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整篇文章啰啰嗦嗦这么多,几十年前老奥同志用一句话不就把这个问题说明白了么?
所有动物生来平等,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加平等。
平均主义和公平又不是一回事。
比如都是培养孩子,有钱人孩子与穷人孩子都必须住一样的房子吃一样的饭,那叫平均主义。
有钱人孩子吃好喝好,可以请更好的老师私教。但要获得更高级的公立教育资源,就必须都是零分开始和穷人孩子考一张卷。这是公平。
这个人设塌方学者与本问题一样,都在混淆公平与平均主义的天地差别。
我没有注意到什么公平,只是看到了一些别的东西。饶小姐在中学就能设计多个生物顶刊的实验框架,这等生物天赋比父母两位美国名校生物学正教授应该属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考虑她如斯天赋和家庭的生物学阀背景,最后还是毅然选择藤校文科,这波劝退比所有知乎大V加起来效果都要好。
以后谁还要读生物,就把饶小姐的故事给他看,想一想自己配不配读生物。
没有背叛利益的阶级。
饶毅打假属于学术圈内部清理门户,本质上是维护自身阶级的利益。
饶毅维护学阀特权也是维护自身阶级利益。
并没有什么矛盾的。
我不懂什么平均主义,我就是对当前各种保送生的操作比较迷惑。
饶小姐搞了6篇还是11篇生物学文章,我记得最后去了耶鲁学人文科学出来要当导演(?),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这么牛X的生物学天才没有继续在生物的绝路上走下去,竟然毅然决然地转专业了,简直是生物学的不幸却是生物学子的万幸。
还有奶茶妹跳健美操能保送进清华,我记得进的是文科实验班(?),据说学习成绩很好,以至于学分绩点都不够只能专科毕业,这么牛X的健美操队员应该继续跳健美操啊,让清华设个健美操专业,也好充分发挥奶茶妹的专长。
饶小姐已经是行动上的巨人,总不能把别人都当成是精神上的傻子。
这话的意思很简单,翻译一下:
我不装了,我就是特权阶层;你们谁要质疑,谁就是精神病
总体来看,饶教授这个小文,虽然很短,但是浓缩了近几十年来既得利益者们为不平等辩护的四个经典论据:
有些人,对于公平的理解有很大的误解,而成为绝对平均主义。
所以在饶教授眼里,不让教授用自己的学术资源送儿女上耶鲁,不让教授用自己的实验室给儿女刷科研发顶刊攒资历简直就是共他的产,是不可容忍的“绝对平均主义”。
2. 严于律人。“只要你不是最穷的人,你就不配谈不平等”“你要是想要平等,你就应该过最苦的生活”,比如这句话:
如果要求条件更好的人放弃合规合法的家庭条件、先天差别,与自己一样,那么主张者应该放弃计算机、放弃手机,屈就全世界还有条件更差的人。
这个逻辑很多人喜欢用,国内某些人也有那种“电子厂工人都不喊累你程序员有什么理由抱怨996”的论调。根据这个逻辑,世界上只有最穷最苦最惨的人有抱怨的资格——由于绝大多数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这个逻辑实际上就是三个字“你闭嘴”。
3. 诛心。“你就是嫉妒”“你就是见不得人好”,比如这句话:
而这种绝对平均主义的特点,是要求拉低条件更好的人。
这就是把任何对不平等的指控都污名化了,将所有抱怨不平等的人全都在道德上刻画为小肚鸡肠的柠檬精。
但是这么说话的人,从来不敢说明白别人“嫉妒”的到底是什么,饶毅教授所谓的“条件更好”的人,是哪方面条件更好我们也不清楚。饶毅教授在文章里,将“家庭条件”和“先天差别”放到一起说了,但是这两者需要分开来看。人们会嫉妒纯粹的“先天差别”造成的差异吗?或许有,但是很少。像梅西这种天赋异禀的体育巨星,因为老天爷赏饭吃每年几亿几亿地赚钱,有几个人会对此感到“嫉妒”呢?人们只会羡慕、崇拜。如果饶教授真的能够找到方式证明他的女儿就是个女版谢尔顿,在同龄人看漫画书的时候她在读《Nature》,那我想也不会有多少人“嫉妒”她,只会感叹一句饶教授家的基因/家庭教育真是好。人们很少指责一个天才享受特殊的待遇,因为人们知道天才们可以用他们的能力为这个世界创造更多东西。最能激起愤怒的,只有那些依靠特权,垄断,对稀缺资源的占有,社会结构性不平等来获益的群体——人们指责它不是出于“我见不得你好”的“嫉妒”,而是因为这个群体的人每进一步,剩下的人就得退一步,我们不一定“见不得它们好”,但是它们却往往让我们的生活更坏。
4. 强调“合理合法”,用程序正义来掩盖结构的不正义。
整篇文章饶教授都在给自己子女的优势前面加了“合理合法”四个字。
且不谈饶教授夫妇给自己的宝贝高中生女儿捧成六篇顶刊作者的操作是否符合硬性的学术伦理和程序正义,这件事情是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糊涂账,但是饶教授心里应该有数,我们心里应该也有数。
然而,即便饶教授的女儿的确天赋异禀,凭借着天赋与努力发了这么多文章,只是碰巧是在爹娘的实验室里做出的成果,100%符合程序正义,饶教授说的话也都是100%的实话,难道整个过程就没有问题吗?按照饶教授所言,女儿的六篇文章和她女儿进耶鲁两者之间没有关系,女儿完全是因为参与了高中的运动队进了耶鲁——你看,某些人在国际赛事上为国争光,受了莫名的委屈之后才换到一个北体大的入学名额;而另一些人参加了一个高中运动队就能进耶鲁,这难道不是巨大的不平等?的确,你大可以说什么合理合法把自己的锅给甩出去。但是合理合法范围内的不公正难道不明显吗?如果“合理合法”的东西就不容置疑的话,那么现在的中国恐怕还是大清朝。正是因为有太多的人,像饶教授一样,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依旧可以利用特权,垄断资源,我们才要追求一个更加公平,更加符合人们心中的公理的法律体系。
总之,饶教授这番话,展现了近几十年来新崛起的知识精英们矛盾的价值观:一方面,他们与old money不同,的确曾经依靠自己的能力和勤奋创造了一些成功,而不是靠着祖上余荫不劳而获。因此,他们往往会在原则上支持机会平等,抨击老贵族们的无能与腐败。但是他们往往会忽略他们成功所依赖的社会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特殊时代的政策红利(比如饶教授正好赶上了学术圈跑马圈地的时代)/小富之家的经济条件(比如饶教授出身书香门第)等等。他们往往会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天赋和努力,而认为一切不如自己的人都是因为无能/懒/胸无大志。当他们成功之后,他们也会像old money一样为自己的子女谋划,试图将自己用能力换来的资源,永远传承下去。随着现代社会流动性减弱,向上流动的阶梯越来越窄,新兴的知识精英们会逐渐成长为old money,而错过了时代的末班车的人们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圈占仅存的资源。因此,像饶教授这样的曾经被当成“打破束缚”“挑战权威”“个人奋斗换取成功”的英雄被人膜拜的人,也必然渐渐地变得面目可憎。毕竟,人们终究会意识到,饶教授是“他们”那边的,而不是“我们的人”。
针对评论区的一些问题的回答:
什么是公平什么是平等这样的问题是道德哲学里永恒的话题,罗尔斯有罗尔斯的定义,诺齐克有诺齐克的定义,真要讨论这个话题恐怕要涉及成百上千本书和文章。所以很遗憾,在这里我们不可能拿出一个清晰明确的对于“公平”/“平等”的定义。
但是这不妨碍我们讨论社会公平/平等这样的议题。毕竟,社会科学领域几乎没有哪一个概念是能够被清晰定义且得到所有人的认可的,如果非要先拿出定义再来讨论,那么人们就不要谈论任何社会问题了——“社会”的定义又有谁搞清楚了呢?
基于价值观、个人经历乃至语言表述上的差异,人们不可能在“什么是公平”这个话题上达成一致意见,但是人们朴素的道德直觉却时刻能够启示我们什么是“不公平”。在饶家利用学术资源给高中生女儿发顶刊生物学文章这件事情上,我相信其中的是非曲折并不需要用太多的哲学思辨,用心底里最朴素的良知就能够判断。
2. 没有绝对的公平。
是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这是实然判断。但是实然和应然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说“没有绝对的公平”就否定任何对公平的追求,无异于说“人固有一死”所以拔掉病人的氧气管一样没有道理。
就想补充一点:文中太过于低端的诡辩我先姑且不谈,这篇文章要竭力批判的概念究竟和*精神病人有什么关系?
#平均主义#作为在这篇雄文中被操使的负面性概念,只需要透过将其绑定在精神病人这么一个暧昧的身份下,被他歪曲为所谓#平均主义#的指控就连同社会性不可见的精神病主体一样与现实社会空间发生了仿佛如常理般理所应当的隔绝。精神病人(无论是抑郁、躁狂还是精神分裂、解离症等等)是否可以被理所应当地被开除社会性、精神病人的言说和可感的情绪表达是否能被不假思索地断定为不存在分毫实在性的疯人疯语等等问题,和现实里——
大众观念下对精神病表征和社会所属位置的巨大偏见和误认、
对精神病人在社会关系实践中的歧视、
从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等等角度对精神病研究缺乏有效普及的现状、
以及基层精神病诊疗实践极其混乱的症状诊断、医患权力关系以及对药物动力的过分施用一起,成为了在地社会中一系列充满避邻主义和排他性的观念的循环运作。这篇文章被堂而皇之发表在名为“饶议科学”公众号之下,是否意味着这展现了作为科学家的作者一种对待精神病的科学态度呢?
当然反过来想,这套绑定精神病主体的标题以及文章内极其可笑的话语逻辑,产自一位:
一方面标榜自己要贯彻公正学术规范、构建平等的学术关系,
一方面又暗地里依靠既有学术共同体内各种不公正的资源分配体制以及学术权力操弄为自己(子女)谋取利益的人,这或许也不值得令人惊讶了。
-----------------------------------------2022.2.21----------------------------------------------
这个答案本来都不想更新了,但是有些人是不是过于不要X了?你都删了我就当你认怂了,你选择性把自己的评论删了,留下仿佛自己多无辜的评论。整的好像就我一个人追着怼你似的,跟我这表演行为艺术呢???
真就搞笑,我从我本科校内论坛,到天涯,到小木虫,到知乎,到微博,跟人对线对了小二十年了,就你们这点小把戏跟我玩???
------------------------------------------2022.2.19----------------------------------------------
你说你把我拉黑了,然后又跑来对线,这我都不能评论你,咋地,你不战而胜了呗。 另外,我可没有举报你哦,不要给自己加戏了@BioMedAdv
话说你不会以为我就三篇文献吧?话说你真的以为我不知道上边那三篇文献说了什么吧?挖个坑你们就跳,真是配合啊。另外,谢谢你给我引流啊,本来我就一个人号,现在有你这么个公众号at我,更多人能看到我这个回答了,十分感谢
接着解读呀
另外呀,饶老板的举报信都给你放那了。中文能看懂吗,用不用求助一下你的小学老师教教你“需要。。。才能”这种句式是什么意思?就这,你还能说出来“人家饶毅质疑的是5次跨膜蛋白功能的齐备性啊”。另外你开始不是说饶毅质疑的是“实验重复不出来吗?”,怎么一会一变的,没想好该怎么转进吗?我看你要是穿越到三国,能是王朗
关键你们二位还惺惺相惜上了,真就跟臭棋篓子下棋呗
---------------------------------------2022.2.19-----------------------------------------------
我就喜欢看你们这些人一开始自己立靶子,打不着以后又开始转进,转进完了又开始跳脚,不行找个厂子好好上班吧。
你这不太行啊,连自己主子到底啥原因举报裴钢都记住不了?
这年头,真是啥人都能干公众号,这水平,啧啧啧
最搞笑的知道是什么吗?当初科技部查的一批人里除了李红良,曹雪涛,耿美玉,裴钢以外,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饶老板自己。可之后的所有报道里,都把饶老板给摘出去了,仿佛当初被举报的人只有前四者,你们在这上窜下跳的时候,恐怕不知道,当初科技部通告里,饶老板没有被打成学术不端的原因也是“图片误用”。至于是不是,我想有眼睛的人,看看下边这个回答都一清二楚。
---------------------------------------------------------------------------------------------------
话说饶毅的粉丝就这点战力吗?立个靶子打空了,开始转进,转进完了发现自己要的证据都摔脸上了,开始“呜呜呜呜,你态度不好,你人身攻击”,这时候又不是你阴阳怪气学我说话的时候了?你们怕不是对人身攻击有什么误会吧。话说就现在知乎这筛查机制,你知道我忍得有多难受吗,搁以前没这么查关键词的时候,我弄不好真容易隔着屏幕把你俩骂哭了。这就战力,跟人学什么网上对线啊。(知道上述这段话我替换了多少关键词才发出来吗)
----------------------------------------------2022.2.18--------------------------------------------
算了,也不跟你们这些人费劲了。 @李若 @BioMedAdv
直接上文献得了,上了文献还嘴硬的,自己怎么回事心里有点数吧
不是想要自然界中的非七重跨膜吗???来来来,看好了
一、G 蛋白偶联受体 bacteriorhodopsin 存在缺失第 1 和第 2 跨膜区的 5 次跨膜天然变体,这个 5 跨膜变体在体外系统中也可以表达在细胞膜上;
文献链接
二、编码 GnRH-II 受体的基因除表达野生型 7 次跨膜受体外,也可以产生 5 次跨膜的天然截短变体,这一 5 跨膜 GnRH-II 受体缺失第 1 和第 2 跨膜区,但仍能响应配体的特异性刺激,发挥受体功能;
文献链接
三、NTS2 受体是一种 G 蛋白偶联受体,其编码基因能够产生 5 次跨膜的天然变体。该变体显示与野生型 NTS2 受体一样的组织 / 器官表达谱,并通过形成同源或异源二聚体和多聚体完成受体功能;
文献链接
呵呵,这就是你们饶老板口中的“众所周知,GPCR必须七重跨膜才有功能”,“裴钢的结果是颠覆教科书的“。早就说了,饶老板现在最大软肋之一就是文献读的太少了,杨辉那次不也是一样的问题吗,你们能看出来吗???
至于你们说的裴钢的结果没人重复的出来,我劝你们别杠了,都到了这一步了,我有没有证据你们心里没点数吗?
@李若 在?文献看的懂吗?脸还好吗?别怂啊,你不是特会学我说话吗,接着学啊,有功夫点赞别人,回复自己的答案,没工夫看我给你提供的文献吗?是说翻译过来的摘要也看不懂吗?中文对你太难了吗?你承诺的要写回答对饶毅呢啊,怎么突然间中文也不会写了吗。没事,写英文日文我也能看懂
----------------------------------------2022.2.18----------------------------------------------
从裴钢开始,饶毅的所有“打假”都是他的意气之争而已,从裴钢开始,饶毅就非常明显的在利用大众、甚至说一些科研萌新对生物科研和科研圈子里专业知识、基本规则的不了解,在断章取义和选择性报道一些事情,在掀起普通群众的舆情之后,在反过来压制圈子内对他的质疑之声。
我也不是什么大牛,就是一个普通的生物相关从业者,并且目前已转行。我从小木虫开始就一直在劝退劝退劝退,因为怼韩春雨被小木虫禁过言,因为劝退被小木虫封了号。到了知乎,我也是一路在劝退,所以你也不用怀疑我的出发点,我的出发点很简单,就是有理有据的劝退。尤其是对普通家庭的孩子,我就是让你们看清这个圈子里到底是什么样(别信什么人设,那都是假的),你再决定要不要从事这个行业。你放心,我不像你们,我说的话都是有证据有实锤,如果你想跟我撕,麻烦你也准备好证据,不然你段位太低,可能引起不了我的兴趣。
有些不是生物这个行业的人,或者说是生物行业却压根没学明白的人,饶毅一句“众所周知,GPCR必须七重跨膜才有功能”就把这些人忽悠的北都找不到,跟着鞍前马后怼裴钢,殊不知你们才是被饶毅耍的团团转的人。我就说一句话,公认的知识点是“自然界的GPCR是一种七重跨膜蛋白”而不是“GPCR必须七重跨膜才有功能”,这两句话的差别有多大,我想做遗传操作、蛋白修饰和合成生物的人心知肚明。至于说有些人要的证据,当初凌堃和张曙光已经说的明明白白的了,可惜你们当时都在狂欢着跟着饶毅怼人,没有人真正去看了这两个人提供的文献以及发的邮件里到底说了什么。近代生物学干的唯一目的就是“逆天而行”,如果你们认为教科书上没写、自然界中不存在就是错的,那我只能说,你离入门还差的有点远。
----------------------------------------------原答案-----------------------------------------------
就饶老板现在这些操作,我都不用新写答案,早就说的明明白白的了
另外,再说点粉丝不爱听的,当你们心目中还以为饶老板是什么什么学术大拿的时候,他早就已经被主流学术圈抛弃了,也别说排挤他,一个科学家,十年没有代表性产出,已经说明他的科研生涯到头了。别的不说,从他怼裴钢时候所谓的“常识”,就已经说明他很久不看文献了。所以当你们以为是有人要在背后搞他的时候,实际上真正的大佬们已经都懒得搭理他了(你看这轮老蒲搭理他了吗),现在只是我们这些人跟饶粉的对撕,把他所谓“学术斗士”的人设解构罢了。粉丝别总给自己加戏,显得自己是站在什么什么一方似的。
真就搞笑,都2022年了,还有人看不明白饶毅为什么踩裴钢吗?饶毅这些年怼了这么多人,裴钢就是最冤的,连之一都没有。一个从一开始出发点就是错的“众所周知,GPCR必须七重跨膜才有功能”的所谓的常识,折腾了科院和一院士一年,居然还有人觉得饶毅被人踩???掌握舆论就是好,黑的能活活说成白的。你们这些粉丝有几个还记得饶毅当年举报裴钢的时候信誓旦旦的说自己要提供证据给科院,到了最后摇身一变成了“我为什么要保留你的实验记录”。合着从头到到尾饶毅拿着一个错误的常识和一堆不存在的证据在自己公众号疯狂输出,让一个院士就这么社死了,这就是你们口中的学术打假???我已经说了,饶毅这两年表现出来的水平,只能说他太久不亲自科研了,从他踩裴钢,到cue杨辉,暴露的就是他的学术素养已经跟不上他的打假节奏了(呵呵,也有一种可能,从一开始饶老板的水平就没有他表现出来的那么高,他的成果不一定是他的成果),你们有功夫在公众号下饶geigei,不如让他下次怼人之前好好先看看文献。
饶毅这货在挖坑,转移话题。他现在只是自己树个靶子自己打而已。
因为最近有人质疑饶毅女儿饶婕靠虚假挂名刷简历,饶婕高三/大一的时候就能进美国大学的实验室做生物学实验(在不违规的前提下,美国中学生没有权限进入美国的大学实验室做科研),并且挂名发表了六篇顶级论文(显然的署名方面弄虚作假),关键饶婕在大学学的还是“比较文学”专业,现在的职业是制片人。这些曝光了他暗箱操作的事实,他“正直清白”的人设逐渐崩塌,有点坐不住了。
所以他现在把质疑自己这些不公平操作的声音极端化,归结为“平均主义”,将质疑者的意思曲解为“追求绝对平均化和绝对公平”,然后开始批,这不就是自己树个靶子自己打吗?!
其实质疑饶毅的人们谁也没说过要追求绝对平均化和绝对公平,大家只是指出他的违规操作和实施潜规则的事实而已。饶毅目前的这一举动相当于阿Q先生的精神胜利法。
大家不要跟饶毅辩论“平均主义”这个问题,不要被他转移话题呀,揪住她女儿论文署名的问题狠狠地打!!
虚假挂名证据:
在这篇PNAS中,饶婕的工作单位是个高中:Elizabeth J. Rao cLincoln Park High School, Chicago, IL 60614
A Drosophila model for TDP-43 proteinopathy
好家伙,饶爷不但自己搞这一套,还天天喷别人不让别人搞!现在有人质疑饶爷,他上来就骂人家神经病,给人家扣帽子说人家主张平均主义?这当代鲁迅,这谜之操作
你还没看下一篇吧。
别人就是社会毒瘤,他就是正常批评。
这还能如何看待呢。
“精神病人”还是“社会毒瘤”。选一个吧,各位。
它的文章分为三部分,所谓平均主义是引子,最后一部分才是他想说的,和平均主义没关系,恰恰相反他是非常矛盾的。
第一部分就是题目说的反对绝对平均主义,其实也没啥,确实绝对平均主义达不到,但他混淆了概念。到底平均的是程序还是结果,这就是差异,这一段实际在讨论结果平均。
第二部分就立马转进到过程平均,因为他认为结果平均不好,所以过程平均也不好。
事实上如果机会不能平均,结果也只会不平等,那还要公共教育干什么。教育机会的平均是公共教育的平等性表达,唯一值得讨论的是是否允许家庭额外教育。
毕竟人是天差地别的,工业化教育并不能覆盖全部人,总有人有特殊天分。在国家不能明确识别人才的时候,家庭的无差别额外投入就是替国家筛选人才的过程。
第三部分才是他真正想说的,立马又转进到本行的各种学阀近亲繁殖。
这就非常矛盾了,前脚认为家庭帮忙很合理,后脚又觉得学阀近亲繁殖不合理,所以本质上这还是一篇海归派对本土派垄断资源的声讨。
他的实际意思是说他们拥有的是努力劳动得来的,而本土派是权力寄生的。本土派在平均海归派的劳动所得,国家要让利让权海归派,不能让学阀垄断强制打压他们。
还是那句话,国家在转型,各方面复杂矛盾会很多,不必轻易站队,冷眼旁观比较好。
我在微信上关注饶毅的公众号也很久了,以前觉得他仗义直言,敢于抨击学术圈的黑幕,是个真正的汉子。
但是看到他这篇文章里表现出来的那种最低级的杠精和二极管才敢采取的辩论方式,才明白人会为了利益变得有多无耻和失智。与他落选院士时大义凛然的宣称永久退出简直判若两人。
这也证实了一句话:有些人抨击不公平,只是因为他自己得到的不够多。
我们从经典的三段论来分析饶毅的辩论方式。
大前提:没有绝对的平均。
小前提:某些人要求条件更好的人(饶毅及其女儿)放弃合规合法的家庭条件、先天差别,就是搞绝对平均主义
结论:这些人要么是神经病,要么就应该放弃计算机、手机等一切条件,与最差的人看齐,否则就是虚伪,没有资格指责我。
大前提肯定是对的,小前提好像也没什么问题,但为什么得出这么个智障似的结论呢?
因为大教授掩耳盗铃啊,自己造了个靶子自己打。
某些人为什么指责饶毅?因为他用实验室的资源把宝贝高中生女儿捧成了六篇顶刊文章的作者,以此为敲门砖,进了耶鲁大学。
这是合法合规的家庭条件吗?
也许在学术圈是默认的吧。犹记得当初某教授的小学生儿子也发表过类似的论文,我大学同学也在本科时跟她妈妈一起发表过很多论文,现在已经荣膺博导。
但是,饶教授作为一个道貌岸然,时常指责学术圈黑暗腐败的异见分子,为什么在涉及自身利益的时候,也与他们同流合污了呢?
指责他的人只是质疑他女儿是否真的在文章中做出了相称贡献,他就说”如果立法完全禁止父母帮助子女,那么子女应该都去最穷的地方、脱离父母生活,因为只有这样父母才无法帮忙。“
把别人合理的质疑极端化到这么夸张,科学家的脑洞就是大。
罗祥说过,法律是道德的底线。一再强调自己合法的人一定是人渣。所言不虚。
当然,有没有可能是饶女儿真的天赋异禀,且兴趣深厚,真的为这些论文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呢?
很有可能,因为敢跨界的都是牛人中的牛人。有一个高中把时间花在生物实验室,却去申请和就读”比较文学专业“的天才女儿,怪不得饶老师有底气骂网友是神经病。
王小波写道,理性就像贞操,失去了就没有了。
我曾经以为饶老师是学术圈中出淤泥而不染的青春玉男,没想到他的菊花早就残了。
事实再一次证明,期望垃圾堆自我净化是不现实的。
孙策意外死去,孙权继承了孙策的位置。面对初踞一方,根基未稳的江东政权,孙权令张昭起草一篇求贤士令,广传江东,希望江东内的贤士们都能为自己所用。此后的许多年,江东的士人贤才看到这篇求贤令,纷纷前往建业为孙权效力,甚至招徕了琅琊人徐盛等。
数年后,吴郡寒士暨艳看到孙权在诏书中说“平以待人,宽以取士”,内心十分昂扬,便辞别父母前往建业。孙权与一众朝臣召见了暨艳对策。孙权十分欣赏暨艳,评价他有“周郎遗才”,想要委以山阴令一职,但是九真太守朱治进言:“县令乃为一县之长,岂能予一书生?臣子然,陛下少所交游,通于文武,更适于此职也。”
孙权想了想,“孤为汉骠骑将军,使暨艳为孤功椽,如何?”
张昭说:“吴王明鉴,老臣以为此职当张承可任。承性行中平和缓,稳谋多思,惟吴王度之。”
暨艳见这些大族左右都是推荐自己的子弟,便拿出孙权的求贤令说:“吴王曰:‘平以待人,宽以取士’,而公卿等所云所荐,无非族亲子弟,何谈公平?”
陆逊看着暨艳,冷笑一声:“何曰公平?吾公卿家,吴姓子弟多如牛毛,皆芝兰玉树也,若舍之而取以寒人下民,此曰公平?公平非平均也!”
饶教授这篇文章,才有点“精神病人”的味道,字里行间全是被迫害妄想,请问谁要搞“平均主义”?哪个要把你共产了?
这不像一个大学教授、科研工作者写的文字,到像是一百年前吴稚晖、戴季陶们写的文字,上来就吓唬别人“共产了,平均了”,实际上从新中国到现在就从未搞过什么“平均主义”……所以这些子虚乌有的事情,你再说一遍,你说你这个科学家还讲科学吗?
当然,他起了个耸人听闻的标题,真实目的不是这个,真实目的就是要把知识分子、科研圈子“贵族化”,捍卫高级知识分子、教授、学术大咖们的权利,把学术圈“近亲繁殖”、“世袭罔替”合理化、合法化。
讲了一堆论文长句,我给翻译翻译:“我儿子、我女儿、我学生离我近,继承我的优秀血统、基因和科研财富,接受我的高级教育,本就是最优秀的人才,不给他给谁”?
讲的更明白一点,就是“老子英雄儿好汉”,泥腿子觉得不公平纯属酸葡萄,你们也有父母师长啊,你们为什么不依靠你们的父母师长啊?还不是因为你们不够优秀,你们的父母师长不够优秀!
泥腿子们不要做梦,不要喊什么“公平”,你一条贱命,怎么能换我五代家业?
大教授和群众对话,看这种最真实的交锋才有意思,最近很多只敢对着一个真空球形左壬出气却从来不敢对那些吸血鬼和寄生虫行径说一个不字的言论,真是多么滑稽可笑的啊!帮这个和帮那个只有两种选择。如果一个人对他人追求公平的批判只剩下恶毒的污名化和人身攻击,否定的否定只是对那些一般性结论的歪曲和狡辩,那这个人一定是助纣为虐者。
很多人不知道,饶毅恐怕是真正堪破平均主义、掌握“传帮带”秘密的大师。
饶大师的求学简历与他的医学教授父亲饶伟华密切相关:
饶毅于1978年-1983年,在江西医学院学习并获学士学位(老爹是江西医学院教授);
1983年-1985年,在上海第一医学院念研究生(老爹调到了该校);
1985年-1991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神经科学专业学习并获博士学位(老爹在该校担任客座教授);
所以,你在百度上,是搜不到饶伟华的简历的。
而饶毅近年来多次在高校演讲中怀念他的父亲,但只说父亲在1962年从上海毕业,却从不说他父亲的履历。
正因为有家学渊源,才有他念高三的女儿刷6篇paper选藤校的壮举。而他女儿最后就读的,是比较文学专业,和生物一毛钱关系也没有。
这就是他替朱教授之女喊冤的理由。
更多内容请访问公众号将军箭(jiangjunjian31)。左走天堂,右走金盆,弓开
弦断,一往无前。本号关注财经与民生,虽是自娱自乐,仍求立足干货!欢迎关
注,欢迎转发!
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放弃精致的时候,就是他的利益受损的时候。
之前饶毅怼天怼地,给人一种他不是精致利己主义者的错觉。
现在,大家终于看到了他的真面目。
有些人言行一致,有些人言行不一。
有些人,说的时候冠冕堂皇,但其原则和大道理只适用于其他人,只要涉及自己、自己亲戚朋友、自己单位,就不适用,甚至做得非常差。
自己夫人的学生成为继任领导者、自己和夫人的学生成为研究员、继任者的学生也成为研究员,如果出现一次,两次,怎么解释都可以。如果出现十几次之后,还有人敢解释“这不是家天下”,那恐怕要假设全中国都是傻瓜。近亲繁殖,对学术发展有很多问题,不言而喻。
父母不能聘用自己的子女,应该是有法律法规。父母能否合法合规帮助子女,就不属于很快有共识的问题。
如果立法完全禁止父母帮助子女,那么子女应该都去最穷的地方、脱离父母生活,因为只有那样父母才无法帮忙。只要不离开父母,那么孩子就已经受到父母的帮助。
如果要求条件更好的人放弃合规合法的家庭条件、先天差别,与自己一样,那么主张者应该放弃计算机、放弃手机,屈就全世界还有条件更差的人。
不放弃通信设备向条件更差的人看齐,而拿着通讯设备在网络抱怨还有人比自己条件更好,就只是虚伪的一种形式。
人类会不会有一天完全一样?
以上内容全部摘自饶毅老师公众号,没有任何改动,有什么疑问请咨询饶老师本人,谢谢!!!
现行的资本主义都要用人人生而平等,来掩饰不平等。
还搞点遗产税、累进税、反垄断,装装样子,表示有尝试努力更公平一些。
民众指出不平等,被饶先生说成是要搞绝对平均主义。
饶毅夫妇(当时应该还没离婚?姑且这么称呼)都是高知,那他们教育子女和经济以及各方面支持上必然相对普通人有优势,或者可能他们的子女在遗传天赋上也有优势。当然也有人觉得这不合理,但社会上大部分人还是能接受这种人之常情的。残酷地说,人和人之间总会有差别,当你们指着饶毅的时候,还有很多连网都上不了的人在心里指着你们。
但是这不等于饶毅夫妇就可以心安理得地用超常规甚至可能违规的手段帮助自己子女。当然这些地方可能是有些灰色,不好说。但特别是在饶毅本人还在国内批这个那个近亲繁殖的情况下,更有必要说明自己的女儿为什么在高中可以进入自己妻子的实验室工作甚至参与论文发表。是否合规?以什么身份和名义参与?这样的机会是否应该采取公开报名的方式?她的工作和她同时参与的英特尔科学奖有多大关系?如果只是打杂挂名性质,那是否足够用于申报科学奖?如果是在论文中居主导作用,那她是否真实具备这样的科研能力?
最后,其实也可以理解,谁不愿意多给自己子女点机会?所谓大教授说白了在各方面都和政商精英还差得远,也就是在学术教育上可以偷摸占点便宜。换我我也干。但是我这么干的时候心里也会知道这不是什么见得光的事情,不会给别人怀疑调查机会。
把要求平等与正义的声音扣上平均主义帽子,是中国精英的一贯伎俩。工人一要求八小时工作制,要求完善社会保障,他们就会复读什么大锅饭养懒汉了。
“能力之外,资本为0”
什么叫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只要"合法合规",一切皆可行,哪怕损害其他人的机会公平。你要不这么整吧,还得成精神病人。
饶公作为一个正厅级官员,一个医药公司大股东,真能拎得清什么是"合法合规"的利益输送吗?
平均主义和福利主义这两个词真是资产阶级以及精英们的最爱。
只要有人质疑他们带来的不平等,基本上就是这两个帽子,然后对于现实是一点儿不谈。饶毅就死活不谈自己女儿为什么会发几篇生物学论文去学文学,他知道这事儿没法儿洗,只能转到扣‘’平均主义‘’的帽子上。
从前段时间的微信公众号那篇《不能继续助长部分中国大学生的好逸恶劳思潮》到最近火起来的萧功秦的‘警惕极左化’乃至饶教授这篇奇文,都离不开所谓‘平均主义’或‘福利主义’。
也就是说从低级资产阶级吹鼓手到历史教授生物学专家都写出了一样狗屁不通的文章,只能说,不平等的现实是再多词藻都无法掩盖的,他们这些不平等维护者已经理屈词穷到个个变成复读机了。
这帮人的话术还是那套:你说自己饿,想多吃几口饭,而那些贵人们对你说‘警惕每个人都想吃满汉全席’。这套话术已经不管用了,这群人却还在不厌其烦地使用,或者说他们除了歪曲群众观点扣这两个帽子已经无话可说了。
他们这群人,又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子遮掩,不敢直截下手,真要令我笑死。我忍不住,便放声大笑起来,十分快活。自己晓得这笑声里面,有的是义勇和正气。--《狂人日记》
一句话,只要饶毅能让耶鲁大学的官方人员证实他女儿整套入学流程真的合理合法,那我就不多管闲事。
毕竟耶鲁大学终究是美国的大学,甚至还是私立学校,它有它的准则大家都能理解。毕竟私立学校首先是对校董负责,其次才是美国公众,怎么说都轮不到我。
近日,冬奥会花滑选手朱易,著名教授朱松纯之女,取代另一位选手陈虹伊参赛,这件事引发了公众的质疑,很多人认为朱易是靠父亲朱松纯上位的,一部分人认为她靠裙带关系获取参赛资格,目的是为申请藤校给履历镀金;也有人认为这是典型地“千金买朱骨”。但总而言之,面对公众的呼声,饶毅大教授认为自己的脊梁骨被人戳戳点点,因此发文为好友朱松纯以及其女朱易辩护,之后又亲自下场同网友们辩论。写作了“烩炙人口”的经典名篇- 《除了精神病人,没有人践行“平均主义”》,进一步引发公众愤怒的同时,也沦为了大众的笑柄。
他拿自己的女儿举例,称女儿的“校排球队经历就足够申请美国所有名牌大学”。然而事实是,饶毅的女儿伊丽莎白-饶婕(这名字还真世界公民啊)与母亲吴瑛“合著”了5篇论文,饶婕几乎参与了从实验设计到论文撰写的全过程。饶毅为此辩解说:“父母不能聘用自己的子女,应该是有法律法规。父母能否合法合规帮助子女,就不属于很快有共识的问题。”饶毅对于裙带关系的理解可真是比我们常人还要“深刻”,他那灵活的道德底线是这样理解的,父母聘用自己的子女,应当是不道德的,可父母利用自己的特权帮助自己的子女,道德不道德却还需要讨论。我想他这个灵活的道德底线也并不是他脑子一拍想出来的,这是近三十年来的传统,比如自己当了XX,那么子女就要去经商,然后再用特权去帮助自己的子女。在饶毅看来,这没有错啊,自己周围的所谓“精英知识分子”们都是这样做的。人不会做自己认为不道德的事情,即便真的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他也会自以为这样才是好的和善的,因此欺骗自己。我们不仅要问,倘若各个有特权的父母都用自己的特权帮助自己的子女,那么那些没有拥有特权父母的子女,他们又该如何才能通过自身的奋斗过上好的生活呢?毕竟所剩无几的资源早就通过不公平的方式分配给了前者。
在被网友批判了这种虚伪的精英主义思想之后,饶毅神经质般的露出了自己的真面目,他说:”除了神经病人,没有人践行平均主义。你要是批判“一种极端平等的社会”,那么还情有可原,可当大众仅仅只是站在中立客观的立场上,对你特权的滥用表示质疑,你却认为这就叫平均主义,并且口口声声地告诉大众你们不能使用特权!你们就是神经病!按照你这样的说法,那么中国有谁不是精神病呢?除了你们这些身处高位,占据大量社会资源世代垄断的天龙人而言,难道绝大多数平凡的中国人都是精神病吗?饶毅啊饶毅,你接受的还是社会主义的教育,为什么就培育出你们这样抛弃人民群众,大搞精英主义的知识分子?这种话就算在美国,除了少数丧心病狂的极右法西斯,大多数人也压根不会这么认为和这么说。
于是,饶教授又说:“有些人,对于公平的理解有很大的误解,而成为绝对平均主义。”哦,在饶教授眼里,不让教授用自己的学术资源送儿女上耶鲁,不让教授用自己的实验室给儿女刷 科研发顶刊撥资历简直就是共他的产,是不可容忍的“绝对平均主义“。这种猖獗的狂吠一如泰山一般压在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头上,连世俗意义上的公平正义,现在也已经被打入了“极左”这一边。再这样下去,他们下一步是不是要回到封建社会去,然后鼓吹皇权永固?
“而这种绝对平均主义的特点,是要求拉低条件更好的人。”看到这里,我们不禁笑出了声音,公平无非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你批判结果公平,那么我们还抱有一种你是赞同机会公平的错觉。可这句话打破了我们的错觉,你根本就是不要公平,你要的就是特权。否则你为什么说“拉低条件更好的人”,而不是“拉低更有能力的人”呢?果不其然,一句话就将我们带入到地主老爷们还在的时代,条件就是一切,一切供奉给有条件的人,这赤裸裸的特权封建主义思想,连资本主义的精英主义知识分子们看了都得流汗。
还把所有抱怨社会不公的人都打上道德低下的标签:”提倡绝对平均主义的人,并不准备自己践行自己希望的绝对平均主义。“倘若这里所说的“绝对平均主义”是指不施行特权的话(联系上文我们也知道确实如此指代),那么饶教授所谓“不希望践行绝对平均主义”,难道是说我们这些平民百姓不希望你们这些上层的精英知识分子少些特权,多些为老百姓服务,多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吗?我们不这样希望,我们希望怎么样?难道饶教授真心认为,大多数老百姓仅仅只是口头上说一说,实际心里还是想给这些地主老爷们当牛做马?
”如果要求条件更好的人放弃合规合法的家庭条件、先天差别,与自己一样,那么主张者应该放弃计算机、放弃手机,屈就全世界还有条件更差的人。“这句话是在告诉我们,只要把钱洗的够白,合法合规,那么就可以肆意妄为;这句话是在告诉我们,存在某一类人,拥有着先天基因的优势,社会理所应当是为这些“超人”服务的,这句话就差那么一点高呼“嗨!希特勒”了,一个在当今社会还活跃着的著名生物学家,居然公然鼓吹优生学和种族主义,何其丧心病狂。
同时,饶毅还强调程序正义、用合理合法来掩盖不平等。他在发布了一长串奇谈怪论之后,虚伪地加了一句:“建立规则、立法,应该考虑大家。不能建立规范的时候有利于自己。老师立规矩,应该先考虑学生。”学生们可受不起,毕竟哪个学生有所谓”家庭条件、先天差别“,你还是去为那些你认为的少数”超人“服务吧,这难道不是饶毅这些精英知识分子们所想吗?等他们掌握了法律,到时候做什么都是合法合规的,利用特权是合法合规的,侮辱老百姓精神病是合法合规的、就连要求老百姓当牛做马也是合法合规的。这对我们来说是”吃二茬苦“,对于他们来说是”二次享受“、“超级加倍”!
更细思极恐的事情是,饶毅大师的求学简历与他的医学教授父亲饶伟华的工作经历高度重合:
1978年-1983年,在江西医学院学习并获学士学位(饶伟华在此期间任江西医学院教授);1983年-1985年,在上海第一医学院念研究生(饶伟华于此期间调入该校);1985年-1991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神经科学专业学习并获博士学位(饶伟华在该校担任客座教授);
这就是赤裸裸的”资产阶级法权“。没有比这更“合理”更“合法”的了。
最初的资产阶级法权只是要求按劳分配而已,但是随着劳动分化、工资积累、权力分化,只要劳动者之间的劳动生产率不一样,那按劳分配肯定会造成有人吃得饱有人吃不饱,而吃的还有剩的那批人就有了积累,积累越来越多,开始放贷,开始雇佣,成了资产阶级,成了无法被计划的一批人,并开始产生自己的政治需求。这样走到最后,就是四大自由——土地租佃和买卖自由,借贷自由,贸易自由。
按劳分配承认不同劳动者在劳动上的差别和收入上的差别,不考虑家庭人口的差别,不考虑不同劳动者由于这些差别所产生的生活水平的差别。这完全表现出资产阶级法权的特点,即形式上的平等、实质上的不平等。(1976.5《政治经济学学习问题解答》)
事实上,只要资产阶级法权继续存在和发展,劳动时间就依然是衡量交换价值的尺度,这又会反过来巩固和加强商品生产制度。
那么为什么说按劳分配是形式上平等实质上不平等呢?
在马克思看来,所谓的形式上平等,就是权利终于按照一种尺度,一种标准来计量一个人了,生产者的权利是和他们提供的劳动成比例的,而不是资本主义社会中那种“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情况。但是,马克思指出,一个人在体力或智力上胜过另外一个人,因此在同一时间内提供较多的劳动,或者能劳动较长的时间;而劳动,为了要使它能够成为一种尺度,就必须按照它的时间或强度来确定,不然它就不成其为尺度了。这种平等的权利,对不同等的劳动来说是不平等的权利.它不承认任何阶级差别,因为每个人都像其它人一样只是劳动者;但它默认劳动者不同等的个人天赋,因而也就默认劳动者不同等的工作能力是天然特权。所以就它的内容来讲,它像一切权利一样是一种不平等的权利。例如现在所讲的这个场合,把他们只当作劳动者;再不把他们看作别的什么,把其它一切都撇开了。其次,一个劳动者已经结婚,另一个则没有;一个劳动者的子女较多,另一个的子女较少,如此等等。在劳动成果相同,从而由社会消费品中分得的份额相同的条件下,某一个人得到的事实上比另一个人多些,也就比另一个人富些,如此等等。要避免所有这些弊病,权利就不应当是平等的,而应当是不平等的。
所以,马克思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上,在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以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而在这里,饶毅的家传文化资本就是他的资本积累,他为此付出一切,不计一切代价来维护他所谓的“公平合理合法”,实际上,他想说的不过是资产阶级法权罢了。
参考文献:
正好老胡退休了,我看饶毅是想当个总编玩玩?
除了精神病人,没有人践行“平均主义”。
单就这句话而言,不像是一个科学家应该说出来的符合逻辑的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