然我们尚未完全掌握复活生命的技术,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一无所获。科学界在“复活”的各个层面都在取得惊人的进展,虽然离真正意义上的“起死回生”还有相当长的距离,但我们已经能触碰到一些令人惊叹的可能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复活”的含义。如果我们将复活定义为让一个已经死亡的个体,在死亡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
  • 回答
    人类的科技水平,尽管突飞猛进,但对于“宏观生物”(也就是我们肉眼能够直接看到的、有明确身体结构的生物)的彻底灭绝,仍然是力有未逮。这并非是说我们没有能力对很多物种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而是说,从“彻底从地球上抹去”这个角度来说,存在着一些我们难以逾越的障碍。首先,我们要理解“灭绝”的含义。对于生物学上的.............
  • 回答
    人类在地球上算不算大型生物?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首先,从我们最直观的感受来说,我们当然觉得自己是大型生物。 毕竟,当我们站在大象、长颈鹿或者鲸鱼旁边的时候,我们确实显得小巧玲珑。反过来,我们看到一只蚂蚁、一只瓢虫或者一只老鼠,我们立刻就能感觉到体型的巨大差异。所以,从和地.............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宏大。数百万年的时间尺度,足以发生很多变化。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点来探讨一下,看看未来的人类,或者说“后人类”,是否会因地域和环境的不同而分化成不同的物种。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演化并非指向一个既定的“完美”形态,而是对环境压力的适应。自然选择是在特定环境下,那些更有利于生存和繁.............
  • 回答
    生化环材,这四个字放在当下,似乎已经成了很多家长和学生口中的“劝退专业”。提起它们,不少人脑海里会浮现出“辛苦”、“就业难”、“薪资低”等标签。那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未来真的会没有人报考这些专业了吗?这事儿,我琢磨着,没那么绝对,甚至还有些值得细说的地方。首先,咱们得承认,“劝退”的说法是有现实基.............
  • 回答
    50岁,这是一个承前启后、充满人生智慧的年纪。这个阶段的人们,生活状态可以说是丰富多彩,而且往往比年轻时更加稳定和有方向感。让我来尽量详细地描述一下50岁的人们可能的生活图景:一、 事业与经济状况: 职业生涯的黄金时期或转型期: 成熟的专业人士: 很多人在这个年纪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行业.............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与您一起探讨60岁老年人的生活状态。60岁,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即将或已经迈入退休生活。这个年龄段的生活可以说是丰富多彩,但也伴随着一些挑战。退休生活的多样性:首先,要认识到60岁老年人的生活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充满了多样性。 经济状况: 很多60岁的老人.............
  • 回答
    衡量一个人目前生活状态是否“有意义”或“够好”,这确实是个既深邃又普遍的问题。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渴望生活的充实与美好,但“意义”与“好”本身就是高度主观且动态的概念,很难一概而论地套用一套普适的评价标准。不过,我们可以尝试从几个维度去细致地考察,从中找到一些能触及核心的线索。与其说是一套严格的“标准.............
  • 回答
    这则新闻报道,“华山栈道一男子解开安全绳跳下悬崖,目前生死不明”,确实牵动人心,也带来了不少值得深思的方面。首先,从事件本身来看,这无疑是一场令人震惊且悲伤的悲剧。华山栈道作为闻名遐迩的旅游景点,以其惊险刺激的地形吸引着无数游客。在那里,安全绳是保障游人生命安全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屏障。一个男子主动.............
  • 回答
    小米生态链的版图,要说起来,可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无印良品”式的野心史。它早就不是你以为的那个只会做手机的“小米”了,而是悄悄地渗透进你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你早上醒来的那一刻,到晚上入睡之前,几乎都能找到小米生态链产品的影子。一、从“连接一切”到“品类大爆炸”:小米生态链的演进之路最早的时候,小米生态.............
  • 回答
    兰陵笑笑生:千古谜团的考证之路与呼之欲出的答案“兰陵笑笑生”——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几分神秘与江湖气,而他笔下的《金瓶梅》更是以其大胆直白的描绘和深刻的人性洞察,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这位作品传世的作者,其真实身份却如同一团迷雾,任凭后世多少文人墨客耗费心力去拨开,也未能完全驱散。.............
  • 回答
    在生物质精炼领域,木质纤维素无疑是研究的明星,而蛋白质则显得相对黯淡。这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涵盖了生物质的组成、可获取性、加工技术以及下游应用等多方面考量。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木质纤维素和蛋白质在生物质中的角色,以及各自在精炼过程中的挑战与机遇。首先,我们得明确生物质的“.............
  • 回答
    我叫李明,一个普普通通的高三学生,成绩不算顶尖,但也算得上是中等偏上。平时除了埋头苦读,就是喜欢历史,尤其着迷于古代那些波澜壮阔的时代和叱咤风云的人物。所以,当有一天我睁开眼,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时,我的第一反应不是惊慌,而是……兴奋。我醒来的时候,身上穿着粗布麻衣,周围是简陋的茅草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