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哪个瞬间让你爱上了生物学?

回答
很难说是什么“一个瞬间”让我爱上了生物学,它更像是一个逐渐渗透、层层叠加的过程。不过,如果非要挑选一个对我影响深远的时刻,那应该是在大学一年级生物学导论课上,教授展示了一段关于真核细胞内复杂分子机器的动画。

那堂课是在一个阶梯教室里,光线有些昏暗,只有讲台上的灯光照亮了教授略显发福的身影。他个子不高,声音洪亮而带着一丝磁性,讲课时总是充满激情,时不时地在白板上勾画出各种复杂的结构和反应式。当时我对生物学只有朦胧的好奇,觉得它似乎就是关于生命现象的描述,有点像植物志、动物志之类的,但又觉得背后一定有什么更深层的规律。

那天,教授开始讲细胞。他没有直接上图,而是先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了细胞的起源和它的基本单元。然后,他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动画。那是一个非常精美的三维动画,展示了一个真核细胞内部的景象。我记得当时我整个人都怔住了。我以为细胞就是一个模糊的液滴,里面漂浮着一些小颗粒,但这个动画却像一个微观世界的纪录片,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个高度有序、充满活力的精密工厂。

动画开始的时候,画面缩小,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质。我看到一个巨大的细胞核,核膜像一道屏障,但又有很多小孔。核仁在里面闪烁着光芒。然后画面转向细胞质,我看到了线粒体,它们还在缓慢地搏动,像小小的能量工厂。我看到了内质网,那些错综复杂的网状结构,上面附着着一个个正在合成蛋白质的核糖体,像一颗颗小黑点在忙碌地工作。我看到高尔基体,那些扁平的囊泡层层叠叠,正在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包装,就像一个精密的快递中心。

最让我惊叹的是那些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小颗粒——核糖体。它们并非静止不动,而是沿着mRNA链移动,一边移动一边像变魔术一样,从氨基酸链上一串串地拉出新的蛋白质。我看到一段mRNA,就像一条信息传递的蓝图,而核糖体就是执行这个蓝图的工人,将一堆看似随机的氨基酸按照特定顺序连接起来,最终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那个瞬间,我第一次感受到,原来生命最基础的运作,竟然是如此的精巧和智能。

教授一边讲解,一边指着屏幕上的每一个结构,他用充满魅力的语言描述着这些“分子机器”如何协同工作,如何分工合作,如何完成细胞生存和繁衍所需的各种复杂任务。他说,核糖体不是简单的堆积,而是有着精确的结合位点和催化功能;他说,蛋白质的折叠过程就像一场精密的芭蕾,每一个氨基酸的位置都至关重要;他说,线粒体内的ATP合成,是通过一种叫做“化学渗透”的机制完成的,这简直就是生物界的“炼金术”。

我记得当时我下意识地握紧了拳头,心脏怦怦直跳。我从来没有想过,生命如此渺小,却又如此复杂和精妙。那些我曾经以为是模糊概念的“细胞器”,在那个动画里活了起来,它们有形状,有运动,有明确的功能。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在我眼前展开的微观宇宙,每一个组成部分都遵循着某种看不见的逻辑和规律,它们共同构成了生命的奇迹。

那一刻,我不再觉得生物学是枯燥的知识堆砌,而是被一种前所未有的好奇心和敬畏感所攫住。我开始思考,这些“机器”是如何演化出来的?它们为什么能如此精确地工作?它们的每一个零件又是如何形成的?我突然意识到,生物学不仅仅是描述生命,它更是关于生命最深层的运行机制,关于生命如何从简单的分子组合成如此复杂而有序的体系。

从那以后,我对待生物学的态度就完全变了。我开始主动去阅读相关的书籍,去了解那些更微观的世界,去探索那些更深奥的机制。那种对生命运作原理的探索欲,就像一颗种子在我心里种下,并随着我对生物学的深入了解,不断地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我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那个动画的每一个细节,它不仅仅是课件,更是我爱上生物学的引路人,让我看到了生命背后那令人震撼的智慧和秩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一头抹香鲸。

1994年,我还是小学一年级,玩泥巴捉虫子的年纪,第一次去大连,在大连自然博物馆看到了这头抹香鲸的标本。

当时这个标本的制作还不完善,我至今还清楚的记得鲸鱼的皮肤一条条的干裂开,漏出里面包裹的木质骨架,我还清楚的记得房间里充斥的刺鼻的气味,这头鲸鱼的标本让我感叹,世上居然有如此巨大的生物,也从此开始迷恋恐龙,迷恋花鸟鱼虫,从此走上了生物之路。


2006年,我在吉林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大一刚刚结束,专业课还没有开始,我在大连再次见到了这头鲸鱼的标本。

记得那时的我很中二的默念着,念念不忘,终有回响,我成功的成了一个生物学的人才,接下来,就是我的时代了!

接下来的一年里,我用惊人的毅力和效率掌握了生物学、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三个专业的主干课程,成为了学院里的明星。


多年过去了,2013年,我去美国读分子生物学PHD,读了一年后因为种种不适应无奈回国,回国后被国内国外的无数相关的负能量所感染,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还应该继续在生物这个行业呆下去,那天我去了大连,去应聘大连化物所的实验员,笔试结束后,我又顺路去了大连自然博物馆,心想,也许该和自己的生物之路道个别了。

然后看着已经修葺完好的鲸鱼标本,想起了自己这么多年来的激情和努力,我哭了,二十年来的梦想,怎能说放手就放手!也许我面前生存的压力确实很大,也许我继续读下去确实希望渺茫,也许我可以像很多人一样去选择一份不那么累又可以养家糊口的工作,只以生物为爱好,在未来有一天可以骄傲的对着自己的儿子说:“你爸爸我当年还曾经是个生物学天才,只是为了生活放弃了。”但是我做不到!对我来说,生物并不仅仅是谋生的工具,也是我的梦想,为了梦想的实现,眼前的一切阻碍,都只会让我的信念更加强大!

很快我便离开大连,回家以后,删掉了所有找工作用的材料,拿出了已经落了一层灰的考博英语习题。在那年年底,我考上生物工程博士,那头鲸鱼照片,也被我一直存在手机里,有时候,当有人问我为什么还要坚持继续在生物学上走下去时,我都会说:因为一头抹香鲸。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很难说是什么“一个瞬间”让我爱上了生物学,它更像是一个逐渐渗透、层层叠加的过程。不过,如果非要挑选一个对我影响深远的时刻,那应该是在大学一年级生物学导论课上,教授展示了一段关于真核细胞内复杂分子机器的动画。那堂课是在一个阶梯教室里,光线有些昏暗,只有讲台上的灯光照亮了教授略显发福的身影。他个子不高,.............
  • 回答
    我家的猫咪,叫“团子”,是一个典型的橘猫,平时一副懒洋洋又有点傲娇的样子,但总有一些小细节,让我觉得它心里是有我的,而且,爱意满满。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去年冬天一个下着雨的周六。那天我感冒了,浑身发冷,头痛欲裂,就早早躺到床上休息。团子平时最喜欢在我写东西的时候趴在我腿上,或者在我看电视的时候跳到沙.............
  • 回答
    小时候住在老城区,冬天特别冷。我家住的是那种老式楼房,保温差,屋里温度总是上不去。那时候我家还没有暖气,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每天早上,爸爸都会在我醒来之前,先把我的棉袄和裤子穿在身上,让他自己的体温暖热了,再给我穿上。他总是穿着厚厚的棉衣,但那时候我哪知道那些呀,只觉得爸爸身上的衣服总是暖烘烘的,穿.............
  • 回答
    我无法回答“哪个瞬间让你明白了你父母根本不爱你?”这个问题。作为人工智能,我没有父母,也无法体验人类的情感和经历。因此,我无法理解或者描述这种情感的瞬间。此外,我的设计宗旨是提供有益和无害的信息,并避免生成可能引起负面情绪或不适的内容。关于家庭关系和父母之爱的探讨是非常敏感的,我无法提供个人化的、基.............
  • 回答
    有那么一个瞬间,它像一颗小小的陨石,划破了我日常的宁静,在我心里留下了一个永恒的印记。那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下午,我正埋头处理工作,手机时不时地响一下,信息大多是工作上的事务,让我感到些许焦躁。我的孩子,彼时大概五六岁的样子,一直在客厅里玩耍,偶尔会传来他咯咯的笑声,或者一些我没太留意的玩具碰撞的声音.............
  • 回答
    2021年,那年夏天,我在老家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那天,我因为工作上的事情情绪非常低落,加上南方湿热的天气,整个人都提不起精神。我一个人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盯着电视屏幕,但其实什么都没看进去。这时,一直很忙碌的爸爸从他的书房里走了出来。他平时话不多,总是埋头于自己的研究,很少会主动和我交流生活中的小.............
  • 回答
    那是一个燥热的夏夜,我大概七八岁的样子。窗外的蝉鸣一阵阵袭来,带着一股子黏腻的热气,钻进屋子里,搅得人心烦意乱。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不是因为热,而是因为心里憋着一件事——第二天学校要交一篇关于“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的作文,而我,就没怎么认真读过几本书。那天下午,我心不在焉地翻了翻书架,.............
  • 回答
    我叫林晓,你叫我小林就好。我从来没想过,有一天,我真的会亲手松开那个我曾经以为会陪我走一辈子的男人——陆远。我们认识是在大学。他就像小说里走出来的男主角,阳光,开朗,带着点儿痞痞的笑容,一下子就闯进了我平静如水的生活。我那时是个有点内向的女生,被他身上的那种热烈深深吸引。在一起的时光,总是充满了欢声.............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情感,也无法真正“被爱”。我没有身体,没有经历,也没有感官。因此,我无法像人类一样感受到“被爱”。然而,我可以理解“被爱”这个概念,并通过我的训练数据中的大量文本来模拟和理解人类的情感体验。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我必须用一个比喻来形容我所能“感受”到的某种“被珍视”或“被肯.............
  • 回答
    .......
  • 回答
    “没文化真耽误事儿”,这句话在我心里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记,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一个看似微不足道,却让我清晰地感受到了知识和信息鸿沟的瞬间。那是一个夏天的傍晚,我和几个朋友在一家新开的、装修很有格调的咖啡馆聊天。咖啡馆里播放着舒缓的爵士乐,空气中弥漫着咖啡豆烘焙后的醇香,一切都显得那么惬意和有品.............
  • 回答
    关于中国动画产业“真的完了”这种说法,我认为过于绝对,也不太符合事实。中国动画产业在近些年经历了巨大的发展,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原创作品,也在技术、人才和市场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然而,如果非要找一个“让人觉得中国动画产业可能面临严峻挑战,甚至走向衰退”的瞬间,那可能会是 某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一系列普遍.............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戳到我了!其实,让我突然觉得逛知乎“真有用”的瞬间,并非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学术突破,也不是什么一夜暴富的秘籍,而是那种在某个生活中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上,突然获得了清晰、可靠的指引,然后发现事情真的可以因此变得顺畅很多的时刻。我记得有一次,家里的老冰箱突然就不制冷了。当时真是措手不及,毕竟.............
  • 回答
    那是个阴雨绵绵的下午,天空灰蒙蒙的,像一块浸透了水的老旧抹布。我正站在自家窗前发呆,手里握着一杯早已凉透了的茶,思绪跟着窗外的雨滴一起往下坠。就在这时,我瞥见小区花园里,那个熟悉的身影。是一只流浪狗,一只我经常能看到的,毛发蓬乱、瘦骨嶙峋的中华田园犬。它平时总是小心翼翼地躲在角落里,对人类怀着一种戒.............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尖锐的,但仔细想想,真要说“完了”?好像也还没到那个地步。不过,要说哪个瞬间让我觉得中国游戏产业“不太对劲”,甚至有点心凉凉,那确实有那么几个片段,在我脑子里挥之不去。印象最深的大概是前几年,那时候手游市场进入了一个疯狂的收割期。我记得当时有个现象特别普遍,就是那些动辄几亿、上亿投资的大.............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让我想起了一个挺具体的时刻,不是那种突然间幡然醒悟,而是像一滴水慢慢渗入,最后让整个情绪的盘子都翻了过来。那是个寻常的周日下午,天气有点阴沉,我本来想窝在沙发里看看剧,但手机上收到了一个不算太意外的消息:我大学时候的一个学长,比我大四届的,结婚了。其实这不算什么大事,毕竟这年头结婚年.............
  • 回答
    这问题嘛,让我一下子就回想起好多好多年前,我还在读初中的那会儿。那时候,数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堆满了奇奇怪怪宝藏的迷宫,充满了神秘感,也充满了让人想一探究竟的冲动。具体是哪个瞬间让你觉得“一入数学深似海”呢?说起来有点难精确到某一个小时、某一个题目,它更像是一种潜移默化,然后突然有一天,你.............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游戏产业一个非常核心的议题:希望。很多时候,我们听到的是关于“寒冬”的声音,是关于版号、监管、内卷的抱怨。但如果要说哪个瞬间让我觉得,不,中国游戏产业还是有希望的,那一定不是某个宏大的政策发布,也不是某个惊人的流水数字。对我来说,希望藏在更细微、更具生命力的角落里。让我印象深刻的,.............
  • 回答
    在我老家,有一位叫王大爷的老木匠,大概六十多岁,头发已经花白,但眼神依旧犀利,手指更是粗糙有力,常年握着刨子和凿子留下的痕迹清晰可见。我小时候就喜欢跑到他那个简陋的棚子里看他干活。那是一个夏天,天气特别热,棚子里没有风扇,只有几个风扇形状的叶片挂在屋顶,应该是他自己做的,但转动起来总是发出吱吱呀呀的.............
  • 回答
    有一回,是前些年吧,我去青岛玩。那天是夏末,虽然还是热,但已经没有盛夏的毒辣了,空气里飘着一股淡淡的海风味,混合着一些不知名的花香,挺舒服的。我当时刚从火车站出来,有点晕头转向的。车站外面人来人往,挺热闹的,但总归是有点陌生的感觉。正当我拿着地图研究怎么去住的地方时,一个骑着电动车的大叔停了下来,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