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既然枪的瞄准器安装在枪口的上方 那为什么还可以瞄哪打哪?

回答
这个问题提得特别好,也触及到了很多初学者在接触枪械时会有的困惑。我们先从根本上理解一下“瞄哪打哪”这个概念,然后再解释为什么瞄准器装在枪口上方还能实现这一点。

“瞄哪打哪”并非字面意思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瞄哪打哪”并非意味着子弹会像激光一样,笔直地沿着你眼睛看到的瞄准线射出去。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简化的说法,用来表达一种精确命中目标的能力。在实际的射击过程中,子弹的飞行轨迹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最主要的就是重力。

重力的影响:抛物线轨迹

想象一下你把一块石头扔出去,它不会一直往前飞,而是会往下掉,最终落到地上。子弹也是一样的,虽然它的初速极高,但只要离开枪管,重力就会开始作用,让它向下加速。这就形成了一个抛物线轨迹。

瞄准器的作用:修正抛物线

既然子弹会往下掉,为什么我们瞄准镜对准目标时,子弹就能打到目标上呢?这就是瞄准器设计的精妙之处了。

1. 瞄准器的原理: 瞄准器(无论是机械瞄准具,比如准星和照门,还是光学瞄准镜)的核心功能是将你的视线与枪管的“视线”进行关联。你看到瞄准镜里的十字线(或准星、照门)对准了目标,但实际上,你调整的并不是子弹会飞向那个点的方向,而是调整的是瞄准镜本身与枪管的相对角度。

2. “归零”: 枪械在出厂前或者在使用前,需要进行一个叫做“归零”(Zeroing)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在特定距离(比如100米)下,通过调整瞄准镜来让子弹的落点与瞄准点重合。

举个例子: 假设你在100米处射击,你将瞄准镜的十字线对准了目标,但因为重力,子弹实际上会落在瞄准点下方10厘米处。这时,你就会向上调整瞄准镜,直到你再次射击时,子弹正好打在10厘米高的位置。这样一来,当你在100米外瞄准目标时,瞄准镜的十字线所指向的那个点,实际上是高于子弹实际落点的。

3. 角度的补偿: 瞄准器安装在枪口上方,并且有一个特定的角度,这个角度就是为了补偿子弹在飞行过程中因重力而产生的下坠。简单来说,当你在近距离瞄准时,瞄准镜的视线(你看到的)会高于枪管的实际方向。这样,子弹在刚离开枪口时,还会有一个向上的初始速度,它会抵消一部分重力作用,使得子弹在达到一定距离后,能够回到你瞄准的那个点。

不同距离的考虑

近距离: 在非常近的距离,你瞄准的那个点,可能比枪口稍微高一点,这样子弹离开枪口后,因为还在上升阶段,就能命中目标。
中距离(归零距离): 在你“归零”的距离,瞄准点就直接等于子弹的落点。
远距离: 在超过归零距离的远距离,子弹的下坠会更明显。这时,你看到的瞄准点,实际会比子弹的落点更高。你需要在瞄准镜里看到目标,并且知道子弹会下坠,所以你需要把瞄准点稍微抬高一些,让子弹的抛物线在远方与目标重合。

类比:弓箭和投掷

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用弓箭射远处的靶子,你不会直接盯着靶子射,而是会稍微向上抬一点弓。这是因为箭在空中也会受重力影响。同样,如果你用力扔一个球,你瞄准的是球最后会到达的位置,而不是球刚离开你手时的方向。

总结一下:

瞄准器安装在枪口上方,并非是因为子弹能笔直飞行,而是通过一个精心计算的角度,来提前补偿子弹在重力作用下产生的向下轨迹。当你在不同的距离进行射击时,你需要学会根据子弹的弹道特性,去调整你的瞄准,最终达到“瞄哪打哪”的效果。这个“哪”就是通过瞄准器的调整,让子弹的抛物线正好与你瞄准的那个点重合。

所以,“瞄哪打哪”是建立在对弹道理解和瞄准器“归零”校准基础上的精确射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想到答案得到那么多赞!

不过也有不少朋友似乎没有完全理解,也有朋友提出了一些补充问题,那么我试图把这个答案编辑修改一下。

首先,和很多人的直觉不同,当射手用枪射击与自己处于同一水平面的目标时,枪管其实并不是水平的,而是有轻微的上抬角度的。

如果不能理解的话,我们不妨先假设,枪管处于绝对水平的情况下射击会发生什么情况:

如果枪管处于绝对水平状态,子弹在枪管内运动还没出枪口的时候,水平方向上受到火药燃气的推力做加速运动,同时又受到地球的重力,但此时有枪管壁的支撑,竖直方向上重力和枪管壁提供的弹力互相平衡,所以可以忽略。当子弹飞出枪口之后,子弹凭惯性飞行,不再加速;竖直方向上又受到重力作用,同时还有空气的阻力,那么子弹的轨迹大致就是一个平抛运动。

就类似于水平飞行的飞机上投掷航空炸弹。

那么对枪来说,意味着只要子弹一出枪口,就开始下坠,比水平的瞄准线低,子弹肯定会落在瞄准点的下方,而且距离越远,偏下的量越大,这显然打不中目标。

所以在射击的时候,其实枪管是微微向上抬起的,子弹飞出枪口后的轨迹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抛物线。只不过这个微微抬起幅度很小,你没有感觉到罢了。

这张图中,黑线是子弹的轨迹,红线是瞄准轴线,也就是眼睛-照门-准星-目标的延长线。

既然子弹是抛物线飞行的,那势必是先上升,后下降,在上图中,子弹到200米的地方和瞄准线重合了。也就是说,如果目标在200米处,那么开枪后子弹能击中瞄准点。

那么如果目标在100米处呢?弹着点就会偏高8厘米

如果目标在300米处呢?会偏低30厘米。

我们都知道,射击目标不可能永远在200米距离上,可远可近,那么枪如何保证在有效射程内射击不同距离的目标,弹着点都落在瞄准点上,不偏高不偏低呢?从子弹抛射的轨迹可以想象得出,假设要射击300米的目标,那么枪口肯定要比图中,也就是射击200米目标时抬得更高一些,让子弹飞出枪口时上升角度更大一些,抛得远一点,这样等子弹落下时,正好在300米处与瞄准线交汇,射中瞄准点。如果要射击100米目标,那就让枪口上抬角度低一点,子弹飞出去的轨迹上升角度小一些,抛得近一些,这样子弹下落时在100米距离上就和瞄准线交汇,射中瞄准点。

但是这个枪口上抬角度高一点、低一点如何做到量化的呢?这就需要表尺。

上图是表尺竖起状态的美国M1918A2自动步枪,也就是大家熟悉的BAR自动步枪。可以看到表尺框两侧有数字,从下往上左右交替排列,从1排列到15,表尺框顶部还有YD的刻字,代表yard,其含义就是100码-1500码,每100码一档。目前照门的游标在表尺最低位置,也就是100码,假设现在要射击500码目标,就把照门游标往上移动,抬高到刻度5,照门位置高了,如果枪管还是持水平状态,那么从照门孔向前看时,视线就从枪口准星的上方通过,是看不见准星的。

要从照门觇孔向准星瞄准,枪托就要放低,微微抬高枪口,这样才能让准星落入照门孔视野。只不过这个动作非常微小,你没有察觉到。

此时枪口抬高了,子弹飞出枪口时上抛的角度更大,就能在500码距离上下落和瞄准线交汇,击中瞄准点。表尺板上的数字刻度不是瞎刻的,是根据这一种枪在射击不同距离目标时枪口上抬的角度计算后刻上去的,所以表尺板就是把“枪口上抬一定角度”这一动作量化的工具。

M1918A2用的这种表尺叫立框式表尺,这种表尺对“照门上抬一定高度,瞄准时相当于枪口上抬了一定角度”这个过程表现得比较直观。但是立框式表尺有缺点,体积大,竖起来高度高是最容易看到的一个缺点,还有一个缺点就不是很明显了,让我们放大了看这个表尺。

这种表尺射击距离越远,刻度之间间隔越大,射击距离越近,刻度间隔越密集,到了3、2、1几乎都挤在一起了。这是因为子弹在空中飞行,由于空气阻力的缘故射击距离增加量和枪口抬高角度的增加量(学名叫高角的增加量)不是等比例的,射击距离从200米增加到300米,枪口上抬角度增加量假设为A1,从300米增加到400米,射击距离还是提高了100米,枪口上抬角度增加量假设为A2,这个A2不等于A1,而是要大于A1,反映到表尺框的刻度上,就会出现射击距离越远刻度越稀疏,射击距离越近刻度越密集的情况。因为立框式表尺在近距离的刻度间隔太小,所以给装定表尺就带来了不便,容易装错表尺。特别是对步枪、轻机枪等武器,主要在400米距离内使用,立框表尺在近距离内刻线非常密集,给使用带来了很多不便。

于是,弧形表尺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弧形表尺不是用照门在立框中上下移动来调整高角的,它的表尺板是卧式的,底下的底座是弧形拱起的,往前推表尺的游标,因为弧形底座的缘故,表尺板就往上抬,照门就相应地抬高。由于这种表尺射击距离到表尺板刻度投射的方式不一样,它的刻度是等间隔的,装定表尺就比较清楚不容易装错。所以这种表尺用得比较多。

不同的枪表尺类型不同,但总的来说都只是上述表尺的变种罢了。

比如M1卡宾枪,转动旁边那个旋钮,觇孔就在一个斜面上前后滑动,高度随之上下变动。

这是MP5冲锋枪的旋转式表尺,不同高度的觇孔代表了不同射程的表尺高度,使用时把要用的那个孔转到自己眼前就行了。

早期的M1卡宾枪更简单,是一个L形的表尺,直接分两档,高度较低的大觇孔对应150码射距,位置较高的小觇孔对应300码射距,要用哪个就把哪个竖起。因为M1卡宾枪本来就是一支近距离使用的自卫武器,设置很远的表尺射程没有必要。类似这种只有两档的L形表尺在有效射程较近、成本较低的冲锋枪上也很常见,比如苏联PPsh41、PPS43冲锋枪。

手枪因为以50米内近距离射击为主,所以现代的手枪干脆不设置可调式照门,直接用固定照门和准星。


---------------------更新----------------------------

还有好多人问,战场上敌情瞬息万变,目标往往是隐现的,暴露的时间很短,每次射击都要精确测距怎么可能抓住战机?这时候就需要“常用表尺”

上图是SKS半自动步枪,也就是中国56式半自动步枪的表尺板,它使用的也是弧形标尺。大家注意表尺刻度1后面还有一个俄语字母П,这个叫做“常用表尺”,相当于表尺3,也就是300米距离上照门的高度。在实际战斗中步枪的射击距离一般不超过400米,所以射手可以将表尺装定在П,不必每次都变换表尺,而是根据经验在射击比300米近的目标时适当压低瞄准点,射击比300米远的目标时适当抬高瞄准点。举个例子,射击100米距离上立姿的敌步兵,表尺装定在П也就是相当于表尺3,如果瞄准敌胸部位置,子弹弹道高在100米距离上会比瞄准点高,会越过目标,所以此时应当瞄准敌人腰腹部射击,在100米距离上子弹正好能击中敌人前胸。

对射程较远的武器比如重机枪、狙击步枪,因为目标的距离往往很远,此时用凭经验适当抬高或者压低瞄准点的办法就不大可靠,所以就需要用工具来测距。比如望远镜、瞄准镜中的刻度分划。以SVD狙击步枪使用的瞄准镜内分划为例:

在瞄准镜视野的左下方有一道水平实线,下面写着1.7,一道类似指数函数的虚线,上面写着2、4、6、8、10,这是简易测距用的分划线。这种测距分划是根据平均身高为1.7米的人在瞄准镜视野中的高度来测距的,假设站立的人在测距分划线上正好卡在刻度为2的虚线和实线之间,那么距离大致就是200米;假设站立的人高度正好卡在刻度4的虚实线之间,那么距离大致就是400米。简易测距后,调整瞄准镜上的距离调节转轮到测得的距离。

转动距离调节转轮的动作,其实就是在调整瞄准镜内分划板,也就是刻了分划线的玻璃板的高度,和使用机械瞄准具一样,通过调整分划板的高度,让瞄准时枪口适当抬高或者降低来满足不同距离的射击要求。

如果是对测距要求更精确的远距离狙击,那么就要用专门的测距仪了。远距离狙击往往由两名狙击手进行,一人负责射击,另一人在旁边用测距仪进行精确测距。

————————————————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彩云的机械整备间

微信公众号以图文科普为主,你的关注就是最大的支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提得特别好,也触及到了很多初学者在接触枪械时会有的困惑。我们先从根本上理解一下“瞄哪打哪”这个概念,然后再解释为什么瞄准器装在枪口上方还能实现这一点。“瞄哪打哪”并非字面意思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瞄哪打哪”并非意味着子弹会像激光一样,笔直地沿着你眼睛看到的瞄准线射出去。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简化.............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军事装备设计中一个非常核心的考量:人机交互的适应性与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虽然鼠标在个人电脑操作中以其直观和高精度著称,但将其应用到自动武器站、坦克炮等军事装备上,确实存在许多不切实际的理由。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剖析一下:1. 操作环境的严苛性:首先,我们得想象一下这些.............
  • 回答
    这是一个古老而深刻的问题,困扰着无数的哲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和每一个曾经凝视星空、思考过自身存在的个体。正如您所指出的,生命的终结——死亡,似乎为生命的意义蒙上了一层阴影,让我们不禁追问:“既然一切终将归于虚无,那么这一切的努力、体验、爱与痛苦,又有什么意义?”然而,正是因为生命的有限性,才使得它的.............
  • 回答
    问出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人性深处一个很有意思的维度——是什么在驱动我们超越基本的生存和舒适,去追求更宏大、更困难的目标?美国确实是一个有很多机会、生活水平普遍不错的国家。你可以想象一下,大部分美国人,只要辛勤工作,能够负担得起一套房子,拥有一辆车,每年能休假,子女也能接受不错的教育,享受各式各样的.............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明朝末年辽东战局的一个关键节点,也是许多历史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很多人觉得,既然毛文龙的皮岛水师声势不小,还能对后金(清)造成一定的牵制,为什么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这两位雄才大略的后金君主,就没有抓住机会彻底消灭这个明朝在海上最后的据点呢?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多方面的原因,绝非简单的军事实力.............
  • 回答
    香港低收入群体蜗居的窘境,确实让人不禁思考,为何他们不选择到内地,特别是近邻的珠三角地区寻找更宽裕的生存空间?这背后,隐藏着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现实考量,绝非简单的“来不来”就能概括。首先,我们要明白,香港的低收入群体,虽然住在“笼屋”、“劏房”里,但他们并非一无所有。他们扎根香港,拥有当地的身份认同、.............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有趣的问题,里面涉及到了我们对颜色的感知方式,以及光线是如何在我们的大脑里“被组合”的。虽然紫光的波长最短,但我们看到的“紫色”之所以是红和蓝的混合,是人类视觉系统运作的一个结果。咱们得先捋一捋“波长”和“颜色”这两个概念。光,是我们看到的颜色我们知道,光是一种电磁波,它以波的形式传播。不.............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深思的问题,《黑客帝国》的设定之所以是如此,背后有着深刻的哲学和叙事原因。虽然矩阵是由代码构建的,理论上可以创造任何一种生活,但选择一个充满控制、压迫和虚假的背景设定,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电影想要传达的核心思想和戏剧冲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这个问题:1. 核心哲学主.............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游戏开发中一个非常核心的矛盾:硬件机能并非决定游戏画面表现的唯一因素,甚至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虽然你提出的“Switch机能比PS3强”在某些方面是成立的,但将Switch与PS3简单对比,然后推导出它应该能做出画面比肩《神海》《美末》游戏的结论,存在一些误解,需要从多个.............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太到位了!很多人,包括一些初学者,都有这个疑惑:既然 IP 地址、子网掩码都配好了,网络层也能 ping 通了,那 BGP 这东西究竟是干嘛的?它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其实,我们把 BGP 比作一个城市的交通系统,就会更明白了。1. IP 网络层:认识城市里的“门牌号”和“街道”想象一下,你的.............
  • 回答
    在美国开一家平价医院?这想法挺有意思的,尤其是在大家普遍觉得美国医疗费高不可攀的背景下。如果你真的能在中国那种模式下,提供真正“平价”的医疗服务,那肯定会有市场,而且会非常受欢迎。但这背后牵扯到的事情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得仔细掰扯掰扯。为什么会受欢迎?这市场的缺口太大了。首先,咱们得承认,美.............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航母甲板虽然小,但它能在海上“变出”一个起降环境,这背后可是集合了大量高科技和复杂的设计,和陆地机场的运行逻辑完全是两码事。咱们这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航母甲板:精密的“海上弹射器”和“拦截网”首先,我们要明白航母的“起降”和陆地机场的“起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
  • 回答
    关于“谭浩强教材烂”的说法,其实是一个比较复杂且争议颇大的话题。很多资深的C语言开发者在早期学习时确实是人手一本谭浩强,并且也因此入门C语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编程思想的演进以及新的技术和学习方法出现,这本教材的一些不足之处也逐渐显露出来,导致在一些开发者看来,它不再是最佳的C语言入门教材了。那么,.............
  • 回答
    可口可乐的神秘配方,这确实是商业界最经典的保密案例之一。虽然我们不知道那传说中的11种香料的确切比例和来源,但这并不妨碍全球数亿人每天享受到那熟悉的碳酸饮料。那么,在没有完整配方的情况下,可口可乐是如何大规模生产的呢?答案在于“高度分散的生产模式”和“核心秘密的精妙分割”。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拆解这.............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有趣的脑洞!《西游记》里的神仙,论修为,腾云驾雾那是基本功,别说飞,就是瞬移、撒豆成兵、呼风唤雨,那都是小意思。按理说,他们周游三界,见过无数风景,应该早就看出端倪了,怎么就没人琢磨出“地球是圆的”这回事呢?要解释这个问题,咱们得跳出“神仙为什么没发现地球是圆的”这个字面意思,深入到《西游.............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非常核心的经济学和哲学层面的悖论,非常有意思。你想的没错,从“人的欲望永远无法满足”这个出发点来看,“生产力过剩”似乎是说不通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事儿。首先,我们得承认,“人的欲望永远无法满足”这句话说得是有道理的。这源于人本身的发展性、比较性以及对未来体验的期待。你看,就.............
  • 回答
    这话说得真扎心,仿佛一语道破了人生这场修行中最难以回避的现实:到头来,好像一切的奔波忙碌,都指向那冰冷的“钱”字。可要说理想、追求、底线、逼格统统没了意义,那也未免太过于悲观,甚至有些赖皮了。不妨这样想,钱,固然是我们很多行为的“终点”,但它更像是人生这条道路上的“燃油”。没有燃油,车子自然走不了,.............
  • 回答
    比亚迪的混动技术确实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这一点毋庸置疑。DMi、DMp等技术体系的成熟和普及,让它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你提出“为什么不去造F1的混动引擎?”这个问题,实际上触及到了技术实力、战略定位、商业逻辑以及赛车运动本身的复杂性等多个层面。下面我们来详细聊聊这个话题,尽量去掉那些.............
  • 回答
    好,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深入,直击了当前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核心挑战。你观察得很敏锐,神经元的结构确实相对来说是比较基础的单元,但要从几百亿个这样的“基础单元”就组装出能媲美人类大脑的智能,这其中的复杂性远超想象。很多人在看到神经元模型(比如感知机或者更复杂的模型)的简化结构时,会产生一个自然的疑问:既然.............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很多人感到疑惑的问题。在中国,国防军工行业,特别是事业单位性质的研究院所和工厂,其薪资水平相较于一些热门的互联网、金融等行业,普遍被认为不高。然而,这个行业里却依然有大量优秀的人才,他们不仅坚守着,甚至还乐在其中。这背后的原因,绝不是简单一句“工资低”就能概括的。要深入理解这一点,得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