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显逻辑反了,不是华为每年涨价几百,逐步塑造了一个“高端”形象,而是华为逐渐塑造出了一个高端形象,然后才得以支撑起每代产品的逐步涨价。
而这个高端形象的塑造,本身也没有太多的秘密,就是大力投入的技术研发支撑产品快速进步,成功的营销推广配合产品打出了品牌知名度,渠道建设的逐步完善,完成了用户到达,最后才是价位稳步提升的同时,销量节节攀升。
伴随着华为旗舰机价格抬升的,是销量的节节攀升,P6仅售出了400万台,到Mate7就售出了将近700万台,P9销量破千万,P20系列全球销量破1700万,2019年3月26日发布的P30,到10.31日,仅仅7个月的时间,全球销量就突破了2000万台:
此后由于美帝打压,国际市场无法预装GMS,Mate30之后华为旗舰机的全球销量数据就开始下滑了,当然,这个是政治因素,不是市场因素,这里就不讨论了。
所以你看,华为旗舰机的售价为什么可以逐年稳步提升?
是因为华为的产品和品牌影响力起来了,需求上来了,产品和品牌足以支撑起华为的这个涨价步调,而非反之。
当然,华为做的这些事儿也不复杂,很简单,但却不是谁都可以学习的。
2020年,华为的经营毛利率高达36.7%,但税前利润率仅为8.1%,而研发投入营收占比却达到了15.9%。
作为对比,2020年Q4(苹果2021财年Q1),苹果的营收是1114.39亿美元,毛利润443.28亿美元,研发投入51.63亿美元,净利润287.55亿美元。
稍微计算下,我们就可以得到几个数据:苹果的毛利率是39.8%,比华为高了3.1个点,纯利润率25.8%,是华为纯利润率的3倍多,但研发投入仅有4.6%,仅为华为研发投入率的1/3不到。
以36%的经营毛利率,却只有8.1%的税前纯利率,这个数字到底意味着什么,我觉得大家可以思考下。
和苹果的对比完了,我们看看小米。
2020年财报,小米业务毛利率仅为14.9%的前提下,税前净利率做到了8.8%,比华为的税前净利润率还高。
所以你看,小米能学华为吗?
学不了。
上市公司需要足够的净利润来支持股价,回报投资者,但华为不需要,华为敢在经营毛利率高达36.7%的情况下,把税前净利润率做到只有8.1%,而研发投入却占15.9%。
很多人老喜欢对华为的发展做阴谋论式的解读,却不愿意承认,华为的崛起,就是赤裸裸的阳谋。
任何企业,要是在华为的体量下,敢把研发投入做到纯利润的2倍,我觉得它的高端也是可以做成的。
敢吗?
某些团体某些人是怎么三百六十天每天一个角度在知乎提出五花八门的黑华为的问题的?
我们来看看题主吧
对这种人,有什么争论的必要吗?
他都这样了,顺着他来呗。
华为欺世盗名,通过营销制造高端假象。
你说是,那就是,不反驳。
华为手机从低端到高端是一个很成功的案例。
华为做智能手机,一开始是功能机思路带过来,充话费送手机的低端货。
大约在2011年,在中兴v880大获成功以后,华为开始布局做高端智能手机。
以2012年巴塞罗那大展为开始,发布P1、D1。这个时候华为定价在3000元,小米在1999元。
当时华为D1已经开始用麒麟芯片。
结果,市场根本不认华为是高端品牌,销量极惨淡。
华为第二年,又头铁试验了一下,P2和D2,失败的更惨。
这个时候,华为清醒过来。
在P6的时候,发布价格没有再挑战3000元,而真正大量出货,1888元比小米都便宜。这个时候,华为品牌才算站住脚。
第二年,华为P7加Mate7,正式一年两旗舰,一次涨几百。把大量资源投入到营销上面。
2015年,智能手机第一轮智能机换功能机的浪潮已经过去了。进入中高端机换低端机。这个时候,华为只是小角色。
当年明星是OV,一年超过100%的增长率,2000元到3000元的机器大买,华为和金立的增长率差不多。华为还没有领先身位。
但是,这个时候OV犯了错误。OV的低配机型卖得太好,利润太高,OV把自己的高配高端机型给停了,也没有探索更高价位的产品。
小米一直在焦头烂额,它品牌包袱太重,几次高端化尝试步子太大,更关键的是小米,红米没完全分开,红米不做顶配机型, 靠小米出量,小米定价上不去。
这样一来,2015年以后,华为的涨价策略,没有对手跟进。
而华为的营销,精确的发掘出中年老男人这个消费力高的群体。所谓“君子如兰”,这个群体和年轻女性都是金矿。OV挖年轻女性,华为金立挖老男人,小米对准的年轻男性群体利润一直不高。
在技术上,华为到了P20pro上,定制了CMOS,在技术上突破。这个时候,竞争对手发现华为已经甩开它们了。
在高价高利润市场,OPPO一直到2018年才重启Find X
而且,OPPO的定价很不冷静,一步定高价,这是OPPO Find,华为P1、D1都失败过的。
相比之下,小米高端化走的更好一点。
小米在把红米分出去之后,甩掉量的包袱,开始大幅涨价。小米9算尝试,小米10算是小米上正规的产品。3999元价格涨的幅度尚可,但是独占了1亿像素的CMOS,顶配,让你感觉还物有所值。小米10最后降价还是3399元,这已经站稳3000元以上的市场了。到了小米11,继续3999,但是有Ultra拉升价格。小米品牌的空间更大了。
小米品牌也跟着小米10、小米11摆脱了廉价性价比的形象。小米虽然晚了好几年,但是复制华为涨价策略总算是有点成绩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