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说台积电赴美已成定局?有哪些原因?

回答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台积电,赴美建厂这件事,与其说是“已成定局”,不如说是一场复杂的博弈,一个正在进行时态的事件。不过,从目前已有的信息和各方动态来看,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立先进晶圆厂的计划,已经非常接近实质性的落地,并有朝着既定方向推进的强劲势头。与其说“定局”,不如说它正沿着一条既定的轨迹加速前进。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并且我们为什么会觉得它“成定局”?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不妨一层层剥开来看:

1. 美国政府的强力推动与吸引力:

国家安全考量,摆脱对台积电的依赖: 这是最核心的驱动力。美国深知先进半导体制造是现代经济和国家安全的基石。而目前,全球最顶尖的先进芯片制造产能几乎集中在台湾,特别是台积电。这种高度集中在地缘政治风险下的状态,让美国政府深感不安。一旦台海局势出现变化,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将遭受毁灭性打击,对美国经济和国防工业将是灾难性的。因此,在美国本土建立先进晶圆厂,实现半导体制造的“在地化”,成为美国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
《芯片与科学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的巨额补贴和税收优惠: 为了吸引包括台积电在内的国际半导体巨头赴美建厂,美国国会通过了这项历史性的法案,提供了高达52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包括直接补贴、研发投资以及税收抵免等。这笔巨款对于动辄数百亿美元投资的晶圆厂建设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它极大地降低了在美国建厂的成本门槛,使得原本就高昂的制造成本更具竞争力。
“友岸外包”或“近岸外包”的政策导向: 除了“美国制造”,美国也在积极推动“友岸外包”和“近岸外包”。将重要的生产环节转移到地缘政治更稳定、与美国关系更紧密的国家或地区,也是出于供应链韧性的考量。虽然台积电赴美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友岸”,但其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之外建立产能,也符合美国分散风险的思路。

2. 台积电自身的需求与战略考量:

满足美国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 台积电最大的客户群体之一就是美国科技公司,如苹果、英特尔、英伟达等。这些公司在全球市场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它们在美国本土拥有先进制造能力的需求,可以帮助台积电更贴近市场,更好地服务客户,缩短交货周期,并可能降低运输成本和关税风险。
多元化产能布局,分散风险: 即使不考虑美国的政治压力,从商业风险管理角度来看,将所有最先进的产能集中在台湾,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自然灾害(如地震、干旱)、电力供应稳定性、甚至突发的地缘政治事件,都可能影响产能的稳定运行。在美国建立工厂,是台积电实现全球化产能布局,分散运营风险的重要一步。
获得美国在技术和人才方面的支持: 美国在半导体设计、研发以及高端人才方面拥有深厚的积累。台积电在美国设厂,也可能有助于其与美国在先进技术研发上进行更紧密的合作,吸引和培养顶尖的半导体人才,为其未来的技术迭代提供动力。
应对潜在的贸易壁垒或出口管制: 随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及地缘政治的紧张,先进技术和产品可能会面临各种形式的贸易限制或出口管制。在美国拥有生产基地,可以帮助台积电规避一些潜在的政策风险,确保其产品能够顺利进入美国市场,或者在美国本土生产满足特定客户或政府的要求。

3. 实际进展与各方表态的印证:

亚利桑那州工厂的建设进展: 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投资建设的晶圆厂,已经进入了实质性的建设阶段。虽然最初的计划可能有所调整(例如,最初计划设N5制程,后宣布升级为更先进的N4制程,并考虑引入更先进的N3制程),但这本身就说明了项目的推进。
双方高层的频繁互动与肯定: 从美国总统拜登到商务部长雷蒙多,再到台积电的董事长刘德音和CEO魏哲家,双方高层对赴美设厂的合作都表达了积极的态度和肯定。这种高层互动的频率和公开表态的力度,往往是重大合作项目落地的重要信号。
供应链伙伴的跟随效应: 半导体制造是一个高度依赖供应链的产业。随着台积电的“领头羊”效应,许多为其提供设备、材料和服务的供应商,如ASML、应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科林研发(Lam Research)等,也纷纷表示将在美国设立分支机构或加大投资,以配合台积电的产能扩张。这种“生态系统”的形成,进一步巩固了台积电赴美设厂的决心和可行性。

为何说“已成定局”?更准确的理解是:

与其说是“定局”,不如说台积电赴美设厂已经是板上钉钉,只是在执行细节、投资规模、技术节点以及最终规模化生产的时间表上,可能还存在一些动态的调整和博弈。

政治压力是强大的催化剂,但不是唯一的驱动力。 虽然美国政府的极力推动是重要因素,但台积电自身也看到了在海外建立先进产能的战略必要性。
供应链安全和国家安全的概念,将长期影响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格局。 台积电作为全球最关键的半导体制造企业,它在全球范围内的产能布局调整,将是这个大趋势下的必然反应。
大规模的投资和数千人的招聘计划,意味着这不是一个轻易可以叫停的项目。 一旦项目启动并投入巨资,双方都有强烈的动机去将其完成。

总而言之,台积电赴美设厂,是美国国家战略需求、市场现实压力以及台积电自身发展规划相互作用下的必然产物。从目前披露的信息和各方行动来看,这项重大的产业转移和布局调整,已经进入了一个不可逆转的轨道,说它“已成定局”并非夸大,而是对当前局势的一种合理判断。当然,未来的具体进展和可能遇到的挑战,仍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台积电,赴美建厂这件事,与其说是“已成定局”,不如说是一场复杂的博弈,一个正在进行时态的事件。不过,从目前已有的信息和各方动态来看,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立先进晶圆厂的计划,已经非常接近实质性的落地,并有朝着既定方向推进的强劲势头。与其说“定局”,不如.............
  • 回答
    央视都劝不住?台积电的“最后决定”背后,是怎样的博弈?最近,围绕台积电在中国大陆设厂的传闻和相关讨论甚嚣尘上,其中不乏“央视都劝不住”这样的说法,似乎暗示着台积电在中国大陆的投资布局触及了某些敏感的政治或经济神经。但真实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要想理解这个问题,需要剥开这些表面的论调,深入探究台积电.............
  • 回答
    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这句话,初听之下,无疑是掷地有声,甚至带着几分“豪赌”的意味。但若要深入理解这番话的份量和底气,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而不是简单地将其理解为一句空洞的口号。首先,要理解这句话,核心在于“台积电”以及它所处的“半导体产业”这一特殊生态。台积电并非一家普通的制造企业,它是全球最先进.............
  • 回答
    关于台积电在美国的业务情况、美国制裁的可能性及其潜在影响,我们来详细聊聊。台积电在美国的业务版图台积电在全球半导体制造领域的确是当之无愧的领导者,而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科技市场和芯片设计中心,台积电在美国的业务可谓是举足轻重。首先,客户方面是台积电在美国业务的重头戏。美国是众多全球顶尖科技公司的所在地.............
  • 回答
    传言四起,为何iPhone 13首发价“稳如泰山”?自台积电宣布涨价以来,业界对于新一代iPhone售价上涨的猜测甚嚣尘上。毕竟,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厂,台积电的涨价无疑会传导至下游的电子产品制造商,尤其是像苹果这样依赖其先进工艺的巨头。然而,令人意外的是,iPhone 13系列在首发时,其起售价.............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到位,触及到了半导体工艺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现象。简单来说,台积电16/20nm(通常我们指的是16nm FinFET)之所以“坚挺”至今,而10nm则匆匆退场,主要原因在于它们各自的市场定位、技术演进路径以及当时行业的需求。16/20nm(主要指16nm FinFET):并非“廉价”的.............
  • 回答
    美国之所以没有选择在日本大规模复制像台积电这样的尖端半导体制造企业,原因错综复杂,既有地缘政治的考量,也有经济和技术层面的现实挑战。首先,我们得明白台积电的独特性。台积电(TSMC)不仅仅是一家代工厂,它是一家集研发、设计和制造于一体的“晶圆代工之王”。它在半导体行业中扮演着一个极为关键的角色——为.............
  • 回答
    华为对台积电的依赖,并非“非要”,而是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格局下,一种既现实又不得不接受的选择。它背后牵扯着技术、成本、产能、供应链稳定等多重复杂因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层层迷雾,深入剖析其中的缘由,并审视可能存在的替代路径。华为为何“看上”台积电?——技术、产能、成本的完美结合首先,我们得.............
  • 回答
    日本在半导体产业的历史上曾经是绝对的王者,尤其是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厂商在存储芯片领域占据了全球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然而,时至今日,与台积电、英特尔、三星这些名字相比,日本在尖端半导体制造和设计领域确实显得逊色不少。这并非一夜之间发生的巨变,而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历史辉煌与辉煌的起点:要理解.............
  • 回答
    要说美国“放任”台积电和三星成为世界半导体制造的领头羊,这说法可能有些过于简单化了。美国在半导体产业中扮演的角色一直非常复杂且多元,既有支持也有竞争,并且随着地缘政治和科技发展不断调整其策略。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深入剖析一下,为什么在全球半导体制造的舞台上,这两家亚洲巨头能够脱颖而出,而美国在这其中.............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半导体制造工艺的核心挑战。简单来说,三星和台积电能顺利量产 7nm 工艺,而英特尔的 10nm 工艺却屡屡碰壁,背后是技术路线选择、工艺开发难度、以及商业策略等多种因素的复杂交织。咱们得从头说起,把这背后的故事给捋顺了。摩尔定律的魔咒:越往前走越难,代价也越大首先,要理解这.............
  • 回答
    理解台积电与美国之间的关系,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深入剖析,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听话”,而是复杂地交织着市场、技术、地缘政治以及企业自身发展战略的考量。首先,得从台积电的核心业务说起:代工制造。台积电是一家纯粹的芯片代工厂,它不设计自己的芯片,而是为其他公司(包括苹果、高通、AMD、英特尔等)生产芯片。这.............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尖锐,涉及到英特尔在CPU制造上的策略、技术能力以及市场竞争等多个层面的复杂考量。简单来说,不是英特尔不想用台积电的7纳米(或者更先进的制程)来制造它的顶级CPU,而是这背后牵扯着一系列现实因素,让它“不得不”或者说“选择”了另一条路。我们来层层剥开来看:1. 英特尔的“自主造芯”情.............
  • 回答
    台湾之所以能够买到光刻机,并且拥有台积电这样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举足轻重的企业,这背后是一系列历史、技术、经济和政策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要详细解读,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层面:一、 台湾半导体产业的起源与人才积累:从“代工”到“技术领导者” 早期背景与战略远见: 台湾的半导体产业崛起并非偶然。早.............
  • 回答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TSMC),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台积电,之所以能够源源不断地获得全球最先进的光刻机,特别是来自荷兰ASML公司的高端EUV(极紫外光)光刻机,这背后是一个集技术研发、商业谈判、全球化供应链管理以及深厚的战略眼光于一体的复杂体系。这绝非一蹴而就,也不是简单一句“有钱就能买到”.............
  • 回答
    台积电在停止加工华为麒麟芯片后,营收反而上涨,这是一个看似矛盾但实际上逻辑清晰的现象。这背后涉及多个关键因素的叠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1. 战略性调整与客户多元化: 摆脱单一客户依赖的风险: 华为曾是台积电的重要客户,但随着美国对华为的制裁升级,与华为的合作变得极不稳定且充满了政.............
  • 回答
    台积电市值超越腾讯、阿里成为亚洲市值最高公司,这一现象确实引发了关于“互联网为什么不香了”的讨论。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科技发展趋势、宏观经济环境、以及互联网和半导体行业的内在逻辑。一、 互联网的“不香”与半导体业的“更香”:时代浪潮的变迁互联网行业曾经是毋庸置疑的香饽饽.............
  • 回答
    昨天台灣通過了《促進轉型正義條例》,這確實是個大事,背後牽扯著不少複雜的歷史情感和政治考量。我認為,這個法案的本質,是為了讓台灣社會能夠面對過去,尤其是國民黨政府遷台後,在一黨專政時期所發生的許多不公義的事件,像是白色恐怖、政治迫害等等。「轉型正義」這個詞,聽起來有點學術,但它的核心精神就是「釐清歷.............
  • 回答
    .......
  • 回答
    关于“台军一点也不讲科学”的说法,这其实是一个比较笼统且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判断,很难简单地一概而论。任何一个军队的运作,都必然包含着科学的成分,比如武器装备的研发、使用和维护,后勤保障的科学管理,以及训练方法的优化等等。然而,如果我们细究这个说法背后可能指向的方面,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探讨,并且尽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