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没有毅力+拖延怎么办?

回答
你是不是也常常陷入这样的怪圈:心里明明知道该做什么,也想要做好,但就是提不起劲,总是想“等一下”,然后“等一下”就变成了“明天”,最后变成“再也不”。别担心,你不是一个人。这种“没毅力+拖延”的组合拳,简直是扼杀一切进步的头号杀手。

首先,咱们得承认,这不是你的错,也不是什么天生的缺陷。这更多是一种行为模式,一种习惯,而且这习惯往往还挺有“道理”的,只不过它的道理是绕着弯儿把你往“舒服”但无效的方向推。

为什么我们会这样?

要解决问题,先得看看问题出在哪儿。

1. 完美主义的诅咒: 有时候,我们不是没毅力,而是害怕开始,害怕做得不够好。想着“要是做不好怎么办?”、“要是别人觉得不够好怎么办?”。这种恐惧让我们宁愿不做,也不愿冒“失败”的风险。一旦开始,稍微遇到点小挫折,就容易放弃,因为“看吧,我就知道我做不好”。

2. 目标模糊不清,像雾里看花: 你想学习一门新语言?你想写一本书?目标太宏大、太模糊,你就不知道从何下手。大脑会觉得这任务太艰巨,产生抵触情绪。与其去想“我要流利地说英语”,不如想“我今天要把这5个新单词背下来,并用它们造句”。

3. 奖励机制太遥远, immediate gratification in sight: 拖延的本质,其实是一种短期快乐对抗长期利益的战争。看会儿短视频,玩会儿游戏,这种即时的愉悦感,远比“学会这项技能,未来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来得实在。大脑是天生的“享乐主义者”,它当然会选择当下就能获得的快乐。

4. 能量不足,身心俱疲: 长期压力、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都会让你本就有限的精力被消耗殆尽。当一个人身体上和精神上都很疲惫的时候,想要调动那点微弱的毅力去对抗舒适区,难度系数就呈指数级增长了。

5. 缺乏有效的计划和执行策略: 就算有毅力,没有方法也寸步难行。把一大堆任务堆在一起,没有优先级,没有时间限制,没有分解,结果就是看着它们发呆,然后顺理成章地拖延。

那么,怎么破?

既然知道了原因,咱们就能对症下药了。记住,这不是一次性就能解决的“灵丹妙药”,而是一个持续调整和练习的过程。

第一步:瓦解“不可能”的心理,拥抱“可以开始”

目标细化到“可吃”的颗粒度: 把那个遥不可及的大目标,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比如,想写小说?第一天就写“设定主角的名字和职业”;第二天写“主角的成长背景”;第三天写“故事的开端”。小小的成功会给你积累信心。
“五分钟原则”: 告诉自己:“我只做五分钟”。很多时候,最难的就是开始。一旦你坐下来,开始做了,你会发现,咦,好像也没那么难,而且你可能会继续做下去。就算只做了五分钟,也比什么都没做强。
和“完美主义”握手言和: 允许自己做得不完美。把“完成”本身看作是一种胜利,而不是“完美完成”。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草稿版”或“初稿版”的时间,允许它有瑕疵。等你熟练了,再回来打磨。

第二步:重建你的“动力雷达”

找到内在驱动力: 问问自己,为什么这件事情对你很重要?它的意义在哪里?不仅仅是“要完成”,而是“我想通过完成它,达到什么状态,获得什么感受?”把注意力从“必须做”转移到“我想做”。
创造可见的奖励和进步:
奖励链: 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给自己一个小奖励(不是直接去玩,而是能让你感觉良好、有成就感的小事,比如一杯好茶,听一首喜欢的歌,或者休息片刻)。
可视化进度: 用日历、打卡表、清单等方式,把你的进步过程记录下来。看着那个不断增长的完成项,会给你带来很强的激励。
找个“监督者”或“战友”: 和朋友约定,互相检查进度,或者一起学习、一起工作。有人和你一起,能增加责任感,也能互相鼓励。

第三步:管理你的时间和精力,而非“意志力”

“番茄工作法”: 工作25分钟,休息5分钟,循环。这能帮助你保持专注,避免长时间工作带来的疲惫感,而且五分钟的休息也容易坚持。
创造“无干扰区”: 在你需要专注的时候,关掉手机通知,退出不必要的网页,找一个安静的环境。让你的大脑进入“工作模式”,而不是被各种信息打断。
规划你的“精力高峰期”: 找出你一天中精力最充沛、思维最清晰的时间段,把最重要、最难的任务安排在这个时间。
日程表,不是“任务列表”: 把任务具体到“什么时候做什么”,而不是“我要做XX”。比如,不是“我要写报告”,而是“明天上午9点到10点,我要完成报告的第三部分”。

第四步:调整心态,接纳不完美

“我能做到”的自我对话: 当你想拖延的时候,试着跟自己说:“我现在感到有点不想做,但这只是暂时的。我可以先开始五分钟。”
把“失败”看作“学习机会”: 如果你某天又拖延了,不要自责,也不要觉得“完蛋了”。分析一下原因,下次如何避免,然后重新开始。每次从拖延中走出来,都是一次能力的提升。
庆祝每一个小进步: 即使是很小的事情,比如今天成功地按时开始了一项任务,也值得给自己一个肯定。

最后,记住,这是一个旅程。 改变习惯需要时间和反复的练习。别因为偶尔的“掉队”就全盘否定自己。关键在于,你在不断尝试,不断调整,不断朝着更好的自己迈进。

所以,别再为“没毅力+拖延”而困扰了,现在就开始,哪怕只是迈出微不足道的第一小步。你会发现,你比你想象的要强大得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是一个正能量的人,我喜欢给自己树立目标,制定每日计划,

但是我总是因为各种原因,养成了拖延的坏习惯。


我经常会给自己制定计划,但是我总是不去不执行,一直拖延,最终我没有实现自己原先制定的计划。

我就是这样今天推到明天,明天又推到了明天,就这样恶性循环下去。


如果按照正常的法定工作时间一天8个小时计算,我发现大部分的时间都被我白白浪费掉了,

我可能有7个小时都在干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只有最后1个小时干的才做最重要的事情,

正是因为我的低效率,导致我经常加班,为此我的生活变的一团糟糕。


我意识到,如果我再这样一直下去,我永远无法实现我的目标。

如果,我能提高自己的效率,做最重要的事情,专注的做事情,

其实,我每天只需要工作4小时,甚至2个小时,我的产出也会超过我平常8小时的努力。


我相信这不是我一个人的难题,我相信非常多的人都有这种困扰,

为此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去实践,终于我找到了一种简单的方法。



我为什么会拖延?

1:我太想做好了这件事情了。

我的内心非常想做好这件事情,正是因为非常想把它做好,反而把事情做砸。

我发现有一个规律,我越是想做好一件事情,我越在乎一件事情,我就越做不好这件事情。

在爱情中也是,我发现我越在乎一个女人,我就越得不到这个女人的爱,这是一件非常颠覆常识的理论。

就好一条绳子套住我,我越在乎,这条绳子就越捆住我,把我勒的紧,那么我不在乎,我不怕犯错,这条绳子就处于松弛的状态。


2:我喜欢浏览微博,微信等娱乐信息,我的注意力,时间被这些娱乐信息吸引了。

我原本是想放松自己的心情,有了好心情再开始一天的工作,

但是当我看了一些娱乐八卦和新闻头条后,我总是被这些信息吸引着,

让我看完一条后又被下一条娱乐八卦吸引着就这样不停的一条看一条,

甚至我会加入这些话题去评论,去争吵,我的所有宝贵时间也慢慢消耗掉了。


3:我试图找到最完美的标准答案,我内心想节省时间,想花费最少的精力完成任务。

我每次做事情的时候,我总是想先寻找标准答案,看看有没有前辈或者高手,做过这件事情,

看看有没有人在网络上分享这些心得和经验,为此,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寻找这些标准答案。

事后我仔细想想,我花了那么多时间去寻找答案,

如果我能把这些时间用来自己解决答案,那么我早就靠自己解决了,

这代表了我2种心理,

第1,我太懒了,我希望别人直接给出答案,然后最短的时间完成,

第2,我的内心不够自信,我认为别人比自己优秀,别人的方法比自己的方法好,我不够自信。


4:我内心完全不想做这件事情,这件事情和我的价值观,道德观有严重抵触。

有时候,我遇到一些事情,是我内心非常抵触,

和我的价值观或者道德观抵触,我就非常不情愿的做这件事情,

比如,我做这件事情会伤害到别人利益的事情,

或者让我撕破脸皮去求别人的事情,我就特别不爱去做。




我是如何克服拖延。

1:我按照番茄钟,专注,一次做一件事。

番茄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工作方法。

使用番茄钟规则非常简单,拿出一个计时器,开始计时,

让自己专注做一件事,做完25分钟就算完成一个番茄,

做完一个番茄让自己短休息5分钟,连续做完4个番茄长休息15分钟。

做番茄钟的时候必须保持专注,排除一切干扰,一次做一件事,

如果中途被打断了,那么这个番茄钟只能作废,重新开始一个番茄钟。


番茄钟这种方法非常适合大脑的节奏,当我们的大脑高度专注时,只能维持大约25分钟,

所以完成每个番茄钟后是一定要休息5分钟。


有些人,心里太着急了,他们可能完成了25分钟番茄钟后,感觉不累,继续接着做下一个番茄钟,

但是这样的话,会影响了下一个番茄钟时,大脑的专注度。

同时5分钟的休息时间,你可以让自己舒展筋骨,看一看远处的风景,这对身体非常有益。


你可以通过下载一些番茄钟计时器软件来配合使用,

或者购买一些番茄钟的计时器,非常便宜,淘宝可能就是5-10元左右,

当然如果你的厨房有计时器也行,这一个很强大又简单的方法。


2:我告诉自己完成胜过完美。

传统的观念,教育一个人做事情要做好,要做的完美一些。

非常多的人养成了完美主义倾向,特别是处女座的人,非常苛求完美,

但是,完美就好像一种山一样,意味着你要攀爬这座山,需要付出的代价非常大,这种恐惧让人产生了逃避的情绪。


我发现做事情,常识很重要,完成肯定胜过完美的。

最差的是什么都不做,

然后,是做,但是做的非常糟糕,

最后,是做,但是做的非常完美。


如果,你有过购房装修经验你就会明白,

一个毛坯房变成精装修不是一步到位的,是一点点优化,慢慢变好的。


而你做事情的时,你也应该抱着这个态度,先完成,然后再逐步进行优化,变成完美,

千万不要有那种做第一次就企图完美的想法。


3:我每次做事情前,我都会先热身,热身是我的起点。

奥运会的运动员,特别强调热身,

一个运动员在静止的状态下,突然进行剧烈运动,很容易拉伤肌肉,

所以需要预先热身,通过热身后,运动员才能达到最佳的运动成绩。


做事情的时候也应该有热身,

做一件事情,如果一开始就让你进入奔跑状态,你会感觉很别扭,不自然,并且你也非常难发挥你最好的状态。

这个时候,你可以通过适当的热身,让自己找感觉,你可以粗放的做事情,如果做的不好,可以事后再删除,

而热身的过程也能让你告别拖延,当你热身后,你自然会惯性过渡到你的制定计划中。



4:我先做最不喜欢做的事,最后再做喜欢的事。

这是最后一条法则,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法则。

从心理学来说,最不喜欢做的事情,说明这是最能提高你的事,也是最重要的事情,

正是因为你的不喜欢,所以你的本能会让他拖延。

而你要想进步,只能克服你的本能,每天把最旺盛的精力,做最不喜欢的事,把这个作为你的第一件任务。



你愿意接受我的邀请,从今天就开始尝试这些方法么?







著作权声明:

吴草包发布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都是本人原创,首发在本人的微信公众号,本人自愿放弃一切著作权和稿酬

许可任何人,以电子、网络或纸张等载体自由复制和自由传播。

传播人可以免费传播,也可以用于商业赢利,传播人也可不署我的名字,

传播人无需以任何方式征求我的同意,因为我只想让更多人看到,能帮助更多的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