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收入人群和低收入群比
中产和中产比
有钱人和有钱人比
找对参照物,你一个大学生和初中辍学的人,是没有意义的。
香港的低收入群体来了内地,他们只会是低收入群体。
在香港是出租车司机,来了内地,他只会是出租车司机,这些人“来内地”不会摇身一变成为中产或有钱人的,从事什么高端职业。
同样是低收入人群,肯定是选一个大城市更好。
根本打心眼里瞧不起咱们中国人
在2020年版的“世界城市排名榜单”上,中国香港再次入选“一线城市”,且排名仅次于伦敦和纽约,位居全球第三名。作为全球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国际创新科技中心,香港一直备受瞩目。
数据显示,2019年香港经济总量名义GDP(注:名义GDP也称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为28681.71亿港元,折合3660.35亿美元。按照750多万人口计算,香港人均GDP高达4.87万美元,按照2019年的平均汇率折算超过33.6万元人民币。
2019年,广东省深圳市完成的名义GDP达到了26927.09亿元人民币,按照当年统计出的1343.88万常住人口计算,2019年深圳市的人均GDP达到了20.04万元人民币。
深圳是目前中国内地(注:此回答里的“中国内地”指不含港澳的中国大陆)人均GDP最高的城市。
香港社会福利制度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障及救济制度、社会服务制度、教育及医疗保障制度、公房廉租制度。
(一)社会保障及救济制度
香港民众享有的社会保障和救济种类主要包括:
1、老年保障方面,政府公务员享有长俸(或年积金)、恩俸等。一些私营公司和社会公用事业机构的雇员享有公积金或年积金。
2、在失业保障方面,雇员主要享有长期服务金或遣散费,破产欠薪保障,部分雇员享有公积金或年积金,被解雇时可领取;政府公务员被辞退时,亦可领年积金。
3、在工伤保障方面,雇员主要享有工伤死亡赔偿,伤残赔偿和职业病赔偿。
4、在医疗保障方面,雇员主要享有疾病假期和医疗津贴。
5、在生育保障方面,女性雇员主要享有分娩假期和分娩期工资。
6、在福利方面,雇员主要享有有薪假期。政府公务员及一些社会公用事业机构人员还享有房屋津贴、子女受教育津贴等。
7、在收入保障方面,凡收入低于公共援助计划厘定标准的个人或家庭,可获得包括基本援助金,长期个案援助金,老人补助金,伤残补助金等公共援助的现金补贴。
8、在灾害保障方面,灾民可享受现金援助和物资援助,包括丧葬补助、死亡补助、伤残补助、受伤补助和临时补助、提供急需食品和必要的生活用品和临时住所等。
9、在暴力及执法伤亡保障方面,凡遭受暴力罪行或因执法而意外伤亡的人士及死者家属,均可享受现金赔偿。
10、在交通意外伤亡保障方面,凡因交通意外伤亡的人土及死者家属,均可享有援助金。
(二)社会服务制度
香港民众所享有的社会福利的服务种类主要包括:
1、老年人服务。其内容和方式包括老年活动中心、老年综合服务中心、老年日间护理中心、家务助理服务、老年户外康乐巴士服务、老年度假中心、义务工作计划、老年义工计划、老年社区网络计划、老年卡计划、护理安老院、安老院、护养院、老年宿舍、疗养院照顾补助金、临时居所、老年住房以及私营安老院等。在老年社区服务方面,全港有老年活动中心260多间,老年综合服务中心28间,老年家务助理队120多个。此外,高龄人士可享有高龄津贴。
2、残疾人服务。其内容和方式包括展能中心、庇护工场、辅助就业、康复服务市场顾问、社区康复网络、残疾幼儿照顾及训练、家居训练、社交及康乐服务、辅助医疗服务、住宿照顾、特别交通服务。此外,伤残、弱智人士可享有伤残津贴、政府和志愿机构对他们还提供包括教育和训练、职业康复、医疗、日间照顾等社会服务。
3、儿童服务。香港的儿童服务均统一由社会福利署负责,服务内容和方式包括保护儿童服务、监护儿童服务、儿童住宿照顾服务、寄养服务、领养服务、幼儿中心服务、暂托幼儿服务、幼儿中心缴费资助计划等。对残疾儿童设有“早期教育及训练中心”和“特殊幼儿中心”。对缺乏正常家庭环境的儿童提供的服务则包括:为儿童提供住宿服务;社会福利署的“寄养服务课”及民间机构安排孤儿到认可的家庭进行寄养,由社会福利署的“儿童领养课”审批领养儿童申请,并进行追踪监督。此外,社会福利署还设有“保护儿童课”和“监护儿童事务课”,负责由于父母离婚、家庭暴力等原因导致的儿童保护和服务。
4、青少年服务。青少年是香港社会福利服务所关注的重要群体,其目的在于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包括青年事务办事处、儿童及青年中心、学校社会工作服务、外展社会工作服务、综合服务队以及为青少年举办的专项活动。全港设有200多个青少年中心,为青少年提供指导、辅导和援助服务,还为一些处境较为特殊的青少年提供专业的社会工作个案服务。
5、家庭服务。家庭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包括家务助理服务、家务指导服务、受虐待妇女住宿服务、临床心理服务、热线电话服务、家庭生活教育、体恤性住房安置、给予床位住客服务、露宿者服务、家居照顾示范及资源中心、医务社会服务以及禁毒服务等。
(三)教育及医疗保障制度
1、教育保障。第一,香港推行九年强迫免费教育(注:从2017-2018学年度开始,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免费优质幼稚园教育计划正式落地,取代原有的学券形式。在原有小学教育(6年)、初中教育(3年)以及高中教育(3年)基础上,增加了幼儿教育(3年),以保证更多的孩子可以接受早期教育,香港由此开启了15年义务教育之路)。香港法律规定:在政府为每一适龄学童提供学位条件下,每一儿童的家长都承担其子女人学接受文化教育的义务。从1971年开始,香港政府实行小学全部免费教育,1978年9月开始,又为所有小学毕业生提供初中学位,并在大部分官立及资助中学取消了初中各级的堂费及类似的费用,从而实现普及的初中教育。有的学校还提供学童交通车及免费午餐的服务。其次,政府的财政预算把教育列为优先考虑的一个项目。教育经费自1975-2004年平均占财政预算的17%,教育开支占香港本地生产总值比重平均为3%,教育经费开支的比例,已接近甚至超过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和瑞士等发达国家水平。第三,注意应用技术类教育和成人职业教育。为了适应工商界的要求,港府注意发展各种类型的工业技术教育,以培养技术员及技工。由政府夜学部等多个机构推动下,现每年香港有50万人报读各种成人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他们都得到政府的资助。
2、医疗保障。香港社会的医疗卫生服务,是香港社会福利的主要项目之一,港府为了配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步改善对市民的医疗卫生服务,在增加医疗机构的同时,注意扩充设备,提高防病治病的水平,使医疗卫生事业走向普及和现代化。医务卫生署在1977年开始实施医疗服务分区化。把全港分为5个区、并分设5所区域性中心医院作为该区医疗服务的总枢纽和联络中心,配以地区医院,普通诊所和专科诊所,组成综合的区域医疗服务网。香港市民只要持身份证,缴付低微的费用,便可获得政府医院和政府补助医院的医疗服务,一般收入低下的居民,及一些中等收入的市民大都在这两类福利性医院就诊。
(四)公房廉租制度
香港地窄人稠,住房问题凸现。20世纪70年代,港府成立房屋委员会,统筹公屋规划、建设和管理,同时定下“十年建屋计划”(后改为四年建屋计划),标志着有计划兴建新型公共屋村的新时期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港府推进“居者有其屋”计划,采取以房委会建房为主,与私人机构参与居屋计划相结合的方式,加速了公屋建设。1980年起,每年建成公屋单位3万个以上,以低于市价30%左右出售给公屋租户或收入有限的家庭。1988年港府正式提出长远房屋策略白皮书,这是香港政府解决居民住房问题的长期计划。其原则是确保所有家庭在其自身能够负担的楼价和租金范围内,都能够买或租用适当的住所。公房这一住房形式成为香港社会的一项重要福利措施之一。由于申请人住公房,购买居屋,都需具备严格审查的条件,特别是家庭人口及收入限额条件,所以,能够保证中下层居民享受这一福利措施。一旦家庭成员各方面条件发生变化,特别是家庭收入超过限额数目,就要被迁出公房,走自置居所、购买居屋或按市值价交租金或自行置业之路。
在香港对于低收入人群的各项福利政策里,最重要的就是综合社会保障援助计划(综援)了。该计划旨在向有需要的个人及家庭提供经济援助,使其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以应付生活上的基本需要。按照香港社会福利署《综合社会保障援助指引》,凡是取得香港居民身份不少于一年,且在香港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与家庭均可提出申请。如果申请人的收入以及名下资产符合标准,即可领取援助金。
以单身人士为例,如果一个健全成人,其所拥有资产(包括在香港、澳门、内地或海外所拥有的土地、物业、现金、存款等)不超过28000港元(约合人民币22979元),儿童、长者、残疾或经医生证明为健康欠佳人士所拥有资产不超过43500港元(约合人民币35699元)即符合资格。综援分为标准金额、补助金和特别津贴三类。为了防范懒汉,标准金因申请人年龄与健康而异:一个60岁以下的健全成年人每月可领取2255港元,一个健全儿童每月能拿到2710港元,而60岁以上且需要经常护理的老年人每月则能拿到5450港元。对于15到59岁,身体健全的综援申请人,政府还有“自力更生支援计划”,在现金援助外协助其寻找工作。
综援中补助金一项主要是针对老弱病残以及单亲家庭等。例如:有年老、残疾或经医生证明为健康欠佳成员的受助家庭,如连续领取援助金达12个月或以上,可按家庭中这类合资格成员的人数,获发每年一次的长期个案补助金,作为更换家居用品及耐用品之用。如有一名,每年可以多拿2000港元,两名以上每年则可以多拿4010港元。
回到这个问题:既然香港的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条件如此恶劣,为什么不来内地工作和居住?
第一,目前中国香港的贫困线远远高于中国内地的贫困线。
2013年9月28日,香港公布首条贫困线,以住户平均月收入中位数的50%划线,这一标准截至目前仍在使用。
按住户人数制订的2012年香港贫困线:一人住户为3600港元,二人为7700港元,三人为11500港元,四人为14300港元,五人为14800港元,六人或以上为15800港元。
而2017年香港贫困线为:一人住户为4000港元,二人为9800港元,三人为15000港元,四人为19900港元,五人为20300港元,六人或以上为22500港元。
2011年,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目前中国内地的贫困线以2011年2300元不变价为基准,此基准可能不定期调整。
请注意:目前中国香港的贫困线,是以月收入来划定的;目前中国内地的贫困线,是以年收入来划定的。
第二,上文提到,目前中国香港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其中的公房廉租制度、综合社会保障援助计划,能够让香港大部分低收入者过上基本的衣食住行需求得到满足的生活。
个人认为,目前中国内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确在快速向中国香港靠近,但仍存在较大差距。即便是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总体上与香港仍有一定差距。与其关心诸如“香港的低收入群体为什么不来内地工作和居住”这样的问题,不如更多地关心中国内地的经济如何能更好更快地发展,以及我们这些在中国内地工作和居住的人如何能得到更多的收入、享有更多的社会福利。
好物推荐:
本人 @乐舟川 的其他几个知乎回答:
小时候,我一个远方姑姑家的孩子
说过一句话
说,我们要是在美国挣钱,回国花钱就好了
同样的,我在南京挣钱,也想回我家那个十八线小县城花,早上一碗羊肉汤就二十块钱,里边一大堆羊肉,我吃了半天都没吃完,还剩了一半········
香港低收入群体也是这样,别看他们花的多,但是挣的也多啊
而到了我们这里,虽然花的少了,可挣的也少啊
除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