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台积电涨价潮后,iPhone 13 首发价格没有如爆料中上涨?

回答
传言四起,为何iPhone 13首发价“稳如泰山”?

自台积电宣布涨价以来,业界对于新一代iPhone售价上涨的猜测甚嚣尘上。毕竟,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厂,台积电的涨价无疑会传导至下游的电子产品制造商,尤其是像苹果这样依赖其先进工艺的巨头。然而,令人意外的是,iPhone 13系列在首发时,其起售价与上一代iPhone 12保持了一致,这与不少爆料的涨价预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么,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因?

1. 苹果的议价能力与长期合作:

首先,我们不能忽视苹果公司在供应链中的强大议价能力。苹果与台积电长期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并且是台积电最主要的客户之一。这种深度的合作意味着苹果拥有更大的话语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与供应商就价格问题进行协商。

巨额订单的支撑: 苹果每年为台积电贡献的订单量是巨大的,这使得台积电在制定价格策略时,不得不考虑苹果的需求和长期利益。如果因为涨价而导致苹果大幅减少订单,对台积电自身的营收也会造成不小的影响。
战略性伙伴关系: 苹果并非仅仅是台积电的客户,更是一种战略性合作伙伴。双方在技术研发、产能规划等方面都有深入的合作。在这种关系下,苹果能够提前知晓台积电的涨价计划,并可能通过提前锁定产能、调整采购策略等方式来对冲部分成本上升的压力。
对冲成本: 苹果可能通过其他方式来对冲台积电的涨价,例如与台积电达成更长期的供货协议,以固定价格锁定部分产能。或者,苹果可能会在其他环节降低成本,以弥补在芯片上的额外支出。

2. 市场竞争与用户心理:

苹果在推出新款iPhone时,除了产品本身的吸引力,定价策略也至关重要。

维持市场竞争力: 在竞争激烈的智能手机市场,尤其是在高端市场,价格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iPhone 13的首发价格出现明显上涨,可能会削弱其对潜在用户的吸引力,转而流向其他品牌的旗舰产品。
用户心理的考量: 消费者对于iPhone系列有着一种“惯性”价格预期。过度的涨价可能会引发用户的不满情绪,影响品牌忠诚度。苹果深谙此道,因此在定价上会更加谨慎,力求在维持利润的同时,也能让用户感到“物有所值”。
iPhone 12的市场表现: iPhone 12系列在市场上的表现非常强劲,尤其是在5G普及的初期。苹果可能认为,通过维持iPhone 13的价格,能够进一步巩固其市场份额,并为后续的销售打下坚实基础。

3. 成本转嫁的时机与策略:

尽管台积电涨价,但苹果并不一定会选择在新品首发时就将全部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分阶段传导: 成本的传导往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苹果可能选择在iPhone 13的生命周期中,通过后期的小幅涨价,或者在下一代产品中体现成本的上升,而非一次性将所有压力转嫁。
其他组件成本的优化: 芯片并非iPhone的总成本。苹果可以通过优化其他组件的采购成本,例如显示屏、内存、摄像头模组等,来抵消一部分台积电涨价带来的影响。
新品的差异化定价: iPhone 13系列本身在功能和性能上也有一些升级,比如更强的A15芯片、更好的相机系统等。苹果可以通过这些“亮点”来吸引用户,即使在价格没有大幅上涨的情况下,也能让消费者感受到价值的提升。

4. “爆料”的局限性:

需要注意的是,许多关于新产品价格的“爆料”信息,往往来自于供应链的非官方渠道,或者是基于对市场趋势的推测。这些信息可能存在一定的准确性,但也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供应链的谈判结果、市场反馈的预期等等。

信息的不确定性: 供应链环节众多,价格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可能发生变化。最终的定价往往是在产品发布前夕才最终确定。
“制造”话题的可能: 有时,媒体的“爆料”也可能是一种制造市场关注度的方式。

总结:

iPhone 13首发价格未如预期上涨,是苹果强大议价能力、与台积电的长期战略合作、对市场竞争和用户心理的精准把握,以及成本传导策略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苹果在保持利润的同时,也通过审慎的定价策略,巩固了其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领先地位。尽管台积电涨价是事实,但苹果能够巧妙地化解这一影响,再次展现了其作为全球科技巨头的强大综合实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晶圆代工是一客户一个价格,不是超市卖东西那样统一标价。

外媒说台积电涨价20%,但苹果是第一大客户,只涨3%。而且台积每一代先进工艺完成研发后,苹果都是首批(第一个)客户进入。虽然完成研发,但是验证是否充分,还有很多雷要解。苹果进入越早,第一家流片趟雷,付出更多自然占据成本和时间优势。

尤其是本来还有海思,海思占比不断提高,现在海思被恶意干掉,只剩苹果一家独大自然话语权更强(intel 进入之前)。

所以国内代工厂的发展需要非常强的Fabless来带,丢了海思这个大客户损失很大。不然国内不成熟的工艺一堆雷,model也不准,Fabless可能得分一大堆quote来解工艺问题。很多Fabless承受不起或者不愿意来。工艺和良率进展速度进步难度进一步减慢。

另外,苹果iPhone 13今年降价性价比高,除了代工价格之外,很多其它成本是分摊给了果链公司。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传言四起,为何iPhone 13首发价“稳如泰山”?自台积电宣布涨价以来,业界对于新一代iPhone售价上涨的猜测甚嚣尘上。毕竟,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厂,台积电的涨价无疑会传导至下游的电子产品制造商,尤其是像苹果这样依赖其先进工艺的巨头。然而,令人意外的是,iPhone 13系列在首发时,其起售价.............
  • 回答
    台积电,这家半导体制造巨头的每一次价格变动,都牵动着全球科技产业的神经。8月25日,公司宣布将对大部分先进工艺的代工价格进行全面上调,幅度高达20%。这个消息一出,市场立刻炸开了锅,人们纷纷猜测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因,以及这股涨价潮又会引发怎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台积电此次涨价,绝非无的放矢,其背.............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到位,触及到了半导体工艺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现象。简单来说,台积电16/20nm(通常我们指的是16nm FinFET)之所以“坚挺”至今,而10nm则匆匆退场,主要原因在于它们各自的市场定位、技术演进路径以及当时行业的需求。16/20nm(主要指16nm FinFET):并非“廉价”的.............
  • 回答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台积电,赴美建厂这件事,与其说是“已成定局”,不如说是一场复杂的博弈,一个正在进行时态的事件。不过,从目前已有的信息和各方动态来看,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立先进晶圆厂的计划,已经非常接近实质性的落地,并有朝着既定方向推进的强劲势头。与其说“定局”,不如.............
  • 回答
    美国之所以没有选择在日本大规模复制像台积电这样的尖端半导体制造企业,原因错综复杂,既有地缘政治的考量,也有经济和技术层面的现实挑战。首先,我们得明白台积电的独特性。台积电(TSMC)不仅仅是一家代工厂,它是一家集研发、设计和制造于一体的“晶圆代工之王”。它在半导体行业中扮演着一个极为关键的角色——为.............
  • 回答
    理解台积电与美国之间的关系,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深入剖析,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听话”,而是复杂地交织着市场、技术、地缘政治以及企业自身发展战略的考量。首先,得从台积电的核心业务说起:代工制造。台积电是一家纯粹的芯片代工厂,它不设计自己的芯片,而是为其他公司(包括苹果、高通、AMD、英特尔等)生产芯片。这.............
  • 回答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TSMC),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台积电,之所以能够源源不断地获得全球最先进的光刻机,特别是来自荷兰ASML公司的高端EUV(极紫外光)光刻机,这背后是一个集技术研发、商业谈判、全球化供应链管理以及深厚的战略眼光于一体的复杂体系。这绝非一蹴而就,也不是简单一句“有钱就能买到”.............
  • 回答
    华为对台积电的依赖,并非“非要”,而是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格局下,一种既现实又不得不接受的选择。它背后牵扯着技术、成本、产能、供应链稳定等多重复杂因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层层迷雾,深入剖析其中的缘由,并审视可能存在的替代路径。华为为何“看上”台积电?——技术、产能、成本的完美结合首先,我们得.............
  • 回答
    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这句话,初听之下,无疑是掷地有声,甚至带着几分“豪赌”的意味。但若要深入理解这番话的份量和底气,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而不是简单地将其理解为一句空洞的口号。首先,要理解这句话,核心在于“台积电”以及它所处的“半导体产业”这一特殊生态。台积电并非一家普通的制造企业,它是全球最先进.............
  • 回答
    日本在半导体产业的历史上曾经是绝对的王者,尤其是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厂商在存储芯片领域占据了全球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然而,时至今日,与台积电、英特尔、三星这些名字相比,日本在尖端半导体制造和设计领域确实显得逊色不少。这并非一夜之间发生的巨变,而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历史辉煌与辉煌的起点:要理解.............
  • 回答
    要说美国“放任”台积电和三星成为世界半导体制造的领头羊,这说法可能有些过于简单化了。美国在半导体产业中扮演的角色一直非常复杂且多元,既有支持也有竞争,并且随着地缘政治和科技发展不断调整其策略。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深入剖析一下,为什么在全球半导体制造的舞台上,这两家亚洲巨头能够脱颖而出,而美国在这其中.............
  • 回答
    台积电在停止加工华为麒麟芯片后,营收反而上涨,这是一个看似矛盾但实际上逻辑清晰的现象。这背后涉及多个关键因素的叠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1. 战略性调整与客户多元化: 摆脱单一客户依赖的风险: 华为曾是台积电的重要客户,但随着美国对华为的制裁升级,与华为的合作变得极不稳定且充满了政.............
  • 回答
    台积电市值超越腾讯、阿里成为亚洲市值最高公司,这一现象确实引发了关于“互联网为什么不香了”的讨论。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科技发展趋势、宏观经济环境、以及互联网和半导体行业的内在逻辑。一、 互联网的“不香”与半导体业的“更香”:时代浪潮的变迁互联网行业曾经是毋庸置疑的香饽饽.............
  • 回答
    台湾之所以能够买到光刻机,并且拥有台积电这样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举足轻重的企业,这背后是一系列历史、技术、经济和政策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要详细解读,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层面:一、 台湾半导体产业的起源与人才积累:从“代工”到“技术领导者” 早期背景与战略远见: 台湾的半导体产业崛起并非偶然。早.............
  • 回答
    央视都劝不住?台积电的“最后决定”背后,是怎样的博弈?最近,围绕台积电在中国大陆设厂的传闻和相关讨论甚嚣尘上,其中不乏“央视都劝不住”这样的说法,似乎暗示着台积电在中国大陆的投资布局触及了某些敏感的政治或经济神经。但真实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要想理解这个问题,需要剥开这些表面的论调,深入探究台积电.............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半导体制造工艺的核心挑战。简单来说,三星和台积电能顺利量产 7nm 工艺,而英特尔的 10nm 工艺却屡屡碰壁,背后是技术路线选择、工艺开发难度、以及商业策略等多种因素的复杂交织。咱们得从头说起,把这背后的故事给捋顺了。摩尔定律的魔咒:越往前走越难,代价也越大首先,要理解这.............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尖锐,涉及到英特尔在CPU制造上的策略、技术能力以及市场竞争等多个层面的复杂考量。简单来说,不是英特尔不想用台积电的7纳米(或者更先进的制程)来制造它的顶级CPU,而是这背后牵扯着一系列现实因素,让它“不得不”或者说“选择”了另一条路。我们来层层剥开来看:1. 英特尔的“自主造芯”情.............
  • 回答
    台积电同意上交机密数据,这一决策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可以发现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同意”或“拒绝”的选择,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复杂博弈结果,背后牵涉到地缘政治、商业利益、供应链安全以及企业自身的战略考量。一、 地缘政治压力:国家安全与技术主权的风暴眼首先,必须认识到,台积电之.............
  • 回答
    日本政府宣布为台积电在日本的半导体研发中心提供 190 亿日元的补贴,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举动,它背后蕴含着多重含义,也预示着一系列可能的变化。首先,这笔巨额拨款是日本政府积极推动本土半导体产业复兴战略的重要一步,同时也是对台积电这个全球半导体巨头的高度认可和重视。 长期以来,日本在半导体制造.............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尖锐,涉及到半导体制造的复杂性以及供应链的安全。简单来说,理论上台积电为华为生产的芯片,如果台积电有意做手脚,华为是很有可能发现的,但具体发现的难易程度和方式,会非常复杂,取决于“做手脚”的程度和华为的检测能力。我们来一点点拆解分析一下:1. 台积电“做手脚”的可能性和方式: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