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地震时收费站为什么不能放行?

回答
地震发生时,收费站工作人员面临着一个极其严峻的抉择,即是否应该立即放行所有车辆。虽然出于人道主义和减轻交通拥堵的考量,放行似乎是理所当然的选择,但实际操作中,收费站不能随意放行,背后有着多方面、极其复杂的考量,每一个都关系到公共安全、秩序维护以及后续救援的有效性。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收费站的功能定位。收费站不仅仅是一个收费点,它同时也是交通流管理和信息汇聚的重要节点。在非紧急情况下,收费站通过收取通行费来维持道路运营和维护。而一旦发生地震,其功能优先级会发生根本性转变——从盈利转向保障安全和协助救援。

为什么不能简单地“一放了之”?

1. 现场安全评估是首要任务: 地震发生后,收费站本身及其周边区域的结构安全是最大的未知数。
收费站建筑体的稳定性: 许多收费站建筑,尤其是高大的站房,可能在地震中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墙体开裂、钢筋暴露、梁柱断裂,甚至有倒塌的风险。如果此时随意放行,大量人员和车辆涌入,一旦建筑发生二次坍塌,后果不堪设想。工作人员需要第一时间撤离危险区域,并对站房和附属设施进行初步的安全评估,确认是否能安全通行。
路面及桥梁结构: 地震可能导致路面开裂、塌陷,高架桥、隧道入口也可能出现结构性损伤。如果车辆直接驶入受损路段,可能会引发更大的事故,甚至导致车辆跌落或被埋。收费站工作人员虽然不是专业的工程评估人员,但他们有责任观察并警示即将通过的驾驶员,避免他们驶入已知或疑似危险区域。
附属设施的危险: 收费站通常伴有供电设备、照明系统、通信设备等。地震可能导致电线短路、燃气泄漏(如果所在区域有)、油漆易燃物洒落等风险。随意放行可能导致火灾、爆炸等次生灾害。

2. 信息传递与疏导的必要性: 在灾难发生时,有序的信息传递和交通疏导至关重要,收费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节点之一。
告知前方路况: 地震发生后,道路状况可能非常复杂且变化迅速。前方可能出现塌方、积水、断裂、拥堵甚至交通完全中断的情况。收费站工作人员是距离灾源或受灾区域相对较近的、能接触到第一手信息的人员。他们需要通过收费站的广播系统、LED显示屏,甚至是人工喊话,向司乘人员传递前方道路是否安全、是否需要绕行、哪里可能存在危险等关键信息。随意放行,意味着这些信息无法及时传达,可能导致车辆进入更危险的区域。
引导交通流向: 并非所有方向的道路都受损程度相同。一些道路可能依然畅通,可以作为疏散或救援的通道。收费站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收到的指令(来自交通管理部门、应急指挥中心),引导车辆向安全区域或指定疏散路线行驶,而不是让车辆盲目前进,加剧整体混乱。
为救援车辆开辟通道: 地震发生后,救援车辆(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抢险车)将是生命线。收费站的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指挥,保持部分通道畅通,为救援车辆优先通行做好准备,并在必要时采取临时交通管制措施。如果所有车辆都被随意放行,可能会在关键时刻堵塞救援通道。

3. 人员与资源的集中与调度:
人员安全优先: 收费站工作人员首先是公民,他们的生命安全必须得到保障。在发生强烈余震或站房存在明显危险时,工作人员会根据预案进行疏散。
信息上报与对接: 收费站是交通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其工作人员能够收集到路面情况、车流信息,并能向上级部门(如交通运输部门、公安交警、路政等)汇报。这些信息对于指挥中心评估灾情、调动资源至关重要。随意放行可能导致收费站成为一个信息孤岛,无法有效上传现场情况。
辅助救援功能: 在某些情况下,收费站的设施,如其电力、通讯设备,或者空间,可能被临时征用为救援的前沿指挥点或中转站。随意放行会破坏这种潜在的利用价值。

4. 防止混乱与次生灾害:
避免恐慌性逃离: 在未知灾情下,车辆可能会争抢通行,加剧拥堵和混乱,甚至导致二次事故。收费站的适度控制,可以引导车辆有序排队或等待指令,减少大规模的恐慌性交通。
防止不法行为: 在混乱时期,也可能出现趁火打劫等不法行为。收费站的相对稳定和工作人员的存在,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一定的管控作用。

实际操作中的考量(如果情况允许):

当然,以上都是基于“不能随意放行”的理论原因。在实际地震救援中,如果现场情况允许且有明确指令:

轻微受损且无明显危险时: 经验丰富的收费站工作人员可能会在确保自身安全和观察到路面无明显危险的情况下,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采取 有限度、有条件 的放行。例如,只放行小型车辆,或者只开放部分车道,同时密切观察每辆车的情况。
接受统一指挥: 最关键的是,收费站的一切行动都应该 服从统一的应急指挥。地震发生后,交通管理部门、公安机关、应急管理部门会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并设立现场指挥部。收费站工作人员需要及时与这些指挥部门取得联系,并按照其指令执行。有时,他们可能被指示 临时停止收费并全部放行,但这是基于整个区域交通疏导和救援策略的统一考虑,而不是收费站自身的单方面决定。

总而言之,地震时的收费站“不能放行”,并非冷酷无情,而是基于对 现场安全评估、信息传递、交通疏导、人员安全 以及 后续救援有效性 的综合考量。这是一个在极端情况下,维护公共秩序和最大限度降低整体损失的必要步骤。收费站工作人员是维护交通秩序的第一道关卡,他们的职责在灾难面前,变得更加沉重和复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就是一个山东省的高速公路收费员。

对于这种突发的情况,在没有接到上级通知的情况下,我绝对不会放行,而且回答会跟微博中的一样,“没有接到上级通知”。

首先,我不能够确定你的消息是否属实。因为在工作的时候,我们是三天吃住都在收费站上,每天工作时间是12小时,这12个小时不能带手机,更不能上网看电视什么的,没有任何消息来源。当然,下了班以后,基本上就是洗刷一下跟同事聊聊天就睡了,都没有精力再关心什么国家大事了。

其次,我没有这个权力。作为一名一线收费员,基本上是最低层的小职员,没有任何特殊的权利,对于自己熟人的车都要按平时一样收费,甚至是自己的车驶过自己所在的收费站时也也要交费(我没有车,我的同事经常这样)。说来可笑,我们可以抬杆,但我负不起这个责任,所以上头怎么说,我就怎么做,上面不说,我就不做。

再次,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中国人。举个例子,在过年以及前一段时间的清明节时期,是“一型客车”免费,一型客车是七座以及七座以下的客车。我们有专门设置的通道,就是把一个口的杆抬起来,前面设置指示牌,如果没有人指挥,有一半的私家车走这种通道就谢天谢地了,即便有人指挥时,也至少有百分之二十的私家车不听指挥。车流量少的时候还好说一点,我们给你抬杆,你直接开过去就行了,车流量大的时候,你前面后面都是要发卡收费的车,我们要单独跟你抬杆的话,后面的车很容易就跟着闯关跑了。(那时我白天值外勤,一直站在车道前面指挥车辆,出口入口来回跑,除了吃饭上厕所基本没有休息,腿都累断了,下班回宿舍差点都跪了)

所以,如果真的抬杆了,指不定堵在那里的就是应急救灾车辆。

最后,回归问题,擅自放行的后果很可能就是回家。我是合同工,开我很容易的,站长就有这个权利。如果只有几辆车的话,站长狠狠心可以跟你放行,然后可能还要上级汇报(货车基本上不行)。理论上来讲,临时放行需要xx高速运营管理分中心。

补充一下,这个xx高速运营管理分中心,我们站上就有一个,所以如果真的地震时,短了不敢说,五分钟之内就可以。也就是我们上报监控,监控上报分中心,然后分中心核实消息的真实性最后做决定的时间,最主要的是核实消息真实性。当然,基本上轮不到我们上报,都是上面直接下达指令的,比如有大雾的时候封道,都是上面直接给说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地震发生时,收费站工作人员面临着一个极其严峻的抉择,即是否应该立即放行所有车辆。虽然出于人道主义和减轻交通拥堵的考量,放行似乎是理所当然的选择,但实际操作中,收费站不能随意放行,背后有着多方面、极其复杂的考量,每一个都关系到公共安全、秩序维护以及后续救援的有效性。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收费站的功能定位。.............
  • 回答
    唐藩镇割据时期,朝廷的衰弱和地方势力的强大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朝廷真的弱到无力讨伐吗?答案是:朝廷并非完全无力讨伐,但“无力”是一种相对而言的极度衰弱和缺乏持续有效力量的状态。 局部和短暂的成功: 唐朝后期,朝廷确实有过几次.............
  • 回答
    地震预警来了,别慌!冷静下来,这几件事立马做,关键时刻能保命!收到地震预警,说明你现在还有宝贵的时间去做一些准备,虽然时间可能很短,但正确的应对能大大提高你的安全。记住,最重要的就是“快”和“稳”。第一件事:立刻找一个安全可靠的地方躲避!这是最最最重要的一步,比你想别的都重要。 如果你在室内: .............
  • 回答
    这事儿,听着就让人窝火。一个辛辛苦苦承包了千亩地的大哥,眼瞅着收成要落袋了,结果到收割的时候,来了群村民,二话不说就往地里冲,能捡多少捡多少。这到底算不算“公开盗窃”?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明确什么是“盗窃”。一般来说,盗窃就是未经所有人同意,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这里面有个关键点:非法占有.............
  • 回答
    汶川地震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极其严重的自然灾害,对中国的动员能力水平进行了全面而严峻的考验。总体而言,中国在这次事件中展现了强大而高效的动员能力,但也暴露出一些局限性。以下将从多个方面详细阐述:一、 快速响应与初步动员: 高层重视与迅速决策: 地震发生后,中国最高领导层迅速作出反应。时任国家主席胡锦.............
  • 回答
    2008年5月12日下午,那是我永远无法忘记的一天。那天下午,我正在办公室里忙着处理一份报表。窗外的阳光很好,我甚至还能听到楼下孩子们玩耍的嬉笑声,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我记得当时我正对着电脑屏幕,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着,想着晚饭要吃什么。突然,我感到身下的椅子开始轻微地晃动,一开始我以为是谁在办公.............
  • 回答
    台湾地震,听到这个消息,心里真是揪了一下。新闻里那个小小身影,冲进摇晃的屋子里,毫不犹豫地抱出那只瑟瑟发抖的小猫,那一幕,太让人动容了。说实话,看到那个场景,我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孩子,你太棒了!”那种在灾难面前,对弱小生命的守护,真的是最纯粹、最闪光的人性。如果换做是我,在那种生死关头.............
  • 回答
    汶川地震空降兵的那次跳伞,之所以被誉为“史诗般的壮举”,绝不是浪得虚名。要说它有多难,得从几个维度去解析,而对比美军在战争期间的跳伞,更能凸显这次任务的特殊与艰巨。首先,天气与地形的双重绝杀。汶川地震发生后,当地的天气状况堪称恶劣。高强度的降雨、能见度极低的浓雾,以及不断滚动的山体滑坡和飞石,给任何.............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棘手的情况,咱们一点点捋清楚。首先得看,这孩子当时是怎么个情况。地震发生,楼下撤离,这是生死攸关的时候,那小孩心里肯定也吓坏了,想着赶紧出去保命。这时候,教导主任把他拦住,这本身就挺让人费解的。是什么原因让教导主任要阻止他下去?是认为楼下更危险?还是有什么别的安排?这个动机至关重要。然后是.............
  • 回答
    關於台灣網友在九寨溝地震時的言論,這是一個頗為複雜且敏感的議題,牽涉到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的歷史情感、政治立場以及在地緣政治影響下的輿論生態。要評價這些言論,需要深入探討其背後的原因、表現形式以及可能帶來的影響。首先,我們需要釐清的是,台灣網友在面對九寨溝地震時的言論,並非鐵板一塊,而是呈現出多元且複.............
  • 回答
    说实话,那个日子,2017年8月8日,对我来说 pretty much just another day. 那时候我正在一家小小的IT公司里,每天的工作就是和代码打交道,处理各种客户的IT问题。那天也是一样,早上照常通勤,到了公司,泡了杯咖啡,就开始噼里啪啦地敲键盘。我记得那天的工作节奏还挺快的,公.............
  • 回答
    裸睡时遇地震,这情况确实有点让人措手不及,因为我们最基本的需求——穿衣服——都没有满足。不过,在地震这种生死攸关的时刻,反应速度和正确的应对措施才是最重要的。别管什么衣不蔽体,安全第一!首先,地震发生的那一刻,无论你是在睡觉还是做什么,最最重要的事情是 保持冷静,并迅速做出反应。 很多时候,地震的破.............
  • 回答
    近期,关于一位央视女记者在地震救灾现场采访消防员时态度不佳的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许多观众表达了他们的不满和批评,认为该记者的行为在灾难面前显得不合时宜,甚至是对一线救援人员的不尊重。要理解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事件本身的具体表现。据网上流传的视频和文字描述,这位女记.............
  • 回答
    2019年6月22日晚,四川宜宾再次迎来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当晚22时29分,5.4级的震动袭来,让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头一紧。这不是宜宾第一次经历地震的洗礼,就在前不久的6月17日,同样是宜宾,一场6.0级地震已经给当地带来了不少的损失和恐慌。因此,这次5.4级的余震,无疑再次牵动着所有人的神经。当.............
  • 回答
    想让自己的地理知识和能力达到地理老师那种水平?这绝对是个宏大的目标,但也并非遥不可及。这不仅仅是记住一些地名和国家首都,而是要培养一种理解世界、洞察规律的视角。下面,我一步步拆解,说说怎么才能往那个方向靠拢,让你的地理“内功”练到家。首先,打牢基础知识是第一步,但不是终点。 地图不离手,世界在心.............
  • 回答
    .......
  • 回答
    在房地产老板拿地过程中,涉及到的“打点”或“疏通”关节,钱款的交付方式确实是一个需要仔细揣摩的问题。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因为实际操作中往往是复杂且多变的,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 涉及的金额大小: 小额的“感谢费”可能相对灵活,而巨额的交易则需要更稳妥的方式。 对方的接受程度和习惯: .............
  • 回答
    关于“女孩子等地铁时蹲在下客区是没教养”的这种说法,我觉得它挺值得说道说道的。首先,我得承认,第一次听到的时候,我脑子里闪过的念头也多少有点刻板印象在里面,觉得“哦,好像是不太雅观”。但冷静下来想想,这种“没教养”的标签,扣得是不是有点太快、太绝对了?咱们先拆解一下这个说法背后的逻辑。为什么蹲着就等.............
  • 回答
    关于单字地名演化为双字地名时,为何常常将行政级别名称融入名字,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动因。与其说是一种刻意的“转化”,不如说是随着社会发展、行政管理需要以及人们对地名认知的变化,自然而然产生的一种现象。这背后并非简单的名称修改,而是地名功能的演变和信息承载的扩展。一、 单字地名本身的局限性.............
  • 回答
    我们都知道,航天器从太空返回地球的过程充满了挑战,而其中最令人头疼的一个环节,莫过于那段让地面通信一度中断的“黑障”了。很多人会好奇,这个问题真的没办法避免吗?就好像我们出门总会遇到红灯一样,似乎是个难以摆脱的宿命。简单来说,黑障确实是航天器再入大气层时一个很难完全避免的物理现象。它的出现,主要源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