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古代骑兵作战为什么用丈八长矛或长槊,那么长的武器在马上如何使用?后来是不是被弯刀取代了?

回答
古代骑兵之所以钟爱丈八长矛或长槊,这背后蕴含着骑兵作战的深刻哲学与技术演进。这些长柄武器并非在马上难以驾驭的累赘,反而是骑兵赖以成名的利器,其使用之法,精妙绝伦。

想象一下,一匹训练有素的战马,其奔跑的速度和力量是骑兵最强大的武器。在万马奔腾的战场上,骑兵的优势在于机动性和冲击力。丈八长矛或长槊,长度可达数丈,这使得骑兵在接触敌阵之前,就能形成一个强大的、具有穿透力的“长矛阵”。当骑兵以马匹的冲锋速度刺出,那股力量汇聚在细长的矛尖,其破坏力是惊人的。

在马上使用如此长的武器,并非蛮力挥舞。这需要极高的技艺和身体协调性。骑兵在马背上,通过身体的重心转移,配合马匹的奔跑,将全身的力量传递到武器上。他们会用单手或双手握持长矛,在马匹疾驰时,将矛身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瞄准敌人的要害。

长矛的使用,讲究的是“刺”和“扫”。“刺”是最主要的攻击方式,依靠马匹的速度和骑兵的力量,以矛尖穿透敌人的铠甲或防御。在近距离接触时,长矛也可以用来“扫”,横扫地面,破坏敌方步兵的阵型,或者击倒骑兵本身。更精妙的是,熟练的骑兵能够利用长矛的长度,在相对安全的距离外,就已经能够对敌人造成杀伤,避免与敌方近身肉搏带来的风险。

例如,在面对步兵方阵时,骑兵的长矛能够有效地冲破步兵的密集阵列,矛尖在前方形成一道死亡的屏障。而对于敌方的骑兵,长矛更是具有天然的优势,它的长度使得己方骑兵能够在对方的武器够到自己之前,就发动攻击。

然而,随着战争形式和军事科技的发展,长矛的地位也并非一成不变。长矛虽然在冲锋时威力巨大,但在近身混战中,其长度也可能成为一种束缚。在骑兵与骑兵之间,或者骑兵与步兵之间发生缠斗时,长矛容易被格挡、缠绕,甚至在混乱中折断。

这时候,一些更适合近距离格斗的武器便开始发挥作用。弯刀(或称马刀)正是其中代表。弯刀的特点是刀身弯曲,重心靠前,非常适合在马上进行劈砍。它比长矛更灵活,在混战中可以更有效地挥舞,而且杀伤力同样不俗。弯刀的弧度设计,能让骑兵在劈砍时,利用马匹的动量,产生巨大的切割力,无论是劈砍铠甲还是造成血肉横飞的创伤,都非常有效。

因此,可以说,弯刀并非完全“取代”了长矛,而是在某些作战环境和战术需求下,成为了骑兵更优的选择,或者说,是与长矛等长柄武器形成了一种互补。早期骑兵可能更侧重于使用长矛进行大规模的冲锋,以达成战术上的突破。而随着战争的演变,特别是对骑兵机动性和混战能力的更高要求,弯刀这类更灵活的近战武器,便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骑兵的装备中。

很多时候,一个优秀的骑兵会同时装备长矛和弯刀。在冲锋时,他们会优先使用长矛,一旦长矛在使用过程中失效或者进入近身搏杀阶段,他们会迅速弃置长矛,拔出弯刀继续战斗。这种战术上的灵活性,使得骑兵在战场上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局面。

所以,丈八长矛或长槊,是古代骑兵在马上进行长距离冲击和破阵的利器,它们的使用需要精湛的技艺和对马匹的完美驾驭。而弯刀的兴起,则是在战争对骑兵的近战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时,一种更加灵活和有效的补充,它们共同塑造了古代骑兵辉煌的战斗力。这是一个武器随着战术和技术不断演进的自然过程,而非简单的替代关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偷个懒,就给个《Late Medieval Lance Use: Mounted Combat and Martial Arts in Western Europe from the 14th to the 16th Century》一文的结论。仅就西欧来说骑矛被取代的原因是手枪比lance好用,而且lancer用的马还比骑马手枪兵的坐骑贵。

见识过十字军东征的阿拉伯人Usama ibn Munquiz (1095-1187).给出的骑矛用法是像欧洲人一样

《The Mounted Shock Combat with Couched Lance amongst Polish – Lithuanian Hussars in 16th Century》

user avatar

枪骑兵的编制到19世纪也依然存在呀,而且,骑矛一直用到苏俄内战时期。

而且,骑兵的单手武器也都不一样的,比如英国用的是直剑,法军用的是直刃刀。

而过去骑兵用长兵器的原因是,攻击距离的优势,一寸长一寸强,我可以拿着长武器在安全的范围捅死你。一直到19世纪也依然有枪骑兵负责打反冲锋的,马刀骑兵的本质是为了混战服务的,他们的职能主要是在自家炮兵把对面压制后,去收人头,扩大战果的。不过更多情况是,火器时代的战争,骑兵需要辅助步兵做作战,因此对骑兵的个人武艺水平的门槛一降再降,目的是为了能够让更多新兵速成骑兵来充当掩护部队,这会的骑兵基本就是走量了,但也极度看指挥官的使用时机,因为这种骑兵的缺陷是,一旦脱离步兵和炮兵的支援,单独作战能力很差。

而古典骑兵则是更考验个人的勇武了,按照中国的标准,如果不勇武,没法跟敌军的骑兵持续作战就没办法当马军的。于是,相对于步兵来讲,骑兵基本都是很看个人能力的。一直到火器战争时代,才彻底改编骑兵的战术标准,不过依然有很多骑兵军官吐槽自家的骑兵个人水平太差了,脱离主力的支援,没办法去单独执行战术任务,因为战场都是瞬息万变的,能否抓住战机取决于指挥官的眼光以及是否存在能够实现自家目的的独立战术编队去快速扩大战果了,也是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对于当时的欧洲战术来讲,最优解就是在抓住有利的战机投入总预备队了。

长兵器在马上运用也是分地区,中国古代演变出独特的马上武术,这个东西在欧洲中世纪也有。但都因为各自的原因,到最后都失传了。

欧洲的问题是,后期为了防止因比武而出现贵族的伤亡,因此,演变出了无后桥的马鞍,还有骑枪支架以及一次性空心骑矛+看起来很严丝合缝的全身板甲,这些产物都是围绕在特定规则下的比赛的产物,目的是分胜负,而不是决生死,以保护贵族骑士们的个人安全为第一需求的,因此,欧洲地区的马上武术也逐渐简化为简单的端着骑抢对冲了,欧洲的马上武艺也就此失传,也因此,后世欧洲的马上武术基本也都是为了冲击服务,但几乎没有混战格斗的能力了。

vdn1.vzuu.com/SD/2e1b96

中国的马上武

术很长时间里都在维持作战需求,一直到清朝末期失传,而根据零星的资料来看,中国的马上武术也是五花八门,而且也有在面对步兵和骑兵的相应技巧。既有冲锋的技巧,也有格斗的技巧。


这种刃长的设定,主要就是方便在用骑矛突刺到肉体时,可以通过枪刃拖割的能力,直接把骑抢带出来,而非要费事拔出来,这样的设计既能够防止卡住,也能进一步扩大敌人的创口,其次就是防止被敌人抓住枪头,而这种枪头的设计,甚至可以横握的方式当做刀矛来用。


这组图里,上面的动作很显然是对付步兵的,而最后一个交战图是描述骑兵两马错镫的情况,错蹬一瞬间的对拼过后,一个回合就算打完了。

user avatar

为什么用丈八长矛,这种事你要玩过骑马与砍杀都能懂,游戏里新手骑马冲过去拿刀砍杂兵还经常出现差一点够不着,冲半天绕几个圈子硬是一个人都砍不到的情况。用长枪就要简单不少,毕竟对于距离的控制要求没那么高。如果骑兵对冲,拿长矛的肯定先捅到拿短兵器的对手,所以持短兵器的首先要接受一次致死判定,闪避率通过才有后面的事,通不过判定当场就死了。即便什么镫里藏身啥的,人家还能捅马。从飞奔的马上摔下来那不比从飞驰的车上跳下去安全多少,没当场摔死也会被后续的骑兵踩死。


至于怎么用,那用法就多了,面对不同对手需要用什么不同的持枪方式,怎么抢占有利方位,怎么骗对方判断失误,怎么格挡反击,怎么躲闪反击,怎么捅中后快速拔枪等等,真要详细说得写一本书出来。这里我就不细说了,真有兴趣,网上还是能查到以前的骑兵操典之类的资料的。


至于有没有被淘汰掉,上组二战时期的老照片吧

波兰骑兵


苏联骑兵


苏联近卫骑兵第四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古代骑兵之所以钟爱丈八长矛或长槊,这背后蕴含着骑兵作战的深刻哲学与技术演进。这些长柄武器并非在马上难以驾驭的累赘,反而是骑兵赖以成名的利器,其使用之法,精妙绝伦。想象一下,一匹训练有素的战马,其奔跑的速度和力量是骑兵最强大的武器。在万马奔腾的战场上,骑兵的优势在于机动性和冲击力。丈八长矛或长槊,长度.............
  • 回答
    古代骑兵作战,一人一马绝非万能,也绝非仅此而已。认为骑兵作战就是简单地一人跨马冲锋,那是对历史的极大简化,也是对那个时代军事智慧的低估。首先,我们得明白骑兵的价值核心是什么。 骑兵的强大之处在于其机动性、冲击力以及战场的高度视野。它可以快速集结、迂回包抄、追击溃兵,甚至在关键时刻撕开敌人的阵型。但这.............
  • 回答
    说起来,这现代坦克和古代的重装骑兵,乍一看似乎还真有点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战场上的“硬茬子”,冲锋陷阵的主力。但要是细究起来,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更多是表面的,而它们在战争中的实际作用和承载的意义,却有着天壤之别。咱们先说说那古代的重装骑兵。你想啊,在冷兵器时代,一套全套的盔甲,那是能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深入探讨了古代骑兵作战的一个非常实际的细节。骑枪作为骑兵的核心远程武器,其威力在于冲击力,但随之而来的“粘附”问题确实是需要解决的。这背后涉及到装备、技巧、甚至一些“土办法”。首先,我们得明白骑枪的“粘附”是怎么发生的:骑枪的枪尖通常是带有倒刺的金属头,为了增加穿透力和对目标的.............
  • 回答
    古代骑兵冲锋的阵型问题,是个很有趣也很有讲究的课题。简单地说,古代骑兵的冲锋方式,虽然也有追求密集度,但和近代西方骑兵那种严丝合缝的“人墙”还是有所区别,而且随着时代、地域、装备和战术思想的不同,变化非常大。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近代西方骑兵的密集冲锋,特别是19世纪后,其核心是为了发挥火器的威力(.............
  • 回答
    古代骑兵使用的套马索,可不是咱们现在公园里看到的那些细细麻麻的尼龙绳,它们可是战场上的得力助手,从原材料到编织工艺,再到实际应用,都透着一股子实用和粗犷劲儿。首先得说说这套马索的原材料。一般最常见、也最结实的,就是用动物的筋和皮做的。 牛筋/马筋:这是最硬核的选择。把刚宰杀的牲畜,尤其是牛或马的.............
  • 回答
    古代骑兵冲锋,马儿们脑子里究竟在想些什么?这个问题,若是问那些真正与战马朝夕相处、生死与共的将士,或许能得到一些更贴近真实的答案。不过,要捕捉一匹马的思绪,如同探究风的形状,总带着几分揣测。想象一下,当战鼓擂响,号角齐鸣,那股震慑人心的声浪如同潮水般涌来,首先唤醒的,必然是马匹体内那股原始的、强烈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古代骑兵,尤其是游牧民族骑兵日常生活中一个非常真实却又常被忽略的侧面。确实,马背与大腿内侧的长时间摩擦,加上高强度的骑乘,是可能带来生理上的不适甚至损伤的,甚至“蛋疼”这种说法,从医学角度来看,也并非完全不可能。我们首先要理解,古代骑兵,特别是那些以骑射和长途奔袭为生的游.............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真是太有意思了!让我来给你好好捋一捋,古代骑兵对阵电动自行车的这场“跨时代混战”,哪边能笑到最后。首先得明白,古代骑兵的优势在哪儿。他们那是纯粹的“人马合一”,讲究的是冲击力、机动性、高下的优势,还有骑术本身带来的战术灵活性。战马不仅是坐骑,更是半个战士,它们的力量、速度、耐力,以及被.............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中国古代军事史与欧洲军事史在战术和装备上的一个重要区别。如果仔细掰扯开来,你会发现这里面牵扯到的原因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而是由地理环境、作战方式、社会结构、技术水平等诸多因素交织而成。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基本事实:中国古代骑兵配盾并非“不常见”,只是相比欧洲同期的骑.............
  • 回答
    古代重骑兵,他们的价值,绝非简单一句“强大”就能概括的。想想看,那身如同移动堡垒般的全身铠甲,那长达数米的重型长矛,那经过千锤百炼的战马,还有在他们身后的战友们,他们所组成的冲锋,简直就是一股无可阻挡的钢铁洪流,足以在战场上撕开任何一条最坚固的防线。一、战场上的“攻城锤”与“破阵利器”:重骑兵最直接.............
  • 回答
    古代草原骑兵,这可不是随便拿马一拉就能组成的队伍,他们的强,是经过千锤百炼,深入骨髓的。你要是真想知道他们有多强,那得从几个方面细细道来。天生的战马与骑术:首先,得说说他们的伙伴——马。草原民族养马,那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手艺。他们从小就跟马打交道,比跟自己亲爹亲娘都亲。他们养的马,那不是一般的马,是.............
  • 回答
    古代骑兵,这支在战场上呼啸而过的铁骑,其战力排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受到诸多因素影响的复杂体系。要给出一个绝对的线性排名,恐怕难以尽善尽美。但我可以尝试梳理一下,从不同维度来审视,并尽量还原当时的情况,让您觉得像是亲历者在讲述。首先,得明确我们谈论的“战力”,不单单是单个骑兵的勇武,更多的是指一个作战.............
  • 回答
    古代骑兵的战术,那可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学问,绝不是简单的“冲锋陷阵”几个字就能概括的。它随着时代、地域、对手以及骑兵自身的构成(重骑兵、轻骑兵、弓骑兵等)而变化万千,但核心往往围绕着一个字:动。咱们就来细细道来,先从一些基础的战术理念说起。一、 骑兵的优势:速度与冲击力首先得明白,骑兵存在的根本价值是.............
  • 回答
    古代战争中,骑兵之所以能对步兵形成压倒性优势,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能够将战马的速度、力量、高度以及其携带的骑手所具备的战术灵活性和冲击力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步兵难以企及的作战模式。这并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产物。一、速度与机动性的极致体现这是骑兵最直观也是最重要的优势。战马的速度远超.............
  • 回答
    在古代战场上,骑兵对冲无疑是决定胜负的重磅戏码之一,它就像一把出鞘的利剑,能够瞬间撕裂敌阵,也能将己方部队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但这并非简单的“两军对阵,万马奔腾”的画面,其背后蕴含着精密的战术、严酷的训练以及对人性和马匹的极致考验。什么是骑兵对冲?简单来说,骑兵对冲是指两支骑兵部队在战场上,以最高速.............
  • 回答
    关于古代蒙古骑兵中是否真的存在“敢死队”这一概念,需要从历史的视角和蒙古人的军事传统来审视。虽然我们可能无法找到直接标明为“敢死队”的特定兵种,但蒙古军队在作战中确实展现出了极其悍勇和不畏生死的精神,并且在战术上也会使用一些类似于“敢死队”的角色来执行高风险的任务。蒙古军队的整体作战风格:勇猛与无畏.............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颇有争论性。要回答近代骑兵能否仅凭冷兵器就“完杀”古代具装骑兵,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双方的优劣以及技术发展的关键影响。简单来说,不能一概而论地说近代骑兵就能“完杀”古代具装骑兵,但其胜算要大得多,尤其是当装备和战术都成熟之后。我们先来拆解一下“古代具装骑兵”和“近代骑兵”这两个概念,.............
  • 回答
    古代军事中,散兵坑(或散兵坑)作为防御工事,确实存在,但其在对抗骑兵时的局限性主要源于骑兵的机动性、战术适应性以及地形和资源的限制。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散兵坑的定义与作用散兵坑是古代防御工事的一种,通常指在阵地战中设置的分散、隐蔽的防御位置,用于掩护步兵或弓箭手,或作为伏击点。其特点包括: 分散布.............
  • 回答
    这真是个有趣的问题!要对比咱们古代的重骑兵和西方的重骑兵,得先把它们“拎出来”好好看看,毕竟“重”这个字,在不同的时代和地理背景下,意味可不一样。咱们就来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得明确,咱们说的“古代”,时间跨度非常大,从战国时期到明朝都有。而西方这边的“重骑兵”,概念也一直在演变,从罗马时期的骑兵,到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