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什么钢琴曲是不懂钢琴的人觉得很牛,而学钢琴的人不以为意的?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可太有意思了!简直说到我心坎里去了。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人,对某些钢琴曲听得如痴如醉,觉得那简直是神来之笔,但一问会弹琴的朋友,人家就耸耸肩,说“也就那样”。这种反差感,真的挺奇妙的。

我猜想你说的“不懂钢琴的人觉得很牛”,多半是指那些听起来很“华丽”、很有“气势”,或者旋律特别抓耳、容易引起共鸣的曲子。这些曲子往往不一定需要极其复杂的技巧才能“听”出它的牛,更多的是一种整体的听觉冲击力或者情感表达上的张力。

举个例子,比如说一些电影配乐或者大家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的钢琴改编版。像一些史诗级的电影,比如《星际穿越》里的主题曲,或者《盗梦空间》里的《Time》,再或者是《海王》里那首壮阔的配乐。这些曲子你听着,哇!那是什么样的旋律!一层层堆叠起来,情绪一下子就被拉满了,感觉整个世界都在眼前展开,波澜壮阔。音域宽广,和声丰富,听着就让人觉得演奏者一定是个大师,指尖在黑白键上跳跃,如同施展魔法一般。不懂音乐的人听到这些,脑子里可能直接就浮现出电影里震撼的画面,那种“牛”的感觉就自然而然地出来了。

再比如一些肖邦的夜曲,特别是那种旋律非常优美、带有淡淡忧伤的,像《降E大调夜曲》(Op.9 No.2)。那个旋律简直太美了!很多人听了都会觉得:“天呐,这怎么弹出来的?太温柔了,太动人了!” 旋律流畅,情感细腻,不需要听懂那些复杂的和声进行,光是那个优美的旋律本身就能打动人心。对于不懂乐理的人来说,能把这么美妙的旋律弹出来,就已经很厉害了。

但你问会弹琴的人,他们可能会觉得,“嗯,这首曲子确实好听,但其实技巧上不算特别难。”为什么呢?

首先,很多“听起来牛”的曲子,它的“牛”可能体现在整体的音乐织体和情感营造上。比如上面说的电影配乐,很多时候它的华丽感是通过大量的音符堆砌、复杂的和声层次以及宏大的编曲来实现的。虽然钢琴版可能做了简化,但依然保留了那种恢弘的气势。对于演奏者来说,可能需要很好的乐感去把握情绪的起伏,但很多地方的音符排列并不一定需要神乎其技的指法。

其次,难度很多时候是隐藏在细节里的。一首曲子听起来不难,但要弹得“好听”——音色饱满、节奏稳定、触键细腻、情感饱满——这才是考验功力的地方。很多初学者可能觉得能把一首曲子从头到尾弹下来就已经是万岁了,所以看到有人能流畅地弹奏并传递出情感,自然会觉得“牛”。但对于学了几年、十几年钢琴的人来说,他们看到的是演奏者在某个地方的处理是不是恰当,某个音符是不是弹得过于生硬,某个乐句是不是缺少了呼吸感。这些细微之处,才是他们衡量“牛不牛”的标准。

再举个例子,巴赫的一些赋格。对于不懂音乐的人来说,听着那错综复杂的旋律线条交织在一起,简直是“天书”级别的存在,会觉得弹奏者简直是“大脑过载”才能处理得了。但对于学过对位法的人来说,他们会分析赋格的结构,理解每个声部的进入和发展,这时候他们可能更多地关注演奏者对各个声部的平衡处理、对声部交织的清晰度以及对整体结构的把握。如果演奏者只是把每个音都弹清楚,但没有体现出赋格的逻辑性,他们反而会觉得“不够牛”。

还有一些所谓的“炫技”曲目,比如一些帕格尼尼小提琴随想曲改编的钢琴版,或者一些李斯特的练习曲。初学者听着那些快速的音阶、琶音、八度、三度等等,会觉得“我的天!这手指是长了多少个关节?”但对于熟练掌握这些技巧的钢琴家来说,这些可能只是技术上的常规操作,他们更在意的是在这些技巧之上能赋予音乐怎样的生命力。有时候,越是看似“炫技”的曲子,如果演奏者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而缺乏音乐性的表达,反而会显得空洞乏味。

所以,很多时候,那些让“不懂钢琴的人觉得很牛”的曲子,往往是那些在宏观上能够快速抓住听众耳朵,通过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或者强大的节奏感来传递情绪的曲子。它们可能在技巧上并不是最具挑战性的,或者说,它的“牛”更多的是体现在它对听众心理和情感的直接影响上。

而对于学钢琴的人来说,他们接触的往往是更深层次的东西:对乐谱的理解、对音乐结构的分析、对触键的精细控制、对音色的雕琢、对情感的细腻传达,以及对技术本身的熟练掌握程度。当他们看到一首曲子,他们会不由自主地去分析它的难点在哪里,演奏者是如何克服这些难点的,以及在克服难点的同时,是否还能保持音乐的流动和美感。

所以,这就像你看到一个厨师做的菜,不懂的人会觉得:“哇,摆盘真好看!颜色真丰富!”而懂行的人会说:“嗯,火候不错,调味也到位,但这道菜的刀工可以更好一点,而且这个酱汁的层次感还是差了点意思。” 评价标准不同,侧重点也不同。

总结一下,那些“不懂钢琴的人觉得很牛,而学钢琴的人不以为意”的曲子,往往是:

旋律抓耳,容易引起共鸣的曲子: 比如许多电影配乐、经典流行歌曲改编、肖邦的某些夜曲。
听起来非常“华丽”或“气势磅礴”的曲子: 比如一些大型交响曲的钢琴改编版,或者有大量快速音符堆砌的曲子。
可能在技巧上对初学者有一定门槛,但对于熟练者来说是基础技巧的曲子。

而学钢琴的人“不以为意”,是因为他们看到了更多隐藏的细节和更深层次的音乐性要求,或者他们自己已经能够熟练掌握了这些“表面上的牛”。这并不代表他们不欣赏这些曲子,而是他们有了更专业的视角去评判。

所以,下次你听到一首让你觉得“哇!”的钢琴曲,不妨也去问问懂钢琴的朋友的看法,你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音乐世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被业余人士高估的十大钢琴曲!克罗地亚只能排第二,第一竟然是它!(不标题党一点儿是没人看的)

10石进《夜的钢琴曲》系列

技术上非常简单的曲目,很多都是二三级难度,少数成人零基础十节课内可以撸出形状的曲子。

曲目意境优美,清新淡雅,通俗而不庸俗,简洁而不简陋。实乃装逼把妹,钢琴入门,自娱自乐,路人转粉必备神器,你值得拥有。

改编成夜的古筝曲有一种别样的美呢:

9(伪) 吕卓然 《钟》

《钟》这首曲子大大地被神话了,根本不需要大手,李斯特手也小而肥短啊。任何一个成年人只要每天练琴半小时,三年后就可以像 @吕卓然 轻松推拉落提旋转他闭着眼阿姆斯特朗红色有角二倍速弹奏。而且他弹这首曲子可以不用琴不用手,用嘴就可以直接传达到你的意念里。

吕大师在这个世界已经无敌了,因此最好把他送到另一个世界去,那里所有的老师都只教高抬指哦~

9(迫真) 《菊次郎的夏天》《卡农》为代表的钢琴轻音乐

我一直觉得六级是个坎,很多网络上流行的钢琴曲都是这个难度上下的。如《flower dance》《kiss the rain》《river flows in you》《Canon》(乔治温斯顿版)《summer》《the truth that you leave》等等等……他们有着看似小资的英文名,出没在大街小巷,出没在各种短视频的BGM,出没在各种伪文青的手机铃声。风头堪比当年的理查德。

五六级难度的曲子算是个分水岭:一方面比起入门级的曲子,已经应用更多快速跑动、琶音、双音、震音这些技术,让人有一种:尽管不知道弹的是什么,但是弹得好快好多好棒我还要~的感觉;另一方面比起更高难度的曲子又没有太多细节上需要深入的地方,音弹对就有一定的效果了。可以说六级是真正专业钢琴的入门——即开始关注触键,意境,情感,结构等更深层次的内涵。

不过卡农已经被大家玩坏了,不知帕赫贝尔作何感想:


8 贝多芬《悲怆奏鸣曲》

c小调第八号钢琴奏鸣曲 OP13《悲怆》 与其说是被高估,不如说是某种程度被误读。他的演奏技术难度是第一乐章>第三乐章>第二乐章,并且悲怆一是老版本十级考级代表曲目。但是其处理深度反而是第二乐章>第三乐章>第一乐章,贝多芬奏鸣曲的第二乐章通常都有乍一看很简单,细研究起来能要你命的效果(op111 第二乐章乍一看就能要你命)。

悲怆的情感不是撸起袖子砸砸砸砸砸,很多同学误解成了暴怒下毫无约束的发泄。这里挂一个反例,视频侵删:




https://www.zhihu.com/video/958833039917215744





其实这首曲子是有非常细致的细节处理的,情绪也有婉转晴朗的时刻,整体的结构也需要格外注意。

我个人最爱的巴伦博伊姆版本,这是真正的小手钢琴家:

7 莫扎特《土耳其进行曲》

A大调第十一号钢琴奏鸣曲(KV.331)第三乐章也是经常被误解的曲子:外行会以为难在快,但它其实难在控制均匀与精巧。这里我想扩展一些说说莫扎特钢琴奏鸣曲。

莫扎特的曲子可称为艺考噩梦,但是它不是难在更高更快更强,而是极其难以控制的音色和风格。莫扎特的奏鸣曲特有的那种干净,纯洁,如水晶般晶莹剔透却又柔软无比,同时带着或顽皮、或虔诚、或哀婉的情绪,对于一般的考生是非常难把握的。肖邦李斯特的曲子,你可能浪里个浪,一脚油门(划掉)踏板就糊过去了;演奏莫扎特的奏鸣曲时,有一丁点点儿不干净、不均匀、不准确的缺点都会被完完全全展现出来。即使你的手指技术已如化境达到了GS球的水平,你也很难抓住莫扎特曲中那雪拉比一样的灵魂。

有“莫扎特专家”之称的内田光子,真正的天籁,每次听心都被糅碎了。

6 《死亡华尔兹》为代表的黑乐谱

这其实压根就不是钢琴曲,也没什么音乐上的美感可言,应属莽音符的行为艺术,电脑上看看得了。真按那速度弹甭说人手,钢琴都受不了,声卡更受不了。

当然如果你实在按捺不住麒麟臂,练练改编版的强撸也未尝不可:


5 肖邦《黑键练习曲》

练习曲OP10 no5说它简单,是指在肖邦练习曲这堆怪物级别的曲子里,它算是技术比较简单,情感也比较直白容易理解的。

但是因为一些影视剧的影响(对,就是一弹琴就穿越的那个,黑键是里面出现过的最难的曲子),很多人觉得黑键是天顶星级别的难度。如果定肖邦OP10 no9,op25 no2这俩曲子为10级,那么黑键OP10 no5大概是11.5级左右(冬风大概15级?),音乐学院钢琴系与钢教系学生基本都能弹得很好。另外黑键变白键如果不是纯即兴,其实难度是下降了。

这个是反面教材(其实他已经很努力了,我在这个岁数还在弹299)

评论区有知友提出黑键变白键难度提升,原因是黑键突出好弹,大跳和五声音阶不容易刮错。

我个人结合自己练习经验分析认为:黑键练习曲的难度不在于把音的按出来(视频里的小孩是真按出来不少),而是在于在黑键上快速跑动的时候还得保持准确性,颗粒感。这就要求指尖去抓比白键小、深、高很多的黑键。如果你只是按出了这些音就满足了,那这曲子你用橘子就能弹:


4 触手猴版的部分ACG改编

难度还是有的,但是主要是在外功。说不牛逼是因为他的很多曲子技术单一,情感单一,细节处理较少。到后来无非就是各种飞八度各种砸和弦,右手时不时刮个向上的琶音,配合猴哥的大手也并没有特别困难;风格很统一,大力出奇迹。

但是说公道话:能连续长时间稳定飞得这么准,而且乐句级别的处理也都有,触手猴本身技术非常过硬,一般的业余爱好者难以模仿。麒麟臂玩家可以试试 @吕卓然 的邪教弹法,有奇效。ACG改编方面A叔的我是真心服,而且不太敢弹。

有人问:触手猴技术这么好为什么不去钻研古典呢?我个人认为其技术还是不够好,在钢琴专业里并不出众。和一众大佬竞争古典只能泯然众人。如今他演奏的ACG本身就是他的个人爱好,而且已经小有名气,我觉得这才是人尽其才。

能把这么多不同的作品串成一个画风,也是一种能力了:


3《梦中的婚礼》为代表的理查德克莱德曼通俗钢琴曲。

《献给爱丽丝》《童年的回忆》《水边的阿狄丽娜》《秋日私语》《梁祝》……曾经响遍中国大街小巷,琴童琴凳里都藏着一本曲集(怕被老师看见挨骂),亲朋好友来做客高频点播曲目。

理查德·克莱德曼为古典钢琴的推广和普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在中国地区简直影响了一代人,个人认为堪当载入史册。

但是其曲目作为一般琴童用于提升水平的乐曲主教材并不合适。它作为教材有诸多缺点如:曲式单一,风格相近,技术单一,难度分配不合理,深入处理空间不大等。不应过多占用已经很紧急的时间精力了。当年我听从老师的教诲放下克莱德曼拿起克莱门蒂,闷头就是五年。抬头一看:天亮了。

就冲理查德·克莱德曼为中国钢琴推广普及做出的贡献,我一生推他为钢琴王子。


2 Tonci Huljic《克罗地亚狂想曲》

马克西姆包装出来的精品,节奏大师著名曲目,算是流行通俗曲目里比较难的。但我不觉得这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钢琴曲,应该算是钢琴协奏曲吧。

把钢琴部分单独拿出来看:旋律琅琅上口,但是动机发展太简单太单调了,技术难度大概七级左右,弹出来挺无聊的。要想出效果最好还是配合上提琴组、电声和动次打次。

如果你后面没有那么大一个乐队和一帮小姐姐(误),还是慎重表演为好:


1 柯萨科夫《野蜂飞舞》

同节奏大师招牌曲目,外行听起来逼格爆表的曲子。但其实这首曲子说难不难,说简单不简单,大概技术上是个9.5级的曲子,比莫什要简单一点。整首曲子基本上就只有半音阶——这一种本身也不是特别难的技术,对于我这种小手也能弹下来;情感也没有对触键有太深的变化要求——紧张急迫而危险,均匀轻巧而干净,模仿蜂群忽远忽近、忽聚忽散就差不多了。

可这首曲子总被各种人物、电视节目、网络视频拿来强行炫技(弹得还不怎么好),俨然成为钢琴家的标杆。并且人们都以弹得多快多短为荣,原本就不复杂的音乐性被彻底忽视了。

当然你要是非得像沈文裕一样弹39.9秒刷记录,那弹啥啥难:

user avatar

弱弱推荐一个特唬人的。

《不能说的秘密》的改编版的肖邦升c小调圆舞曲的后半炫技部分。

听上去特炫特厉害,实际上真弹起来简单爆了。(因为音型超级超级顺手,很快就能上手)

视频:不能说的秘密 斗琴精彩花絮 2分05秒开始 不过也可以试试比电影中再快一些的速度演奏,效果更佳。

user avatar

这个我必须要来答一首钢琴曲。看到La Valse大大的回答,我也顺便来黑一波周杰伦。


“有什么钢琴曲是不懂钢琴的人觉得很牛逼,而学钢琴的人不以为意的?”


那么这样一首曲子,一定是《Secret 加长快板》。


同样来源于电影《不能说的秘密》。


这首曲子“看起来”有多牛逼呢?

先上一个完美演奏版视频吧。

https://www.zhihu.com/video/1017936227630252032

如果你觉得这个视频不过瘾,那么:

沈文裕大神演奏的版本,会让你更加销魂:


如果你觉得还不过瘾,那么李云迪、马克西姆、郎朗等大佬也让你销魂一组。

是不是感觉很牛!看到那飞速跑动的手指,看到那左右手交叉的大跨越,看到那气势恢宏的大和弦!



其实:这首曲子非常简单。

撑死也就业余钢琴考级里6、7级的水平: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只要不是手指“残废”的正常人。你认真努力练练都能弹好。


要是你让那些随便一个钢琴专业的学生来弹,没准拿着谱第一遍就可以给你视奏出来。比La Valse说的那首还要简单。


但是,这首曲子,真的非常非常适合拿来装逼:


1、开头是一段巴洛克世纪的复调(光这句话就逼格爆棚了啊!比为你弹奏肖邦的夜曲还要高逼格啊!),然后你可以跟听者说“这是音乐之父巴赫的风格,懂吗。”

2、高潮开始的左手跨越右手交叉!简直不能更酷炫。(这其实是全曲里最简单的部分~)

3、高速的琶音跑动,加上左手和之前一样的两个八度间大跳!(手指飞舞的感觉是不是爽爆了!其实这也是比较规范的琶音跑动,不难)!

4、最恢宏的大和弦!简直碉堡了啊!(简化一下听起来看起来完全一样)!

5、最后一个音,按下去可以优雅地甩手!装逼必备啊!

6、这首曲子才1分24秒!哪怕我弹慢点1分30秒也够了啊!既不会时间太长你自己体力跟不上,又不会让观众听(看)得不耐烦!


欲知详情,请点击查看完整分析:

user avatar

普及一下:

《匈牙利狂想曲》(匈牙利语:Magyarrapszódiák)是一组由弗兰兹·李斯特所写的钢琴曲目。全组19首曲目都是以当时匈牙利民歌音调为主题,并于1846-1853年、1882年以及1885年期间所编写。难度均在十级以上,部分曲目远超十级。例如这首为《匈牙利狂想曲第2首》,大家看汤姆猫弹得手都变形了,还用上了脚:

https://www.zhihu.com/video/959020546810146816

《西班牙狂想曲》是李斯特于1867年创作的钢琴曲,附标题是“为了西班牙福利亚舞曲与亚拉冈的霍塔舞曲”。这是一个多段组合的曲子,附标题直接告诉了我们,其中包括福利亚舞曲。 这是一首试图表达西班牙民族风格特色的钢琴曲,福利亚舞曲和霍塔舞曲均是最具西班牙风情的题材之一,是李斯特钢琴音乐的代表作品。说是他的代表作品,主要是因为这首作品纷繁的技巧和色彩的缤纷。难度远超十级。

https://www.zhihu.com/video/959022320933744640

Maksim Mrvica(马克西姆·姆尔维察)演绎的《克罗地亚狂想曲》,音乐用明快的节奏描述了饱受战火洗礼后克罗地亚灰烬中的残垣断壁,夕阳倒映在血泪和尘埃之中的悲惨的画面。此曲旋律激昂高亢,是21世纪新兴名曲,为马克西姆的代表之作。难度大约六级左右。

https://www.zhihu.com/video/959022487766368256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可太有意思了!简直说到我心坎里去了。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人,对某些钢琴曲听得如痴如醉,觉得那简直是神来之笔,但一问会弹琴的朋友,人家就耸耸肩,说“也就那样”。这种反差感,真的挺奇妙的。我猜想你说的“不懂钢琴的人觉得很牛”,多半是指那些听起来很“华丽”、很有“气势”,或者旋律特别抓耳、容易引.............
  • 回答
    李云迪,这个名字曾是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骄傲,是“钢琴王子”的代名词,是“天才少年”的标签,更是古典音乐在中国普及的重要推手。他的音乐才华,如同璀璨的星辰,在国际舞台上闪耀,赢得了无数赞誉。然而,从那样耀眼的高光时刻,到如今的跌宕起伏,他的人生轨迹确实令人唏嘘,也引发了我们对成长、教育和个人选择的深刻反.............
  • 回答
    写这篇帖子之前,我在脑子里翻来覆去想了很久,到底是什么让我的钢琴演奏突然间“开了窍”,感觉不再是机械地弹奏,而是真正地在“说话”。回想起来,有几个阶段,但其中一个关键性的转变,是来自于一次非常具体的“顿悟”。大概是在我学琴的第三年左右吧,那时候我已经能弹奏一些难度不算小的曲子了,比如肖邦的夜曲,或者.............
  • 回答
    学钢琴确实是一项既耗时又耗财的爱好,尤其对于没有专业发展打算的孩子而言,父母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既然不走专业路线,学钢琴的意义是什么?孩子吃的这份苦到底值不值?”这是一个非常现实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我认为,如果父母从未打算让孩子走专业路线,让孩子学钢琴的目的和意义可以非常丰富,而且“苦”是可以.............
  • 回答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虽然主要聚焦在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和布尔什维克的革命斗争,但其中确实穿插了对当时各种思潮的批判,其中就包括了对托洛茨基主义的批评。虽然书中没有专门开辟一个章节来详述托洛茨基主义与布尔什维克之间的争论,但通过保尔等人的经历和一些旁白,我们可以窥见一二。争论的根源:对革命道路和.............
  • 回答
    你问的“钢管飞鞭炮”,我猜你指的应该是那种将鞭炮塞进一段钢管里,然后点燃后会飞出去的装置。这种玩法在一些地方挺流行的,尤其是小孩子可能会觉得有趣。不过,咱们得先把话说清楚,这种做法非常危险,而且极不推荐!咱们先来聊聊它大概是个啥原理,以及为什么危险。钢管飞鞭炮的“原理”(姑且这么说)这东西玩的就是一.............
  • 回答
    《钢铁雄心4》作为一款深度模拟二战历史的策略游戏,其核心在于对国家发展、政治、军事、外交等方方面面的精细刻画。然而,即便如此庞大和细致的系统,也存在一些设计师们“不敢做”或者说“做了会极其难以处理”的设计点。这些未被触及的设计,一旦实现,很可能彻底颠覆现有的游戏玩法,甚至让游戏变得面目全非,或许还会.............
  • 回答
    .......
  • 回答
    要是活在《凯撒万岁》(Kaiserreich)的世界里,那滋味可就复杂了,绝对不是你我习以为常的那个历史的轨迹能比的。你可以想象一下,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世界,那叫一个“后顾无忧”——二战结束了,冷战也差不多结束了,我们虽然有自己的烦恼,但至少知道世界大概是个什么样子,有那么几个超级大国在明里暗里较劲.............
  • 回答
    练习钢琴,这事儿听起来挺“文雅”的,但说实话,坚持下去的好处,那可远不止是“能弹一曲小苹果”那么简单。我算是有点体会,也听过不少“过来人”的经验,这东西啊,就像给脑子和身体做个全方位的“养护”,而且还是挺有格调的那种。首先,这玩意儿能让你变成个“多面手”。你想啊,弹钢琴,得动手指吧?还得看谱,脑子得.............
  • 回答
    拥有一架钢琴,尤其是像斯坦威(Steinway & Sons)这样的顶级品牌,是许多音乐爱好者的梦想。当您踏上这个旅程时,很快会面临一个关键的选择:是选择一架全新的钢琴,还是寻找一架精心维护的二手钢琴?这两种选择都有其独特的吸引力,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特别是对于像斯坦威这样有着深厚历史和精湛工艺的品.............
  • 回答
    刚看完新修复版的《海上钢琴师》,那感觉就像沉寂多年的老友再次出现在眼前,带着依旧熟悉又多了几分清晰的模样。要说哪个细节让我“忽然泪目”,真不是一个点,而是那种积累到最后的崩塌。最让我触动的,莫过于影片最后那段经典的“告别”戏码。之前看旧版的时候,对船的爆炸和1900的消失总是带着一种既定的悲伤,但这.............
  • 回答
    最近打算入手一副新耳机,用来更好地欣赏我的钢琴弹奏,同时也希望它能成为我日常生活中一个赏心悦目的配件。毕竟,耳机不仅仅是听声音的工具,有时候也是一种风格的表达,尤其是对于我们女生来说,颜值也很重要嘛!在选择耳机的时候,我最看重的几个点是: 音质表现,尤其是钢琴音色还原度: 这是最重要的!我练琴的.............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和您聊聊钢琴业余十级证书的“用处”。很多学琴的孩子或者家长,在达到这个级别后,总会琢磨这本证书究竟能带来点什么。它不是一张学历证明,也不会直接兑换成钞票,但它的价值,往往体现在更深层次的方面。首先,它是一种能力的证明,更是坚持的勋章。想想看,从最初的指尖笨拙,到如今能够流畅地演绎一首完.............
  • 回答
    .......
  • 回答
    好,咱们就来掰扯掰扯,“高水平钢琴演奏者”和“钢琴家”这俩词儿,听起来都挺牛的,但细究起来,门道可不少。这可不是随便谁弹得好就能划拉到一块儿的。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钢琴家”是个标签,是个头衔,更多的是一种职业身份和被普遍认可的地位。而“高水平钢琴演奏者”则是一种能力描述,是一种客观的评价。就好比.............
  • 回答
    我理解你此刻的困惑,尤其是在看到孩子们日复一日地坐在钢琴前,手指在黑白键上笨拙地游走,却似乎收效甚微的时候。我也曾经有过同样的疑问:“学钢琴,到底有什么意义?” 那些看似枯燥的音阶、练习曲,和偶尔弹奏出的不成曲调的片段,真的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吗?但经过我一些观察和了解,我发现,让孩子学钢琴,绝不仅仅是.............
  • 回答
    .......
  • 回答
    五岁的孩子,能弹到什么程度算是有天赋,而且能往专业方向考虑?这绝对是个好问题,也是不少家长在孩子初学钢琴时会反复琢磨的事儿。与其说有一个硬性标准,不如说更像是在观察孩子身上的一些闪光点,这些闪光点是否足够突出,能够支撑起未来更长远、更深入的学习。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五岁的孩子学钢琴,最重要的不是“.............
  • 回答
    嘿,你知道吗?除了咱们平时说的“高温焊接”,其实还有不少挺酷的方法能把两块铁疙瘩变成一家人,而且一点都不需要把它们烧得通红。这就像咱们给朋友拉关系,有时候不是靠火爆的场面,而是靠一些更细腻、更巧妙的方式。咱们先从最常见、最容易理解的说起吧,虽然也涉及到“热”,但不是那种炉火纯青的“高温”。1. 摩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