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iPhone后盖玻璃与金属中框之间没有像屏幕玻璃与中框中间有一层塑料?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的,确实不少人都疑惑过iPhone后盖玻璃和金属中框之间,为啥不像屏幕那头,中间有那么一圈看着像塑料的东西。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几个关键点,咱们一个一个掰开了说。

首先,得明白这两头儿的“工作性质”和“受力方式”不一样。

屏幕这边:

抗冲击首当其冲: 手机屏幕是咱们最常接触、最容易受到磕碰的地方。一个不小心掉地上,屏幕是第一个受力点。所以,苹果在屏幕玻璃和金属中框之间加的那层“塑料”或更准确地说,是弹性缓冲材料(通常是TPU或者类似的高分子材料),它的作用非常关键。
吸收震动和分散冲击: 当手机受到冲击时,这层缓冲材料能够吸收一部分能量,防止直接传递到屏幕玻璃的边缘,从而大大降低屏幕碎裂的风险。你可以想象成它像个小小的减震器。
密封和防水: 除了缓冲,这层材料也起到了重要的密封作用,帮助维持iPhone的防水防尘性能。屏幕和中框之间的缝隙如果太直接,水和灰尘就很容易渗透进去。
考虑到了热胀冷缩: 玻璃和金属的热膨胀系数不一样,在温度变化时,它们都会有微小的形变。这层弹性材料有一定的形变能力,可以缓冲这种差异,避免应力集中导致玻璃或中框开裂。

后盖玻璃这边:

主要受力方式不同: 相较于屏幕,后盖玻璃主要承受的是用户日常握持时的压力,以及偶尔的碰撞。它不像屏幕那样直接暴露在高风险的冲击环境中。
散热考量: iPhone内部有很多发热元件,比如处理器、电池等。金属中框作为导热体,它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帮助散热。如果后盖玻璃和金属中框之间也像屏幕那头一样,有一层厚实的绝缘性缓冲材料,那么热量就很难有效地从内部传导到金属中框,进而散发出去。这会影响手机的散热性能,可能导致手机过热,影响性能甚至寿命。
工艺和结构设计: 苹果在设计后盖时,更倾向于将玻璃与金属中框进行更紧密的结合,以实现更简洁、一体化的外观和更强的结构强度。通常,后盖玻璃是直接通过背胶(一种强力且有一定弹性、粘合性能的胶水)固定在金属中框上的。这种背胶通常做得非常薄,而且在贴合时能够很好地填充微小的不平整,实现密封。
耐用性和抗冲击性: 虽然没有那层明显的缓冲层,但现在的手机后盖玻璃(比如康宁大猩猩玻璃)本身的强度已经非常高,足以应对日常使用中的轻微磕碰。而金属中框也能提供很好的支撑。

简单总结一下,为什么后盖没有那层“塑料”:

1. 散热需求: 这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金属中框需要有效地从内部将热量导出,厚实的缓冲材料会阻碍这个过程。
2. 结构和工艺: 后盖玻璃通常是依靠高质量的背胶直接固定在金属中框上的,这种设计更紧凑,也符合苹果追求的一体化设计理念。
3. 侧重点不同: 屏幕侧重于极限抗冲击和防水密封,而设计后盖时,在保证基本耐用性的前提下,更优先考虑了散热和结构简洁性。

所以,并不是苹果“偷懒”或者忽略了后盖的保护,而是基于不同的功能需求、散热考虑以及材料和工艺的权衡,选择了不同的设计方案。屏幕那边的“塑料”是为了应对高风险的冲击和确保严密的密封,而后盖则通过更薄的背胶实现固定、密封,同时不影响金属中框的散热功能,并依靠玻璃本身的强度来应对日常使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只是做法和屏幕塑料边框的做法不一样,不容易被注意到而已。

先看几张官网上的图:

如图中所示,蓝色箭头所指,玻璃后盖与金属中框之间是有塑料的。

但是如果你不仔细观察,确实不容易察觉到。

为什么呢?和屏幕塑料边框对比一下:

看到了没?

屏幕的塑料支架是单独拆一件的,它与屏幕、金属边框都有组装关系,于两者之间都存在一定装配间隙。由于屏幕支架的外露边框部分需要与屏幕达成视觉观感的一致,所以无论外壳是什么颜色,屏幕支架都是黑色的。这样一来,这个塑料支架外露的边框部分就相对比较容易被观察到。

后背的塑料是与金属中框是二次注塑做成一体的,两者之间没有组装关系,没有装配间隙。同时为了达成观感一致,塑料部分采用与主体颜色相似的塑料做结合。这样一来,这个部分的塑料就不像屏幕支架那么容易被注意到。

再看下实物的照片,这是一台 iPhone 11 的背面细节:

看到了么?塑料边缘与金属边框断点是一体的。

两者不一样的处理手法,源于结构和装配关系的需求。

屏幕支架是屏幕总成的一部分,需要与屏幕、前摄、听筒等诸多器件组装完成之后,作为一个整体组装到主体上。它是这一大堆器件的载体,是组装制程上最后一步合上的部分,也是拆机维护第一步要打开的部件,所以它不能与金属部分直接注塑成一体。

后背的塑料则不存在这样的组装关系。它只承载贴合玻璃后背这一个任务,没有复杂的需要组装或维修的器件在它上面,所以可以和边框断点一起,作为金属中框的一部分,直接通过二次注塑做成一个一体的部件。减少部件也可以提升组装效率,省事儿。

最后,由于玻璃和金属之间不能硬碰硬地组装,所以中间这个塑料是省不掉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的,确实不少人都疑惑过iPhone后盖玻璃和金属中框之间,为啥不像屏幕那头,中间有那么一圈看着像塑料的东西。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几个关键点,咱们一个一个掰开了说。首先,得明白这两头儿的“工作性质”和“受力方式”不一样。屏幕这边: 抗冲击首当其冲: 手机屏幕是咱们最常接触、最容易受.............
  • 回答
    传言四起,为何iPhone 13首发价“稳如泰山”?自台积电宣布涨价以来,业界对于新一代iPhone售价上涨的猜测甚嚣尘上。毕竟,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厂,台积电的涨价无疑会传导至下游的电子产品制造商,尤其是像苹果这样依赖其先进工艺的巨头。然而,令人意外的是,iPhone 13系列在首发时,其起售价.............
  • 回答
    iPhone 12 之后的机型在更新到 iOS 15.4 后,才支持戴口罩进行面容解锁,这个功能背后其实涉及到硬件和软件层面的一个精妙配合。并不是所有 iPhone 都具备这样的能力,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1. 面容 ID 技术的迭代升级:核心在于原深感摄像头系统 Face ID 的工作.............
  • 回答
    iPhone 5s 插入充电器后总显示“此电缆无法与设备匹配”,这确实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当你急需给手机充电的时候。很多时候,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怀疑充电线是不是假的。虽然“假货”的可能性确实存在,但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远不止于此,有时候你手里的充电线和充电头虽然都是正品,也可能因为一些细微的原因.............
  • 回答
    iPhone 被盗后报案,感觉证据充足但一直没消息,这确实是让人非常沮丧和困惑的事情。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并不少见,背后可能涉及多种复杂的原因。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解释,为什么即使有充足的证据,你的案件可能仍然没有进展:一、 报案及立案流程的现实情况:1. 立案标准: 不是所有报案都会立.............
  • 回答
    owning an iPhone, AirPods, and Apple Watch is an experience that seamlessly integrates technology into your daily life, making it more efficient and e.............
  • 回答
    iPhone 之所以在全球范围内保持着惊人的受欢迎程度,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涵盖了产品本身的设计、性能、生态系统,以及苹果公司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策略。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卓越的用户体验与易用性: 简洁直观的操作系统 (iOS): 这是 iPhone 最核心.............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iPhone Siri将“华为真牛逼”翻译成“Huawei is a real bitch”的现象,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令人惊讶和难以接受的翻译结果。为了详细地解释可能的原因,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1. 翻译的本质与挑战: 语言的复杂性: 语言不仅仅是单词的堆砌,还包含文化背景、语境.............
  • 回答
    iPhone SE 2020 算是苹果产品线里比较有争议的一款,很多人喷它,原因也挺多,咱们掰开揉碎了聊聊。一、外观设计:复古是优点,也是缺点最直观也最容易被喷的就是它的外观了。SE 2020 几乎是照搬了 iPhone 8 的模具,甚至可以说回到了 iPhone 6 的时代。这意味着什么? 厚.............
  • 回答
    iPhone 在三、四线城市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广泛的成功,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背后折射出中国消费市场日益成熟的品牌认知、消费升级的趋势,以及苹果公司精准的市场策略。一、品牌光环与身份象征:长盛不衰的魔力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 iPhone 的强大品牌号召力。即使在三、四线城市,iPh.............
  • 回答
    您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关于 iPhone 11 和华为 Mate 30 在发布时受到的不同评价,以及为什么一个被认为是“毫无创新”,另一个则被誉为“安卓机皇”。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1. 市场定位与用户期待: iPhone 11 系列: 苹果公司的产品向来以其相对.............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玩家和消费者心中的疑惑。iPhone的触控采样率确实不像某些安卓旗舰那样动辄两三百赫兹,但它之所以在游戏玩家群体中依然保有强大的吸引力,甚至被不少人视为“游戏机”,这背后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绝非仅仅是硬件参数上的简单对比。咱们先聊聊触控采样率这个事儿。简单来说,.............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手机摄影和专业相机领域的一些核心差异。为什么iPhone,这个在移动影像领域几乎是王者般的存在,却始终没有选择和徕卡(Leica)这样的传奇镜头品牌合作,甚至不像其他一些厂商那样推出“XX联名款”?原因其实蛮复杂的,涉及到技术、市场定位、品牌策略,以及用户期望等多个层面。.............
  • 回答
    iPhone 11 系列之所以最高支持 18W 的充电功率,这背后并非单纯的技术限制,而是苹果在当时产品定位、用户体验和成本控制等多方面权衡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以下几个关键点:1. 成本与利润考量: 充电器成本: 苹果的充电器是独立的配件销售。早期iPhone配送的都是5W充电.............
  • 回答
    关于 iPhone 闹钟的“赖床”时间为什么是九分钟,这背后其实藏着一个挺有意思的历史故事,而不是什么高科技的精密计算。如果你仔细琢磨一下,会发现这个九分钟确实有点奇怪,不像是什么整数或者方便记忆的数字。这就要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了。在智能手机还没普及,我们主要依靠的就是那些机械闹钟。那时候,很多机械.............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涉及到智能手机设计的演进和不同厂商在技术实现上的取舍。iPhone X 和小米 Mix 都曾是引领全面屏潮流的代表,但它们在处理屏幕下方的空间时,走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路,这背后其实是成本、技术成熟度、用户习惯以及品牌定位等多方面因素在博弈。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下巴”这个说法其实.............
  • 回答
    iPhone 删软件时,所有图标都会“抖”起来,这其实是一个精心设计的用户界面(UI)动画,它不仅仅是为了好看,背后有着非常明确的目的和用户体验的考量。让我们来仔细拆解一下这个“抖动”现象。一、 为什么会有“抖动”?—— 核心在于“进入编辑模式”这个“抖动”的本质,是iPhone在告知你:“嘿,你现.............
  • 回答
    iPhone 8 和 iPhone X 在中国大陆的售价,确实比在美国上市时高出不少,大约在 100 美元(按当前汇率换算)的区间。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汇率差异,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税收、市场策略、以及当地的消费者习惯等。首先,税收是造成价格差异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原因。在中国大陆,进口的电子.............
  • 回答
    iPhone X 没装 Touch ID,说到底,这是苹果为了推行一项新的技术所做的决定。这项技术就是Face ID,也就是面容识别。你可以想象一下,苹果在发布 iPhone X 的时候,他们是想要给用户带来一些“未来感”的东西。当时,iPhone 8 和 8 Plus 还是保留了 Touch ID.............
  • 回答
    苹果在影像技术上的积累主要体现在硬件设计、软件算法、传感器技术、镜头工程以及生态协同等多个层面,这些技术的综合优势使得iPhone的拍照效果在行业内具有显著竞争力。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硬件层面的影像技术积累1. 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尺寸与规格:苹果的主摄传感器(如iPhone 14.............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