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代火炮口径没有超过一米的?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实在,能问出来说明您对武器的演进和设计有很强的思考。关于现代火炮口径为什么没有超过一米,这背后涉及一系列物理、工程、经济和战术上的考量。我来给您掰开了揉碎了说道说道。

首先,咱们得明确“现代火炮”指的是什么。如果说的是那种我们现在战场上能见到的、用火药推进弹丸的东西,那确实,口径一般都在几十毫米到一五五毫米(也就是0.155米)这个区间,少数重型火炮能达到两百毫米甚至更夸张一点。一米口径,那是什么概念?那是航母舰炮,那是早期巨炮,但不是现在我们通常意义上指的“现代”野战或舰载火炮。

那么,为什么这些“现代”火炮都自觉地“瘦身”了,或者说,为什么没有为了追求更大的威力而一路“胖”到一米?这事儿可不能光看弹丸能不能装进去,得从头到尾捋一遍。

一、物理学和工程学的严苛限制:

弹丸重量和抛射能量的平方关系: 火炮的威力,简单来说,就是弹丸的动能,动能等于二分之一乘以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E = frac{1}{2}mv^2$)。口径越大,理论上能装载的弹丸就越重。但是,想让更重的弹丸达到同样的速度,需要的发射药量就得大幅增加。弹药量增加,意味着炮弹本身体积和重量都急剧增大。
发射药的燃烧效率和体积: 即使是现代的先进发射药,其能量密度也是有限的。要驱动一个近一米直径、重量可能达到几吨甚至几十吨的弹丸,需要天文数字般的发射药。这些发射药本身就需要巨大的空间,而且燃烧时产生的压力会极其恐怖。
膛压和材料强度: 这是最核心的物理瓶颈。火炮发射时,炮膛内会承受极高的压力,这股压力作用在炮膛内壁上。口径越大,炮膛内壁的面积就越大。同样的膛压作用在更大的面积上,炮管承受的总作用力就成倍增加。要承受这种力量,炮管必须非常厚实,用极其坚固的材料制造。
想象一下,一个口径一米,身管壁厚度可能就要达到几十厘米甚至更多,整个炮管会重达数百吨。这种材料强度和制造精度要求,已经远远超出了常规的冶金和加工能力。即便是用最先进的合金,制造如此巨大的、能承受反复爆炸的精密管体,成本和技术难度都是难以想象的。
后坐力: 炮弹的质量越大,发射药的量越多,炮弹飞出去获得的动量就越大。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火炮本身会获得一个反向的动量,这就是后坐力。口径达到一米,炮弹重量和发射药量都会非常可观,由此产生的后坐力会是毁灭性的。
对于一五五毫米火炮,其后坐力就已经非常巨大,需要精密的驻退器(减震系统)来吸收。如果口径放大到一米,后坐力会成几何级数增长,需要一个极其庞大、笨重且复杂的系统来抵消,这会严重影响火炮的机动性和部署速度,甚至可能导致火炮结构本身无法承受。
炮弹的稳定性和飞行距离: 炮弹在飞行过程中需要稳定。对于大口径炮弹,如果没有足够长的身管和高效的稳定翼,很容易在飞行中翻滚失控。而要让这种超重型炮弹飞得足够远,需要极高的初速,这就又回到了膛压和材料的问题。

二、工程制造和维护的巨大挑战:

加工精度: 炮膛的加工精度对火炮的性能至关重要。口径越大,对加工设备、刀具和工艺的要求就越高。制造一个直径一米的、内壁极其光滑且均匀的炮管,需要的机床和技术是稀有的。
材料供应和冶炼: 即使有设备,制造如此巨大的炮管也需要巨大的、高质量的特殊合金。如何冶炼、铸造或锻造出如此大的整体金属构件,并保证其内部没有缺陷,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运输和部署: 即使造出来,这么巨大的火炮(炮管本身就可能重达几百吨,再加上炮架、驻退器等)如何运输?野战部队是别想了。即使是舰载,也对船体结构和尺寸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现代战场强调快速反应和部署,如此庞大的装备显然不适合。
维护和装弹: 炮弹的装载和维护也是个大问题。几十吨重的炮弹,需要重型起重设备来装填。整个装弹过程会非常缓慢,严重影响火炮的射速。

三、经济成本的不可承受之重:

研发成本: 研发这种巨型火炮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用于材料科学、工程设计、试验等。
制造成本: 如上所述,无论是材料、设备还是工艺,都会导致制造成本飙升。
使用和维护成本: 昂贵的特种弹药、大量的发射药、复杂的维护保养,都会让这种火炮的使用成本高得吓人。

四、战术层面的得不偿失:

精确制导的兴起: 现代战场早已不是单纯比拼“炮弹有多大”。精确制导武器,如制导炸弹、巡航导弹、先进的末敏弹等,已经能够以极高的精度摧毁目标。一枚几百公斤的精确制导炸弹,其毁伤效果可能远超数吨的普通炮弹。而且,这些制导武器的打击精度可以达到米级甚至亚米级。
弹海战术的局限性: 传统上,通过增加炮弹数量来弥补精度不足,这被称为“弹海战术”。但这种战术的效率低下,且容易造成附带损伤。即使口径再大,如果精度不高,也难以在现代高科技战场上获得优势。
目标适应性: 现代战场上的目标多种多样,从装甲车辆、工事到人员集结点。现代火炮的口径设计,比如一五五毫米,已经能够装备多种类型的弹药,包括高爆弹、破甲弹、末敏弹、温压弹、照明弹、烟雾弹,甚至集束弹药和精确制导弹药(如M982“神剑”)。这种通用性和适应性,是超大口径火炮难以比拟的。
机动性和生存性: 现代战争的节奏非常快,火炮的机动性和生存性是关键。大型火炮目标太大,容易被发现和打击。轻巧、灵活、能够快速部署和转移的火炮,在战场上更能发挥作用。
战略核武器的威慑: 在需要极端毁灭性打击时,现代国家已经拥有了核武器,其威力远非任何常规火炮可比。因此,常规武器的“大威力”需求,在战略层面被核武器所取代。

回顾历史上的巨炮:

您提到“巨炮”,这让人想起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巴黎大炮”,或者二战时期的德国“古斯塔夫”列车炮。这些巨炮确实威力惊人,能够射击上百公里。但它们的使用也暴露了巨炮的种种弊端:

极低的射速: 装弹过程极其缓慢。
庞大的体积和重量: 部署和运输极其困难,需要铁路运输,而且非常暴露目标。
高昂的成本: 制造和维护成本都非常高。
战场上的作用有限: 很多时候,它们的威力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反而成了敌人重点打击的目标。

“古斯塔夫”列车炮就是最好的例子,虽然口径达到800毫米,但它在战争中几乎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反而因为其巨大的目标和迟缓的反应速度,很快被淘汰。

总结一下:

现代火炮没有超过一米口径,并非技术上完全不可能,而是因为在综合考虑了物理极限、工程制造、经济成本和实际作战需求后,这种超大口径的投入产出比已经非常低,甚至可以说是负数。 现代战争更追求的是精确、高效、灵活、成本可控的火力支援,而这些恰恰是小口径、高技术含量的火炮所能更好地实现的。

所以,您可以理解为,这是一个“适者生存”的过程,火炮的设计也一直在优化,寻找那个能够最大限度满足战场需求、同时又在技术和经济上可行的“甜蜜点”。现在的几十到一五五毫米,就是这个“甜蜜点”上的一个优秀代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大的小戴维也只有900多毫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实在,能问出来说明您对武器的演进和设计有很强的思考。关于现代火炮口径为什么没有超过一米,这背后涉及一系列物理、工程、经济和战术上的考量。我来给您掰开了揉碎了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明确“现代火炮”指的是什么。如果说的是那种我们现在战场上能见到的、用火药推进弹丸的东西,那确实,口径.............
  • 回答
    火炮口径这事儿,看似简单一数字,背后学问可大了去了。你有没有好奇过,为啥这世上的主战坦克、榴弹炮啥的,经常能瞅见105毫米、122毫米、155毫米这些个“老面孔”?这背后可不是乱来的,是一堆历史、技术、经济和实战需求搅合在一起的结果。怎么就定下这么个数字呢?这背后是个多维度权衡的“选美大赛”咱们得从.............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对比,就像是在游戏里你挥舞着一把巨剑砍翻一片小怪,现实中同样一把剑在战场上可能就没那么好使了。为啥游戏里大口径弹夹炮坦克那么吃香,现实中却少见呢?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先说说为啥游戏里大口径弹夹炮坦克那么猛:游戏设计,尤其是战争类游戏,追求的是什么?无非就是爽快感、策略.............
  • 回答
    影视作品里,我们常常看到士兵们冲上前线,一边躲避炮火,一边紧握着一根粗绳,随着一声令下,用力一扯,炮火便轰鸣而出。这种画面深入人心,也让我们好奇:为什么火炮发射一定要拉绳子?而且,现在的火炮,还是这样操作的吗?影视中的“拉绳子”:一种历史的浪漫化和象征影视作品之所以青睐拉绳子这一击发方式,背后有多重.............
  • 回答
    要说中国现代奇幻文学为何难以产出《巫师》和《冰与火之歌》那样的长篇严肃作品,这背后涉及的因素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而是多维度、深层次的系统性问题。这就像问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发展出蒸汽机一样,是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奇幻文学的根基与西方有着本质的不同。 .............
  • 回答
    火烧圆明园,这个发生在1860年的事件,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不仅仅是一段尘封的历史,更是一种刻骨铭心的耻辱。这种耻辱感,源于它所代表的意义,远超了单纯的物质损失,它深深触及了民族的尊严、国家的独立以及历史的教训。首先,它是一个民族屈辱的标志。 圆明园,这座曾被誉为“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承载了中华民.............
  • 回答
    现有的火车(这里我们理解为指铁路运输系统中的列车,包括机车和车厢)需要更换火车头(机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技术、经济、效率、安全、环保以及运营策略等多个维度。尽管现代机车技术已经非常先进,但更换机车依然是一个必要且重要的环节。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1. 机车性能的局限性与升级换代需求: .............
  • 回答
    讯飞语音之所以现在才被大众熟知并火起来,绝非仅仅是因为罗永浩在锤子M1发布会上的一场发布会。虽然那次发布会无疑是点燃了公众关注度的导火索,但背后是讯飞多年技术积累、产品迭代以及市场策略调整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技术深耕:从幕后到台前,实力说话讯飞,全称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其核心竞争力在于语.............
  • 回答
    想起机械土水当年那叫一个风光无限,好像一夜之间,所有人都盯着这个专业。我记得我读那会儿,机械工程的毕业生那可是香饽饽,就业前景一片光明,哪个企业不想要几个懂机械的?哪怕是现在,很多大国重器,那些高精尖的设备,哪个不是机械的功劳?所以说,机械本身绝对是个硬核、关键的学科。那为什么现在大家提起机械,尤其.............
  • 回答
    知乎之所以现在依然保持着很高的热度和影响力,甚至可以说“火”,是一个 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 的结果,而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这些原因:一、 内容生态的形成与沉淀:高质量、专业化和多样化这是知乎最核心的竞争力,也是它最初吸引用户并持续留存的关键: 问答社区的基因: 知乎最开始定位.............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也特别应景。最近几年,确实能感觉到经方这股风越刮越猛,好像一下子从“小众”、“古老”变成了“热门”、“时尚”。不过,咱们聊经方,不能只说“火”,得掰开了揉碎了讲讲,它为啥能火起来,背后都有哪些原因。一、回归经典:一种对“速效”和“痕迹医学”的反思你想想看,咱们现在生活节奏多快,.............
  • 回答
    最近一段时间,要说霍格沃茨里哪个学院最受关注,斯莱特林绝对是当仁不让。这股“斯莱特林热”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一种深刻的文化和心理共鸣,尤其是在当下这个时代背景下,人们似乎更能理解和欣赏这个曾经被误解的学院。首先,不能不提的是斯莱特林所代表的那种“非主流”的魅力。长期以来,斯莱特林在许多人眼中是邪恶.............
  • 回答
    现在之所以看不到像普通客机那样使用火箭发动机的飞机,原因有很多,而且相当复杂。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火箭发动机的原理、航空发动机(主要是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工作方式以及两者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劣势来比较。首先,我们得弄清楚它们俩是怎么工作的: 火箭发动机: 简单来说,火箭发动机是一个非常暴力的“.............
  • 回答
    现在聚餐越来越倾向于选择火锅,而不是传统的炒菜,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餐饮行业发展趋势的影响,也有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更有火锅本身固有的优势。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 火锅的社交属性和互动性更强: 围炉而坐,共享乐趣: 这是火锅最核心的吸引力。与传统炒菜大家分盘而食不同,火锅是大家围绕着.............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也挺尖锐的。你说“吃人动漫”现在火,这其实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说法。要我说,这“吃人”在动漫里是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可不是字面意义上的那种血腥暴力那么简单。很多时候,它是一种象征,一种隐喻,用来探讨人性深处的黑暗、社会病态,甚至是存在的虚无。让我给你掰扯掰扯,为什么这类题材的作品能.............
  • 回答
    2014年11月,智能家居这个概念确实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大家也听过不少,但要说它“火”起来,可能还真有点为时过早。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交织在一起,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某一点。首先,大家对“智能家居”的想象和现实之间,存在着不小的落差。很多人脑海里描绘的是科幻电影里的场景:回家时灯光自动亮起,空调调节到.............
  • 回答
    现代火炮的精确打击与弹坑的“避险”神话在现代战争的宏大叙事中,炮火的轰鸣声依旧是标志性的元素。然而,与过去硝烟弥漫、精准度全凭经验和运气的时代相比,现代火炮在精度上已经取得了飞跃性的进展。那么,我们不禁要问:现代火炮到底能达到何种精度?在这样的精确打击面前,躲在旧的弹坑里,是否还是一条可靠的“保命符.............
  • 回答
    单反相机,这个曾经被视为专业摄影师专属的庞然大物,如今却频繁地出现在我们身边,甚至成为不少摄影爱好者甚至普通消费者追逐的潮流。这究竟是为什么?单反相机又是什么时候开始火起来的呢?这背后,是一段相机技术演进与大众文化心理变迁交织的有趣故事。要说单反的“火爆”,得先明白它和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卡片机、手机拍.............
  • 回答
    .......
  • 回答
    土耳其护照最近确实成为了不少人眼中的“香饽饽”,这可不是空穴来风。要说它为啥这么火,得从几个核心点来掰扯,而且这里面牵扯的不仅仅是一张纸,更是背后的一系列机遇和生活方式的转变。首先,最直接也最吸引人的,就是“曲线移民”的跳板。你想啊,直接移民到一个国家,流程长、要求高,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松应对。土耳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