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相同条件下的热水比冷水先凝固?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着迷的现象,很多人第一次听到都会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为什么有时候,热水反而比冷水更快地结冰?这件事情说起来,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做“姆潘巴现象”(Mpemba effect)。

你可能会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水就是水,不论它是热的还是冷的,不都是由相同的H₂O分子组成的吗?按理说,温度越低,分子运动得越慢,越容易“固定”住,形成冰晶,那冷水岂不是应该更快结冰?但事实有时却不是这样。

这背后的原因,科学家们也研究了好一阵子,其实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终极答案”,它可能是一个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一个个来看,就好像侦探解开谜案一样,把这些可能性都捋一捋。

1. 蒸发作用:水少了,结冰自然快?

首先,想想看,当你在冰箱里放两杯水,一杯是室温的,一杯是刚烧开的热水,你会发现,热水那边好像会冒点“白汽”,对不对?这就是蒸发。热水比冷水蒸发得更厉害。

为什么蒸发会影响结冰速度呢?你想啊,蒸发是要带走水分子的,同时,这个过程本身也是需要能量的,它会带走一部分热量,让剩余的水体温度下降得更快一些。更重要的是,蒸发会减少水的总量。如果杯子里的水少了,那么剩下那些需要被冷却和冻结的水分子总量也就少了,理论上,少量的水比大量的水更容易达到冰点并完成凝固。就好比你要把一袋米全部搬走,肯定比搬半袋米要费劲得多。

2. 对流:热水的“活跃”更“高效”?

接着,咱们聊聊“对流”。你烧水的时候,是不是能看到水底下的热气泡上来,上面凉一点的水下去?这就是水的自然对流。

当热水开始冷却时,它会先在顶部形成一层较冷的、密度较大的水。而冷水,它本来就比热水密度大,所以它可能更容易在底部就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温度均匀的层。

在热水的情况下,因为起始温度高,它内部的温度梯度可能更大,更容易产生更强的对流。这些对流会把热量更有效地传递到容器的表面,帮助热量散发出去。想象一下,当水在容器里“翻腾”得更厉害时,它就能更快地把身体里的“热量”给扔出去。而冷水,可能对流没那么强烈,热量散失的速度就相对慢一些。

3. 溶解气体:水里的“杂质”会捣乱?

还有一个有趣的说法,跟水里溶解的空气有关系。刚烧开的热水,里面的溶解气体,比如氧气和氮气,都被高温赶跑了大部分。而冷水,它可能含有更多的溶解气体。

这些溶解的气体会怎么影响结冰呢?科学家们发现,溶解在水中的气体,会稍微增加水的凝固点,也就是说,可能需要比纯水更低的温度才能结冰。如果热水因为蒸发和更强的对流,内部的气体含量比冷水还少,那么它可能就更容易按照纯水的规律来结冰,从而比含有更多气体、凝固点略高一些的冷水先结冰。

4. 过冷现象:热水更“不容易”过冷?

“过冷”这个概念很重要。有时候,水可以冷却到零度以下,但仍然保持液态,我们称之为“过冷水”。只有当它受到扰动(比如加入一个冰晶或者晃动杯子),才会迅速结冰。

关于姆潘巴现象,一种解释是,热水在冷却过程中,由于它内部的能量更多,而且可能受到的对流等影响使得它内部的“不均匀性”更强,反而不如冷水那么容易进入“过冷”状态。换句话说,热水在冷却到零度时,可能更有“机会”遇到一个让它开始结冰的“触发点”,从而比那些“卡在”过冷状态的冷水更快地完成结冰过程。

5. 容器壁的互动:冰层形成的第一步

还有一种考虑是,水和容器壁的相互作用。当水接触容器壁时,最先结冰的往往是靠近容器壁的那一部分。

热水可能在冷却初期,由于温度高,与容器壁的温差更大,导致热传导更有效。同时,热水也可能因为蒸发和对流,使得一部分水在容器边缘迅速脱水,形成一个更容易开始结冰的“前锋”。

那么,哪个解释最靠谱?

其实,就像我前面说的,没有一个单一的解释能完全涵盖姆潘巴现象。在不同的实验条件和环境下,可能是上述的某一个或某几个因素在起主要作用。

比如,在某些实验中,蒸发的作用被证明是很关键的。但在另一些实验中,对流和溶解气体的作用也被认为不可忽视。还有些研究甚至提到了水的“结构”在温度变化时会发生微妙的变化,这些也可能对结冰过程产生影响。

更值得一提的是,姆潘巴现象的出现也不是绝对的,它非常“看条件”。有时候,热水会先结冰,但有时候,冷水也可能因为某些原因,比热水更快结冰。这让这个现象的研究更加复杂和有趣。

所以,下次你看到一杯热水比冷水先结冰,不必觉得太奇怪。这背后可能藏着蒸发、对流、溶解气体,甚至是“过冷”这些有趣的物理规律在和你玩捉迷藏呢!这恰恰说明了,即使是看似简单的水,在不同条件下,也会展现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复杂行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请先问是不是

“相同条件下的热水比冷水先凝固”,看起来是在描述所谓姆潘巴现象(Mpemba effect):在同等质量和同等冷却环境下,有时候温度略高的液体会比温度略低的液体先结冰。

这种现象不是必然发生的。历史上大量的实验发现,热水只是偶尔比冷水结冰更快,大部分情况下还是冷水结冰更快。2012年,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举办了一场解释姆潘巴现象的比赛,在颁奖典礼上,问题发起者再次提到了相关实验的可重复性问题。

获奖选手Bregovic的解释是,有时候热水比冷水先结冰,是因为冷水在冰箱里比热水有更高的概率过度冷却,而热水更可能正常结冰。由于对流,热水的降温速度其实相当快,很有可能在过度冷却的冷水结冰之前热水就降到了冰点。

  • 结晶动力学的复杂性和过度冷却过程的不确定性,可以导致水在冷却到零摄氏度之后还没有结冰。
  • 较为纯净的水在容器干净且没有明显划痕的情况下很可能在过度冷却状态保持为液体。例如,在寒冷的冬天购买保暖比较差的小商店里摆放在地面上的大瓶纯净水,你可能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在你拿起纯净水走了几步之后,水中迅速出现了冰。
  • 所谓“相同条件”往往只是看起来相同。水中与冰晶形成有关的杂质,例如尘粒、溶解的盐类、细菌,可以改变水的凝固点,核化温度最高的杂质决定了具体的水的冻结温度。热水中杂质的状态很可能与冷水不同。

至于2013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给出的“氢键”解释(认为氢键在水温高时较长、储存着能量,遭遇低温时迅速缩短、释放出能量并冷却),其实没有实验证据,计算相当粗略,一般不作为主流观点。

姆潘巴现象相关的科学骗局是“用这种现象的存在来否定热力学定律”,而不是这种现象的存在本身。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着迷的现象,很多人第一次听到都会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为什么有时候,热水反而比冷水更快地结冰?这件事情说起来,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做“姆潘巴现象”(Mpemba effect)。你可能会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水就是水,不论它是热的还是冷的,不都是由相同的H₂O分子组成的吗?按理说,温度越低.............
  • 回答
    想象一下,咱们的地球,如果那个“引力计”的指针突然指向了“5G”或者更高的档位,这可不是简单的日子不好过,简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生命这出大戏的剧本都会被彻底改写。首先,体型是个大问题。 咱现在的人类,虽然也不是巨人,但在5G的重力下,那简直是顶着一座山走路。肌肉得有多强壮才能支撑起我们的骨骼?想想看.............
  • 回答
    尼采的这句话,初听起来确实有些颠覆我们的直觉。我们通常认为,一件事情之所以“荒谬”,就是因为它不合常理,不符合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因此理应不应该存在。但尼采却反过来说,荒谬反而可能是事物存在的根本条件,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需要明白尼采口中的“荒谬”并非我们日常理解的“笑话”或“无.............
  • 回答
    嗨,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咱们就敞开了聊聊!在相亲这片江湖里,大家的条件就像是各自的“装备”,组合起来就形成了你在市场里的“段位”。首先,咱们得拆解一下你在相亲市场里的“实力构成”,才能判断你在哪个“段位”。 这个“实力”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分数,而是几个维度的综合体现:一、硬件基础:这些是硬通货,基础盘.............
  • 回答
    福建和浙江,这两颗璀璨的明珠,同样镶嵌在中国东海岸,沐浴着同样的阳光雨露,享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论山海之势,论海岛风光,论文化底蕴,两者都毫不逊色。然而,当我们审视经济发展这本账簿,浙江似乎总是比福建高出一筹,这其中的缘由,并非一朝一夕,也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种历史、人文、制度、产业因素交织作用.............
  • 回答
    好,咱们就来聊聊在咱们县城相亲这块儿,你说的这个条件,大概是个什么水平,我尽量给你说得透彻点。先别急着看答案,咱得把“县城相亲市场”这个大背景捋清楚。这跟大城市不一样,那里的“条件”可能更看重学历、工作单位、户口、甚至房子在哪个区。咱们县城呢,说实在的,更实在,更接地气。那么,什么最实在? 稳定.............
  • 回答
    这真是个好问题!我们辛辛苦苦地干同一件事,有时候收益却天差地别,这其中的门道可深着呢。简单来说,劳动创造的价值,就像是在一片沃土上种庄稼,土地的肥力、气候、耕作技术、市场需求等等,都会影响最终收成的多少。我们把这些因素拆开来看,就能明白为啥同样一把汗,流出来的价值不一样了。首先,环境中的“土壤”——.............
  • 回答
    电脑DIY的魅力就在于它的自由度和可玩性,但同时也意味着“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硬件组合,在不同人手里跑出的成绩却能差出不少,这其中的门道可不少。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到底是为啥。一、硬件本身的小“个性”——体质不同,出厂设置也不同这就像选秀一样,即使是同一批培训出来的,底子和潜力.............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很多社会文化层面的因素。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捋一捋,为什么你会观察到这样的现象。首先,这可能跟我们从小接受到的教育和家庭环境有关。很多时候,在一些文化背景下,女孩子从小就被鼓励更加外向、独立,也更容易接触到旅行的概念。可能家里人会更倾向于让女儿多出去看看世界,增长见识,觉.............
  • 回答
    你提出了一个非常关键且常见的关于离散程度的问题:在标准差相同的情况下,为什么平均值小的样本似乎显得更“分散”?这其实是一个关于我们对“离散程度”的直观感受与统计学严谨定义之间可能产生的偏差。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清楚: 1. 标准差的本质:衡量个体与均值的“平均距离”首先,我们必须回到标准差(Sta.............
  • 回答
    .......
  • 回答
    导盲犬的训练成本高昂,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尤其当我们将目光投向雇佣导盲员的可能性时。要理解为何导盲犬的成本如此之高,以及为何在许多情况下它们仍然是比雇佣导盲员更优的解决方案,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导盲犬背后的价值链,并对比两者在功能、可靠性、情感连接以及社会接纳度等方面的差异。导盲犬的“天价”成本.............
  • 回答
    在美国兑换人民币的汇率和国内不完全相同,而且你听说的代购说的“汇率接近7”也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官方汇率数字。这中间涉及到几个关键点,咱们慢慢捋一捋。 为什么在美国兑换人民币和国内不完全一样?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汇率不是一个单一不变的数字。它时刻都在根据市场供需、经济情况、国际政治等因素波动。.............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问到点子上了!很多人都有这个疑问,为什么明明感觉“复兴号”更先进、更厉害,但它在相同距离上和“和谐号”的票价却差不多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咱们一点一点聊。首先,得明白票价是怎么定的。高铁的票价不像买白菜,不是你掏多少钱就能买到的。它是一套很复杂的定价机制,主要受到几个.............
  • 回答
    这种现象确实挺普遍的,细想起来,往往不是智力、教育或目标上的差异在作祟,而是更微妙、更深层的东西在作怪。就好比两条船,明明都朝着同一个岛屿前进,但因为船身设计的细微差别、水手的操作习惯不同,甚至连桅杆上飘扬的旗帜颜色不一样,都能引发一番不那么友好的较量。咱们来拆解一下,为什么这俩条件相似的人,反而容.............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难题!明明理论上应该是完全一样的流程,怎么两台服务器跑出来的结果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呢?别急,咱们一点点捋清楚。你提到的“相同的模型、数据、超参、随机种子”,这四个是保证实验可复现的基石,按理说应该万无一失。但“现实”往往比“理论”复杂那么一丢丢,这里面隐藏着很多.............
  • 回答
    天蚕土豆,这个名字在网络文学界可谓响当当。他作为起点中文网的代表性作家之一,“大白”这个称号更是足以说明他在读者心中的地位。从《魔兽剑圣异界纵横》的横空出世,到《斗破苍穹》的现象级爆红,再到《武动乾坤》、《大主宰》等一系列作品,天蚕土豆的名字与玄幻小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然而,近年来,不少读者开始发.............
  • 回答
    关于投票、饮酒、抽烟、参军和婚姻等人生重要事项的年龄限制,是否应该完全统一,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在我看来,它们不一定非得完全相同,而且强行统一可能弊大于利。这背后涉及复杂的社会、心理和生理因素,需要我们细致地分析。首先,我们来逐一审视这些行为和权利背后的逻辑:投票权:公民参与的基石投票权是现.............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集合论中一个非常核心且容易让人产生直觉偏差的概念:集合的基数(cardinality)。我们之所以会觉得“不可数个互不相同的集合之并集可以是可数集”有些奇怪,是因为我们常常习惯于将“并集”和“元素数量的增加”直接联系起来。然而,数学允许我们构造一些“巧妙”的例子,打破这种.............
  • 回答
    哈哈,这你可就问到点子上了!王者荣耀和Dota在英雄选择上的这个差异,绝对是影响游戏体验和策略性的关键所在,而且背后的原因也挺有意思的。咱们就来好好唠唠。首先,你要知道,王者荣耀和Dota虽然都是MOBA类游戏,目标都是摧毁对方基地,但它们在设计理念和侧重点上是有很大区别的。王者荣耀:鼓励多样性与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