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古代马车创造的空气污染和汽车相比哪个大呢?

回答
古代马车和现代汽车,哪一个对空气造成的污染更大?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需要我们仔细地去分析一下它们各自的“污染源”和“污染程度”。要回答这个问题,不能只看表面现象,得深入到它们工作原理和影响范围里去。

我们先来看看古代的马车。它的主要“动力”来自于马匹,那么马匹产生的废弃物,也就是马粪和马尿,就是它最直接、也最主要的环境影响了。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城市里成千上万匹马在跑动,它们每天要产生多少粪便和尿液?这些东西如果得不到及时清理,就会在街道上堆积,然后风一吹,扬尘就有了,而且还会散发出刺鼻的氨气等气味,特别是在夏天,那味道可想而知。

除了这些“固体废物”,马匹在呼吸和新陈代谢过程中,也会排放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虽然一匹马的排放量跟一辆汽车比起来微不足道,但一旦数量庞大起来,尤其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里,这种累积效应也还是存在的。另外,马车本身的制造过程,比如木材的砍伐、加工,皮革的鞣制等,也会产生一些环境影响,但这些影响和它日常运行产生的污染相比,可能要小一些。

再来看看现代汽车。汽车的动力来自于内燃机,燃烧的是汽油、柴油等化石燃料。这个过程会产生非常复杂的混合物,我们常说的尾气里就包含了很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有害的物质。

最主要的有这么几种:

二氧化碳(CO2): 这是燃烧化石燃料最主要的产物之一,也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温室气体。汽车数量的庞大加上使用频率,使得汽车成为CO2排放的重要来源。
氮氧化物(NOx): 它们是高温燃烧过程中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的,会引起酸雨,刺激呼吸道,并参与光化学烟雾的形成,降低空气质量。
颗粒物(PM): 这是指燃油燃烧不完全产生的细小固体颗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PM2.5”或“PM10”。它们能深入肺部,对心血管和呼吸系统造成严重损害。柴油车尤其容易产生较多的颗粒物。
一氧化碳(CO): 燃烧不完全的产物,是一种有毒气体,会影响血液的携氧能力。
碳氢化合物(HC): 未完全燃烧的燃料,它们也能参与光化学反应,形成臭氧等二次污染物。

而且,我们还要考虑汽车的“生命周期”。除了尾气排放,汽车制造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产生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汽车的废旧轮胎、电池、机油等也是重要的污染源,如果处理不当,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

那么,对比一下,谁的污染更大呢?

从污染物的种类和毒性来看,现代汽车产生的污染物无疑更复杂、更具毒性。马匹产生的粪便虽然会产生异味和扬尘,但它在某种程度上是自然循环的一部分,而且相对容易通过清理来管理。而汽车尾气里的氮氧化物、颗粒物、一氧化碳等,都是直接的空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更大,治理也更困难。

从污染的范围和影响的持久性来看,汽车的污染影响范围也更广。一辆汽车的尾气会随着风扩散到很远的地方,全球数以亿计的汽车同时排放,就构成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比如气候变化、空气质量下降等。马车的污染,虽然在马匹集中的区域会很严重,但它的影响范围相对有限,而且主要集中在城市街道等特定区域。

从单位污染量来看,现代汽车的污染量肯定比一匹马要大得多。一辆汽车一次加油跑几百公里,其排放的污染物总量,远超一匹马在相同时间段内的排放。而且,汽车的数量是马车的数百万倍、上千万倍。

当然,也有一些反方的观点,我们可以稍微考虑一下:

集中度问题: 在古代的城市,如果马匹特别多,比如皇家卫队、大商人或军队集结的时候,那某个区域的空气质量可能会非常糟糕,甚至出现“粪气熏天”的情况。但这种糟糕通常是局部的、暂时的。
技术进步: 现代汽车一直在改进排放控制技术,比如三元催化器、颗粒捕捉器等,都在努力减少污染。而古代马车就没有这些“技术”可言。

综合来看,尽管古代马车在拥挤的城市里也能造成严重的局部环境问题,比如空气中的氨气和扬尘,以及街道上的粪便堆积,但从对整个地球大气成分、气候变化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的长期、广泛和复杂的负面影响来看,现代汽车造成的空气污染要大得多。 汽车的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以及尾气中的有毒物质对空气质量的恶化,是古代马车完全无法比拟的。

所以,虽然我们怀念那个马车悠悠的年代,但也得承认,我们享受现代交通便利的同时,也承受着它带来的更严峻的环境挑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用有数据,我可以直接告诉你是马车,你这么问肯定是没有农村生活经验。

马车如果像现在汽车这么密集那你是无法呼吸的,因为马是动物,会拉会尿的,排泄物会让空气中会充满了氨气、吲哚、硫化氢的气味,而且不仅是气味还会辣眼睛,你以为不在路上就能逃离这一切吗?Naive,这些味道会腌渍着你,渗入你的衣服、毛发、皮肤。

我不知道你到没到过猪圈里面,感没感受过里面的气味,农村的小个的猪圈也就十几二十头猪,味道都已经强烈到能让你屏息。你看看你家小区下面的停车场停了多少辆车,想象一下这些车都变成马或者牛或者驴,这些动物可比猪大的多,排泄物也比猪多得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古代马车和现代汽车,哪一个对空气造成的污染更大?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需要我们仔细地去分析一下它们各自的“污染源”和“污染程度”。要回答这个问题,不能只看表面现象,得深入到它们工作原理和影响范围里去。我们先来看看古代的马车。它的主要“动力”来自于马匹,那么马匹产生的废弃物,也就是马粪和马尿,就是.............
  • 回答
    关于中国古代为何没有像西方那样大规模发展出四轮马车,这是一个相当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历史与技术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包括技术可行性、社会需求、文化偏好以及地理环境等。一、 技术可行性并非绝对障碍,但存在制约因素首先要明确的是,四轮马车的技术原理在中国古代并非无法理解或实现.............
  • 回答
    “亚洲蹲”这个说法,其实挺有趣的,它指向的是一种深蹲的姿势,这种姿势在很多亚洲文化中非常普遍,可以说是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一种行为。而当说到“部分西方人做不到”,这里面的原因可能很多,比如生活习惯、坐具的普及、身体条件的差异等等,这倒是可以引出另一个话题。不过,我们今天探讨的重点是,在没有我们现在熟.............
  • 回答
    古代骑兵作战,一人一马绝非万能,也绝非仅此而已。认为骑兵作战就是简单地一人跨马冲锋,那是对历史的极大简化,也是对那个时代军事智慧的低估。首先,我们得明白骑兵的价值核心是什么。 骑兵的强大之处在于其机动性、冲击力以及战场的高度视野。它可以快速集结、迂回包抄、追击溃兵,甚至在关键时刻撕开敌人的阵型。但这.............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而且仔细想想,古代王朝手里握着强大的军事力量,理论上确实有能力对游牧民族的马匹进行大规模的“清除”。但他们为什么不这么做?这里面的原因可远不止“心慈手软”这么简单,而是涉及到非常复杂的地缘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层面。我这就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咱们得明白,古代王朝面对.............
  • 回答
    古代小说中“一枪刺于马下”这样的句子,从现代汉语的语法角度来看,确实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地方,但要说它存在“错误”,可能就有些过于绝对了。我们不妨从古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和句式特点来细致地分析一下。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句子:“一枪”作主语,“刺”是谓语动词,“于马下”是状语,表示动作发生的地点或结果。.............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古代骑兵,尤其是游牧民族骑兵日常生活中一个非常真实却又常被忽略的侧面。确实,马背与大腿内侧的长时间摩擦,加上高强度的骑乘,是可能带来生理上的不适甚至损伤的,甚至“蛋疼”这种说法,从医学角度来看,也并非完全不可能。我们首先要理解,古代骑兵,特别是那些以骑射和长途奔袭为生的游.............
  • 回答
    马前卒(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马督工)在《睡前消息》节目中批评古代礼仪,这并非单一论点,而是围绕着他对中国历史和社会发展的一系列观察和思考展开的。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核心层面去剖析。1. 礼仪的“非必要性”与“效率损失”:马督工的核心观点之一,是他认为很多古代礼仪在现代社会来看,是极大的“效率.............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真是太有意思了!让我来给你好好捋一捋,古代骑兵对阵电动自行车的这场“跨时代混战”,哪边能笑到最后。首先得明白,古代骑兵的优势在哪儿。他们那是纯粹的“人马合一”,讲究的是冲击力、机动性、高下的优势,还有骑术本身带来的战术灵活性。战马不仅是坐骑,更是半个战士,它们的力量、速度、耐力,以及被.............
  • 回答
    古代骑兵之所以钟爱丈八长矛或长槊,这背后蕴含着骑兵作战的深刻哲学与技术演进。这些长柄武器并非在马上难以驾驭的累赘,反而是骑兵赖以成名的利器,其使用之法,精妙绝伦。想象一下,一匹训练有素的战马,其奔跑的速度和力量是骑兵最强大的武器。在万马奔腾的战场上,骑兵的优势在于机动性和冲击力。丈八长矛或长槊,长度.............
  • 回答
    关于为什么印度尼西亚和马来地区的人们在古代未能大规模发现或控制澳大利亚北部的达尔文地区,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地理、航海技术、社会组织、资源驱动力以及历史偶然性等多个层面。要深入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回溯到古代,看看当时的环境和这些文明的特点。首先,我们要明确“古代”这个概念。如果我们将时间范.............
  • 回答
    在我看来,马勒和布鲁克纳这两位作曲家在古典音乐爱好者心中占据着极其特殊的地位,甚至常常被拿来与贝多芬相提并论,这并非偶然。他们的音乐有着一种近乎宗教般的庄严与崇高感,能够直抵人心最深处,引发深刻的思考和情感共鸣。那么,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地位?与柴可夫斯基相比又如何呢?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深入探讨一下.............
  • 回答
    关于博主@眸冷骨累的王马丁自爆借古书不还,并声称是对违约条款的“合理使用”,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也引发了不少争议。咱们不谈什么高大上的理论,就从咱们普通人的视角来聊聊这事儿,看看是怎么回事,以及大家为啥会有这么大的反应。首先,得明确一点,大家对“借了不还”这事儿,普遍的道德底线是啥?就是“借.............
  • 回答
    这句古文颇有意趣,虽然字数不多,但包含的信息量却很丰富。我们来逐字逐句地拆解一下,并试着还原它背后的故事场景:“用石作停,好盗息心,村逢好处,广西马参议玹与都司马某征瑶,驰入,停,好,玹,瑶,驰”1. 用石作停 (yòng shí zuò tíng) 用 (yòng): 意思是“使用”、“利用”.............
  • 回答
    关于《钢之炼金术师》中,为何让马斯坦古少校(ロイ・マスタング)成为“人柱”这一点,其实作品本身并没有明确地将他定义为“人柱”。“人柱”这个概念在《钢之炼金术师》的故事线中,更多的是指向那些被炼成、体内储存了贤者之石,并被中央司令部用来达成某种目的的个体,例如斯卡(スカー)的哥哥,以及一些不为人知的实.............
  • 回答
    这可不是一个简单能用“准”或“躲”来概括的问题,其中涉及的因素可复杂着呢。首先,你想啊,战场上那是什么景象?成千上万的士兵,鼓声震天,呐喊震耳欲聋,尘土飞扬,马匹嘶鸣,刀剑碰撞,那叫一个混乱。在这种环境下,即便是最顶尖的弓箭手,要精准地瞄准一匹正在奔驰的马,难度系数可不是一般的大。马匹在冲锋时,整个.............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而且直击了俄国太平洋舰队在日俄战争中一个非常关键,也是充满争议的战略选择。为什么俄国人放弃了相对“安全”的津轻海峡宫古海峡路线,而是选择了更加凶险,也最终导致其惨败的对马海峡呢?这背后涉及的因素很多,绝不仅仅是“风险小”这么简单,而是关乎战略目标、战术考量、情报判断以及当时的国.............
  • 回答
    《风起洛阳》:一场精巧的洛阳迷局,与那些值得品味的细节当马伯庸的笔触从纸面跃入荧屏,由黄轩、王一博、宋茜联袂主演的《风起洛阳》便带着一众期待登上了舞台。这部剧,与其说是一场单纯的古装悬疑探案,不如说是一次沉浸式的洛阳时代体验。它试图复原那个繁华璀璨、暗流涌动的盛唐,并在其中织就了一张错综复杂、步步为.............
  • 回答
    关于“九族”制度和古代人是否能逃亡的问题,需要从历史背景、制度设计、社会结构和执行方式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以下是系统性的解释: 一、九族制度的起源与含义“九族”是古代中国特有的残酷刑罚制度,最早源于周朝。周代的“九族”通常指:1. 父族:祖父、父亲、兄弟、伯叔(父系直系和旁系);2. 母族:母亲.............
  • 回答
    古代军事中,散兵坑(或散兵坑)作为防御工事,确实存在,但其在对抗骑兵时的局限性主要源于骑兵的机动性、战术适应性以及地形和资源的限制。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散兵坑的定义与作用散兵坑是古代防御工事的一种,通常指在阵地战中设置的分散、隐蔽的防御位置,用于掩护步兵或弓箭手,或作为伏击点。其特点包括: 分散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