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古代重骑兵的价值有多大?

回答
古代重骑兵,他们的价值,绝非简单一句“强大”就能概括的。想想看,那身如同移动堡垒般的全身铠甲,那长达数米的重型长矛,那经过千锤百炼的战马,还有在他们身后的战友们,他们所组成的冲锋,简直就是一股无可阻挡的钢铁洪流,足以在战场上撕开任何一条最坚固的防线。

一、战场上的“攻城锤”与“破阵利器”:

重骑兵最直接的价值,在于他们那无可比拟的冲击力。当他们集结成阵,随着号令发出,战马嘶鸣,大地为之颤抖,他们便如同奔腾的巨兽,带着无与伦比的动能,直扑敌阵。

突破敌阵: 在那个冷兵器时代的战场上,敌人的步兵方阵往往是作战的核心。一面面盾牌紧密相连,长矛或戈指向前方,构成了一道道坚固的屏障。但对于重骑兵来说,这层屏障就像纸糊的一样。他们的长矛能够轻易地刺穿步兵的盾牌和盔甲,将前方的敌人像串糖葫芦一样挑起来。战马的巨大力量,加上骑兵自身的体重和装备的重量,能够将步兵撞得人仰马翻,阵列瞬间崩溃。一旦阵线被撕开一个口子,后继的骑兵和步兵就能趁势涌入,将敌军分割包围,进行收割。
摧毁敌方骑兵: 重骑兵也并非只是对付步兵的。在与轻骑兵的对决中,他们同样占据优势。尽管轻骑兵可能更灵活,但面对重骑兵的强大冲击力和更厚的防护,他们的骚扰和弓箭往往难以奏 ढंग。重骑兵的长矛能够有效应对轻骑兵的骑射,一旦贴近,轻骑兵就很难匹敌。当然,如果对手也是同样强悍的重骑兵,那场面就更加壮观了,两股钢铁洪流的碰撞,往往能决定一场战役的胜负。

二、心理上的威慑与士气提振:

重骑兵的出现,不仅仅是战术上的压制,更是一种心理上的巨大威慑。

恐惧的化身: 试想一下,你在阵前看到黑压压一片的骑兵,他们身上的铠甲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光,手中紧握着比人还高的长矛,胯下的战马同样强壮有力,似乎能踏碎一切。这种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足以让前排的士兵心生畏惧,双腿发软。士气本就是战场上看不见的武器,而重骑兵的出现,无疑能让敌方的士气瞬间跌落谷底。
己方士气的“强心剂”: 相反,对于己方而言,重骑兵的到来往往意味着希望和胜利的曙光。当己方阵脚不稳,士气低迷时,一支强大的重骑兵部队如天降神兵般冲出来,能够极大地提振己方的士气,让士兵们重拾战斗的勇气。

三、战术上的灵活性与多功能性:

虽然重骑兵以其重型装备和冲击力著称,但他们并非只是一个只会直线冲锋的傻大个。在战场上,他们也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灵活性和多功能性。

侧翼包抄与迂回: 凭借战马的奔跑速度,重骑兵可以快速进行侧翼包抄或从敌方阵线的薄弱处迂回穿插。这种战术能够打乱敌方的部署,将他们置于腹背受敌的境地,大大增加获胜的几率。
追击溃兵: 当敌军开始溃逃时,重骑兵的追击是致命的。他们能够迅速追上逃跑的士兵,将他们一个个斩杀或俘虏,将战场的优势转化为决定性的胜利。相比于步兵追击,骑兵的速度优势显而易见。
支援其他部队: 在某些情况下,重骑兵也可以被用来支援其他作战的部队,例如在步兵被压制时,重骑兵的出现能够为步兵解围;或者在敌方试图突破己方阵地时,重骑兵可以快速赶到进行拦截和反击。

四、养育与维护的高昂成本——价值的另一面:

当然,如此强大的力量,其背后也意味着巨大的投入。重骑兵的价值高昂,同样也体现在他们背后高昂的成本上。

精良的装备: 从全身覆盖的全身铠甲,到厚重的头盔、护臂、护腿,再到手中的长矛、战锤或巨剑,这些装备的打造本身就需要极高的工艺和昂贵的材料。更不用说,为战马配备的马铠,那也是不小的开销。
训练有素的骑手与战马: 要将人与马训练成默契的整体,需要长年累月的刻苦训练。优秀的战马本身就是稀缺资源,需要专门的饲养和训练,这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而骑手本身,也需要精挑细选,并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
后勤的压力: 一支重骑兵部队,不仅仅是战士和战马,还有大量的马匹饲料、装备维修、武器补给等等,这些都给后勤部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只有那些拥有强大国力和雄厚财力的国家,才能组建和维持一支像样的重骑兵部队。

历史上的印证:

回顾历史,我们能看到许多例子印证着重骑兵的价值。

亚历山大大帝的伙伴骑兵: 尽管他们更多的是重装骑兵,但其对马其顿方阵的强大支援和突破能力,足以证明重装骑兵在战场上的关键作用。
罗马军团的重骑兵: 尽管罗马军团以步兵闻名,但他们在后期也大力发展重骑兵,并将其作为重要的突击力量来使用。
中世纪欧洲的骑士: 那些身披全身铠甲、胯下骏马的骑士,无疑是中世纪战场上最耀眼的存在。他们的冲锋,往往能改变战局。
蒙古帝国重骑兵(怯薛): 虽然蒙古军以骑射闻名,但其精锐的重骑兵(如怯薛)在突击和破阵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而言之,古代重骑兵的价值,体现在他们无与伦比的战场冲击力、强大的心理威慑作用、以及在某些情况下的战术灵活性。他们是冷兵器时代战场上的绝对“硬通货”,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棋子。然而,这份价值的背后,也是巨大的投入和不懈的追求。他们不仅仅是武器,更是力量、财富和荣耀的象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请自来,这边我用拿破仑战争时期作为例子吧,重点参考《拿破仑战记》,重骑兵是战场上的重要突击力量,用于突破地方阵线的防线弱点,消灭敌方骑兵,给已经动摇的敌方以毁灭性打击。多特普尔将军就有下达过一道经典命令:

卡宾枪骑兵,勇敢的卡宾枪骑兵,击穿队列!胸甲骑兵,冲过敌军!骠骑兵,砍杀敌军!

重骑兵的战马要求健壮高大,对速度和机敏性要求不高,冲锋时速度较慢,但冲击力大。

胸甲骑兵是当时欧洲最典型、最普遍的重骑兵,他们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身穿表面抛光的钢制胸甲,头戴黄铜装饰的钢盔,法军骑兵装备的前后双面胸甲一般重7—8千克,虽然不会对灵活性有太大影响,但一般也是阅兵和战斗前才穿胸甲;胸甲能挡住刀剑、长矛、刺刀,甚至手枪子弹和远距离步枪流弹,能够让胸甲骑兵在战斗中占有很大优势,法国一名胸甲骑兵少校希波曾在拼杀中北骑枪戳刺和马刀砍杀弄伤52处,仍然幸存下来,胸甲和头盔的保护功不可没。因此骑兵列队冲锋时,胸甲的保护使胸甲骑兵更自信,同时对敌也是一种威慑。拿破仑在战争中大量使用胸甲骑兵,其他大部分国家的重骑兵在多数时候都不配胸甲,唯一防护是军帽中的铁条;奥地利也只是装备前胸甲。但在拿破仑战争之后,几乎所有国家都认识到了加强骑兵防护的重要性,于是装备重型头盔和前后胸甲的胸甲骑兵成为了各国重骑兵的中坚力量。

法军还拥有两种其他国家罕见的重骑兵兵种,卡宾枪骑兵和近卫掷弹骑兵,都是以高大的熊皮帽而闻名,卡宾枪骑兵从1809年之后也开始装备胸甲;俄军也有萨克森胸甲骑兵。

起源于16世纪的龙骑兵,于17世纪正式成为骑兵系兵种,在拿破仑时代,龙骑兵的定位最为复杂,法国一般视为中型骑兵使用,训练中要担任轻骑兵的工作,而在使用中拿破仑则将其和胸甲骑兵一并编入缪拉的骑兵队中,作为突击力量的存在;较为特殊的英国没有胸甲骑兵,所以龙骑兵是英军唯一的重骑兵种,如在滑铁卢之战中几乎被全歼的苏格兰灰骑兵团;英国还有作为轻骑兵的轻龙骑兵,英国的龙骑兵是纯粹的骑兵,欧洲大陆上的龙骑兵依然留有步行作战的传统。

轻骑兵也简要介绍一下,如俄军的哥萨克骑兵就有被拿破仑称为世界上最好的轻骑兵:

当胸甲骑兵向俄军战线中部发起拼命冲锋,穿过了一道间隙时,哥萨克立刻冲开了他们,将他们打下战马,在极短时间内,530名哥萨克便装备这从死者身上取得的战利品返回战场。

虽然轻骑兵主要从事侦查、袭扰、追击、掩护交通线等任务,但也不乏作战能力强的轻骑,如骠骑兵,最早的骠骑兵是匈牙利人的一个特有兵种,以服饰华丽、马术精湛、刀法凶狠而著称,后来欧洲各国纷纷效仿,组建自己的骠骑兵部队;华丽的外表加上骑兵原本放荡不羁的生活作风使得骠骑兵在私生活上风流成性、不拘小节,但同时他们也勇猛无畏,拉萨尔将军就有说过:

如果一个骠骑兵打了一年仗还没战死的话,那他不是骠骑兵,只是一个懦夫。

猎骑兵是现在标准的轻骑兵,可以说是骠骑兵的简化版,也是拿破仑时期法军轻骑的主力,担当侦查、袭扰、追击、掩护交通线等任务,因为质优价廉,深得拿破仑青睐。

而有关枪骑兵,由于其训练成果高,所以18世纪的西欧国家不重视,但俄军始终保留大量使用长矛的民族骑兵和非正规骑兵,普奥两国和俄国瓜分盛产枪骑兵的波兰后,也都主见了一定数量的枪骑兵;随着法军体会到维斯瓦军团波兰枪骑兵的凶狠和勇猛后,拿破仑便着手将若干龙骑兵团改为枪骑兵团,曾多次遭遇法军枪骑兵痛击的其他国家也纷纷组建自己的枪骑兵部队,甚至连胸甲骑兵和骠骑兵也开始使用长矛。

现在应该不用说也应该知道重骑兵存在的意义了吧。

user avatar

重骑兵是封建时代的陆军之王,在公元4到15世纪,没有一只部队能在缺少重骑兵的情况下取得野战的胜利。有限几次例外都有及特殊情况,并能名垂青史,这里不再讨论。

但重骑兵也是一杯毒酒,清香扑鼻但后患无穷。

先来谈谈重骑兵的战术地位:

首先,重骑兵拥有半吨的体重,以及每秒超过10米的速度,这对步兵阵形会造成难以想象的破坏。传说中的枪阵最多可以和重骑兵同归于尽。一般来说,马匹所消耗的补给是人的5倍,重骑兵标配一人三马,所消耗补给为普通步兵的16倍。以十名步兵的代价杀死一名重骑兵就是成功的战术,以5名步兵的代价杀死一名重骑兵,指挥官做梦都能笑醒。

在重骑兵兴盛的时代,铁质的锁子甲和鳞甲已经十分成熟,这两种铠甲对当时的武器有极好的防御作用。加之战士们还会在铁甲内加穿软垫,普通的攻击很难对全副武装的武士造成伤害。通常要劈砍或突刺数次才能形成破甲。有三种方法可以稳定破甲——强弩,钝器和借助马匹的冲击力。由于强弩制造复杂易于损坏,且射速极低并不是一种高效的武器。钝器沉重短小,成本高需要长期训练才能操作,应用起来也不理想。

所以换句话说,只有重骑兵能对重骑兵造成有效的伤害

重骑兵一般人马均装备有防护性能良好的盔甲和盾牌,武器以长矛为主,以强大的冲击力和优秀的防御力而著称,一般正面以自由冲锋为主,在攻击侧翼时,以锥形阵为主。

进攻时先会令步兵,远程部队和轻骑兵骚扰对方,打乱对方阵型。当敌方阵型松动时,重骑兵发动雷霆万钧的一击,直接击溃对手。

由于这一时期,重骑兵绝对占据了优势,把资源投入到其他兵种显然是不明智的,这时期的步兵还处在战场仆从地位。而为了发挥出重骑兵的全部威力,骑手必须从小训练并装备合身的武器盔甲,这需要大量得资金和长期培养,骑士阶层由此兴盛。

我国重骑兵在南北朝时期开始兴盛,在宋朝以后衰落,主要原因在于

重骑兵是一种可能导致军队军阀化的兵种。

而收束军权是宋代皇帝的第一要务,以重骑兵闻名的国家,国内往往大小军阀林立,比如法国国王政令不出巴黎,德国至今无法统一,唐朝自玄宗后地方藩镇割据,中央宦官当道,至于五代十国,南北朝时的乱象就不在一一赘述。

先来谈谈古代权力分配体系——帝国权权力有三大支柱:

以文官集团为代表的地主集团,是帝国的经济基础(财权政权)

以开国元勋,外戚,宗室等为代表的武勋集团,是帝国的保护者(军权)

以皇帝为核心的皇权集团,负责清除秩序的破坏者(皇权)

一般来说皇帝会极力避免军权和财权政权的结合,而重骑兵往往会导致这一结合。这种结合体在地方表现为军阀,在中央表现为权臣。

来看看重骑兵装备的价值(公元8世纪,德国):

头盔--6索里达(金币) 盔甲--12索里达

剑和剑鞘--7索里达 护腿--6索里达

长矛及盾牌--2索里达 战马--12索里达

这就价值45索里达,一般骑士还需要一匹负重马,一匹骑乘马价格略低于战马,也就是说完整的骑士装备总价值高达60索里达,同时期一头健壮的公牛价格为2索里达,全套重骑兵装备能值30头牛。另外,为保证重骑兵完整的发挥战斗力,重骑兵还需要一名助手,同时骑手还需从小进行专业训练,又是一笔巨大的支出。一般来说,国家通常会采取以土地代替俸禄的方法来减轻财政负担,也就是使军人掌握财权。典型代表为我国的府兵制,西方的骑士制度。

附:西方骑士制度

骑士通常是地方上的封建主,拥有大片土地,自备武器铠甲,每年需率领规定数目的步兵,为上级封建主服役40-60天。骑士通常还拥有地方上部分的行政权,司法权。

我国府兵制:

士兵通常由国家分配土地,士兵自备武器盔甲,平时农耕,定期随长官戍边或战时随上级长官出征。富有的兵户充当骑兵,有较高的地位,一般的兵户充当步兵。后因为唐玄宗时由于土地兼并的缘故而废止,被募兵制取代。

重骑兵的战术统治地位在15世纪后逐渐被近代步兵取代

最先挑战重骑兵地位的是长弓,长弓平民阶层掌握的第一款可以稳定杀伤骑士的武器。之前的破甲武器如十字弩等虽然可以破甲,但射程和射速都不理想,且造价昂贵容易损坏,动摇不了骑士的地位。英国长弓手凭借着手中的弓箭取得了数次惊人的胜利。

长弓兵战术一般为,长弓手选择坡地事先布置拒马之类的障碍,长弓手排列于坡顶,方阵后或方阵间会有骑士或步行骑士压阵,等待敌军进攻。

公元1346年,克雷西战役,英军以一万两千人击败法国三万五千人

公元1415年,阿金库尔战役,英军以五千九百人击败法军三万六千人

类似的战役,在百年战争中还有不少,不再赘述。这一时期重骑兵开始跌下神坛,但长弓的两个致命缺点却挽救了骑士阶层

第一,长弓手对臂力要求极高,通常要从小训练,且对身高有要求,通常不得低于180cm。(但不需要装备昂贵的马匹盔甲)

第二,长弓由于还是一种直接使用人力的冷兵器,所以威力有上限,在板甲出现之后就没落了。

真正毁灭骑士阶层的,或者说使步兵取得和重骑兵同等地位的还是火枪。

火枪是一款真正廉价的,无需长期训练的即可使用的,可以无限提升威力的平民武器。

通常情况下火枪手只需要花费2个月的时间来进行基本的队列和射击训练即可奔赴战场,如果战况紧急,训练还可以压缩到7-15天。这一时期,一个没有任何军事训练的农奴,都可以用火枪杀死一个全副武装、毕生习武的骑士老爷。

这一时期的典型战术是西班牙大方阵,1505年,经西班牙东北部的阿拉贡王国国王斐迪南二世批准实行,由火枪兵(占50%,后期占75%),长枪兵(占30%。后期占25%)和剑盾步兵(占20%,后期取消)组成。但这一时期由于火枪糟糕的射速和威力,以及雇佣兵的忠诚问题,贵族骑士依然是战场上决定性的力量。

法国和西班牙的罗克鲁瓦战役,就是最好的例子:

此次战役,西班牙军队将主力步兵排成五个方阵,并令骑兵和附庸国的军队保护两翼,等待法军进攻。法军发起进攻后,迅速击溃了西班牙骑兵和附属国军队,对西班牙方阵完成合围。随后,法国军队发起了多次进攻,均被击退。随后,法军放弃强攻,转而用火炮消耗西班牙军队,次日西班牙方阵不堪重负,最终投降。

同时期的明清战争中,清军也多次使用这个战术

清军主动进攻,清理明军两翼——明军固守——清军切断明军补给——明军粮草不足,被迫主动进攻——明军崩溃

17世纪,北方雄狮,古斯塔夫改革

这一时期军事上出现了三大变化:

第一,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刺刀的发明,这一发明赋予火枪手强大的近战能力,使长枪兵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这一变化使得步兵的火力和功能性大大加强

第二,现代户籍制度和征兵制度的建立,保证了平民出身的步兵的忠诚

第三,近代列线步兵战术开始确立,使火枪可以发挥最大的威力

这一时期,步兵重要取得了和骑兵同等的地位,骑士阶级彻底瓦解,但不重视骑兵的将军还是会付出惨重的代价,比如古斯塔夫本人就是被德国骑兵杀死的。

当然,步兵取代骑兵成为战场主力的步伐以无法阻挡,到拿破仑时期,由于新式滑膛枪和新式黄铜火炮的出现,骑兵逐渐成为战场上的辅助兵种,骑手也由贵族变成了平民。这一时期,重骑兵的主要作用已经由直接冲击敌军,转变为迫使敌军由列线状态转变为矩形阵,这样可以减弱敌军火力,增加己方枪炮的杀伤力。同时骑兵还有冲击陷入混乱敌军和追击敌方溃散的部队任务。

滑铁卢战役,法国骑兵迫使英军结成矩形阵

由于步炮兵没有及时跟进,法军骑兵直接冲击英军,惨败

这一时期,试图以骑兵直接冲击严密的步兵阵线几乎与自杀无异。

当然,使骑兵彻底退出正面战场的还是这个

当机枪被加起来后,骑兵唯一能做的,就是杀了马,给步兵做饭。

一般来说,在二战以后,由于汽车工业的进步,骑兵就彻底退出军队了。只有少数条件极端的地区,保留了少数骑兵。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古代重骑兵,他们的价值,绝非简单一句“强大”就能概括的。想想看,那身如同移动堡垒般的全身铠甲,那长达数米的重型长矛,那经过千锤百炼的战马,还有在他们身后的战友们,他们所组成的冲锋,简直就是一股无可阻挡的钢铁洪流,足以在战场上撕开任何一条最坚固的防线。一、战场上的“攻城锤”与“破阵利器”:重骑兵最直接.............
  • 回答
    这真是个有趣的问题!要对比咱们古代的重骑兵和西方的重骑兵,得先把它们“拎出来”好好看看,毕竟“重”这个字,在不同的时代和地理背景下,意味可不一样。咱们就来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得明确,咱们说的“古代”,时间跨度非常大,从战国时期到明朝都有。而西方这边的“重骑兵”,概念也一直在演变,从罗马时期的骑兵,到中.............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将现代军事科技的巅峰之作与古代战争的宏大场面进行了直接对话。答案是肯定的,一辆顶尖现代陆军主战坦克绝对能够以压倒性的优势击败古代的百万重骑兵。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原因:主战坦克的优势:1. 火力: 口径与穿透力: 现代主战坦克的主炮通常是120毫米或125毫米滑膛炮。.............
  • 回答
    古代战场上,重骑兵之间的正面冲锋是绝对会发生的,而且是战场上最为壮观也最为残酷的景象之一。你可以想象一下,数以千计的重骑兵,身披厚重的盔甲,骑着同样健壮的战马,从两边如同疾风般席卷而来,目标只有一个——将对方的阵线撕碎。为什么会正面冲锋?原因其实很简单,在古代,骑兵的核心优势在于速度和冲击力。正面冲.............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深入探讨了古代骑兵作战的一个非常实际的细节。骑枪作为骑兵的核心远程武器,其威力在于冲击力,但随之而来的“粘附”问题确实是需要解决的。这背后涉及到装备、技巧、甚至一些“土办法”。首先,我们得明白骑枪的“粘附”是怎么发生的:骑枪的枪尖通常是带有倒刺的金属头,为了增加穿透力和对目标的.............
  • 回答
    古代骑兵冲锋的阵型问题,是个很有趣也很有讲究的课题。简单地说,古代骑兵的冲锋方式,虽然也有追求密集度,但和近代西方骑兵那种严丝合缝的“人墙”还是有所区别,而且随着时代、地域、装备和战术思想的不同,变化非常大。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近代西方骑兵的密集冲锋,特别是19世纪后,其核心是为了发挥火器的威力(.............
  • 回答
    古代骑兵,这支在战场上呼啸而过的铁骑,其战力排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受到诸多因素影响的复杂体系。要给出一个绝对的线性排名,恐怕难以尽善尽美。但我可以尝试梳理一下,从不同维度来审视,并尽量还原当时的情况,让您觉得像是亲历者在讲述。首先,得明确我们谈论的“战力”,不单单是单个骑兵的勇武,更多的是指一个作战.............
  • 回答
    古代骑兵使用的套马索,可不是咱们现在公园里看到的那些细细麻麻的尼龙绳,它们可是战场上的得力助手,从原材料到编织工艺,再到实际应用,都透着一股子实用和粗犷劲儿。首先得说说这套马索的原材料。一般最常见、也最结实的,就是用动物的筋和皮做的。 牛筋/马筋:这是最硬核的选择。把刚宰杀的牲畜,尤其是牛或马的.............
  • 回答
    古代骑兵冲锋,马儿们脑子里究竟在想些什么?这个问题,若是问那些真正与战马朝夕相处、生死与共的将士,或许能得到一些更贴近真实的答案。不过,要捕捉一匹马的思绪,如同探究风的形状,总带着几分揣测。想象一下,当战鼓擂响,号角齐鸣,那股震慑人心的声浪如同潮水般涌来,首先唤醒的,必然是马匹体内那股原始的、强烈的.............
  • 回答
    说起来,这现代坦克和古代的重装骑兵,乍一看似乎还真有点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战场上的“硬茬子”,冲锋陷阵的主力。但要是细究起来,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更多是表面的,而它们在战争中的实际作用和承载的意义,却有着天壤之别。咱们先说说那古代的重装骑兵。你想啊,在冷兵器时代,一套全套的盔甲,那是能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
  • 回答
    古代骑兵的战术,那可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学问,绝不是简单的“冲锋陷阵”几个字就能概括的。它随着时代、地域、对手以及骑兵自身的构成(重骑兵、轻骑兵、弓骑兵等)而变化万千,但核心往往围绕着一个字:动。咱们就来细细道来,先从一些基础的战术理念说起。一、 骑兵的优势:速度与冲击力首先得明白,骑兵存在的根本价值是.............
  • 回答
    古代中国有没有重骑兵?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得看你怎么定义“重骑兵”了。如果单从字面上理解,就是那种全身披着厚重铠甲,人马俱壮,冲锋起来势不可挡的战士,那答案嘛…… 答案很复杂,可以说是“有”,但又不太像我们想象中的那种西方重骑兵。咱们得把时间线拉长,从春秋战国一直聊到明朝,看看中国战场的骑兵是个什么.............
  • 回答
    古代骑兵之所以钟爱丈八长矛或长槊,这背后蕴含着骑兵作战的深刻哲学与技术演进。这些长柄武器并非在马上难以驾驭的累赘,反而是骑兵赖以成名的利器,其使用之法,精妙绝伦。想象一下,一匹训练有素的战马,其奔跑的速度和力量是骑兵最强大的武器。在万马奔腾的战场上,骑兵的优势在于机动性和冲击力。丈八长矛或长槊,长度.............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真是太有意思了!让我来给你好好捋一捋,古代骑兵对阵电动自行车的这场“跨时代混战”,哪边能笑到最后。首先得明白,古代骑兵的优势在哪儿。他们那是纯粹的“人马合一”,讲究的是冲击力、机动性、高下的优势,还有骑术本身带来的战术灵活性。战马不仅是坐骑,更是半个战士,它们的力量、速度、耐力,以及被.............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古代骑兵,尤其是游牧民族骑兵日常生活中一个非常真实却又常被忽略的侧面。确实,马背与大腿内侧的长时间摩擦,加上高强度的骑乘,是可能带来生理上的不适甚至损伤的,甚至“蛋疼”这种说法,从医学角度来看,也并非完全不可能。我们首先要理解,古代骑兵,特别是那些以骑射和长途奔袭为生的游.............
  • 回答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以其机动性和冲击力,一直是战场上的重要力量。然而,古代中国军队在许多时期,尤其是在没有大量装备长柄武器的情况下,也发展出了一套有效的反制骑兵的战术,其中“刀斧”类武器扮演了关键角色。这并非是完全摒弃长枪,而是在特定条件下,刀斧类武器凭借其独特的优势,与步兵战术相结合,形成了克制骑兵.............
  • 回答
    古代战争中,骑兵之所以能对步兵形成压倒性优势,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能够将战马的速度、力量、高度以及其携带的骑手所具备的战术灵活性和冲击力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步兵难以企及的作战模式。这并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产物。一、速度与机动性的极致体现这是骑兵最直观也是最重要的优势。战马的速度远超.............
  • 回答
    关于古代蒙古骑兵中是否真的存在“敢死队”这一概念,需要从历史的视角和蒙古人的军事传统来审视。虽然我们可能无法找到直接标明为“敢死队”的特定兵种,但蒙古军队在作战中确实展现出了极其悍勇和不畏生死的精神,并且在战术上也会使用一些类似于“敢死队”的角色来执行高风险的任务。蒙古军队的整体作战风格:勇猛与无畏.............
  • 回答
    在古代,当晴朗的草原微风习习,远处地平线如同一条清晰的分割线,我们的目光会忍不住投向那里,去探寻是否有什么动静。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个人用肉眼,最远能看到多少米外的骑兵队伍呢?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因为它涉及到几个关键的因素,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能概括的。我们得先从人眼的极限说起。首先是分辨率。.............
  • 回答
    中国古代武将骑马冲锋,使用长枪的技巧,那可是一门大学问,绝非简单地将枪往前递那么容易。想象一下,战马奔腾,尘土飞扬,将士们身披铠甲,手中紧握长兵,那种气势,那种杀气,足以震慑敌军。首先,长枪的选择和使用是关键。古代的长枪,通常指的是“槊”或“矛”一类的长柄武器,长度根据骑兵的习惯和战术需求有所不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