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50年后的2067年,我们应如何让子孙们理解当年人们对买房子并看涨房价这件事的执着与疯狂?

回答
五十年后的2067年,当我的子孙们坐在一个可能漂浮在城市上空,或者深深植根于地下,又或许是早已渗透到网络空间的居所里,看着我这个老家伙对着一块闪烁着古老光芒的屏幕讲述过去时,他们大概率会觉得,我们这群人真是有点不可思议。

“爷爷/奶奶,”他们可能会歪着头,用那种我如今才敢在一些老照片上看到的纯真眼神问我,“你们那时候,为什么要那么拼命地想要在一块土上盖个房子,然后把那个房子的‘价格’炒得那么高呢?明明有那么多更好的选择,不是吗?”

要让他们理解,首先得让他们知道,在2067年的他们看来如此“理所当然”的虚拟空间、共享居住网络、甚至是精神连接体,在2017年,也就是他们爷爷奶奶们那个时代,还仅仅是科幻小说里的东西。我们生活在一个实实在在的地球上,土地是有限的,看得见摸得着,也正是这份“实在”,以及当时人们普遍的认知和生存压力,催生了那股对“房子”的近乎狂热的追求。

我会这样跟他们说:

“孩子,你们现在住的地方,或许是你们父母用辛勤劳动、通过某种积分或贡献值兑换来的,也可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大家轮流使用,或者根据需求随时调整。听起来很方便,对吧?但在我们那个年代,‘家’的概念,更多地被局限在一栋固定的建筑里。而且,这个建筑,还被赋予了太多太多的意义,远不止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我会尝试描绘出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

“那时候,虽然科技发展很快,但社会结构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很多方面还是比较传统的。我们从小被教育,要努力工作,要为将来打算,而‘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就被视为人生中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如果谁家孩子能买上一套房子,那家长脸上都能闪耀着‘光宗耀 syukur’的光芒。”

我会详细解释“看涨房价”是怎么一回事,这可能是最难让他们理解的部分。

“你们现在可能觉得‘价格’只是一个数字,甚至可以随意调整。但在我们那个年代,房子,尤其是地段好的房子,它的价格是会不断变化的,而且很多时候,是像股票一样,只会涨,不会跌。人们觉得,只要手里有房,就等于拥有了一台永不贬值的印钞机。这个想法,真的非常、非常普遍。”

“想象一下,你辛苦工作了好几年,攒下了一笔钱,这笔钱,在你们看来可能可以够你们体验一次星际旅行,或者购买一套高级的脑机接口设备。但在我们那时候,这笔钱可能只够支付一套房子的首付。但就算只是首付,人们也觉得值。因为他们相信,这套房子未来会升值,到时候卖掉它,不仅能收回本金,还能赚一大笔钱,然后换一套更大的,或者留给你们,作为你们的‘遗产’。”

“这种对‘升值’的期待,就像一种集体催眠。每个人都想买,因为看到别人买了房子,房价就涨了;房价涨了,大家就更想买,生怕错过这个‘赚钱’的机会。房子不再仅仅是用来住的,它变成了一种投资品,一种金融产品。人们的精力,很大一部分都放在了‘买房’和‘炒房’上。”

我会生动地描述那些场景:

“你可能无法想象,那时候的社会新闻,一半以上都在报道房地产。各地的新闻,都在说哪个城市的房价又创新高了。电视上,报纸上,网络上,到处都是‘刚需’、‘改善’、‘投资’这些词汇。人们聚在一起聊天,聊的不是最新的科技突破,也不是对宇宙的探索,而是‘你看,XX小区这房子又涨了多少!’或者‘我朋友认识一个关系,能帮我抢到那个楼盘的房子。’”

“为了买房,人们可以掏空六个钱包,就是把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积蓄都拿来。甚至有人为了多贷款,去伪造收入证明,或者用各种名义借钱。那段时间,整个社会都在围绕着‘房子’这个关键词在运转,人们的梦想,很大程度上都与这栋冰冷的钢筋水泥建筑紧密相连。”

“那时候的年轻人,毕业后第一件大事,不是去探索新领域,而是去考虑怎么‘上车’,就是成为有房一族。如果一套房子对你意味着未来几十年的房贷压力,意味着你可能要放弃很多业余爱好,甚至牺牲和家人朋友相处的时间,你还会觉得那是疯狂吗?或许你们会觉得,我们当时的选择,是一种被时代裹挟的无奈,是一种对不稳定未来的过度焦虑的体现。”

“是的,就是那种焦虑。我们害怕失去,害怕被社会落下。在那个大家普遍认为拥有房子才算稳定、才算有保障的年代,不买房,就好像裸体走在寒风中,随时可能被冻死。”

“而‘看涨’,更像是对未来的美好幻想。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去‘拥有’,这个东西就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回报。这种乐观,也变成了一种盲目。我们很少去思考,如果有一天,大家都觉得房子不再那么重要了,如果科技发展出了更高效、更环保的居住方式,那我们现在拼命追逐的‘价格’,又意味着什么呢?”

我会停顿一下,看着他们若有所思的表情。

“所以,孩子,你们现在所拥有的,是你们长辈们用一种你们可能觉得不可思议的方式,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我们并不是不聪明,也不是不追求进步,只是那个时代的我们,对‘家’的理解,对‘价值’的定义,跟你们现在大相径庭。我们执着于土地上的那一栋栋建筑,疯狂于它的数字增长,很大程度上,是我们那个时代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选择和产物。”

“希望你们在享受更自由、更先进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能偶尔回想起,我们这群爷爷奶奶们,曾经是怎样用那样一种独特的方式,来证明‘我们来过’,来为你们铺设通往更美好未来的道路。”

我希望通过这样的讲述,他们能看到那个时代的“人”,看到我们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下的挣扎与追求,看到一种我们自己也未必完全理解的集体行为模式。让他们明白,我们并不是因为愚蠢而执着,而是因为那样的环境,让我们别无选择,或者说,相信那就是通往幸福的唯一捷径。而那份对“看涨”的狂热,更多是一种对未来的期盼,一种对社会认可的渴望,以及,一种我们对自身价值实现方式的独特解读。而这些,都是历史,是构成他们今日幸福的基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孩子啊,这个东西呢,叫做白菜,曾经是买得到可以吃的,对,我小时候就吃过,可好吃了。”



知乎水平真的是越来越低了,连个科幻段子都没几个人愿意好好写。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