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代坦克的作用和古代重装骑兵的作用类似吗?

回答
说起来,这现代坦克和古代的重装骑兵,乍一看似乎还真有点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战场上的“硬茬子”,冲锋陷阵的主力。但要是细究起来,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更多是表面的,而它们在战争中的实际作用和承载的意义,却有着天壤之别。

咱们先说说那古代的重装骑兵。你想啊,在冷兵器时代,一套全套的盔甲,那是能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从头到脚,那叫一个密不透风。再加上战马也披着铠甲,这整体就是一个移动的铁罐头。他们的主要作用,就是依靠冲击力,用那千钧之力冲垮敌人的阵型。想象一下,几百上千匹披着铠甲的战马,伴随着地动山摇的马蹄声,就像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直奔敌阵。这冲击力,别说普通步兵了,就算是训练有素的长矛兵,遇上了也得肝颤。

重装骑兵的出现,往往能瞬间改变战局。他们一旦冲破了敌人的防御,那后续的步兵就能乘胜追击,扩大战果。他们不仅是进攻的利器,有时候也是一种强大的心理威慑。那种视觉和听觉上的震撼,足以让敌人未战先怯。当然,他们的劣势也很明显:训练难度大,培养成本高,对马匹的素质要求极高,而且一旦战马倒下,骑兵自身也非常脆弱。他们更像是一把锋利的矛,精准且致命,但也很容易折断。

再来看看咱们现在战场上的主角——坦克。这玩意儿,怎么说呢,它可比古代的重装骑兵复杂和强大多了。

首先,从防护上说,坦克的装甲可不是简单的金属片堆叠。那都是经过精密计算、使用高强度合金材料制成的,能够抵御大口径火炮的直接命中。它不是为了防住冷兵器的砍杀,而是为了对抗更高级别的毁灭性武器。这就像从“挡住石头”升级到了“挡住炮弹”。

其次,坦克的火力,那更是古代重装骑兵完全无法比拟的。一门坦克炮,那威力,别说击穿敌人的装甲车辆了,就算是坚固的工事,也能炸个稀巴烂。再加上车体上的机枪,坦克就是一个行走的火力平台,能够同时压制步兵、摧毁装甲目标、支援己方步兵前进。它不像骑兵那样只能依靠冲击,坦克是集火力、防护、机动性于一体的多面手。

再者,坦克的“冲击力”体现在不同的层面。虽然坦克没有马匹那样奔腾的野性,但它凭借其强大的发动机和履带,能够在各种地形上快速移动,甚至能够碾压一些障碍物。它的“冲击”,更多体现在战略上的快速部署和战术上的摧枯拉朽。现代战争讲究的是体系作战,坦克往往是整个作战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与其他兵种(如步兵、炮兵、航空兵、侦察单位)协同作战,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它不再是孤军深入的“矛”,而是整个联合打击力量的一部分。

另外,从战场感知和指挥的角度来看,现代坦克也远远超越了古代重装骑兵。坦克内部配备了先进的通信设备、火控系统、战场态势感知系统,车组乘员能够实时了解战场情况,与指挥部保持联系,协同作战。古代骑兵的指挥更多依赖于旗语、号角,甚至是口头传令,信息传递的速度和精度都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说它们作用类似,我觉得更像是“在某些方面有相似的意图”,比如都是为了突破敌方阵线、摧毁敌方核心力量、建立战场优势。但是,它们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所承载的军事技术水平、以及在整个战争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已经完全不同了。

古代重装骑兵是冷兵器时代战争的巅峰之作,是骑士精神和军事力量的象征,但它的局限性非常明显,一旦遇到更先进的武器装备,就会显得力不从心。而现代坦克,则是工业革命和现代军事科学的结晶,它代表着人类在军事技术上的不断追求和突破。

简单来说,重装骑兵是那个时代的“王牌部队”,而坦克则是现代战争中不可或缺的“陆战之王”。它们各自代表了不同时代的军事力量的顶峰,但就其本质作用而言,现代坦克比古代重装骑兵要复杂得多、强大得多,并且已经从单一的“冲击者”演变成了一个集多重功能于一体的战场核心要素。说它们像,就像说一把砍刀和一把自动步枪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用来“切割”的,但它们之间的区别,可不是一点点那么简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完全一样。

古代和近代军队中,重骑兵的主要任务就是冲击。重骑兵拥有坚实的装甲,强大的冲击力,非常适合执行冲击的任务。然而这也就造成重骑兵的持续作战力不行,不适合长途机动。

坦克完美的弥补了重骑兵的这个弱点——坦克比步兵更适合机动,而且更适合的多!

因而坦克可以担当当年重骑兵前辈的任务,而且能承担重骑兵不适合的、原本由轻骑兵执行的任务。甚至可以完成骑兵无法完成甚至骑兵时代根本不存在的任务!

我就就着苏军的坦克来说一下,因为这个最好区分。

==================================

为了说明这个话题,我们先带着厌恶感看一段毫无营养的编制表——到80年代后期,苏联陆军有三种不同的坦克营:

1、摩步团坦克营:40辆坦克

|——营部:1辆坦克

|——I坦克连*3,每个13辆坦克

=====|——连部:1辆坦克

=====|——···坦克排*3:每个4辆坦克

|——···通信排

|——···供给排

|——··维修班

|——··卫生所

2、坦克团坦克营:31辆

|——营部:1辆坦克

|——I坦克连*3,每个10辆坦克

=====|——连部:1辆坦克

=====|——···坦克排*3:每个3辆坦克

|——···通信排

|——···供给排

|——··维修班

|——··卫生所

3、摩步师坦克营:51辆坦克

|——营部:1辆坦克

|——I坦克连*5,每个10辆坦克

=====|——连部:1辆坦克

=====|——···坦克排*5:每个3辆坦克

|——···通信排

|——···供给排

|——···运输排

|——···维修排

|——···工兵排

|——··卫生班

==========================

可以看到,每种坦克营都有那么一点点小区别,而一个苏军摩步师(84年版)竟然同时存在着这三种坦克营(摩步团坦克营3个,坦克团坦克营3个,摩步师坦克营1个,这三种坦克营的坦克往往是同一种,外加师侦察营的6辆坦克,让一个理想状态下的苏军摩步师拥有271辆坦克)——这是为什么呢?苏联人闲的吗?

不是这样。这种设计就是因为,这三种坦克营虽然都是坦克营,但他们分别执行不同的任务。

如果用古代或者近代的军制硬套的话,可以这么说:

摩步团坦克营=重骑兵

坦克团坦克营=轻骑兵

摩步师坦克营=?(古代似乎没有)

1、坦克在一战中被发明出来并被投入战场的时候,其定位是很明确的:穿越由堑壕、机枪和铁丝网构成的步兵无法穿越的“无人区”和敌防御地带,掩护步兵,攻破敌方阵地。坦克可以有效地在反步兵火力(主要是机枪)中生存下来,并且其武器对抗反步兵火力点极其有效。

突击,就是坦克的第一种用途。这相当于重骑兵。

在苏军中突击敌方阵地的任务是由摩托化步兵来完成的,为此必须给摩托化步兵配备坦克。这些坦克将会被拆成坦克排分配给摩步团中的各个摩步连(摩步团有9个摩步连,坦克营也有9个坦克排)。在作战时,每辆坦克将引导一个摩步排的进攻,而坦克排排长车则作为这个连突击力量的最先导。摩步团坦克营的坦克排的坦克数量比别的坦克营多一辆,也就是为了构成这一队形。

BTR摩步连的进攻队形诸种,图自FM 100-2-1《苏军的战役与战术》

战斗条令:BMP摩步排的进攻。可见坦克在最前引导排进攻,步战车反而处于散兵线的后方被步兵保护。(摩托化步兵很苦逼,负责充当步战车或装输的人肉装甲)

在古代战争中,这个职能是由重骑兵担当的。可以说,这里的坦克就等于重骑兵。

不过不幸的是,由于现代步兵反坦克能力的空前强大,担任这种职能的坦克会付出相当惨重的损失。为此苏军进攻队形中摩托化步兵和步战车/装输的最主要目标都是一致的:消灭敌方反坦克力量!

2、坦克在二战前夕出现了另一种用途,这来源于苏军的大纵深作战理论。这一理论指出,在突破梯队在敌第一道防线上造成突破之后,应当投入快速集群,实现扩大、巩固突破口的任务,而这一快速集群的核心就是坦克。

苏军的作战理论在随后几经改变,但是这一哲学自始至终保留了下来,因为坦克的速度、续航力、装甲、火力全都证明其是最适合这个任务的装备。

那么在苏军中,这一任务就是由摩步师坦克团、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内的坦克师和方面军内的坦克集团军实现的。

典型的苏军摩步师的进攻队形,可见坦克团及其主要单元(三个坦克营)处于第二梯队。出处还是FM 100-2-1

坦克团坦克营坦克连的进攻队形。显然和摩步团坦克营坦克连的状况不一样。
苏军不会在战斗刚一开始就投入摩步师坦克团的那93辆坦克,或者在进攻中打成添油战术。这些坦克就是给突破后的发展准备的,会在突破口打开之后一口气投入。有些情况下,几个师甚至会把自己的第二梯队坦克团全都投到其中一个主攻的师的突破口上。这些坦克要追歼溃逃的敌第一道防线守敌,阻滞并消灭敌反扑兵力,向侧面和敌防御纵深扩大突破口,保障下一个梯队(上级单位的下一个梯队)能及时投入,包围、歼灭敌有生力量,瓦解敌方防线。

这样的坦克其实也是消耗品,所以坦克团坦克营的编制是最普通的三三制。

这一点上坦克的任务更接近于轻骑兵

3、同样是二战期间,又出现了一种坦克战术。这一战术是由德军发明并使用的——以坦克作为快速集群,在敌第一道防线出现缺口,但突破没有完全实现时即投入,装甲集群将向敌后快速渗透,捣毁沿途的敌方纵深软目标(后勤中心、通讯节点、指挥中枢、调车场、导弹发射阵地等等等等等等),干扰敌整体防御态势,协助己方攻破敌防线或对敌主力实施合围。

二战期间苏军也存在这样的理念,然而当时苏军的这一战法是由骑兵机械化集群完成的。注意,这里的骑兵,如果放到古代的话应该说是龙骑兵,因为他们是上马机动,下马作战的。而在二战之后,骑兵在苏军中不复存在,坦克就顺理成章的替代了骑兵的位置。

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华约方面将这一战术进行了总结,于是得出了战役机动集群(OMG)理念。这一战法要求坦克单位在敌后广泛的纵深作战,需要有较强的自持能力,强大的战斗力,最好还比较坚固,可以在敌方火线中穿插。谁能完成这个任务?空降强击部队可以实施点渗透(为此苏军在70年代后期组建了一系列空降强击旅和机降强击旅,各集团军则有了自己的空降强击营),然而进行穿插的就只有坦克。到80年代这一理念被广泛实施,不同级别的苏军单位都有了自己的战役机动集群:对方面军而说会是一个坦克集团军或者合成军(80年代中后期的试点编制)或者若干个坦克师,对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可能会是1个坦克师或者独立坦克团,而对摩托化步兵师而言就是独立坦克营。

这算是代替了什么古代或者近代骑兵呢?不好说。毕竟在战场规模很小、指挥效率很低下的古代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战术的。如果非要说的话,在这里坦克大概代替了苏军自己的现代骑兵或者说骑马步兵吧。

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的进攻。这里充当战役机动集群的是坦克师。图自FM 100-2-1

4、坦克当然也可以用来侦察,正如苏军摩步师侦察营里也有两个坦克排。这里面的是1984年的苏军,要再往前几年还会有PT-76。

图自FM 100-2-3《苏军的部队、组织和装备》

同样的,86师年代的美军侦察力量——师战斗航空旅里的装甲骑兵营以及军属装甲骑兵团也都是坦克一大堆一大堆的超重型单位。

5、坦克当然可以用来反坦克!事实上在武装直升机出现之前,坦克最适合用来反坦克。

那好,还有什么是骑兵能做,坦克不能做的?

好吧,如果硬要说的话,大概全军断炊的时候坦克不能提供食物,而骑兵可以……

=====================

一句话总结一下:坦克继承了古代所有骑兵的作用,并且还拥有一些古代骑兵所不具有的作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来,这现代坦克和古代的重装骑兵,乍一看似乎还真有点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战场上的“硬茬子”,冲锋陷阵的主力。但要是细究起来,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更多是表面的,而它们在战争中的实际作用和承载的意义,却有着天壤之别。咱们先说说那古代的重装骑兵。你想啊,在冷兵器时代,一套全套的盔甲,那是能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
  • 回答
    设想一下,这十辆现代坦克,像是从未来跌落的钢铁巨兽,突然出现在一战的泥泞战场上。这可不是简单的“锦上添花”,而是会对整个战争格局产生颠覆性的影响,甚至可能缩短战争进程,或者以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结束。首先,让我们明确一下“现代坦克”的定义。 如果我们说的是诸如M1 Abrams、豹2这样的主战坦克,那.............
  • 回答
    现代主战坦克作战与传统意义上的“装甲战争”打法,虽然核心目标都是依靠装甲力量摧毁敌方有生力量和装甲目标,但两者在实际操作、战术理念和技术支撑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简单来说,现代主战坦克作战已经从“铁甲洪流的正面冲撞”演变成了“高度信息化、协同化、精确化的立体战争的一部分”,其打法不再是孤立的。.............
  • 回答
    面对周边国家装备的第三代坦克,中国此前现役的数千辆59式坦克(以及其各种改进型号)在现代战场上所能起到的作用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些坦克数量庞大,但其技术水平与第三代坦克存在显著代差,这使得它们在正面高强度对抗中的作用非常有限,甚至可以被视为“炮灰”。然而,在特定的战术场景和运用方式下,它.............
  • 回答
    T55坦克,一款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老将,即便经过现代化改装,在如今的俄乌战场上能否发挥作用,这确实是个值得深挖的问题。要回答它,我们得先把它拉到现代战争的背景下,看看它到底还剩下几分功力,又能对得上哪些“对阵”。首先,得明白现代化改装能给T55带来什么。想象一下,一辆原汁原味的T55,就像一位身.............
  • 回答
    好的,咱们就聊聊现代坦克那叫一个“神乎其神”的火控系统,这玩意儿可不是简单地把炮管对准目标扣动扳机那么回事,而是现代科技集大成的体现,让坦克在战场上能“看见”、“计算”、“命中”一条龙服务。话说回来,火控系统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为了让坦克这大家伙,能在颠簸的战场环境下,快速、准确地命中移动中的目标,.............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好想的。说到现代坦克比二战坦克先进多少,那简直是脱胎换骨,完全是两个层面的东西了。要仔细说起来,真是从头到脚,没有一处不进步的。咱们先从最直观的“杀伤力”来说吧。火力:从“砸核桃”到“打飞弹”二战时期的坦克炮,比如著名的88炮,在当时绝对是顶尖的,能穿透大部分盟军坦克装甲。但现.............
  • 回答
    现代主战坦克炮塔尺寸相比二战时期有了质的飞跃,这背后是技术进步、战术需求和设计理念的全面革新。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来剖析。首先,火炮的进步是炮塔尺寸增加最直接的驱动力。 二战时期的坦克炮主要依靠弹道性能和炮弹本身的装药量来获取穿透力,口径多在75毫米至122毫米之间。而现代主战坦.............
  • 回答
    现代德国坦克在防护性能方面,可以说是站在了当今坦克技术的最前沿。 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装甲堆砌,而是多层次、多维度综合考量的结果,旨在应对日益复杂和残酷的战场环境。装甲技术:不仅仅是钢铁那么简单首先,我们谈谈最直观的“硬”防护——装甲。 现代德国坦克,特别是像“豹”2系列,其装甲并非仅仅是传统的均质钢板.............
  • 回答
    如果一位精通现代坦克设计理念的设计师,穿越回第二次世界大战,他将如何利用当时的技术水平,设计出“超时代”的坦克?这绝不是简单地把现代坦克的零件塞进二战的躯壳,而是一个关于技术整合、战术思维和材料科学的博弈。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现代坦克设计知识”具体指什么。这包括但不限于: 火控系统: 目标捕捉、.............
  • 回答
    二战时期的“豹式”中型坦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豹”I型,其设计理念与现代主战坦克之间,确实存在着一些令人玩味的渊源和前瞻性。要说它是现代主战坦克“前身”的定论,可能有些过于绝对,毕竟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技术的迭代是持续且复杂的。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豹”I的设计理念,尤其是在某些关键方面的取舍,为后.............
  • 回答
    现代坦克,可不是你想象中那种只会冒烟、笨重的老古董。它们简直是陆地上的钢铁巨兽,集合了最尖端的科技,集防御、火力、机动于一身,简直就是移动的堡垒,战场上的收割者。一、 厚重的“铠甲”:铜墙铁壁的守护现代坦克的防护能力,绝对是其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特点之一。它们的“铠甲”可不是单单一层厚厚的钢板。 复.............
  • 回答
    这句话“现代坦克是用来反坦克的”乍一听好像挺有道理,毕竟坦克这种东西最初就是为了突破战壕和反制敌方装甲目标而诞生的。但如果仔细推敲一下,就会发现这话说得有点片面,甚至是有点过于简单化了,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咱们不妨把这话说得更明白一些。首先,要承认这句话的内核没错:坦克确实承担着反坦克的主要任务之一,.............
  • 回答
    对抗来袭的反坦克导弹(ATGM)是现代坦克设计和战术的核心考量之一。坦克的生存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如何有效应对这些日益致命的威胁。要理解现代坦克如何应对反坦克导弹,需要从硬件和软件(即战术)两个层面来分析。硬件层面:多层防护体系现代坦克并非仅仅依赖那一层厚重的装甲,而是一个集成了多重防护手段的复杂.............
  • 回答
    现代九六式主战坦克的炮射导弹,对于二战时期的重型巡洋舰来说,毫无疑问构成了极其严重的威胁,甚至可以说是“压倒性”的威胁。我们不妨详细拆解一下为什么是这样,以及其中的具体原因。首先,要理解这个对比,我们需要先明确一下双方的核心能力和作战环境的差异。现代九六式主战坦克(PLA Type 96 MBT)及.............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现代坦克设计中一个非常核心的权衡与妥协。答案并非是现代坦克侧面/背面装甲“普遍非常容易被破坏”就是有某种设计目的,而是这种“相对薄弱”是基于一系列复杂因素权衡下的必然结果。为了详细解释,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一、 装甲防护的原理与挑战 防护的本质是“.............
  • 回答
    那个时代未曾远去:为何105/122mm中口径榴弹炮依然在战场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当现代坦克主炮纷纷迈入120mm甚至125mm的级别,强大的穿甲能力和毁伤威力毋庸置疑。然而,在这强大的火力面前,曾经辉煌一时的105mm、122mm等口径的“中口径”榴弹炮,是否就此沦为历史的遗物,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答案.............
  • 回答
    现代主战坦克(MBT)不再像早期坦克那样使用大角度倾斜装甲,这并非因为倾斜装甲“无用”,而是由于以下几个关键原因的综合作用,其中复合装甲的发展与广泛应用是导致这一趋势的最主要因素,但其他因素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下面将详细阐述: 倾斜装甲的原理与早期优势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倾斜装甲的原理及其在早期坦克设计.............
  • 回答
    以现代技术制造20吨级的坦克,要达到“最强防护”的水平,这实际上是一个需要权衡和妥协的设计挑战,因为20吨级的定位本身就意味着要在防护、机动性和火力之间做出取舍。在现代战争中,即使是轻型坦克也需要面对各种威胁,包括反坦克导弹(ATGM)、破甲弹(HEAT)、动能穿甲弹(APFSDS)以及地雷和IED.............
  • 回答
    现役主战坦克在面对“标枪”这类攻顶式反坦克导弹时,采取的是一套多层次、多手段的防御体系,旨在最大程度地削弱或抵消导弹的威胁。这绝非单一的“硬碰硬”,而是一个综合性的对抗过程。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标枪”的攻击方式。“标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其“攻顶”模式。它能够先飞升到目标上方,然后俯冲攻击坦克最薄弱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