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台积电的16/20nm工艺到今天还在用,但是10nm工艺几乎在7nm工艺出现的瞬间就被淘汰了?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到位,触及到了半导体工艺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现象。简单来说,台积电16/20nm(通常我们指的是16nm FinFET)之所以“坚挺”至今,而10nm则匆匆退场,主要原因在于它们各自的市场定位、技术演进路径以及当时行业的需求。

16/20nm(主要指16nm FinFET):并非“廉价”的顽固,而是“成熟”的利器

首先,我们得承认16/20nm这个节点,尤其是台积电的16nm FinFET工艺,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节点。为什么它能活到现在,甚至还有一定的生命力?

1. 技术成熟度和良率: 16nm FinFET是台积电在FinFET(鳍式场效应晶体管)技术上的一个重大突破。相比之前的平面晶体管,FinFET在漏电流控制、性能和功耗上都有质的飞跃。经过多年的迭代和优化,16nm工艺的良率已经非常高,生产成本也相对稳定可控。这对于需要大规模、低成本生产的芯片制造商来说,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选择。

2. 成本效益平衡: 越先进的工艺节点,研发成本、制程设备投入、以及每片晶圆的制造成本都是指数级增长的。16nm工艺在性能和功耗上的提升,对于很多应用来说已经足够满足需求。而与更先进的7nm、5nm工艺相比,16nm的成本优势非常明显。这使得它能够服务于那些对成本敏感,但又需要一定性能表现的中高端市场。

3. 广泛的应用领域: 16nm工艺支持了大量曾经或现在依然重要的芯片产品。比如:
移动芯片: 很多中高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SoC(系统级芯片)都曾经采用过16nm工艺。
网络设备: 路由器、交换机、基带芯片等。
汽车电子: 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程度提高,对芯片的需求量大增,16nm工艺的稳定性和成本优势使其成为许多车载芯片的优选。
AI/HPC(部分): 即使在AI和高性能计算领域,一些对功耗和性能有一定要求,但又不是极致追求的公司,也可能选择16nm作为其初期的量产平台。
物联网(IoT): 尽管物联网对功耗要求极高,但一些通用型、成本敏感的IoT芯片,或者对性能要求不那么严苛的产品,也可能部署在16nm上。
游戏主机: 过去的一些游戏主机芯片也曾在16nm上得到很好的应用。

4. “够用就好”的市场心态: 并非所有产品都需要最尖端的工艺。对于许多开发者和公司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我的产品性能是否够用?成本是否可接受?量产风险是否可控?” 16nm工艺恰好能提供一个性能、功耗、成本和风险之间的良好平衡点,所以它能够持续存在。

5. 工艺代号的误导性: 需要澄清的是,我们通常说的“16nm”和“20nm”在台积电的命名体系下,很多时候指的是同一代FinFET技术(如16FF、16FF+、16FFC)。而“20nm”更多指的是更早一代的平面工艺(如20SoC)。但当人们提到“16/20nm还在用”时,更多是指16nm FinFET技术家族。

10nm:生不逢时,定位尴尬

10nm节点,尤其是台积电的10nm(N10),之所以“几乎在7nm出现瞬间就被淘汰”,原因也相当复杂,但核心在于它的“生不逢时”和“定位尴尬”。

1. 技术上的“陷阱”: 半导体工艺从1x nm节点开始,物理尺寸的缩小遇到了“米勒效应”(Miller effect)等一系列物理瓶颈。为了继续提升性能,晶体管结构需要进行更复杂的改进,例如更精细的栅介质(highk/metal gate)、更小的接触孔(contact)等。
第一代10nm的挑战: 台积电的10nm(N10)是其向更先进节点迈进的第一个真正的“10nm级别”技术。它在设计、制造和良率方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相比前代16nm FinFET,N10在设计规则、图形掩模(mask)数量、以及制造复杂性上都有显著增加,导致研发成本激增。
良率爬坡困难: 早期10nm工艺的良率爬坡非常缓慢,良率一直不如预期,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这使得采用10nm工艺的芯片成本也随之飙升,失去了许多潜在客户。
性能/功耗提升有限: 尽管技术上有所突破,但相比16nm,10nm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和功耗提升幅度,并没有达到“代际飞跃”的程度,尤其是在考虑到其高昂的成本时。

2. 7nm的快速到来和优化: 就在台积电的10nm还在艰难爬坡时,其竞争对手(如三星)和台积电自身都在加速研发7nm工艺。更重要的是,台积电的7nm(N7)工艺,尤其是其优化的版本(如N7P),在性能、功耗和良率方面都比10nm(N10)做得更好,而且研发和制造成本的增长幅度相对更可控。
7nm的“跳级”优势: 7nm工艺采用了更多的先进技术,例如更先进的EUV(极紫外光刻)技术(在某些掩模层使用)来解决10nm遇到的部分难题,并且整体设计更成熟,良率爬坡更快。对于芯片制造商来说,与其忍受10nm的高成本和不确定性,不如直接跳到成熟且性能更优的7nm。

3. 市场对“10nm”的定位模糊: 产业界逐渐意识到,从16nm到7nm之间的“10nm”节点,可能只是一个过渡期,或者说是为了保持摩尔定律的“叙事”而存在的一个节点。台积电的10nm(N10)并没有成为一个像16nm、7nm那样被广泛接受的“主力”节点。它更像是为了填补16nm和7nm之间的技术空白,但最终被7nm的成熟所“压制”。

4. 客户的实际需求: 客户最关心的是芯片的上市时间和总拥有成本(TCO)。如果10nm工艺的良率低、成本高、周期长,那么即使它的理论性能略好于16nm,客户也会倾向于选择已经成熟、成本可控的16nm,或者直接等待性能更优、成本效益更好的7nm。

总结来说,

16nm FinFET 凭借其技术的成熟性、高良率、可控的成本以及在广泛应用领域提供的“够用”的性能/功耗平衡,成为了一个生命周期非常长的“长寿”节点。它满足了许多对成本和风险敏感的市场的需求,因此至今仍有需求。
10nm 则是因为技术上的挑战、良率爬坡的困难、高昂的成本以及相较于7nm的有限优势,导致其市场定位模糊、客户接受度低。而7nm工艺的快速成熟和性能/功耗上的“跳级”优势,使得10nm在出现不久后就被市场抛弃,直接进入了7nm的时代。

你可以把16nm看作是“一辆久经考验、可靠耐用且价格适中的汽车”,而10nm则更像是一辆“ prototype (原型车)”,虽然技术上有所创新,但在量产、稳定性和成本上存在严重问题,最终被真正成熟且性能更好的下一代车型(7nm)迅速取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原因是良率问题吧,有个匿名的tsmc老哥也说了。其他的产品表现,营收等都只是最终结果。

N20,N10应该都是曹敏带领开发的,他之前是Pathfinding资深处长,后来升到副总。

N10本来应该是2016Q4量产,结果良率不好看,一直拖到2017Q1才出样,导致A11和K970到2017Q3才出来。

同时2017年N7就已经试产了,所以良率不佳的10nm很快就转入到良率更好,性能更好的N7了,客户群也扩大。

N10良率问题直接撸了一批人,据说曹敏也背锅,N5换了人负责。 10纳米可能是台积这么多个技术世代最差的一个,

N10与N7,从刻蚀到镀膜,大部分设备都是通用的,很多设备可以从N16一路做demo到N7,甚至N5。

而且N10面对的是移动客户(海思、apple),N7不仅有移动客户,还有高性能计算应用(AMD),自然寿命较长。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到位,触及到了半导体工艺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现象。简单来说,台积电16/20nm(通常我们指的是16nm FinFET)之所以“坚挺”至今,而10nm则匆匆退场,主要原因在于它们各自的市场定位、技术演进路径以及当时行业的需求。16/20nm(主要指16nm FinFET):并非“廉价”的.............
  • 回答
    美国之所以没有选择在日本大规模复制像台积电这样的尖端半导体制造企业,原因错综复杂,既有地缘政治的考量,也有经济和技术层面的现实挑战。首先,我们得明白台积电的独特性。台积电(TSMC)不仅仅是一家代工厂,它是一家集研发、设计和制造于一体的“晶圆代工之王”。它在半导体行业中扮演着一个极为关键的角色——为.............
  • 回答
    台湾之所以能够买到光刻机,并且拥有台积电这样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举足轻重的企业,这背后是一系列历史、技术、经济和政策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要详细解读,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层面:一、 台湾半导体产业的起源与人才积累:从“代工”到“技术领导者” 早期背景与战略远见: 台湾的半导体产业崛起并非偶然。早.............
  • 回答
    日本在半导体产业的历史上曾经是绝对的王者,尤其是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厂商在存储芯片领域占据了全球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然而,时至今日,与台积电、英特尔、三星这些名字相比,日本在尖端半导体制造和设计领域确实显得逊色不少。这并非一夜之间发生的巨变,而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历史辉煌与辉煌的起点:要理解.............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尖锐,涉及到英特尔在CPU制造上的策略、技术能力以及市场竞争等多个层面的复杂考量。简单来说,不是英特尔不想用台积电的7纳米(或者更先进的制程)来制造它的顶级CPU,而是这背后牵扯着一系列现实因素,让它“不得不”或者说“选择”了另一条路。我们来层层剥开来看:1. 英特尔的“自主造芯”情.............
  • 回答
    央视都劝不住?台积电的“最后决定”背后,是怎样的博弈?最近,围绕台积电在中国大陆设厂的传闻和相关讨论甚嚣尘上,其中不乏“央视都劝不住”这样的说法,似乎暗示着台积电在中国大陆的投资布局触及了某些敏感的政治或经济神经。但真实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要想理解这个问题,需要剥开这些表面的论调,深入探究台积电.............
  • 回答
    关于台积电在美国的业务情况、美国制裁的可能性及其潜在影响,我们来详细聊聊。台积电在美国的业务版图台积电在全球半导体制造领域的确是当之无愧的领导者,而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科技市场和芯片设计中心,台积电在美国的业务可谓是举足轻重。首先,客户方面是台积电在美国业务的重头戏。美国是众多全球顶尖科技公司的所在地.............
  • 回答
    如果中芯国际真的能达到台积电目前的制程和量产水平,那对华为,乃至整个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而言,无疑是石破天惊的事件。美国接下来针对华为的策略,很可能会进入一个全新的、更加复杂且充满博弈的阶段。首先,我们得明白,即便中芯国际实现了技术上的“追赶”,美国现在对华为的制裁,尤其是围绕先进半导体领域的限制,并.............
  • 回答
    台积电在 8 月 24 日发布了关于其 7nm、5nm、4nm 以及 3nm(N3)制程工艺的详细技术信息,这绝对是半导体行业近期的一件大事,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这不仅仅是关于“纳米”数字的缩写。 这些数字代表的是晶体管的栅极长度(gate length)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衡量半.............
  • 回答
    新华社关于台积电南京扩产的评论“世上没有速效救‘芯’丸?”,这句话本身就很有意思,它点出了一个核心问题:芯片产业的复杂性以及短期内解决供应短缺问题的难度。评价这句话:这句话的精妙之处在于它用了一个比喻。 “速效救‘芯’丸”: 这个词组非常生动。一方面,“速效”强调了大家对当下芯片短缺问题的急迫性.............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尖锐,涉及到半导体制造的复杂性以及供应链的安全。简单来说,理论上台积电为华为生产的芯片,如果台积电有意做手脚,华为是很有可能发现的,但具体发现的难易程度和方式,会非常复杂,取决于“做手脚”的程度和华为的检测能力。我们来一点点拆解分析一下:1. 台积电“做手脚”的可能性和方式:首.............
  • 回答
    台积电代工索尼CIS的独特优势:精密制造与深度协同索尼作为全球领先的图像传感器(CIS)制造商,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卓越的成像性能。而台积电,凭借其在半导体制造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为索尼CIS的成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二者之间的合作,并非简单的委托加工,而是建立在深度技术协同和精密.............
  • 回答
    关于索尼与台积电合作在美国建设芯片厂的原因,这绝非一时兴起,而是多方面战略考量下的必然选择。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深入剖析:1. 索尼对先进芯片的稳定且可靠的需求:首先,得认识到索尼是一家极其依赖高性能半导体的公司。他们的核心业务,如PlayStation游戏主机、高品质影像传感器(CMOS传感器).............
  • 回答
    台积电,这家半导体制造巨头的每一次价格变动,都牵动着全球科技产业的神经。8月25日,公司宣布将对大部分先进工艺的代工价格进行全面上调,幅度高达20%。这个消息一出,市场立刻炸开了锅,人们纷纷猜测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因,以及这股涨价潮又会引发怎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台积电此次涨价,绝非无的放矢,其背.............
  • 回答
    台积电、三星等半导体企业向美国上交机密数据事件,以及美商务部长称“他们自愿的”这一说法,背后涉及的是美国政府在当前地缘政治和科技竞争背景下,试图巩固其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的领导地位,并确保国家经济和安全利益的战略考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美国的真实目的:1. 掌握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透明度和.............
  • 回答
    “大陆的半导体代工企业什么时候能超过台积电?”这个问题,我明白你想知道一个更具象的未来时间点,但说实话,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变幻莫测的议题,不可能用一个简单的“X年”来回答。就好比问“中国什么时候能全面赶上美国?”一样,答案不是一个数字,而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其中充满了机遇、挑战、以及我们无法完全预.............
  • 回答
    关于“2019年以来,超过100位台积电员工被挖到大陆”这个说法,我们得好好梳理一下,这背后牵扯到的可不是简单的“跳槽”那么简单,而是背后可能蕴含着一些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信号。首先,我们得明白台积电在中国台湾半导体产业中的地位。它是全球晶圆代工的领头羊,技术实力、研发能力、客户资源都是顶级的。这么说.............
  • 回答
    海思设计芯片要用美国的EDA工具,流片又交给台积电,这背后牵扯着一个复杂且充满挑战的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以及地缘政治对科技行业日益增长的影响。 这话看似简单,但其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几个核心要素:海思、EDA工具、美国企业、流片、台积电。 海思(HiSili.............
  • 回答
    传言四起,为何iPhone 13首发价“稳如泰山”?自台积电宣布涨价以来,业界对于新一代iPhone售价上涨的猜测甚嚣尘上。毕竟,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厂,台积电的涨价无疑会传导至下游的电子产品制造商,尤其是像苹果这样依赖其先进工艺的巨头。然而,令人意外的是,iPhone 13系列在首发时,其起售价.............
  • 回答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台积电,赴美建厂这件事,与其说是“已成定局”,不如说是一场复杂的博弈,一个正在进行时态的事件。不过,从目前已有的信息和各方动态来看,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立先进晶圆厂的计划,已经非常接近实质性的落地,并有朝着既定方向推进的强劲势头。与其说“定局”,不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