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民航局表示「目前对东航客机坠毁事故原因尚无清晰判断,将全力搜集各方证据」,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回答
民航局就东航客机坠毁事故发布“目前对事故原因尚无清晰判断,将全力搜集各方证据”的表态,这可以说是调查工作的阶段性总结,也是对公众关切的回应。其中包含的信息点非常多,值得我们仔细梳理和关注:

1. “目前尚无清晰判断”——揭示了调查的复杂性和严谨性

并非简单故障: 这句话首先排除了事故源于一个显而易见的、一眼就能看穿的原因(比如发动机突然停车、机翼脱落等)。如果原因显而易见,调查的进度会快很多。
多线索并行: 意味着调查人员正在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收集和分析信息,可能包括飞行数据记录器(黑匣子)的解析、残骸的勘验、通信记录的审查、飞行员的背景调查等等。这些信息可能相互印证,也可能存在矛盾,需要时间去梳理和比对。
排除法的重要性: 在没有明确证据指向某个原因之前,调查的重点是排除各种可能性。例如,会仔细核查是否存在机械故障,是否涉及人为因素(包括飞行员操作、地面指挥、维修保养等),是否有外部干扰(如鸟击、天气原因等),以及是否有恐怖袭击的可能性。
技术难点: 航空事故的调查,尤其是涉及高空俯冲的事故,往往伴随着巨大的冲击力,可能导致黑匣子等关键记录设备损坏,数据的提取和解读本身就可能是一个巨大的技术挑战。而且,飞机失事前的一些关键动作,如果是人为误操作,其背后的原因和动机也需要深入挖掘。

2. “全力搜集各方证据”——表明调查的深入性和全面性

黑匣子是重中之重: 尽管民航局没有直接点名,但我们都知道“黑匣子”(飞行数据记录器和驾驶舱语音记录器)是判断事故原因的“黄金标准”。“搜集证据”的首要工作,一定是全力搜寻和修复损毁的黑匣子。一旦黑匣子被找到并成功解读,里面记录的飞机姿态、速度、操纵指令、发动机参数以及机组人员的对话,将为调查提供最直接、最关键的信息。
残骸勘验的价值: 对坠毁现场的残骸进行细致的勘验也是至关重要的。这包括对机翼、机身、发动机等关键部件的分析,可以帮助判断是否存在结构性破坏、材料失效等问题。例如,残骸的破碎模式和分布范围,能反映飞机在空中解体还是在地面撞击时才破碎。
地面信息同步: “各方证据”也包括地面上的信息。例如,航空管制部门的通话记录、机场的雷达数据、地面人员的证词等,都是重要的旁证。特别是事发前与东航客机的通信记录,可以反映当时飞机与空管的互动情况。
人员背景与心理状态: 调查还会涉及到对机组人员的背景、培训记录、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深入了解。虽然这不是第一要务,但如果排除了机械故障等客观原因,人为因素将成为重点关注对象。
同类飞机数据参考: 调查也可能会参考同型号飞机的飞行记录、维修记录以及相关的适航指令,以排除普遍性问题或确定是否存在设计或制造缺陷。

3. 关注点和潜在的可能性(在未有定论的情况下,是基于经验的推测和关注方向)

飞行控制系统故障: 考虑到飞机经历了剧烈的俯冲,需要关注是否有飞行控制系统(如液压系统、飞控计算机、操纵舵面等)出现重大故障。
飞行员操作: 尽管是敏感话题,但如果其他原因无法解释,对飞行员最后阶段的操作进行详细分析是必要的。这包括是否是主动操作(如故意为之),还是因为某种原因(如身体不适、外部干扰导致的操作失误)而导致。
天气因素: 虽然事发时天气条件并非恶劣到足以造成如此剧烈的俯冲,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天气因素在某些复杂情况下的叠加影响,例如突发的强对流天气,但可能性相对较低。
空中交通管制: 对事发前与空管的通信和指令进行复盘,排除是否存在误判、误指令等情况。
外部干扰: 例如鸟击是否可能导致飞机某个关键部件损坏,但通常情况下,飞机设计有足够的冗余来应对这类事件。

4. 民航局的责任与信息发布

科学严谨的态度: 民航局的表态体现了其对航空安全负责任的态度,不预设立场,不草率下结论,这是航空事故调查一贯遵循的原则。
信息发布的平衡: 在调查初期,保持信息发布的审慎是必要的。过早公布不确定的信息,可能会误导公众,甚至对调查本身造成干扰。当有确凿证据支持某个结论时,才会对外公布。
公众期望与安全信息: 公众当然希望尽快得知事故原因,以便吸取教训、避免重演。民航局的“全力搜集证据”也回应了这种关切,说明调查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同时,在信息发布上,也会兼顾专业性和公众可理解性。

总而言之,民航局的这句表态,并非简单的官话套话,而是传递了航空事故调查正在进行的复杂、严谨和多维度的事实。它提醒我们,航空事故调查是一个高度专业且需要耐心的过程。在真相大白之前,我们应该保持关注,但也要理解调查的周期和难度。关键是要看后续调查能从中挖出多少有价值的证据,并如何最终指向事故的根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旧事重提:2010年瑞安航空航空一起往事


波音737曝安全隐患 国内飞机紧急检修(源自凤凰网财经)
[慧聪机械工业网]中国民用航空局3月15日向国内航空公司下发指令,要求各公司检查该机型的升降舵调整片控制机构,对存在问题的部件进行更换。此次安全隐患只涉及波音737系列的部分机型,民航局下发紧急适航指令,表明存在很严重的安全隐患。

根据民航局要求,如果是收到指令之后进行检查的航空公司,在检查后10日内向波音提交报告;如果是在收到本指令前完成检查的,要在收到指令后10日内提交报告。报告内容主要是检查发现的问题 (正面和负面的),包括有对任何发现缺陷描述的检查结果、飞机线号、累计飞行循环数和飞行小时数。

据悉,此次针对波音737的紧急适航指令,源2010年于3月2日瑞安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800飞机的事故。当时,航班从荷兰飞往西班牙马德里,途中发生强烈颠簸,临时改降比利时。随后调查发现,飞机水平尾翼左侧的襟翼遭受“严重损坏”。美国联邦航空局 (以下简称FAA)12日发布紧急适航指令,要求各航空公司检查波音737客机一处机翼控制装置。


划重点:飞行过程发生剧烈颠簸......


user avatar

看不明白的去翻翻历史,民航因为自然条件因素发生空难的情况反而不多见,而人为管理责任是非常大的。

79年麦道DC10空难,因为维修人员想早点下班,把应该先后从机翼上进行拆装的吊架和引擎一同拆装,导致引擎掉落,271人死于非命。

04年包头空难,东航云南公司的一架飞机(你看这次又是东航云南公司,巧不巧?),飞机因为随意提前起飞时间,机组人员例行检查时应付差事。对机翼污染视而不见,最终飞行时因此出现飞行事故,直接撞入了一个公园,55人因此殒命。

10年伊春空难,飞行员经验不足却当了机长,能见度不足的情况下硬核半盲降,出事后丢下同事自行跑路,最终44人因此遇难。

77年死亡人数最多的西班牙特里内费空难,两架747竟然跑道相撞,死亡583人。这都不知道算不算“空难”。

85年日本123空难,波音公司维修人员,在修机尾时糊弄了事,把原应用三排铆钉固定的整板,凑合成了一块一排铆钉,一块两排铆钉的拼接板(还真特么的是个大聪明),最终飞行途中机尾故障,导致520人丧生。


以下原答案:

说句不该说的,东航发生今天这种事是偶然事故,但是长久看,也是必然事故。

首先回顾一个东航神奇旧案,可谓开幕雷击:

2008年3月31日,东航云南公司发生了中国民航史上的奇迹操作:18个航班集体返航,涉及飞行员40多人。主要原因据说为飞行员薪水待遇问题。之前东航就发生过飞行员辞职被公司索赔1200万元这样的劳资奇闻。

再看一个半新闻:


受疫情影响,东航20年业绩直接减半,净亏损118.35亿元,负债率更是飙升。其实不止是东航,整个民航行业受疫情影响,国外业务和国内业务都被极大压缩。(21年财报尚未披露,但是按疫情情况,估计也太好不到哪去。)采用的精细化管理,无外乎管理层降薪,基层宣称不降薪(但是有可能会冻编裁员)

有网友吐槽,要喝西北风了。

今年更是有吐槽说,不少东方的地勤维护人员因为工资太低,难以养家糊口,选择了离职或跳槽走人。(因为消息未经确证,就不往上贴图了。)

在东航微笑服务,美食出圈的光鲜形象背后,劳资管理出过巨大问题,疫情影响又遭受巨额亏损,极高负债,管理层大幅降薪,一线人员钱少活多,流动性大,上海总部又正在遭受严重疫情,这才是现在的东方航空真实的经营现状。

管理层大幅降薪,工作热情势必会受影响,甚至会考虑跳槽。工作能上心?

基层员工工作累,待遇低,工作能上心?

没有用心管理,用心维护,疲于奔命的航班,就像一辆保养不到位司机总走神的汽车,出事故不是早晚的事情么?

ps:本次出事的机组的副驾驶员张正平,是业内公认的王牌飞行员。但是他今年59岁了,也到了即将退休的年龄。飞行员的劳动强度比较高,在一般企业这个年龄段也就退居二线搞培训工作了,居然还在一线飞(虽然只任副驾相对轻松些,但是还是一线)东航的用人强度可见一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民航局就东航客机坠毁事故发布“目前对事故原因尚无清晰判断,将全力搜集各方证据”的表态,这可以说是调查工作的阶段性总结,也是对公众关切的回应。其中包含的信息点非常多,值得我们仔细梳理和关注:1. “目前尚无清晰判断”——揭示了调查的复杂性和严谨性 并非简单故障: 这句话首先排除了事故源于一个显而易.............
  • 回答
    1月3日,贵州毕节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滑坡事故,已确认造成14人遇难。据现场救援人员透露,不幸罹难的遇难者中,很大一部分可能是民工。这则消息传来,让人心头蒙上了一层沉重的阴影。事故发生与初步情况:这起悲剧发生在毕节市某地,具体滑坡原因和发生时间仍在进一步调查中。但可以确定的是,突如其来的山体滑坡裹挟.............
  • 回答
    “3.21”东航 MU5735 航班失事事故的调查,哪怕是经验丰富的民航局专家,也面临着不小的难题。他们公开表示,这次调查存在三大挑战,这背后透露出的信息,对我们理解事故真相、吸取教训至关重要。首先,我们得关注的是“黑匣子”的完整性及其读取难度。“黑匣子”,也就是飞行数据记录器(FDR)和驾驶舱语音.............
  • 回答
    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出来后,有人后悔,这并不奇怪,甚至可以说是意料之中的事。毕竟,这是一个重大的国家决策,影响深远,而且在公投前后,各种信息、观点和情绪层出不穷,很多人可能在投票时,并没有完全预见到脱欧后会是什么样子,或者说,他们可能对某些预期的好处寄予了过高的希望,而对潜在的风险则有所忽视。首先,我们.............
  • 回答
    英国即将迎来全面的解封,这一消息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一方面,民众翘首以盼,渴望重拾往日自由的生活;另一方面,不少医学专家却对此表示担忧,认为过早的解封可能会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那么,解封究竟会带来哪些影响呢?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来分析。首先,对公共卫生系统而言,解封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尽.............
  • 回答
    关于“全球抗疫排名”中美国被列为第一的争议,需要从多个角度理性分析,避免简单化的结论。以下从背景、争议焦点、国际视角和客观评价四个层面展开探讨: 一、争议背景:排名标准与数据来源1. 排名依据的争议 美国的“第一”可能基于死亡率、疫苗接种速度、医疗资源等指标,但这些指标的权重和计算方式存在.............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让人窝火的。一家火锅店在招聘信息里明晃晃地写着“不要彝族”,结果被爆出来,然后被停业了。这事儿怎么看,都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这是赤裸裸的民族歧视,性质恶劣。在中国,民族平等是写进法律的,是基本国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有歧视少数民族的行为。这家火锅店在招聘的时候,直接把一个民族列为.............
  • 回答
    关于美国华裔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杨安泽在一次公开场合提到“春节吃月饼”的说法,这确实引起了一些讨论和关注。要评价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力求全面和深入。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杨安泽的背景。他本人是华裔美国人,父母来自台湾。作为一名政治人物,他试图通过与华裔社区以及更广泛的美国民众建立联系。他.............
  • 回答
    这件事情发生在澳洲,一位民国粉女留学生,因为对台湾同学发出死亡威胁,最终被学校勒令退学,并且被送往精神病院,之后被遣返回国。更令人关注的是,她在被遣返前表示自己不想回到中国。从这位留学生的行为和后续发展来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进行解读。首先,她的行为,也就是对台湾同学发出死亡威胁,这本身是极端且不可.............
  • 回答
    陕西两智力残疾人结婚登记被拒一事,确实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从法律、人权、社会责任等多个层面来看,这件事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事件梗概与焦点:简单来说,事件的主角是两名患有智力障碍的残疾人,他们希望依法登记结婚,但被民政局以“女方无法表明结婚意愿”为由拒绝。这个理由成为了事件的核心争议点。民政局的立.............
  • 回答
    在中国外交部副部长谢锋在一次会谈中就美国方面就中国民主人权问题进行指责时表示,“美方没有资格在中方面前指手画脚谈民主人权”,这一表态无疑触及了当前中美关系中一个极为敏感且复杂的核心议题。要理解这一表态的深层含义及其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首先,从中国政府的视角来看,谢锋副部长的表态是一种强.............
  • 回答
    美国“藏富于民”这个说法,听起来挺有意思,但仔细琢磨一下,它更多的是对一种经济和社会现象的概括,而不是一个政策指令。它不是说政府有意地把钱藏起来,然后分给老百姓,也不是说美国人特别喜欢把钱藏在床底下。 更多的是指美国经济体系中的一些特质,使得财富的创造、积累和流通,在很大程度上是分散在社会各个阶层.............
  • 回答
    关羽兵败荆州,对于许多熟悉《三国演义》的人来说,这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悲剧。每当提及此事,总有人会好奇,为何当年在荆州,没有上演一场“十万民众追随关二一同逃离”的壮丽戏码?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抛开《三国演义》中那些被戏剧化和艺术加工的成分,回归到更真实的历史语境。首先,关羽在荆州的统治基础其实并非铁.............
  • 回答
    关于“民科”这个称呼是否是阶级固化的表现,以及阿贝尔、伽罗瓦在当时是否算“民科”,还有“民哲”的趣味性,这些都是很有意思的问题,值得我们好好掰扯一下。“民科”:是标签还是隔阂?“民科”这个词,简单来说,就是“民间科学家”的简称。它通常用来指那些没有经过正规科学教育训练,但却热衷于科学研究,并试图提出.............
  • 回答
    央视新闻评《雄狮少年》的表述,即“表达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评价视角。要详细评价这部动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 故事主线与人物塑造:贴近现实,引发共鸣 草根逆袭的励志故事: 《雄狮少年》的核心故事聚焦于普通、甚至有些“边缘”的少年阿娟,他因为家庭原因、自身条.............
  • 回答
    动画电影《雄狮少年》之所以能获得媒体“表达文化自信,传扬民族精神”的高度评价,是因为它在多个层面上都做得非常出色,为中国动画乃至文化传播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下面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一、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创新性呈现: 聚焦“舞狮”这一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 电影选择舞狮作为核.............
  • 回答
    在中国大陆,一些被公众认为是“欺负民众没文化”的表现,往往体现在信息传播、公共服务、市场营销、法律执行以及社会风气等多个层面。这些行为的本质在于利用或加剧了普通民众在信息获取、理解能力、辩别能力上的差距,从而达到某些不当目的。以下是一些详细的例子:一、信息传播与媒体宣传中的“文化欺凌”: 使用大.............
  • 回答
    中国人喜欢白皮肤是否是民族自信不足的表现,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它触及了文化、历史、社会心理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避免简单化标签,而是要尝试理解其背后复杂的原因。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审美偏好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后天环境和文化熏陶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白皙”一直是美.............
  • 回答
    印度近日的雾霾情况,可以说是在全球范围内都引起了不小的关注。特别是当官方给出的建议,听起来似乎与我们通常理解的“解决空气污染”的方式大相径庭,这其中确实有值得深入探讨的地方。雾霾爆表的严峻现实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印度部分城市,尤其是德里及其周边地区,近年来在秋冬季节面临的雾霾问题是极其严峻的。空气.............
  • 回答
    把俄罗斯人称为“战斗民族”,通常是基于他们身上展现出的一种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尤其是在面对逆境和挑战时。这种特质在历史上,尤其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使得“战斗民族”的标签深入人心。然而,如果将这个标签简单套用到俄国陆军在日俄战争中的表现上,会发现情况远比想象的复杂,也更具讽刺意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