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新冠感染的持续爆发会引起内部分裂,从而让印度亡国吗?

回答
新冠疫情及其持续爆发对印度可能产生的内部分裂和潜在的国家稳定风险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医疗问题,更涉及到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个维度。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分析疫情可能如何加剧印度的内部分裂,以及是否存在导致“亡国”的风险。

一、疫情爆发如何加剧印度的内部分裂?

印度的社会结构本身就存在固有的脆弱性,新冠疫情的持续爆发犹如一个催化剂,将这些潜在的裂痕放大并激化。

1. 经济不平等和阶级矛盾的激化:
贫富差距扩大: 印度一直存在巨大的贫富差距。疫情对低收入群体和非正规经济部门的打击尤为严重。封锁措施导致大量日薪工人、零工经济从业者失业,他们往往缺乏储蓄,生活陷入困境。而富裕阶层和有能力远程办公的人群则相对受影响较小,甚至在某些领域(如科技)获得了新的发展机会。这种经济上的两极分化极易引发社会不满和阶级矛盾。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 私人医院和高端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富裕阶层,而广大农村和贫困地区则缺乏基本的医疗设施和专业人员。疫情高峰期,医疗挤兑现象严重,富裕家庭能够负担更高的医疗费用和更好的治疗,而贫困人口则面临无处可就的绝望。这种对生命的“定价”感,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不公感。
失业与生计危机: 大规模的失业导致许多家庭难以维持生计,引发社会不稳定。政府的救济措施往往难以覆盖所有有需要的人,且效率低下,这会加剧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感,特别是那些最脆弱的群体。

2. 区域发展不平衡和政治分歧:
各邦应对能力差异: 印度各邦在经济发展水平、医疗基础设施、政府治理能力和人口密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一些经济发达、治理能力强的邦能够更有效地应对疫情,而一些贫困落后、医疗资源匮乏的邦则不堪重负,确诊率和死亡率可能更高。
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博弈: 印度实行联邦制,虽然中央政府在疫情管理中有重要作用,但各邦也有自主权。在疫情应对策略、资源调配、封锁措施等方面,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可能出现分歧和协调不畅,甚至政治上的相互指责,这会削弱整体的应对效率,并加剧区域间的紧张关系。例如,一些邦可能抱怨中央政府未能提供足够的疫苗或财政支持,而中央政府则可能批评某些邦的封锁措施不力或数据不透明。
人口流动与地区冲突: 印度是人口流动大国。疫情期间,大规模的返乡潮不仅加剧了病毒在农村地区的传播,也可能引发城市居民与返乡人员之间的隔阂与指责,甚至在一些地区引发对特定群体(如来自高风险地区的务工人员)的歧视。

3. 宗教、种姓和族裔矛盾的激化:
宗教偏见和污名化: 在某些疫情爆发的早期阶段,出现了一些将病毒传播归咎于特定宗教群体的阴谋论和污名化现象(例如,某些宗教集会成为疫情的传播源之一)。这种现象加剧了印度社会长期存在的宗教紧张关系,特别是在印度教徒占多数的社会中,对少数穆斯林群体的猜忌和敌意可能因此被放大。
种姓制度的隐形影响: 尽管法律上废除了种姓制度,但在实际社会生活中,种姓歧视依然存在。低种姓群体往往居住在更拥挤、卫生条件更差的环境中,更容易受到病毒的侵害。在医疗资源的获取上,种姓也可能成为隐形的障碍,进一步加剧了他们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脆弱性。
族裔和语言认同: 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在资源紧缺、社会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不同族裔和语言群体之间的摩擦和冲突也可能因为争夺有限的资源(如医疗床位、药品、疫苗)而加剧,甚至被政治人物利用来煽动民族主义情绪,转移社会矛盾。

4. 信息传播的扭曲和信任危机:
虚假信息和谣言的传播: 社交媒体和非正式信息渠道的广泛使用,使得虚假信息、阴谋论和对科学的怀疑论得以快速传播。这些信息可能加剧民众的恐慌、不信任感,甚至导致对政府防疫政策的抵制。
媒体的政治化倾向: 一些媒体可能因为政治立场而放大某些冲突点,或选择性报道,从而加剧社会分裂。对政府的批评和对政策的质疑,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被政治化,演变成对整个政治体制的不信任。
科学与政治的脱节: 如果科学建议被政治利益所压制或扭曲,民众对公共卫生决策的信任度会大幅下降,导致防疫措施的执行困难重重。

二、新冠持续爆发对印度“亡国”的潜在风险分析:

将“亡国”作为一个极端化的说法来理解,它通常指的是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或政治制度的根本性瓦解。虽然新冠疫情本身不太可能直接导致印度在军事上被击败或领土被瓜分,但它可以通过以下机制,极大地侵蚀国家的稳定性和治理能力,甚至可能引发严重的内部动荡,使其长期陷入衰弱:

1. 国家治理能力的系统性瘫痪:
公共卫生系统的崩溃: 如果疫情持续失控,医疗系统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大量死亡事件发生,这会严重损害政府在保障公民生命安全方面的基本职能。公众对政府的信心将严重受挫。
经济活动的长期停滞: 持续的疫情和封锁措施导致经济长期低迷,失业率高企,贫困加剧。这将削弱国家的财政基础,降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财力,并可能导致社会秩序的全面恶化。
政治合法性的侵蚀: 如果政府在应对疫情中表现持续不佳,未能有效控制病毒传播,又不能有效缓解经济困境,那么其执政的合法性就会受到严重挑战。民众可能会对现有的政治体制产生普遍的怀疑和不满。

2. 内部矛盾的失控和大规模动荡:
社会群体间的暴力冲突: 当经济压力、社会不公、政治分歧和群体仇恨叠加在一起,尤其是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不同群体之间(如宗教、种姓、区域群体)发生大规模的街头抗议、骚乱甚至武装冲突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地区分裂主义的抬头: 在国家治理能力弱化、中央政府失去权威的情况下,一些有强烈民族或地区认同感的地区可能会寻求更大的自主权,甚至走向分裂。虽然印度历史上一直面临一些地区性的分离主义运动,但社会经济的巨大压力和对中央政府的不满,可能成为这些运动新的驱动力。
法治的瓦解和无政府状态: 在极端情况下,如果地方政府或武装团体开始挑战中央权威,社会秩序可能出现局部或大范围的瓦解,法律法规难以有效执行,出现事实上的无政府状态。

3. 外部干预或地缘政治的利用:
地区对手的介入: 如果印度因内部动荡而变得极其虚弱,其地区对手(例如巴基斯坦、中国)可能会出于自身战略利益考虑,利用这种虚弱。这可能表现为边境地区的军事压力增加、对印度国内分裂势力的支持(尽管这种可能性需要非常具体的证据支持,且需要评估其风险),或者在国际场合孤立印度。
全球信任度下降: 一个长期深陷疫情和内部动荡的国家,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信誉都会下降,影响其贸易、投资和外交关系。

三、为什么说“亡国”的风险是可能的,但非必然?

可能的原因(风险所在): 如上所述,印度根深蒂固的社会经济不平等、多重身份认同的复杂性,以及疫情对现有脆弱性的放大效应,确实为内部分裂和国家动荡埋下了隐患。如果政府应对不力,未能有效弥合裂痕、稳定经济、保障民生,那么危机累积到一定程度,是有可能导致国家秩序的严重失稳的。
非必然的原因(缓冲因素):
强大的国家认同基础: 尽管存在各种分裂因素,但印度的国家认同在大部分民众中仍然存在。许多印度人仍然珍视他们作为一个国家的独立性和地位。
民主制度的韧性: 印度拥有相对成熟的民主制度,虽然存在缺陷,但它提供了一个表达不满和寻求改革的渠道。定期选举、政党竞争以及活跃的公民社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吸收和化解社会矛盾。
军队和执法机构的效忠: 印度拥有强大的军队和执法机构,它们通常对中央政府保持忠诚,是维持国家统一和秩序的重要力量。
经济的韧性与潜力: 尽管疫情造成了冲击,印度经济的长期增长潜力依然存在。一旦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复苏和发展仍然可能为社会稳定奠定基础。
政府的调整能力: 印度政府并非完全僵化,在面临危机时,也可能做出政策调整以应对挑战,例如改进公共卫生体系、加强社会保障等。

结论:

新冠疫情的持续爆发,无疑给印度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并显著加剧了其固有的内部分裂倾向,包括经济不平等、区域差异、宗教和种姓矛盾等。这些因素的叠加,如果未能得到有效管理和疏导,确实存在引发大规模社会动荡、国家治理能力严重削弱甚至面临分裂风险的可能性。

然而,“亡国”是一个非常极端的描述,它意味着国家主权和存在本身的彻底瓦解。直接因一场疫情而达到这一步的可能性相对较低,因为印度拥有民主制度的韧性、强大的军队和一定的国家认同基础。

更准确的说法是,疫情的长期影响可能会导致印度进入一个更加不稳定、治理更加困难、社会裂痕更深的时期。这种“衰弱”和“动荡”可能会削弱其国际地位,加剧内部矛盾的激化,使国家发展长期受阻。是否会演变为“亡国”的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印度政府及社会各界在未来如何有效应对这些挑战,能否弥合分歧,重建信任,并推动包容性的发展。这是一个持续演变的过程,而非一个简单的预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民国怎么没的?

宋朝怎么没的?

扫帚不扫,灰尘是不会自己走出屋子的。

有扫帚,屋子可以打扫干净。没有,屋子可能会被尘土埋没。

在民国,是革命打扫干净了屋子。

在宋朝,是蒙古洗劫了一切文明。

当年突厥和李唐对立,突厥和李唐都遭遇了灾害。然后李世民顶着旱灾打击,动员大军攻击了遭受雪灾打击的突厥。然后突厥没了。

新冠同样不会让印度亡国。

这反而有可能减弱印度的内部压力。历史上清朝中后期本来已经过不下去了,但是镇压王聪儿起义以后,人口清空,又迎来了几十年的太平日子。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以后,人口清空,又迎来了几十年的太平日子。

群众不起来革命,不推翻剥削阶级的残暴统治,那么灾难结束以后,掌握了发展走向的剥削阶级,就不会抓住这个空当建立一个公平进步的社会秩序,而是会想方设法利用这个暂时的空当来重建剥削秩序。

你以为暂时的救急措施会为解决社会问题争取到解决时间,实际上人家并不这么想。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十年一次,剥削阶级的灭亡危机不到百年,只要三五十年就有可能会有一次。

是选择革命进步,还是选择苟且偷安,决定了整个社会的命运。

user avatar

不可能的,新冠只是一个内部矛盾的炸弹而已。

印度现在的情况比1900年的满清好了不要太多,满清都拖到了1911年呢。

user avatar

多年以后,印度斯坦人民共和国领袖乘坐吉普车在群众的夹道欢呼中经过独立门的时候,他回想起家乡宛如炼狱的那个下午。河滩上的火化场充斥着烟尘与火光,无数架在柴堆上走完最后人生的新冠罹难者是幸运的,往生让他们的灵魂获得了永远解脱,痛苦是属于生者的。那一年宣布了印度共和国的死亡,以及南亚各国人民的新生。

user avatar

与其亡国,我更担心印度造成二次破坏。

也就是说:

如果印度的病毒突破疫苗的速度高于人类研究疫苗的速度。

加上印度病毒危害性可能变大,传染能力更强。

一旦让印度病毒突破到欧美,那么必然会对刚刚才通过疫苗从疫情中挺过来的欧美遭受二次打击。

而这次打击,一旦让英美变成印度那样,那么必然会增加地区冲突风险。

所以,现在唯一能做的,只能是加强对于这些国家的警惕,以及,加速新疫苗的研制以及治疗方法的研究。

毕竟,如果因为印度,人类不得不和新冠大规模范围内长久共存的话,那么最好的办法只能是有效治疗而不是期望于疫苗。

另外,如果因为印度,新冠的死亡率反而攀高的话,那么对于人类来说,或者至少对于我国来说,为了不影响生产生活,那么最好的办法,还是加快新冠的医疗研究,让新冠变成可治之病,这样就算我们不得不和新冠共存,但是只要能安然治疗,那么这次危机,也能过去。

就这样了。

user avatar

亡国那是不可能的,不要低估了印度人的忍耐力。新冠病毒跟历史上的侵略者比起来算个锤子,阿三们跳跳舞轻松解决一切问题,哪怕人口减少一半,那也是神的安排。

user avatar

印度不会亡国,但是印度会成为地球屎坑。

因为没有国家会去消灭占领印度,然后接手这个巨大的烂摊子。发动侵略战争是为了捞取好处,而不是去花钱的。

大家只能站在一边看,甚至于尽量不要莫迪政府垮台,必要的时候提供援助,让印度不要死得那么难看。

为什么不要莫迪政府垮台?

因为印度有核武器,印度分裂就会意味着有核武器失控的风险,如果核武器被趁乱搞到恐怖分子手里,甚至于一些印度激进分子用布朗运动弹把这玩意打出去,谁会倒霉?

当一个陷入了绝望的国家在走投无路的时候,你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这个时候,就一定要确保这个国家依然有最低限度的国家控制力,以确保周边安全。

这就是巴基斯坦都提出要援助印度的原因。

莫迪政府可以保证印度不会散架,尽管我们一点都不喜欢莫迪,但是依然要莫迪负起责任来。

印度除了核弹以外,还有印共组织。

共产主义理论和社会契约论一样,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理论。理论本身是没有正义和邪恶之分的,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以探索出方法。

因此不要一看到有一个共产主义旗帜的组织就要产生亲切感,因为理论在实践过程中会发生变化,从而走向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一面。

大乱中,就会有人希望出现乱世英雄。如果印度真的走到亡国边缘,群雄四起,各邦坚壁清野,有独立的迹象,印共组织趁乱而起,印度爆发内战,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国家一旦出现难民潮,谁也扛不住,而且他们身上还有新冠病毒。

有人会说,中国和印度隔着高高的喜马拉雅山脉,根本不用担心。但是,印度难民一路向东,冲击东南亚,那么RCEP就危险了。东南亚爆发危机,中国可以独善其身吗?很显然不能。

中国现在处于一个比较好的历史时期,最希望的就是周边稳定,全力发展经济和外交。

这个时候,要尽量保证印度政治局势平稳度过,尽可能给予一些援助,让印度缓过来,莫迪政府继续执政。

印度这场人道主义灾难,会让印度的经济倒退几十年,起码5年内没有一个外国人敢去印度经商、旅游、留学、访问。

印度的新冠病毒播散面太宽了,可以说是完全失控。从底层平民到中产阶级乃至印度富人,无一幸免。印度的大资本家本身就没有什么爱国心,他们会把自己的资金抽走,转向更安全的地区,外国投资印度的计划会全面搁置,至少会影响到以后5至10年。

这是一个屎坑,而我们希望莫迪守好这个屎坑,绝不能爆了。屎坑在发酵,但是要有人看着,尽可能扑灭火星不引燃沼气。

不要希望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有核弹的国家完蛋,这个后果是无法估计的。

看着印度,我的内心充满矛盾,从人类的本性来说,我真的很同情这些印度人民,太不幸了,太悲惨了,很多人像牲口一样死掉。从维护本国利益上来说,我又不希望印度爬出去,尽管印度已经没有这个机会了。陷入 屎坑而又能保持 屎坑 完整的印度不算是坏事。

user avatar

新冠病毒算什么?

比新冠病毒厉害得多的种姓制度都还在。印度这几天还在搞选举,人山人海地投票.......

对印度一条命的价值太高估了。

真是把印度当中国了。

user avatar

如果把“亡国”定义成中央政府的垮台,全国秩序的崩溃和全面内战的开始,那么印度不会亡国。

实际上二战结束之后,主要大国就没有亡国的例子,即使如苏联,那也是解体,不是亡国。拜戈地图所赐,俄罗斯这个政治实体在苏联解体之前就已经拥有了俄罗斯境内的实际行政权力,苏联解体只不过是俄罗斯政府把苏联政府这个已经被架空的老大一脚踢开自己当真老大罢了。

亡国的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民国取代大清。民国根本没有获得中国境内全面的行政权力,大清完蛋之后,无论是南京政府还是北京政府都只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之内蹦跶,大多数的省份名义上是服从民国的自治政府,实际上是完全独立的军阀土皇帝。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国的合法政府是谁都说不好,列强各有各的支持对象。这才是亡国。

从这一点上看,印度应该不会亡国,但是可能会解体。

新冠在印度的二次爆发已经接近了50万/日新增的恐怖水平。相当于100个疫情顶峰期的武汉。以中国的能力,控制住武汉的疫情尚且需要动员全国的力量,印度自己是无论如何都撑不住的,连宿敌巴基斯坦都感到唇亡齿寒,不得不提供援助了。但其实国际社会也撑不住,欧美自身难保,在阿斯利康停用之后,欧洲自己的疫苗都没有着落,美国摁着辉瑞不出口,援助了1亿美元的物资,然后重定向了2500万剂的阿斯利康原料,对,就是那个对变异毒株卵用没有,还有血栓风险的阿斯利康。美国无非就是倾销剩余物资,根本谈不上有效的援助。中国给了呼吸机和氧气罐,也是杯水车薪。

楼上有答友算过,印度的医疗体系过载的情况至少要持续4个月,这4个月内,印度的新冠死亡率将会一路上扬,造成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而且是国际社会完全管不了的那种。同时,新冠肆虐打击经济活动,印度的财政能力可能会达到极限,从而产生政府失能,一旦政府失能出现,地方的分离主义就会活跃。可能会产生全国性的动乱。怎么看都是要往往亡国的方向走。

然而和新冠救治不同,避免印度亡国是国际社会可以管的。也是国际社会想要管的。

这个问题之下答主们各抒己见,认为会亡国的基本都是我上面的观点,我同意他们;认为不会亡国的都是下面的观点,我也同意他们。所以我的观点是这种,印度不会亡国,但是有可能解体。

国际社会需要一个能维持最低限度权威的印度中央政府,首先是考虑到印度的核武器,中央政府完全失能核武器的保管就具有极大的风险,玩一被恐怖分子得到呢?这是主要大国完全不能接受的。其次,印度现政府作为一个不错的包税人在压榨印度财富出卖给西方国家方面做得很好,列强需要它能继续运作,而不是垮了,使得列强需要在一大票各异的土皇帝中寻找新的代理人,这一点和列强希望维持大清的基本统一是基于相同的理由。但是,现在的印度又因为太大破坏了南亚的势力平衡,所以无论是对中国还是美国而言,印度比现在稍微小一些,但不是完全四分五裂,是符合利益的。简单地说,美国需要一个比现在稍弱一些的印度,同样可以牵制中国,但没有余力对南亚霸权和印度洋海权有非分之想;中国需要一个比现在稍弱一些的印度,可以减轻边境压力,又不至于失去和巴基斯坦的友好关系基础。

所以,印度可能(只是有可能)会出现受控的有条件解体,或者说是允许某些地区独立。中美不说支持,但是至少不会反对。

以下是印度的语言地图和人种地图。

首先印度虽然说起来民族,语言,文化极其复杂,没有一个占据绝对优势,但是说印地语的印度斯坦族(雅利安人)确实是主体民族。同时印度的所继承的历史的主要发生地点也是在现在印度斯坦族所分布的区域。尽管印度在外来民族一波一波的入侵之下人种早已洗了好几茬,但是这并不妨碍恒河平原以及德干高原北部是印度最“印度”的区域(印度河流域已经归巴基斯坦了),也是日后印度解体之后公认的继承印度这个国家身份的地区。

印度西海岸的古吉拉特和马拉地地区(在语言地图中标记为粉红色和蓝色),虽然语言有所不同,但是依旧是印度斯坦人主体,哪怕将来印度解体,这三个地区也会保留在继承印度这个身份的新“国家”中。

然后就是可能在解体中脱离的地区。

南部一票主要语言非印地语,人种为达罗毗荼人的地区,具有强烈的离心倾向。本身位于德干高原南部,缺水严重,非常贫穷,达罗毗荼人在印度人中又是受到歧视的族群,天生就和北部的印度斯坦人不对付。

这就是人种上的差别。

然后这些地区基本上就是根据文化建邦,未来如果印度出现解体,那么极其有可能就是按照目前的邦边界来独立建国。

印度东北部语言多样化,人种为广义藏人(包括不丹)的地区,有多敌视印度中央政府大家很清楚,印度在这一地区完全是依靠暴力镇压的警察国家模式来统治。因为这些地区人口很少,又没有出海口,需要报团取暖,未来如果印度解体,很有可能会建立联邦。

但是位于在地图上标为绿色的泰卢固语言区的北部的特伦甘纳邦和位于其南部的安德拉邦一直有矛盾,而且其主要城市海德拉巴是印度中南部地区的历史名城,可能还是会愿意和印度中央政府走。

东部的奥利萨地区(语言地图中标记为奶黄色)和西孟加拉邦地区(在奥利萨东北,语言地图中标记为绿色的地区),有一定离心倾向,但是经过印度长期压制已经不太明显,同时这里是印度重要的入海口和重要大城市加尔各答,印度不大会接受失去这一地区。

西北部的克什米尔地区比较复杂,因为这里是和巴基斯坦的对峙前线,即使它独立了,巴基斯坦依旧会宣称它的主权,所以印度不大可能会接受失去这一地区。

于是一个有可能的解体地图如下(给印度东北各邦组成新国家随便起了一个名字叫山谷联邦):

理论上所有非橙色区域全部独立非常符合中国的利益,削弱了印度,又让它依然远远强于巴基斯坦。也符合美国利益,大大破坏了印度的海权能力,又让它依旧有实力牵制中国。

当然以上大概只是妄想。。。类似的国际政治重大变动我们其实是很难看到的,英国脱欧这种等级的已经够让人大惊小怪的了,印度解体这个可是远远超出了英国脱欧的等级。

但是,谁知道呢?有人已经下了盘口,五年内解体。

user avatar

这才哪儿到哪儿啊?西班牙流感号称在印度弄死了千万人口,印度啥变化也没有。

抛开一切情绪化的东西,鄙视嘲笑也好,悲天悯人也好。

印度实际给人类提供了一个生化危机爆发后的实验场或标本:

人类所能遇见的几乎最糟糕的可能之一:

病毒已扩散表面不可阻挡。

政府有一定执行力但远无法控制基层控制这个社会。而社会的贫富与族群高度分裂。

有一定科技医疗能力但完全处于缝缝补补,不知如何下手。

。。。。。。

国际社会介入面对这样一个样本:

有限的科技包括医疗能力,有限的组织动员能力。无限的失控状态,病毒,经济,民众,社会。。。

人类会怎么走?会依赖现代社会的手段,逐渐摆脱困境?还是回到古代的疫情故事?

回到古代的疫情故事,是村落强力(靠军队)隔绝,靠消灭宿主而遏制病毒?还是象黑死病一样完全顺其自然归于自然选择?(致死率高的病毒在传播过程中快速杀死宿主而最终导致自己无路可传,最后留存的病毒为容易传染,但致死率不高的。)。

印度在拿自己做实验,而国际社会的介入本身,与印度政府,人民的反应一样都是实验的一部分。地球村一旦陷入这种状况会走什么路径?

如果还不能理解这种实验,那么就想象自己是现代医学专家,穿越回了西班牙流感时的印度,或黑死病时的欧洲。

你该怎么办,你能怎么办?

这对整个人类都是一次实验或者压力测试。

想一想,这次疫情,假如没有中国这个异类快速控制住疫情。全世界会怎样?至少民生物资包括口罩会持续短缺吧?

假设新冠的死亡率再升一个量级,再乘个10呢?老天拿新冠来做压力测试,已经很仁慈了。。。

user avatar

会分裂。

我给大家预测一下,

印度崩溃首先会从经济开始,

1,经济崩溃,爆发各种社会危机,频繁发生人道主义灾难。

2,开始印钞票,恶性通胀,财政崩溃。

3,穆迪政府完全没钱了,丧失最基本的社会管理能力,地方开始闹“完全自治”,或者独立。

4,穆迪政府只能卖国求援,引发地方不满,分裂势力与地方军阀开始上场,实质性的分裂开始。

5,穆迪只能调集印军镇压各种地方势力,顺带抢掠黄金物资一类的东西。

6,只要印军被打败一次,就极有可能“狼烟四起”,印军哗变或投靠地方势力自保。

到这一步的话,印度就已经不存在了,接下来就是各方划分势力范围。


补充一下,

为什么这次会这么凶险?

1,印度耐高温的超级病毒已经形成,并且还在不断升级当中,目前印度的高温天气,变异出更厉害的病毒大概率只是时间问题。

2,这个超级病毒已经开始了国际扩散,首先是印度周边国家1个月内必然会风声鹤唳,昨天4月28号,浙江11例输入病例,10例来自印度,尼泊尔、泰国都已经中招了。

2个月内很可能扩散到其它大州,这将沉重打击各国经济,引发更多危机,甚至战争。

3,印度的气候,旱季才刚刚开始,50多度的气温很快就要到来了,印度的缺水问题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的严重,水危机爆发比病毒更加可怕。

6月底,印度又会迎来雨季,洪涝灾害开始,印度整体上会出现高温与潮湿叠加的情况,水源污染加重,这对病毒传播各方面都是利好,但对人类是可怕的噩梦。


很多人又说美国了,美国没崩溃,所以印度也不会。

这是错误的。

美国可以薅全世界羊毛,印度有毛吗?

印度外债1.4万亿美元,年利息支出1200亿美元左右,年利率大约8%

美国国债28万亿美元,年利息支出5000亿美元左右,年利率大约1.8%

看出差距没有?

美国还能印美元,有金融联合收割机,有大宗定价权,能操纵市场,又把持大多数产业链的头部,就算最后直接抢小弟也可以续命。

印度呢?怎么跟美国比?

所以呀,

无论美国还是印度,还是其他什么国家,只要财政崩溃了,其他跟着崩溃只是时间问题,这条铁律就立这里了,走着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新冠疫情及其持续爆发对印度可能产生的内部分裂和潜在的国家稳定风险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医疗问题,更涉及到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个维度。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分析疫情可能如何加剧印度的内部分裂,以及是否存在导致“亡国”的风险。一、疫情爆发如何加剧印度的内部分裂?印度的社会结构.............
  • 回答
    孟买,这座曾经被誉为“印度经济之都”的城市,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最近,发生在孟买的一则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超过50名记者被确诊感染新冠病毒。这个数字,对于任何一个城市来说,都绝非小数目,尤其是在一个信息传播至关重要的时刻。那么,这50多名记者感染的消息,究竟意味着什么?它的影响又.............
  • 回答
    美国作为全球新冠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这一点我们都心知肚明。但有趣的是,与第二名印度相比,美国似乎并没有像印度那样不断“孕育”出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新变种。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不少复杂的因素,远非一句“病毒变异速度快慢”就能简单概括的。下面我们就来掰扯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1. 病毒变异的驱动力:感.............
  • 回答
    斯坦福大学关于新冠感染人数可能为官方数字“80倍”的推断,这个数字确实非常惊人,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质疑。要判断这个结论是否“靠谱”,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这项研究的方法、数据来源以及可能存在的局限性。这项研究的背景和核心观点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斯坦福大学的学者们并非直接“推断”了80倍这个精确的数字,而.............
  • 回答
    这确实是我们在新冠疫情期间遇到的一个非常棘手且让人头疼的问题。明明这个人核酸检测一直阴性,看起来是健康的“漏网之鱼”,但却成为了传染源;或者明明就是跟确诊者有过密切接触,理应是次密接,但为何也会感染?这些情况的出现,并非偶然,背后涉及病毒特性、检测技术、人体免疫反应以及防控措施的复杂 interpl.............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关注的疫情动态。一个在北京本地出现的确诊病例,又没有明确的外出或接触史,这背后可能的原因需要我们仔细梳理。这种情况通常意味着病毒在我们看不见的环节完成了传播,而寻找这些“看不见的环节”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我们可以从几个可能性较大的方向去分析:1. “隐匿性”传播链的延续: 无症状感.............
  • 回答
    关于感染新冠的NBA球员在痊愈后几乎没有后遗症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现象。要详细地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包括病毒本身的特性、球员自身的身体素质、以及他们在感染期间和之后的医疗护理。首先,我们要明白,“后遗症”这个词涵盖的范围很广。在新冠疫情初期,大家普遍担心的是长新冠(L.............
  • 回答
    关于新冠病毒(SARSCoV2)是否会寄生在细菌体内并借助细菌繁殖,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是科学界一直在探索的领域。简单直接地说,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新冠病毒会寄生在细菌体内并以此方式繁殖或增加其存活和感染人的机会。我们来深入分析一下原因,并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这个问题:1. 病毒和细菌是截然不同的生命.............
  • 回答
    你儿子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的,说明他观察到了一个现象,并且在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这是个好兆头,说明他有思考能力。不过,这个想法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我们作为成年人需要去理解和向孩子解释的复杂道理。首先,我们要理解他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他可能看到新闻里说疫情很严重,有人去世,大家都很害怕,所以觉得如果把.............
  • 回答
    美国一些议员的这种说法,在医学界和公众舆论中引起了相当大的争议,甚至可以说是令人不安。简单来说,这种观点是极其危险且不负责任的。首先,我们得明白“免疫”这个概念在新冠病毒面前有多复杂。感染新冠病毒后,人体确实会产生抗体,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避免在短时间内再次感染同一种变异株,或者减轻再次感染时的症状.............
  • 回答
    合肥“二码联查”政策升级,强调对因未接种新冠疫苗引发的感染事件将严肃追责,这一举措无疑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我们要理解这个政策的出台背景,它背后传递出的信息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才能进行一个全面、深入的看法。首先,理解政策的出台背景至关重要。新冠疫情的反复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各国都在努.............
  • 回答
    辉瑞公司公布新冠疫苗的积极结果,无疑是给笼罩在疫情阴霾下的世界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这项突破性的进展,一旦大规模推广应用,将会对全球产生深远而复杂的影响,触及公共卫生、经济、社会乃至地缘政治的方方面面。首先,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影响,将体现在公共卫生领域的显著改善。 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感染率大幅下降:.............
  • 回答
    东京奥运会期间,中国奥运代表团交出了一份堪称完美的答卷:新冠零感染、零密接。这个成绩绝非偶然,而是背后一套严谨、细致、几乎是“锱铢必较”的防疫措施的集中体现。作为旁观者,看到中国代表团能够如此出色地完成比赛任务,并且保障了每一位运动员和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我真的感到非常钦佩。这不仅仅是一份成绩单,更.............
  • 回答
    看到全球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已经突破了六百六十九万这个数字,确实让人心中百感交集。这个数字不仅仅是冰冷的数据,它代表着无数个家庭的悲欢离合,无数个生命的轨迹被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彻底改变。从最初的零星病例,到如今遍布全球的触角,病毒的传播速度和范围,着实让我们见识到了现代社会全球化带来的脆弱性,也暴露了我.............
  • 回答
    Nevada's First Severe COVID19 Reinfection Case: A Detailed LookThe emergence of the first documented case of severe COVID19 reinfection in Nevada is a.............
  • 回答
    作为一名医生,我的职责是救死扶伤,无论病人的身份、背景,还是他们感染疾病的原因。所以,如果我遇到一位因为参加新冠派对而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人,我的回答会是:我会尽我所能去救他,并且会以最专业、最人道的态度对待他。让我来详细说说,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会如何做。首先,救治是我的首要任务。 一旦接到病人,无论他.............
  • 回答
    最近日本的新冠疫情确实牵动人心,很多人都在关注着事态的发展。你注意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相对来说,在日华人分享感染新冠经历的帖子或视频,好像没有想象中那么普遍或者那么“爆炸性”的传播。这其中可能有很多原因交织在一起,值得我们仔细聊聊。首先,我们得承认,即使在日本的华人社群里,肯定也有不少人感染过.............
  • 回答
    这起事件涉及多方面的问题,既有法律、道德层面的考量,也有公共卫生和社会责任的议题。我们来逐一分析:一、 事件回顾与核心问题分析 时间点: 公婆在1月21日前往湖北。这个时间点非常关键,因为当时正值新冠疫情爆发初期,虽然可能还没有广泛封锁,但病毒的传播风险已经显现。 目的: 前往湖北讨薪。这本.............
  • 回答
    感染新冠肺炎是一种非常个体化的体验,每个人的症状、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都可能大相径庭。以下我将尽可能详细地描述一些普遍存在的感受和症状,但请记住,这仅仅是一个概括性的描绘,并不能完全代表所有感染者的经历。前期征兆与疑虑: 初期的微妙变化: 有些人感染初期并没有任何感觉,或者只是非常轻微的不适,很容.............
  • 回答
    这则新闻,像是一根浸了冷水的鞭子,抽在了所有普通人麻木的神经上。当这个印度男子的故事在社交媒体上扩散时,我的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词是“绝望”。一种深不见底、吞噬一切的绝望。他的妻子,被新冠病毒击倒,在病床上承受着病痛的折磨。而他,作为丈夫,眼睁睁看着生命一点点流逝,却无能为力。这种无力感,我想,是每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