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托洛茨基主义分子和布尔什维克之间为什么发生争论?托洛茨基主义有什么错误观点?

回答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虽然主要聚焦在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和布尔什维克的革命斗争,但其中确实穿插了对当时各种思潮的批判,其中就包括了对托洛茨基主义的批评。虽然书中没有专门开辟一个章节来详述托洛茨基主义与布尔什维克之间的争论,但通过保尔等人的经历和一些旁白,我们可以窥见一二。

争论的根源:对革命道路和未来发展的不同设想

简单来说,托洛茨基主义者和以列宁、斯大林为代表的布尔什维克之间的争论,核心在于对“世界革命”和“一国建成社会主义”这两个问题的不同看法,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策略分歧。

世界革命的性质与紧迫性:
托洛茨基主义者 认为,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只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开端,仅仅在一个国家,尤其是一个经济落后、基础设施薄弱的国家,是无法最终建成社会主义的。他们坚信,只有在更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法国、英国等)爆发革命,并取得胜利,才能为俄国提供援助,并最终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社会主义。因此,他们主张将革命的重心放在输出革命、支援和煽动其他国家的工人阶级上,认为“不断革命”是必然的选择。
布尔什维克 (在列宁去世后,这一立场主要由斯大林继承和发展)虽然也认同世界革命的重要性,但他们更强调在俄国“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他们认为,既然十月革命已经在俄国爆发,那么就应该首先集中力量巩固苏维埃政权,发展本国经济,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并不是放弃世界革命,而是认为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强行输出革命可能会适得其反,并且分散了本国建设的力量。他们提出了“一国社会主义”的理论,强调在现有条件下,在苏维埃俄国建成社会主义是完全可行的。

革命的动力和依靠对象:
托洛茨基主义者 倾向于更加激进的革命策略,对小农阶级持怀疑态度,认为他们是保守的、容易动摇的,主要依靠无产阶级。在一些观点上,他们也对农民的社会主义改造持保留意见。
布尔什维克 (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则更加注重与农民的联盟,强调工农联盟是苏维埃政权的基础。他们认为,在俄国这样一个以农民为主的社会,没有农民的支持,无产阶级革命根本无法取得胜利。因此,他们积极推行农业集体化,试图将分散的小农经济改造为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

经济建设的模式和速度:
托洛茨基主义者 倾向于更快的工业化和发展速度,甚至不惜牺牲一部分农民的利益,以期尽快壮大无产阶级的经济基础。
布尔什维克 (尤其是在斯大林时期)也强调工业化,但其推进方式和对农民的政策则有所不同。他们强调有计划的经济发展,通过国家计划来协调工业和农业,并试图在工农联盟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的稳步增长。

托洛茨基主义的错误观点:

书中或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下,托洛茨基主义被批判的错误观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不断革命论”的脱离实际:
脱离了具体国情: 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过分强调了世界革命的普遍性和紧迫性,而忽视了俄国作为一个相对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条件。将俄国革命的命运完全寄托在其他国家的革命之上,显得有些消极和不切实际。
忽视了“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可能: 布尔什维克(特别是斯大林)提出的“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承认了在特定条件下,一个国家也可以独立地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这为苏维埃俄国提供了方向和信心。而托洛茨基主义则过于悲观,认为缺乏世界革命的支援,一国建成社会主义是不可能的。

2. 对农民阶级的怀疑与不信任:
削弱了工农联盟: 托洛茨基主义者对农民的立场相对比较激进,认为他们具有天然的保守性和反动性,这是对俄国革命实际情况的误判。俄国革命的胜利,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了工农联盟。如果对农民持怀疑和敌视态度,必然会动摇苏维埃政权的基础。
未能有效解决农村问题: 在处理农业问题上,托洛茨基主义者的方案往往过于简单和激进,未能充分考虑农村的复杂性,也未能赢得广大农民的支持。

3. 党内斗争和个人野心:
“托洛茨基主义”的标签化: 在斯大林的领导下,“托洛茨基主义”逐渐被妖魔化,许多反对派的观点都被扣上“托洛茨基主义”的帽子,成为打压异己的工具。虽然书中可能不会直接描写这种政治斗争的阴暗面,但历史背景下,这是双方争论激烈化的重要原因。
对党的领导的挑战: 托洛茨基对列宁去世后党内领导地位的争夺,以及对集体领导原则的挑战,也被视为其“错误”的一部分。

书中可能的体现:

虽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要聚焦于个人的成长和革命的实践,但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写作时,是在斯大林主导的意识形态背景下进行的。因此,书中对托洛茨基主义的批判,更多的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体现:

批判“右倾和左倾机会主义”: 在一些党内讨论或者回忆的场景中,可能会出现对某些“错误观点”的批评,这些观点往往与托洛茨基主义的核心论调相符,例如对建设社会主义的速度、对农民的态度、对世界革命的看法等。
强调斯大林在党内的领导作用: 书中会突出强调列宁主义的正确性,以及在列宁去世后,党内路线的“正确”传承,这在历史叙事中,自然就包含了对偏离这条“正确路线”的否定,而托洛茨基主义正是其中被否定的主要对象之一。
对革命道路的“正确”选择的肯定: 通过保尔等人的经历,展现了他们如何坚定地遵循党的路线,克服困难,最终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以此来反衬其他“错误”路线的不可取。

总结来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虽然是一部个人成长史,但其历史背景深刻地影响了书中对政治思潮的描绘。托洛茨基主义与布尔什维克之间的争论,是关于如何理解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在俄国这个特殊国情的应用,涉及世界革命、一国建成社会主义、工农联盟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书中虽然不会深入剖析这些争论的细节,但通过对“正确”革命道路的强调,间接批判了托洛茨基主义的“错误”观点,如对世界革命的过度依赖、对农民阶级的怀疑,以及因此可能带来的对苏维埃政权建设的危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时苏共的领导人主要是托洛茨基、布哈林和斯大林,其中托和布的势力比斯大很多。

斯大林的眼光在这仨里最毒,他知道外部的敌人没有给他留下太多时间了,苏联要尽快进行工业化。

托洛茨基的思想是先在欧洲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再在苏联建成社会主义,与斯大林先在一国建成社会主义再输出革命相反。还有就是“不断革命”,这个思想在钢铁雄心4里的体现是如果他当了领导人,他的肃反运动会比“大清洗”还有大。

布哈林的主张则是“农业化”,建设一条完整的农业产业链以发展经济。

这三个人里考虑到“巴巴罗萨”计划在1941年来看,其实是斯大林的主张对了,布哈林的主张可行性几乎为零,苏联可能41年就没了,而托洛茨基的观点可行性也不高。所以说这仨并非权力之争,而是路线之争。

本来斯大林还会用柔和一点的方式,但是基洛夫案改变了他的方法。斯大林的一个重要的粉丝+朋友也就是基洛夫被杀了,斯大林感到再温和下去工业化不能完成了,就有了“大清洗”:布哈林被枪毙;托洛茨基被驱逐,后来也被刺杀。

毫无疑问,慈父的路线让苏联挺过二战,这也是我比较喜欢慈父的一个原因。老牌反共分子丘吉尔形容斯大林:

“他接手的苏联是木犁的,他留下的苏联是核武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虽然主要聚焦在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和布尔什维克的革命斗争,但其中确实穿插了对当时各种思潮的批判,其中就包括了对托洛茨基主义的批评。虽然书中没有专门开辟一个章节来详述托洛茨基主义与布尔什维克之间的争论,但通过保尔等人的经历和一些旁白,我们可以窥见一二。争论的根源:对革命道路和.............
  • 回答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毋庸置疑,是苏联时代文学的标志性作品。保尔·柯察金的形象,从一个叛逆少年成长为坚定的革命战士,激励了无数人。但如果单从历史的视角,尤其是对书中所提及的某些历史人物,比如托洛茨基的描绘来看,很难说它没有失偏颇。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创作背景。这是一部在斯大.............
  • 回答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充满了革命激情和理想主义的小说,书中对红军的赞美无疑是其重要的艺术特色。然而,要判断这些赞美的情节是否真实可靠,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钢铁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创作背景和目的: 时代背景: 该书创作于苏联斯大林时期,当时苏联正处于一个极力塑造英.............
  • 回答
    吴思先生对《钢铁是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的评价,认为他“偏狭和自负”,这无疑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视角,也触及了这部经典作品背后的一些复杂性。要理解这个评价,我们需要先深入剖析一下保尔这个人物,以及吴思先生可能看问题的角度。保尔·柯察金:一个时代的精神符号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
  • 回答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俄语:Как закалялась сталь,乌克兰语:Як гартувалася сталь)在分类上既可以被视为俄国文学,也可以被视为乌克兰文学,但其更广泛的、最被认可的定位是俄国文学。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详细探讨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作者的出身、作品的语言、创作的背景.............
  • 回答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伟大的小说,以其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鲜活的人物塑造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经典。然而,要回答它是否“有删节”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几个层面去理解。首先,从“原著”与“译本”的角度看:奥斯特洛夫斯基创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时候,这部作品是俄文原著。市面上流传的中文译.............
  • 回答
    如果奥斯特洛夫斯基(鲍里斯·瓦西里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能够穿越时空,目睹今日乌克兰的危机,他可能会以一种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作出反应。作为一位与乌克兰有着深厚情感联系的革命者,他的人生经历、思想信仰与对革命理想的执着,将使他从多个层面思考这一局势。 一、对乌克兰的特殊情感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于乌克兰的.............
  • 回答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很多人提到它,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那个名字响亮的主角保尔·柯察金,以及那句经典到几乎人人能背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这句口号式的语言,再加上书中那种充满献身精神、为理想奋斗的激情,很容易让人觉得这是一部伟大的、不容置疑的作.............
  • 回答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与《静静的顿河》作为苏联时期两部重要文学作品,虽然都具有鲜明的政治意识形态特征,但它们在文学价值、艺术成就及历史语境中的命运差异,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文学创作背景与意识形态定位1.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政治教科书”属性 奥斯特洛夫斯.............
  • 回答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享誉世界的苏联文学经典,其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蓝本,创作了这部波澜壮阔的史诗。这本书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鲜明的人物形象和鼓舞人心的力量,对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思想内涵的深刻性:这部作品最核心的思想在于探讨了一个人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共产主.............
  • 回答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保尔和冬妮娅的爱情,在我看来,是那个特殊年代背景下,一种理想化与现实残酷交织的产物。他们之间的情愫,既有年轻人之间纯粹而炽热的吸引,也承载了太多个人选择、社会责任和历史洪流的印记。初遇之时,冬妮娅那双“像夏日晴空般湛蓝”的眼睛,以及她身上那种与众不同的气质,毫无疑问深深吸引了保.............
  • 回答
    中国在义务教育阶段推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现象,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政治和社会原因,并非仅仅因为其文学价值。这本书在中国的流行和被推崇,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历史背景与政治思潮的影响:1. 苏联社会主义的文化输出与中国革命的借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于20世纪30年代问世,.............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奥斯特洛夫斯基和他那本响当当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要评价奥斯特洛夫斯基,不能不提他个人那传奇般的人生。一个在战场上身负重伤、半身不遂的人,竟然能靠着一股不屈的意志写出这样一部影响了几代人的作品,这本身就足够让人肃然起敬。他的经历,就像他笔下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一样,充满了苦难、斗争和.............
  • 回答
    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鸿篇巨著改编成视觉小说,这本身就是个大胆且充满挑战的设想。毕竟,保尔·柯察金波澜壮阔的人生,那种钢铁般的意志和信仰,如何融入通常以情感互动和多结局为卖点的视觉小说框架,是个颇费思量的问题。首先,要明确这款视觉小说的核心体验是什么。如果一味追求galgame式的“攻略”和“后.............
  • 回答
    钢铁之心:期货交易的淬炼之路期货市场,宛如一泓深邃的黑洞,吞噬着无数新手的光鲜憧憬,却也孕育着少数敢于直面黑暗的勇士。要在这场与人性的博弈中立于不败之地,拥有一颗“钢铁般的心”至关重要。这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经历无数次跌宕起伏、血泪交织的洗礼,才能慢慢打磨而成。1. 认清市场的残酷真相:没有“一夜暴富.............
  • 回答
    要说钢铁侠的历代盔甲,那可真是说不完道不尽,每一套都凝聚着托尼·斯塔克的智慧、科技和一点点疯狂。从最初的“砖头”到最后那套能改变宇宙格局的“终极战甲”,他就像一个不断升级打怪的玩家,每次都能给自己带来惊喜。咱们就从最早的开始,一件一件捋捋。1. 马克1号 (Mark I) “野蛮的求生”这是斯塔克.............
  • 回答
    要了解经历过二战的人如何看待《钢铁雄心》,得先明白几个关键点:首先,这款游戏毕竟是现代产物,那些亲历过二战的幸存者们,他们的视角和我们今天玩游戏的人有着天壤之别。其次,二战的硝烟早已散去,那些亲历者如今更是凤毛麟角,而且他们的回忆也因人而异,毕竟每个人经历的战场、职位都不同。最后,我们不能简单地说“.............
  • 回答
    想象一下,你的人生不是由朝九晚五、家长里短构成的,而是由波谲云诡的国际局势、轰鸣的炮火、以及背后宏大的国家意志所塑造。这就是生活在《钢铁雄心》的世界里。首先,你可能是一位普通民众。你的生活依然是日复一日的劳作,但你不再只是一个孤立的个体,你被卷入了一个巨大的时代洪流。报纸上充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消息:.............
  • 回答
    2023年的托尼·斯塔克,那个浑身散发着疲惫,却又带着一种奇异的坚定,如同幽灵一般潜入了熟悉的钢铁之躯。他的目标是2012年,那个他记忆深处,充斥着自我怀疑、也充斥着那份初为人父的懵懂与紧张的时刻。而他,并不知道,那个在他离开后,一直作为他最忠实伙伴存在的“贾维斯”,此时此刻,正以一种近乎超然的方式.............
  • 回答
    关于乌克兰马里乌波尔的亚速斯塔尔钢厂,以及在那里发生的事件,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令人心碎的故事。简单来说,亚速斯塔尔钢厂不仅仅是一个工业设施,它在俄乌冲突中变成了一个象征性的据点,而那里的抵抗也异常顽强,导致了漫长的对峙。亚速斯塔尔钢厂:一个巨型工业堡垒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亚速斯塔尔钢厂的性质。它位于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