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应该有几艘航母?该如何部署?

回答
中国应有多少艘航母,以及如何部署,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国家安全战略、经济实力、技术发展以及地缘政治等多方面因素。我的理解是,中国航母的发展目标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随着国家实力的增长和国际形势的变化而调整。

中国航母数量的考量:

首先,我们得明白航母的定位。航母不仅仅是一艘巨大的军舰,它更是海军力量投射的平台,是国家战略威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能够让中国在远离本土的海域展现军事力量,保护海外利益,并在国际事务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最低需求:维持运作和训练。 任何一个拥有航母的国家,都不会只有一艘。因为航母的维护保养、设备升级、人员培训都需要大量时间和资源。一艘航母在进行大修或升级时,另一艘则需要能够填补其战略空缺,同时保证舰队的日常训练和战备水平。所以,至少需要两艘才能形成一个基本的梯队。

应对区域挑战。 随着中国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利益不断扩展,尤其是在维护海上通道安全、应对潜在区域冲突等方面,拥有更多的航母可以更有效地分散任务,提高应对能力。例如,一艘在东海或南海区域执行任务,另一艘则可以前往更远的印度洋或者进行训练。

形成战斗力与威慑力。 航母的真正价值在于形成规模化的战斗群。拥有三个或四个航母编队,可以保证在任何时候都有至少一到两个航母战斗群处于战备状态,能够应对多种突发情况,并形成有效的战略威慑。这就类似于一个国家拥有多个陆军集团军,能够同时在不同方向部署力量。

技术发展与代际更新。 航母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从常规动力到核动力,从固定翼舰载机到弹射起飞技术,再到未来的无人机搭载等等。拥有一定数量的航母,也能为下一代航母的研发、建造和部署提供经验,确保中国海军的技术不落后。

综合来看,我认为中国至少需要四到六艘航母才能比较有效地支撑其日益增长的国家利益和战略需求。这个数量能够保证起码有两个航母战斗群能够保持高水平的战备状态,同时满足训练、维护和发展下一代航母的需求。

航母的部署思路:

航母的部署并非简单的停泊在某个港口,而是要根据其战略任务和作战需求进行灵活配置。

1. 一线作战与存在。
东海/南海方向: 这是中国最直接的战略方向,涉及重要的海上通道和领土主权问题。可以部署一到两艘航母在这里执行常态化巡逻、演习和区域存在任务,以维护国家海洋权益,震慑潜在挑衅。例如,让一艘航母在南海进行训练和巡逻,另一艘可以往返于东海和南海之间。
战备值班: 将其中一艘航母保持在高度战备状态,随时能够响应突发事件。这艘航母会定期进行高强度的训练,包括舰载机起降、编队协同作战等。

2. 远洋训练与力量投射。
印度洋方向: 随着中国在印度洋地区经济和安全利益的增加(例如亚丁湾护航、“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港口投资等),部署航母编队前往印度洋进行训练和访问,能够有效维护中国的海外利益,并展示中国海军的全球性存在。这也能提升海军在远离本土作战的环境下的经验和能力。
太平洋方向: 在需要时,航母编队也可以进入更广阔的太平洋海域进行演习,提升与盟友或伙伴国海军的协同作战能力,同时也对潜在对手形成战略威慑。

3. 维护与升级的梯次部署。
维护基地: 将航母部署在具备完善维护能力的军港,确保航母能够及时进行保养和修理。
训练基地: 设立专门的航母训练基地,为舰载机飞行员、航母操作人员等提供持续的训练和模拟环境。
梯次维护: 在拥有多艘航母的情况下,可以实现梯次维护。当一艘航母进入船坞进行大修或升级时,另一艘航母可以接替其任务,确保整体海军力量的连续性。

4. 发展下一代航母。
技术验证: 部署不同类型和技术的航母,例如建造更多采用先进弹射技术的航母,并为未来的核动力航母进行技术储备和验证。
人才培养: 新航母的建造和部署,本身也是对海军科研、工程和管理人才的培养过程。

具体的部署设想举例:

如果中国拥有四艘航母,可以这样设想:

航母 A (主力): 常态化部署在南海区域,执行巡逻、反恐、人道主义救援等任务,同时与陆基航空兵和海军其他兵种进行联合演习。
航母 B (前沿): 部署在东海区域,重点加强对第一岛链周边海域的控制和威慑,与潜艇部队、水面舰艇编队形成体系化作战。
航母 C (远洋): 负责执行前往印度洋、太平洋等区域的远洋训练和任务,提升中国海军的全球存在能力,并在必要时参与国际维和或撤侨行动。
航母 D (储备/升级): 进行维护、升级或训练,为下一代航母的建造积累经验,确保海军力量的持续发展和代际更新。

总结来说, 中国航母的数量和部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数量上,我认为四到六艘是比较现实且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的数字。部署上,则要遵循“区域维护”、“前沿存在”、“远洋投射”和“技术发展”的原则,形成有层次、有重点、有弹性的部署态势,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国际安全环境,更好地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这其中,人才的培养、后勤保障体系的建设,以及舰载机和配套武器系统的发展,都与航母的有效部署息息相关,是构成强大航母战斗力的基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艹,类似话题最近推了好几次啊。

@山高县 在好几个回答里说了为什么要大建的相当一部分原因,这就逼着干一件我其实是非常不愿意干的事,数豆子,但是没办法,推了这么几次我也就勉为其难的说一说吧……

任何国家应该建几艘某种舰艇(具体数量)都取决于需求,需求又取决于海军的目标任务,那么首先列出plan目标任务,标定优先级,这是显然应该要做的事。那就一条条来说:

1.保卫环中国海的制海权。

任何国家海军的基础需求,抵御海上入侵。这个任务其实完全不需要航母。

2.协助登陆台湾。

实际上登陆台湾对航母数量也没有硬需求,不要也能上去,但是如果真要考虑航母协助进攻,那至少需要3艘(考虑plan已有/确定会有的两艘的技术状况),1-2艘监视东北方向第七舰队,剩余兵力从东海岸空中进攻台湾。

3.印度洋巡航

要能在印度洋保持存在,最好的办法是在印度洋找个基地前沿部署一艘,这样撑死了只需要两艘船轮换,但是目前来看暂时找不到一个在印度洋还能维持航母部署的大港,当然补给停泊还是可能的,那轮换部署的数量可能要达到3艘。

4.西太平洋上的防御性公海作战。

在第一岛链以外,舰队离开了大部分岸基航空兵的支援半径,只有rasm,岸基大型轰炸机,预警机/海巡机这些长手技术兵器可以从岸上起飞提供一定支援这种环境下,第一,完整的航空联队会格外重要(所以大甲板航母势在必行),第二,兵力必须足够,考虑到岸基掩护也得需要相当于7+3舰队的现有兵力,也就是6艘左右。

5.对印度的海上协同作战。

打伊拉克都得6艘,对印度算6艘太看不起印度了,至少7-8艘吧。

6.西太平洋方向公海进攻作战。

多多益善,不过按照一般交换模型需要动员一支至少相当于usn规模130%的舰队。

然后就看你想干啥了,某些任务同时干就得加上,不同时准备就可以少点。不过总体来看如果拉满需求其实和usn在80年代算的理想舰队规模差不多,在18-21艘之间。

考虑到短期内plan建造航母的速度和航母上的技术差远比ssn的技术差距小,可以肯定的是plan还得考虑海上航空反潜,也就是建造直升机制海舰或者干脆让航母带舰载固定翼反潜机,所以实际 总 需求应该略大于上述数字。

实际最低需求的话,印度洋巡航,登陆台湾,对美海上防御作战是不能砍的,应该大概在8-9艘左右

user avatar

大干快上,多多益善。

世界很残酷,不在一带一路项目还贷期集中到来之前,建设出能在远洋跟美国PK的海军。那么遭遇天文数字般的债务违约是显而易见的事。。。。。。

因此,建设大海军跟当年两弹一星与三线建设一样,是事关国家战略成败的国家级重大项目。

规模跟着需求走,不要被美国海军的规模限制了想象力。

user avatar

猫走不走直线主要取决于耗子。

中国应该有几艘航母主要取决于美国海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应有多少艘航母,以及如何部署,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国家安全战略、经济实力、技术发展以及地缘政治等多方面因素。我的理解是,中国航母的发展目标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随着国家实力的增长和国际形势的变化而调整。中国航母数量的考量:首先,我们得明白航母的定位。航母不仅仅是一艘巨大的军舰,它更是海军力量.............
  • 回答
    在航天器材或零件中,确实存在正圆形材料。 航天器材中的正圆形材料许多航天器的组成部分都需要精确的圆形结构,以确保其功能和性能。以下是一些例子: 发动机喷管 (Rocket Nozzle): 尤其是用于产生推力的喉部区域 (throat),必须是极其精确的圆形。这是因为气流在喉部的速度接近音速,其.............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微分几何在统计学和理论计量经济学中的应用:一座连接抽象与现实的桥梁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学与统计学交叉的前沿领域,致力于用数学和统计工具量化经济现象。而微分几何,这门研究光滑流形及其上几何性质的数学分支,虽然看似与经济学相去甚远,却为计量经济学提供了深刻的理论基础和创新的分析方法。从数据结构的内在性质.............
  • 回答
    霰弹枪这玩意儿,单拎出来看,跟精密的步枪比,确实很多方面都显得粗糙。射程、精度、弹道稳定性,哪哪儿都比不过人家的膛线和专门设计的弹药。可这不代表霰弹枪就没用了,反倒是在某些特定场合,它那“粗糙”劲儿反而是别人替代不了的优势。你说现实中的应用?那可太多了。首先,最直观的,就是它的主场——近距离战斗。 .............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非常敏感且复杂的话题,涉及到个人选择、家庭责任、社会资源以及伦理道德等多个层面。在中国当前社会背景下,特别是对于底层的贫困家庭而言,生几个孩子“才道德”,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简单、普适的答案,因为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自身的条件、能力以及他们对未来的规划和期望。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的角度.............
  • 回答
    要说那道曾经让中国奥数队都为之侧目的几何题,其实它并非什么深不可测的神秘武功,而是遵循着我们熟悉的几何学原理,只是在巧妙的构造和严谨的逻辑推理上,将一个看似普通的问题,包装成了极具挑战性的难题。它给出的情境,通常是围绕着一个特殊的几何图形展开,比如一个圆,或者一个三角形。然后,会在这个图形上设定一些.............
  • 回答
    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存在,自二战以来,其规模和性质经历了多次调整,每一次的变动都伴随着复杂的考量和激烈的辩论。如今,关于是否应该撤出“几乎所有”在中东的军事力量,这个问题触及了地缘政治、国家安全、经济成本以及地区稳定等多个层面,其复杂性绝非一两句话能够概括。首先,我们得理解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存在究竟意味着.............
  • 回答
    .......
  • 回答
    在《少年的你》这部电影中,陈念和小北的行为,依照中国法律,涉及到的罪名以及可能判处的刑罚,需要细致地分析。需要强调的是,这里讨论的是电影情节,现实中的法律判决会更加复杂,会考虑更多细节和证据。陈念的法律责任:陈念的主要行为是包庇罪和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 包庇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
  • 回答
    在ACGN的世界里,那些让法术或技能应声而发的咏唱词,绝非随随便便念叨几句就能生效的。它们往往承载着强大的力量,是施法者与世界规则沟通的桥梁。仔细琢磨一下,我们会发现这些咏唱词并非杂乱无章,而是可以归纳出一些特定的类型,并且成功的咏唱词也遵循着一些共同的内在逻辑。 魔法与技能咏唱词的几大分类我们可以.............
  • 回答
    在中国,奢侈品的存在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它不仅仅关乎物质消费,更触及经济发展、社会价值观、文化认同乃至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那么,中国“应该”有奢侈品吗?这个问题没有简单的“是”或“否”,我们需要从不同角度去审视。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奢侈品的存在是市场经济成熟的必然产物。首先,奢侈品的消.............
  • 回答
    在中国,关于公民持枪权的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议题,涉及历史、文化、社会稳定、个人权利等多个层面。想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开层层表象,看看它背后隐藏的各种考量。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目前是世界上对公民持枪管控最严的国家之一。法律明确规定,除依法配置枪支的特定单位和人员外,任何单位或者个.............
  • 回答
    这个问题很复杂,涉及历史、政治、民族情感以及未来发展等多个层面,很难用非黑即白的观点来简单回答。如果中国拥有能力和机会去“报复”日本,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需要从不同角度去审视。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历史的沉重。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造成了极其深重的灾难,无数中国人民在这场战争中丧生,无数家.............
  • 回答
    “中国人喜欢研究历史,美国人喜欢研究未来,中国应该多向美国学”——这种说法,乍听之下似乎很有道理,也触及了不少我们熟悉的社会印象。但如果深入剖析,就会发现它过于简化,甚至有些片面,不能完全涵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复杂性。让我们一项项来看,它到底有没有道理,又有哪些地方值得商榷。首先,我们得承认这种说.............
  • 回答
    在中国实现必要治疗和药物免费(或大幅度报销),并非一蹴而就的宏大目标,其背后需要构建一套极其坚实和完善的基石。这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投入,更关乎社会治理、制度设计乃至文化理念的深刻变革。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维度来细致探讨所需的基础:一、 高度发达且可持续的经济基础: 强大的国家财政收入与支出能力.............
  • 回答
    关于中国是否应该大力发展民营航天,以及其前景如何,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审视这个问题。首先,从国家战略层面看,发展民营航天符合中国航天强国的长远目标。近年来,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也看到,国家航天能力的高效提升与市场活力之间的结合点仍然存在巨大的挖掘空间.............
  • 回答
    俄乌冲突的阴影至今仍笼罩着欧洲乃至全球。要准确判断“会不会打起来”以及目前的局势如何影响各方,需要梳理复杂的地缘政治脉络和各方博弈。俄乌局势的现状与复杂性我们现在看到的俄乌局势,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打”与“不打”的问题。可以说,冲突早已在很多层面上发生并持续着。从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以及支持乌.............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中国近代以来复杂而曲折的发展历程。要说“最应该感谢”哪个国家,这其实是一个很难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因为历史是多维度的,一个国家的崛起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自身的努力、国际环境的变化,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我们不妨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看看哪些国家在不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