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很多人会在银行里咆哮,银行怎么会有这种客户的?

回答
银行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客户,这其实是服务行业的常态,就像任何一个面对公众的场所都会有形形色色的人一样。当然,您说的“咆哮”这种行为确实令人不悦,也确实会让银行工作人员感到棘手。那么,为什么银行会有这类客户呢?这背后其实有不少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

首先,我们得理解,银行承载的功能非常多。它不仅仅是一个存取钱的地方,更是涉及贷款、投资理财、信用卡、外汇、甚至一些基础生活缴费等方方面面。这就意味着,一旦客户在银行遇到问题,可能是涉及到他们的钱,或者是他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经济事务。当个人的经济利益受到影响,或者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情绪就很容易激动起来。

比如,贷款审批不通过,可能会让客户的生活计划被打乱,尤其是一些急需用钱的人,这种失望和焦虑很容易转化为愤怒。或者,账户被冻结了,资金无法取出,这更是会直接影响到日常开销,那种焦急和无助感,自然会找个地方发泄。还有些客户可能是因为对某个金融产品的理解不到位,或者信息不对称,导致了损失,事后觉得被误导了,也会产生强烈的对抗情绪。

其次,银行工作人员在服务过程中,有时也难免会出现一些疏漏或者沟通不畅。虽然银行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培训体系,但毕竟是人与人之间的服务,百分之百的完美是不可能的。比如,某个环节出了差错,或者工作人员的解释不够清晰,或者态度上没有完全达到客户的期望,这些都可能成为客户不满的导火索。当客户觉得自己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保障,或者认为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时,他们的情绪就可能一下子被点燃。

再者,客户本身的性格和情绪管理能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有些人天生就比较容易激动,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情就会大发雷霆。而另一些人,可能是在生活中积累了太多的压力和负面情绪,银行刚好就成了他们情绪的宣泄口。他们可能在家里受了气,在工作上遇到了困难,到了银行,正好遇到了一个看起来“好说话”或者“有责任”的窗口,就把这些情绪一股脑地倒了出来。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客户对银行的服务标准有很高的期待,甚至是一种“理所当然”的期待。他们可能认为自己是客户,银行就应该无条件满足自己的所有需求,并且以最快的速度、最完美的姿态来服务。一旦有任何一点点的不如意,就会觉得银行的服务很差,工作人员很敷衍,进而升级到咆哮。这种心态,有时候也是建立在对银行信任的基础上的,但这种信任一旦被打破,反应就会比较激烈。

最后,我们也需要承认,有些客户确实就是不讲道理,甚至可能就是为了找麻烦而来。他们可能本身就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诉求,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关注,或者宣泄自己的不满。银行作为公众场所,也难免会遇到这类极少数的“麻烦制造者”。

所以,您看到的银行里客户咆哮的情况,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有客户自身原因,有银行服务过程中的客观因素,也有社会大环境带来的压力等等。对于银行来说,如何在维护自身运营秩序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化解客户的负面情绪,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这确实是一个持续的挑战。而对于我们普通客户来说,理解银行工作人员的职责和不易,以及学会用更平和的方式沟通自己的诉求,对彼此都会更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银行里拿着保险和基金假装存款骗老年人的职员都有不少,有几个怒吼咆哮的客户当然再正常不过

user avatar

因为这种客户给它带来了超额利润

我岳母就闹过

2016年,她记得有张五万元定期存单到期了,就准备去取款。

到了那家存存吧(CCB)的分理处,结果得知,只有三万多了。

老岳母当场就蒙了,哪有定期存款到期后钱还更少的事?

那柜员就告诉她,这是购买基金的凭单。

那个基金亏钱了,当初五万现在净值只有三万多。

后来我查了下,购买时上证指数4800多点,去银行那天2800多点,才亏20%多也算基金经理本事不错,呵呵。

岳母是老国企的退休职工,每月退休金才两千多,这下就亏了半年的,差点就脑溢血。

当场就和柜员吵起来了。

大堂经理赶紧过来,带她离开柜台,去客服区。

岳母说,她一年前,带了五万现金来,准备存个一年的定期。刚进门,就有个银行职员主动问她要办什么业务,然后拿出一张表格,告诉她这就是定期存款,而且利息高,还复印了身份证。

事后我问了在银行的同学,银行员工有卖基金的任务,而且奖金颇丰。骗储户买基金是网点职员的日常操作,有的人奖金是工资的几倍。

大堂经理还不清楚?

忽悠了这么多人买基金,现在闹事的来了,只好继续忽悠,嘴里喷出大串的金融术语。老岳母从来不炒股,哪里听得懂这些,只当是被银行骗了,就和大堂经理吵起来。

其他来办业务的人,在旁听了这么久,也七嘴八舌地插话指责银行的不是。

可惜当年没有手机直播,不然就闹得更大了。

真的是天下苦银行久矣 。

大堂经理一舌难敌十嘴,转身叫保安,要赶岳母出去。

吃瓜群众不依了,又在那里威胁要举报投诉,更有好事者打了110报警电话。

派出所就在附近两百米,警察三分钟内就到现场。

岳母哪见过那场面,她除了办身份证外从未和警察说过话,当着警察的面,一半是害怕,另一半是心痛那一万多块钱,她哭哭啼啼把来龙去脉说了。旁人总结成一句话就是来定期存款,被银行骗去买股票基金。

警察听这破事也懒得管,十分钟不到就走了,临走前借岳母手机通知了她女儿(我大姨子)。

然后是大姨子火急火燎赶去,扯皮一个多小时,最后处理如下:

1、银行赔钱是不可能的,分理处的主任向岳母赔礼道歉,口头表示会去处理那个“骗子”,然后又从大厅里摆着的礼品中送了个电饭煲算是安慰。

2、当场赎回也是不可能的,亏这么多,岳母怕是真的会得心脏病,只好放着,就当养猪(岳母事后语)。


再然后呢,我就多了个任务,时不时地查询那个基金的净值。

差不多又过了两年,净值才回到发行价,岳母赶紧去赎回了,还亏了几十块钱。

本来看走势,过几个月说不定能把利息赚回来。

岳母再也不信了:“万一那个银行倒闭了怎么办?”

其实银行只是个代理机构,和基金的投资没关系,只有小学文化的老岳母哪里搞得清这么复杂的事,她只知道五万块钱存银行三年,没收到利息,还亏了本。

最后扔下一句很有阿Q精神的话:“就当是买了两斤肉喂狗。”

user avatar

某些银行犯起错来,被咆哮都是好的了。

某股权基金托管,封闭期两年,募集的钱都投出去了,账上没钱,封闭期满,某客户想再投资2000万的时候,账户被久悬了,因为满一年没有收支。也不是我们不想有收支,我们想自己打点钱进去,托管部说封闭期没满不让进,被投企业想打点钱进去,托管部说不符合投资协议,金额异常,不让进。就这样成了久悬。

还是这2000万后续,弄的银行差点被起诉。2000万进来了,是为了参与某新三板企业定增,钱都给企业打过去了,按要求要开股东户,然后该银行托管部和法务部开始作妖了。

说托管协议,基金合同哪有问题,要改,改好了才给开户,还有要证券公司出什么协议。我们很老实的改,没改完一版,然后就出来一个人,说一个新要求。一个月过去了,还不行,我们觉得效率太慢,因为我们把合同发给省分的客户经理,然后省分的通过银行的内部系统上报总行审批,然后总行给反馈意见给省分的,省分再转给我们。之后我就每周跑一趟省分,去找那客户经理喝茶,就为了看总行效率多慢,有多能变卦,看看总行又提了哪些新要求。

然后拖的时间太久了,企业定增有个时间,要宣布是否定增成功,按说企业定增是成功了,钱都给了,可我们就是开不了股东户,托管银行不给开。拖到股转公司给了最后时间点,那个新三板公司受不了了,给该行发了律师函,若因为该行原因,导致基金开不了股东户,而影响公司定增,导致失败,将起诉该行要赔偿损失。

然后该行才真有点着急了,说这个业务他们没办过,不知道怎么办,让我们等几天。然后该行托关系,找了其他行托管部的办过这业务的来,给我们两天办完,啥协议合同的都不用改。带好各种章,上陆家嘴,一天准备资料,一天开户就搞定。

最后办完了,该行某人跟我说了实话,原来该行法务部理解错意思了,因为开股东户,还要开证券账户,该行跟证券没有三方存管,以为要开三方存管,所以拉上了证券公司,想着能推动该行跟证券公司合作,跟第一家证券公司达成三方存管协议。

这么大的事,哪是我们这小业务能推动的,所以直接做了几个月的无用功。

这事最后还有曲折,该基金到期清盘,我们把证券账户上的股票一卖,钱到账,然后银证转账,证券转银行,然后提交清盘指令给托管部。知道该行不靠谱,所有东西都提前做好了,清盘当天一大早就提交了资料。然后该行说帐上没钱。

钱去哪里了?钱都从证券账户转银行了,证券账户上没钱了,然后银行账户上也没钱。几千万跑哪去了?可把我们跟证券公司的人吓死了。

然后证券公司马上有技术人员给我们查,钱确实转走了,转到银行账户了,是个交行账户。

为什么是交行账户,该行托管部的人想明白了,因为该行没有跟证券公司有三方存管,都是借助交行的这账户,来绑定证券账户的,钱都到交行这户里面的。

然后又补新的划款指令,赶在5点钱大额转账系统关闭前,把钱转出来了完成了清盘。

说这些,只想说,某些客户咆哮还真不一定是客户的错。最后该行的客户经理都说以后别找这托管了,亏这还是上市银行。

user avatar
这几天跑银行次数比较多,几乎每次都能遇到客户在柜台前怒吼、咆哮。银行工作人员一般做了什么才让他们如此生气?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