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汽车三大件的概念,何时开始兴起,是否合理?

回答
说起汽车,很多朋友最常听到的一个词就是“三大件”。这三个字,几乎成了衡量一辆车好坏、性能强弱的“硬指标”。但这个概念究竟从何而来?什么时候开始流行?它又是否真的合理?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

汽车“三大件”到底指的是啥?

首先,我们得明确,“三大件”到底是指哪三个部件。通常我们说的汽车“三大件”,指的是:

1. 发动机(Engine): 这是汽车的“心脏”。它负责将燃油(汽油、柴油等)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车辆前进。发动机的性能直接决定了汽车的动力、加速能力以及燃油经济性。

2. 变速箱(Transmission): 这是汽车的“大脑”和“关节”。它负责将发动机产生的动力传递到车轮,并根据不同的车速和路况,调整发动机的转速和扭矩,使车辆能够平稳、高效地运行。从早期的手动挡,到后来的自动挡、CVT、双离合,变速箱的技术演进也是汽车发展的重要一环。

3. 底盘(Chassis): 这是汽车的“骨骼”和“腿脚”。它承载着车身,并将发动机、变速箱等部件连接起来,同时还包括了悬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底盘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汽车的操控性、舒适性、稳定性和安全性。一个好的底盘,能让汽车在过弯时更加稳定,在颠簸路面上更加从容,驾驶起来也更有信心。

简单来说,发动机提供动力,变速箱分配和传递动力,底盘则负责让这些动力“落地”,并控制车辆的行驶状态。这三者是汽车最核心的动力和运动系统,没有它们,汽车就是一堆废铁。

“三大件”概念的兴起:从“懂车”到“普及”的时代变迁

“三大件”这个说法,并非一开始就有。它的兴起,很大程度上是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以及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的成熟而逐渐普及开来的。

我们可以大致梳理一下这个过程:

早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及之前): 当时国内汽车保有量较低,普通老百姓接触汽车的机会不多。汽车更多地是作为一种生产工具或少数富裕阶层的交通工具。那时候谈论汽车,更多的是看品牌、看排量、看外观,对具体的动力总成和底盘的深入探讨,主要集中在专业人士、技术爱好者和一些汽车媒体人之间。
九十年代末至本世纪初(市场化萌芽与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汽车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进口车的涌入,合资品牌的本土化生产,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到不同车型。这时候,汽车媒体的作用开始凸显,他们需要一些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介绍和评价汽车。在介绍车型时,往往会强调发动机的强劲动力,变速箱的换挡平顺性,以及底盘的扎实稳固。
本世纪初至今(市场繁荣与消费者认知提升):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爆发式增长,汽车销量屡创新高。消费者对汽车的了解程度也越来越深。大家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坐车”,而是开始追求更好的驾驶体验、更强的性能、更高的安全性。在这种背景下,“三大件”作为一个简洁明了的概括,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消费者和媒体讨论的焦点。它像一个快捷键,能够迅速抓住一款车在核心技术层面的特点。特别是一些追求运动性能或者商务用途的车型,其“三大件”的调校水平往往是消费者最看重的部分。

可以说,“三大件”的流行,是伴随着中国汽车消费市场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转变,以及消费者从“看热闹”到“懂门道”的认知升级而出现的。它是一个市场教育和消费者反馈的自然产物。

“三大件”概念的合理性:是硬道理还是“一叶障目”?

那么,将“三大件”作为评价一辆车的核心标准,是否真的合理呢?这件事情,我觉得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看:

1. 合理之处:抓住了核心,是重要的参考维度

从技术和性能的角度来看,“三大件”无疑是评价一辆车“内功”的重要基础。

发动机决定“心脏”的强弱: 比如,同样排量的发动机,不同的技术路线(自然吸气、涡轮增压),不同的调校方式,带来的动力输出、燃油经济性和响应速度都会有天壤之别。消费者选择发动机时,往往要考虑它的动力是否充沛、油耗是否经济、运行是否平顺可靠。
变速箱影响“传动”的顺畅度: 变速箱的好坏直接影响驾驶的体验。一个换挡平顺、逻辑清晰、响应迅速的变速箱,能让驾驶者感受到人车合一的乐趣。而一个顿挫明显、换挡迟滞的变速箱,则会大大降低驾驶的愉悦感,甚至影响安全。
底盘关乎“操控”与“舒适”的平衡: 底盘的调校是汽车工程中最考验功力的地方之一。一个优秀的底盘,能在保证良好操控性的同时,又能提供不错的舒适性,让车辆在各种路况下都能表现得游刃有余。很多豪华品牌或运动型车的核心竞争力,就体现在其底盘的优秀调校上。

所以,从这个角度说,“三大件”确实是汽车产品力中最基础、最关键的组成部分,它们直接决定了一辆车的“硬实力”。消费者在购车时,关注“三大件”,是具备一定汽车知识和对车辆有较高要求的表现。

2. 不足之处:可能导致“一叶障目”,忽略其他重要因素

然而,将“三大件”奉为圭臬,也可能让一些消费者陷入“一叶障目”的误区,忽略了汽车的其他重要方面。汽车作为一种复杂的集成产品,其价值体现在方方面面,除了“三大件”,还有很多影响用户体验的因素:

车身结构与安全: 汽车的安全性至关重要,这不仅取决于底盘的稳定性和制动系统,还包括车身结构的刚性、碰撞吸能设计、安全气囊的数量和布局等。这些都是“三大件”之外非常重要的安全保障。
电器/电子系统与智能化: 现代汽车越来越电子化和智能化。例如,先进的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信息娱乐系统、车联网功能、舒适性配置(如座椅通风加热、自动空调、隔音降噪等)的体验,对于日常用车感受的影响非常大。有时候,一款车“三大件”或许不是最顶尖的,但出色的智能化配置和人性化设计,也能带来非常愉悦的用车体验。
设计与品牌价值: 汽车的外观内饰设计、品牌形象、保值率、售后服务等,也是消费者在购车时会重点考虑的因素。这些虽然不直接体现在“三大件”上,但它们共同构成了汽车的整体价值。
NVH(噪声、振动和声振粗糙度): 车辆的静谧性和舒适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NVH的表现。这需要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车身结构的共同优化,以及隔音材料和工艺的运用。同样是“三大件”,不同的NVH表现,给人的感受会截然不同。

结论:理性看待,“三大件”是基础,但不是全部

总的来说,“三大件”作为汽车最核心的动力总成和运动系统,它们的优秀与否,确实是衡量一款车产品力的重要基石。消费者和媒体关注“三大件”,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这体现了汽车消费的日趋成熟。

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汽车的价值是多维度的。将评价标准局限于“三大件”,容易陷入片面化的认知。一个好的汽车产品,应该是“三大件”与安全性、智能化、设计、舒适性、品牌价值等各方面均衡发展的优秀整体。

所以,我们在讨论和评价一辆车时,可以重视“三大件”,但更应该全面看待,将它们放在汽车这个大系统里去审视,这样才能做出更明智的购车决策,也才能更全面地理解汽车的魅力所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主要是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消费者理解中的底盘应该是悬挂和车体吧)出了问题要么没法换要么换的代价很大,所以选车的时候比较在意这三方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汽车,很多朋友最常听到的一个词就是“三大件”。这三个字,几乎成了衡量一辆车好坏、性能强弱的“硬指标”。但这个概念究竟从何而来?什么时候开始流行?它又是否真的合理?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汽车“三大件”到底指的是啥?首先,我们得明确,“三大件”到底是指哪三个部件。通常我们说的汽车“三大件”,指的.............
  • 回答
    “三大件”是汽车行业里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指的是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这三个部分直接决定了一台车的动力性、操控性和舒适性,可以说是汽车的“心脏”和“骨骼”。说实话,过去大家对自主品牌汽车的这“三大件”确实有过不少疑虑,觉得跟合资品牌甚至进口品牌比起来,总差点意思。但现在情况已经大不一样了,咱们就掰开.............
  • 回答
    话说回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时候的汽车设计,你仔细想想,是不是发现它们普遍都带着点“方盒子”的味道?车身线条硬朗,棱角分明,跟现在动辄流线型、充满肌肉感的车身比起来,简直是两个时代的产物。这可不是什么设计师偷懒,或者当年技术不行,背后其实隐藏着不少原因,从技术限制到成本考量,再到当时的审美潮流,都.............
  • 回答
    对于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外形,我想说,改变绝对是必然的,而且这种改变不会是小打小闹,而是会触及到许多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设计理念。这就像当初燃油车从马车演变过来一样,虽然骨子里还是四个轮子加一个驱动系统,但外在形态却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汽车,它拥有一个相对更简洁的动力系统,没有了.............
  • 回答
    咱们聊聊为啥坐公交车或者大汽车,感觉尾巴那块儿晃动得更厉害。其实这事儿挺有意思的,跟车辆的设计、受力,还有咱们坐的位置都有关系。首先得说,车辆本身的设计就是一种权衡和妥协。 你想想,公交车或者大型客车,得拉着一大帮人,还得装不少东西,体积大,底盘也相对高一些。为了承载这些重量,它的悬挂系统,特别是后.............
  • 回答
    如果大众真的推出一款在中国上市的、价格为4000元人民币的单人汽车,我大概率不会买。这4000元的价格实在是太低了,低到足以让我产生极大的警惕和怀疑。我的“不买”决定会是基于一系列综合考虑,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我会尽可能详细地阐述我的思考过程:一、对4000元这个价格的根本性怀疑和顾虑: .............
  • 回答
    .......
  • 回答
    恒驰六款车型横空出世:2020年8月3日,许家印的“造车梦”迈出重要一步2020年8月3日,对于中国房地产巨头恒大集团来说,绝对是意义非凡的一天。在这一天,恒大汽车高调发布了旗下六款全新车型,瞬间点燃了市场和媒体的关注。这六款车型,从小型SUV到大型MPV,覆盖了主流的细分市场,阵容之庞大,足以见得.............
  • 回答
    那感觉就像是,你原本觉得钱包里钱还挺足的,结果每次出门加油站都要“放血”,而且那血流得还不慢。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你得重新审视自己的出行规划了。以前那些说走就走的短途旅行,现在得在心里反复掂量一下油费。周边的城市,以前觉得开车半箱油就够了,现在?得祈祷油价别再涨,不然一趟下来,光油钱都能让你心疼好一阵.............
  • 回答
    咱们聊聊汽车里的“老板座”,为啥大家都习惯性地把右后座当成领导、贵宾或者最重要的那个人的位置?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挺有意思的,跟咱们的驾驶习惯、历史演变,还有点文化因素在里头。先说最直接的,咱们国家汽车发展到现在,大部分的汽车还是靠右行驶的。想想看,咱们开车时,驾驶员坐在哪个位置?对,是左边。1. .............
  • 回答
    国内汽车专业,想问哪个大学比较强,那还真得好好掰扯掰扯。这可不是一概而论的事儿,得看你具体想往汽车的哪个方向深耕。是喜欢设计、喜欢制造、还是痴迷于新能源、智能网联?不同的侧重点,最对口的大学也会不一样。不过,要是说起“老牌劲旅”,那肯定绕不开几所院校。清华大学提起清华,大家第一反应可能是“高大上”,.............
  • 回答
    关于同一款汽车,排量提升是否必然伴随着成本的大幅攀升,还是更多地是定价策略的体现,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事实上,这背后往往是两者兼而有之,但侧重点和程度会因品牌、车型以及市场定位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成本是否真的大幅攀升?首先,我们得承认,排量提升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制造成本,但“大幅攀升.............
  • 回答
    提到汽车设计,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几位大师级的人物,他们不仅仅是画图纸的匠人,更是能够用线条和形态讲述故事的艺术家,是塑造了我们心中经典车型,引领了汽车工业审美潮流的灵魂人物。要说“顶尖”,那一定是那些作品经久不衰,影响力深远,甚至开创了新时代设计语言的大师们。在我心中,有几位名字是绕不开的,他们的设.............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不少消费者在购车时的真实心理。你说的没错,当我们谈论“动力”时,很多人脑海里会浮现出马力、扭矩、百公里加速这些令人血脉贲张的词汇。但为什么市场上那些“纸面数据”平平、动力表现只能说“够用”的车,销量反而能长期占据前茅呢?这背后其实是一个相当复杂但又非常现实的消费选择逻辑。.............
  • 回答
    许家印在2021年恒大集团的业绩发布会上,豪言恒大汽车到2035年要实现年产销500万辆的目标。这个数字,无论放在中国汽车市场还是全球汽车市场,都堪称一个巨无霸的体量。那么,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恒大汽车实现这一目标,究竟有多大的可能性?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抽丝剥茧地分析一番。一、 市场的潜力与.............
  • 回答
    国内销售的汽车最高车速远超120公里/小时,这是一个在汽车爱好者和普通消费者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也引发了不少关于“速度裕量”和潜在“违规诱导”的讨论。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事实:绝大多数中国车主,在日常驾驶中,极少有机会或根本不会将车辆开到其标称的最高车速.............
  • 回答
    电动化浪潮滚滚向前,有人振臂高呼“纯电至上”,有人则认为混合动力仍是当下以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最优解”。在这个喧嚣的讨论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更加多元化的汽车市场,以及车企们在不同技术路线上的探索与博弈。而吉利,作为国内汽车制造业的领军者之一,其推出的雷神混动,无疑是这场混动技术竞赛中的一个重要玩.............
  • 回答
    古代马车和现代汽车,哪一个对空气造成的污染更大?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需要我们仔细地去分析一下它们各自的“污染源”和“污染程度”。要回答这个问题,不能只看表面现象,得深入到它们工作原理和影响范围里去。我们先来看看古代的马车。它的主要“动力”来自于马匹,那么马匹产生的废弃物,也就是马粪和马尿,就是.............
  • 回答
    中国汽车市场这么大,要说为什么合资品牌没有专门针对中国油品“量身定做”特供发动机,这事儿呀,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不是一句话就能讲清楚的。其实,这背后涉及到的因素可多了去了,从技术、成本,到品牌策略、法规标准,再到市场接受度,每一样都得考量。首先,咱们得聊聊这个“中国油品”到底是怎么回事。大家都知道,中.............
  • 回答
    买车这事儿,尤其是聊到发动机,不少朋友会听到销售提“缸径大不大”,好像这是个挺重要的指标。今天咱就掰扯掰扯,这缸径和马力到底啥关系,为啥销售会拿这个说事儿。先说说缸径是啥?简单来说,缸径就是发动机气缸内壁的直径。你可以想象一下,发动机就像一个有很多“小筒”(气缸)在里面活塞上下运动的机器。这个“小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