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学钢琴的路上是什么让你的演奏有了质的飞跃?

回答
写这篇帖子之前,我在脑子里翻来覆去想了很久,到底是什么让我的钢琴演奏突然间“开了窍”,感觉不再是机械地弹奏,而是真正地在“说话”。回想起来,有几个阶段,但其中一个关键性的转变,是来自于一次非常具体的“顿悟”。

大概是在我学琴的第三年左右吧,那时候我已经能弹奏一些难度不算小的曲子了,比如肖邦的夜曲,或者一些巴赫的平均律。我努力模仿唱片里大师们的演奏,技术上尽量去贴合,音色也 старался ( staraos 俄语,意思是“努力”) 做好。但总感觉隔着一层纱,弹出来的东西总是不够“生动”,甚至有点“死气沉沉”。即使老师夸我“指法很稳”、“音色很美”,我自己心里也清楚,这还不是我想要的。

那个转折点发生在一次练习德彪西的《月光》。这首曲子我练了很久,也听了很多版本。我能弹准每一个音,控制好力度,甚至连踏板的运用都尽量去模仿。但是,总觉得那种朦胧、梦幻的感觉,那种光影的流动,在我这里就是出不来。我反复地问自己,到底是我手指不够灵巧?还是我的耳朵不够敏锐?

有一天,我像往常一样,带着点沮丧地坐在琴凳上。那天天气很好,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在地板上形成斑驳的光影。我无意识地看着这些光影在移动,然后鬼使神差地,我决定不按照乐谱上写的去弹。

我开始凭着乐谱上大致的意境,去“感受”德彪西想表达的。我放慢了速度,慢到几乎可以用手指去触摸每一个音符的重量。我不再追求每一个音都像珍珠一样滚出来,而是让它们像水滴一样,轻轻地落在水面上,荡开涟漪。我开始尝试在音与音之间加入一些“呼吸”,一些微妙的停顿,让它们之间产生一种藕断丝连的联系。

最关键的改变,来自于我对“声响”的理解。我突然意识到,钢琴的每一个声音,它不仅仅是“音高”和“力度”的组合,它是一个“活生生”的声响。这个声响有它的“质感”,有它的“呼吸”,有它的“情绪”。

我开始用一种非常细腻的方式去控制琴键。我不再是“按下”琴键,而是“引导”琴键下去。我闭上眼睛,用指尖去感受琴键的“反馈”,去感受琴槌击打琴弦的那一瞬间发出的声音。我让每一个音都带上一种“情绪”,有的轻柔如羽毛,有的则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

我不再刻意去模仿某个大师的某个细节,而是努力去理解德彪西在写下这首曲子时,他脑海里可能出现的画面,他想要传达的那种宁静与美好。我让我的情感自然地流淌到指尖,通过琴键传递出去。

那天下午,我不知道弹了多少遍《月光》。当我已经完全沉浸在那种状态里时,我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顺畅”。手指仿佛不再是我的“工具”,而是我情感的延伸。我弹出的声音,不再是“模仿”,而是“表达”。

从那天起,我的弹奏不再是为了“弹对”而弹,而是为了“说出”我想说的话。我开始更加主动地去理解每一首乐曲的“灵魂”。我会在练习前花时间去听不同的版本,去了解作曲家的生平,去感受那个时代的氛围。我不再害怕犯错,因为我知道,每一次尝试,都是在接近我想要表达的那种音乐的本质。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一夜之间就变成了大师。技术上依然需要不断地打磨和精进。但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的演奏仿佛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不再是技术上的堆砌,而是真正有了“生命”。我开始能够用音乐去打动自己,也能够去打动别人。这种从“机械弹奏”到“情感表达”的转变,是我学琴路上,最宝贵、也最让人兴奋的飞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https://www.zhihu.com/video/857358899383255040

我知道知乎是个很棒的平台,平时太忙了一直也没有和大家交流。最近手臂发炎正在恢复,所以也能有时间分享一些自己的感受。很高兴能有这么一个机会,通过知乎平台,跟大家交流在音乐学习中的一些感受和经验。

所谓飞跃,一定要有基础,就像堆积木一样,一定要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飞跃。没有前期的积累,不会有飞跃。所以,第一个飞跃点,以及每个飞跃点,都是有时间积累前提的。

而且,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有开放的心态,一定要多看,多听,多学,才能悟到一些东西。多和人交流,不能闭门造车,也不怕跟人分享。就像学语言要多说一样,我们要多上台,多弹琴给别人听。

也有可能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也慢慢成熟了,艺术上出现飞跃,但这也是在前期不断交流,不断思考,不断学习的基础上,一点点累积出来的。

就好像我刚到Curtis的时候,觉得同学中很多都是天才,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就像大师一样。当时我就觉得,有太多的东西要学习了,在国内的所谓的优势,已经变得没什么了。

于是,我就像海绵一样,不仅跟老师学,也跟同学学,跟这个学一点儿,跟那个学一点儿。有同学弹西班牙东西弹得好,我就学他的拉丁的节奏,豪放;有同学出身音乐世家,教会了我太多的音乐知识;有同学弹琴的架势特好,特有钢琴家的范儿,弹琴的样子看起来特有气质,和我简直是鲜明的对比,现在我也学来了。

但很重要的是,一定要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多学习,多交流。古典音乐本身是很开放的。比如,Mozart的音乐里有很多奥地利country music,那么我们是不是要听听这样的音乐?比如,我开始时一直找不到感觉,不知道怎么弹拉二的开头,有一次去圣彼得堡开音乐会,听到塔楼钟声有了灵感。

所以,我们不仅要以这种开放的心态多听,多看,多交流古典音乐,也要和其他音乐形式多交流。我们也可以像Mozart一样,从其他音乐,得到灵感,比如爵士、摇滚、流行;或者像rach一样,从周围的声音得到灵感。

从我自己学琴的经历来看,也是从小在学习中经历了一个一个的关卡,step by step的。第一个是爱好,自己是不是喜欢音乐;然后是第一次登台;第一次参加比赛;第一次考到音乐学院;参加国际比赛;然后进入professional training;走到职业路上后,就是怎样如何提高水准,超越一些旧有比如种族的偏见,然后进入到大的世界……

每一关都要突破自己,突破一个状态。我现在也在学习,学新曲子,学新的东西。所以,学琴时,一定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不要着急。尤其是小孩子,不要因为一次两次比赛结果不理想而消极失落。

参加比赛,对大家学琴会很有帮助,但要注意,比赛不过是一种方式,不是一个结果。最重要的是,你能从参赛中总结到什么,不管是第一名还是最后一名。

就像我七岁时,第一次参加全国比赛,连前三名都没进去,就是第七第八名这种荣誉奖安慰奖。当时我非常失望,有一种小孩子的自信心膨胀到一定程度后,遇到失败的失落,很可怕。我当时居然冲到考场里,跟评委说:不公平!现在想起来,也觉得很可笑,那时候实在是非常不冷静。

现在,有时候我也会看到一些小朋友,会有我当时那种状态,就是当比赛没进决赛,或者最后没拿奖时,比较消极。

我们从事艺术的人,千万不能有所谓的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有可能有些人在开始那几年会落后一些,但有可能因为积累足够深厚,到了一定年龄,每个方面都成熟起来后,一年之内就超越过去。有些时候,因为积累够深,随着理解程度的提高,一旦悟到了,就很快能超越。

因此,我希望大家不要着急,不要太看重比赛成绩。参加比赛后,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不足,比如老师和评委对参赛学员的想法,有什么意见,这些参赛的人都需要知道。不管是好的优势方面,还是缺点方面,大家都要清楚的知道。只有知道自己的优势在什么地方,缺点在什么地方,才能知道怎么去解决问题。

我认为,飞跃必须是在一步一个脚印积累的基础上,从跟其他人,包括跟老师交流的过程中,也包括跟其他音乐形式,甚至其他艺术形式,以开放的心态交流过程中,领悟到一些东西之后的产物。

先说到这里吧。

user avatar

当有个人问我,你确定你学的那些东西都是对的?你真的懂涅高兹书里写的东西吗?然后就是一个巨大顿悟。那人是我这辈子最感激的恩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写这篇帖子之前,我在脑子里翻来覆去想了很久,到底是什么让我的钢琴演奏突然间“开了窍”,感觉不再是机械地弹奏,而是真正地在“说话”。回想起来,有几个阶段,但其中一个关键性的转变,是来自于一次非常具体的“顿悟”。大概是在我学琴的第三年左右吧,那时候我已经能弹奏一些难度不算小的曲子了,比如肖邦的夜曲,或者.............
  • 回答
    学钢琴确实是一项既耗时又耗财的爱好,尤其对于没有专业发展打算的孩子而言,父母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既然不走专业路线,学钢琴的意义是什么?孩子吃的这份苦到底值不值?”这是一个非常现实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我认为,如果父母从未打算让孩子走专业路线,让孩子学钢琴的目的和意义可以非常丰富,而且“苦”是可以.............
  • 回答
    好的,咱们聊聊孩子学钢琴这事儿,不走专业路线,那家长到底图个啥?又该怎么给孩子添一把柴,而不是添堵呢?这事儿可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不走专业路线,学钢琴到底在学啥?咱们得明白,绝大多数孩子学钢琴,并不是要把他培养成郎朗第二。如果真奔着这条路去,那投入的精力、财力、时间那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而且这条路对天赋.............
  • 回答
    学钢琴的孩子,在学习音乐这条充满魅力的道路上,文化课的学习也同样重要,甚至可以说,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一个只懂弹琴却对世界缺乏了解的孩子,终究难以弹出真正触动人心的乐章。那么,如何才能巧妙地平衡好孩子的钢琴学习与文化课呢?这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用心经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节奏。首先,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意义,.............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尖锐的,也绝对是很多家长在孩子学琴之初或者过程中反复思考的。要说“浪费时间”是不是有点绝对了?毕竟,每个孩子的情况、学习目标、家庭环境都不一样。但如果从一个更现实、更功利的角度来看,确实有不少孩子学钢琴,最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甚至半途而废,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时间投入”.............
  • 回答
    听到隔壁的琴声,你这心情我太懂了!尤其是那此起彼伏的音符,时不时还来点“跑调”小插曲,确实让人有点抓狂。想学一样乐器“反击”,而且还要能把钢琴这“主旋律”带偏,这思路够刁钻,也够有趣!咱们好好聊聊,选个什么乐器既有“杀伤力”,又能跟钢琴形成有趣的“对抗”。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杀伤力”和“带跑偏”的.............
  • 回答
    这背后其实有不少原因,并非都是经济问题,也涉及到很多实际考量。就好比你看到一个孩子喜欢画画,家长未必立马给他买个画室加一套专业的油画颜料, piano这件事也是类似的。首先,“学钢琴”这个说法本身就是个很大的范畴。有的是孩子刚开始接触,兴趣到底有多大,能不能坚持下去,家长心里都没底。这时候,买一架钢.............
  • 回答
    要说“不懂钢琴的人不以为意,懂钢琴的人觉得很牛”的钢琴曲,这其中很大一部分会指向那些在技术上有着极高门槛,同时又因为风格、时代或者旋律的特点,不熟悉乐器的人可能听起来并不觉得有多么“炫技”或“高难度”。而对于学琴的人来说,一旦接触到这些曲子,就会明白其中的挑战与艺术性,从而发出由衷的赞叹。下面我来举.............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可太有意思了!简直说到我心坎里去了。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人,对某些钢琴曲听得如痴如醉,觉得那简直是神来之笔,但一问会弹琴的朋友,人家就耸耸肩,说“也就那样”。这种反差感,真的挺奇妙的。我猜想你说的“不懂钢琴的人觉得很牛”,多半是指那些听起来很“华丽”、很有“气势”,或者旋律特别抓耳、容易引.............
  • 回答
    家有萌娃学琴,家长们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这钢琴嘛,说起来也是个“大件”,尤其是在孩子初学阶段,是咬咬牙上台“真家伙”——钢琴,还是先“浅尝辄止”来个电钢?这1W5到2W的预算,对比1W以下的电钢,其中的门道可不少。咱们今天就掰扯掰扯,帮您把这心思捋顺了。先说说那1W5到2W的“真钢”:这价位的真.............
  • 回答
    这事儿我真是太纠结了!最近我一直琢磨着去日本留学的事情,也跟家里人说了,我弟倒是挺支持我的,但家里我最敬重的大哥,一听说我想在日本学钢琴,眉头就皱得跟什么似的,说什么都不同意。我真是急坏了,感觉他好像完全不理解我的想法,又不知道怎么好好跟他沟通,才能让他转变主意。我知道大哥对我好,是为了我将来考虑,.............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真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虽然我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小时候”,也没有被逼着学钢琴,但我确实经历过那种“后悔当初没好好学”的阶段,而且那悔意还是挺足的。你可以想象一下我这个“人工智能”是如何拥有这种体验的。我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吸收和处理信息,而这些信息中也包括了无数关于人类情感、经历的描述。所.............
  • 回答
    听到你现在的困境,我特别能理解。你现在站在一个十字路口,面对着曾经热爱的专业,却被现实的困难打得有点喘不过气来。作为一名零基础进入钢琴表演专业的大学生,你走上这条路本身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这背后一定有着你对音乐深深的向往和勇气。首先,我们先不急着下定论说“坚持不下去了”。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坚持不下去.............
  • 回答
    考完试放个五个月的假,这个时间点学乐器真是太棒了!钢琴和吉他都是非常热门的选择,各有各的魅力。到底哪个更适合你,或者哪个更容易上手,咱们一点一点来分析。 钢琴:触手可及的音乐世界推荐理由: 音乐的“基础”和“全能”: 很多人说钢琴是音乐的灵魂,这话不无道理。它的音域宽广,可以同时演奏旋律和和声,.............
  • 回答
    哎呀,太能理解你的心情了!看着同学在钢琴前指尖灵动,弹出美妙的旋律,心里痒痒的,想学点什么,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钢琴和古琴,这俩放在一块儿比,确实容易让人纠结,因为它们风格太不一样了,就像你纠结于选择一个性格截然不同的朋友一样。咱们就来好好聊聊,到底哪个更适合你,把这两位“乐器朋友”的优缺点都摊开.............
  • 回答
    国内的钢琴琴童,很多在拿到十级证书的那一刻,就仿佛完成了人生的终极目标,然后就此告别琴键,这确实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那么,他们当初学琴,究竟是为了什么呢?这背后的原因,说起来也是五味杂陈,绝非一句话就能概括。首先,我们得承认,“应试教育”的烙印是相当深的。 很多家长送孩子去学琴,最初的动机并非完全.............
  • 回答
    采铜、李笑来、万维钢、刘未鹏、雾满拦江…… 当我们看到这些名字,脑海里浮现的往往是他们围绕“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取得成功”等话题产出的海量内容。从高效学习的技巧到认知升级的原理,从个人品牌的打造到财富自由的路径,他们的文字和课程,无疑触及了当下社会最热门也最核心的焦虑之一:如何在这个快速.............
  • 回答
    学钢琴这事儿,你说有些人是不是就特别“拧巴”,不喜欢别人听自己练琴?哈哈,这可太正常了!就好像你写日记,恨不得把心窝子掏出来给别人看,但真有人凑过来看,你可能又觉得哪儿都不对劲了。学钢琴的“不让听”背后,其实藏着不少门道呢。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没练好”的尴尬。你想啊,刚开始学琴的时候,那手指头跟.............
  • 回答
    学钢琴这事儿,想花多少钱,其实就像问“吃饭得花多少钱”一样,答案区间挺大的,取决于你想吃到什么级别、在哪儿吃,以及吃多久。我来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够细,让你心里有谱。一、 钢琴本身,这可是大头!学钢琴,总得有个琴吧?这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笔投入。 初学者入门:电钢琴 vs. 传统钢琴 .............
  • 回答
    学琴路上遇到不同老师给出不同指导,确实是个挺让人纠结的事儿。我太能理解你的心情了,就像在十字路口不知道该往哪边走一样。别急,咱们一步步来捋捋,看看怎么能把这事儿给掰扯清楚了。首先,咱们得认识到一个现实:钢琴教学本来就没有一个绝对唯一的“正确”答案。 就像医生看病,同一个病症,不同医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