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是否已在研制垂直起降战机?如果已在研制,那么076两栖攻击舰装备弹射器,是否要取消或放缓研制?

回答
关于中国是否在研制垂直起降战机以及076两栖攻击舰的动向,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军事话题。虽然官方信息有限,但我们可以根据公开的报道、军事专家的分析以及一些技术发展的蛛丝马迹来梳理这个情况。

首先来谈谈中国在垂直起降战机(VSTOL)方面的研制。

中国在垂直起降战机领域的努力是客观存在的。 这一点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技术积累与需求驱动: 发展具有垂直/短距起降能力的飞行器,能够极大提升海军舰载航空兵的作战半径和部署灵活性,尤其是在两栖作战和远洋投送能力方面。中国海军近年来在海外利益拓展和远海活动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对更高效的两栖作战平台和航空支援能力的需求日益增长。这种需求自然会驱动相关技术的研发。
相关技术研究的公开信息: 尽管没有直接宣布某款具体的“垂直起降战机”正在研制,但我们能看到一些与此相关的技术研究和试验的报道。例如,对倾转旋翼、升力风扇等垂直起降技术的研究,以及在先进发动机技术上的突破,都是支撑垂直起降飞行器发展的基础。一些航空工业集团也展示过相关概念模型或技术展示,尽管这些不一定代表最终产品,但表明了研发方向的存在。
对国外先进技术的观察与借鉴: 以F35B为代表的具备垂直起降能力的先进舰载战斗机,无疑为各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中国在追赶世界先进军事技术方面有着一贯的策略,吸收和借鉴先进经验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那么,如果中国正在研制垂直起降战机,076两栖攻击舰装备弹射器这件事会如何影响这个研制进程呢?

这里需要区分几个概念:垂直起降(VTOL)和短距起降(STOVL),以及弹射起飞(CATOBAR)。

垂直起降(VTOL): 飞机完全依靠自身动力实现垂直起降,不需要跑道。
短距起降(STOVL): 飞机可以在较短的跑道上完成起降,通常会配合滑跳式甲板。F35B是典型的STOVL飞机,虽然它拥有垂直升力风扇,也能实现垂直降落,但其起飞通常是短距起飞(有时也加上跳板)。
弹射起飞(CATOBAR): 飞机利用蒸汽或电磁弹射器在短距离内获得极高速度,从而实现起飞。这是大型航母和一些先进两栖攻击舰上使用的技术,可以搭载更重、更重武装的飞机,并提高起降效率。

076两栖攻击舰装备弹射器,并且可能装备固定翼飞机,这并非意味着要放弃垂直起降战机的研制,而是可能代表着一个更广泛、更灵活的舰载机发展策略。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

1. 舰载机平台的多样化需求:
弹射器+固定翼飞机(例如歼15系列或其他新型舰载战斗机): 这提供了强大的制空和对地打击能力,能够搭载更多的弹药和燃料,作战效能更高。这更像是对“轻型航母”或“航母化两栖舰”的思路。
垂直起降/短距起降飞机(例如未来的歼XX系列或其他专用型号): 这提供了更强的部署灵活性,不需要依赖弹射器,可以在更广阔的甲板区域实现起降,特别适合应对突发的两栖登陆和快速兵力投送任务。同时,垂直起降飞机也能在没有弹射器和阻拦索的舰船上起降,提供更广泛的作战适应性。

2. 技术路线并非非此即彼:
并行发展: 中国完全有可能在同时推进弹射起飞固定翼舰载机的研制和垂直起降/短距起降舰载机的研制。这是一种更务实和全面的策略,以适应不同作战场景和舰船平台的需求。
相互促进: 研制弹射器技术和重型固定翼舰载机,可以积累大型舰载航空运行的经验,这些经验可能对理解和发展垂直起降飞机的操作规程和维护也有借鉴意义。反之,如果能成功研制出先进的垂直起降战机,其轻巧的设计和高效的部署能力,也可以为未来的弹射起飞机型提供一些技术启发。

3. 076型两栖攻击舰的设计特点:
“滑跃+弹射”的传闻: 一些分析认为,076型可能采用了混合式的甲板设计,即一部分甲板具备弹射能力,而其他部分则适合直升机和垂直起降飞机的起降。如果真是这样,它就可以同时支持重型固定翼飞机和垂直起降飞机,极大地增强了其多用途能力。
解决舰载机起降效率问题: 在没有弹射器的情况下,垂直起降战机虽然能起降,但其载弹量和航程受到限制。装备弹射器可以显著提升起降的效率和能力,使得舰载机能够执行更复杂的任务。

因此,076两栖攻击舰装备弹射器并非必然导致垂直起降战机的研制被取消或放缓。

取消或放缓的可能性较低: 中国发展垂直起降技术,不仅仅是为了装备在两栖攻击舰上,还可能考虑到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新型舰艇,比如轻型航母,或者在没有弹射器的情况下作战的需求。完全放弃这项技术,等于放弃了海基航空力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战略选择和优先级调整: 装备弹射器并发展重型固定翼舰载机,可能是在现阶段更优先考虑的提升海军航空力量打击能力的方式。这并不代表垂直起降技术的研发被搁置,而可能是在资源分配、技术攻关的优先级上有所侧重。例如,在某些阶段会集中力量突破弹射器和固定翼舰载机,而在另一阶段,再将重心放在垂直起降技术上。或者,如前所述,两者并行推进。
076的定位: 076型两栖攻击舰的定位很可能是“万能舰”,它既能执行传统的两栖登陆任务,也能通过固定翼飞机和垂直起降飞机执行制空、支援和反潜等多种任务。如果它能够同时支持弹射起飞的固定翼飞机和垂直起降飞机,那么它将是中国海军未来舰载航空兵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

总结来说, 中国确实在积极探索和研制垂直起降战机,这是全球海军航空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也符合中国海军现代化建设的需求。076两栖攻击舰装备弹射器,更多地表明了中国希望通过技术融合来最大化舰载航空兵的作战效能,使其能够同时支持弹射起飞的固定翼飞机和垂直起降(或短距起降)飞机。这两种技术路线并非完全对立,而是可能并行发展,共同构成中国海军未来多样化、高效率的舰载航空力量体系。因此,076装备弹射器不会直接导致垂直起降战机研制的取消或放缓,反而可能是在一个更宏大的舰载机发展框架下,相互补充、共同前进的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居然还有人觉得起飞比降落难?

航母在空中看到的就是这么一个个头(图中这还已经是低空了),更高的就是一个小点。

来来来,你来告诉我在海上一个找到一个移动目标,对着一个几百米的跑道(还是移动的)进行降落,而且还得勾住拦阻索,这个叫简单?

要是让飞行员知道了,绝对会把吊在飞机上好好体验一下。

不要说舰载机,哪怕是陆基飞机,那也是起飞容易降落难,这个基本上是所有飞行器的共识

除非你搞出了空间折叠技术,否则固定翼舰载机靠弹射起飞和拦阻着舰的话,都得划分出起降区,只是居然有人觉得电磁弹射和拦阻就不需要划分起降区了

居然还有人觉得电磁拦阻就不需要了……电磁弹射和拦阻只是提高效率,但是弹射和拦阻本身的基础原理都是一样的,甲板布局的设计原理本身是很难改的

舰载机起飞对于整体布局的影响比回收要小得多,因为回收是要专门布置斜角甲板和拦阻索,和起飞所需要做的改动相比,回收需要改进的空间反而更大。


这个回答下一大堆人都是在不懂装懂胡说八道

不要一看到电磁弹射就跟打了鸡血似的

首先要搞清楚两件事:1、两栖攻击舰是用于两栖登陆作战,别真的把两攻当航母!别真的把两攻当航母!别真的把两攻当航母!

2、舰载机最大的难点不是起飞而是降落!

舰载机最大的难点不是起飞而是降落!

舰载机最大的难点不是起飞而是降落!

不管是两攻还是航母,不考虑回收纯粹是耍流氓

两栖攻击舰和航母不是替代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

航母干的事情两栖攻击舰干不了,而两栖攻击舰的任务航母也没法代替。

两栖攻击舰的主业是两栖登陆作战,而直升机还有旋翼机是两栖攻击舰的必需品。

问题在于,两栖作战不是开个坞舱把人放下就行了,那可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作战形式。

直升机在两栖作战当中无论是用于垂直登陆,还是救援补给,都是最重要的装备。

所以问题就来了,一旦真的按照某些人所说的弹射有人固定翼舰载战机,毫无疑问就会影响到直升机和旋翼机的使用。

这样的话无疑是一个非常失败的设计,就是想要哪都行却哪都不行

大家注意一下航母的甲板,航母甲板是明确了起飞和降落的位置。

航母使用固定翼舰载机就得清理出起飞和降落的通道,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此航母在设计当中有一个最重要的设计就是甲板布局的设计,要保证舰载机起降的一个最优

(说起来,其实库兹涅佐夫级包括我国的山东舰甲板布局做的其实不是很好,载机巡洋舰的色彩还是很重)

两栖攻击舰由于任务需要,天生是比较短粗的设计。美国级的个头有4.5万吨,长度也只有257米。

而现在能用常规起降飞机的最小航母戴高乐号好歹也有261米了,而且戴高乐是纯粹的航母,不需要根据登陆作战来改造(即使是这样,戴高乐对舰载机的适应也并不好,用的弹射器还是短矩弹射器)。

航母上的直升机主要作用无非是:预警、运输、反潜,并不是航母的主要力量,航母的主要打击力量是固定翼舰载机

(也有在航母起降的突击队,但是并不是航母的主业,顺说一下,海豹是美国海军自己的队伍。

海军陆战队坐的最多的是两栖攻击舰)

两栖攻击舰的直升机是主力,是要起到突击登陆,运输人员和物资,甚至还需要武直来为地面部队进行掩护。

事实上,垂直起降战机真正要对比的不是向F14、歼15这种固定翼舰载机,而是两栖攻击舰上所搭载的飞机,主要还是用来给登陆部队提供掩护。

像美国海军陆战队装备的不管是AV-8还是F35主要工作都是伴随海军陆战队提供火力支援

我国一样有垂直起降的需求,早在上个世纪60、70年代就有过一个用歼6改进的很坑的四号任务。80年代蜜月期的时候也考虑过引进鹞式

(是真的想要,只是开价实在是太贵了。)

90年代,我国的航空博物馆用我国用一架二战时期苏联生产的拉-9跟英国的博物馆交换了一架鹞式

就像 @道行中庸 的回答

所提到的,我国一直都在研究垂直起降,不管是预研还是技术储备,我国实际上一直都没有放弃垂直起降项目

(其实垂直起降不是过去式,而是未来式,一样是黑科技)

垂直起降战机最大的优点就是占地小,出动效率高,搭载在两攻上可以更好地提供火力支援。

航母受到吃水深的限制,得在几十公里外飞过来。

我国搞垂直起降最主要的问题是因为需求的问题,要是不保证采购个几百架平摊经费,恐怕上面是不会批这个项目的。

只是我国目前的情况下,单独给海军陆战队立项一个战机可能性不大(除非把陆军拉进来)

076那个电磁弹射大概率是给无人机用的,因为后面也提到了无人机甲板

本身美国海军也有类似的“无人机母舰”规划

无人机母舰现在大家都没个谱,美国的想法是把大型驱护舰和无人机结合,而两攻和无人机结合也是其中一个想法而已。

所以现在大家只能自己摸索试错了


至于一些人自己脑补的“航母制空,076对地,075登陆”,听着好像很方便对吧?

是挺方便的,都方便到二战的护航航母去了,把航母当护航航母用也没谁了(准确的说是二战前日本和美国把航母当护航航母来用的那一套,二战到现在航母都是一支舰队的作战核心)。

电磁弹射是黑科技,但是弹射起飞可不是。弹射起飞在1911年就已经实现了,甚至在二战的时候就已经在航母甚至连战列舰和武装商船用上了。

与其在两攻上弹射载人飞机,还不如直接多造一艘航母,把其中一艘用于掩护登陆部队就行了,两栖攻击舰直接用直升机和旋翼机用于垂直登陆作战不就行了。

又或者直接在军舰上多装备一些导弹多炸一轮不更好,搞那么多花里花俏的东西干什么?还嫌登陆作战指挥不够麻烦?


还有一种非常可笑的说法就是“航母时大国对抗的利器,打小国需要便宜的两攻

这话的意思就跟“家里养了两只猫在门上开两个洞,大猫走大洞,小猫走小洞”一样——一样可笑!

大国对抗的利器怎么就不能打小国了?

能打赢美帝,那些小鱼小虾不还是顺带的事,用得着额外养一套装备?

更何况,最省钱的打法向来都是用优势装备优势兵力优势兵力彻底碾压

为了打所谓的小国另外搞一套装备这么干不但不省钱,反而是严重浪费资源的愚蠢行为!

user avatar

压根就不存在的东西要怎么放缓呢。

帝国的光环真是很难褪色,御林军花费数百亿刀巨资与数十年时间证明 STOVL 飞机是个巨坑之后,仍然有大票吃瓜群众认为土鳖应该跟着往坑里跳。

鹞的研制逻辑是分散部署避免被战斗熊战术核打击一锅端,实践证明分散部署的后勤保障完全就是个噩梦,所谓不依赖固定机场的鹞到头来不是放在固定的前线机场 (因此在阿富汗被塔利班抓住战机,以 20 人小分队漏夜突袭干翻了 6 架御林军 AV-8B),就是放到直通甲板迷你航母/两栖攻击舰上当舰载机,让无法负担大甲板舰队航母的军队过过航母瘾。

海鹞。

是,F-35B 很科幻很炫酷,可是军队是要打仗的,不是用来摆拍的,F-35B 消耗掉的研制装备费用如果投到正规舰队航母上,保守估计可以让霉菌增加 4 艘大甲板核动力航母。4 艘携带 F-35C 的舰队航母 VS 10 艘携带 F-35B 的闪电航母,后者会被碾得连渣都不剩。

F-35C 的作战半径比 F-35B 大 50%,可以在弹舱内挂载 2000 磅级炸弹与 JSM 反舰导弹。F-35B 的弹舱只能容纳 1000 磅级炸弹,无法携带 JSM 导弹。尼米兹级航母 (更厉害的福特级技术状态尚不稳定暂时忽略) 日持续架次率为 "闪电航母" 的 3 倍,单波次最大放飞数量为 "闪电航母" 的 5-6 倍,并拥有后者无法支持的预警机 & 电子攻击机。

霉菌之所以要研制 F-35B 这样的渣货 (抽象讨论性能还算是架优势的前线打击飞机,但是脱离性价比谈性能纯属耍 LM,谁家的资源都不是无穷无尽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御林军欲望膨胀,妄图打造军中之军独立王国。现在既然 F-35B 已经搞出来了,那么利用平时没有什么登陆作战任务的两栖攻击舰搭载 F-35B,欺负欺负第三世界弱国,为舰队航母减负,使后者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维护保养与高烈度战争训练,为大国对抗做准备,也算是物尽其用。

土鳖如果要搞 STOVL 战机,动机何在?是资源多得花不完,不浪不嗨皮,还是陆军/海军陆战队/火箭军想要打造独立的固定翼航空兵,搞军中之军?全局意识还有没有,D 的领导还要不要?你们是想翻天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