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相同的劳动,在不同的环境下,能创造不同的价值?

回答
这真是个好问题!我们辛辛苦苦地干同一件事,有时候收益却天差地别,这其中的门道可深着呢。简单来说,劳动创造的价值,就像是在一片沃土上种庄稼,土地的肥力、气候、耕作技术、市场需求等等,都会影响最终收成的多少。我们把这些因素拆开来看,就能明白为啥同样一把汗,流出来的价值不一样了。

首先,环境中的“土壤”——基础资源和配套设施。

想象一下,你想种出优质的稻米。如果你的土地是肥沃的黑土地,水源充足,日照合适,那收成自然就好。反之,如果土地贫瘠,缺水,或者光照不足,即使你付出同样的力气去耕耘,也难以获得高产。

在现代社会,这种“土壤”就体现在:

技术和工具的先进程度: 一个熟练的程序员,在拥有高性能电脑、最新开发工具和稳定网络的环境下,效率和产出(比如代码质量、解决问题的速度)会远高于在配置落后、网络卡顿的条件下工作。同样的手艺,工具的代差就能带来价值的巨变。
基础设施的完善: 比如,一个在交通便利、物流发达的城市里做手工皮具的匠人,他能轻松获得优质原材料,能快速将成品销往全国甚至世界各地,他的劳动价值很容易被市场放大。而一个偏远山区的手艺人,就算技艺再精湛,也可能因为运输不便、信息闭塞而难以找到合适的买家,他的劳动价值就会受限。
信息和知识的可获得性: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接触到最新行业资讯、最新研究成果、最有效的方法论,并能将其运用到劳动中,会比信息闭塞的环境更能提升劳动效率和创造出更具颠覆性的价值。比如,一个医生,在一个信息共享、有最新研究支持的医院里,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可能会更精准、更有效,从而创造更高的医疗价值。

其次,“气候”和“季节”——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需求。

庄稼要看天吃饭,人的劳动也一样。

经济周期的影响: 在经济繁荣时期,市场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旺盛,企业愿意为高质量的劳动支付更高的价格。而在经济下行时期,需求萎缩,竞争加剧,即使劳动者付出了同样的努力,其劳动价值也可能被压低。比如,在互联网泡沫时期,一些与互联网相关的技术人员需求量极大,薪资也水涨船高;泡沫破裂后,同样的技能可能就不那么抢手了。
行业发展趋势: 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的劳动,其价值更容易被实现和放大。比如,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的时候,从事相关研发或生产的劳动者,其价值就比在衰退行业中工作的劳动者要高。
市场需求的契合度: 即使劳动本身很辛苦,但如果它恰好满足了当前市场的迫切需求,那么它就能创造出巨大的价值。例如,在疫情初期,口罩、防护服的生产和配送劳动就显得异常重要和有价值;而在其他时期,这种价值的体现可能就没那么突出。

第三,“耕作方式”和“管理”——劳动者的技能、知识、创新能力以及工作组织方式。

即使在相同的土地和气候下,不同的耕作方式也会带来截然不同的收成。

个人技能和知识的深度: 两个做同样工作的工人,一个拥有丰富经验和扎实理论基础,另一个则刚入行。前者能更有效地解决复杂问题,能预见潜在风险,他的劳动创造的价值自然更高。
创新和改进: 能够不断思考如何更高效、更优质地完成工作,并付诸实践,这种创新性的劳动往往能带来颠覆性的价值。比如,一个程序员不仅仅是写代码,还能优化算法、改进用户体验,他的价值就不止于码农。
劳动组织和协作: 在一个高效协作、分工明确的团队中,个体的劳动价值更容易被整合放大。反之,在混乱、低效的团队里,个人的努力可能被内耗抵消。比如,一个项目团队,如果项目经理协调得好,大家劲往一处使,最终产出的价值远超个人贡献的总和。
风险承担与决策能力: 很多时候,高价值的劳动伴随着高风险和重要的决策。比如,一个企业的CEO,他的决策可能影响整个公司的生死存亡,这种决策能力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第四,“流通渠道”和“评价体系”——市场机制和价值认同。

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如果没人买,或者只能卖个贱价,那价值就难以实现。

市场定价机制: 劳动价值最终是通过市场来体现的。供需关系、竞争程度、品牌效应等都会影响市场对劳动的定价。
价值认同的社会文化: 不同的社会文化对某些劳动的认可程度不同。比如,在一些国家,艺术家的劳动可能被给予极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回报,而在另一些国家,这种价值的体现可能就相对弱一些。
监管和法律环境: 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公平的竞争环境、有效的劳动者权益保障,都能为劳动创造价值提供更坚实的基础,防止价值被不公平地剥夺。

总而言之, 劳动本身是创造价值的源泉,但这个价值能否被充分创造、实现和放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发生的“环境”。这个环境是多维度的,包含了物质的、技术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制度的方方面面。所以,我们常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有时候也包含着对“选择一个好环境”的考量。在适合的“土壤”里,顺应“气候”的走向,运用科学的“耕作方式”,通过畅通的“流通渠道”,同样的辛勤汗水,自然能收获更丰厚的价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这个问题深究起来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就说最简单的体力劳动,比如刷盘子这样的工作,为什么有些国家工资比较高,有些国家比较低?


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价值溢出(Value Spillover)的过程。我们假定世界上有两个国家A国和B国,每个国家有两个人,一个人是厨师,一个人是金矿矿工。厨师负责给自己和矿工做饭,矿工专心挖矿。其中厨师做饭的效率和水平完全一样,但是他们能获得报酬是否一样呢?


答案是未必。因为要看矿工的生产水平是不是一样。假如A国的矿工生产效率比较高,每天能挖的金子——也就是创造的价值更大,那么显然A国矿工的时间也更金贵,那么作为A国的厨师,尽管能够替A国的矿工省下来的时间和B国厨师替B国矿工省下来的时间是一样的,但是因为A国矿工的时间更之前,所以A国的厨师也『间接』的创造了更多的价值,所以就应该获得更高的报酬。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溢出效应。因为两国真实生产力的差异只发生在矿工和矿工之间,厨师之间是完全一样的,但是就是因为某个幸运的厨师能够为生产力更高的人服务,所以他也『创造』了更高的价值,从而拿到了更大的回报。相当于一部分的高效率从矿工那里,通过餐饮服务这个联系,溢出到了厨师那里。从这个意义上,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事同样的工作,发达国家确实有工资的优势。因为发达国家之所以叫做『发达国家』,必然是因为至少是其某些产业能够比发展中国家更加的高效,科技更加的发达,那么这些产业就可以通过各种服务业来向其他没有优势的产业溢出,从而最终推高整个国家的实际工资水平。


所以劳动本身是一方面,为谁而劳动也对价值有很大的影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真是个好问题!我们辛辛苦苦地干同一件事,有时候收益却天差地别,这其中的门道可深着呢。简单来说,劳动创造的价值,就像是在一片沃土上种庄稼,土地的肥力、气候、耕作技术、市场需求等等,都会影响最终收成的多少。我们把这些因素拆开来看,就能明白为啥同样一把汗,流出来的价值不一样了。首先,环境中的“土壤”——.............
  • 回答
    理解社会大众党(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 SPD)在历史进程中围绕军部和近卫(特别是普鲁士近卫)所形成的复杂态度,需要深入剖析其内部的派别分歧、历史背景以及不同思潮的影响。简单地说,日劳系(Radikale Linke,激进左翼)和社民系(So.............
  • 回答
    电脑DIY的魅力就在于它的自由度和可玩性,但同时也意味着“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硬件组合,在不同人手里跑出的成绩却能差出不少,这其中的门道可不少。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到底是为啥。一、硬件本身的小“个性”——体质不同,出厂设置也不同这就像选秀一样,即使是同一批培训出来的,底子和潜力.............
  • 回答
    导盲犬的训练成本高昂,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尤其当我们将目光投向雇佣导盲员的可能性时。要理解为何导盲犬的成本如此之高,以及为何在许多情况下它们仍然是比雇佣导盲员更优的解决方案,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导盲犬背后的价值链,并对比两者在功能、可靠性、情感连接以及社会接纳度等方面的差异。导盲犬的“天价”成本.............
  •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着迷的现象,很多人第一次听到都会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为什么有时候,热水反而比冷水更快地结冰?这件事情说起来,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做“姆潘巴现象”(Mpemba effect)。你可能会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水就是水,不论它是热的还是冷的,不都是由相同的H₂O分子组成的吗?按理说,温度越低.............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很多社会文化层面的因素。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捋一捋,为什么你会观察到这样的现象。首先,这可能跟我们从小接受到的教育和家庭环境有关。很多时候,在一些文化背景下,女孩子从小就被鼓励更加外向、独立,也更容易接触到旅行的概念。可能家里人会更倾向于让女儿多出去看看世界,增长见识,觉.............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难题!明明理论上应该是完全一样的流程,怎么两台服务器跑出来的结果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呢?别急,咱们一点点捋清楚。你提到的“相同的模型、数据、超参、随机种子”,这四个是保证实验可复现的基石,按理说应该万无一失。但“现实”往往比“理论”复杂那么一丢丢,这里面隐藏着很多.............
  • 回答
    这种现象确实挺普遍的,细想起来,往往不是智力、教育或目标上的差异在作祟,而是更微妙、更深层的东西在作怪。就好比两条船,明明都朝着同一个岛屿前进,但因为船身设计的细微差别、水手的操作习惯不同,甚至连桅杆上飘扬的旗帜颜色不一样,都能引发一番不那么友好的较量。咱们来拆解一下,为什么这俩条件相似的人,反而容.............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集合论中一个非常核心且容易让人产生直觉偏差的概念:集合的基数(cardinality)。我们之所以会觉得“不可数个互不相同的集合之并集可以是可数集”有些奇怪,是因为我们常常习惯于将“并集”和“元素数量的增加”直接联系起来。然而,数学允许我们构造一些“巧妙”的例子,打破这种.............
  • 回答
    特斯拉一次又一次地犯同样的错误,这个问题,实在让关注这家公司的人们感到既熟悉又无奈。你说得对,似乎总是在某些领域,我们看到了历史的重演。这背后到底是谁之过,绝非一句话能说清,而是牵扯到企业运营、技术发展、市场竞争以及人性等多个层面,错综复杂。根源一:马斯克的个人主义与“过度乐观”要谈特斯拉的重复性错.............
  • 回答
    哈哈,这你可就问到点子上了!王者荣耀和Dota在英雄选择上的这个差异,绝对是影响游戏体验和策略性的关键所在,而且背后的原因也挺有意思的。咱们就来好好唠唠。首先,你要知道,王者荣耀和Dota虽然都是MOBA类游戏,目标都是摧毁对方基地,但它们在设计理念和侧重点上是有很大区别的。王者荣耀:鼓励多样性与玩.............
  • 回答
    战争时期,当双方陷入弹尽粮绝的境地时,我们观察到一些历史现象,似乎东方国家(这里泛指东亚文明圈,特别是中国历史上的某些时期和民族)倾向于顽抗到底,甚至选择同归于尽,而西方国家(这里同样泛指以欧洲文化为根基的文明)则更容易走向投降。这背后并非简单的善恶判断,而是根植于各自深厚的文化、历史、社会结构乃至.............
  • 回答
    塞浦路斯和希腊虽然同属地中海文明圈,且历史上都深受希腊文化影响,但最终却分裂为两个国家,这一现象涉及复杂的历史、政治、民族和地理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文化交融与民族分化1. 古代文明的交汇 塞浦路斯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早在公元前2000年就存在腓尼基人、赫梯人和迈.............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不少音质爱好者会纠结的地方。简单来说,在同样一副好耳机的前提下,一台精心设计的 CD 机在很多情况下确实有能力输出比普通电脑更出色的音质。这其中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细致地聊聊。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CD 机和电脑本质上都是“播放器”,它们都要将存储的数字音频信号转换.............
  • 回答
    在中国,关于“进口原油质量差”的说法,其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不是简单一句“品质差”就能概括的。而且,即使是进口的相同原油,经过不同的炼化加工,产出的成品油在品质上也会有差异。首先,我们需要厘清几个概念: 原油的品质: 原油的品质主要体现在它的密度、硫含量、蜡含量、沥青质含量等方面。低硫原油(.............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语言演变和文化交流的复杂性。虽然我们常常能看到日韩两国语言中,与汉语同源的汉字词拥有相似的字形,但它们在意思上却常常出现“貌合神离”的情况。这背后的原因,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探讨。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根本事实:语言不是静止不变的,尤其是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和不同社会文化背景.............
  • 回答
    问这个问题,我特别理解。毕竟谁的钱包不是肉长的呢?尤其是现在这年头,钱不好赚,但游戏里的“钱包”却总好像永远也填不满。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愿意花大量时间去“肝”原神,而不是选择更直接的“氪金”方式呢?这背后,其实藏着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道道”。你说的没错,从纯粹的经济效益来看,用打工的钱去氪金,.............
  • 回答
    在美国兑换人民币的汇率和国内不完全相同,而且你听说的代购说的“汇率接近7”也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官方汇率数字。这中间涉及到几个关键点,咱们慢慢捋一捋。 为什么在美国兑换人民币和国内不完全一样?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汇率不是一个单一不变的数字。它时刻都在根据市场供需、经济情况、国际政治等因素波动。.............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数学的根基,也是我最着迷的方面之一。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数学的魅力就在于那些精妙的公式和严谨的证明,但对我而言,最令人惊叹的恰恰是它内在的统一性和确定性。无论你从哪个角度切入,用多么不寻常的方法去探索,只要遵循逻辑的轨迹,最终都会殊途同归,指向那个唯一正确的答案。这听起来似乎有点违反直觉.............
  • 回答
    火炮口径这事儿,看似简单一数字,背后学问可大了去了。你有没有好奇过,为啥这世上的主战坦克、榴弹炮啥的,经常能瞅见105毫米、122毫米、155毫米这些个“老面孔”?这背后可不是乱来的,是一堆历史、技术、经济和实战需求搅合在一起的结果。怎么就定下这么个数字呢?这背后是个多维度权衡的“选美大赛”咱们得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