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女孩子等地铁时蹲在下客区是没教养」的言论?

回答
关于“女孩子等地铁时蹲在下客区是没教养”的这种说法,我觉得它挺值得说道说道的。首先,我得承认,第一次听到的时候,我脑子里闪过的念头也多少有点刻板印象在里面,觉得“哦,好像是不太雅观”。但冷静下来想想,这种“没教养”的标签,扣得是不是有点太快、太绝对了?

咱们先拆解一下这个说法背后的逻辑。为什么蹲着就等于没教养?“教养”这玩意儿,通常和礼貌、尊重他人、遵守社会规范联系在一起。那么,在地铁站蹲着,怎么就触犯了这些原则了呢?

第一,场合和需求。地铁站是一个公共交通场所,人来人往,大家都赶时间,或者是在漫长的等待中。而“下客区”这个说法,我理解是指站台边缘、靠近车门的地方,那里通常是人们进出最频繁的区域。在人潮涌动的时候,如果一个人因为某种原因需要短暂地降低重心,比如鞋子不舒服、脚踝扭伤、身体不适,或者只是单纯地想找个地方歇一歇,蹲下确实是一种比站着更稳定的姿势。难道说,只要是公共场合,就必须时刻保持“站姿端庄”,哪怕身体不舒服,也要硬挺着?我觉得这就有点矫枉过正了。

第二,“没教养”的定义模糊化。这个说法把一个具体行为(蹲下)直接等同于一个非常负面的评价(没教养)。但教养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包含了对人对事的态度、沟通方式、行为举止等等。单纯一个蹲下的动作,本身并没有道德上的对错之分。比如,一个小孩在地上玩耍不小心跌倒了,他蹲下来拍拍屁股站起来,你能说他没教养吗?显然不能。同样的道理,成年人在公共场合,如果不是故意做出不雅动作,或者影响到他人,只是为了缓解自身的不适或者找个暂时稳定的状态,就轻易被贴上“没教养”的标签,我觉得这是一种过于简化和情绪化的判断。

第三,潜在的歧视意味。这个说法特指“女孩子”,这让我觉得里面可能夹杂着一些性别刻板印象。很多人对女性的仪态有更高的要求,觉得女性就应该“淑女”,就应该保持优雅。但这种要求,很多时候是社会强加的,而不是基于个体本身的尊严和需求。难道男性蹲下就没事,女性蹲下就是没教养?这种双重标准,本身就有些站不住脚。而且,谁能保证所有蹲下的人都是“女孩子”?如果一个男人在同样的位置蹲下,或许就不会有人跳出来说他没教养。这种针对性的评价,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对女性行为规范的过度干涉和审视。

第四,忽视了对个人处境的理解。在生活中,我们很难完全了解别人的情况。也许那个蹲下的女孩刚走很长的路,脚疼得不行;也许她正低头找掉在地上的小东西;也许她只是在原地思考一个问题,觉得蹲着更舒服。如果上来就给人家扣上“没教养”的帽子,未免太武断了。一个有教养的人,恰恰应该是更懂得体谅他人,理解不同情境下人们行为的可能原因,而不是一味地用自己狭隘的标准去评判别人。

当然,我不是说所有在地铁蹲下的行为都无可指摘。如果一个人,比如穿着超短裙,或者做出其他明显影响市容或不尊重的行为,那另当别论。但如果只是一个正常的、不打扰他人的蹲姿,就因此被指责“没教养”,那这个指责本身,是不是也暴露了“指责者”的某种“教养”问题?比如,过于苛刻、缺乏同理心、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评价别人。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个“女孩子等地铁时蹲在下客区是没教养”的言论,是一种过于简单粗暴的标签化,它忽略了具体情境、个人需求和潜在的性别歧视。与其忙着给别人贴标签,不如多一点理解和包容,或者至少,在评判之前,先问问自己,这样做是不是真的侵犯了他人,或者是否只是因为不符合自己的“期待”?在我看来,真正的教养,体现在尊重个体差异,而不是用统一的标准去束缚所有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所有关于教养的问题下都可以用一句话回答:真正的教养不是吃饭不洒汤,而是别人洒汤后他可以假装没看到。




发现很多人不能理解凡事有个度,所以补充一下:真正的教养不是吃饭的时候不洒汤,而是别人洒汤的时候假装看不见。但是不是别人砸碗的时候要假装看不见,不是别人故意把汤洒到地上的时候假装看不见,不是别人把粮食扔到地上踩的时候假装看不见……

最后补充一次:为什么说在所有关于教养的问题下都可以用一句话回答。因为真正有教养的人不会拿教养说事。然后手机党不打算刷评论区。

user avatar

几天前,在儿科门诊,有个家长要求插队给她家孩子先看,理由是她觉得她家孩子病的比别人家孩子重。被一个小实习医生拒绝了,她先是指着那个实习生的鼻子破口大骂,可是骂完那个实习生还是拒绝给她先看,然后她就抬手用手机把那个二十岁刚出头的小男生打到眉骨骨折。


上个月,我在高铁上遇到了几个中年大叔,他们先是为了凑桌硬要跟我换座位,换了座位之后,几个人就开始很大声音地打扑克牌,跟他们说“麻烦小声点”根本不理睬,找列车员投诉后,他们就很凶地瞪着我让我这个小姑娘注意点别找事。


平日里,在公交、地铁上,我们也经常会遇到很大声音讲电话的人,讲的兴致勃勃,唾沫横飞,你轻声告诉他们小点声,他们会翻个大白眼给你,“我打电话碍着你什么事了?”也有不戴耳机外放看视频,听音乐的人,你善意提醒他们声音太大了,他们会背过身去不理你,或者干脆把声音调到更大。


一直觉得“教养”就是懂得尊重他人,在公共场合有没有教养,应以“不给他人带来不适和不便”为前提,教养是不给别人添麻烦。公众场合大声喧哗,大声打电话,外放看视频听音乐,随意插队,吃味道浓烈的食物,声音味道会引起他人不适,污染公众环境,插队破坏公众秩序给别人添麻烦,这些行为都是没教养。知道自己行为给他人带来干扰不立马打住反而变本加厉是没道德。


但是两个年轻姑娘,在车没来,也不影响别人上车的前提下(照片中周围五米没有人)累了蹲一下碍着谁了?而且你怎么判断一会儿车来了人家不会自动站起来到边上去上车。你根本不知道别人的辛苦和疲倦,也不知道别人是否在承受生理上的不适,心理上的痛苦凭什么就赤裸裸地站在道德高地谈教养找优越。我经常在泡了一天的手术室后累到站不直,下班等公交的时候就蹲着等。我知道形象难看,可是我的腿真的很酸,腰真的很疼啊,你能说我辛辛苦苦救治了别人一天后蹲一下就是没教养吗?

相反那些,随意偷拍别人,未经允许把他人照片po上社交网站,还张口闭口指责别人没教养的人,才是道貌岸然傻逼而不自知的没教养。


一个社会的包容性在于,对自己的标准不要强加在别人头上,并且用善意去理解别人的各种尴尬的可能。要知道,不是每个人都时刻精力旺盛,体力充沛地去保持恰好的风度的。把苛刻的视线始终放在别人身上而不检视自身,那并不能说明你有多么良好的“教养”,要求别人像教科书一般严谨的同时,自己的言行却像一本讽刺小说。我们每个人最该做的是自省,而不是指责。只有每一个“自己”都好了,这个世界才会更好。而不是每一个“别人”都成为“道德模范”了,你才能更舒服的活着。

最后一句,教养和礼貌是从来都是用来约束自己而不是用来要求他人的,与诸君共勉!

user avatar

以前下了班累成狗坐公交好不容易抢到的位置的时候,我最害怕的就是突然上来个孕妇或者是老人,因为按照中华传统美德和教养,我这种年轻人是一定要给他们让位置——但是说真的,我一点也不想让。那个时候公司刚刚起步,每天都在玩命的透支自己的脑力和体力,累得跟孙子一样,好不容易能够在回家途中有点难得的休憩,谁会想站着?

所以每到那种时候,如果有个比我更健壮精力更充沛更用于承担责任的年轻人先给他们让了位置,那我一般会用看英雄的眼神看着他,会在心里默默感谢他,甚至会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充满敬畏之心,愉快的享用这个由他的善意为我保住的休息位,让我不至于受到道德与教养的折磨。

后来,公司慢慢步入正轨,我也不需要还像以前那样累,下班时通常还有车接送或者自己打车,但偶尔没辙了还是得坐公交。那个时候,几乎一旦有了孕妇或老人上车,在没位置的情况下,我都会第一个站起来,把他们扶到我的位置上自己站着,而当我看到那些明明比我看着还年轻比我离他们还近的小伙子小姑娘明明看到了孕妇和老人却没有第一时间站起来的时候,我会觉得很理解。

我想,他们不让位置或许并不是因为没有道德和教养,他们很可能就是跟我当初那个时候一样,或许因为太累,或许因为有心事,或许因为身体不适……因为家庭,环境,经历的生活教育都不相同的原因,他们不让位置当然也会有无数种情况,但是无论哪种情况,都不能影响我自己所做的事,我不会去因为他们的各种情况站在道德高地大声叫喊他们水平低下,人种堪忧,因为结合我的经历和感悟来看,这样做很像个智障。

所以在我看来,这两个蹲在地铁前的姑娘肯定应该有自己的原因,或许是某种流行,或许是本身很累,或许是人云亦云,或许她们家里的教育是“在公共场合蹲着是有礼貌的表现”,无论是哪种或许,都是能够被人理解的,在没有影响到其他人和对社会造成危害的情况下,她们都没错。

而有趣的是,这个博主在厌恶这种行为的同时,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和被人传授的“在公共场合蹲着是没有礼貌的表现”的三观下去批判别人的三观甚至教别人怎么做人,这反而才是最没有教养的表现。

不过呢,这个博主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究其原因只是因为他没有换位思考的去理解那两个女生,要说起来,压根就谈不到教养啊道德啊那么那么高的层面。


综合起来呢,其实就谈了一个道理,


理解万岁。




荆轲刺秦王。

user avatar

我还真是见识少,第一次知道在公共场合蹲着是一种没教养的行为。

user avatar

有一次我很累,在地铁上蹲着,就有人给我让座了,因为她的第一个反应是我不舒服,而不是没素质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