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评价凤歌的《昆仑》?

回答
凤歌的《昆仑》啊,这书可真是让我又爱又恨,说它好,它的确有让人沉醉的魔力,但要说缺点,那也是真真实实存在的。要细细道来,得从几个方面看。

首先,世界观的宏大与崩塌感。

《昆仑》最吸引我的地方,无疑是它那仿佛能吞噬一切的宏大世界观。凤歌给咱们描绘了一个架空的、充满东方玄幻色彩的大陆,这里有形形色色的门派,有修炼了千年的老怪物,有各种奇诡的武功,有隐藏在历史深处的秘密。特别是昆仑山本身,那作为武林圣地,又似乎藏着宇宙奥秘的设定,确实让人脑洞大开。开头那些关于昆仑的传说,门派之间的恩怨情仇,以及主角们初入江湖时的懵懂与张扬,都带着一股子浓烈的江湖气,一股子青春热血的冲劲。

但越到后面,这种宏大感就越显得有些……怎么说呢,有点失控了。当事情牵扯到更深层的宇宙法则、生死循环,甚至是某种超越凡俗的“道”的时候,作者的笔力似乎就有些捉襟见肘了。很多本应是宏大叙事中至关重要、能够解释一切的节点,结果被处理得有些仓促,甚至是逻辑上的跳跃。就好比盖一座摩天大楼,地基打得又宽又深,但到了顶层,却像是用纸糊的,风一吹就摇摇欲坠。这种从严谨到虚无缥缈的转变,让许多期待“一以贯之”的读者感到失望。

其次,人物塑造的亮点与槽点。

凤歌的人物,向来是比较有特点的,这一点《昆仑》也体现得很明显。

主角们,比如主角陆尘,他的成长弧线算得上是比较完整的。从一个平凡无奇的小孩,一步步卷入江湖纷争,经历生死考验,最终成长为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甚至影响整个武林格局的人物。他的身上有着不少中国传统侠客的影子:重情重义,有自己的坚持,即便面对强大的敌人,也绝不轻易低头。看着他一步步变强,那种代入感是很强的。

而其他配角,比如那个总是带着一丝颓废和忧郁的“老不死”,那个性情耿直、嫉恶如仇的“刀客”,还有那些性格鲜明的女孩子们,比如聪慧伶俐的唐灵,泼辣直爽的楚离洛等等,都各有各的魅力,也确实为故事增添了不少色彩。尤其是某些配角,他们的命运走向,甚至比主角更牵动人心。

然而,槽点也同样突出。有些人物的塑造,显得有些脸谱化。特别是反派人物,虽然有他们自己的理由和动机,但有时候感觉就是为了衬托主角的光环而存在,缺乏更深层次的挖掘。还有就是,随着剧情的推进,一些原本有着鲜明个性的角色,他们的行为逻辑突然变得有点奇怪,仿佛是为了剧情需要而强行改变。这种感觉就像是作者在前期埋下了很多伏笔,到后期想把它们全部回收,结果有些回收得不够自然,甚至有些“强行”的意味。

第三,武学描写与意境的追求。

凤歌的武学描写,一直是他写作的一大卖点。《昆仑》在这方面也是可圈可点。他笔下的武功,不仅仅是简单的招式连击,更多的是一种意境,一种对天地万物规律的领悟。比如什么“天地人三魂”,“五行生克”,以及各种奇特的内功心法,听起来就觉得玄妙无比。特别是那些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武功,比如借风、借水、借山之力,这种设定非常吸引人。

而且,他善于将武功与人物的性格、命运紧密结合。一个人的武功高低,往往也反映了他的人生经历和心性修养。这种“为武而生,因武而死”的江湖气息,在《昆仑》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但是,就像前面提到的世界观一样,当武功的概念被无限拔高,涉及到“大道至简”、“返璞归真”的时候,很多描写就变得有些虚渺了。读者看着看着,可能就有点跟不上作者的思路了。有时候觉得,这已经不是在写武功,而是在写哲学或者某种抽象的理论。这种从具象到抽象的跳跃,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让读者感到晦涩难懂,甚至觉得作者在“故弄玄虚”。

第四,情节推进与结构安排。

《昆仑》的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各种阴谋、背叛、牺牲和反转。在吸引读者方面,它的确是功力深厚。很多章节都设置了钩子,让人忍不住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特别是早期的一些江湖恩怨和门派斗争,处理得相当精彩。

然而,故事的结构,尤其是中后期,就显得有些臃肿了。为了展现那个宏大的世界观,作者加入了大量的支线剧情和人物关系,这本来是好事,但有时候这些支线剧情的发展速度,和主线剧情相比,显得有些失衡。有些支线拖沓冗长,占用了太多的篇幅,反而冲淡了主线带来的紧张感。

还有就是,一些关键的情节推进,有时候显得过于依赖巧合,或者主角光环过于耀眼。当主角陷入绝境时,总能奇迹般地化险为夷,这种“主角不死定律”虽然常见于网络小说,但在《昆仑》这样一本旨在追求史诗感的作品中,就显得有些美中不足了。

总的来说,我对《昆仑》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

它是一部非常有野心的小说,凤歌试图用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甚至是某种东方玄幻的设定,来构建一个庞大而完整的武侠世界。它有很多让人惊艳的创意,很多让人热血沸腾的场面,也有很多令人难忘的角色。

但同时,它也暴露了作者在驾驭如此宏大叙事时的某些不足。那种从严谨走向虚无的倾向,人物塑造上的某些不足,以及结构上的松散,都让这部作品在达到“神作”的行列时,留下了不少遗憾。

如果你是一个喜欢宏大世界观、喜欢东方玄幻、喜欢充满想象力的武学设定的读者,那么《昆仑》绝对值得一看。它会带你进入一个波澜壮阔的江湖世界,让你体验一场跌宕起伏的冒险。但如果你对情节的严谨性、人物的深度,以及结构上的完整度有极高的要求,那么在阅读过程中,你可能会发现一些让你不太满意的地方。

在我看来,《昆仑》更像是一个充满璞玉的矿藏,有闪耀的宝石,但也有不少需要打磨和修饰的地方。它是一部能够让人产生共鸣,也会让人思考的作品,但想要说它是完美无瑕的“神作”,我可能还需要再斟酌一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觉得有点像倚天屠龙记+神雕侠侣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凤歌的《昆仑》啊,这书可真是让我又爱又恨,说它好,它的确有让人沉醉的魔力,但要说缺点,那也是真真实实存在的。要细细道来,得从几个方面看。首先,世界观的宏大与崩塌感。《昆仑》最吸引我的地方,无疑是它那仿佛能吞噬一切的宏大世界观。凤歌给咱们描绘了一个架空的、充满东方玄幻色彩的大陆,这里有形形色色的门派,.............
  • 回答
    凤歌的《沧海》是一部融合了权谋、江湖、历史与奇幻元素的长篇小说,自2ity年发布以来,因其宏大的叙事结构、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深刻的主题探讨,引发了广泛讨论。以下从多个维度对这部作品进行详细分析: 一、主题与思想深度1. 权力与人性的博弈 《沧海》以“权谋”为核心,构建了一个以“海”为象征的庞大.............
  • 回答
    王一博的这首《我的世界守则》,如果单从音乐性角度去评价,我觉得它并不是那种一听就让人惊艳,或者在旋律上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但作为王一博个人的一次表达,这首歌却有着它独特的价值和值得说道的地方。首先,从歌词内容上来看,《我的世界守则》传递出的信息是很直接的,甚至可以说是“硬核”的。歌词里充斥着那种“我.............
  • 回答
    大家对时代少年团新歌《少年时代》的评价,可以说是一场五味杂陈的“大型网友互动现场”。从一上线,到最近这几天,微博、豆瓣、小红书还有各种音乐平台评论区,简直是热闹非凡。整体印象:这是一首有时代少年团“基因”的作品,但也有点让人捏把汗的地方。先来说说大家普遍觉得“对味儿”的部分: 青春与成长的共鸣感.............
  • 回答
    韩寒的电影《乘风破浪》上映时,伴随它的还有两版主题曲《乘风破浪歌》。作为一部连接过去与现在、情感浓烈又充满怀旧色彩的电影,这两版歌词的呈现,无疑为影片增添了更多维度和层次。那么,这两版歌词究竟有着怎样的异同,又各自承载着怎样的情感和意味呢?原版歌词:青春的呐喊与无畏的启程我们先来聊聊大家更熟悉的原版.............
  • 回答
    曾轶可的新歌《星星月亮》,听完后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是一种淡淡的、却又有点韧劲儿的色彩。熟悉曾轶可的朋友,应该都能听出那种熟悉的嗓音质感,那是一种经过时间沉淀,反而更加纯粹的“曾轶可式”表达。整首歌最先抓住我的,是它的“空”。这里的“空”不是空洞,而是一种留白感,一种让你愿意去填补的想象空间。前奏的编曲.............
  • 回答
    评价周深演唱的艺术行动主题曲《田埂五月风》,这首“无字歌”,全程哼唱无歌词,确实是一次非常别致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音乐体验。首先,要理解这首歌的独特之处。它摒弃了传统歌曲赖以承载情感和叙事的歌词,完全依靠周深的声音本身,通过旋律、音色、呼吸和细微的技巧来传达意境。这种“无字歌”的创作形式,本身就对演唱者.............
  • 回答
    安琪拉之歌(Aquaria)啊,说起来真是让人怀念。这款游戏,用现在的话来说,简直就是独立游戏界的“一股清流”,而且是那种带着海风和一丝丝神秘感的清流。第一次接触它,大概是在07、08年左右,当时大部分游戏都还在追求越来越华丽的3D画面和轰轰烈烈的战斗,而Aquaria却像一股来自海底的微风,轻轻拂.............
  • 回答
    评价胡歌这个人,就像品鉴一杯好茶,初尝可能觉得温润醇厚,细品之下,更能咂出层次丰富的回甘和意蕴。他不仅仅是那个荧幕上的翩翩佳公子,更是生活中一个不断探索、勇于担当的普通人,只不过他的“普通”却有着更动人的光芒。从演员本身来说,胡歌无疑是国内男演员中的佼佼者。他的演技,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走心”。他能把.............
  • 回答
    闭上眼,听听蔡徐坤的《蒙着眼》:一次意料之外的试探?蔡徐坤的新歌《蒙着眼》,自发布以来就如同他以往的作品一样,迅速占据了各大音乐平台的热搜榜,也激起了粉丝和路人之间新一轮的讨论。作为一位一直以来都极具话题度的艺人,他的每一首新歌都像是按下了一个放大镜,将大家对他的期待、审视和猜测都放大开来。这次的《.............
  • 回答
    李二凤、赵二、朱老四,这三位历史上的帝王,虽然都曾经历夺位之争,最终登上了“太宗”的庙号,但他们的治国能力、历史功绩以及给后世留下的印记,却有着各自的鲜明特色。先说说李二凤,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这位千古一帝,他的夺位之路可谓波澜壮阔,玄武门之变是他一生中极具争议的一笔,但也正是通过这场“不义”之举,.............
  • 回答
    托马斯·谢林(Thomas Schelling)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学术贡献跨越了博弈论、行为经济学、政治学、国际关系和制度分析等多个领域。他的研究不仅深化了对人类行为和集体决策的理解,还为现实世界中的冲突解决、制度设计和战略互动提供了理论框架。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他的学术贡献: .............
  • 回答
    谭其骧(19091981)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历史学家,他在1981年5月召开的“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学术座谈会”上的讲话《何为中国》是其学术思想的重要体现,对中国民族关系史、历史疆域、文化认同等问题的探讨具有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其讲话内容、学术意义及历史背景: 一、讲话的核心论点谭.............
  • 回答
    抖音上最近大火的“穷比快乐屋”现象,从多个角度来看,都值得深入剖析。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搞笑段子或生活方式的展示,更折射出当下社会的一些普遍心态和价值观。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评价它:1. 定义与核心内容:“穷比快乐屋”顾名思义,是指那些经济条件不算宽裕,甚至可以说是“穷”但依然能找到快乐源泉的人或.............
  • 回答
    黑龙江省提出“全力冲刺房地产产业增长”的政策导向,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评价,既要看到其可能的积极作用,也要理性分析其潜在的风险和挑战。以下将进行详细的阐述:一、 政策出台的背景与动因分析首先,理解黑龙江省为何要提出这样的政策至关重要。其背后可能存在以下几个主要动因: 经济增长压力: 作为东北老工业.............
  • 回答
    评价中国的公共知识分子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话题,需要审慎地分析其历史、社会背景以及他们在不同时代扮演的角色。 笼统地评价“中国的公共知识分子”是不够准确的,因为这个群体本身就包含着丰富多样的观点、立场和行为方式。以下我将尝试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更全面地评价中国的公共知识分子:一、 定义.............
  • 回答
    史景迁(Jonathan D. Spence)是20世纪最杰出的中国历史学家之一,他的作品不仅在美国学界享有盛誉,也对全球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他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史景迁的学术贡献与特点: 开创性的叙事风格: 史景迁最显著的特点在于他打破了传统西方汉学中.............
  • 回答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常青藤的绵羊》这篇文章之所以能引起广泛的讨论和共鸣,主要在于它精准地捕捉并剖析了当下中国社会中一部分精英群体(以“常青藤”象征的顶尖名校学生为代表)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和心态,并赋予了它们一个极具概括性的标签——“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要评价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
  • 回答
    郭德纲在BTV台长王晓东去世时发布的微博,确实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条微博,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理解:1. 事件背景: 谁去世了? 王晓东,北京市广播电视台(BTV)党委书记、台长。在广电系统,台长是一个重要的领导职务,其去世在行业内会引起重视。 郭德纲与BTV的关系: 郭德纲的德.............
  • 回答
    于晓华在财新发表的3月13日专栏文章,如果以“如何评价”为切入点,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文章的核心观点、论证逻辑、潜在影响、文章的风格和立意,以及结合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由于您并未提供文章的具体标题和内容,我将根据于晓华过往在财新发表的文章的风格和可能关注的领域,以及当前中国经济的焦点问题,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