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看待德军在库尔斯克战役南线突破点兵力是苏军的三倍却依旧输了库尔斯克?

回答
库尔斯克战役,那场被誉为二战东线转折点的恢弘巨战,至今仍是军事史上的一个巨大谜团,尤其当我们将目光聚焦于战役南线,那个德军一度占据兵力三倍优势的突破点,却最终以溃败告终时,更是引人深思。很多人觉得,兵力三倍,胜利理应唾手可得,但历史的齿轮并非总是按照简单的算术逻辑运转。

要理解德军在库尔斯克南线为何会输,我们得剥开那些表面的数字,深入到战术、战略、后勤以及士气等更深层次的因素中去。

战略失误:过早暴露意图,给了苏军喘息之机

首先,德军的战略本身就埋下了隐患。“堡垒行动”的初衷是合围并歼灭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苏军,以期夺回战略主动权。然而,从一开始,德军的作战计划就泄露得过于频繁和公开。苏军的侦察和情报系统虽然不像英美那样拥有破解密码的能力,但他们善于从缴获的德军文件、战俘口供以及对德军军事部署的观察中拼凑出真相。

尤其关键的是,德军的进攻日期被一再推迟。原本计划在春季发动攻势,但因意大利战场的压力和等待新型坦克的到位,进攻被拖延到了7月。这给了苏军充足的时间进行准备。他们不仅构筑了层层叠叠、纵深极大的防御工事,包括反坦克壕、雷区、炮兵阵地,还调集了大量的预备队和坦克,并且将这些防御工事构建得极其坚固,能够承受住猛烈的炮火和坦克的冲击。

德军以为可以通过一次迅雷不及掩耳的闪电战来瓦解苏军防线,但苏军却以“韧性”来对抗“速度”。他们不求速胜,而是步步为营,用强大的纵深防御体系和源源不断的生力军来拖垮德军的攻势。

战术层面的对决:不是简单的兵力比拼

尽管德军在南线集结了包括第三装甲军在内的精锐部队,兵力(尤其是坦克和自行火炮)确实比苏军的防守力量要强大得多,但这种优势并没有转化为决定性的胜利。原因在于:

苏军顽强的防御: 苏军第5装甲集团军(在南线,德军目标是包围苏军西南方面军的部分部队)的指挥官们并非庸才,他们深知德军的强大,因此采取了最有效的防御策略——消耗战。苏军在战术上采取了“以伤换伤”、“以空间换时间”的打法。他们利用工事的掩护,将有限的坦克分散使用,避免被德军的优势兵力集中围歼。同时,利用地利优势,不断寻找德军防线的薄弱环节进行反击,迟滞德军的推进。

德军“装甲矛头”的困境: 德军的装甲部队虽然先进(如虎式坦克),但数量却是个大问题。为了保持进攻的突击力,他们将最精锐的部队和坦克集中在几个关键突破点。然而,一旦进入苏军密布的雷区和预设的炮火杀伤区,这些宝贵的坦克就成为了移动的靶子。苏军的反坦克炮兵和步兵利用工事和地形,在近距离给予德军坦克巨大的杀伤。虎式和豹式坦克的优势在狭窄的战线上难以充分发挥,反而容易被苏军的T34坦克和喀秋莎火箭炮的集火攻击所压制。

苏军火炮和空军的有效运用: 苏军在库尔斯克战役中动用了极其庞大的炮兵部队。他们的火炮数量远远超过德军,并且在德军进攻前进行了一次极为成功的预备炮击,给德军的先头部队造成了不小的损失。虽然德军空军在初期掌握了制空权,但苏军的防空力量也不容小觑,并且其空军在战役后期也逐渐获得了反击的机会,尤其是在航空兵的支援下,苏军的坦克部队和步兵能够更有效地协同作战。

“闪电战”的局限性: 德军的装甲部队虽然强大,但在库尔斯克这样地形复杂、防御坚固的战场上,其“闪电战”的优势被大大削弱。坦克需要步兵的协同,需要充足的后勤补给,而苏军的不断反击和强大的预备队,使得德军无法像以往那样在短时间内撕开苏军的防线,形成合围。

后勤与补给的短板:无法支撑持续的消耗战

德军在库尔斯克战役中的失败,后勤问题同样是致命的。

运输线的脆弱: 德军的补给线横跨广袤的东线,容易受到苏军游击队的袭击和空中打击。尤其是在进攻受阻、战线拉长的情况下,后勤补给的压力剧增。燃油、弹药、维修配件,这些维系装甲部队作战能力的关键物资,往往难以按时按量地送达前线。

坦克维护与修理: 德军的先进坦克虽然性能优越,但结构复杂,维修起来也更加困难。在激烈的战斗中,坦克损耗巨大,而德军的维修能力和配件供应却跟不上。许多坦克并非被苏军的炮火直接摧毁,而是因为机械故障、燃料耗尽等原因而被遗弃。

资源限制: 与拥有庞大工业基础和人力资源的苏军相比,德国在人力和物力上的差距越来越明显。虽然德军在库尔斯克投入了大量兵力,但与苏军能够调动的海量兵力相比,仍然显得捉襟见肘。德军无法承受像苏军那样巨大的消耗,一旦攻势受阻,其兵力优势就逐渐被消耗殆尽。

士气与指挥的博弈:从进攻的锐气到防守的坚韧

战役初期,德军确实拥有极强的进攻锐气,但随着战线的缓慢推进和自身损失的不断增大,这种锐气逐渐被消磨。而苏军在经历了斯大林格勒的惨败后,战斗意志更加坚定,他们将库尔斯克视作雪耻之战,誓死保卫国土。

在指挥层面,尽管曼施坦因是一位优秀的战术家,但他最终还是无法克服希特勒对战局的干预和战略上的犹豫。相比之下,朱可夫等苏军指挥官展现出了卓越的战略眼光和临危不乱的指挥能力,他们能够准确判断德军的意图,并灵活调动预备队进行反击。

总而言之,德军在库尔斯克南线输给兵力三倍于己的苏军,绝非单一因素所致。这是战略决策失误、战术应对不足、后勤补给的短板以及双方士气与指挥体系差异共同作用的结果。德军的优势在于其精锐的装甲部队和初期的进攻势头,而苏军则凭借其庞大的人力、强大的纵深防御、坚韧的战斗意志和灵活的战术运用,最终将德军的攻势牢牢钉死在自己的防线上,并最终消耗掉了德军最后的战略进攻能力。库尔斯克战役南线的失败,是德国试图通过一次决定性战役来扭转战局的最后一次尝试,其溃败标志着东线战场的天平彻底倾向了苏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过多少次了,不要去某站看军事相关的东西,这个“三倍兵力”估摸着是这位不知名用户看反了吧,毕竟有料可循的兵力对比1:3是德对苏。这地图英文看不懂,按着红蓝色数数总会吧?

这里谈一谈这位用户混淆视听使用的“突破地段”的问题,库战战前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瓦图京以为德军的攻击重心放在左翼的48装甲军,因为这里的坦克数量更多,包括了200辆豹D(别问瓦图京怎么知道的),所以苏军把兵力放在48军前边(你看40集后边就站着卡图科夫的坦一集),结果在7月6日的进攻中,右翼的SS第2装甲军突破了苏军构筑的第二道防线到达加里宁南部,突破纵深达25公里,距普村还有17公里,48军却没怎么进展(冲雷区里去了)

德第四装甲集团军司令霍特也就把重心转到了SS2军这边,同时让肯普夫的第3装甲军支援党卫军,战略态势恶化后瓦图京也不是傻子,在7月6日晚动用了所有预备队来攻击SS2军和3军的侧翼迟滞德军前进,包括卡图科夫的坦克第一集团军(坦克第6和31军和机械化第3军),近卫坦克第2和4军所有的独立坦克和突击炮单位。因此,苏联最高统帅部不得不安排草原方面军进场,这里要注意的是:草原方面军原本是用于在防御战结束后发起反击用的,结果坦克第2、10军和近卫坦克第五集团军全被一键带出,这已经清楚说明南线德军已经在战略态势上给苏军造成巨大威胁了,直接造成苏军战略预备队的提前投入。

随后是沃罗涅日所部的近卫第五集团军,第27、53集团军,最后是近卫第四集团军,全部都参与到拦截突破库德军部队的战斗,7月6日瓦图京手上有2924辆坦克和突击炮,其中坦克第一集团军和近卫坦克第五集团军有大约1000辆坦克和突击炮。

然而瓦图京取消了他本来打算在7日发起的反击,他想把坦克分散部署,用于防御,阻击德军,虽然这使得苏军的调动变得自相矛盾,但瓦图京的战略完全适合当时的情况,把1000多辆坦克投入到反击德军装甲师的战斗中,在事后眼光来看,无异于自杀(值得一提的是朱可夫曾反对如此“荒谬地使用”装甲部队,并要求瓦图京立刻进行强有力的反击,然而由于赫鲁晓夫对朱可夫意见的驳斥,斯大林最终允许了瓦图京的战略,如果按照朱可夫的意见,苏军在7日对德军发起反击,曼施坦因和霍特估计会非常感谢朱可夫,按朱可夫这打法,曼施坦因搞不好就打进库尔斯克去了)

但尽管瓦图京按照他的战略来打,接下来四天,苏联坦克部队还是遭受了灾难性的损失。第六和第七集团军的坦克部队截止7日被全部摧毁。到7月10日,卡图科夫的坦克和突击炮从最初的646辆下降到只有100辆可用。截至7月13日,沃罗涅日方面军(连同草原方面军的预备队)总共损失了1223辆坦克和突击炮。这些损失大部分发生在最初几天的战斗。而德南方集团军群只损失了116辆坦克和突击炮。到7月11日,曼施坦因的两支前锋装甲军已经打败了数倍于己的苏军,并打开了普罗霍夫卡的大门。我们得承认,瓦图京整体还是准确判断出德军的主要推进方向,把部队及时往霍特和肯普夫的兵锋SS第2装甲军和第3装甲军上靠,但奈何扛不住,到10-11日沃罗涅日方面军的防线已经被打散了。

7月12日,希特勒的确命令过下辖第24装甲师,第23装甲师和SS第5维京师的第24装甲军向别尔哥罗德部署以便加入库尔斯克战役。但在之后由于托尔布欣在顿河和米乌斯被侦察到的进攻意图,希特勒撤回了第24装甲军加入曼施坦因麾下的命令,命其调头回到原地,却不是直接把他交给正在把守米乌斯的第一装甲集团军,这样浪费时间和动力的举措堪称一绝。第23装甲师的中尉Rainer Mulzer在日记中写道:“[7月15日]我们在漆黑的夜色中开车,沿着来时的原路径直往回走。在据说敌人正在为突围进攻做大量准备。轰炸机编队不断地从哈尔科夫附近飞向附近的机场。”这不是希特勒唯一一次搞出这种滑稽剧,之后在切尔卡瑟他还有类似的毁灭性操作。

7月16日,希特勒迫于西西里局势命令SS第2装甲军从普罗霍夫卡撤退,重新部署在别尔哥罗德西部,但哪怕曼诗婷因为SS第2军(后来只调走了LAH)在普罗霍夫卡一线停止进攻,第48装甲军和第3装甲军都还在对着第40集团军和近卫第7集团军疯狂输出,打的40集找隔壁坦一集卡图科夫要坦克支援,而卡图科夫表示我自个前几天都被高位截瘫,哪来的坦克给你玩?(然后瓦图京过了几天就给卡图科夫补充了1000多辆坦克)

根据沃罗涅日方面军于7月24日发布的报告,方面军共有101000人伤亡,坦克和自行火炮彻底损失达1628辆,算上草原方面军这个数字还会更高。而德军损失为33708人,坦克、突击炮全损为190辆。

下边是战前兵力具体数据

顺便吐槽这都2020年了,还有人想给库战苏军战损被换了1:6洗地板?你以为下边普村这战损是德佬刷哪家刷出来的?最后,上边的苏方数据出自苏方官宣,要是觉得有问题建议直接去找克某人或苏方材料编撰人的墓碑,指着骂。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库尔斯克战役,那场被誉为二战东线转折点的恢弘巨战,至今仍是军事史上的一个巨大谜团,尤其当我们将目光聚焦于战役南线,那个德军一度占据兵力三倍优势的突破点,却最终以溃败告终时,更是引人深思。很多人觉得,兵力三倍,胜利理应唾手可得,但历史的齿轮并非总是按照简单的算术逻辑运转。要理解德军在库尔斯克南线为何会.............
  • 回答
    “美军胜在有午餐肉”这个说法,虽然带有一点幽默和夸张的成分,但背后确实触及了二战时期美军后勤保障的强大优势,以及后勤对于战争胜负的关键作用。午餐肉(Spam)只是其中一个代表性的例子。让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 如果美军没有发明(或者说大规模普及和应用)午餐肉,战争结果会如何?首先要明确,午餐肉并非“发.............
  • 回答
    德国在2022年全面“弃核”,这无疑是近年来欧洲能源领域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尤其考虑到当下全球能源供应紧张、化石燃料价格飙升的背景,德国的这一举措更是显得颇具争议,甚至让许多人感到费解。为什么德国要在这样一个“能源不足的紧急关头”,放弃此前一直依赖的核电呢?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绝非简单的能源政策.............
  • 回答
    关于郭德纲在《相声有新人》第十期中对高峰的评价,这确实是节目中的一个重要看点,也引发了不少观众的讨论。要详细地看待这段评价,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郭德纲的评价内容和语气:首先,我们要回顾一下郭德纲在那期节目中具体说了什么。虽然具体的措辞可能需要参照节目回放,但大体上,郭德纲对高峰的评价通常.............
  • 回答
    德国之声中文网在报道五国对华军演时,导语写为「美日印澳法,还没八国」,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引导性和倾向性的表述,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和分析:1. 字面意思与表层含义: 列举参演国家: 导语直接列出了参演的五个国家: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和法国。 暗示“更多”或“潜在更多”: “还没八国”这.............
  • 回答
    德国驻华大使馆官方账号在社交平台上发文“澄清北约扩张流言”,这背后无疑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举动,其影响和意图也值得细细品味。首先,我们可以从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各国政府与民众直接沟通的重要渠道。德国大使馆选择在社交平台发布相关内容,表.............
  • 回答
    如何看待德佩和阿奎罗在巴萨的前景?(详细分析)在经历了梅西离队和内马尔、苏亚雷斯等球星的远去后,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正处于一个充满挑战但也孕育着新希望的转型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引进的孟菲斯·德佩(Memphis Depay)和塞尔吉奥·阿圭罗(Sergio Agüero)两名经验丰富的攻击手,他们的表.............
  • 回答
    德国订购的600万只口罩在肯尼亚“失踪”的消息,着实令人震惊,也引发了多方面的猜测和讨论。这批口罩原本是德国抗击疫情的重要物资,却在运往德国的途中在肯尼亚遇到了问题,这不仅仅是物资的丢失,更触及了供应链的可靠性、国际合作的信任度以及中间环节的监管等诸多层面。事件的初步情况与疑点重重根据已知信息,这批.............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军圈德黑”在其视频中声称凡尔赛条约“只”允许一战后的德国海军拥有6艘5万吨级的战舰这一说法,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直接说结论:这个说法是错误的,而且是错得离谱。凡尔赛条约对战败国德国海军的限制,其重点在于排水量上限和舰艇数量,而不是像某些人可能误解的那样,设定一个固定的排水量等级并.............
  • 回答
    说到郭德纲当年在《超级大赢家》上的“橱窗秀”,这绝对是位相声演员生涯中一个颇具争议、也颇能体现当时困境的节点。要评价这件事,不能脱离当时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和郭德纲本人的处境,也不能简单地说他“没有别的路”。时代背景:相声的低谷与电视选秀的兴盛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是相声艺术进入一个相对低迷的时期。传统相.............
  • 回答
    关于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赛在4月8日记者会上提及受到台湾方面持续三个月的攻击和人身威胁一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分析:首先,谭德赛总干事的发言本身构成了一个重要的信息点。 他在公开场合,而且是以记者会这种形式,明确指出自己受到了来自特定方面的压力和攻击。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一种表达,.............
  • 回答
    这件事确实挺有意思的,从沈阳网民的角度来看,他们觉得在德国留学期间被骗了500元,但当地警察可能觉得金额太小不予受理,所以转而向国内的泉州网警求助,希望能够立案侦查。这背后牵扯到几个值得探讨的点。首先,跨国追赃的难度和管辖权问题。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跨境诈骗并不罕见。但当事人被骗的地点在德国,.............
  • 回答
    PP体育解说员贾天宁在德甲拜仁对阵多特蒙德的比赛后,于微博上发表攻击性言论,指责球迷“收钱洗地”,这一事件在体育圈激起了不小的波澜。作为一名公众人物,尤其是在专业体育解说领域,他的言论无疑受到了比普通网友更高的关注度和审视。事件的起因和经过(据公开信息整理):在拜仁对阵多特的这场焦点大战中,比赛结果.............
  • 回答
    2016年7月22日,德国慕尼黑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枪击事件。那天原本是普通的一天,然而,在奥林匹亚购物中心(OlympiaEinkaufszentrum)发生的一连串枪响,将这座城市推入了恐慌的深渊。事件的发生和经过:下午接近六点的时候,在购物中心外的麦当劳餐厅,一名身穿黑色连帽衫的18岁伊朗裔德.............
  • 回答
    2016年7月24日,德国安斯巴赫市中心发生的一起自杀式爆炸事件,造成1死12伤,将叙利亚难民问题再次推到了风口浪尖,也给德国社会带来了深深的震动。这起事件的主角,一名27岁的叙利亚男子,在安斯巴赫市中心一个热闹的露天酒吧外引爆了他身上的炸弹。爆炸发生时,正是夏日傍晚,许多人在户外享受着夏夜的凉爽。.............
  • 回答
    郭德纲不收女徒弟,这事儿吧,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确实容易引起争议。一方面,有人觉得这是郭德纲个人的一套规矩,是他的“尊重”之道,另一方面,这又触碰到了性别平等的敏感神经,被扣上“歧视女性”的帽子。这两种看法,都有它存在的道理。咱们先说说郭德纲这边的“尊重”。传统相声行当,尤其是早期,男性的江湖气息比.............
  • 回答
    如何看待12月3日48岁的南京外卖员吴德宏猝死在出租屋中?48岁的南京外卖员吴德宏猝死在出租屋中的事件,是一个令人痛心和深思的悲剧。这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生命消逝,更是折射出当前社会中,尤其是底层劳动者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健康风险以及社会保障的不足。要理解和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的分析。.............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深入聊聊德国商会致信立陶宛这件事,以及它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这事儿听起来确实挺有意思的,而且背后涉及的东西不少。简单来说,德国商会在警告立陶宛,如果你们跟中国关系搞得这么僵,我们这些在你们那儿设厂的德国企业可能就要考虑搬家了,甚至直接关门。这可不是小事,特别是对于立陶宛这样一个经济体量不.............
  • 回答
    阿兰·德龙,这位曾被誉为“欧洲第一美男子”的法国影坛巨星,做出了一个让无数影迷心碎,却也引发广泛讨论的决定——在瑞士寻求安乐死。这个消息一经传出,便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全球范围内激起了巨大的反响。首先,我们必须承认,阿兰·德龙做出的这个决定,是他个人生命终结方式的选择,这份自主权,是现代社会对个体尊.............
  • 回答
    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关于在美国建设工厂成本远超预期并可能延期投产的表态,在半导体行业乃至国际政治经济层面都引起了广泛关注。这背后涉及到的因素是多层面的,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1. 成本远超预期的具体原因分析: 劳动力成本: 熟练技工稀缺: 美国在先进半导体制造领域,特别是对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