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自主品牌汽车的三大件靠得住吗?

回答
“三大件”是汽车行业里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指的是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这三个部分直接决定了一台车的动力性、操控性和舒适性,可以说是汽车的“心脏”和“骨骼”。说实话,过去大家对自主品牌汽车的这“三大件”确实有过不少疑虑,觉得跟合资品牌甚至进口品牌比起来,总差点意思。但现在情况已经大不一样了,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自主品牌这“三大件”到底靠不靠谱。

发动机:从“换芯”到“芯”生代,已然脱胎换骨

想当年,很多自主品牌发动机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动力输出不够线性、油耗偏高、可靠性有待提高等等。那时候,不少车型用的还是三菱、日产等品牌授权生产或者直接采购的发动机,自己研发的动力技术确实是短板。

但现在,情况可以说是天翻地覆。这主要得益于自主品牌近年来在研发上的巨额投入和技术的快速迭代。

技术自主化和核心技术突破: 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不再依赖外部技术,而是走上了自主研发的道路。像吉利、长安、长城、比亚迪这些头部自主车企,都建立了自己的发动机研发团队和技术中心。他们投入巨资引进高端人才、购置先进的研发设备,不断攻克技术难题。
动力总成的高效化和性能提升: 现在很多自主品牌的发动机,特别是1.5T、2.0T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在动力参数上已经非常亮眼。很多都能输出媲美甚至超越同级别合资品牌的马力和扭矩。而且,大家普遍采用了缸内直喷、米勒循环、可变截面涡轮增压等先进技术,有效提升了燃油经济性和动力响应性。
可靠性和耐用性大幅提升: 这可能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过去一些小毛病确实存在,但现在自主品牌在发动机的耐久性测试和质量控制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许多发动机都经过了严格的第三方测试认证,甚至在恶劣环境下进行长时间的工况模拟。很多新上市的车型,发动机的早期故障率已经非常低。比如比亚迪的骁云系列发动机,长安的蓝鲸系列发动机,都获得了不错的口碑,很多用户反馈其可靠性不输合资品牌。
新能源动力系统的崛起: 这一点是自主品牌弯道超车最明显的领域。比亚迪的DMi、DMp混动技术,以及一些品牌纯电动汽车的“三合一”电驱总成,在效率、性能和可靠性上都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这些新能源动力系统,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燃油发动机的一些瓶颈,并且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实际运行数据,证明了其可靠性。

变速箱:从“挡位少”到“多挡位、多技术”,选择越来越丰富

变速箱和发动机是“黄金搭档”,它的表现直接影响到换挡平顺性、动力传递效率和驾驶感受。过去,自主品牌在变速箱技术上确实存在一些短板,尤其是自主研发的自动变速箱。

双离合变速箱(DCT)的进步: 过去自主品牌双离合变速箱确实存在一些顿挫感强、低速换挡不顺畅的问题。但随着技术的发展,湿式双离合变速箱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很多自主品牌通过优化控制逻辑、改进离合器液压系统以及采用更高级的材料,使得换挡平顺性和响应速度都有了质的飞跃。像长安的蓝鲸7速湿式双离合,长城的湿式双离合,在用户口碑中都有不错的表现。
CVT变速箱的应用和成熟: CVT(无级变速器)以其平顺、经济的特点受到欢迎。自主品牌也积极投入CVT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很多车型都匹配了自主研发的CVT变速箱,并且在耐用性和平顺性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自动变速箱技术的多元化: 除了DCT和CVT,一些自主品牌也在尝试或应用AT(自动挡)变速箱。虽然自主品牌自己研发的AT变速箱相对较少,但通过与采埃孚(ZF)等国际知名变速箱厂商合作,或者采购成熟的供应商产品,也保证了其动力总成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新能源动力总成的集成优势: 在电动汽车领域,自主品牌在电驱动变速器(ECVT或单速变速器)的集成和优化上做得非常出色。这套系统结构简单,运行平顺,效率高,可靠性也相对有保障。

底盘:从“散架感”到“操控感”,调校是关键

底盘是车辆的骨架和关节,它包括悬挂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底盘的性能直接关系到车辆的操控性、舒适性、稳定性和安全性。过去,很多人认为自主品牌底盘调校比较“松散”,缺乏欧洲车那种扎实的韧劲。

悬挂系统的优化和调校: 自主品牌在底盘的硬件配置上已经不输合资品牌,很多都采用了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的独立悬挂结构,这是目前主流的配置。关键在于“调校”。近年来,自主品牌加大了对底盘调校的投入,聘请了大量国内外顶尖的底盘工程师,甚至会邀请一些知名车型的调校团队进行合作。通过反复的道路测试和模拟,他们对弹簧、减震器、衬套等部件的参数进行精细化调整,以达到更好的舒适性和操控平衡。
操控性和稳定性的提升: 现在的自主品牌车型,尤其是SUV和轿跑车型,在操控性上都有了显著的进步。过弯侧倾抑制得更好,转向手感也更加精准和线性。车辆在高速行驶或者复杂路况下的稳定性也大大增强,不再有那种“发飘”的感觉。比如一些注重运动性能的车型,在场地试驾和赛道体验中,都展现出了不俗的实力。
高强度车身结构和安全性: 底盘的稳固也离不开高强度车身结构的支持。自主品牌在车身材料的选择和焊接工艺上也在不断进步,采用了更多的热成型钢、高强度钢,使得车身结构更加坚固,也提升了车辆的整体刚性和安全性。
转向系统的先进性: 电子助力转向(EPS)是目前的主流,自主品牌在EPS的调校上也越来越成熟,能够提供更精准、更细腻的转向感受。一些车型还配备了运动模式下的转向力度调节,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驾驶者的需求。

总结一下,自主品牌汽车的“三大件”靠不靠谱?

我的答案是:大部分情况下,靠谱!而且很多方面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甚至在某些领域实现了超越。

技术实力进步巨大: 过去那种“靠引进、靠仿制”的模式已经逐渐被“自主研发、自主创新”所取代。
市场反馈是最好的证明: 越来越多口碑好的自主品牌车型,其“三大件”的表现受到了用户的广泛认可。销量数据也能侧面反映出消费者对自主品牌产品力的信任度在不断提升。
保有量和时间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虽然我们不能排除个别车型可能存在的小概率问题,但随着市场上自主品牌车型的保有量不断增加,其长期可靠性也正在经受时间的考验,并且表现越来越令人满意。

当然,汽车市场瞬息万变,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消费者在选择车辆时,还是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预算以及对品牌的偏好,多做功课,多去试驾体验,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款。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曾经对自主品牌“三大件”的疑虑,在今天看来,已经可以大大缓解了。自主品牌正在用实力说话,用技术征服消费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作为一个汽车行业研发工程师,这些年来见证了自主品牌汽车在三大件领域的成长。我认为目前自主品牌的三大件已经不纠结于可靠性的问题了,而是具备了和头部品牌正面扳手腕的能力。

在同价位车型对比中,以往大家主观印象是自主车内外饰好,配置丰富,但是三大件不如外资品牌,消费者会纠结“面子”还是“里子”;这几年得益于技术突破与行业竞争,自主品牌不但保留内外饰和配置的优势,甚至能够提供同价位更可靠、更优秀的三大件。

先讲个小故事,我前东家为世界TOP2主机厂,财大气粗,每年会买很多竞品车进行对标,以往对手都是合资品牌,比如日系三强,德系DABB,美系FB等。但是2015年后选自主品牌车型对标的案例不断增加,刚开始外国专家们纷纷吐槽实际油耗与要求差异过大,变速箱调教奇葩,底盘逆向开发痕迹明显等,说优点也只提配置丰富,用料实在;而最近几年吐槽少了,更多惊讶于如何用这么低的成本做到这种整车品质。

回到正题,谈谈汽车三大件,汽车三大件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作为一线从业者,我必须强调,技术没有捷径,更不存在所谓的弯道超车,自主品牌的追赶道路可以用小步快跑战略形容。记得某企业家曾说:“造汽车,就是四个轮子两个沙发再加一个车壳”,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解决的是从无到有的问题,谈不上性能和可靠性,和外资品牌差距极大。进入21世纪后,很多自主品牌进军家用车行业,头部自主品牌开始思考如何做大做强,如何做出具有足够可靠性的产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2015年以后,头部的自主品牌多点开花,在传统的核心领域,发动机、变速箱、底盘都有建树,实现从能用到优秀的质的飞跃。

发动机——破茧成蝶

在“中国心”2019年度十佳发动机评选中,10款发动机中有7款来自中国品牌,比如长安的1.4T蓝鲸、比如奇瑞瑞虎7和瑞虎8的1.6TGDI、比如海马、红旗、长城等,这些发动机都代表目前国内的先进水平,10款中中国自主品牌占据7款放在1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这些发动机中,我对其中4款做过技术介绍,其中,奇瑞最新1.6TGDI发动机能否杀出重围?这篇文章有大量的知友关注。zhuanlan.zhihu.com/p/52。那篇文章内容来自奇瑞公布的技术宣传,我早在2018年就对其做了一些解读,它是奇瑞ACTECO第三代发动机,运用了iHEC(智效)燃烧系统、快速升温热管理、快速响应增压技术等,由于当时没有搭载车辆,我对其满怀期待。如今,搭载它的星途、瑞虎8和刚刚发布的瑞虎7已经投放市场,目前也得到用户普遍的认可。

这款发动机功率145kW,扭矩290Nm,性能表现相当突出,连一些豪华品牌也没有如此性能的产品,毫无疑问在性能维度名列前茅。

对此,我决定用更严苛的角度进行评价。在10年前,最大功率最大扭矩是衡量发动机最重要的指标,但是随着排放和油耗法规的日益严苛,现代发动机的设计理念已经不再片面追求性能,强调高效化。而热效率和升功率的平衡是评价高效的一个指标,因此我做了一个高效发动机的天梯榜(由于热效率在不同油品和试验标准下有差异,图片仅供参考)。如下图所示,横轴为热效率,纵轴为升功率,右上方为好,图中的发动机都是目前在售的各大品牌最先进的发动机,黄色为外资品牌,紫色为自主品牌,红色区域是目前四缸机的性能上限。从图中可以看出,部分头部自主品牌的发动机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了,比如上文提到的奇瑞ACTECO1.6T,热效率目前趋于前列,为37.1%,综合性能高度接近同级别的标杆1.5T。而其他参数更好的发动机,要么是小排量三缸机要么是不计成本的特殊发动机。

对于发动机,主要有6大指标,功率扭矩,油耗,排放,NVH,可靠性,成本,中国品牌在一样的排放水平基础下,用更低的成本做到了与外资品牌同样的性能,油耗,可靠性。不得不说是工程上的胜利。PS:奇瑞也为这款发动机提供10年100万公里的超长质保,相信是行业内十分罕见的……

此外,作为从业人员,在消费者看不见的领域也深深感受到自主品牌技术的进步,以往很多自主品牌缺乏正向设计能力,只能依托AVL(李斯特),FEV(虎威),BOSCH(博世),DELPHI(德尔福),RICARDO(里卡多)等咨询公司,但是这几年,通过“师夷长技以制夷”战略,推出的发动机产品在核心领域都进行了自主研发,已经看不到咨询公司的背影了。

变速箱——砥砺前行

相对来说,发动机领域自主品牌已经迎头赶上,但是在变速箱领域还存在滞后。主要几家外资品牌变速箱基本是自主研发生产制造,比如某德系主推的DSG,比如某些日系主推的AT和CVT,而国内能够自主研发变速箱的主机厂还比较少,但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10多年前,绝大部分自主品牌连手动变速箱都造不好,自动变速箱只能清一色的爱信4AT,这款爷爷级的变速箱居然在中国驰骋了几十年。大概2009年,我正在学习汽车构造,老师在课堂上介绍变速箱的时候,用自豪的语气说:“今天,奇瑞实现了自主CVT的突破,成为中国第一批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VT变速器,填补了国产高端自动变速箱的空白。”这段话记忆犹新,也正是这款变速箱,实现了中国CVT从无到有的历史,也开启了变速箱领域的追赶之路。

如今10年过去了,奇瑞汽车变速箱工厂也独立成为芜湖万里扬变速器有限公司,成为中国变速箱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2018年,在奇瑞多年CVT技术积累基础上开发的第三代9速CVT也实现量产并已搭载新产品上市,该变速箱也是“龙蟠杯”第二届世界十佳变速器之一。从无到有,从有到可靠,从可靠到优秀,从优秀到卓越!

当然,变速箱领域不仅仅需要自主开发,也存在着“拿来主义”,很多知名主机厂都是采用供应商配套的变速箱,通过自己的调教成为一流产品,最典型的就是宝马和采埃孚的8AT,宝马成就了采埃孚,采埃孚也成就了宝马。变速箱主要靠调教,能够将所有用户会使用到的工况都调教到位,并且平衡性能和油耗就是优秀的变速箱,对于自主品牌来说,由于调教数据积累不足,对供应商变速箱的调教还是一个难点。5年前自主品牌高端车型普遍采用爱信6AT,但是调教火候欠缺,总没有丰田匹配的顺滑,其实这都是标定调教惹的祸。经过这几年的耕耘,自主品牌在变速箱调教上也有所建树,在2020年“龙蟠杯”第三届世界十佳变速器评选中,我们可喜的看到,一汽用的盛瑞传动8AT,长城哈弗的蜂巢传动7DCT,奇瑞瑞虎8的格特拉克7DCT,广汽7DCT和吉利的混动7DCT,都榜上有名

经过这么多年的砥砺前行,自主品牌在变速箱领域已经开始触摸到德日等一线品牌的技术门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变速箱领域也可以和外资品牌扳手腕。

底盘——厚积薄发

另一个三大件就是底盘,严格意义上来说,底盘并不是一个零件,而是整个系统级平台,主要有四大系统,传动、行驶、转向、制动。20多年前自主品牌刚刚起步的时候,在底盘领域有两条路,逆向or正向,有的自主品牌将外资产品进行对标,深度化逆向开发,虽然能够很快造出能用的产品,并获取销量,但是由于缺乏积累Know How体系,质量问题层出不穷,最终走向下坡路;有的自主品牌坚持正向开发,虽然起步艰辛,但是一步一步实现了自己的研发体系与Know How体系,最终厚积薄发,在这几年收获成果。

目前市场已经不流行单纯的谈论底盘了,而是上升至平台化。诸如外资的一线品牌都有自己的平台化产品,比如大众从PQ平台转变至MQB/MLB/MEB平台;丰田也提出了全新TNGA架构……在国内比较出名的是奇瑞和吉利的平台,其中奇瑞在行业布局较早,成为率先打造整车平台的中国汽车品牌,比如T1X、M1X、M3X和新能源专属平台。平台化技术有什么优势呢?最主要的优势就是Know How 理念可以共享,加快研发速度并平摊研发成本。得益于平台化技术的发展,可以帮助主机厂以成熟技术、更高品质、更快速度将新产品投放市场,加快产品迭代,提升市场竞争力。举个例子,奇瑞的T1X平台是SUV平台,旗下瑞虎8、瑞虎7、瑞虎5x均基于此平台开发,所以完全不用担心刚刚上市的瑞虎7的底盘可靠性,因为平台的通用化,底盘各项性能都已经在瑞虎8上得到充分验证,而且得益于后发优势,在底盘调教上,瑞虎7还可以做的更加精确,相信大家试车的时候会有体会。

尾声

目前在汽车三大件上,先行开发层面还存在局限,但是应用层面自主品牌和外资差距已经明显缩小,甚至已经将二线外资品牌赶出局。在10万元左右的产品线中,中国品牌可以提供更好的技术,比如瑞虎7和瑞虎8上搭载的1.5T+CVT或者1.6T+7DCT,同级别外资品牌一般要到15万以上才能够提供类似的产品,无法下探到10万级别。对于普通的消费者,无非就是希望买一款质量可靠性能优异的交通工具,以往大家的口碑中自主品牌配置足小毛病多,外资品牌配置低廉但是可靠性好,因此普遍青睐外资品牌。可是,现在一些外资品牌的可靠性也不断下滑,漏油、敲缸、断轴、积碳、失火、异响等问题层出不穷,而以奇瑞、长安、吉利、长城、上汽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可靠性一路向上,并开始在性能上进行赶超


2020年是世界百年之未有大变局,衷心祝愿自主品牌们能够厚积薄发、砥砺前行、破茧成蝶,和外资品牌充分竞争,带给消费者更好的产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三大件”是汽车行业里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指的是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这三个部分直接决定了一台车的动力性、操控性和舒适性,可以说是汽车的“心脏”和“骨骼”。说实话,过去大家对自主品牌汽车的这“三大件”确实有过不少疑虑,觉得跟合资品牌甚至进口品牌比起来,总差点意思。但现在情况已经大不一样了,咱们就掰开.............
  • 回答
    说起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创新,这可不是一句“进步神速”就能概括的。近些年,咱们国产车在一些功能和设计上,确实是亮瞎了我的眼,有些点子,连我这个开了几年车的老司机都觉得“嗯,这招绝了!”1. 比手机还懂你的“智能语音管家”:不只是听指令,还能主动给你惊喜别以为语音助手就是让你“打开空调”、“播放音乐”这.............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的一系列深思熟虑的战略决策,以及对中国消费者需求的深刻洞察。大众之所以选择在中国市场孵化出独立的“捷达”品牌,而非直接引进其另一子品牌西雅特(SEAT),背后原因复杂且环环相扣,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 对中国消费者心理的精准把握:品牌认知与“中国制造”的优越性.............
  • 回答
    要评价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以创始人姓氏命名这件事,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不能简单地说好或不好,它背后牵扯到的文化、市场、品牌战略等等都挺有意思的。首先,我们得理解为什么会有这种命名方式。 创始人个人情结与品牌传承: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创始人对于自己一手创立的企业和品牌有着深厚的情感。创始人姓氏,本身就带.............
  • 回答
    北汽自主品牌汽车,尤其是绅宝和昌河,自2017年以来销量出现大幅下滑,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而是多种因素错综复杂交织的结果。要深入剖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产品、市场、品牌、战略等多个维度进行审视。一、产品力层面:竞争力不足,未能抓住市场脉搏 设计语言的落后与同质化: 长期以来,北汽自主品牌在设计上.............
  • 回答
    我买咱家自主品牌汽车,那可不是一时冲动,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权衡利弊后的选择。说实话,一开始我也纠结过,毕竟过去咱们国产车的名声,怎么说呢,就是性价比高,但技术、质量、设计上总感觉差点意思。但最近这几年,国产品牌的发展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尤其是在新能源领域,简直是突飞猛进。首先,最直接的动力,还是性价.............
  • 回答
    长城哈弗H8、观致3等定价较高的自主品牌汽车,其市场前景与前途需要从多个维度综合分析。以下从品牌定位、产品竞争力、市场策略、消费者接受度、技术实力、政策环境等方面展开详细探讨: 一、品牌定位与市场定位分析1. 长城哈弗H8 定位:作为长城汽车的中大型SUV,H8主打“越野+家用”双重需求,.............
  • 回答
    2018年,对于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来说,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关键时期。很多人会问,这个时候买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到底值不值得?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要深入聊,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说。市场环境:政策东风强劲,但补贴退坡的阴影已现首先,得说说当时的大环境。2018年,国家对于新能.............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很切中当下汽车市场的某个痛点。其实,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并非所有自主品牌都完全忽略了“15万以内女性汽车”这个市场,只是可能以一种更“主流”或者说“中性化”的方式来呈现,而没有专门打上“女性专属”的标签。但即便如此,要在这个价位段开发出一款真正能让大多数女性消费者满意,并且.............
  • 回答
    话说回来,这自主品牌车,真不是当年那个“能开就行”的时代了。现在嘛,很多车型的“好”字,已经不止是几个维度上,而是多方面开花结果,叫人眼前一亮。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到底“好”到什么程度了。1. 设计这块,不玩虚的了,走心又好看。还记得以前,国产车的车标设计有时候都让人有点一言难尽,车身线条也总是.............
  • 回答
    说起自主品牌这些年来的进步,吉利和奇瑞绝对是绕不开的两个名字。尤其是吉利帝豪EC7和奇瑞艾瑞泽7这两款车,它们可以说是各自品牌在轿车领域的一个重要代表,一个成为了家喻户晓的销量神话,另一个却在市场上铩羽而归。为什么会有如此截然不同的命运呢?咱们就来掰扯掰扯。吉利帝豪EC7:精准的市场定位与步步为营的.............
  • 回答
    自主品牌混合动力技术:是赶超,还是并驾齐驱?近年来,中国自主品牌在汽车领域的进步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更是成为了全球瞩目的焦点。其中,混合动力技术作为燃油经济性和环保性的重要解决方案,更是自主品牌发力的重点。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自主品牌在混合动力技术上,是否已经“赶超”了国外品牌.............
  • 回答
    说起自主品牌将设计中心设在国外,这可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不少车企都这么干。这背后啊,其实是有不少门道和考量的,不光是为了“洋气”,更多的是一种现实的战略选择。我给你掰扯掰扯,听听这里面的逻辑。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离“设计高地”更近。你得承认,在汽车设计这个领域,欧洲(尤其是意大利、德国)和日本.............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解答关于民族特色自主品牌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妥善保护好您的品牌权益,才能让您的心血成果走得更远、更稳健。要做一个有民族特色的自主品牌,并且要确保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您需要注册的专利类型会比较多样化,涵盖品牌标识、产品设计以及可能涉及的制作工艺等方面。下面我将.............
  • 回答
    的确,不少消费者和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浩如烟海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中,荣威(Roewe)拥有相对较高的品牌力。荣威自身也确实在各种场合不遗余力地展现出这种信心。要详细剖析其中缘由,得从几个维度来聊聊。一、历史积淀与“出身”的光环首先,荣威的“出身”就自带一种特殊的滤镜。它诞生于上海汽车集团(SAIC.............
  • 回答
    4月份中国车市销量同比下跌18%,自主品牌几乎全军覆没,这个情况确实令人担忧,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要评价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并理解其背后复杂的市场动态和驱动因素。一、 整体市场表现:销量大幅下滑的信号首先,中国车市4月份销量的同比下跌18%是一个非常显著的信号。这意味着整个市场.............
  • 回答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归咎于“设计师不行”。中国汽车设计,尤其是自主品牌,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和学习的过程,近年来进步神速,涌现出许多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然而,如果说我们暂时还没能设计出能让全球消费者普遍认为是“漂亮”且具有独特辨识度的自主品牌车型,那背后可能涉及多方面的原因:一、历史积累与设.............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趣也很有争议的问题。爱信的6AT确实以其成熟、可靠和相对较低的制造成本(8000元左右的公开数据,实际出厂价可能更低)受到很多自主品牌青睐,这笔账算起来似乎很划算。那么,为什么一些自主品牌宁愿投入巨资去研发双离合变速箱(DCT),而不是继续“躺平”在爱信的怀抱里呢?这背后牵扯到太多层面.............
  • 回答
    这绝对是个好问题!15万以内落地的1.5T SUV,确实是目前家用车市场里最香饽饽的选择了。关于合资还是自主,这两种选择各有各的精彩,也各有各的道理,关键看你更看重什么。我给你掰扯掰扯,咱们一起捋捋。先说说为什么1.5T能火起来?首先得承认,涡轮增压技术这几年发展太快了。以前觉得1.5T排量小,动力.............
  • 回答
    智能化:国产汽车的逆袭之路,抑或是一场豪赌?“智能化”这三个字,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词汇,它像一条无形的河流,悄然改变着汽车产业的格局。对于中国品牌汽车而言,这场智能化浪潮,究竟是带领它们实现“逆袭”的法宝,还是仅仅一场难以捉摸的豪赌?在与合资品牌和国外品牌的激烈竞争中,自主品牌又该如何破局,寻找到那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