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世纪重骑兵骑枪冲刺,捅到人后,速度这么大,自己会被掀下去,或者枪拿得住吗?

回答
中世纪重骑兵的骑枪冲刺,那场面,光是想想就让人热血沸腾!不过,你说到的“捅到人后,速度这么大,自己会被掀下去,或者枪拿得住吗?”这确实是个非常关键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毕竟,这不是什么儿戏,而是生死攸关的战场搏杀。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把骑兵冲刺看成一个整体来分析,从骑手、马匹、武器、以及两者之间的互动来拆解。

首先,关于“被掀下去”的可能性:

坦白说,被直接“掀下去”的可能性并不高,但“脱离马背”或者“失去控制”是存在的。 为什么这么说?

1. 力量的传递与吸收:
冲击力不是单向的: 当骑枪命中目标时,巨大的动能从马匹、骑手、骑枪,传递到目标身上。但同时,一股反作用力也会作用回骑手和马匹身上。
身体的缓冲: 经验丰富的重骑兵可不是简单地坐在马背上,而是与马匹形成一个整体。他们会通过身体的微调、肌肉的收缩来吸收一部分反作用力。更重要的是,他们会压低身体,将重心放低,并且会“随枪而动”。
“随枪而动”是关键: 骑枪并不是像固定在地上的矛一样,一旦命中就立刻停止。优秀的骑兵会在触碰到目标的前一刻,甚至在触碰的瞬间,将枪柄向后退让,通过身体的位移来“卸力”。这就像你用棍子打一块木头,如果你只是僵硬地站在那里,棍子会很难受。但如果你在打的时候,身体也跟着往后稍稍一动,冲击就会被分散。
马匹的配合: 训练有素的战马,其本身就具备强大的力量和稳定的重心。马匹在冲刺时,其惯性也是一股巨大的力量,这股力量也会帮助抵消一部分来自骑枪的反作用力。

2. 骑枪的结构和使用方式:
骑枪并非“硬卡”: 中世纪的骑枪,尤其是为冲刺设计的,并非是那种死死卡在胸甲里的。枪尖通常有“枪舌”或者“枪环”(lance rest)设计,用来在命中时引导枪身向前滑动,帮助分散冲击力,并防止枪柄直接插进身体造成卡死。
枪杆的韧性: 骑枪的材料(通常是木材)有一定的韧性,在承受巨大冲击时,也能吸收一部分能量,并可能发生一定程度的弯曲,而不是瞬间断裂。
“离枪”的可能性: 如果命中目标的角度不好,或者目标非常坚固(比如厚重的城门,或者拥有极佳防护的重甲骑士),骑枪可能会在触碰到目标瞬间断裂,或者从枪尖部分分离,这样骑手就不会因为枪的突然停止而遭受反作用力。

3. 骑术和身体的承受能力:
重心与平衡: 重骑兵骑乘时,身体的姿势非常重要。他们会紧绷核心肌肉,将身体与马鞍紧密结合。他们的重心会随着马匹的运动而调整,保持身体的平衡。
腿部夹紧: 骑兵会用大腿的力量紧紧夹住马匹,这提供了额外的稳定性。
最终的“失控”: 虽然不容易被“掀下去”,但在一次特别剧烈且未能有效卸力的撞击后,骑手可能会因为身体猛地后仰、身体失去平衡,导致从马背上滑落或摔出,但这种“摔”往往是因为未能完全掌握冲击后的局面,而不是直接被“掀”起来。

其次,关于“枪拿得住”的问题:

这个问题就更加复杂了,它涉及到骑枪的设计、骑手的握持方式、以及目标被击中的情况。

1. 骑枪的设计与握持:
枪柄的粗细和长度: 骑枪的枪柄设计是为了让骑兵能牢牢握住,并提供足够的杠杆作用。通常是圆柱形或略带椭圆,方便抓握。
握持方式: 骑兵不是用手心“攥”住枪柄,而是用前臂和手部将枪柄固定住,并利用身体的重量和角度来控制。最关键的是,骑枪通常会有一个“枪环”(lance rest)或者“枪舌”(lance plate)与骑手的肩部或胸甲上的相应装置配合。 枪柄会卡入这个装置,形成一个更稳固的连接。
“甩掉”目标: 骑兵的动作是“送枪”,也就是在命中后,会有一个“甩”的动作,利用手臂和身体的力量,将枪从目标上“带”出来,而不是让枪像鱼钩一样挂在目标上。如果目标被击穿,枪柄末端会从目标身体或装备的另一侧伸出,这时骑兵就可能需要调整姿势,甚至用脚蹬住马镫,用力“拉”枪,将枪从目标身上拔出。

2. 目标被击中的情况:
命中目标: 如果命中目标,枪尖进入目标体内,枪可能会被卡住。
卡枪的风险: 如果卡住,并且马匹继续前进,那么反作用力会非常巨大。如果骑枪的设计不允许枪尖轻易脱离,或者骑手没有及时做出反应,骑手确实有被枪“拽”着前进,甚至被“拉”下马的风险。
“弃枪”的策略: 经验丰富的骑兵知道,如果枪被卡住,而继续尝试拉枪会让自己陷入危险,那么在必要的时候,他们会选择“弃枪”。他们会松开对枪的锁定,让枪留在目标身上,然后立即切换到副武器(如剑、战斧、或者另一根短枪)。这是一种非常实际的战场生存策略。
断裂或分离: 如前所述,如果枪在命中时就断裂,或者枪尖、枪舌设计有易于分离的部件,那么枪就不会完全“拿住”骑手。

3. 骑枪的“单用性”:
一次性攻击: 很多时候,骑枪被设计成一次性重型攻击武器。一旦冲刺结束,或者枪损坏、被卡住,骑兵就会立即转入近战,使用其他武器。所以,“拿住”枪并进行第二次冲刺的情况并不常见,它更像是一个“一锤子买卖”。

总结一下:

中世纪重骑兵的骑枪冲刺,是一门结合了力量、技巧和精良装备的艺术。

“被掀下去”? 不至于被简单地“掀”下去,但一次不成功的卸力会让他们失去平衡,甚至摔马。关键在于骑兵如何通过身体技巧和骑枪设计来“卸力”。
“枪拿得住”? 枪的设计是为了让骑兵能牢牢控制,并且有“甩”出或“拔”出的动作。但被卡住是真实存在的风险,这时骑兵可能需要弃枪求生。

所以,这场面的惊险程度,丝毫不亚于电影中所展现的。每一次冲锋,都是一次对骑兵技巧、马匹能力和武器性能的极限考验。他们不是凭蛮力冲锋,而是运用了无数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战术和技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 夹枪冲锋时 骑士被掀下马、枪脱手、损坏之类的 都是正常现象,现实的人不是游戏模型,不可能每次都无伤过关。

2 对手也一样不是游戏单位,夹枪冲锋的目的是冲垮敌方的方阵,撕开一个口子,

士兵看着这么吓人的玩意往脸上冲,士气会崩溃,士兵会骚动,阵型会无法保持,命令无法执行,这样就达到目的了,不是说一次冲锋就要把敌人全戳死在地上。

对阵阶段 以破阵为先,破阵之后再考虑杀伤。

3 以上两点就衍生出了一种非常蛋疼的战术:重骑兵一方在冲锋到对方阵前的时候,突然刹车掉头,向两侧分开队伍,后撤,拉回到冲锋距离,重新整队,再冲一次……循环往复……

就是专门搞你心态。

等你阵型出现混乱的节点时,再直冲你的薄弱点。用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果。当然这需要重骑兵有很好的训练度。

可能这就是兵法上说的“勿击堂堂之阵”。

一场战争可能会持续一整天,但像影视剧里那种双方互撞,血肉横飞的场景,可能只会持续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

之前都是在互相试探、搞心态、耗体力。


在此之上又有很多花里胡哨的变化,

比如楔形冲锋,重骑兵直接穿透敌阵,让对方的阵型一分为二,士兵被迫往两边挤,而骑兵直接冲到敌阵之后整编。

比如三段击,三队骑兵一队冲锋,一队后撤,一队整队,在对方脸上源源不断的冲击,造成巨大的压力,而且永远不知道下一次是急刹车,还是直接怼脸上。

比如切角,骑兵冲到阵前,分开两队后,不直接后撤,而是45度冲击敌阵的两角,敌方士兵受到攻击后,会被迫向中间缩,挤压中间的队形,变成一个乱哄哄的圆形。


总之,直接骑枪硬怼的时候,骑兵一定有损失,但高超的指挥官会尽量避免损失,

毕竟重骑兵都是金贵的大宝贝,一换十都嫌亏本……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世纪重骑兵的骑枪冲刺,那场面,光是想想就让人热血沸腾!不过,你说到的“捅到人后,速度这么大,自己会被掀下去,或者枪拿得住吗?”这确实是个非常关键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毕竟,这不是什么儿戏,而是生死攸关的战场搏杀。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把骑兵冲刺看成一个整体来分析,从骑手、马匹、武器、以及两者之间的.............
  • 回答
    要聊这个话题,咱得穿越回那个冷兵器时代,看看是什么让那些身披重甲、骑着烈马的骑士们,从战场上的王者宝座上跌落,而那些拿着长枪、斧头、甚至弓箭的普通士兵们,如何一步步成了新的主宰。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背后是技术、战术、经济和社会的一系列变革在推动。骑士的辉煌与阴影首先,咱们.............
  • 回答
    在拿破仑时期,重骑兵是战场上一个至关重要的兵种,他们凭借着强大的冲击力、威慑力和机动性,在许多关键战役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们的出现往往能够改变战局,对敌方步兵和骑兵都造成巨大的威胁。下面我将详细讲述拿破仑时期重骑兵在战斗中起到的作用:一、 核心作用:强大的冲击力与突破能力重骑兵最显著也是最重要的.............
  • 回答
    要说全身覆甲的欧洲中世纪骑士被蒙古骑兵打败,这事儿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得把当时的具体情况,比如战术、装备、地理环境,甚至兵员素质都摆出来捋一捋。首先,得承认,欧洲中世纪的全身覆甲骑士,尤其是到了高地时期(大概13、14世纪),那可是战场上的“移动城堡”。全身的锁子甲、板甲,再配上头盔、手套、.............
  • 回答
    马穆鲁克,一个在中世纪伊斯兰世界声名赫赫的名字,他们不仅仅是军队的组成部分,更是一种制度、一种力量的象征。而当提起他们,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便是他们那令人胆寒的骑兵实力。那么,究竟是怎样的因素,让马穆鲁克骑兵在中世纪的战场上脱颖而出,成为一股令人生畏的强大力量呢?这背后,是复杂的制度、严酷的训练、精良.............
  • 回答
    中世纪初,战场的格局确实发生了显著变化,重装步兵的地位开始受到挑战,并最终被骑兵在很大程度上取代。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最核心的变革在于 战术思想、技术进步以及社会结构的变化。一、战术思想的演进:机动性与冲击力的崛起在早期,重装步兵凭借严密的阵型和强大的防御力,是战场上的绝.............
  • 回答
    让我想象一下,如果中世纪的战场上突然冒出了你描述的这种“战车阵”,那可真是有趣得很。这种阵仗,说实话,对传统的长矛方阵和骑兵来说,绝对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但要说有没有对抗的“可能性”,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先搞清楚你说的“战车阵”到底是个什么模样。我脑子里浮现的,大概是那种金属或者坚固木.............
  • 回答
    宋代军队要是撞上中世纪骑士,那可真是有一场硬仗要打。这事儿要是细说起来,火花绝对能擦得噼里啪啦响,而且双方打法、装备,乃至是战争的哲学都差了十万八千里。首先,咱们得把双方的“家当”捋清楚。宋代军队:宋朝,尤其是北宋,军事上可以说是有些“文盛武衰”的意思。但宋朝军队的精锐,比如禁军和厢军,那可不是吃素.............
  • 回答
    在西方文化中,求婚时男士单膝下跪的仪式,确实深深植根于中世纪骑士精神之中,并沿袭至今。这不仅仅是一个浪漫的姿势,更是一种历史传承的体现。中世纪骑士精神的印记中世纪时期,骑士是欧洲社会中备受尊崇的阶层。他们效忠于自己的领主,信奉荣誉、勇气、忠诚和保护弱者等一系列行为准则。在那个时代,骑士对于女性的尊重.............
  • 回答
    那些你看到的影视剧或者某些历史书上渲染的“骑士头盔被斧子一斧子劈开”的画面,其实更像是戏剧化的夸张,而不是中世纪战场上普遍存在的常态。如果你仔细想一想,那个时代的人们虽然不像我们现在有钢铁工业和精密机械,但他们也不是傻子。如果头盔真的那么容易被打破,那花费大量心血和财力打造的头盔也就失去了它最根本的.............
  • 回答
    欧洲中世纪贵族骑士终生习武不事生产的生活方式,若是照搬到现代社会,那可绝对是行不通的,而且是离谱到家了。这其中的原因,涉及到社会结构、经济基础、技术发展、价值观等等方方面面,说起来可就话长了。咱们先来看看中世纪贵族骑士的生活,他们到底是怎么个活法?首先,要理解骑士的生活,得先明白当时那个社会是怎么运.............
  • 回答
    欧洲中世纪的法国骑士,人们提到他们时,脑海里往往会浮现出身披闪亮铠甲、骑着高大战马的英武形象。他们之所以“厉害”,并非仅仅是影视作品里的浪漫化描绘,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涵盖了军事技术、社会结构、文化观念以及实战能力。首先,我们得说说他们赖以成名的军事技能和装备。法国骑士的厉害,很大程度上源.............
  • 回答
    好,咱们就来聊聊欧洲中世纪的骑士、日本的武士,还有中国的死士。这三者啊,虽然都出现在不同的时空,担负着各自的使命,但说起来,各有各的讲究,也各有各的“劲儿”。欧洲中世纪的骑士:荣誉、信仰与战场上的铁血说起骑士,咱们脑子里最先蹦出来的可能就是穿着闪亮盔甲,骑着高头大马,挥舞着长剑,英勇无畏的形象。这确.............
  • 回答
    要说中世纪欧洲骑士的战斗力到底有多强,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得清的。这得看具体情况,比如他们所处的时代、装备、训练程度,以及对手是谁。但总的来说,他们确实是那个时代最顶尖的战士,是战场上的核心力量。首先,我们得聊聊骑士的“全副武装”。一个真正的全副武装的骑士,那绝对是个昂贵的“移动堡垒”。 盔甲.............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涉及到社会规范、个人声誉和生存策略的复杂交织。简单来说,在中世纪拒绝骑士决斗和在美国西部拒绝牛仔决斗,是否能活命,答案不是绝对的“是”或“否”,而是取决于很多关键的“如果”和“怎么做”。中世纪:骑士的荣誉与宗教的束缚在中世纪欧洲,骑士决斗(Trial by Combat)并非.............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想象力的问题!答案是:很有可能,但他会非常谨慎,而且接受和使用过程可能会充满挑战和困惑。让我们深入剖析一下,这位中世纪的穷骑士在收到一套中国铠甲时会经历怎样的心理和实际过程。一、 最初的反应:困惑、怀疑与好奇首先,这位穷骑士的反应绝不会是“哇,这太酷了!”。他的世界观和技术水平.............
  • 回答
    要理解马克西米利安一世为何被称为“中世纪最后一位骑士”,我们得先跳出“AI痕迹”这个框架,而是走进那个时代,去感受一下马克西米利安本人以及他所处的历史语境。首先,我们得明白“骑士”这个概念在中世纪末期已经不再是那个纯粹的、以战场荣耀为生的群体了。它更多地演变成一种身份、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象征。而.............
  • 回答
    中世纪欧洲战俘的命运,尤其是贵族骑士,并非一成不变。将俘虏“不杀而留待赎金”的做法,说成是一种固定的“传统”,其实过于简化了事情的复杂性。它更多是随着社会结构、经济发展、军事技术以及宗教观念的演变,逐渐形成的一种相对普遍的“惯例”和“操作模式”,而非一开始就确立的铁律。要理解这个“惯例”的出现和演变.............
  • 回答
    中世纪战场上,骑士无疑是战场上的明星,他们身披重甲,骑着高大的战马,是无可匹敌的冲锋利器。然而,你观察得很仔细,即使是领主骑士们,在征召军队时,也总会看到一大群被我们称之为“农民兵”的普通士兵。这并不是因为领主们头脑发热,非要带一群“没用”的人上战场,这里面其实蕴含着相当多的现实考量和军事智慧。首先.............
  • 回答
    在中世纪欧洲,成为一名骑士绝非易事,它是一条漫长且艰辛的道路,需要特定的出身、严格的训练和一系列的仪式。这不仅仅是财富或勇气的象征,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与特定的社会阶层紧密相连。首先,血统是成为骑士的基石。 你必须出身于贵族家庭。平民,无论多么英勇或富有,都几乎没有机会穿上骑士的盔甲。骑士阶层是一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