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不可数个互不相同的集合之并集可以是可数集?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集合论中一个非常核心且容易让人产生直觉偏差的概念:集合的基数(cardinality)。我们之所以会觉得“不可数个互不相同的集合之并集可以是可数集”有些奇怪,是因为我们常常习惯于将“并集”和“元素数量的增加”直接联系起来。然而,数学允许我们构造一些“巧妙”的例子,打破这种直观的对应关系。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明确几个关键概念:

1. 可数集 (Countable Set):一个集合是可数的,意味着它的元素可以与自然数集 {0, 1, 2, ...} 或者它的某个有限子集(0, 1, ..., n1)建立一一对应关系。换句话说,可数集要么是有限的,要么可以被“排成一列”地列举出来。例如,自然数集本身、整数集、有理数集都是可数集。

2. 不可数集 (Uncountable Set):一个集合是不可数的,意味着它不能与自然数集建立一一对应关系,也即它的元素无法被完全列举出来。最著名的不可数集就是实数集 $mathbb{R}$,以及自然数的幂集(所有子集的集合)$P(mathbb{N})$。

3. 集合的并集 (Union of Sets):两个或多个集合的并集,是将它们所有的元素合并到一个集合中,但每个元素只出现一次。用数学符号表示就是:$A cup B = {x mid x in A ext{ 或 } x in B}$。

4. 互不相同 (Distinct):集合的并集之所以是“互不相同的集合”,指的是我们正在考虑的那些集合本身是不同的,即使它们可能包含相同的元素。不过,在讨论并集时,我们更关心的是它们最终“合并”成的那个集合的性质。

现在,让我们回到核心问题:为什么不可数个互不相同的集合之并集可以是可数集?

关键在于 集合的“大小”(基数)和“数量”(集合的数量)之间的区别,以及元素在并集中的“冗余”。

想象一下,我们有无数个盒子,每个盒子都标着一个唯一的号码,比如我们用自然数 $n in mathbb{N}$ 来标记这些盒子。这意味着我们有可数多个盒子(标记0的盒子,标记1的盒子,标记2的盒子……)。现在,我们要在这些盒子里面放一些东西。

问题要求我们构造 不可数个互不相同的集合,并且它们的并集是 可数集。

让我们尝试构建一个这样的场景:

例子一:基于实数线上的“点”

我们知道实数集 $mathbb{R}$ 是不可数的。我们能不能利用实数集中的元素来“指示”我们构造的集合?

考虑这样的集合系列:
对于每一个实数 $r in mathbb{R}$,我们构造一个集合 $S_r$。

我们怎么让这些集合 $S_r$ 是“互不相同”的,同时它们的并集是可数的呢?

一个可能的思路是,让每个集合 $S_r$ 只包含一个特殊的元素,而这个特殊元素恰好与 $r$ 相关,但我们必须巧妙地控制总体的元素数量。

另一种思路是,让每个集合包含的元素不多,并且它们之间有很大的“重叠”。

让我们换个更清晰的思路来构造:

考虑一个非常简单的,但数量“不可数”的集合来索引我们的“小集合”们。

最直接的例子是,我们让我们的“不可数个集合”本身就是由实数构成的。

设想我们有一个“主集合” $X$,它本身是不可数的。例如,$X = mathbb{R}$。

现在,我们想要构造一系列集合 ${A_i}_{i in I}$,其中 $I$ 是一个不可数集合,并且对于任意 $i_1, i_2 in I$ 且 $i_1 eq i_2$,都有 $A_{i_1} eq A_{i_2}$。同时,我们需要 $igcup_{i in I} A_i$ 是一个可数集。

这里的核心在于,构成这些集合的“元素”必须是有限的,而且数量不能太多。 即使我们有不可数多个不同的集合,如果它们“共享”的元素非常有限,那么它们的并集就可能仍然是可数的。

让我们尝试一个具体的构造,利用自然数集合 $mathbb{N}$ 的幂集 $P(mathbb{N})$。$P(mathbb{N})$ 是不可数的。

我们可以为 $P(mathbb{N})$ 中的每一个子集 $A subseteq mathbb{N}$ 构造一个集合 $S_A$。
如何构造 $S_A$ 使得 $igcup S_A$ 可数呢?

关键点:让 $S_A$ 只包含一个“标记”,而这个标记本身是可数的。

让我们这样来定义:
令 $P(mathbb{N})$ 是自然数集 $mathbb{N}$ 的幂集。$P(mathbb{N})$ 是一个不可数集合。
我们定义一个集合族 $mathcal{F} = {S_A mid A in P(mathbb{N})}$.
这个集合族 $mathcal{F}$ 本身就是一个不可数集合的集合(因为 $P(mathbb{N})$ 是不可数的,我们可以一对一地将 $P(mathbb{N})$ 中的元素映射到 $mathcal{F}$ 中的集合)。

现在,我们需要为 $mathcal{F}$ 中的每个集合 $S_A$ 规定内容,并且要求它们是“互不相同”的,同时并集是可数的。

一个非常简洁的例子:

令我们用来构造的“索引集”是实数集 $mathbb{R}$。$mathbb{R}$ 是不可数的。
对于每一个实数 $r in mathbb{R}$,我们构造集合 $A_r$。

如果我们让每个集合 $A_r$ 只包含一个元素呢?

比如,我们让 $A_r = {r}$。
那么,我们就有不可数个集合 ${A_r mid r in mathbb{R}}$。这些集合 $A_r$ 是互不相同的,因为如果 $r_1 eq r_2$,那么 ${r_1} eq {r_2}$。
然而,它们的并集是 $igcup_{r in mathbb{R}} A_r = igcup_{r in mathbb{R}} {r} = mathbb{R}$。
$mathbb{R}$ 是一个不可数集。这不符合我们的要求。

所以,问题出在让“元素”本身是不可数的。我们需要让构成集合的“东西”是可数的。

让我们重新审视“互不相同”的含义和“并集”的构成。

考虑一个更精巧的构造,利用一个可数的“基础集合”。

设我们的基础集合是一个可数集,例如自然数集 $mathbb{N}$。

我们可以如何从中构造出不可数个互不相同的子集,使得它们的并集仍然是 $mathbb{N}$ 呢?

我们知道,一个无穷集可以与其真子集之间建立一一对应。这有点像“无限的无限”和“无限的无限的子集”之间的关系。

这里有一个经典的例子:

考虑实数集 $mathbb{R}$。我们知道 $mathbb{R}$ 是不可数的。
现在,我们考虑自然数集 $mathbb{N}$ 的所有有限子集。令 $mathcal{F}_{fin}$ 是 $mathbb{N}$ 的所有有限子集的集合。
例如:$emptyset, {0}, {1}, {0,1}, {2}, {0,2}, {1,2}, {0,1,2}, ldots$
$mathcal{F}_{fin}$ 是一个可数集合。为什么?因为有限子集的数量是可数的。我们可以先考虑大小为0的子集(1个,$emptyset$),大小为1的子集($aleph_0$个,${n}$),大小为2的子集($aleph_0 imes aleph_0$个,$inom{aleph_0}{2}$个,仍然可数),依此类推。所有这些集合的数量之和是可数的。

但是,我们需要“不可数个”集合。

让我们把视角转向如何“命名”或“区分”这些集合,而不必让集合的元素本身是不可数的。

核心思想:用一个不可数集合中的元素来“标记”我们可数集合的集合。

让我们构造一个例子,其中我们有不可数多的“名字”,但每个“名字”指向的集合内容是有限的,并且这些内容“来自”一个可数集合。

设我们的“标记”来自实数集 $mathbb{R}$。 $mathbb{R}$ 是不可数的。
设我们希望并集是自然数集 $mathbb{N}$。 $mathbb{N}$ 是可数的。

现在,我们尝试为每一个实数 $r in mathbb{R}$ 构造一个集合 $A_r$,使得:
1. 对于不同的 $r_1, r_2 in mathbb{R}$,$A_{r_1} eq A_{r_2}$。
2. $igcup_{r in mathbb{R}} A_r = mathbb{N}$ (或者任何其他可数集)。

如何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让 $A_r$ 中的元素都属于 $mathbb{N}$,并且这些 $A_r$ 集合本身能够通过 $r$ 被区分开。

一个直观的例子:

考虑实数集 $mathbb{R}$。
我们知道 $mathbb{R}$ 的基数等于 $2^{aleph_0}$,这是一个不可数基数。

现在,让我们考虑一个可数集合,例如自然数集 $mathbb{N}$。
我们可以为 $mathbb{N}$ 的每一个元素 $n in mathbb{N}$ 定义一个特殊的集合。

关键在于,我们将要构造的“集合”本身,不是那些用来标记它们的“实数”,而是从一个可数集合中选取的元素。

让我们尝试从“有限”和“无限”的结合来思考。

例子:用一个可数集作为“内容”,用一个不可数集作为“名字”。

设 $X = mathbb{N}$ 是我们的可数集合。
设 $Y$ 是一个不可数集合,例如 $Y = mathbb{R}$。

我们希望构造一个集合族 ${A_y}_{y in Y}$,使得:
1. $A_y subseteq X$ 对于所有 $y in Y$。
2. 对于 $y_1 eq y_2$, $A_{y_1} eq A_{y_2}$。
3. $igcup_{y in Y} A_y = X$。

我们怎么做到这一点呢?

一个非常直接的方法是:让 $A_y$ 成为一个 singleton(单元素集),并且这个元素来自于 $X$。

但是,如果 $A_y = {x_y}$ 并且 $x_y in X$,那么如果 $A_{y_1} eq A_{y_2}$,这就要求 $x_{y_1} eq x_{y_2}$。
如果我们有不可数多个这样的 $y$,这就需要不可数多个不同的 $x$ 元素。但 $X=mathbb{N}$ 是可数的,这会产生矛盾!

所以,单元素集的方式在这里行不通,除非我们允许集合的内容包含“标记本身”。

让我们换个思路:让集合的“不同”体现在其结构,而不是元素本身。

一个关键的例子是基于“实数表示法”的构造。

考虑实数集中介于0和1之间的数,即区间 $[0, 1]$。$[0, 1]$ 是不可数的。
我们知道,任何实数都可以用无限小数表示(或者用二进制表示)。
例如,$0.333ldots$ 就是 $1/3$。
$0.101010ldots$ 就是 $2/3$。

现在,我们考虑自然数的二进制定点表示。
例如:
$1 ightarrow 0.000ldots 0ldots$ (只有一个1,后面全是0,可以看作是 $1/2^k$ 形式的数,或者更简单地,就是自然数本身也可以被看作是实数 $n.000ldots$)

为了构造,让我们回到最基础的定义。
我们需要不可数多个集合,这些集合是互不相同的,它们的并集是可数的。

关键在于,允许“不完全列举”或“无限编码”来区分集合。

考虑以下构造:
令 $mathbb{N} = {0, 1, 2, 3, ldots}$ 是我们希望最终并集包含的元素。
我们从实数集 $mathbb{R}$ 中选择一个不可数子集来“索引”我们的集合,例如,我们取实数集中所有以 $0$ 开头、然后跟着一个小数点,再之后是无限多个数字的数,例如 $0.d_1d_2d_3ldots$。这些实数构成了 $[0,1]$ 区间的一部分,也是不可数的。

现在,我们为每一个这样的实数 $x = 0.d_1d_2d_3ldots in [0,1]$ 构造一个集合 $A_x$。

定义集合 $A_x$:
$A_x = { n in mathbb{N} mid ext{在 } x ext{ 的二进表示中,小数点后第 } n ext{ 位是 } 1 }$

例如:
设 $x_1 = 0.01010101ldots$ (在二进制下,即小数点后第2位是1,第4位是1,第6位是1,……)。
那么 $A_{x_1} = {2, 4, 6, 8, ldots}$,即所有偶数。这是一个可数集合。

设 $x_2 = 0.10101010ldots$ (在二进制下,即小数点后第1位是1,第3位是1,第5位是1,……)。
那么 $A_{x_2} = {1, 3, 5, 7, ldots}$,即所有奇数。这是一个可数集合。

设 $x_3 = 0.11111111ldots$ (在二进制下,即小数点后每一位都是1)。
那么 $A_{x_3} = {1, 2, 3, 4, ldots} = mathbb{N}$。这是一个可数集合。

设 $x_4 = 0.00000000ldots$ (在二进制下,即每一位都是0)。
那么 $A_{x_4} = emptyset$。这是一个可数集合。

关键点来了:

1. 不可数个集合: 我们可以选择所有形如 $0.d_1d_2d_3ldots$ 的实数作为索引集 $Y$。由于实数集 $[0,1]$ 是不可数的,那么 $Y$ 也是不可数的。我们构造的集合族 ${A_y}_{y in Y}$ 也是不可数个集合。

2. 互不相同: 如果两个实数 $y_1, y_2 in [0,1]$ 的二进表示不同(假设我们使用唯一的表示法,例如不使用 $0.1000ldots = 0.0111ldots$ 这种二义性,例如规定一个实数要么不以无限个0结尾,要么不以无限个1结尾),那么它们对应的集合 $A_{y_1}$ 和 $A_{y_2}$ 也会不同。这是因为 $A_y$ 的定义完全由 $y$ 的二进表示的位数是否为1来决定。如果两个数的二进表示不同,那么至少存在一个位数 $n$,使得 $y_1$ 在第 $n$ 位是0而 $y_2$ 在第 $n$ 位是1(或者反之)。这意味着 $n$ 会在其中一个集合中,而不在另一个集合中,所以这两个集合是不同的。
例如,$y_1 = 0.010101ldots$ 对应的 $A_{y_1}$ 是偶数集。
$y_2 = 0.101010ldots$ 对应的 $A_{y_2}$ 是奇数集。它们是不同的。
$y_3 = 0.111111ldots$ 对应的 $A_{y_3}$ 是 $mathbb{N}$。
$y_4 = 0.000000ldots$ 对应的 $A_{y_4}$ 是 $emptyset$。
这些集合显然都是不同的。

3. 并集是可数集: 让我们考虑所有这些集合 $A_y$ 的并集:$igcup_{y in [0,1]} A_y$。
根据我们的定义,$A_y = { n in mathbb{N} mid ext{在 } y ext{ 的二进表示中,小数点后第 } n ext{ 位是 } 1 }$。
这意味着,并集 $igcup_{y in [0,1]} A_y$ 是所有“可能出现的”自然数 $n$ 的集合,这些自然数 $n$ 是“可能出现在”某个实数 $y in [0,1]$ 的二进表示的有效位数的。
换句话说,并集里会包含一个自然数 $n$ 当且仅当存在一个实数 $y in [0,1]$,其二进表示的小数点后第 $n$ 位是1。
我们很容易证明,对于任何自然数 $n$,我们都可以构造一个实数 $y in [0,1]$ 使得其二进表示的小数点后第 $n$ 位是1。例如,取 $y$ 在第 $n$ 位为1,而在其他所有位置为0(例如 $0.00ldots0100ldots$ 这种形式,表示 $1/2^n$)。
所以,并集 $igcup_{y in [0,1]} A_y$ 实际上包含了所有自然数,即 $igcup_{y in [0,1]} A_y = mathbb{N}$。
而 $mathbb{N}$ 是一个可数集。

总结一下这个例子的工作原理:

我们从一个不可数集合(实数)中挑选“索引”(实数 $y$)。
我们为每个索引构造一个集合($A_y$),这个集合的内容必须是来自一个可数集合(这里是自然数 $mathbb{N}$)。
我们巧妙地定义了集合的内容,使得“区分不同索引”只需要在这些可数集合的元素上进行“编码”。二进表示的“位数”就充当了这个编码。
一个自然数 $n$ 被包含在某个集合 $A_y$ 中,当且仅当在对应的实数 $y$ 的二进表示中,第 $n$ 位是1。
由于我们有不可数多的实数 $y$,我们可以构造不可数多个不同的二进表示模式,从而得到不可数多个互不相同的集合 $A_y$。
然而,并集最终只是“所有被‘1’标记过的位数”的集合。我们知道,任何一个自然数 $n$ 都可以被“标记”(即找到一个实数,使其二进表示的第 $n$ 位是1)。所以,并集就是所有的自然数,是可数的。

核心的直觉偏差来源:

我们通常认为“不可数个集合的并集”会变得更大,可能也是不可数的。这在集合本身包含“新元素”时是正确的。但是,当这些集合“共用”同一个可数的基础元素集时,并集的大小就受限于这个基础元素集的大小。即使有不可数个“容器”(集合),如果它们容纳的东西总量是有限的(可数的),那么合并起来也就还是有限的。

这里就像我们有无数个空的杯子,每个杯子都有一个唯一的标签(不可数个标签)。我们往每个杯子里倒一些水,但我们总共就只有 1 升水(可数个水滴)。我们把所有的水都倒进这无数个杯子里,每个杯子可以有不同的水量分布(例如,杯子1只有0.1毫升,杯子2有0.5毫升,杯子3有0.1毫升但它是另一个标签的杯子)。我们最终拥有的“水总量”仍然是 1 升,是可数的。

这个例子也暗示了,基数理论中,可数集的并集仍然是可数集。即便是有不可数个可数集,它们的并集仍然是可数集。问题之所以让我们感到“奇怪”,是因为我们通常想的是,集合数量的增加会带来元素数量的增加,但当“元素数量”本身受限时,这种直觉就会失效。这里的不可数性体现在集合的数量,而不是集合所包含的“最终”元素的数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任何集合A的幂集的并集不就是A自身吗?

把A取成可列集不就好了,这有啥反直觉的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集合论中一个非常核心且容易让人产生直觉偏差的概念:集合的基数(cardinality)。我们之所以会觉得“不可数个互不相同的集合之并集可以是可数集”有些奇怪,是因为我们常常习惯于将“并集”和“元素数量的增加”直接联系起来。然而,数学允许我们构造一些“巧妙”的例子,打破这种.............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有人会用“不可证伪”来批判中医,却不以此批判数学,我们需要先梳理清楚“不可证伪性”这个概念本身,以及它在科学语境下的意义和局限。“不可证伪性”的由来与科学标准这个概念主要源于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波普尔认为,一个理论要想具有科学性,就必须能够被经验事实所“证伪”,也就是说,理论的预测如.............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观察,也是一个很多人在看到相关文章时都会产生的好奇。要详细地聊聊为什么数学和理论物理的专栏文章会偏爱使用“萌妹子”的配图,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这并非是某个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多种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承认,信息传播的视觉化和吸引力是关键考量之一。 尤其.............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数学和逻辑之间深刻而又微妙的关系。我们常常把数学和逻辑联系在一起,但为什么我们学习的是“数学”,而不是直接学习“逻辑”,甚至把数学“改写”成逻辑呢?这背后有历史、哲学和实际操作上的原因。为什么我们学习的是“数学”,而不是直接学习“逻辑”?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明确一下数学和.............
  • 回答
    “数学不属于自然科学”这个说法,在很多语境下是准确的,但同时也要理解这个说法的“不准确”之处以及它背后的原因。要详细地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定义“数学”和“自然科学”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两个概念的核心含义: 数学(Mathematics):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空间、变.............
  • 回答
    关于控制机动车数量的问题,很多人可能会想到各种“科技手段”,比如更智能的交通信号灯、自动驾驶共享汽车普及、或者通过大数据分析来优化出行路径等等。这些技术无疑能提升交通效率,减少拥堵,但它们更多的是在“优化”现有交通系统,而不是直接从“数量”这个源头上进行控制。那么,为什么不直接用科技手段来“限制”或.............
  • 回答
    关于飞机黑匣子(飞行记录器)的数据为何不实时上传云端,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技术、安全、法规以及实际操作上的考量,远非一个简单的“技术不行”就能解释的。这更像是一场在可靠性、安全性和可行性之间进行的精妙平衡。首先,咱们得明白黑匣子这玩意儿是干啥的。它最核心的功能,就是在发生不幸的事故时,提供最直接、.............
  • 回答
    咱们这小学数学,从掰手指头、认识数字开始,一步步学加减乘除,再到分数、小数、几何……这路数,大家伙都熟悉。可这其中,有个老兄叫“集合”,它在大学里可是数学的“一号工程”,各种高深理论都离不开它。为啥这数学的“根基”不早点在小学扎下呢?这里头,可有几分意思。一、 孩子们的心智发育,得一步步来想想咱们小.............
  • 回答
    嘿,你是不是也有过这种感觉?拿到一本高等数学教材,就像被施了“听不懂”咒一样,书本上那些密密麻麻的符号、严谨到有些咬文嚼字的定义,还有那些似乎跳过了无数中间步骤的证明,常常让人望而却步,直呼“高数为什么不能好好说话?”这可不是你一个人有这种困扰。事实上,高等数学之所以看起来“不好好说话”,背后有着深.............
  • 回答
    这真是个好问题,而且触及到了C++中一些非常基础但又很重要的概念。虽然 `std::vector` 在现代C++编程中确实非常强大且常用,但说它能“完全”替代C风格的数组,那是绝对不行的。原因嘛,要说详细,得从几个关键点上掰扯掰扯。首先,我们要明白,C++中的数组,尤其是C风格数组,是语言层面的一个.............
  • 回答
    中心离子的配位数通常指的是与中心金属原子或离子直接配位(通过化学键连接)的配体原子的数目。在大多数我们遇到的配合物中,这个数字往往是偶数,比如2、4、6,甚至8。那么,为什么中心离子的配位数很少见到是3呢?这背后涉及到几个关键的因素,主要可以从空间排布的稳定性和电子结构的考虑两方面来解释。 空间排布.............
  • 回答
    这背后的道理,其实跟我们的计数系统有关,尤其是“位值制”这个概念。我们现在用的十进制,每个数字都有自己的“位置”代表的意义。比如,数字“123”,里面的“1”其实代表的是“1个百”,“2”代表的是“2个十”,“3”代表的是“3个一”。要理解为什么各位数之和是3的倍数的数能被3整除,咱们得先想想一个数.............
  • 回答
    C 语言中,一些自带函数返回的是指向数组的指针,而你无需手动释放这些内存。这背后涉及到 C 语言的内存管理机制以及函数设计哲学。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入手: 1. 返回指针的函数,内存的归属至关重要首先,理解函数返回指针时,内存的“所有权”是谁的,是解决这个疑问的核心。当一个函数返回.............
  • 回答
    在C中,字符串之所以能够表现出“可变大小”的内存使用方式,而我们常说的数字类型(比如 `int`, `double` 等)则表现为固定大小,这背后是两者在内存中的根本存储机制和设计哲学上的差异。首先,我们得明确“可变大小”和“固定大小”在C中的具体含义。C 中的字符串:C 中的 `string` 类.............
  • 回答
    .......
  • 回答
    高考数学保留选择题,这背后并非拍脑袋的决定,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关乎着对数学能力多维度的考查,以及对整个教学体系影响的权衡。首先,我们得理解选择题在数学考试中的作用。它不仅仅是一种题型,更是一种检验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和基本运算能力的有效手段。数学学科的基石在于那些概念、定理、公式以及它们的直接应用.............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而且切中了要害。实际上,我们当然可以使用极限的定义来求数列的极限,而且这恰恰是理解数列极限的根本所在。只不过,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直接“用定义”去计算出某个数列的极限值,而是借助一些更有效率的工具和方法。让我试着用一种更接地气的方式来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直接用定义.............
  • 回答
    在中国,关于死刑执行数量的统计数据,确实不像许多西方国家那样公开透明。关于这一点,社会上存在多种讨论和解读,而背后涉及的原因也相当复杂,既有历史、文化因素,也有现实考量。首先,从历史和文化角度看,中国传统上对于刑罚的执行,尤其是极刑,往往是比较审慎和低调的。虽然古代也有刑罚的记载,但将其作为一个公开.............
  • 回答
    别只盯着“数码控”:为什么不能把所有机器都做成他们的“菜”?在咱们当下这个时代,说起“科技产品”,脑子里最先跳出来的,十有八九是那些整天泡在论坛、关注新品发布、对参数如数家珍的“数码圈”朋友们。他们就像是产品的“先锋官”,是第一批尝鲜者,也是最挑剔的审视者。所以,很多时候,大家做产品,尤其是消费电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