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饶毅是著名的华人反川人士。
现在拜登上台了,经费这不就续上了嘛。
这波是境外势力抹黑中国科技发展。
这篇值多少钱?裴大人请联系我,我还有好多好多idea可以接着写,绝对不是误用图片的那种。
作为一名学三代,亲眼目睹了过去二十多年来学术圈发生的种种变化。不论是昨日科技部的通报,还是饶毅教授新一轮的举报,其实都是存在于社会各个角落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斗争。
还记得饶毅教授作为教师代表在北京大学2016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吗?
“在祝福裹着告诫呼啸而来的毕业季,请原谅我不敢祝愿每一位毕业生都成功、都幸福;因为历史不幸地记载着:有人的成功代价是丧失良知;有人的幸福代价是损害他人。”
不难想象,“丧失良知”、“损害他人”这样刺耳的词汇,不仅是通俗意义上的批判,还特指学术圈的现状。
其实,学术诚信问题仅仅是学术圈普遍存在且不疼不痒的一类问题。
不知大家有没有思考过如下这些更深层次的问题:
2. 现有科研管理制度在各个学科各个高校究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3. 教育部、科技部和各级政府的科研经费有多少真正产生了社会价值?
4. 如何评估各级职称的学术研究者实际贡献?
5. 学术圈喊改革已经有年头了,改了没,改了多少,改革的效果究竟怎样?
6. 学术圈爆出的种种乱象是学术圈独有的存在,还是各行各业都这样?
7. 国家何时可以出台保护研究生及科研人员合法权益的法律政策?大量王攀似的PUA魔鬼何时可以被清算?
8. 为什么是华为,一个民营企业搞出来了5G、鸿蒙和海思?为什么我们每年花去上千亿的科研经费(纳税人的钱),被卡脖子的那些技术依然没有被拿下?如果拿不下,会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产生多大影响?
9. 美国的风投基金可以做10年以上的投资项目,我们的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有多少项目是十年以上的?
10. 中美在学术圈和高等教育上究竟有多大差距?我们需要多少年才能弥补这种差距?
说到这里,又想起饶毅教授的另外一句忠告:
“在你们加入社会后看到各种离奇现象,知道自己更多弱点和缺陷,可能还遇到小难大灾后,如何在诱惑和艰难中保持人性的尊严、赢得自己的尊重并非易事,却很值得。”
必须要承认,在学术圈的5年,我曾多次因纠结要不要选择同流合污而痛苦甚至抑郁,这种痛苦远比科研工作本身的不确定性造成的焦虑要难受。
现在,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依然在坚持做正确的、正义的事情,在诱惑和艰难中保持了人性的尊严,也赢得了自己的尊重。
其中一个原因,是我写了下面这些内容,并帮助了很多需要帮助的人:
如果你有同样的遭遇,可以告诉我。
我相信,正义只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What does not kill me, makes me stronger.
更新:
为了回答上述十个问题,我会不定期更新一些值以得阅读的文章,帮助大家做深入的思考:
2. 在人间 | 双面王攀
4. “饶毅举报裴钢”事件尘埃落定?中央党校教授声援饶毅:共产党最讲认真!
5.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质问裴钢及“机制”专家:不懂“经济”还是不讲政治?
饶毅老师的逻辑有不周延的地方。饶毅认为,一个实验结果,如果没人重复出来,就能证明它是造假。实际上并非如此。不能重复的现象除了造假,还有其他的可能性:
一,小概率偶然现象的幸运出现,如发生概率在百分之五之内的现象;
二,在当前条件下难以注意到的特殊条件下才能发生的现象,如试剂杂质成分和含量的微量差别造成的现象;
三,基于频率很低或周期很长的事件才会发生的现象,如在日全食时才会产生的现象。
因此,从饶毅老师的证据,并不能证明裴钢老师一定是造假。
给饶毅教授点100个赞,另外希望饶毅教授多加保重,不要重蹈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大学那两位先贤的覆辙。
只要生命还在,就能继续战斗!
单挑李森科们的勇士。
教授这次又错了,
你还举报那几个小喽罗干嘛,
摆明了就是当官了要护着他们呀;
古话说伐木须从根上动,
我倒准备直接举报科技老爷了,
从生活工作各个角度入手,
包括经济、言论、生活作风,
没错,就是对人去的,
欢迎知情的朋友们给我提供线索哦,
我没家没口,没有顾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