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比尔盖茨在推特被大量网友认为是在进行“人类清除计划”?

回答
比尔·盖茨在推特上被部分网友指控进行“人类清除计划”,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现象。要详细地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 指控的来源和背景:

比尔·盖茨的公众形象和活动:
疫苗接种推广: 比尔·盖茨和他的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长期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大力推广疫苗接种,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他们投入了巨额资金支持疫苗的研发、生产和分发。
人口问题关注: 盖茨基金会也关注全球人口过剩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盖茨本人在一些公开场合确实提到过,通过改善教育、医疗保健和计划生育,可以帮助降低生育率,从而缓解人口增长给地球带来的压力。
科技和创新: 盖茨作为微软的联合创始人,一直被视为科技创新的代表。他的基金会也积极投资于包括生物技术、基因技术在内的新兴科技领域。

阴谋论的滋生环境:
信息时代和社交媒体: 在信息爆炸和社交媒体普及的时代,各种信息和观点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阴谋论也因此有了更广泛的传播平台。
不确定性和焦虑: 全球性的挑战,如气候变化、疫情爆发、经济不稳定等,容易引发公众的不确定感和焦虑感。在缺乏充分信息或理解的情况下,人们更容易寻找简单的解释或替罪羊。
对精英阶层的普遍不信任: 部分社会群体对富有的科技巨头、国际组织或政府机构存在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认为他们可能在幕后操纵一切以谋取私利。

二、 指控的具体内容和逻辑:

指控“人类清除计划”的网友通常将盖茨的以下言行联系起来,并构建一种“操纵”的叙事:

1. 疫苗接种被解读为“植入芯片”或“控制生育”的工具:
“植入芯片”论: 这是最常见的指控之一,认为疫苗中含有微小的追踪芯片,用于监控和控制接种者。这种说法与技术焦虑和对个人隐私的担忧有关。
“控制生育”论: 一些人认为盖茨推广疫苗是为了降低全球人口,特别是通过影响生育能力。他们可能将盖茨关于通过改善医疗保健和计划生育降低生育率的言论曲解为一种秘密的生殖控制计划。例如,曾有错误信息声称某些疫苗会“毒害”人们的生育能力。

2. 盖茨基金会的投资被解读为“人口控制的工具”:
基金会在生物技术、基因编辑(如CRISPR)等领域的投资被一些人视为“基因改造人类”或“制造生化武器”的证据。
对农业技术(如转基因食品)的关注也被一些人解读为“控制食物供应”或“毒害全球人口”的阴谋。

3. 盖茨的财富和影响力被视为“幕后操纵者”的象征:
作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盖茨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和资源,这本身就容易引起一些人的警惕。阴谋论者会将他的慈善事业包装成一种“掩饰”,实际目的是为了实现他更宏大的控制议程。

4. “全球主义”和“新世界秩序”论的延伸:
这些指控通常与更广泛的阴谋论联系在一起,例如认为盖茨是“全球主义者”的一员,正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建立一个由少数精英控制的“新世界秩序”,而“人类清除计划”是其中的一部分。

三、 为什么这些指控会传播?

断章取义和曲解: 阴谋论者经常截取盖茨的某些言论或基金会的某些项目,进行断章取义式的解读,将其歪曲成与自身叙事相符的内容。例如,将“降低生育率”的讨论与“强制绝育”划等号。
缺乏科学素养和媒体素养: 一些网友可能缺乏对疫苗科学原理、生物技术、人口统计学等方面的基本了解,更容易被耸人听闻的说法所吸引。
情绪共鸣: 阴谋论往往能够激发人们的恐惧、愤怒和不信任感,这些强烈的情绪使得人们更容易接受和传播相关信息,即使信息本身是错误的。
算法推荐: 社交媒体平台的内容推荐算法有时会“助推”具有争议性或煽动性的内容,因为这些内容往往能吸引更多互动,从而被算法优先展示。
名人效应: 比尔·盖茨本身就是一位极具知名度的人物,关于他的争议更容易获得关注。

四、 对这些指控的理性看待:

从理性、科学和证据的角度来看,这些“人类清除计划”的指控是站不住脚的,原因如下:

缺乏任何可信证据: 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比尔·盖茨正在实施或策划任何形式的“人类清除计划”。关于疫苗含有芯片、导致不孕等说法已被科学界反复辟谣。
与盖茨基金会的公开目标相悖: 盖茨基金会的公开使命是改善全球健康和减少贫困。他们的工作,如推广疫苗、改善卫生条件、支持农业发展,都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福祉,而不是相反。
科学常识的谬误:
疫苗技术: 现代疫苗技术非常成熟,其作用机制是激发免疫反应,而非植入追踪设备或影响生殖能力。制造和植入数亿甚至数十亿的微型芯片在技术上也是极其困难且不现实的。
人口统计学: 全球人口增长率的下降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社会经济现象,包括教育水平提高、医疗保健改善、城市化进程以及计划生育服务的普及。盖茨基金会的工作恰恰是促进了这些积极的变化,从而在长期上缓解了人口增长的压力,这与“清除”人口的逻辑完全相反。
动机的不可行性: 如果盖茨真的有如此巨大的阴谋,他需要控制全球所有的政府、媒体、科学家、医生以及疫苗制造商,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此外,一个旨在“清除”人口的计划,其背后动机也难以解释,而且与他公开宣称的慈善目标完全矛盾。
“清除人口”的荒谬性: “人类清除计划”本身是一个非常极端的概念,通常出现在科幻作品中。将其与一个公开从事慈善事业的亿万富翁联系起来,显得格外荒谬。

五、 总结:

比尔·盖茨在推特上被指控进行“人类清除计划”,是信息时代阴谋论泛滥的一个典型案例。这些指控源于对盖茨公开言行(尤其是在疫苗接种和人口问题上的关注)的误读、曲解和恶意解读,并与公众普遍存在的对科技、精英阶层的不信任以及对全球性问题的焦虑感相结合。

从理性角度来看,这些指控没有任何可信的证据支持,与科学事实和盖茨基金会的公开使命完全不符。 它们更多地反映了部分社会群体在面对复杂世界时,倾向于寻找简单、非黑即白的解释,以及利用阴谋论来表达不满和恐惧。

看待这类指控,重要的是保持批判性思维,查证信息来源,区分事实与谣言,并理解信息传播背后的社会心理因素。公众需要警惕网络上的虚假信息和阴谋论,并依靠科学证据和可靠信息来源来形成自己的判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种事是自古以来就很常见的悲剧

现在文明了些,只是骂

user avatar

“如果人不是你撞的,你干嘛要扶?”

user avatar

盖茨一早就发表未来病毒比战争更可怕的演讲,美国政府没人重视,结果疫情爆发,现在美国舆论污蔑毒是他放的,而且更多的是一堆非洲裔名人带节奏,讽刺的是他帮助了非洲消灭疟疾和各种持续进行各种医疗援助。

盖茨接受美国采访都很谨慎,只是他不涉及政治,不会捧美国政府的臭脚。类似的例子是被囚被威胁人身安全的美国钟南山福奇博士,福奇从正直发言到现在已经只能沦为和特靠谱同流合污发表打击中国的言论。政权舆论绑架,盖茨是新兴企业家,已经脱离低级趣味,到了求名不求财的阶段,不受土生土长的资本家待见。这种灾难时期政府操控一波激化矛盾,军火商股票都能这么稳,销量大涨,旧库存也能清完,也只有美国做得到了。

这个男人没有马云圆滑,是有能力并推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主义者,资本主义国家善良的精英,年少时总想成为比尔盖茨,一直以来都很敬佩的男神,终究他通达天下然而难独善其身,美国不配拥有比尔盖茨。


user avatar

往前推15年,不是也有大把中国网友相信比尔盖茨参加过一个讨论消灭低端人口的富豪会议吗?

一句话,树大有枯枝,更何况这是一个大多数国民相信天上有个隐形巴啦啦小魔仙的国家。

user avatar

5年前,有一个人提示大家注意疫情,直言"一种高度传染的病毒可能比战争更致命",大部分的人都觉得他杞人忧天,这种事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

5年后,疫情爆发,曾经的预言灵验,所有人都陷入了恐慌。

突然有一个人高举手臂大喊:"病毒一定是提示者释放的,不然他怎么会提醒我们!"

旁边的人觉得有理,立马把曾经的提示者的账号翻出来骂了几句。

就这样一个好心的吹哨人,被钉在十字架上,被给予"火刑"。

那些执行"火刑"的人之后怎么样?

当然是觉得自己执行正义,哼着歌,准备下次依然这么做。

user avatar

去推特看了一下美国网友的各种评论,特别好玩。

把他们连起来就像一个电影。

剧情如下。

比尔盖茨是路西法的使徒,为了建立反基督系统,成为新世界的上帝。

致力于人类清除计划,只留下精英人类。

然后比尔盖茨发动了这次的病毒,并且在几年前的ted预言了病毒。

然后通过这次病毒,他们在研发疫苗的里面植入纳米芯片,跟踪你,控制你。

现在,比尔盖茨开始从非洲人身上做试验,企图先消灭非洲人!

美国人民是不会上当的!







user avatar

之前的一个回答,直接搬过来了。

将这些时间点穿起来,真的好像游戏版生化危机的故事。

初衷卖药,局势失控,清除计划,重生,这个剧本好熟悉。当剧情超出医药公司的控制时,顺理成章的可能演变为“人类清除计划”。


1987年6月22日,吉利德科学公司注册成立,这是一家以研究为基础,从事药品的开发和销售的生物制药公司。吉利德公司的主要重点领域包括艾滋病、肝脏疾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心血管/代谢和呼吸道。


1988年,拉姆斯菲尔德加入吉利德科学公司董事会。


1997年1月,拉姆斯菲尔德成为吉利德科学公司董事长


2001年,拉姆斯菲尔德出任美国国防部长,此时其持有大量吉利德科学公司的股票。


2002-2003年,SARS爆发。


2005年2月20日,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微生物学教授凯瑟琳·霍姆斯博士指出,"由于非典冠状病毒 (SARS Cov)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可以认为除了在实验室存在以外,非典病毒在自然界已被彻底消灭。如果非典再次蔓延,只有3种可能:重新进化产生一种新的类似病毒,实验室病毒样本意外泄漏,或者发生生物恐怖袭击。"
此人履历:曾担任美国病毒学学会副主席,从事冠状病毒研究长达28年。


2008年11月25日,北卡罗来纳大学冠状病毒专家拉尔夫·巴里克Ralph Baric说:"现在我们能够设计并合成各类非典病毒,这将成为防治未来可能的非典疫情的重要一步,进而能够以更高效率找到有效的非典疫苗和疗法。"
随后,他主导的这项研究被发表在新一期《国家科学院学报》电子版,内容是他们在实验室成功重建了蝙蝠身上的类非典冠状病毒。
他的逻辑是为了防治大自然未来可能产生的病毒疫情,就在实验室设计合成各种非典病毒进行研究。


2010年,拉尔夫·巴里克Ralph Baric的实验室开始研究冠状病毒如何复制,并影响宿主。


2012年9月,拉尔夫·巴里克Ralph Baric博士从NIAID(美国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获得2140万美元的资助,用于研究威胁生命的病毒感染。


2013年,石正丽团队从云南省一个偏僻的洞穴中的中华菊头蝠身上成功分离到一株病毒,它比以往发现的所有SARS病毒都要接近本源,且可以感染人类。


2013年9月,拉尔夫·巴里克Ralph Baric博士获得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1000万美元的拨款。


2013年10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削减了对一些流行性疾病研究的资助,并加强了对流感、SARS、MERS等研究的审核


2015年11月9日,拉尔夫·巴里克Ralph Baric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 Medicine杂志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
内容是该研究机构使用SARS冠状病毒骨架和来自中华菊头蝠的SHC014冠状病毒表面蛋白进行工程化改造,在实验室创造了一种杂交冠状病毒,这一冠状病毒可以感染人的呼吸道细胞,并能引起小鼠疾病。
该研究表明,SHC014冠状病毒的表面蛋白具有结合和感染人类细胞的能力,这证实了人们对该病毒(或蝙蝠中发现的其他冠状病毒)可能无需经过中间宿主就能直接感染人类的担忧。
值得注意的是,之前美国已经于2013年大幅削减了对该类研究的资助,但是对于此项研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却审核通过,并给予了持续的资金支持。


2016年7月,拉尔夫·巴里克Ralph Baric发布:登革热幸存者的抗体可用于预防寨卡感染。


2017年6月,拉尔夫·巴里克Ralph Baric发布:吉利德公司在研的一种新药有可能战胜冠状病毒。


2017年8月,拉尔夫·巴里克RalphBaric发布报告称:瑞德西韦GS-5734 抑制了SARS冠状病毒和MERS冠状病毒在多种体外系统中的复制,包括人类气道上皮细胞中的病毒繁殖,气道上皮细胞容易受到呼吸道冠状病毒感染。研究人员还表明,gs - 5734对一种流行的人类冠状病毒,蝙蝠携带的冠状病毒十分有效。
值得一提的是,瑞德西韦正是由吉利德科学公司开发。


2017年底,《财富》杂志美国500强排名中,吉利德科学公司排在第92位。


2018年3月,拉尔夫·巴里克Ralph Baric在推介目前尚处试验阶段的瑞德西韦GS-5734说:"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爆发始于2003年,形成严重威胁的传染病,最终通过公共卫生的努力得以控制。然而,病毒仍然以多种形式存在,我们需要在现有框架下寻找更为广谱和强效的药物来控制未来的流行病"。


2019年7月5日,加拿大情报部门强制带走华裔病毒学家邱香果及其丈夫程克定,其中,邱香果的主研方向是埃博拉病毒,程克定主研方向是冠状病毒。值得一提的是,邱香果夫妇至今没有音讯。


2019年8月初,美国紧急关闭其最大的生化武器基地"德特里克堡",所有人员被全方位检查。


2019年9月,美国爆发大流感。


2019年10月,美国爆出上千例电子烟肺炎,其中很多人流感检测全部为阴性,但仍然有发烧、呼吸困难等症状。


2019年10月18日,武汉军运会开幕,当日,纽约举办了大规模流行病演习。


2019年11月,新冠病毒开始在武汉传播。


2019年12月1日,武汉首例确诊病例被发现。


2019年12月16日,首批新冠肺炎患者先后入院。


2019年12月30日,李文亮医生在微信群中发布:"华南水果海鲜市场确诊7例SARS"。


2020年1月8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发布:新冠病毒不会人传人。


2020年1月10日,发布武汉新冠病毒命名和基因序列数据。


2020年1月10日,拉尔夫·巴里克Ralph Baric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领导的一项小鼠研究显示,lopinavir/ritonavir联合干扰素β-1b药物组合在对抗冠状病毒方面"效果并不理想"。他所否定的这种药物并非吉利德公司产品。
他的研究还测试了干扰素 β-1b联合吉利德Gilead的一种实验性药物瑞德西韦(正在临床研究中,主治中东呼吸道综合症)。感染MERS的小鼠接受这种联合疗法后表现要好得多,病毒复制减少,肺功能改善。


2020年1月21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感染新冠,随后他表示一种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对其个人病症有效。


2020年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当日,世卫组织宣布暂时不将本次疫情列入PHEIC。


2020年1月23日,石正丽团队发布一项最新研究:新冠病毒在整个基因组水平上与蝙蝠冠状病毒的同源性为96%。


2020年1月31日,美国宣布,所有经过中国的人员不得进入美国。


2020年1月,各大网络媒体平台出现大量有关华南海鲜市场的报道,几张蝙蝠刺身的图片迅速在国内外流传开来,"病毒是吃野生动物吃出来的"似乎已经成为结论。


2020年2月1日,拉尔夫·巴里克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本次新冠病毒家庭聚集时高效传播,病毒可能变异,传播性更强更稳定


2020年2月,中国开始禁止食用野生动物。


2020年2月4日,加拿大冠状病毒权威研究者Frank Plummer在肯尼亚开会期间心脏病突发逝世,值得一提的是,他是邱香果夫妇所在的P4研究所的创始人。


2020年2月5日,吉利德科学(GILD.US)Q4净利润同比暴增近900倍。报显示,第四季度,吉利德科学营收同比增1.7%至59亿美元,去年同期为58亿美元。四季度归属公司的净利润同比暴增近900倍至27亿美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300万美元。公司称增长主要是由于实体内部无形资产转移到不同税收辖区的净税收优惠效应,以及权益证券净收益的增加。


2020年3月6日,俄罗斯与OPEC谈判破裂,俄罗斯拒绝减产,石油价格暴跌。


2020年3月12日,特朗普政府官员透露,特朗普要求美国联邦卫生官员召开的新冠病毒会议列为机密。


2020年3月16日,美股熔断。之后相继出现多次熔断。


2020年3月19日,在大盘一路下跌的情况下,吉利德公司涨停。在吉利德公司带动下,美股大幅反弹。


2020年3月21日,吉利德公司开发的“Remdesivir”药物被认为对冠状病毒有效。


2020年3月22日,吉利德公司发表声明:公司正在加快重症患者获得新药的速度,任何人同情用药请求都将得到及时处理。

user avatar

疫苗这个东西很微妙,因为疫苗本身就是病毒,只不过是人为削弱的病毒。但是,如果疫苗病毒变异增强了呢?如果产生ADE效应,也就是接种疫苗后对变异后的病毒反而更无抵抗力了呢?当然,现在也有更安全的灭活疫苗。但灭活疫苗也有一些添加剂成分引发怀疑。

在1953年,美国因疫苗减毒不够导致接种的十二万人中有五万人感染脊髓灰质炎。

比尔盖茨个人的情况暂且不论,一般而论,怀疑西方国家的政商精英对第三世界国家推广的疫苗和药物可能是阴谋,是有以下依据的:

一,前科。西方国家实行优生学灭绝低端人口已有一段历史,纳粹绝非唯一。美国曾在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对有色人种、穷人、精神病患者进行强制绝育,而当事人自己以为这是医学检查或治疗。该计划持续到上世纪七十年代。

1973年,结婚一年的伊莱恩·瑞迪克(Elaine Riddick)和丈夫决定要个孩子。当她在布鲁克林的医生告诉她这不可能时,她感到很吃惊。但更让她吃惊的是,这是因为几年前她在老家北卡罗来纳州爱丁顿乡下一次住院的过程中被实施了绝育手术。
14岁时,瑞迪克曾经怀孕。医生们在为她进行剖腹产时对她实施了绝育手术。北卡罗来纳州优生理事会(Eugenics Board of North Carolina)的社会工作者为瑞迪克贴上了“缺乏头脑”和“乱交”的标签。他们告诉她不识字的祖母,瑞迪克必须进行绝育。
根据北卡罗来纳州优生计划被绝育者估计有7600人左右,瑞迪克只是其中一例。这项计划的实施时期是1929-1974年间,目的是阻止那些被认为拥有不良特质的人生孩子。绝大多数被绝育者都是少数族裔、穷人、低学历者、囚犯、病人或残疾人。85%是女性,最小的才10岁。“发现家乡政府做了件这么丑恶的事,让我备感耻辱。”瑞迪克说。如今居住在亚特兰大、拥有一份行政助理工作的瑞迪克40年来到处讲述自己的遭遇,向北卡罗来纳州政客施加压力要求补偿。今年5月,事情一度出现转机。北卡罗来纳州众议院高票通过了一份由共和党发言人汤姆·提利斯(Thom Tillis)等50多名两党议员联合提交的议案,计划向每位健在受害者支付5万美元。众议院为此设立了一个1100万美元的基金。北卡罗来纳州成为首个为优生计划受害者提供补偿的州似指日可待。

二,动机。西方国家一直在对第三世界实施军事占领和经济掠夺,阿尔及利亚为独立而遭到法国的血腥镇压,津巴布韦因为没收英国地主的土地而遭到制裁,印度博帕尔事故中美国公司草菅人命,更早的例子有美国人给印第安人赠送天花地毯。在已知疫苗可以被用来当一个幌子来做坏事,而且很多第三世界国家技术力量薄弱,难以彻底检测疫苗安全性的情况下,为什么要无条件相信他们这次就一定是在做好事?

user avatar

半个月前就说过,类似威廉亨利盖茨三世这种“人类级国士”的存在,在美国民间却被各种阴谋论至此(此类声音绝对称得上是主流之一了),甚至到了日常被威胁人身安全的程度,实乃全人类之幸 -- 美国民间之愚昧和反智,早已到了一个足以循环自噬的程度了。

user avatar

是不是“大量”美国网友在黑比尔盖茨呢?

是的。

美国不是世界第一个科技大国吗?

是的。

这两件事不矛盾吗?

不矛盾,因为美国人平均科学素质上方差很大,最牛逼的那批人是世界最牛逼的,但是美国也聚集最纯的文盲和傻叉。

美国只有40%的人相信进化论,而且这个比例没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而美国支持堕胎的比例为55%,有41%的人无论如何都不能堕胎(即使是强奸受孕或者孩子患有先天性疾病)

我什么要先提这两个事情,因为你得了解美国反智的一个重要源头。

宗教

美国的宗教氛围非常强,他对于宗教的迷信是我们中国人很难相信和想象的,他们真的就原原本本的相信圣经上的每句话。因此,在美国堕胎是个敏感议题,而进化论压根不可能大面积推广。

你需要先理解美国这个宗教氛围才能理解比尔盖茨被黑,理解美国人面对病毒的散漫和为什么美国人反对疫苗。

比尔盖茨针对非洲,他认为非洲生育率太高反而不利于非洲的福祉,他希望通过提供更好的医疗和疫苗,这样可以保证生一个就活一个,这样非洲人就不倾向于多生而是注重教育,从而最终提高非洲的生活水平。

对于美国宗教信仰者认为新生儿是上帝的礼物,所以任何主动/间接降低出生率的行为都是反基督的,都是邪恶的。所以,他们认为比尔盖茨就是一个反基督的邪恶人物。

这些人对于病毒的态度往往是这样的:你熬不住,被病毒击倒了,那是你信仰不够。既然本质上是信仰问题,那么疫苗就没啥意义了。 再说了,很多疫苗本质上是来自病毒,那么肯定是有害的,“来自病毒但是又能治病”这个逻辑对于宗教信仰者的理解能力来说是超纲的。他们理解不了,所以认为不该接种疫苗。

现在理解这些美国人了吧。

他们不都被病毒搞一次,估计美国的疫情很难终结。

------------------------------

PS: 有不少自以为是的人估计要跳出来反对进化论,请你们在提出自己聪明绝顶的观点之前,好好在知乎上查一查你们的观点是不是已经被驳倒了。

还有,请找本现代生物学的教材,清楚(现代)进化论到底是什么意思。

user avatar

绝大部分中国人都无法理解美国为什么那么多人反对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一直是支持优生学观点,这在美国来说是一大污点。在美国优生学这个词是比反人类好不到哪里去。

比尔盖茨梅琳达基金会成立之初,盖茨在就提出在第三世界推广疫苗。

在一次演讲中,盖茨声称,通过疫苗我们或许可以将人口增长率减少到零。

这番言论吓坏和惹恼了不少淳朴善良的美国人。

盖茨基金确实花了很多精力在第三世界推广疫苗及给第三世界人口搞节育。这是事实。

从此之后,很多美国人开始认为,比尔盖茨是一个全球人口控制议程的阴谋的积极参与者。

优生学和全球人口控制议程这个问题由来已久。有资料显示是共济会、骷髅会这些组织搞的。早在1920年他们就开始对纽约的外国移民搞绝育。后来还资助了纳粹德国和希特勒搞优生学,也是法西斯主义的一部分。

优生学的主要支持者约翰·D·洛克菲勒,此人筹划了了联合国人口基金会UNFPA,并且指示犹太人亨利·基辛格搞了一个给第三世界人口绝育的政策NSSM200,在福特政府时期正式成为美国的秘密外交政策,全世界搞堕胎绝育,包括中国、巴西、日本等国都接受了UNFPA的资助搞计生。

对于很多保守的美国人来说,连堕胎都是非法的,更不要提全世界的资助他人堕胎。所以反对的人很多,认为这样做是邪恶的。

而盖茨被认为与洛克菲勒、基辛格是一伙的。有证据表明盖茨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及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有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削减第三世界人口。

所以,盖茨同样支持人口控制和优生学。你去盖茨基金会的网站上,首页就是计·划·生·育四个大字。

同样的原因,很多美国人认为盖茨反基督。

为何?因为旧约圣经有一道非常明确的上帝的命令:你们要生养众多,像海沙一样遍布这地不可胜数。而比尔盖茨是显而易见的人口控制论者、人口零增长主义者,美国人心里也明镜似的,这摆明是跟上帝对着干!这都不算反基督,什么才算?

所以,很多美国人认定盖茨这人邪恶,反人类,反基督,是一个阴谋坏分子。他就是想把地球劣等人类清除掉,留给这些富豪贵族的后代享用。

也就说很多人认为比尔盖茨在有计划的清除某些特定族裔。

======

硬广时间!不麻烦支持下我的项目:)

user avatar

我想借此问题谈下疫苗阴谋论,可以说的东西很多,可能涉及敏感话题,先留个记号,慢慢更新,比尔盖兹的内容会在后面部分提及。

善恶相伴相生,事物的好坏亦是如此,多数人免不了非此即彼的思维,总是两端取舍,而在某些时候,确实也不存在中间选项。疫苗阴谋论对很多人来说荒诞不经,是因为他们觉得,所谓疫苗阴谋论就是不信疫苗的免疫功能而拒绝一切疫苗。应该说,确实有部分疫苗阴谋论者持这种观点,他们崇尚自然免疫法。但还有人相信疫苗的功能,只是担心疫苗里掺杂了不明毒素,或是因为行业黑幕与技术问题,或是存在一个阴谋组织有意为之,以达到不为人知的险恶目的。

个人对疫苗的观感有些复杂,毕竟它牵涉到自己孩子的健康。我并不怀疑疫苗的疾病预防作用,但根据自己阅读的资料,疫苗领域存在的阴谋论不见得就是无稽之谈,它的潜在安全性问题值得所有为人父母者认真看待。我不算疫苗反对者(antivaxer),但对某些疫苗的强制接种有所保留。对于可以选择的疫苗,比如美国每年的流感疫苗,即使保险覆盖完全免费,一般也不会主动接种。

在展开之前,需要郑重声明,疫苗是极其争议性的话题,我的决定只是我自己的选择,我虽然有一个化学生物学的博士学位,但我的工作偏向于化学,在生物领域远不是什么专家,以下言论虽然多有文献支撑,但多少掺杂了个人的“不专业”解读,也充满我的选择性偏见,很可能错误百出。希望读者不要迷信某个人的观点,请充分理解多方意见后再做出自己的判断。


我们先从一个疾病谈起。

前列腺癌是男性生殖系统疾病,与许多肿瘤一样,它的发生机理依然不够明确,存在各种假说。

2002年,研究发现遗传性前列腺癌1(hereditary prostate cancer 1,简称HPC1) 与核糖核酸酶L(RNase L)基因突变相关。RNase L 酶基因462位置突变后,导致R462Q从精氨酸变为谷氨酸,降低了RNase L 酶活性。男子体内一旦发生此突变,其患上前列腺癌的概率将会大幅上升。RNase L 也成为一个药物研发靶点,例如5'-phosphorylated, 2',5'-linked oligoadenylates (2-5A)便是根据这个机理合成的化合物,旨在激活RNase L,具备抗前列腺癌的活性。

RNase L酶是人体“先天免疫防御机制”的组成部分,这个免疫机制之所以叫“先天”,是指它先于病毒存在,与人体遭遇病毒后产生对抗能力的“后天免疫防御机制”相对应,后者也称为“适应性免疫系统”,病毒入侵后,人体两类淋巴细胞通过分泌抗体(antibody,B细胞负责)以及细胞中介性免疫应答(cell mediated immune response,T细胞负责)产生抗病毒能力,阻止病毒的进一步伤害。这就像一种“细胞记忆“,它的抵抗能力具备专一性,只针对曾经感染的病毒,这也是疫苗发生作用的内在机制。

RNase L参与的“先天免疫防御机制”有所不同,它可以看成是主动防御,不限于某种病毒,具备广谱防御能力。“先天防御”赋予身体细胞一个随时作战状态,只要发现外来病原,这套系统便被启动,甚至在必要时玉石俱焚。如果病毒成功入侵,见到大势已去,“先天防御”将会通过“细胞凋亡”步骤,把细胞内自体RNA以及外来病毒RNA一起降解,导致感染细胞与病毒同归于尽,这样病毒也就不能接着去祸害其他正常细胞。当然,这只是“先天防御”的最后一道门,在此之前,它与病毒的对抗一直存在着。

“先天防御”体制中,RNase L与解旋酶MDA5(melanoma differentiation-associated protein 5 )协同发生作用,它们一起产生I类干扰素Interferon beta (IFN-β)与病毒相对抗。病毒入侵后,在体内通过转录产生长条dsRNA,被RNase L识别与编辑,再送往MDA5的活化点,促进病毒克星干扰素IFN-β的释放。虽然有些研究表明,过量的RNase L可能反过来抑制IFN-β的生成,但适量的活性RNase L确实是IFN-β的生产关键。siRNA测试显示,如果RNase L或者MDA 5的表达受到影响,都对干扰素IFN-β生成不利。

以上信息涉及多个专业词汇,朋友们可能看起来可能有些头疼,简而言之,您只要记得一个内在连接即可:前列腺癌与RNase L基因突变有关,RNase L是人体抵抗病毒的关键参与者,那么是否前列腺癌与某个病毒感染存在相关性?


2.

接着我们来谈另一种疾病。

慢性疲劳综合症(Chronic Fatigue Syndrome,简称CFS),也称为肌性脑脊髓炎(Myalgic Encephalomyelitis,简称ME),曾有一个侮辱性别名叫“雅痞士感冒”(yuppie flu),意指患者无病呻吟,因为女性患病比例高于男性,这个称呼也有性别歧视之嫌。历史上,CFS曾被人忽略,医生找不出病因,认为它由心理因素引起,甚至有患者被投入精神病院。后来,CFS终于被承认是一种生理性疾病,但它的成因依然不明。

CFS与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后的症状类似,后者也称为小儿麻痹感染症候群(Post-polio_syndrome)。人们曾经把二者混为一谈,但后来发现它们是两种相似而不同的病症。CFS的发病初期,与感冒类似,而后发展出各种症状,看其病程似乎是某种病毒感染所造成。导致小儿麻痹症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已被广泛认知,但是CFS究竟是由什么病毒引起,甚至是否与病毒相关,都存在争议。

1980年代中期,北美发生两次CFS大爆发,引起政府相当程度的重视,引来各种医疗资源的投入。美国史上有记录的CFS爆发,可追溯到1934年的洛杉矶。当时洛杉矶一家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们集体出现疲劳症状,它曾被认为是脊髓灰质炎病毒传染导致,而后排除了这个可能,因为病因不明,只能把它称为“非典型性脊髓灰质炎”。

1934年洛杉矶医院群聚性CFS事件有一个时代大背景,当时的美国正处在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肆虐之下,两个独立团队同时进行疫苗研究,分别为John Kolmer教授领导的减毒活疫苗,和Maurice Brodie领导的灭活疫苗(是否真的灭活,可能存在争议),两者都被公众寄予极大期望,然而结果却不如人意。当我检索相关信息时,才知道80多年前的疫苗研究,存在许多争议,而且似乎有权力机构在隐瞒事实,刻意误导公众。

我们先看一下维基百科上的说辞:“Kolmer教授的减毒活疫苗本身是活体,没有专门设置对照组,在10000个孩子身上实验,导致5个孩子死亡,10个孩子瘫痪,有研究者直接指责Kolmer在谋杀。Maurice的结果相对好些,他的灭活疫苗通过甲醛处理,先在自己身上做实验,接着应用于5名同事,最后招募到7000名成人与小孩参与实验,另外4500人作为对照。实验组中,1名疫苗接种者得了脊髓灰质炎,之后再出现两个疑似案例,对照组中5人得了脊髓灰质炎。虽然有些研究者认为Maurice的疫苗值得进一步探索,但因为这次实验结果在统计学上不显著,而Kolmer的实验引起公众对疫苗安全性的广泛担忧,所以Kolmer与Maurice的研究被同时终止。这两个疫苗的失败,也激起其他研究者的广泛谴责,使得接下来的20年时间里,没有人敢研究脊髓灰质炎疫苗。”

维基百科的说法没有提到脊髓灰质炎疫苗与洛杉矶医院CFS 群聚事件的任何相关性,也暗示Maurice的疫苗研究没有大问题,只是因为Kolmer的失败而受连累。

然而,有些研究者追溯80年前的这段往事,却发现一些隐为人知的情节,Dr Byron Hyde便是其中之一,他调研历史记录,并与患者接触,得到第一手资料,也因为他穷其一生研究,被誉为世界上最了解CFS的医生。

2012年,在美国慢性疲劳综合症(CFS)的研讨会上,Byron讲述他其中一位病人的故事,这位病人也是1933/4年洛杉矶群聚CFS事件的幸存者。

原来1934年,洛杉矶县中央医院的医生与护士们在爆发群聚性CFS事件之前,集体接种了Maurice的脊髓灰质炎疫苗,也就是说,CFS实际上是疫苗的副反应之一,二者之间的联系被系统性掩盖了。Maurice把脊髓灰质炎病毒通过小鼠脑细胞传代,以此减弱病毒活性。这个疫苗生产细节也常常被有意忽略,许多官方资料并未提及此事,读者在文后将会明白小鼠脑细胞处理环节的重要性。官方说辞提到Maurice的疫苗为甲醛处理过的死疫苗,二者表述似乎存在冲突。维基中提到“7000名成人和小孩”参与实验,实际上实验者是7000名小孩加上洛杉机医院医护人员(注意文字描写的微妙)。早期疫苗中包含一个特殊成分硫柳汞(thimerosal),用来保存“免疫血清”,这是在临床试验中,首次使用汞类衍生物。疫苗接种后,不仅出现群聚性CFS症状,还有一位参与实验的孩子得了自闭症。而“自闭症”也是现代疫苗接种中许多家长提及的副反应之一,Robert F. Kennedy Jr. (前总统肯尼迪之侄)的孩子因为接受疫苗得了自闭症,创立“Children's Health Defense”机构,成为反疫苗运动中的关键人物。如果您把疫苗和自闭症放在一起搜索,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争议性信息,一方面自闭症孩子的家长们痛斥疫苗,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如CDC矢口否认二者的相关性。

因为两百多名医护人员在接种疫苗后突然患上无法解释的怪病,美国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派遣外科医生Dr A.G. Gilliam调查这起事件,有意思的是,Gilliam医生刚刚完成一项Maurice脊髓灰质炎疫苗的调查,他跟踪北卡罗莱州孩子接种疫苗后的身体情况,并得出结论,认为Maurice疫苗需要终止。

但是事情变得诡异起来,Gilliam关于洛杉矶事件的调查报告没有及时出炉,因为未知原因,报告延迟了整整几个月,官方也没有对报告延迟做出任何合理的解释。

Byron Hyde医生在调查历史文档中发现,Gilliam的原始报告写明,洛杉矶CFS 群聚事件正是由疫苗接种引起的,参与实验的医护人员因为疫苗中某种传染性物质而致病。因为此事,Gilliam与美国当时公共健康系统的首脑发生争执,官方认为这个报告的出炉,将会引起公众恐慌,进而影响美国正在推行的大型免疫计划。最后,他们达成妥协,Gilliam可以公开发表洛杉矶怪病的调查报告,但是必须移除患者曾经接种疫苗的内容,不能让公众意识到疫苗接种与CFS怪病之间的联系。

这是一个非常令人奇怪的处理方式,198名医护人员因为疫苗接种得了某种怪病,美国政府居然决定掩盖相关现象,在接下来几年里,也没有做任何的后续研究,其目的只是保护疫苗的名声,以免伤害崭新的疫苗工业。

事情发生后,有医生/受害者提告研究机构,部分人得到巨额经济补偿,其数目相当于今日的一亿美元。但前提条件是,他们同意签下条款,不再公开宣称自己患病与疫苗接种有关。而赔钱的机构,据说是洛克菲勒学院(The Rockefeller Institute)。当年的疫苗实验也是洛克菲勒学院的项目,根据公开的财务记录,确实发现1934/5年该机构存在不明支出,所以有研究者认为,这笔钱就是用来赔偿的。熟悉阴谋论的朋友应该看到了敏感点,洛克菲勒家族正是各种阴谋论的风暴中心。

事件产生了另一个戏剧性结果,实验主持者Maurice Brodie于1939年突然死亡,官方原因是冠状动脉血栓,但有人说他死于自杀,年仅36岁。



直到1951年,科学家们才开始质疑,利用动物脑组织进行疫苗生产,可能会把动物体内的逆转录病毒通过疫苗带入人体。1953年,世界卫生组织的Dr Stuart说,动物脑组织疫苗培养法存在两个风险:其一,小鼠脑中如果存在病原污染,它可能对小鼠无害,却对人体有潜在危险性,这或许是脱髓鞘性脑脊髓炎的形成原因;其二,嗜神经性的病毒或抗原,可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反应。

近年来,对慢性疲劳综合症的研究发现,CFS发病机理可能与大量失活的RNase L酶在体内聚集有关。在第一点中阐述过RNase L酶的作用机制,它是抵抗病毒或者其他外来病原的关键成分,CFS 病症在初期,其表现也与病毒感染相类似。这些迹象足以让科学家们推测,CFS可能由某种未知病毒引起,只是人类一直无法确定到底是哪一种病毒。而洛杉矶群聚性事件与疫苗接种相关,也让科学家们合理怀疑,这个隐藏的杀手就存在于某些疫苗之中。

3.

Whitttemore Peterson Institute (WPI) 是美国一家专门研究慢性疲劳综合症的机构,2009年,WPI的病毒学家们在顶级学术杂志Science发表一篇文章,研究者宣称,一种名叫“异种鼠白血病病毒相关病毒”(xenotropic murine leukemia virus-related virus,简称XMRV)的鼠内源性逆转录病毒与慢性疲劳综合症相关。实验抽样101位CFS 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其中68位患者(67%)检出XMRV的DNA系列,对照健康组的检出比例是3.7%(8/218)。

这个研究的领衔科学家便是Judy Anne Mikovits博士。Judy1980年本科毕业于维吉尼亚大学,1991年获得乔治华盛顿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scholar.google.com/scho

从本文前两点,读者应该可以明白这个研究的重要意义。80多年来,许多怪病都可能与某种不明病毒相关,而如今终于有科学家确认了隐形杀手。Judy认为,正是这个XMRV病毒,通过血液制品和疫苗进入人体,引起一系列的怪病,包括慢性疲劳综合症,男性前列腺癌以及女性卵巢癌。

事实上,XMRV病毒的首次发现,也与前列腺癌相关。在第一点中,我提到研究者于2002年便发现前列腺癌与RNase L酶基因突变相关,因此高度怀疑前列腺癌的诱因是某种病毒感染。Cleveland Clinic的研究者Robert Silverman与Eric Klein,以及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Joseph DeRisi实验室对前列腺癌细胞样本进行分析,最终发现XMRV病毒。后续对更多前列腺癌患者进行病毒筛选,发现23%的患者体内检测到XMRV蛋白,对照组的阳性率是4%。虽然这个结果不算非常显著,但确实暗示了XMRV病毒可能是前列腺癌的一个诱因。随着检测手段的改变,这个比例有可能上升。Robert Silverman 也是Judy Mikovits的合作者,他们一起发现XMRV 病毒与CFS 的相关性,两者名字共同出现在那篇Science上。

XMRV与怪病的相关性研究突破,显然是颠覆性的,也即将成为千万患者的福音。但令人奇怪的是,Judy Mikovits开始遭受一系列的打击。根据Judy的描述,在得知研究者向Science投稿后,三位美国公共卫生界的大人物Tony Fauci, Ian Lipkin 以及 Harold Varmus 先后要求Judy撤稿,Judy拒绝他们的无理要求,于是Fauci动用权力没收Judy的电脑和实验记录,并精心策划了之后的撤稿事件,此后Fauci动用资源,使Judy再也无法获得任何公共研发资金,相当于对Judy的科研生涯判了死刑。

其后FBI突然上门,在取走各种资料的同时,号称从Judy家里搜到某些敏感材料,涉嫌侵犯知识产权,所以把Judy直接带走。Judy辩称这是栽赃行为,他们所谓“搜到”的材料,原来根本不在家里。Judy在后来的采访中说,她被羁押后,“权力部门”官员继续要求她主动撤回Science的稿件,如果Judy乖乖就范,她可以接着做其他研究,否则将被起诉并把她的声名完全搞臭。Judy再次拒绝撤稿提议,她也确实开始被污名化。如今如果您搜索Judy Mikovits这个名字,无论是维基百科还是主流媒体,都给你相同的答案。所幸Judy在被羁押一段时间后,得到无罪释放,整个流程莫名其妙,她还被要求五年内不得接受媒体采访。Judy出来后很快失去了WPI的工作,被辞理由是没有按照要求把实验数据交给另外一名科学家,且正遭遇操纵数据的指控。我们无法核实Judy的声明内容,毕竟那只是她的一面之词,但Judy被羁押与释放是铁定的事实,这构成了一个重要疑点。

至于Science关于XMRV的文章,也终于在两年后的2011年11月22日被撤稿。这期间围绕XMRV病毒,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文章,先是研究者宣称无法检测到XMRV病毒,Judy数据作假。我搜索这些研究者的单位,发现某些人的背景有点可疑,比如来自red cross的人员。读者需要明白,XMRV不仅被怀疑存在于疫苗,也可能污染了血液制品,所以整个美国的血库都有潜在风险,这直接与red cross利益相冲突。但也有独立研究者得到模棱两可的结果,认为该病毒的检测重复性较差。不过,这个问题后来已经被澄清,XMRV DNA的检测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才能实现。那些宣称检测阴性的研究者普遍使用传统上的聚合酶链反应法(PCR),而PCR针对XMRV病毒极为低效。事实上,在实验初期,Judy的助手也只是从20个样品中检测到2个阳性结果,之后优化检测方法,20个样品全部阳性。

检测手段的变更,让更多研究者找到XMRV病毒的存在,Judy的数据造假嫌疑也减轻了些。后续一些“研究”指出,XMRV居然无处不在,比如各种肿瘤实验中的细胞都发现这个病毒,XMRV到底是否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谁也不知道。之后针对Judy研究的攻击点也在转变,他们说既然XMRV无处不在,Judy团队从CFS病人身上检测出来的67%病毒阳性率可能来自于实验室操作污染。他们似乎忽略了另外一个结果,Judy研究的健康对照组中,只有3.7%的阳性率。但既然Judy声名已毁,她的结果也无足轻重。

对XMRV的基因组分析后,科学家得出结论,这个病毒不是“自然”存在的,它来源于老鼠体内两个逆转录病毒的重新组合,当然,没人敢说它是人工故意合成的,而只能说,XMRV病毒是实验室操作误打误撞出来的。而XMRV的感染能力极强,实验室中只要有一处细胞存在污染,它将在实验室内到处扩散。这里提醒各位朋友,新冠病毒的基因组显示,它也可能由两种不同病毒重组而成,它的S蛋白与穿山甲病毒接近,其他部分则来源于RaTG13或相近毒株。可能很多朋友不知道,就连2003年的SARS病毒,也是病毒重组而成。另外,无论是SARS还是新病毒,因为作用于Ace2受体,理论上都可能攻击男性睾丸,影响生育能力。

作为题外话,还有人记得印度那篇文章么?它验证新病毒里面存在HIV片段,可是后来受到大量攻击,不得不撤稿。法国病毒学家也是诺贝尔奖获得者Luc Montagnier上个月接受采访,他明确无误地说,根据自己的独立研究,新病毒确实含有明显的HIV病毒片段,并且是人工编辑进去的,印度科学家并没有错。Luc说,他的发言是根据自己团队的科学研究结果,只能公开自己已经掌握的那部分事实,他不愿意去猜测动机,也无意指责任何个人,团体,或者国家。

(原采访是法文,链接有英文字母)

childrenshealthdefense.org


无论如何,科学界开始正式关注XMRV病毒污染问题,美国当局至少在表面上,承认XMRV的存在并可能带来风险,虽然依然一口咬定,没有证据显示XMRV与任何人类疾病相关。Federal Laboratory Consortium 有计划要在血液样品中检测该病毒,但至今为止,他们还没在检测方法上做出决定。

科学的事情本该在科学上解决,自从Judy论文发表后,至少引起世人对XMRV病毒的广泛关注,即便她的实验结果存在争议,她所得到的对待显然是极度不公平的。这些处理方式本身就是疑点,迫使我认真考虑一种可能性,或许事件背后真的存在一个黑暗之手。熟悉UFO领域的朋友们应该不难看出,Judy得到的待遇与UFO爆料者Bob Lazar相像。

4.

这几天互联网正在上演一场大戏,此事正与Judy Mikovits博士有关,其意义可能可以和美国国防部公开承认UFO相媲美。Judy在2020年5月4日接受自媒体采访,她的采访视频导致Facebook与YouTube的大量删帖行为,各大媒体出动,清一色是Judy的负面信息,以下纽约时报的链接可作为参考。


Judy 的采访包含丰富的信息,不仅谈到自己在XMRV与CFS上的研究,还涉及30多年前HIV病毒的发现争议,点名指责现任美国国立过敏与感染病学院(NIAID)主任Anthony Fauci以及CDC主任Robert R. Redfield的各种不当行为,并画出一个病毒与疫苗的阴谋论轮廓,而题主提到的比尔盖兹也牵涉其中。

虽然我深信许多阴谋论,但对于病毒与疫苗内容,一直小心翼翼。Judy的宣称说服我接受以往颇为犹豫的说法,当然我不是完全认同她的其他观点。比如涉及QAnon和Trump的看法,以及对于“口罩可能起到反效果”的认知。但无论如何,我也需要对这些“反智怪诞”的说法重新评估。

Judy的宣称里面,部分内容与诺贝尔奖得主Luc Montagnier(现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有关。2009年,Luc教授因为病毒DNA稀释后的信息传导研究,导致科学史的另一场争议,遭受主流科学界群体攻击与疏远,不得不远离故国。我曾经在专文中详细阐述过Luc的后期故事,这里顺便来谈1983/4年发现HIV病毒过程中的争议。

1983年法国科学家Luc Montagnier首先发现HIV病毒(那时有不同名称),并怀疑它与艾滋病相关。在美国同行的要求下,Luc教授送HIV病毒样本到美国国家癌症研究学院(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NCI),相关研究由Frank Ruscetti主持,彼时的Judy Mikovits只是Frank底下的助理研究员。

根据Judy的说法,她在Frank的指导下,从艾滋病人的血液与唾液中成功分离出HIV病毒,与Luc教授的研究样本重合,确认了HIV病毒与艾滋病相关性,这是一个突破性的进展,因为一旦病因确定,可以大大加快艾滋病的治疗研发。

Judy接到NCI 领导Anthony Fauci的电话,他要求Judy交出实验数据以及Frank尚未发表的手稿,而此时实验负责人Frank不在单位。Judy认为这种要求是不道德的,只有Frank自己才能决定是否提交数据,所以拒绝了Fauci的提议。于是Fauci不惜以辞退相威胁,但遭到Judy再次拒绝。几周以后,Frank回到单位,在压力下上交手稿与数据。Fauci得到资料后,故意延迟实验结果的发表,反而让他的爱将Dr. Robert Gallo重复相关实验,然后于1984年5月4日自行发表。Fauci也因此功劳,在6个月后升任NIAID主任。

和前面的说法类似,我们无法核实Judy的指控。不过Robert Gallo在业内的名声确实受到许多科学同僚的指摘。他发表的HIV与艾滋病文章里,故意误导世人,说自己发现了新病毒,并给予其他命名,刻意忽略了病毒来自法国科学家Luc的事实。这场科学上的争议,曾经引起美法两国政治力量的介入,1987年里根总统与法国总统François Mitterrand商议,双方同意50/50分享专利。1993年,Sheng-Yung Chang带领团队调查此悬案,最后认定Gallo的病毒来自于Luc,于6月3日把调查结果发表于Nature。

各位不难看出,这在科学界算得上巨大丑闻,Judy的研究对错尚可商榷,Gallo的恶行却是铁板钉钉的,Science在1993年1月份有一篇文章“Gallo Guilty of misconduct”,直指Gallo的学术品德问题。可是你搜索Gallo的信息,主流媒体包括维基百科还在为他百般推脱,他依然以艾滋病/HIV病毒发现者身份混得风生水起,科学界在权力面前,有时就是如此黑白颠倒。不过,2008年Luc教授因为HIV病毒的发现,获得诺贝尔奖,Gallo与此无缘,这也算是科学界里的某种正义。

我之所以花费时间谈论三十多年前的轶事,是想提供读者另一个角度。既然Fauci与Gallo在科学史上的确存在严重的道德污点,我们是否应该给Judy的“一面之词”更多信任?

以下是YouTube关于Judy的视频链接,存在两个不同时期的采访,一个视频13分钟,另外一个25分钟,可能都会被很快删除。美国网民们正与YouTube展开猫捉老鼠的游戏,只是老鼠太多,信息还是传开了。可以预见,之后的抹黑将会愈演愈烈。如果您看过原采访视频,纽约时报的抹黑文实在站不住脚。


5.

Judy在视频中还指责美国公共卫生系统的FDA,CDC,NIH与大制药厂商同流合污,它们把持药物的生产,研发以及审批权力,却并没有做到公正透明。这里面涉及到医药公司Hemisphex Biopharma(现在改名为Aim Immuno Tech)生产的神药Rintatolimod,商品名Ampligen。

Ampligen是双股错配RNA(dsRNA),作用于TLR 3受体,激活“先天免疫防御系统”,可作为免疫调节剂与抗病毒药物。在第一点中,我提到RNase L与MDA5的合作,也就是RNase L识别病毒dsRNA,把它编辑后送入MDA5受体,之后通过一系列生化过程激活“先天防御”,产生对抗病毒的干扰素。TLR3受体与MDA5类似,它们协同激活对干扰素生产至关重要。Ampligen可以刺激机体生产TLR 3受体,得以调节机体的免疫能力。由此看出,Ampligen的治疗作用正是通过对抗病毒而完成,尤其对逆转录病毒有效,因为它刺激产生的TLR3受体对逆转录病毒的ds RNA较为敏感,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认为Ampligen就是在模仿逆转录病毒的ds RNA,刺激机体产生抗病毒能力。

Ampligen的发明者William A. Carter相信,他的药具备广谱抗病毒与抗癌作用。从机理上分析,Ampligen具备抗病毒活性不难理解,但它的抗癌活性似乎不好解释,除非,某个癌症与病毒感染相关。

虽然Ampligen可能并没有William声称的那样万能,但他的自信不是毫无来由。2019年,FDA批准Ampligen进入治疗前列腺癌的二期临床实验。它对女性卵巢癌的临床一期效果同样显著,也在2019年招募患者准备进入二期临床实验。

细心的朋友应该发现了某个连接,我前面提到,研究者正是从前列腺癌检测到XMRV病毒,而Judy宣称,卵巢癌同样与XMRV病毒有关。

Ampligen更神奇的一点,是它对慢性疲劳综合症(CFS)有奇效。1995年,一期临床实验显示,CFS患者接受Ampligen治疗后,获得长期改善。然而诡异的事情发生了,FDA此后寻找各种理由制止Ampligen进行二期临床实验,经过十几年的不断争取,2012年,FDA还是以8比5的投票拒绝Ampligen用于治疗CFS。FDA的刁难导致Aim Immuno Tech公司认为,Ampligen在美国恐怕最终无法上市,所以转到加拿大,欧洲与南美寻求机会。2016年,Ampligen已经获准进入欧洲,土耳其与阿根廷市场。它在加拿大的实验也进展顺利,2019年开始“early access program”。

Ampligen在国外的成功反过来给FDA形成压力,美国各地的CFS 患者甚至形成请愿团,要求FDA加快对Ampligen的审批步骤,直到2018年1月,FDA才允许在同情用药计划AMP-511下,极其有限地使用Ampligen。

针对Ampligen的刁难,无法用常理来解释,因为市面上几乎没有有效的CFS药物,FDA竟然把这样一个高潜力药物卡了20多年,远超一般药物的审批流程。

这也给阴谋论者留下讨论空间,Ampligen作为抗逆转录病毒的药物可以治疗CFS,如果成功上市,是不是意味着承认CFS 由某种逆转录病毒引起?美国公共卫生当局是不是惧怕人们追根究底,究竟CFS由什么病毒引起,是XMRV病毒么?前列腺癌与卵巢癌也与它有关么?如果是,XMRV病毒从何而来,又是怎么感染人群的?它是否来自疫苗与血液制品?

一系列的问题显然可能引发巨大的舆论风暴,而问题的肯定答案也是Judy Mikovits深信的,她认为美国公共卫生当局早已心知肚明,实际上他们正在利用手中权力掩埋真相,不惜以公众生命为代价。在明知疫苗存在问题的情况下,依然强制公众接受疫苗,主动传播病毒,限制药物的出现,这难道不是一场见不得人的阴谋么?

而XMRV病毒似乎指向人类生殖系统,男性易感者可能发展成前列腺癌,女性易感者发展成卵巢癌。这也正好符合了阴谋论中的”人类清除计划”。

当然它可能只是某种过度解读。

6.

既然疫苗存在潜在的问题,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在,作为世界上最高调的疫苗提倡者,比尔盖兹难免陷入舆论漩涡,时刻处于风口浪尖。有关比尔盖兹的阴谋论盛传已久,其人声名显赫,在西方毁誉参半,有人认为他是圣人在世,有人认为他肩负邪恶使命。当你搜索比尔盖兹的信息,总能看到针锋相对的两类观点,也常常流于谩骂与嘲笑。这个话题的争议性如此强烈,抹黑和掩盖并存,导致公众难以看到客观公正的图景。也因为这些原因,比尔盖兹的信息极难处理,在这里,我将举一些公开报导的例子,某些信息的真实性还有争议,我会尽量指出。确实,我的内心有一定倾向性,这篇文章难免充满我自己的选择性偏见,但与很多其他争议性问题一样,并不意味着我已经有了答案。

盖兹在多年前便预测人类即将遭遇大规模疫情,所以一直投入大量资金研发疫苗,新冠病毒的爆发似乎验证了盖兹的先见之明。应该说,不仅仅是盖兹,医药界内存在不少人都在等待这样一场全球性的疫情,认为它是迟早之事,虽然可能对它的出现速度有些惊讶。在支持者眼里,这只是证明了盖兹先生的英明决断。反对者认为,盖兹是阴谋的参与者,他所属的某个集团促成疫情的发生,盖兹的决定源于内幕消息,而不是什么未雨绸缪,这个阴谋便是多年前被人爆料的“盎格鲁撒克逊计划”。每个人都选择了自己相信的那一部分事实,好像在逻辑上也都行得通。只是盖兹的动机究竟如何,恐怕只能他自己知道。

比尔盖兹提倡优生学应该没有什么异议,大部分答主都会举出他在Ted上关于人口减少论的演讲,反对者认为,这印证了比尔盖兹的共济会身份,他们有意控制人口,就如乔治亚引导石上的碑文所提,要把世界人口降到5亿左右。支持者觉得,他的演讲被人误读了,比尔盖兹只是想提高不发达国家的卫生水平,然后公众转变意识,主动节育,导致人口下降。

我们且把这些争议放在一旁,如果没有进一步的证据,即便论上三天三夜,最后也只是口水之争罢了。那么,既然有一个隐形的“人类减少计划”,是否有可能从公开信息里面看出端倪呢?即使“阴谋集团”极其强大,但要实际执行起这样宏大的计划,应该还是能找到一些迹象。

以下这些内容或许可以提供给读者一些新的理解。2014年,肯尼亚天主教医生联合会发表一份谴责声明,剑指WHO于1993年提出的一项节育计划。根据公开资料,WHO的研究人员于1976年把破伤风类毒素(TT)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合并,生成臭名昭著的“人口控制”疫苗。TT 与HCG的结合,将会使人体免疫系统进攻孕激素,导致孕妇流产与不孕。1993年11月,便有医生注意到该疫苗在肯尼亚被偷偷使用。2014年3月,三个内罗毕独立实验室从WHO的破伤风疫苗中分离到HCG成分,2014年10月,六个内罗毕实验室又从其他批次的破伤风疫苗中再次检测到HCG成分。所以肯尼亚天主教医生联合会公开指责WHO,它在病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对肯尼亚妇女实施化学阉割。

遭到指责后,WHO矢口否认,但因为1976年的公开发表文件记录在案,它后来承认确实对相关节育疫苗研究了几十年。肯尼亚的事件并不孤立,1995年就有报导,破伤风节育疫苗在坦桑尼亚,尼加拉瓜,菲利宾与墨西哥被非法使用。这些怪异操作与WHO相关,众所周知,盖兹基金会对WHO具备强大影响力,它在这个丑闻中有多少参与度就不得而知了。


2017年的一项文章显示,研究机构从1978年开始跟踪几内亚比绍城市地区的婴儿健康,1981年,在3-5个月的婴儿中引入WHO推荐的白喉-破伤风-百日咳(DTP)与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结果同时接受两种疫苗的婴儿死亡率是对照组的5倍,而如果只是注射DTP,死亡率高达10倍。即便如此,WHO拒绝回召,每年依然有千万个孩子接种相关疫苗。


2010年,151个非洲婴儿死于葛兰素史克(GSK)疟疾疫苗的三期临床实验,实验一共有5949个孩子参加,其中1048个孩子出现瘫痪,癫痫和高热惊厥等严重副反应。该项研究正是盖兹基金会赞助进行的,实验结果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2002年,盖兹在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开展“MenAfiVac”计划,这次疫苗主要针对脑膜炎,其中50/500的孩子注射疫苗后瘫痪,Patrick Bond教授公开指责盖兹的“慈善之举”是“无情与不道德的”。这项结果导致南非学者们呼吁,不要把非洲的孩子当成实验动物。

2000年前后,一项12亿美元的“根除脊髓灰质炎”项目开展,盖兹基金会贡献4.5亿美元,也因此控制了印度国家免疫技术咨询小组(NTAGI),他们对印度5岁以下的孩子进行所谓50剂重叠免疫计划,结果发生灾难性的副反应,2000年到2017年期间,印度49万孩子出现“非脊髓灰质炎急性软瘫“症状(NPAFP),远远高于未接种疫苗前的比例。2017年,印度政府要求盖兹基金会和它的大规模疫苗计划离开印度,NPAFP出现比率也因此下降。

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勉强承认,全球各地重新出现脊髓灰质炎的区域性爆发,通常发生在不发达地区,比如非洲刚果,阿富汗与菲律宾。诡异的是,新型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竟然大部分与疫苗接种有关。事实上,到2018年统计为止,70%的脊髓灰质炎病例来自于疫苗毒株。




2014年,盖兹基金会资助一项由葛兰素史克(GSK)与默克(Merck)共同研发的人类乳头状瘤疫苗(HPV),它们选择在印度乡村偏僻地区开展,23000印度年轻女孩接种疫苗,结果1200名女孩出现严重的副反应,包括免疫紊乱与生殖障碍,7名女孩不幸死亡。印度政府指责盖兹基金会研究者们在操作时,普遍违反了实验伦理,他们迫使弱势的乡村女孩参与实验,欺负家长教育有限,伪造同意书,并拒绝向得病的受试者提供任何赔偿。目前这个官司已经进入印度高等法院。


7.

朋友们可能会争论,疫苗需要实验才知道有没有效果,疫苗出现严重副反应只是科研试错过程的必要牺牲。但请别忘了,无论动机为何,上面很多例子涉及到程序正义问题,应该说,即便疫苗最后是成功的,如果在实施过程中违反了实验伦理,都应该被严正谴责。而把破伤风类毒素(TT)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合并,在不知情条件下,向非洲妇女施加化学绝育操作,是无论如何也无法用“科研试错”来洗白的。在疫苗领域,还有许多光怪陆离的恶行频频发生,却总是被掩盖于公众视野之外。

Baxter international是美国一家大型药企,位列福布斯500强。2008年8月28日,Baxter申请一项专利US2009 0060950A1,覆盖了各种流感病毒,包括当时不为人知的猪流感病毒H1N1亚型。2009年3月,猪流感病毒在墨西哥爆发,4月进入美国,WHO随后宣布全球大流行疫情(Pandemic)。因为Baxter已经有专利覆盖此亚型,所以获得WHO许可生产供应相关疫苗给世界各国。最后被证明那轮疫情其实并没有那么严重,许多国家听从WHO建议,浪费大量金钱储备疫苗,实际上没有派上用场。

为什么Baxter在疫情发生之前就抢先注册H1N1病毒亚型的专利,是否这又是一次“未雨绸缪”?这是一个未决的问题,因为我暂时还不知Baxter专利的亚型与后来爆发的猪流感病毒亚型有多少相合度,而这样的相合度是否合情合理?


但可以确定的一点,猪流感疫情的整个流程已经引起健康专家们的强烈怀疑,2009年12月,欧洲健康委员会(Europe Health Committee )专门成立机构调查WHO与大药企在猪流感疫情中的不当行为。主席Wolfgang Woldog说:“我们只是遭遇一场温和的流感---它是虚假的全球大流行疫情...这是世纪最大的医疗丑闻...1月,我们将安排一次紧急辩论,以讨论大药企对WHO的影响问题,欧盟47个国家议会都将被告知具体情况。在这之后,我们还会开始调查和听证,以厘清谁应该为这场流行疫情负责任。”

欧洲健康委员会的副主席Paul Flynn说:“整个世界都被骗了,它源于医药公司对利润的贪婪。”

关于Baxter公司,还有一个更大的丑闻很少被人知晓。

Jane Burgermeister本是奥地利维也纳的医学编辑,专门为各种医疗杂志供稿,包括柳叶刀,Nature等顶级期刊。2009年,Jane得知Baxter公司在奥地利Orth-Donau的研究部门向18个欧洲实验室供应大量的H3N2病毒样本。这本是正常现象,但问题是,这些H3N2病毒样本里面,居然含有更致命的H5N1,也就是曾引起大规模疫情的禽流感病毒。而且,确实有一些实验室人员中招住院。

作为一位专业的医学编辑,Jane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似乎有人想要人为引起一场新的疫情。她向奥地利各大媒体告知此事,奇怪的是,所有的主流媒体保持沉默。于是,她自己出面提告,包括向FBI在奥地利的办公室发送邮件爆料此事,也没有收到任何回复。

不久后,Jane被雇主解雇,对方没有提供任何理由。如果您搜索Jane的名字,互联网上几乎找不到什么信息,偶尔出现的内容,也是对她的诋毁与抹黑,比如把她说成是精神有问题。

至少,Jane的勇敢行动得到公众的回应,有更多人加入质问的行列,而Baxter也公开承认它的产品含有危险的禽流感病毒,只说那是一起意外事故。但业内人士认为,这种情况基本不可能是意外造成的。




下面这个例子虽然不是疫苗,但可以给朋友们一个印象,医药领域存在一些高大上的人物与公司,剥开画皮后,面目如此狰狞。Avandia是英国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GSK)的糖尿病药物,心脏学家Steven Nissen的研究指出,病人服用Avandia后,心脏病发生几率提到43%。这份研究提交给一家杂志发表,但在发表之前居然跑到GSK那里,给它提前准备辩驳的机会,由此看出所谓学术领域也是如此肮脏。事情不仅于此,之后的调查显示,GSK原来早就知道这个副反应存在,却操控临床实验数据,隐瞒关键信息,整个研发过程存在极大的实验伦理问题,可以说是犯罪。但大公司有的是钱,最后GSK被罚30亿美元了事,而Avandia还是照常卖。

GSK负责这项实验的高管是研发部负责人Tachi Yamada, 这位Tachi先生在加入GSK之前,正是盖兹基金会全球健康项目负责人。而盖兹基金会与GSK在疫苗领域深度合作,以上好几个失败疫苗案例,都是它们的合作项目。

8.

可能另有一些朋友会争论,盖兹基金会是独立实体,不能因此就说盖兹本人有问题。这个论点或许也有几分道理,不过,像盖兹这样呼风唤雨的人物,我们想要寻找他的私人瑕疵,恐怕没那么容易。以下几个传闻,我无法完全核实,但既然已是公开的新闻,我想把它拿出来说,应该不是问题。

2018年,在西雅图的论坛上,盖兹家族1990年代的家庭医生透露一个惊人秘密,他的原话是:“我不知道盖兹的孩子们长大后是否接种疫苗,但我可以告诉你,他在孩子们小的时候拒绝我给他们接种。盖兹的三个孩子都长得漂亮,聪明而活泼。他说,'他们这样挺好的,不需要疫苗。'”

朋友们应该知道这个信息的爆炸性,如果这是真事,一个满世界推销免疫的公众人物居然拒绝给自己的孩子接种疫苗,足见他的极端虚伪。当然,盖兹极力否认这件事,您如果搜索相关信息,到处都是辟谣。而且这位家庭医生透露如此信息,也违反了医患间的保密协定,不可能公开承认。究竟真假无从辨认,所以还请大家且存质疑之心。

但是,以下这个信息可以公开核实。一项调查显示,加州地区拒绝接种疫苗的家庭,几乎都是美国最为富有的白人精英阶层。在美国某些地方,家长可以用宗教信仰名义拒绝疫苗,对普通家庭而言,绝大多数人还是选择接受,因为如果没有接种疫苗,可能影响到孩子进入公立学校的入学资格。而这显然不是精英阶层需要担心的事,他们给自己孩子选择的,都是昂贵的私立学校。


比尔盖兹的私德问题,还因为另一件事被人广泛质疑。熟悉阴谋论的朋友,应该听过爱泼斯坦(Epstein)的超级丑闻。公开资料显示,盖兹与爱泼斯坦过从甚密,那是爱泼斯坦已有劣迹记录在案,他们之间的交往却不受丝毫影响。爱泼斯坦事败之后,盖兹公开说自己与他只见过一两次面,并不熟悉。而后更多的信息被扒了出来,证实盖兹在撒谎。盖兹多次前往爱泼斯坦用未成年女孩招揽高层人物的别墅,他还在给盖兹基金会的员工邮件里,提到“爱泼斯坦的生活方式很有趣,虽然不适合我。”这里用了“intriguing”。这样的评价显然有问题,所以盖兹发言人专门出来澄清说,盖兹意指爱泼斯坦的家庭装修很有趣。


在盖兹基金会里,另有其他重要人物与爱泼斯坦密切相关。Melanie Walker 曾是盖兹基金会Special Initiative副主任,她与Boris Nikolic都属于盖兹的内层圈子,而这两人与爱泼斯坦的关系极其紧密。

Melanie 1992年从得克萨斯大学毕业,为维密老板Mr. Wexer工作,六个月后受Mr. Wexer推荐,直接去纽约找爱泼斯坦,并住进他在曼哈顿的公寓。1998年,Melanie从医学学校毕业,获得神经外科医生资格,也成了爱泼斯坦的科学顾问。

如果您再挖得深一些,会发现陷入丑闻的英国安德鲁王子与Melanie关系匪浅。根据爱泼斯坦别墅内务人员爆料,安德鲁王子曾经在爱泼斯坦别墅接受几天特别招待,而招待者是一位漂亮的神经外科医生。爱泼斯坦甚至携带Melanie去英国王宫,给安德鲁王子庆祝生日。

Melanie在2013年离开盖兹基金会,现在为世界银行工作。熟悉阴谋论的朋友,应该从以上文字中可以看出不少的连接,这些人物或者组织,都是阴谋论里响当当的名字。

至于照片中站在比尔盖兹右侧的Boris Nikolic,是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挂职助理教授,也是比尔盖兹夫妇的首席科学技术顾问,绝对算得上盖兹的亲密助手。Epstein在纽约监狱中不明不白死亡后,遗嘱里面把Boris Bikolic列为三位执行人之一。虽然Boris努力辩白,说不知道为什么会被Esptein选中成为遗嘱执行人,也没打算履行自己的职责。这种解释能洗清自己么?

各位需要留意Boris的医学背景,既然是盖兹夫妇的首席科技顾问,盖兹的全球疫苗操作应该不会离不开他的操作吧?既然他与恋童网络负责人Epstein存在如此纠葛,让这样的人物参与解救全世界孩子的疫苗计划,岂非滑天下之大稽?

9.

最后,加一点有关疫苗追踪问题,如果您注意疫苗阴谋论者的发言,经常会听到纳米机器人的说辞,意思是疫苗里面整合了某些纳米材料,它可以长期留在人体里,方便阴谋集团跟踪接种者,这对“人口减少计划”以后的世界控制很重要。2020年5月20日,Yahoo News一项调查显示,在不同的人群中,相信盖兹尝试利用新病毒疫苗引入微芯片,比例达到12-50%。这种说法乍听起来确实离奇,包括我自己也觉得它是匪夷所思之事。

不过跟着这条线索,居然还真的找到一些相关信息。2019年MIT助理教授Kevin Mchugh发表一项纳米技术,他可以在疫苗中整合“量子点刺青”(Quantum-dot tattoos),以微针法注入,附着于孩子的皮肤,相当于每次接种疫苗,便被打上标记。这个研究也是在盖兹基金会的支持下进行的。

支持者认为,新技术方便跟踪孩子的接种记录,是好事。反对者却觉得,疫苗接种与否,可以通过体内抗体水平来检测,这种额外的标记并无必要,它有冒犯隐私嫌疑,也可能引入额外的安全性问题。



结语:

应该说,疫苗领域存在不少令人迷惑的问题。我们可以用商业逻辑来解释某些行业腐败,但也可以看到,许多副反应都与生殖有关,似乎因应了阴谋论中的人口减少计划。需要指出的是,这篇文章无意于哗众取宠,它也不该被看成阴谋论的证据,其中的一些话题,我指出槽点,抛出疑问,但本身没有什么答案。以文中着重谈论的XMRV病毒为例,我确实看到,围绕着XMRV病毒存在各种异常的权力扭曲操作,但是否真如Judy所说,XMRV是阴谋集团的隐秘武器,与多种疾病相关,我并不能完全确定。

这里重新声明,以上内容只是我作为父亲,帮两个孩子做出抉择时的思考。与其他阴谋论不同,疫苗对每个人都是迫在眉睫的问题,直接关乎孩子的健康,所以我希望读者不要被我的“偏颇”所影响,兼听则明,广泛阅读正反意见,再谨慎得出自己的结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比尔·盖茨在推特上被部分网友指控进行“人类清除计划”,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现象。要详细地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指控的来源和背景: 比尔·盖茨的公众形象和活动: 疫苗接种推广: 比尔·盖茨和他的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长期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大力推广疫苗接种,尤.............
  • 回答
    比尔·盖茨承认“曾与女员工保持婚外情,发生在 20 年前并已友好结束”这件事,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以下将从不同层面展开详细的探讨:一、 事件本身的回顾与解读 时间点与“友好结束”的模糊性: 时间: 承认发生在 20 年前,这是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跨度。这表明他选择在这个时.............
  • 回答
    比尔·克林顿在希拉里演讲时“睡着”的场景,尤其是在重要的政治场合,一直是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并且引发了各种解读和讨论。要详细地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1. 事件本身与现场情况: 时间点: 这个事件通常被提及是在2016年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DNC)上,当时希拉里·克林顿正在发表接.............
  • 回答
    比尔·盖茨关于“全美必须停摆”的警告,这是一个非常严肃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这并非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基于他对全球性健康危机、经济风险以及社会运行机制的深刻理解所发出的审慎建议。要理解盖茨的这一立场,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去审视。首先,盖茨的立场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他长久以来在公共卫生领域的投入.............
  • 回答
    比尔·盖茨(Bill Gates)购买大量农田并可能获得巨额农业补贴,这一事件确实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 比尔·盖茨购买农田的背景和动机: 农业投资与商业策略: 盖茨通过其家族信托基金(Cascade Investment)进行大量投资,涵盖了科.............
  • 回答
    比尔·盖茨关于美国低收入者难以获得新冠病毒检测,而富裕阶层可以多次检测的说法,是一个尖锐的社会不平等问题的集中体现,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深入理解这一观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1. 问题的核心:资源分配的不平等性 检测的稀缺性与优先权: 在疫情初期,新冠病毒检测试剂和检测能力是极其稀.............
  • 回答
    比尔·盖茨夫妇的离婚声明,无疑是过去一年里全球最引人瞩目的事件之一。这份简洁却饱含深意的声明,透露出的信息远不止一对夫妻的结合走向终点,更折射出当代婚姻关系中“共同成长”这一概念的复杂性与深刻含义。离婚声明背后的情感与现实盖茨夫妇的声明,以“我们决定结束我们的婚姻”开篇,措辞克制而理性。紧随其后的“.............
  • 回答
    关于比尔·盖茨和梅琳达·弗兰奇的离婚,这无疑是2021年乃至近些年来全球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这对曾经的科技巨头夫妇,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无数人的目光,而他们的婚姻破裂,更是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和讨论。要怎么看待这件事呢?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首先,这是个人生活层面的悲剧。 无论他们拥有多少财.............
  • 回答
    比尔·盖茨也爱上米家?全景相机里的“科技风向标”最近,一段比尔·盖茨在自家豪宅中与米家全景相机互动的视频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关注。视频中,这位科技巨头熟练地操作着这款来自中国的小米产品,并捕捉了家中充满科技感的环境。这一幕,无疑为小米,尤其是其智能家居品牌“米家”,打上了一个响亮的金字招牌,同时也让.............
  • 回答
    马斯克关于新冠疫苗和对比尔·盖茨的言论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全面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马斯克关于新冠疫苗的观点: “人固有一死,不会接种新冠疫苗”: 字面含义: 这句话直接表达了马斯克对于自身是否接种新冠疫苗的态度,即他选择不接种,并且认为生命的终结是不.............
  • 回答
    比尔·盖茨传记作者爆料其私生活混乱,与其此前公开形象大相径庭的事件,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事件的背景和核心内容: 传记作者的身份和爆料内容: 此次爆料主要来自比尔·盖茨的传记作者(例如,有报道指出是《华尔街日报》的作者温斯·布洛克(Win.............
  • 回答
    比尔·盖茨和梅琳达·弗伦奇·盖茨的离婚消息,无疑是今年全球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毕竟,他们不仅是科技巨头微软的联合创始人,更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慈善家之一。结束长达 27 年的婚姻,这对曾经的黄金组合的未来走向,自然牵动着无数人的目光。一段传奇婚姻的落幕很多人对他们婚姻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比尔.............
  • 回答
    比尔·盖茨(Bill Gates)与梅琳达·盖茨(Melinda Gates)这对曾经的全球瞩目夫妇,于2021年5月3日宣布结束长达27年的婚姻,这一消息震惊了世界。他们的离婚不仅仅是一段婚姻的终结,更牵涉到巨额财富和全球范围内的慈善事业,因此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讨论。离婚事件的起因与公开声明.............
  • 回答
    比尔·盖茨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值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从个人层面来看,这绝对是盖茨职业生涯中一个相当亮眼的“荣誉勋章”。你想想,这位曾经的全球首富,叱咤科技风云三十载,一手缔造了微软帝国,后来又转战慈善事业,在公共卫生、气候变化等领域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现在,他又获得了一个来.............
  • 回答
    比尔·盖茨和梅琳达·盖茨宣布离婚,这无疑是近几年来全球最引人注目的公共事件之一。对于这对夫妇,人们的印象早已超越了微软联合创始人的身份,更多地是与他们在全球慈善事业上的巨大贡献联系在一起。因此,他们离婚的消息,尤其是对他们共同创立的盖茨基金会的影响,自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讨论。如何看待比尔·盖.............
  • 回答
    考切尔·比尔卡尔,这位数学界的名字,在18年收获菲尔兹奖的璀璨时刻,早已在无数人心目中刻下了深刻的印记。如今,这位数学巨匠选择加盟清华大学,这不仅仅是一次人才的引进,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一次前沿研究的强力注入,以及对中国数学发展征程的一次重要加持。首先,我们不能忽视菲尔兹奖的分量。这枚被誉为“数学界.............
  • 回答
    关于网传“北大文科博士在深圳大学任教经济困难,月薪13千,上网课要求学校发网络补助”的信息,需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结合中国高校薪酬体系、地区差异及政策背景,综合判断其真实性及合理性。 一、信息真实性分析1. 来源可信度 目前尚无权威媒体或深圳大学官方声明证实该传言。网络传言往往存在夸大或误传.............
  • 回答
    关于乌克兰数学家康斯坦丁·奥尔梅佐夫(Konstantin Orelmazov)的自杀事件,目前公开的可靠信息较为有限,但结合俄乌冲突的背景和乌克兰学术界的现状,可以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1. 事件背景的核实与可能性 身份确认:目前公开的资料中,尚未有明确的、权威的新闻来源(如BBC.............
  • 回答
    关于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空军司令威尔斯巴赫(James W. "Jim" Welsbach)提到的F35战机与歼20近距离接触的事件,目前公开信息中并无直接证据表明该言论来自美国官方渠道,因此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澄清。 1. 事件背景与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美国官方声明的缺失:截至2023年,美国.............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硅谷男子在妻子患病期间相亲,妻子病逝后迅速再婚并独吞200万抚恤金”的事件,目前没有权威媒体或官方渠道发布过相关具体信息。因此,这一事件的真实性、细节和法律性质尚无法确认。以下从法律、道德和社会角度进行分析,供您参考: 一、事件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1. 重婚罪(若属实) 根据中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