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越来越多的三线、四线城市进入深度老龄化,这是社会发展规律。
经济发展规律对于人口变化有两个趋势,越发达出生率越高,越发达人口越集中。
中国基本上已经到达了人口数量的拐点,接下来不可避免的进入人口缩减的进程,而伴随着断崖式下跌的出生率,老龄化趋势也是不可避免的。
在这个过程中一线城市虽然极低的生育率但是还能维持人口的增长,来源于其强大的人口吸附力,能够吸引小城市、农村的年轻人口;
而小城市就惨了要遭受低出生率和青壮年人口流失的双重打击,如果这个城市没有独特的产业能力基本上不可能抗住这双重打击,只能眼睁睁看着人口的流失,只留下一批老弱病残。
而放开三胎本身对于生育率的提升作用还待观察,但是这无法阻止人口向一线城市集中的趋势,所以三四线城市的老龄化是不可逆的,过些年像鹤岗那种几万一套房子的城市遍地都是,今后三、四线城市几万块钱一套房子不是新闻几十万一套房子才是新闻。
同样的一个省有几个城市进入深度老龄化根本不是新闻,而是这个省竟然有几个城市没有进入深度老龄化才是新闻。
超高老龄化和低生育率在未来很长时间都不会改变。因为国内可以提供足够的广泛的教育,却无法提供足够的理想的就业岗位。无论怎么改变,这个前提在生育率就不可能提上去。
所以与其研究如何让穷人多生,还不如承认现实,准备好迎接漫长老龄化社会。
比如开展中老年职业培训,很多工作是中老年可以干的,反正未来退休年龄肯定大幅延后,大家都当银发红利就好。这个在世界上也不新鲜,制造业发达的国家老人都有这样的一天。
比如日本65~69岁仍工作的人数占到整体的48.4%,德国在2019年65岁以上就业人数比2009年翻了一倍比中青年就业率增速快的多。
紧抓中老年就业,既可以让中国的“人口红利”延长,又可以弥补大量中老年在拿到养老保险前无长期收入的隐患,又能让“老龄化”中最难的脱产老人多问题得到解决。
国际通行标准不是可口可乐,老龄化定义也不能全世界一个味道。
中国标准:149城逐渐进入人口二次红利区,11城二次人口红利持续稳定发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